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药研发之我见

合集下载

新农药研究和开发重点

新农药研究和开发重点

新农药研究和开发重点农药研究和开发是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环境、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下面将从新农药的研究方向、目标和方法等方面探讨新农药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一、研究方向1.绿色环保型农药研究:绿色环保型农药是目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以及由天然植物提取的农药等。

绿色环保型农药具有低毒、高效、低残留、不破坏生态系统等特点,可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2.新型化学农药研究:化学农药是当前主要的农药类型之一,但其副作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需要研发新型化学农药,包括高效低毒、特异性作用、降解迅速等特点,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靶向性农药研究:靶向性农药是指能够对特定目标生物有选择性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农药。

该类农药可以更准确地控制害虫,并降低对益虫和环境的影响。

二、研究目标1.高效低毒:研发低毒农药,降低人类和动植物安全风险。

2.宽谱作用:研发具有宽谱作用的农药,能够同时抑制多种农田内的害虫和杂草,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3.抗药性:针对害虫的抗药性,研发新型农药,以降低其抗药性的发生。

4.降解迅速:研发降解迅速的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5.环境友好:研发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三、研究方法1.分子设计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子模拟等方法,针对特定的害虫或杂草目标,设计和优化具有高效低毒效果的农药。

3.高效筛选方法:通过建立高通量、高效的筛选体系,快速筛选出具有高效低毒效果的农药候选物,提高研发效率。

4.临床试验:在农田中进行临床试验,验证新农药的效果和安全性。

5.建立农药使用规范:除了农药研究和开发外,还需要建立严格的农药使用规范,确保农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总之,新农药的研究和开发重点包括绿色环保型农药、新型化学农药、靶向性农药等方面。

研究目标是开发高效低毒、宽谱作用、抗药性和降解迅速的农药,保护农作物、环境和人类健康。

新农药研究开发的思路途径-生物合理设计

新农药研究开发的思路途径-生物合理设计

新农药研究开发的思路途径-生物合理设计新农药研究开发的思路途径-生物合理设计一、生物合理设计的含义生物合理设计(biorationaldesign)是利用靶标生物体生命过程中某个特定的关键生理生化作用机理作为研究模型,设计和合成能影响该机理的化合物,从中筛选先导化合物,然后优化结构来开发新药的一条研究开发途径。

生物合理设计这个名词始见于70年代的文献,据说首先由Djerassi等人在1974年提出。

该词的中文译法,北京大学张宗炳教授建议用“生物合理设计”较妥,有“合乎生物机理的设计”之意。

生物合理设计的概念比较新,国外一些专家有不同的提法。

Henrick的定义是:“设计的化合物能模拟一个生物的或生物化学过程的完成”。

Geissbuhler 提出:“从特定靶标系统内的生物学信息所形成的工作假说来进行合理的试验探索”。

藤田稔夫认为;“设计的候选化合物应使其作用机理与自然界生物调节机理密切相关”。

英国Todd爵士说过一段话:“除非直到我们了解生命过程中所包含的酶系及其在不同生物体内易受攻击的部位,要开发合理的专效性农药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就能开始设计一些化合物,它们能干扰酶系,而且假如我们能够解决这些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稳定性和传导问题的话,就可能提供有效的专效性农药。

”这些专家尽管用词不同,但基本概念是接近的。

由于生物合理设计尚在发展初期,所以还没有公认的明确界定含义的定义。

二、生物合理设计的特点第一是逆向思维。

传统途径是先合变化合物然后筛选发现生物活性;生物合理设计则是先设定生物活性机理作为靶标然后寻找“合乎其理”的化合物,研究思路正好相反.第二是研究起点高。

生物合理设计要求化学、生物学和其他相关科学在比传统途径更高水平上的结合。

传统途径主要由合成化学与农业生物科学相结合,在比较宏观的生理学水平上进行研究。

生物合理设计则要求深入到微观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进行研究。

第三是知识基础新。

农药实验心得(通用3篇)

