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汽车上
公共汽车上作文范文

公共汽车上的作文范文: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乘车环境
公共汽车是城市交通中最重要的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为广大市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公共汽车上,许多人常常因为争抢座位、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让公共汽车变得很不舒适,也严重损害了公共卫生和城市环境。
因此,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乘车环境。
作为公共汽车的一名乘客,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守规矩。
比如说要礼让老人、孕妇、残疾人等有特殊需要的人,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用文明的言谈、行为和态度,为我们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加强对乘车秩序的维护。
不随便乱插队,要有序乘车,优先让座位给特殊人群。
不要在车上大声喧哗,要尽量保持安静,让其他乘客可以安静地休息或工作。
如果发现附近有人做出了不文明的举动,我们可以通过温和的语言,劝导他们改正,让整个车厢变得更加和谐。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乘车环境。
例如,可以在公共汽车上贴上一些提示标志,如提示不吸烟、不跳广告等,来提高乘客的文明意识和责任心。
社会力量也可以加入其中,加强公共汽车监管和执法,加大对公共汽车环境卫生和文明乘车的宣传力度,让公共汽车成为一个文明又实用的交通工具。
总而言之,在公共汽车上,要做到真正的“文明乘车”,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入手。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文明。
因此,在公共汽车上,我们需要时刻牢记:文明出行,从我做起!。
《在公共汽车上》优秀教案

《在公共汽车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汽车的基本知识,如公共汽车的特点、乘坐公共汽车的方法等。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汽车上的规则,如排队上车、主动让座等。
3. 提高学生对公共汽车上安全知识的认识,如不在车上奔跑、不将头手伸出窗外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共汽车的特点、乘坐公共汽车的方法、公共汽车上的规则。
2. 教学难点:公共汽车上的安全知识。
三、教学准备:1. 图片:公共汽车图片、公共汽车上的规则图片。
2. 视频:公共汽车上的实况录像。
3. 卡片:公共汽车上的安全知识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公共汽车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公共汽车的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乘坐公共汽车的方法,如排队上车、投币或刷卡等。
3. 案例分析:观看公共汽车上的实况录像,引导学生分析录像中的行为是否正确。
4.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在公共汽车上的行为。
5. 知识巩固:发放卡片,让学生回答卡片上的安全知识问题。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画出公共汽车,并在车上标注出各种规则。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公共汽车上的故事,体现遵守公共汽车规则的重要性。
3. 调查家庭成员或朋友乘坐公共汽车的习惯,了解他们的乘坐方式是否正确。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公共汽车规则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公共汽车知识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在调查中的发现,评估他们对公共汽车文化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公共交通公司的代表来校讲解公共汽车运营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公共交通调度中心,了解公共汽车调度过程。
3. 开展“我是公共汽车小司机”活动,让学生体验驾驶公共汽车的乐趣。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充分引导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
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公共汽车上》教案

《在公共汽车上》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汽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引发学生对公共汽车上行为的思考。
1.2 教学内容:公共汽车的定义和作用。
公共汽车上的常见行为。
1.3 教学方法: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公共汽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公共汽车上行为的看法。
1.4 教学步骤:1.4.1 引导学生思考公共汽车的定义和作用。
1.4.2 让学生分享对公共汽车上行为的观察和看法。
1.4.3 总结公共汽车上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
第二章:公共汽车上的礼仪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汽车上的礼仪规范。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汽车上礼仪的习惯。
2.2 教学内容:公共汽车上的基本礼仪规范。
遵守公共汽车上礼仪的重要性。
讲解法:讲解公共汽车上的礼仪规范。
示例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遵守礼仪的重要性。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公共汽车上的基本礼仪规范。
2.4.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遵守礼仪的重要性。
2.4.3 讨论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正确应对。
第三章:公共汽车上的安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汽车上的安全知识。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汽车上安全规则的习惯。
3.2 教学内容:公共汽车上的基本安全知识。
遵守公共汽车上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公共汽车上的安全知识。
示例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公共汽车上的基本安全知识。
3.4.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3.4.3 讨论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正确应对。
第四章:公共汽车上的互助与友善让学生了解公共汽车上的互助与友善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主动帮助他人和友善相处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公共汽车上的互助与友善行为。
主动帮助他人和友善相处的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公共汽车上的互助与友善行为。
示例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互助与友善的重要性。
《在公共汽车上》教案

