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日韩三国音乐文化特点

合集下载

中日韩传统音乐的对比

中日韩传统音乐的对比

中日韩传统音乐的对比导言:中日韩三国的音乐传统文化都植根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音乐文化,但各自又有其发展和创新,在音乐文化和音乐风格上边,略有相同,又有其本土特色,各自在吸收对外文化结合本土民族文化而形成了各自不同得音乐文化和风格。

虽然,三国音乐略有相同,但其各自不同得文化底蕴决定了起音乐风格差异很大,各自有其别于其他音乐的特点。

中国音乐文化和风格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文明史展现了极其辉煌灿烂的一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

中国音乐中的乐音具有带腔性,即每个乐音有固定的音高外,音与音之间是过渡、递变的关系。

中国音乐的调式多种多样,有宫、商、角、徵、羽五种。

每种调式的音阶又可分为五声、六声(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清角或变宫音)、七声(包括清乐、雅乐、燕乐)三类。

其中,宫、微调式的色彩比较明亮,羽、角调式色彩比较暗淡,商调式介于两者之间。

中国音乐的节拍节奏具有较大的自由性,旋律的表现突出,几乎包括了音乐的全部内容。

中国音乐具有自成体系的审美观念。

它突出地表现为讲究作品的意境、气韵,强调创作的神妙、风骨,注重表述中的道情、理趣,推崇表现的含蓄、婉曲,喜好艺术形式的中和、适度。

日本传统音乐文化和风格同其他任何民族的音乐一样,日本音乐拥有与其民族历史一样源远流长的历史,并在此过程中以其惊人的包容度陆续吸纳了中国、印度、朝鲜等国音乐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

日本人对于音乐的品味,喜好较广泛的音色变化,尤其在音乐中,对于许多没有特定音高的音色非常重视,例如在吹奏尺八的时候,开始的气音,代表着风吹树叶摇曳的声音,非常的考究。

日本的旋律种类繁多,十分难以归纳,一般而言,常常会对短小的动机反复,乐曲结束的乐段,常常是重复开始的乐段,某些特定的动机,在其戏剧音乐中,会代表特定的角色、意义或气氛,这一点与19世纪西方华格纳的乐剧所使用的主导动机雷同。

在大多数的声乐当中,有10分浓厚的装饰音!此外日本音乐旋律喜欢使用4度,也是常见的特色,不同乐器合奏合唱是以异音齐奏的方式。

结合日本的历史文化,从音乐形态和文化内涵的角度谈谈东亚音乐的风格特征

结合日本的历史文化,从音乐形态和文化内涵的角度谈谈东亚音乐的风格特征

结合日本的历史文化,从音乐形态和文化内涵的角度谈谈东亚音乐的风格特征东亚音乐文化区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这些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接受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同希腊文化、印度文化并列的世界三大古代文化之一,而儒家思想是与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并列的四大精神传统之一。

在当代世界人口中,使用汉语和汉字的人所占比例是最大的。

日本被亚洲大陆东部的海域所包围。

这种地理环境使它有可能接触并吸收大陆文化,而不被大陆文化所支配和征服。

因此,日本文化在进化中一直有牢固的连续性,继续保持日本的民族精神。

在与周边国家的长期交往中,这些音乐美学观、传统音乐种类、体裁形式、乐器、乐曲、乐调、乐谱、音组织、旋法等音乐形态特征,也曾被它们吸收过,并施重要影响于东亚各国(如日本、朝鲜、韩国),因此,形成了东亚各国所共同具有的音乐艺术特征。

东亚传统音乐的特征东亚音乐具有古朴典雅的横向旋律美的音乐审美特点。

1、弹性的节拍和节奏,即非均分律动的自由节奏、均分律动的有规律节奏。

2、五声音阶与五声性旋法。

3、渐变的音乐结构。

从单音结构看,常在音过程中有音高、力度和音色的变化。

从乐曲结构看,讲求承前启后的渐变规律的曲式结构原则。

因此,在乐曲的整体发展中给人以平稳、自然的感受。

4、普遍运用单音性的音响表现形式,即:注重于横向旋律的发挥。

日本雅乐是自中国、朝鲜半岛、南亚的仪式音乐演变而来,这些音乐约在中世以前传入日本。

雅乐在中国属于仪式音乐,但是日本雅乐中自中国传入的唐乐曲目,却被认为是自唐朝的宴会音乐燕乐演变而来。

由于同样都吸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养分,日本雅乐与越南雅乐、韩国国乐之间可说是相当于兄弟的关系。

