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设计水平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措施论文

浅谈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措施摘要:为了尽可能避免设计图纸上出现“漏、碰、错、缺”,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者应当通过有效的措施尽可能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本文阐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探讨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措施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in order to avoid as far as possible design drawing appeared “leakage, touch, wrong, lack of”, the related field technical workers shall through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building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as far as possible qua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measures.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quality; measures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设工程的安全可靠、美观实用、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等诸多品质,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一直以来都是结构工程师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同时,项目的特殊要求、施工环境的变化以及结构设计人员水平上的差异等诸多因素都与结构设计的出图质量密切相关。
为了尽可能避免设计图纸上出现“漏、碰、错、缺”,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者应当通过有效的措施尽可能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计整体设计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柱网的布置、剪力墙的分布、基础的选型等。
浅谈提高项目设计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浅谈提高项目设计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一)创新管理,组合优化专业资源一是深化项目群组制度,在今年的基础上加大项目群组试点工作,对同类项目集中管理。
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适度分离并互相融合促进,实现项目推进效率最大化;二是强化技术委员会职能,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整合局内中高级专业技术力量,发挥科学决策智囊作用;三是成立项目验收委员会,强化竣工验收工作。
优化验收程序,让项目如期优质高效投入使用;四是成立专家顾问组,借助外脑,邀请专家会同把关,补漏查缺把好设计关图纸关,研讨重大疑难建设难点;(二)强化统筹,健全无缝对接机制加强与发改、规划、审计、住建、消防等职能部门和教育、卫生、交通、城管、水务等业主单位的沟通,建立或完善与各部门的沟通联系机制,充分了解职能部门的要求及使用单位的需求,完善与使用单位的配合机制,做到问题前置,提前消化解决。
对区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学校、医院、道路等重大民生项目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各行业制定的任务目标,提前筹划建设时序,明确工作节点,确保早日完成预定目标。
(三)全面履约,树立诚信根本理念继续加大建设领域的合同履约评价力度,加快廉洁城区建设,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对项目管理班子的履约。
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依靠管理班子强有力地推进。
以项目管理班子为着力点,加大履约力度,确保关键人员到岗到位,着手建立项目经理、技术员、安全员等关键施工岗位人员的个人诚信档案;二是在对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造价咨询、施工和监理单位开展履约评价的基础上,将工程保险、前期咨询、拆迁复核评估、建材及设备采购等工程建设合同进行履约评价;三是在对总包单位履约的情况下,对分包单位及供应商等采取一定的管控措施,全面提升合同的履约能力。
(四)扩大试点,实施精品工程规划一是及时总结推广保障房创优规划经验,房建类项目以区法院审判庭、国际低碳城临时会展中心为试点,市政类项目以沙河路西段、坂田环城路为试点,水务类项目以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为试点,加快精品工程建设。
浅谈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途径

浅谈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
而要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需要寻找合适的途径来提升自身和团队的创新设计水平。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谈到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基础知识学习要想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支撑起创新的设计。
