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RPA行业研究报告
2020-2021年中国RPA行业研究报告

2020-2021
摘要
概念 界定
SMS
厂商 类型
应用 渗透
市场 规模
趋势 洞察
RPA是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简称,是指可以模拟人类在 计算机等数字化设备中的操作,并利用和融合现有各项技术减少人为重复、繁琐、大批量 的工作任务,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的机器人软件。
2015-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结构
15.3%
21.2%
20.3%
15.2%
14.5%
7.0%
8.4%
11.5%
10.5%
7.8%
2012-2019年软件业务收入及增速
31.50% 23.40% 21.10% 15.70% 12.60% 14.20% 12.40% 15.40%
4.8 13.9
中国总人口(亿人)
中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014
2015
2016
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2017ຫໍສະໝຸດ 2018年增长率(%)
RPA发展背景-数字化转型趋势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系统间数据打通成新的诉求
数字产业作为新经济发展的代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随着数字经济产业对GDP的贡献不断增加,产 业数字化为新一轮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产业数字 化占数字经济的比例已上升至80.2%,不断推动了我国产业向信息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从软件收入来看,我国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呈现较好发展态势,2019年软件产品收入实现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4%,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 企业软件的应用也从原来的单点应用向连续协同演进,底层数据和信息的打通成为企业新的诉求,RPA作为系统之间数据 之间连接的接口,将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0-2021年中国RPA指数测评报告

CMS*预收款制单业务涉及多个系统(银行CBS*、自研CMS* 、 Excel表格),整个业务流程涉及大量操作。
CMS业务流程固定、执行频繁,且要求每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财务人员每日重复大量单调操作,不仅容易产生人为操作错误
且效率较低,浪费人力。
解决方案
机器人在每个工作日定时启动执行流程
2
RPA市场聚焦在头部行 业,整体市场依然处于 萌芽期
RPA市场依然处于拓荒阶段, 实践热度最高的北上广区域依 然存在大量“无主地”,等待 RPA品牌商开拓。
当前RPA渗透行业主要集中在 制造、金融、建筑与房地产、 信息通讯等少数头部行业,已 形成大量RPA成熟场景,并以 融入企业用户的日常运营中。
单位:亿元 注:RPA市场规模不含国外RPA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营收
抓紧大客户,RPA避过疫情之锋。2020年开年以来,疫
情为绝大多数行业按下了暂停键,营销陷于停滞,加重了企业运 营负担,以往运营中的缺点被一再放大。企业被迫重新审视投入 产出、提振运营效率。在此背景下,RPA“稳定”、“提效”、 “易用”的特性深得企业亲睐,并在大型企业中率先得到了应用。 同时,大型企业的强大抗压能力也让成长中的RPA顺利避过疫情 压迫,实现了逆市增长。
企业用户对流程敏捷、智能化的诉求愈发明显。受其影响,未来
RPA与AI的结合会愈发紧密,启智的机器员工将逐渐展露自主适配、执行 的能力。
65.2 %
自动化流程的设计
62.2 %
整合报表
54.2 %
机器人运行调度
用户画像指数
26.4 20.0 17.5
15%以上 10%~15% 6%~10% 5%~6% 4%~5% 2%~4% 1%~2% 0~1%
2024年RPA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RPA市场需求分析引言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复杂化,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解决方案,进入了企业的视野。
RPA 通过自动化执行重复性、规则性的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对RPA 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发展前景和市场规模。
RPA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全球RPA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2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8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9.5%。
这一增长主要受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和对工作效率提升的需求驱动。
RPA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应用,包括金融、保险、零售、制造等领域。
RPA市场需求的驱动因素1. 降低成本RPA可以取代人工执行的重复性任务,降低人力成本。
通过使用RPA技术,企业可以在不需要额外人员的情况下,实现流程的自动化。
这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提高利润率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RPA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高度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RPA 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处理大量数据,避免了人工操作中的错误和延误。
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性非常关键。
3. 加强合规性和风险管理在金融和保险行业,合规性和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RPA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规则的自动执行,确保工作符合合规和风险管理要求。
RPA可以监控各项指标、生成报告,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供风险控制和决策支持。
4. 适应业务流程复杂化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复杂化,传统的手动操作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RPA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快速适应并处理复杂变化的业务流程。
RPA可以快速处理多个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提高业务处理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5. 增强用户体验通过RPA可以简化用户操作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RPA可以帮助企业设计更加智能、便捷的用户界面,减少繁琐的操作步骤,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RPA市场需求的前景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RPA在未来几年内的市场需求有望继续增长。
2020年中国RPA行业研究报告