农药实验心得(通用3篇)

农药实验心得(通用3篇)农药实验心得(通用3篇)农药实验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农药实验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农药实验心得篇3农药实验心得本文旨在探讨农药实验的过程、心得和收获。

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谨慎的态度,对农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农药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实验过程包括选取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整理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同时,我们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农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在使用农药时,我们需要遵循合理的用药原则,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探索更加环保和安全的替代方案。

从实验结果来看,农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我们发现农药对病虫害的控制效果显著,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

同时,我们探索了一些环保和安全的替代方案,为农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意识到实验过程需要更加严谨和规范,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我们发现在农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探索更加环保和安全的替代方案。

最后,我们深刻认识到农药行业的发展需要关注环保和安全问题,为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总之,农药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严格遵守实验方案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需要关注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探索更加环保和安全的替代方案,为农药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农药实验心得篇4农药实验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实验,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农药的性能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药使用的新技术与新趋势

农药使用的新技术与新趋势

农药使用的新技术与新趋势随着全球农业的发展,农药的使用已经成为农民们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农药使用方式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技术和新趋势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农药使用的新技术和新趋势,并探讨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智能农药喷洒技术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往往浪费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而智能农药喷洒技术则能够根据农作物实际情况进行喷洒,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损失。

这种技术基于传感器和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可以精确感知作物状态和病虫害情况,将农药喷洒量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二、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生物农药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进行防治的一种手段。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小,且不易产生农残。

近年来,许多新型生物农药如拮抗菌、病毒农药和昆虫杀虫剂等被开发出来,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环境友好型的防治选择。

三、绿色防治方法的推广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防治方法开始得到广泛推广。

绿色防治方法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节农田生态系统内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危害。

常见的绿色防治方法包括合理轮作、生物多样性增加和物种多样性管理等措施。

这些方法既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又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自然抵抗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提升为了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监测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并且容易出现误判。

然而,近年来,新型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如基于质谱仪的检测方法、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检测方法等,都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保障了人们的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随着农药使用的新技术和新趋势的出现,农业生产逐渐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兽药企业兽用新药研发的困惑和思考

兽药企业兽用新药研发的困惑和思考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利于动物药品制造行业的良性发展。

1.1.1鼓励创新,加强新药保护据报道,目前我国能生产24类1350多种原料药,但其中97%以上是仿制的,基本都没有专利保护。

迄今为止,我国开发的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只有两个,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

喹烯酮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个一类新兽药,二类新兽药、三类新兽药的研发也比较薄弱,多数属于防制。

因此,我国动物药品制造企业亟待提高新药开发能力。

有鉴于此,《兽药管理条例》和《兽药注册办法》突出了鼓励创新、加强新药保护、保证兽药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立法精神,国家实行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国家实行兽药储备制度;国家鼓励研制新兽药,依法保护研制者的合法权益;新兽药的保护期限延长到6年。

在新药保护期内只允许取得新药证书的企业生产销售新药,其它企业不得仿制,以保护新药研制生产企业不致遭受激烈的价格竞争,以使新兽药生产企业获得更好的利润。

农业部以442号公告的形式发布了中兽药、天然药物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兽用消毒剂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兽药变更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明确了新兽药研究和申报的具体技术要求,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更能指导我国的新兽药的研究与开发。

1.1.2限制审批,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一度时期里,兽药生产企业和兽药产品鱼龙混杂,大量小型的、不规范的兽药制剂企业的存在加剧了市场竞争,大打价格战,不利于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重复建设一方面体现在制药厂家过多,另一方面体现在品种的重复报批、重复生产上,大部分药品品种都有多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

如何遏制、消除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是行业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政策导向。

国家加大了新兽药的审批和管理力度,明确了兽药注册的办事程序和审批时限,新兽药和兽药产品的生产权限收归农业部管理,限期清理和废止兽药地方标准。

以GMP的导入和实施提高兽药制药企业进入"门槛",限制过快增长的制药企业数量。

农药发展的结论与感悟

农药发展的结论与感悟

农药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农药发展的一些结论与感悟:
1. 农药的重要性: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2. 科技进步的推动:农药的发展受益于科技的不断进步。