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的技术培训班、读书学习和多媒体课程等途径,来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资源,积极获取最新的科技资讯,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二、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在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不仅仅是指发明新的产品或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从各种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可以通过参与创新设计项目、与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参加创新设计讲座等途径,来激发自己和团队成员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的思维模式。
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训实践能力是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关键。
只有经过实战的磨练,才能真正掌握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可以通过参与工程项目、与行业大牛合作、实验室实践等途径,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训。
可以通过模拟实操、虚拟仿真等方式,提前预判和解决设计中的难题,提高自己和团队成员的实战能力。
四、引进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设计工具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要想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就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
可以通过关注最新的设计软件和技术,参与相关行业的交流会和展会等途径,了解和学习最新的设计工具和技术,来提高自己和团队的设计水平。
五、建立创新设计团队和平台要想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建立创新设计团队和平台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够在创新设计中充分发挥出每个成员的潜能和优势。
可以通过成立专业的创新设计团队、建立创新设计平台、组织创新设计比赛等途径,来吸引和培养各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同推动创新设计的发展。
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

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摘要】施工组织设计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优化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从定义与概念、影响因素、优化方法、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等角度深入探讨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在实际工程中带来的显著效益。
在总结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施工组织设计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定义与概念,影响因素,方法,案例分析,实践应用,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施工组织设计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成为当前建筑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主要关注施工组织设计的效率和经济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施工组织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绿色性。
在这一背景下,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建筑工程行业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意义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合理性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进展和质量。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工程风险,对于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也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策略。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做好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

浅谈如何做好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摘要: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形势喜人,取得了辉煌成绩。
但由于我国建筑行业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即使有的建筑结构设计是好的,但是其安全性往往存在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安全性在建筑工程界,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成了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
而建筑设计又是一项复杂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本文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存在的几个问题。
