17世纪历史背景
6.17世纪英国

自然状态的落后与悲惨
在这种状况下,产业是无法存在的,因为其成 果不稳定。因而地球上不存在文明,没有航运, 也没有通过海运进口的商品;没有宽敞的楼群; 没有移动和搬运沉重物品的工具;没有有关地 球表面的认识;没有时间观念;没有文艺;没 有通讯;没有社会,更糟糕的是,人们不断处 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无 依,贫困潦倒,污秽不堪,野蛮不化,生命短 暂。 (《利维坦》,第94-95页)
英国缘何成为宪政的故乡? 英国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英国革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色是什么? 英国革命时期都有哪些政治派别?各自的主张 为何?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社会 背景与政治思想特点
一、社会历史背景
☉宪政传统深厚(英国是宪政的故乡) ☉社会结构改变(缘于海外贸易和圈地运动) ☉阶级矛盾激化(君主与议会之间斗争加剧) ☉宗教冲突加剧(缘于清教的形成) ☉政治斗争相对保守(通过议会来限制王权且只 限于任意征税和宗教政策)
君主政体、贵族政体与民主政体 君主政体最好 三种政体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权力行 使的方式不同,保卫和平和安全的便利 程度不同 反对法治,拒绝分权 极端的专制主义
政体论
霍布斯按主权者人数的多少来划分政体。 “主权者是一个人时,就是君主政体;主权者 是全民会议时,就是民主政体;主权者是部分 人时,就是贵族政体。”
国家的产生
由于感情上的需要和理论上的指导,人们 相互之间订立了一个契约:大家都放弃自己的 全部权利,把它交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 议会并服从它的管辖。 由这样一种契约而联合在一起的人群就是 国家。由此产生的管辖全体人民的公共权力, 就是主权。掌握这个主权的人或机构,就是主 权者。霍布斯认为,国家不同于自然状态,它 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有一个主权或主权者。霍布 斯把这个国家称为“利维坦”。
17世纪英国文学史

17世纪英国文学史17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学作品丰富多样的时期。
本文将从该时期的背景、主要作家和作品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展现17世纪英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17世纪英国文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典文化进行研究和借鉴,对人类思维和艺术创作进行了探索。
同时,英国也经历了政治、宗教和社会的剧烈变革,这些变革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麦克白》等。
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在英国广受欢迎,也被世界各地的观众所喜爱。
除了莎士比亚,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
其中包括约翰·米尔顿的史诗《失乐园》,这是一部描写亚当和夏娃失乐园经历的作品,同时也反映了米尔顿对政治和宗教自由的关注。
还有埃德蒙·斯宾塞的长诗《仙后》,这是一部描写骑士精神和爱情的作品,被认为是英国史诗的巅峰之作。
17世纪的英国文学也涌现出一批女性作家,她们在当时的男性主导的文学界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玛格丽特·卡文迪什是其中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新亚特兰蒂斯》被认为是科幻小说的先驱之一。
17世纪的英国文学风格丰富多样。
除了戏剧和史诗,还涌现出许多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
例如,约翰·唐纳的散文作品《新科学》对科学发展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探讨;罗伯特·伯顿的《解剖学》则是一部关于人类心理学和行为学的重要著作。
总的来说,17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不仅在戏剧、史诗和散文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人类思考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17世纪英国文学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对后世文学的重要影响。
17世纪英国历史背景

In 1660 February, Stuart dynasty restoration. Although Charles II and James II (1685-1688 reign) tried to restore the old order, but the revolu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socio-economic change has been irreversible.
3
Research areas
Medicine
Physical
Chemistry
That is all
c
THANKS
Made by 邵伟东 2014010638
c
1
16th-17th century England
起义主要地点
2
Literary revolution
1、Metaphysical poetry 2、Knights of poetry 3、The drama was attacked
2
Literary revolution
M D
etaphysical
1
The symbol of the three major events of the revolution
1、Bourgeois revolution(1603) Long-term parliament (1640.11-1653) is the leading center of the revolution. Its holding was considered the beginning of the British bourgeois revolution. 2、Stuart restoration(1660.2)
17—18世纪世界历史