新型农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更安全、环保的使用方式,使农药在保护作物的同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3.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可持续农业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药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平衡,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4. 监管与安全使用:农药的使用必须在严格的监管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合理应用。

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需要接受培训,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5. 公众意识与教育:提高公众对农药的认识和理解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让公众了解农药的作用、风险和正确使用方法,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6. 持续创新与研究: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病虫害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农药的研究和创新需要不断进行。

投入资源进行新型农药的研发,寻找更有效、安全和环保的解决方案。

总之,农药的发展既带来了农业生产的进步,也带来了环境和健康方面的挑战。

因此,需要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监管、安全使用和公众意识等方面取得平衡,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福祉。

农药行业的改善意见和解决方案

农药行业的改善意见和解决方案

农药行业的改善意见和解决方案引言:农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能有效地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病虫害和杂草的侵害。

然而,长期以来,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为了促进农药行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健康与环境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改善措施和解决方案。

一、减少对化学合成农药的依赖化学合成农药通常含有高毒性成分,并且会在土壤中滞留较长时间。

为了减少对这种类型的依赖,我们需要鼓励使用更加环保和生态友好的替代产品。

例如:1.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主要由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天然原料制成,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

2. 发展基于区域特色的防治技术: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

二、加强农药监管和管理为了确保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农药监管和管理方面需要做以下努力:1. 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药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2. 加大监测力度:建立健全有关部门进行农药使用情况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风险情报,便于采取相应措施。

3. 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素质水平,增强他们对农药合理使用、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三、鼓励绿色生产模式绿色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了支持绿色生产模式在农药行业的推广和普及,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 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并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农药造成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3.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农药生产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发出更加环保、高效的新型农药产品。

四、加强宣传和教育宣传和教育是提高社会公众对农药使用风险认识的关键环节。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1. 开展农药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进行讲座或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农药使用知识,增强他们自我保护意识。

新药物研发的感想

新药物研发的感想

新药物研发的感想研发新药物,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一条通往光明的路。

这条路啊,崎岖又漫长,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你想想看,每一种新药物的诞生,那得经过多少道关卡呀!从最初的灵感乍现,到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再实验,这过程可不比唐僧取经容易。

研究人员们就像是一群不知疲倦的探险家,在药物的世界里披荆斩棘。

研发新药物可不只是在实验室里摆弄那些瓶瓶罐罐。

这背后啊,有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呢!科研人员们没日没夜地工作,他们要和时间赛跑,要和疾病较量。

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数据,他们可能要反复实验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呀!而且,新药物研发可不能瞎碰运气。

这得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做后盾。

就好像一个好厨师,得知道各种食材的特性和搭配,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研发人员们也是一样,他们得对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等了如指掌,才能找到那个最关键的突破点。

咱再说说这过程中的困难。

那可真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都数不过来。

资金问题就是一个大难题,研发药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可不是小数目啊!万一研究到一半没钱了,那不就前功尽弃了吗?还有技术难题,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技术瓶颈就能把人卡得死死的,让人抓耳挠腮。

但是,咱可不能因为困难就退缩呀!想想那些被疾病折磨的人们,他们多么需要新的药物来带来希望啊!研发人员们就是他们的希望之光。

每次想到这,我就觉得再难也得坚持下去。

研发新药物就像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失败,会有挫折,但也会有成功的喜悦。

当一种新药物终于研发成功,能够帮助到患者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就像那句话说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新药物研发的道路虽然艰辛,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果。

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让我们一起加油,为新药物研发贡献自己的力量吧!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药研究开发之我见
摘要:由于传统农药的毒性、抗性和安全性等问题,急需有新的高效、安全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来代替。

但是,新农药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费用也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研究开发新型农药。