《在公共汽车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汽车的基本知识,如公共汽车的特点、种类、乘坐方式等。
2. 培养学生安全、文明乘坐公共汽车的意识。
3. 提高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公共汽车的特点和种类。
2. 公共汽车的乘坐方式。
3. 乘坐公共汽车的安全注意事项。
4. 文明乘坐公共汽车的行为规范。
5. 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共汽车的特点、种类、乘坐方式,乘坐公共汽车的安全注意事项,文明乘坐公共汽车的行为规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乘坐公共汽车的良好习惯,以及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汽车的相关知识。
2.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安全、文明乘坐公共汽车。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公共汽车知识的认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乘坐公共汽车的经历,引发学生对公共汽车知识的兴趣。
2. 讲解公共汽车的特点和种类,让学生了解公共汽车的基本知识。
3. 教授公共汽车的乘坐方式,包括购票、刷卡、排队上车等,强调乘坐公共汽车的安全注意事项。
4. 讨论文明乘坐公共汽车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乘坐公共汽车的行为。
8.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公共汽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安全、文明乘坐公共汽车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的行为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在公共汽车上》相关章节。
2024年四年级品社下册《在公共汽车上》教案2苏教版

2. 课文内容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在公共汽车上》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行为。
过程:
讲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包括角色之间的互动和问题解决办法。
详细介绍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社会公德心培养(15分钟)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公德心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课文内容讲解、社会公德心培养等。
强调社会公德心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社会公德心。
九.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的活跃度等,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对社会公德心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的理解,以及对公共秩序的认识。
3. 随堂测试:通过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测试题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社会公德心、公共秩序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关爱他人。教学重点是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探讨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在公共汽车上做到遵守秩序,关爱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一些富有童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课文内容。
公车上书知识点总结初中

公车上书知识点总结初中公共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上学或者外出旅行。
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读书、看报纸或者玩手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学习各种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公共汽车上书的知识点。
一、语文知识在公共汽车上,我们可以学习语文知识。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进行交流、阅读、写作的基础。
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带上一本语文课外读物或者文学名著,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增加一些文学常识和历史知识。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背诵一些古诗词或者古文,如《望岳》、《滕王阁序》等。
通过背诵这些经典的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可以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
二、数学知识公共汽车上也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地方。
我们可以带上一些数学习题或者习题册,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数学题。
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些四则运算、代数方程、几何图形等题目,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点,比如数学规律、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等。
通过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英语知识在公共汽车上也可以学习英语知识。
我们可以带上英语课外读物或者英语学习材料,比如英语小说、英语杂志、英语教材等,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学习一些英语单词、短语和语法知识。
可以通过英语词典、英语学习软件等工具来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四、其他知识除了以上提到的语文、数学、英语知识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公共汽车上的时间学习其他知识。
比如,我们可以带上一些课外读物,学习一些历史常识、地理常识、科学知识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学习一些实用技能,比如学习一些绘画技巧、手工制作技巧、编程知识等。
在公共汽车上作文共九篇