1、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1抗震性能不足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及2010年的玉树地震足以说明我国一些地方的建筑抗震性能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因此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减少地震发生时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重要问题。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设计水平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我国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规范》中规定:“小震(超越概率63%)不坏、中震(超越概率10%)可修、大震(超越概率2%)不倒”。
而一些设计人员对结构概念不重视导致结构抗震性能的不足。
有些建筑结构设计者对抗震设计的认识不足,设计过程中个别忽略抗震性原则,造成了建筑物施工过程仅仅是一个表面工程,实质是建筑物并不具有真正的抗震性能。
汶川地震中部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破坏,底部1~2层被完全压扁;大量非承重构件(如隔墙、吊顶等)严重破坏。
原因分析:其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缺乏多道抗震防线,框架破坏即宣告结构破坏;其二,框架结构“强柱弱梁”验算时忽略了板及板内钢筋的作用;其三,框架结构刚度较小,大量随意设置的非承重墙(如砖墙、砌块墙)刚度相对较大,造成结构水平方向的扭转、上下层刚度突变,致使主体结构破坏;其四,框架结构刚度较小,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较大,因此非结构构件普遍破坏严重;突出屋面结构破坏较多,甚至整体坍塌。
浅论如何提高公路工程勘测设计水平

扬弃观念 ,要 从实际 出发 ,敢于否 定 自己 ,主 动核查 ,主动修正 ,不断提 高设计水平。 第 四 ,要树 立项 目全 寿命 周期 成本 的理 念 。公路 工程 是一项系统工程 ,勘察设计要统 筹考虑规 划、建设、养护 、运营的全过程 ,运 用项 目全寿命周 期成 本的观念 ,进行技术方案 比选 ,合理确定项 目的功能水平 ,实现技术与 经济的有机结合 ,确保勘察设计工作质量。 张 捷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系 ( 二)严格设计审查咨询工作 ,加强勘察 设计质量的过程监控 设 计审 查 是实 施公 路工 程勘 察设 计 质量 i — 本文主要探讨 高速公路 的工程勘 测 首先 ,位 置设 置方面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 设计 问题 。 针 对 目前我 国高速 公路 工程 勘 测 设计 题是设计滞 后 ,即往往是公路 主体工程确定后 监督 和管理的重要举措 ,以咨询意见为依托 , 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 简 要分析 ,并根据所存在 的 才在 已确定 的路线上寻找服 务设 施的位置 ,如 严格设 计审查咨询和审批 工作,对提高设计质 诸 多问题对应论述解决方案,以实现提升我国高 发现 问题时 主体工程 已无法变动 ,最后的结果 量 和控 制工程造价很有成效 。对于 结构较复杂 的 工程 ,设 计 中必 须实 行 “ 院 制审查 ” 和 双 是只能勉强使用而造成 无法弥补的损 失。 速 公路 的 工程勘 测设 计 水平 。 地勘监理制 度”。审查 中,应重 点加 强结 构 另外 ,匝道 设计 方面 。服 务设 施 道路 的 “ ◆ 黉 ◆ 工 勘 设 存 问 改 程 测 计; 在 题; 善 设计应该像设计互 通立交匝道一样 得到 重视。 安全 、耐久 、环保、土地节约等方面 的审查 力 意 见 加、减速车道 的设 计标准与主线的 设计 时速和 度 ,加 强路线 方案、软基处理 、路面结构和 材 料参数 、高边坡 、桥隧方案 、互通立交 等专业 0年全 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 会议 上提出” 线形有关 。服 务设施匝道是指从减 速车道与主 4 线分流点楔形端起 至服务设施区 内道路 与贯穿 的审查。 六个坚持 ,六个树 立”的理念 ,即坚持以人 为 ( )加强总体设计工作 ,实现 公路安全 三 车道分流点楔形端 的道路 ,以及从服务 设施区 本 ,树立安全至上 的理念 ;坚持人与 自然相和 内道路与贯穿车道 合流点楔形端至加速车 道与 运营的系统功能 谐 ,树立尊重 自 、保护 环境 的理念 ;坚持可 然 公路总体设计过程 中,要 充分研究路线走 : 持续发展 ,树立节约资 源的理念 ;坚持 质量第 主线合流点楔形端 的道路 。这两段距离是 目前 廊与综合运输 网的关系 ,加强结点研究 ,合理 设计中经常被忽 略的 。 树立让公众满意 的理 念 ;坚持合理选用技 布置枢纽结点 ;要从路 网规 划 、路线总体布局 ( )与交通工程的衔接问题 三 术指标 ,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 ;六是 坚持系统 . 交通工程 设施的预留 、预埋件 由于要埋设 出发 ,以满足功能 、适 应环境为 目标 ,分段确 论的思想 ,树立全寿命周期成 本的理念 。但该 在 主体 工程中 ,因此需先期 与主体工程 同时施 定路线技术标准和工程 规模 ,合理利用路线走 理念从提出至今 ,并没有得到全 面的贯彻和执 廊 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就 行 ,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勘测设计 方面仍存在很 工。 如果是 设计滞后或 衔接不好 , 会 出现 对 影 响 或 制 约 路 线 方 案 的 路 基 横 断 面 很 多后遗 症 ,比如将 已浇铸 好的桥梁背墙凿开 大问题 ,寻求解决方案 ,提升 高速公路工程勘 或将 已铺好 的路面挖开铺设管道 。因此主体工 布 置 方式 ,路堤 高 度 、高路 堤与 高架 桥 、肾 测设计水平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和要务。 程的设计 人员尤其是负责总体设计 的人 员应多 路 堑与 隧 道 、高边坡 与 半边桥 、特殊 桥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存在的问盟 弃 了解一些交通 工程方面的知识 ,把 握住需要与 长 大隧 道 、互 通式 立交 、取 ( )土 场等 典 由于我 国高速 公路的建设起步较晚 ,整体 : 交通工程协调 的各个阶段和细节 ,以避 免这些 型 工程 或路 段 方案 ,除 应进 行技 术 、经济 方 水平不 高,因此还 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以下 案 论 证 外 ,还 要 从 道 路 使 用安 全 、 环境 保 问题的出现。 