虽然乐曲分类中留存了唐乐、高丽乐和林邑乐(越南音乐)这些异国风情浓厚的名称,但日本雅乐也包含了大陆音乐传入之前古代音乐的成分。

再加上雅乐与民谣、声明(以韵文为词的佛教赞曲,分为梵赞、汉赞与和赞)之间相互的影响,雅乐在日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形式。

浅谈我对中日韩流行音乐的鉴赏

浅谈我对中日韩流行音乐的鉴赏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摘要:音乐风格随着历史时期的更替而不停地改变着,但是这些改变是持续的,这样,任何一个风格时期与另一个风格时期的分界往往很模糊。

虽然也存在一些突然的转折点,但哪怕最革命性的新风格也经常在早一些的作品中有所预示,很少有完全割裂以往传统的风格变化。

目前主要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类型。

在此重点讨论流行音乐。

关键字:中日韩音乐、音乐风格类型,流行音乐从《从“亚洲乐团”谈中日韩音乐文化交流》中得知:中国流行音乐大多数是为了迎合大众的文化心理而进行创作,内容多以日常生活、爱情的题材为主,而主要以心里话的形式表现,具有大众性、传媒性、时尚型等特点;日本的流行音乐是按“系”分类的,不同的系有不同的风格,内容多以樱花、雪、时光为题材,具有风格多变、细腻、经常变调等特点;韩国流行音乐大多数描写一些凄美的爱情,具有情感跳跃大等特点。

于本人来看:像日漫《热血》主题歌,表达非常忧伤的主题,背后却也有着积极、励志、不服输的气质;韩国SM公司旗下艺人东方神起、Super junior,专辑《咒文》,其中的每一拍的旋律都像鼓点一样冲击着我们的大脑,很有震撼力。

Super junior 的《twins》、《U》、《do not don》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很有节奏感。

对于中国而言,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加入rap,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专辑《魔杰座》,风格更是活泼。

几乎中国流行歌曲都是走抒情路线,例如林俊杰的《小酒窝》。

再以歌曲《雪之花》为例子结合本人感受谈谈中日韩流行音乐的风格与特点由日本中岛美嘉首唱的《雪之花》,因其婉约、凄美、伤感的旋律触动了现代都市女性内心深处最温柔、无奈的忧郁和孤独,风靡了亚洲。

听着这首歌,犹如它的中文名字一样,仿佛一个少女静静的站在街头,看着天空中洋洋洒洒飘落的雪花,回忆着自己的爱人,回忆着曾经的甜蜜……缓缓的钢琴和旋,清澈恬静的声音,还有略显感伤的歌词,诠释出一个少女的淡淡的忧伤……。

在众多翻唱版本中以中韩版本最为突出。

浅谈中日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浅谈中日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浅谈中日流行音乐的发展史中日两国的流行音乐发展各有其特色,音乐类型、歌手风格、乐迷消费观念都各有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中日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探讨两国音乐发展的异同点。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那时引进的国外音乐曲目开始成为流行音乐的来源。

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开始有自己的流行音乐产生,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的萌芽期。

早期的中国流行音乐以传统民歌为主,风格古朴、情感真挚。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开始融合现代元素,成为新时期的流行音乐。

日本的流行音乐发展也有其特色,日本的歌曲写作和表演艺术在音乐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发展过程。

二战后,日本在流行音乐方面受到了美国音乐和电影的强烈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J-pop音乐风格。

日本流行音乐风格多样,从流行摇滚到流行电子乐,再到流行舞曲等,音乐类型丰富多彩。

J-pop演唱者更是各具特色,有着融合了日本传统和时下潮流的表演风格。

中日两国的流行音乐发展史各有其特色,但都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成熟阶段的演变。

中国和日本的流行音乐都受到了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了两国独特的音乐特色。

中国流行音乐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歌曲创作中常常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古诗词、戏曲、民乐等元素。

中国的流行音乐以情感真挚、富有温暖情感为主,歌词内容多以爱情、友情、亲情为主题,歌手们也常常以真挚的情感唱出了歌曲中的故事。

中国流行音乐也不断吸收西方音乐的元素,使得中国流行音乐在音乐创作、编曲上更加多元化。

而日本的流行音乐则更多地融入了时尚、先进的电子音乐、摇滚等元素,更加青春活泼、时尚个性。

日本的流行音乐在编曲、音色上常常表现出对未来、科技的敬畏和向往,极具未来感、科技感。

日本的流行音乐在舞台表演方面也有独特之处,例如在服装造型、舞蹈编排上常常带着强烈的日本文化特色,各色各样的衣服搭配和夸张的舞蹈动作给听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