在公共汽车上在公共汽车上(一)今天,妈妈带着我去智慧外语学校学习英语。
在车上,我看见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上车不用买车票,觉得很奇怪,就问妈妈:“妈妈,为什么那一位老人家拿着一张卡就不用买车票呢?”妈妈说:“他们拿的是老人优待证,坐车、去公园等都不用买票。
这是社会对他们的回报。
”听完妈妈的话后,我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尊重老人家,见到老人家坐车一定会让座位给他们。
在公共汽车上(二)在公共汽车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的事,有各种声音,各种表情……在一起就是个小社会,反映着人类真实真实生活和道德观的种种问题。
“喂!司机,你们把车开到哪儿了?”“洞山”“什么?!洞山?”“是啊!是洞山!你的耳朵没问题吧!”司机没好气的说。
这位乘客显然是生气了,大嚷道:“你们司机咋这样儿,到八公山为什么不叫我?”“什么?没叫!我们都叫你八百遍了,你都还流哈拉子,八成是沉浸在什么偷吃别人东西的破梦中,不能自拔,你怪谁啊?”司机不耐烦了。
司机说:“像你这样的事碰多了,叫你叫不醒,如果拍你,把你拍疼了,你还不成去告我呢!”乘客无奈,败给了司机的江湖经验,只好愤怒的走下车去,重新乘一辆返回八公山的20路。
无坐在车上喃喃自语:“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哎!只能说这位乘客倒霉了。
我悠闲的坐在车里。
一边听MP3,一边吃瓜子儿,突然,一股臭气扑鼻而来,我四周寻视了一下,原来是坐在我后面的那位阿姨的孩子把鞋给脱掉了,其实不瞒大家,如果我把鞋给脱了,脚比他的脚还要臭,但我还是回头和那位阿姨商量说:“阿姨!你能不能让您儿子把鞋穿好啊?”“什么?我儿子?我有这么老吗?我还没结婚呢,你小孩子家别乱叫,我警告你!你以为我不闲臭啊……”“停!停!停!你别说了行不?不是你儿子就不是,你别那么拐干吗?切”我没好气的反驳她,心想:这位阿姨看起来挺斯文的说起话来怎么这么蛮不讲理,真气人。
我又回过头来对那位小朋友说:“小弟弟,能不能把鞋穿好呀?你知不知道,这样可是不文明的表现哦,我们才不要做不文明的人,对吧!”“恩,我现在就把它穿好,我要做好孩子!”……才安静一会儿耳边又传来抱怨声:“真是个土老丕!”原来有一位老爷爷往窗外吐痰,正好一阵风刮来把痰刮到了一位正在散步的阿姨的脸上。
《在公共汽车上》教案

《在公共汽车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与公共汽车相关的词汇,如:bus, stop, passenger, ticket, window等。
2. 培养学生描述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和感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文明使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公共汽车相关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描述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公共汽车相关的词汇。
2. 新课呈现:教师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展示在公共汽车上的场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词汇掌握:检查学生对公共汽车相关词汇的掌握情况。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公共汽车、车站、乘客等。
2. 视频:公共汽车上的情景剧。
3. 教材: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教材。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创造真实的公共汽车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
2. 任务型教学: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公共汽车相关的词汇。
2. 第二步:观看视频,了解公共汽车上的情景,学习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3. 第三步:分组讨论,分享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和感受。
5. 第五步:学生展示和评价彼此的作业,互相学习和提高。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3. 课后作业的布置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公共交通工具,了解其运行原理和文明使用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奶奶握着青年的手,激动的说:“谢谢你,谢谢你!” ….
我的心“怦怦”直跳,甩出了汗水,紧紧抓住了爸爸的手,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该怎么办呢?”到底是喊出来,还是不喊呢?不喊,那老奶奶的钱就被偷了,多可怜呢!可是喊,我又担心害怕坏人报复。
正在我忐忑不安的时候,我旁边的几位大人也发现了,还有大人旁边的小孩,但他们也是一声不吭。这个时候,一位叔叔大声喊着说:“老奶奶,老奶奶,有人偷你的包了!”老奶奶下意识的向后挪了挪身体。
星期天,我和爸爸位大人中间,就像夹在汉堡包里的肉一样,呼吸都觉得困难了许多,直到车子启动后,我才觉得轻松了一点。
在车上,我东张西望,突然看到一位青年正鬼鬼祟祟的走向离我两三米远的一位头发斑白、满脸皱纹的老奶奶,一种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莫非?不好,正如我所料,那位男青年正偷偷摸摸的向老奶奶斜跨着的老式布背包靠近,越走越近,越走越近,就要贴上去的时候,那个青年悄悄的把手伸出来,装作没事人似的伸进了那个不属于他自己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