课堂练习
1.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宗教斗争,实际 上反映了( ) A.国教徒和“非国教徒”之间的矛盾 B.清教徒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C.资产阶级同新贵族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 答案: D.
课堂练习
2.1640年英国新议会召开被视为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这是因为( ) A.议会提出了掌握政权的要求 B.议会掌握了全国的政权 C.议会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议会宣布资产阶级革命战争开始 答案: A.
课堂练习
5.英国圈地运动中形成的新贵族与旧贵 族主要区别在于 ( ) A.生产方式不同 B.对人民态度不同 C.身份地位不同 D.对国王的态度不同 答案: A.
课堂练习
6.英国新贵族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贵族两极分化 B.商人加入贵族行列 C.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D.海外贸易不断扩大 答案: 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
2、阶级关系的变化 城市中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农村中出现了新贵族 两者同与不同 有共同经济利益,决定了革命中结成同 盟。
英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封建贵 族分化
封建贵族 新贵族(经营资 本主义农牧场或 兼营工商业) 金融银行家、大商 人、手工工场主和 租地农业家
革命对象
资产 阶级
革命的领 导阶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开始(1640年) 标志是新议会召开,为什么? 2、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年) 拒绝征税,限制王权 3、内战时期(1642—1649年) 查理一世挑起内战、克伦威尔决战、处 死国王查理一世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4、资产阶级共和国时期(1649—1660年) 共和国成立、克伦威尔独裁统治 如何评克伦威尔的专制统治?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 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的反动政策 英国政党开始形成 6、结束 标志:光荣革命 思考:如何看复辟与光荣革命?
西方园林第一节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

花园中视线深远,越过运河可 一直望到远处的岩石山
花园台地的挡土墙处理成数 层跌水,接以水池
丢勒里花园
丢勒里宫在1871年毁于一场大 火,1882年后被完全拆除,于 是丢勒里宫花园便于卢浮宫连
在一起
花园由网格形园路划分出方块形花坛和林园。 林园分两种,一种是修剪成方块的树木丛, 形成密林效果;另一种采用梅花形种植形成 树木走廊,里面种有花灌木和草坪。宫殿前 布置了八块方形花坛,整体上表现出意大利
现已改成草坪种植带
其后是草坪花坛围 绕的椭圆形水池
从安格耶河引来的河水,在这里 形成长近1000米,宽40米的运河。 园中以运河作为全园的中主要横 轴,是勒诺特尔的首创,以后成 为勒诺特尔式园林中有代表性的 理水方式。大运河将全园一分为 二,北边的花园到此形成一院落, 在北边花园的挡土墙上,有几层 水盘式的喷泉、跌水,其间饰以
雕像,形成壮观的飞瀑。
运河的南岸依山就势建有七开间 的洞府,两侧成分枝状,内有横 卧的河神像,洞府前有一排水柱 从中喷出,南北两边的台阶都隐 蔽在挡土墙后的两侧,加强了水
面空间的完整性。
运河中心
运河中心后洞穴雕塑与山坡上的大力神
运河
第三段花园坐落在运河南岸 的山坡上,坡脚处理成大台 阶,中轴线上方有一座紧贴 地面的圆形水池,无任何雕 凿,但是从中喷出的水柱花 纹十分美丽,在碧绿草地的
之外的地平线
主体建筑前望园景纵轴线
宫殿坐东朝西,建造在人工堆 起的台地上,宫殿的中轴向东、 西两边延伸,形成贯穿并统领 全局的轴线。东面是三侧建筑 围绕的前庭,正中有路易十四
面向东方的骑马雕像。
鸟瞰
花园中首先建造的是宫殿凸 出部分前的刺绣花坛,后又 改成 “水花坛”,由五座泉
欧美主要国家的历史背景

【英国社会背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
原因:1.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
市场扩大了,财富也随之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
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
也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2.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一些新生的阶级矛盾。
3.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极大促进欧洲各国反封建势力,起到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18世纪的工业革命: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
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
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所以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英格兰再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19世纪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人口迅速增加,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显现,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自由资本主义是指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
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前身。
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企业主要由资本家独自经营,还没有垄断组织,也不存在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企业之间自由地开展竞争。
简述17世纪欧洲文学的背景

简述17世纪欧洲文学的背景
17世纪欧洲文学的背景包括政治、宗教、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这一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结束,以及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开始。
在政治上,欧洲各国之间的争斗和战争不断,特别是三十年战争的爆发使得文化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在宗教上,天主教会和新教教会的斗争不断,宗教改革的影响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这种宗教氛围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文学作品的多样性,诸如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等思想流派得以兴起。
在文化上,人们开始对古典文学和哲学进行研究,重视逻辑和理性,强调“人类理性”的重要性,这种思潮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
同时,由于科技的进步,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书籍的出版和传播变得更加方便,文学作品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流传。
17世纪欧洲文学的作品丰富多彩,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
莎士比亚、蒙田和塞万提斯等文学巨匠的作品影响广泛,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化的多元性,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总而言之,17世纪欧洲文学的背景极其复杂多变,但正是这种多元化和变革使得欧洲文学在这一时期得以取得许多重要的成就和进展。
- 1 -。
历史背景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