就从几个方面进 行简要分析 。 护 、土 地 合 理 利 用 等 方 面进 行 综 合 比较 。 ( 四)新技 术的采 用问题 ( 一)外业深度方面 对特殊结构 的桥梁安全 、隧道不 良地 质地 科技 创新 是人 类发 展 的永 恒主 题 。近 几 外业工作是勘察设计的基本环节 ,外业工 段的施工方案 、特 殊路基的处治等影响到公路 作不深 、不细往往造成 基础资料不完整 ,给 内 年 ,计算机技术 的迅 猛发展 ,各种设计软 件相 继 出现 ,由此 公路 设计 进入 了一个 崭新 的时 工程可靠度 的特殊 工点 ,应进行施工安全性专 业工作带来不便 ,甚至造成 重大的设计失误 , 代。公路设计者可通过 遥感技术 了解公路沿线 项评估 ;对特大桥 梁、长大隧道 、长大纵坡路 以致产生无法弥补的 损失 ,因此 我们必须对外 的 地 质状况 ,通过 卫星 图像 能 看到地 形 、地 段等在公路运营期 间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工 业工作给以足够的重视。 貌 、地物 , 用三维数字地模 可在计算机 中轻 点 ,要考虑运营期 间减 灾、防灾、救灾方案 。 利 首先 ,地 方道路 可能 会与设计主线交叉 , 松选线 ,但公路设计者还不 能熟练掌握这些先 结论 : 因此 交通量预测和地方公路 网规 划就显得十分 高速 公路的安全问题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 进技术并加 以利用 ;另外 ,这 些新材料 、新工 重要 。但 目前公路设计人 员在进 行外业调查时 广泛 重视 ,每通车一 条高速公路 ,总要有因交 艺还不能很好地体现到现有的设计中来。 往往 只对 需要 设置互通立交的地方道路进 行交 通事 故付出血的代价去警示后人 ,我们的设计 二 改善意见 通量预测 ,对 其它地方道路则只调查现状 而未 正 因为存 在 如此 多 的主 、客 观原 因 ,才 到底有没 有问题 、有没有事故盲 点,是 不是按 考虑今后 的发展 ,这就给以后的工作增加 了难 使得我 国的高速 公路工程勘测设计水 平不能够 规范标准要 求设计就没有 问题 ,这些 问题需 要 度。 进行深入研究。 其次 ,有些 高速 公路 由于 受线 形指 标等 得到很好的提升 ,针对以上 问题 ,寻 求解决措 施 ,才是至 关重 要的。 因素的制约需要贯穿耕种 区域或与排灌系统交 ( )转变理念 ,突 出创新 ,全面提 高勘 一 叉时需设涵洞等构造物 ,由此增加 了公路建设 察设计质量 费用 ,同时构造物过干密集 也不利于机械化施 : 设 计 是工 程的 灵魂 。设计 工作 搞得 好 不 参考文献 : 工。为避免上述问题 的出现 而不打乱原有排灌 : 好 ,不仅影响到 公路建 设的各个环节 ,还直 接 【】 1 石红兵, 候永会, 曾学贵. 形式化方法在勘测 系统 ,设计 人 员必须在详 细调查的基 础上做 : J 工程设计 J 出合 理的综 合排灌方案 ,并要在取得 当地政 影 响到 后 期的 运营 管理 。抓 住 了勘 察设 计工 设 计一体化软件 开发 中的应用 [. CD A 与智能建筑,00 1) 2 0, o. ( 牛鼻子”。 府的书面认可后再进行结构物和 改移 沟渠的设 作 ,就抓住 了整个公路管理的 “ 首先 ,要把新理 念新思想转化为每一个勘 f 马戈, 2 ] 王子峰, 张旭. 要高度重视公路工程勘 计,以避免工程开工后进行变更设计而 影响工 J . 察设计人 员的 自觉行动 ,使新 理念真正 “ 入脑 测设计 中存 在的质量 问题IJ辽宁交通科技, 期的情况发生 。 0 40 ) ( 人心 ”,落 实到 图纸上 ,体现 在公路建设的具 20, 5. 另外 ,公路沿线 的地 质状 况直 接关系到路 【 汪维恒. Ⅸ 3 ] 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简介( 【. 3 J )】 体成果中。 线的选择是 否合理 ,以及路床和结构物是 否安 上海公路,0 40) 2 0, 3. ( 其次 ,要有创新意识 。勘 察设计工作是一 全稳定 ,因此地 质调 查工作十分重要 ,否则可 [杨立晖. 4 】 浅谈公 路工程 的施工质量管理 问题 项在充分理 解技 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基础上的智 能会造成在施 工过程 中出现改线 、重建或特殊 叨. 太原科技,050) 20,2 . 力劳动 ,是一项 既严谨又充满想象 的创作设计 处理等 问题 ,这 无形 中加大 了工程量增加 了工 过程 。抓住设计 重点与难点 ,确保 总体设计思 程 投资 延误 了工 期 。地 质调查 必须 做深 、做 作者简介 想 安全 、环 细 ,要根据公路沿线 的实际情 况合理地选择地 ; 的一致性 ,使工程 建设项 目达到 “ ( 捷 18. 月,男,贵州入 ,本科学历, 张 901 O 保 、资源节约 、降低成 本、质量优 良”的综 合 助理 工程师,籍贯 :安徽 ,研 究方 向:工程 质调查方法并制定具体调查细节。 效果 。 ( 二)关于服务设施设计的问题 测量学,工程测量教育) 第三 ,提倡动态设计理念 。设计 人员要有
浅谈如何提升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水平

浅谈如何提升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水平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行,政府投资的房建和市政类项目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越来越多,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越来越多的传统设计企业也开始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该模式涵盖了设计、采购和施工的整个过程,这对传统设计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考验。
文章就提升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设计管理;提升引言传统设计企业在政府投资的房建和市政类项目中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因此设计也是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核心优势,但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对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各个环节均有一定的要求,对承包商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而传统设计企业的主要业务以传统的规划、设计、咨询为主,与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内容有所区别,这也导致传统设计企业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存在着安全管控、质量和工期管理、税收和资金管理、农民工工资管理等不同的风险。