不仅在音乐风格、表演艺术等方面有所差异,中日两国在音乐产业及市场化运营方面也各具特色。

中韩社会音乐教育的比较

中韩社会音乐教育的比较

中韩社会音乐教育的比较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美妙的听觉享受,更能够促进人们的情感交流,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

而音乐教育作为培养音乐素养和提高音乐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中韩两国也同样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中韩两国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中韩两国音乐教育的差异和共同点。

就音乐教育的历史来看,中韩两国都有着悠久的音乐教育传统。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儒家经典中的音乐论进行传承,古代的儒家学府中都设有专门的音乐学院,学生们在学习经典音乐的同时也会接受专业的音乐培训。

而在韩国,古代的音乐教育则主要是通过宫廷乐队进行传承,皇室成员和宫廷乐师都会接受严格的音乐培训,以维护皇室音乐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音乐教育在中韩两国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中国,音乐教育普及较早,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将音乐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中,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理论的同时也会接受乐器演奏和声乐训练。

中国还设有一些专门的音乐学院和音乐学校,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在韩国,音乐教育的普及相对较晚,直到20世纪后期才开始将音乐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中。

不过,韩国在音乐教育上的投入却很大,在全国范围内设有许多音乐学校和音乐培训机构,为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就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来看,中韩两国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音乐理论、乐器演奏、声乐训练和音乐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理论的同时也会学习一些西方古典音乐的作品,并通过演奏和表演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在韩国,音乐教育的内容则更加注重韩国本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学生们除了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外,还会学习韩国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以保持自己的音乐特色。

从音乐教育的方法来看,中韩两国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音乐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集体练习来进行的,学生们在学校里会接受专业的音乐教师的指导,并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活动。

论中日韩三国音乐文化特点

论中日韩三国音乐文化特点

序号:2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品味音乐人生学院:管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班级: 2014级财管1班学号:3214005419姓名:陈柳蓁2015年10月29 日论中日韩三国音乐文化特点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

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

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

音乐是产生于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人文地理、文化传统,也造就了不同的国家地域的音乐不仅有着联系同时也会各有各的一些独特特点。

中国的音乐,无论是从地域上,还是从历史上,都有很多需要去琢磨的东西,不敢妄下结论说中国音乐就是怎样的。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源流长。

中国有文字的历史已有五千余年,而音乐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更加远古,关于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早在周代已开始出现。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音乐文化也在变化、发展、更新变异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

直至今日,随着中国传统音乐以不同姿态展示出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呈现的特征也是多元化的。

从历史上看,早有宫廷乐师为帝王演奏歌功颂德的曲目,他们也许是为了帝王的需要,愉悦王室,王宫外面什么样的情况无关紧要,你尽管去演奏你的“和谐乐章”就可以了。

现在,我们常常也能听到这样的音乐,尤其是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几乎全国从一岁多一点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儿到八旬戴着假牙的爷爷奶奶都在歌颂祖国歌颂党。

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受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渐渐变得通俗,歌颂的对象也逐渐夸大到父母、老师······个人主义气息也逐渐变得浓郁起来,但是我们的国情告诉我们,要多讲好的信息,歌曲也一样,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但是我们还是要学会去看到那些积极的方面,08年雪灾、地震年我们歌颂在灾难面前不惧艰险,舍生忘己的人,歌颂冲在前线的军人,部分地区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好日子》这类的音乐一定会在春晚给大家送上。

论述东亚音乐文化的特点及异同

论述东亚音乐文化的特点及异同

论述东亚音乐文化的特点及异同东亚音乐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丰富的音乐文化之一,涵盖了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传统。

在这个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着独特的音乐传统和风格,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从中国、日本和韩国三个国家的音乐文化特点入手,探讨东亚音乐文化的异同。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音乐文化的特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音乐传统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在中国音乐中,古琴、二胡、古筝等乐器被广泛使用,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表。

中国古典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美的旋律而闻名于世,尤其是古琴音乐,它不仅是一种音乐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精神的寄托。

中国民间音乐也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京剧曲艺、茶马古道上的歌谣等,这些音乐作品承载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民族文化传统。

接下来是日本音乐文化的特点。

日本的音乐传统同样源远流长,日本古典音乐和雅乐文化是其独特之处。

传统的日本音乐中,箏、筝、鼓、笙等乐器经常被使用,与中国的古典音乐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而日本民间音乐则以独具风格的民谣和民乐见长,如民谣歌手中岛美嘉的歌曲,取材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贴近人心。

日本也是电子音乐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流行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最后是韩国音乐文化的特点。