关键词:新农药、研发、环境安全
农业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进的动态过程,因此作为农业支持品的农药工业应该以与时俱进的发展观统领科技创新,积极开发高效、安全、经济、环境相容性好的现代农药来以先进生产力引领农业一步步走向未来。

这就要求人们在不同的时期,采用当时的新技术来创制符合当时农业需要和环境要求的药剂,协助农业完成提高单位耕地增产的目的[1-2]。

21世纪,新农药的特点有环境相容性好、活性高、安全性好、市场潜力大等。

新农药的研究开发也正是围绕着这几个方向发展的。

1当今农药研发特点
(1)亚洲国家的农药开发将迅速崛起。

农药的创制从发达的欧美国家逐渐向东亚国家转移,代表国家是韩国和日本。

(2)各类农药都将形成新的品系
杀虫剂包括新烟碱类、吡咯类酰肼类以及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多杀霉素等。

杀菌剂主要是多唑类,包括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

除草剂包括草胺膦、草铵膦、酰尿类、酰胺类等。

(3)仿生农药将越来越成为开发热点[3]
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天然源物质为先导进行的仿生合成,包括烟碱类的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咪等。

另一类是以害虫靶标为主仿生模拟合成新农药,代表是昆虫信息素。

(4)生物农药开发长盛不衰。

如多杀霉素、阿维菌素、印楝素、川楝素、蝎毒素等。

(5)生物农药的化学改造也逐步兴起。

如虾蟹壳中的壳聚糖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

(6)手性农药的合成越来越活跃起来。

如氰戊菊酯到来福灵,氯氰菊酯到高效氯氰菊酯。

(7)传统农药越来越受到指责和挑战。

如1983年取消六六六,DDT的使用,最近又取消了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的使用,同时地亚农、毒死蜱的使用也受到限制。

由此可见,只有环境友好型农药才能经受住考验。

(8)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农药创制开始从杀死向控制方向转化。

(9)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药的发展。

如农药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研究和高通量筛选等新技术加速了先导化合物的开发[4]。

(10)成本低、效果好的转基因作物对农药市场有一定的冲击力。

(11)剂型的研究越来越收到重视。

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已研发成功。

剂型也将朝着水基化、固体化、释控化、功能化的方向迅猛发展。

(12)各企业与科研单位的研究交流对农药开发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13)深层次的国际化交流对农药开发来说必不可少。

2 今后新农药发展趋势
今后,在新农药的研究及开发上,目标主要集中在环境相容性好、安全、活性高、市场大等方面,利用传统的随机合成筛选和类同合成手段进行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虽然各种农药发展迅速,但是化学农药仍然是全球农药的主体。

(2)多种害虫的控制新方法、新概念不断涌现。

例如害虫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综合治理等。

(3)由于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增加,仿生环保型农药将成为开发主体。

如以除虫菊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出一系列除虫菊酯和以沙蚕毒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出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4)通过元素、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研究,在农药分子中引进新元素已成为今后努力取得突破的手段之一,含氟和含杂环农药将成为主要研究方向。

如含氟的氟氯氰菊酯的杀虫活性比不含氟的氯氰菊酯高一倍,其它元素的引进,如Si、Sn等取代某个关键部位的碳原子,其活性、选择性就会明显改变。

(5)杂环和立体异构化合物成为农药合成的热点
在现有的农药品种中,分子中含有手征性原子或碳碳双键的化合物越来越多,它们的光学或几何异构体之间的生物活性大多表现出较大差异,有的甚至一个是高效,而另一个是无效,例如:S-生物丙烯菊酯和溴氰菊酯,这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热门,而且取得较大成绩[5]。

(6)结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先进合成技术不断涌现。

如声化学合成、微波合成、氟碳相化学合成、水相/固相化学合成、室温离子液体合成等。

(7)各种农业发展和非农业发展都需要农药的参与。

(8)传统农药仍有一定市场但将受到巨大冲击。

(9)未来将更加注重农药剂型、农用药械的研究。

3 农药剂型的研究开发
农药剂型的开发研究除了将农药原药经过加工后便于流通和使用,同时还能满足不同施药技术对农药分散体系的要求。

农药剂型与施药技术间有着密切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

由于环境压力与法规的严厉,农药剂型由传统的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颗粒剂向水基化功能化的微乳剂、水乳剂、水悬浮剂发展。