因此,必须要对传统设计企业承接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进行全面分析,评估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以及企业的不足之处,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从而加强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
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特点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现阶段国内比较主流的一种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
近年来,政府投资的房建和市政类项目,大部分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企业不仅需要组织开展施工图的限额设计及优化、施工图审查工作,而且还要按照EPC总包合同开展建设工程的施工、采购、试运行和竣工验收及移交等工作,需要根据实现工程项目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借助竞争机制实现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EPC工程总承包主要内容包含设计、采购和施工等不同阶段的总承包服务,工程总承包企业需要根据与业主签订的EPC总包合同,实现对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投资和工期等进行全面负责。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可实现项目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最大程度提升建设单位项目投资效益以及参与方的效益,打造互利共赢的发展优势。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设计质量管理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工程设计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质量的工程设计不仅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还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工程设计质量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工程安全: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性,高质量的设计能够有效预防工程事故的发生。
2. 提升工程效益:合理的设计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3. 促进可持续发展:良好的设计考虑了环保和节能要求,有助于实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4. 增强市场竞争力:优质的设计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二、当前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1. 设计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设计标准存在差异,导致设计质量参差不齐。
2. 设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设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3. 设计流程不规范:设计流程不科学、不严谨,容易导致设计失误。
4. 沟通协调不充分: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沟通不畅,影响设计质量的落实。
三、提高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的措施1. 完善设计标准体系统一设计标准:制定全国统一的设计标准,减少地区和行业间的差异。
更新设计规范:根据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设计规范,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加强标准宣贯: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提高设计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提升设计人员素质加强专业培训:定期组织设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
引进优秀人才:通过高薪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高素质设计人才。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设计质量奖,激励设计人员追求高质量设计。
3. 优化设计流程科学划分设计阶段:明确各设计阶段的目标和任务,确保设计过程的有序进行。
强化设计评审:在每个设计阶段结束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及时发现和纠正设计问题。
应用先进设计工具:推广使用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先进设计工具,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设计水平设计成为习惯古人云:“人贵乎立志”。
我们把设计作为学习或职业目标,使之成为自己人生计划的一部分时,才发现目标和现实之间原本还有这么大的距离,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并不是当初臆想的推窗览月、开门见山般举手之易。