历史背景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一、背景介绍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代表着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巨大变革。
在这个时期,科学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转折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人文主义与自然观念转变1.人文主义的崛起•文艺复兴时期强调对人类中心地位的认可,强调人类能力和自由意志。
•这种思潮促进了对知识的广泛追求,包括科学知识。
2.自然观念转变•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怀疑中世纪经院哲学所宣扬的神秘主义,并倡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知识。
•自然观念由宗教居于支配地位向以理性和经验为基础逐渐转变。
三、天文学与地理学的突破1.地理发现与财富积累•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欧洲探险家发现了新大陆,丰富了欧洲国家的财富。
•这种繁荣促进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2.伽利略与地心说争论•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测到了证据支持日心说,并与当时的宗教观念产生冲突。
•这个事件启示了对科学理论的相信应该取决于实证证据而不是宗教信仰。
四、医学与解剖学的进展1.安德烈亚斯·维塞里普斯与解剖学•维塞里普斯在文艺复兴时期进行了多项重要的解剖学研究,推动了这一领域的进展。
•他主张以实证为基础,通过观察人体解剖获得医药知识。
2.病理学和病原体理论•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出现对疾病起因和传播方式的更深入探究。
•这为后来微生物学和传染病治疗提供了重要基础。
五、数学和力学的进步1.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家•在文艺复兴时期,数学成为了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许多重要的数学家如伽利略·伽里雷和约翰内斯·开普勒等崭露头角。
2.牛顿力学与万有引力定律•牛顿通过对运动规律的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对后来物理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个成果不仅在科学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对工程和宇宙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总结与启示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具有影响力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思想解放和文化倡导推动了科学知识的迅速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的阶 段之一。由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同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地 主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 查理一世(Charles I)1625年登基, 其时斯图亚特王朝已经面临十分 危机的局面,议会中的大多数对 国王持不信任,甚至反对的态度。
• 为了对付资产阶级的不合作, 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但又不 得不在1640年重新召开议会寻求 财政支持。这个议会一直延续 到1653年,它不受国王控制,史 称长期议会。
• 1642年国王离开伦敦,到全国各 地去集结军队,来和议会抗衡。
• 内战终于爆发,持续到1649年, 这一年国王的军队被以克伦威 尔为首的革命军战败。
• 查理一世被俘,经过审判,定 为人民的敌人而斩首示众。
• 这就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the English Revolution)。
• 然而,革命成功不久,革命阵营 内就产生了分歧和新的矛盾。
• 1688年的“光荣革命(the Glorious Revolution)”粉碎了詹 姆士二世恢复天主教统治的企图, 巩固了国教的地位,并从法律上 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
• 经过激烈动荡的17世纪,英国进 入了相对稳定的18世纪。
•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 烈的宗教色彩。
• 清教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基 督教派别,随着资本主义的 发展变得强大起来,与原来 的英国国教派对峙,发生了 激烈的论战。
• 大量为清教争辩的文章和宣传册在 17世纪上半叶沸沸扬扬,矛头指向 上层贵族和教会首脑,为资产阶级 革命作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 克伦威尔和他的追随者都是清教徒, 在革命中奉行清教原则,
• 宗教之争实际成为革命的一个内容。 所以英国资产阶级也称作清教革命。
• 清教的基本群众是中小工商业者、 商贩、手工业匠人和市民阶层。
• 清教一方面宣传努力工作、勤俭节 欲;另一方面反对教会仪式的铺张 浪费,并谴责一切世间物质享受, 提倡所谓洁身自好的精神境界。
• 清教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积 极面,也是他们要积累财富和资本 所必然持有的生活态度。
• 弥尔顿早期就是一位宣传号 召力很强的政论文作家。
• 在革命期间写了很多拥护革 命、保卫自由的文章,为英 国人民申辩,驳斥保皇势力。
• 议会里占统治地位的大资产阶级 和他们组成的清教长老会派同中 等资产阶级和他们组成的独立教 派间的分歧愈演愈烈,但是他们 又联合起来,想方设法压制小手 工业者、匠人和商贩。
• 为了保障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克伦威尔很快在英国建立了资 产阶级专政体制,自封为护国 公。
• 但是他去世后,大资产阶级与 残余的封建上层联合,于1660 年请回查理二世执政,英国历 史上称王权复辟(the Rest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