而且制剂的发展日益向环保,多样性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制剂技术与产品日益发杂化;混剂、原药与助剂多样性;持续法规压力和成本压力等。

4 农药企业的发展
4.1世界农药企业的变化
世界农药企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4.1.1世界农药企业的大型化
上世纪80年代起,世界农药企业界开始出现兼合并、重组的事件。

到2002年为止,已经形成了拜耳,先正达等6大超级公司,使世界农药行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农药企业开始高度集中化。

从新农药开发的角度来看,兼并重组为新农药创制做好了资金、技术和抗风险能力的准备。

4.1.2世界农药生产地的变化
在农药企业大型化的同时,世界农药企业的生产基地也发生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变化。

由于在发达国家劳动力的工资高,对化工生产的“三废”处理要求严格,成本比较高。

因此,把生产基地转向发展中国家,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和销售,还可以节省运输过程的费用。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世界农药生产基地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也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农药的机遇和农药工业崛起的机会。

4.2中国农药企业的变化
当前,我国农药产业面临着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农药贸易国际化、农药行业竞争激烈化等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农药产业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在今后一段很长时间内,传统企业与现代企业将并存。

目前,我国农药企业2400余家,企业总数居世界第一,但企业生产规模、生产水平参差不齐,传统企业与现代企业并存、小企业与大企业并存。

从生产规模看,大多数农药企业规模小,但近年来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也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农药生产企业。

目前,涉及农药领域的上市公司有近40家,2008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型农药企业也有11家。

5新农药发展政策措施[6]
当前农药产业发展处在转型期,也是战略机遇期,为此,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实施积极的提升政策,加快推动农药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做大做强我国农药企业,促进农药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5.1 实施扶持政策
国家要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农药产业发展水平的战略目标和扶持重点,加大对农药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农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支持新农药的创制开发。

有关部门要制定农药行业发展规划,根据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种植需求,明确产品发展方向,确立重点扶持产品和企业。

5.2 健全体制机制
创新农药经营体制,推进农药连锁经营和企业直销模式。

建议建立农药管理的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统一目标、统一政策、统一措施,协调农药登记、生产、经营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及时沟通、公布有关信息,保障相关部门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引导企业合理生产,促进农药行业健康发展。

5.3 调整支持措施
修改现行登记证政策,允许登记证作变更登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集团化发展,允许子公司、分公司不再重新登记。

有关部门要支持农药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推动农药双边、多边贸易谈判和农药协定、条约的签订,减少农药国际贸易风险。

不断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增强审批透明度,方便企业。

5.4 强化法制保障
修改农药管理条例,完善配套规章制度。

可以考虑区分大田农药与卫生用农药、原药、新制剂与相同产品制定不同的登记办法。

要增强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提高制度措施的透明度。

不断加大农药执法力度,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查处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为农药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6 展望
在分析未来农业发展走势,明确现代农药开发方向的前提下,要发挥企业科技领先优势,加快现代农药开发进程,主要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1)主攻杂环类品种,突出新烟碱类杀虫剂,形成系列开发格局。

(2)主攻制剂技术,突出水性化剂型,打造安全环保特色。

(3)主攻应用技术,突出农药复配,提升产品防治功效。

参考文献:
1.吴重言.现代农药开发的认识与实践.中国农药
2.陈万义,王龙根,李钟华.新农药的研发-方法·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

3.张一宾.生物源农药的发展概况.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中国农药专论,42-45
4.李宗成.我国农药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现状和展望.沈阳化工研究院农药论坛 8-12 5.21世纪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方向.天津农林科技,2003,176
6.王乐君.对农药产业发展及管理政策的几点思考.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3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