学习设计是一件有层次或面子的深奥事,或者是一件时髦而合乎潮流的雅事。
用平常心来看待学习设计这件事,设计不过是一群普通人做的平常事,不要患得患失,不要急功近利。
自我或人为地神秘化、优越感是学习设计的忌讳,当然作为商业操作和政治手腕另当别论。
学习设计的契入点就是此时此地不管素描色彩还是速写默写写生,从现在开始马上画,不要想那么多理由,不要摆那么多架式,现在开始,坚持下去,学习过程中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方向。
我国的艺术教育体系虽然尚须完善,但课程的设置针对性强,对初学设计的学生来说是科学合理的。
但是很多学生往往急功近利,认为在学校学不了什么东西。
其实,问题在于导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是否真的达到了大纲的要求。
如果导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都按大纲的要求做得很好,那么艺术院校的教学就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学习途径了,再结合课外的工夫,足以事半功倍。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人的气质、性格、情绪和习惯是构成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情商(EQ)、逆商(AQ)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命相学所谓“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就是这个意思,不过有些宿命的意味在里面。
气质和性格多是先天形成;情绪受外界影响大,但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控制;而习惯是后天养成。
学习设计是一个不断反复训练、长期积累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
一是要坚持学习设计的目标明确、矢志不渝;二是要坚持把日常生活中与学习设计有关的每件事都做得完善;三是特别要坚持做好需要反复练习枯燥的训练内容,例如线条,素描,色彩、材料、结构......这个过程中,突发或周期性的情绪波动,往往影响坚持学习的恒心和毅力,最终影响学习的成就多寡。
人不可能365天都在积极向上的状态,人和人不同的是,我们明显不在状态的时候,是否能自知,是否始终明白并把握自己的学习和做事的目标。
学习设计,要学习用坚持设计的专业眼光看生活,学习生活中的优秀设计,并使自己的学习和设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
现代设计的发展,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高。
现实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大到建筑物,小到生活用品,我们本来就生活在经过设计的世界。
身边的设计实例,比教科书更具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既有成功的典范之作,也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败笔。
可以坚持通过照片、写生、速写、默写、临摹或文字的方式,大量地收集素材和资料,既可欣赏也可参考,有空时还可以把资料还原分解成设计图纸,增强理解。
长期坚持,定能受益匪浅。
设计是系统学科。
学习设计既要注重专业知识和修养的积累,也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修养的积累,还要注重非专业知识和修养的积累。
不要为了学习设计而学习设计,也不要只注重学习设计中的某一门某几门课程。
修养和知识面要广博,专业要精深,博采众长,专业和非专业相互促进。
专业易于理解,非专业的知识和修养往往体现为人生的阅历、经验和智慧,容易被忽略。
有人问:“我什么时候才算设计师”“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大师”。
其实我们看到了别人的成就,看不到别人付出努力的过程;同样的,我们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享受努力过程的经历。
如果设计成为你的终生事业,以后的人生都伴你左右,“爱情不能永远,设计与我终老”。
当设计成为习惯,别人的承认还那么重要吗?当设计成为习惯,你在设计中寻找到快乐,做不做大师,还那么重要吗?设计如人生!人生如设计!!修养与设计对于技巧性的学习而言,模仿是初学者必需和有效的学习手段之一,设计的学习也不例外。
但是,模仿仅仅是学习设计的手段和途径,只是学习设计的初级阶段,创造性能力的自由挥洒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和高级阶段。
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澄清:什么是设计,设计的实质是什么。
设计即思想,思想反映修养。
只有弄清这个问题,提高设计水平才有方向和目的。
在许多从业人士眼里,设计就是技巧,简而言之,即是画图。
其实不然,设计归根到底是一项艺术工作,其创作的源泉在于设计者的修养。
修养好比内功,是内在的,它是所能描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的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人长期的人生积累和沉淀,但并不等于每个60岁的人的修养都能达到同样的一个境界。
武侠小说里,一个人招数再炉火纯青,如果他的内功没有达到相应的火侯,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个外家高手,不足以称宗师泰斗;相反,如果有相当深厚的内功造诣(如同《天龙八部》中藏经阁的扫地老和尚),即使他不懂一丁点招数,哪怕是拂袖之间,也能有大家风范,自是无招胜有招,达到不假思索,得心应手的自由境界。
“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这就是修养,也即是我们设计师所应追求的东西。
各种艺术门类的素养是相通的(即所谓“通感”)。
个人以为,设计师一方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必须提高和加强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做足设计以外的功夫,有道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必须要有艺术家的素养、工程师的严谨思想、旅行家的丰富阅历和人生经验、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财务专家的成本意识。