韩国的音乐传统融合了中国和日本的影响,但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韩国的传统音乐主要由民乐和宫廷音乐组成,传统乐器包括扬琴、二胡、大鼓、古筝等,以及特有的传统舞蹈形式。

而韩国的流行音乐则以其多样的音乐类型和舞蹈风格而闻名于世,韩流音乐如今已成为国际上备受瞩目的文化产业之一,其独特的抒情风格和精致的制作水准深受世界各地年轻人的追捧。

东亚音乐文化的特点体现在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创作风格上。

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各具特色,但又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文化景观。

中国古典音乐以其深沉的气质和含蓄的韵味著称,日本音乐则以其独特的雅乐和流行音乐形式成为国际上备受瞩目的音乐文化,而韩国音乐则以其多样性和创新性成为东亚音乐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论述东亚音乐文化的特点及异同

论述东亚音乐文化的特点及异同

论述东亚音乐文化的特点及异同我国属于东亚文化圈,所谓东亚就是指亚洲东部地区,有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几个与中国文化交融密切的国家。

这些国家的音乐大多受到古代中国音乐的影响,因此大多数是十二率的五声调式。

然而随着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各国的音乐相互影响,形成了很多独特的风情。

一、日本音乐日本音乐又称“邦乐”,既可统称日本音乐,又可特指日本的传统音乐。

无论是音乐题材还是种类都相当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声乐器乐这两类,乐器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声乐的题材和作品明显更多。

整体来看日本音乐是以五声音阶为主,只有C、E、F、A、B几个音作为主要音级来构成音阶,节奏也多以二、四等偶数拍为主,很少使用单拍子节奏。

从这一点来看就与中国音乐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代表题材类型日本传统音乐分为雅乐、筝乐、演歌、能乐和净琉璃等。

雅乐,雅乐一词来自于中国的“雅正之乐”,兴盛于平安时期,是以大规模合奏形态演奏的传统音乐类型。

筝乐,日本筝音乐,可独奏也可用于乐队伴奏,具有非常浓郁的日本风情。

演歌,是一种独特的专业演唱,由专业的演唱师演唱,这种歌曲个性鲜明具有明显日本风格,是日本大正时期产生并发展的音乐形式。

能乐,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能“意为有情节的艺能,与中国的戏曲有一些相似之处,内容上主要分两类,“能”与“狂言”。

净琉璃,由三人操作的特有木偶剧,人型净琉璃还是日本四大古典演出形式之一。

(二)代表乐器日本乐器的种类多种多样,有着非常浓郁的日本文化特色,代表乐器包括三味线、各种琵琶、太鼓、日本筝、尺八等,其中琵琶又分萨摩琵琶、乐琵琶、锦琵琶、唐曾琵琶、平家琵琶、筑前琵琶等,每一种琵琶都有固定的使用场合和适用对象。

充分体现出日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严谨性。

三、朝鲜和韩国音乐朝鲜和韩国同属于朝鲜半岛文化圈,所以朝鲜韩国两国的音乐也同属于朝鲜半岛音乐,在朝鲜半岛的历史早期,中国的音乐理论和乐器分类对朝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朝鲜半岛音乐有各种三拍子节奏组合,低音区的使用频率较高,许多旋律里都有哀怨,忧郁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2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品味音乐人生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 2014级财管1班
学号:3214005419
姓名:陈柳蓁
2015年10月29 日
论中日韩三国音乐文化特点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

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

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

音乐是产生于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人文地理、文化传统,也造就了不同的国家地域的音乐不仅有着联系同时也会各有各的一些独特特点。

中国的音乐,无论是从地域上,还是从历史上,都有很多需要去琢磨的东西,不敢妄下结论说中国音乐就是怎样的。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源流长。

中国有文字的历史已有五千余年,而音乐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更加远古,关于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早在周代已开始出现。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音乐文化也在变化、发展、更新变异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

直至今日,随着中国传统音乐以不同姿态展示出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呈现的特征也是多元化的。

从历史上看,早有宫廷乐师为帝王演奏歌功颂德的曲目,他们也许是为了帝王的需要,愉悦王室,王宫外面什么样的情况无关紧要,你尽管去演奏你的“和谐乐章”就可以了。

现在,我们常常也能听到这样的音乐,尤其是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几乎全国从一岁多一点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儿到八旬戴着假牙的爷爷奶奶都在歌颂祖国歌颂党。