有一位设计界的前辈讲“设计即思想”,设计是设计师专业知识、人生阅历、文化艺术涵养、道德品质等诸方面的综合体现。
只有内在的修炼提高了,才能做出作品、精品、上品和神品,否则,就只是处于初级的模仿阶段,流于平凡。
一个人品艺德不高的设计师,他的设计品位也不会有高的境界。
设计先知上帝是什么模样呢?有的时候,人们常会冥想上帝的样子。
他是谁呢?---一切外界的形象皆是内心的投射,其实,上帝无外乎是自己心中理想的自我,我们把他放大了,送上圣坛而已。
每天摩拜,不过是在拜自己的理想。
上帝在这里存在于自己心中,是主观的,还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先知(或大德,或真理,或智慧),他总是居住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山林之间,荒郊野外,都市钢筋混凝土丛林中,很少有人碰见他,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模样。
先知们总是如此的普通,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并不是我们所臆想的学究模样,即使我们有缘碰见他们,和他们交谈于山林田间,都市市井,也往往会忽视他们智慧的光。
偶尔思想灵光一闪,也许我们会因此终生受益无穷。
当我们走过街市,觉得身后的人群中有一只熟悉的笑眼,蓦然回首时,那人已大笑而去,身形不见,而笑声在耳。
其实修养如同先知,它总是在我们可能在的每个不起眼的细微角落里,有心的人总会看见它闪闪发光,对我们狡黠的眨眼。
我们会问,修养到底在哪里。
也许修养在于琢磨怎样修剪一片桃林,也许修养在于潜心习书作画吟诗作对,也许修养在于认真地烙一块饼,甚至于他正在于路边玩一颗光滑的石弹子……作为一个设计师,对修养的要求是广泛的,我们只有修葺好我们自己的这片桃林,才能走向人生的成熟。
眼界宽了,修养提高了,设计水平的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
修养高的人,他会认真地去观察体味身边的每个细致的事物,他会努力去研判事物的方方面面,在这些看似琐碎无序的细节里,他都能找到兴趣和灵感。
他用自己的深厚修养去看身边的事物,这些平凡的东西在他眼里都具有深厚的修养,一经他经营布置都能与众不同。
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在知识的范畴内至少应具备以下素质:1.与装饰专业有关的知识:装饰结构,装饰材料,装饰施工,装饰设计,装饰预算……2.与建筑专业有关的知识: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史,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制图,建筑表现,建筑预算,建筑安装,土木结构,钢结构……3.与艺术相关的知识:素描,色彩(水彩,水粉,油画,彩铅,马可笔,塑料笔……),壁画,雕塑,音乐,文学,美学,中国艺术(国画,书法,篆刻……),陶艺,纺织,工艺美术,手工……4.电脑设计的技巧(CAD,3D,PHOTOSHOP,CORELDRA –W……)电脑办公……5.各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历史背景,宗教信仰……6.经营管理,谈判技巧,理念表达……7.为人处事,社会阅历,广阔心胸……只有地将以上几项更好地结合于自身中,才能在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王者归来生活不是蒙太奇,设计亦非中世纪的魔幻世界。
大到国家的百年大计,小到个人的人生规划,具体到设计这个行业来说,进步、发展的历程莫不如出一辙。
设计在中国发展的这头十年,许多企业和个人并非因为具备这个能力而进入这行业,只是因为行业空白有利可图。
十年大浪淘沙,行业进入困顿期:人才青黄不接,素质先天不足,市场在扩大,份额却减少。
这是设计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就设计师个人而言,十年磨一剑,韬光养晦,终要成全自己的理想。
然而,在设计工作的过程中,总有时候感到设计水平不在状态,找不到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甚至于要放弃。
这是设计师正陷入混钝期,迷失在形形色色的流派、主义里,迷失在业主、老板的指令中,迷失在现代文明的网路里,动弹不得,其根本原因是设计灵感枯竭,失去了思考力和源泉。
当然中国自有中国的特色,设计亦然。
“天下设计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句话被许多人奉为真理,仿佛真的为自己的不学无术找到了借口、挡箭牌和遮羞布。
“买100本资料书,雇个绘图员,俺们就是中国的大师”,这些面虎皮大旗下,设计虚无主义和妄自尊大的论调让人胆战心惊。
在初涉设计行业的人眼里,漫天飞舞的主义、流派,光怪陆离的个性、自我,莫名其妙的时尚、前卫和怪诞,简直就是一个诺大的万花筒,让人不知何去何从。
本想去收获一网一网的鱼,但又怕拉上来的是泡沫垃圾,却不知道应该到哪片海去撒网。
其实,无论是设计行业的困顿,还是设计师灵感的枯竭;无论是设计虚无主义或妄自尊大,还是设计初学者的迷惑,究其原因,是我们对设计认识和学习的方向产生了问题,即是中国设计缺少了某些东西,这些东西对设计而言,是根本性、基础性的动力和源泉,土壤和基石。
浩如烟海的设计史,是设计师设计生命的起点和归宿,也是设计师永不枯竭的设计灵感和源泉。
这里所说的设计史是指以建筑设计为主的,包括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规话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学科的发展历史。
设计史不能只仅仅当作设计的历史教科书,更是设计学、设计大师、设计理论、设计教育的历史,更是古往今来各时期、各流派设计大师的经典作品、学习方法、设计理论体系的百科全书。
与当今社会逢人必称“大师”,动则必谓“经典”的情形相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匠人,到现代的柯布西耶、赖特;从雅典卫城到朗香教堂,后者才是真正的流传万世的大师和典范。
那些自封“大师”和“经典”的人,不过是在设计长河边上拾到几颗石子,他就当作夜明珠。
设计史上有个规律,每当设计陷入周期性的困惑,人们总是会翻开设计史,回到古典主义,在与大师的对话中,去寻找新的灵感。
如果我们真正花些精力研究大师们的经典作品、理论体系、设计方法、工作经验,以此为基础和起点,以正确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打破妨碍学习、进步、发展的桎梏,行业会因此而走出困顿,设计师会因此获得无穷的灵感,虚无主义和妄自尊大会因此得以根除,学习者会因此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