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受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渐渐变得通俗,歌颂的对象也逐渐夸大到父母、老师······个人主义气息也逐渐变得浓郁起来,但是我们的国情告诉我们,要多讲好的信息,歌曲也一样,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但是我们还是要学会去看到那些积极的方面,08年雪灾、地震年我们歌颂在灾难面前不惧艰险,舍生忘己的人,歌颂冲在前线的军人,部分地区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好日子》这类的音乐一定会在春晚给大家送上。

有人对歌颂类的音乐比较反感,如果仔细想一下的话会发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强调集体主义的大国,把说教、歌颂题材的音乐不时呈现给13亿人民,暗示大家用一个积极的心态看待发生的事情,也有它的必要。

同时,中国音乐中有很多著作都是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通过戏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有点类似于西方的歌剧,有特定的故事情节和背景,通过演员的动作、语言和背景音乐等生动地表现出来,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体验。

如果让一句话总结中国风格的音乐,确实很有难度,中国风格的音乐,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一个地方的音乐离不开这个地方的文化,复杂的文化决定了音乐的多样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同特点的音乐受到现代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响,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韩国传统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正乐”,是统治阶级的音乐,即宫廷以外社会地位高的人的合奏的音乐。

另一类叫“俗乐”,是平民的音乐,这类音乐都是平民在生活中发展起来的本土音乐。

韩国传统音乐的多样化以及民族特色,是韩国文化中的瑰宝,也对韩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港后,西方音乐开始融入韩国的音乐文化。

不论是在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方面,西方音乐与韩国音乐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具韩国文化特色的音乐。

七八十年代以前,韩国本土流行音乐主要是以民谣为主,传统的色彩比较浓重。

随着欧美以及日本音乐的进入,韩国流行音乐有了许多的改变。

日本的抒情歌曲,欧洲的R&B曲风,以及美国的街头文化、街舞、Rap,给韩国流行乐坛注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

整个90年代的韩国歌坛显得异彩纷呈,Pop、R&B、Hip-Hop、Techno、Ballad等曲风相继而生。

90年代中后期,舞曲音乐开始大量盛行,从单性别组合都混声男女组合,无不个个能歌善舞。

由于韩国流行音乐融东西方音乐为一体,涵盖多种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国音乐,这使得韩国音乐在世界音乐市场上更容易被接受、喜欢。

如今,韩国流行音乐已经成功地走出国门,刮起了一股风靡亚洲乃至世界的“韩流”。

在日本音乐中,词章所占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之重要的。

日本音乐重要的分类方法之一,是习惯将音乐分为歌唱式和说唱式的。

然而,尽管这两者演唱风格迥异的方式,词章都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种唱法的区分事实上本身就在于词章唱法的差别。

由此可见,词章对于日本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仔细去观察日本音乐,我们可以发现,词章这一概念,几乎渗透于所有的传统音乐当中,可以说已经深深的根植于了日本人的意识当中。

基本特征日本传统音乐的显著特点是声乐曲占绝大多数,并且多数跟戏剧等其他艺术结合在一起。

歌声优美、音乐华丽、节奏性强。

都市传统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都节音阶它虽然也是一种5 声音阶,但与中国和东方许多民族常用的无半音5 声音阶不同,包含了两个小2 度(半音)音程,这种特殊的5 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

日本音乐的曲调常用do、mi、fa、ra、xi五音,而中国民乐则常用宫、商、角、徵、羽五音,这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充满了富丽堂皇之感,而日本民族音乐则蕴含了浓浓的物伤情结。

日本动漫以久石让为代表的作曲家,于用欧洲管弦乐器,善华丽的管弦乐与极富张力的变现方法,强调多种配乐手法与主旋律结合,充分结合了管弦乐的抒情性和电子音乐的节奏性强,富于动感的特点,将管弦乐的张力表现到极致。

久石让的音乐作品很注重旋律感情,特别是因為他长期浸淫在钢琴世界中,对於钢琴键音的清泠特性别具体悟,不管是多大编制的管絃器乐表现,钢琴一上场,一发声,情绪鼓潮扬起之后,就会悄悄洩露出一种冰泠的悲情,形成他最特殊的音乐风格,例如宫崎骏的卡通虽然从儿童的想像世界出发,天马行空,欢笑无羈的浪漫主题之外,却一直有股深浓的文化反省意味,总是用儿童的眼睛来检视文明的腐坏与堕落,反射出一种今夕何夕的无限感伤,就刚巧提供了一个空间,让久石让多愁善感的音乐来发挥涤心洗脑的穿刺魅力。

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能在不同的国界,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人群中存在,凡属人类都能听懂它接受它并喜欢它。

音乐以有限的音符排列组合成了优美动听的旋律,汇成一天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