一.与AI能力的结合,提升感知非结构化数据能力和聊天机器人联动能力,帮助RPA提升易 用性,使业务端应用向前端迁移。二. 应用场景将不断向金融以外的行业拓展,近两年随着 智慧政务的推进,政府部门应用或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来源: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3
RPA发展背景
RPA行业探讨 -产品角度 -厂商角度 -应用角度 RPA典型厂商案例
趋势。
RPA流程自动化软件关键价值
手工完成重复类工作
RPA软件完成重复类工作
作为接口打通系统间数据,构建数字化环境,实现业务线自动化。
执行大批量、可重复性任务
触达ERP、CRM、OA等软件数据打通业务上下游
业务流程
业务数据
业务自动化
优化人力资源成本,提升决策效率,利于企业工作创新
数据质量差 软件缺少数据整理环节 手工数据整理费时费力
67569.0
74318.0
82461.0
9200072009200172019
中国总人口(亿人)
中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来源: 世界银行。
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
来源:工信部。
年增长率(%)
2024年RPA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RPA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逐渐成为企业自动化转型的重要工具。
RPA技术通过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重复性、高风险、低价值的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推进。
本文将对RPA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主要竞争对手以及行业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规模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RPA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RPA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美元,并且有望以年均增长率超过20%的速度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和业务自动化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成本的降低等因素的共同推动。
3. 增长趋势RPA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增长趋势明显。
目前,RPA技术主要在金融、保险、制造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展。
未来,RPA有望在零售、医疗、物流等领域实现更大规模的应用,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增长。
同时,RPA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和技术创新的推动。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开展,对业务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对RPA技术的需求和市场的增长。
4. 主要竞争对手目前,RPA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竞争对手。
其中,Blue Prism、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等公司是RPA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它们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丰富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及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努力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融合也为RPA市场的竞争带来了新的动力。
5. 行业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加剧,RPA市场的未来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2020-2021中国RPA行业研究报告

2020-2021中国RPA行业研究报告一、引言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 RPA的概念及发展历程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简称RPA)是一种利用软件机器人(或机器人)模拟并集成人类在数字系统中交互以执行业务流程的技术。
RPA的出现旨在减少人为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
自21世纪初以来,RPA技术经历了从简单的宏命令到复杂的认知自动化的演变。
1.2 RPA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在中国,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RPA技术得到了快速应用和推广。
众多企业开始认识并采纳RPA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竞争力。
RPA在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吸引了大量服务商和投资者的关注。
1.3 2020-2021年中国RPA行业的重要事件2020年至2021年,是中国RPA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期间,不仅有多个行业标杆企业发布了重要的RPA产品,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RPA技术的发展。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将RPA纳入新基建范畴,推动了RPA技术在更多行业的应用。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第一章节的Markdown格式内容。
后续章节将按照您提供的文章大纲逐一提供。
如果需要全部完成,请告知我继续进行。
二、RPA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2.1 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2020年至2021年期间,中国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市场规模实现了显著增长。
根据相关市场研究报告,这一时期中国RPA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
其中,金融、制造、零售等行业是RPA应用的主要领域。
2.2 行业驱动因素•数字化转型需求:随着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通过RPA技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政策支持: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智能制造等战略,为RPA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中国,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企业通过部署RPA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竞争力。
2020年中国RPA行业研究报告

1995-2019年中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
比重
73.3% (2011)
2014-2018年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平均工资及增长情况
9.5%
10.1%
8.9%
10.0%
11.0%
70.7% (2019)
56360.0
62029.0
67569.0
74318.0
82461.0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中国RPA行业发展历程
市场对RPA接纳度逐步提升,技术成熟和场景拓展是发展核心
RPA前驱早在2000年左右便以“按键精灵”的形式出现,更多用于玩家游戏、知识化办公等桌面级阶段。2011年左右,国 内开始出现最早推出RPA产品的厂商。2015年随着四大会计事务所在中国区应用RPA,RPA工具也逐渐被国内金融机构所 接受,随后2年,大批RPA厂商开始成立,金融科技厂商、AI厂商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转型进军RPA,随着早期厂商对市场 认知的教育和产品拓展,2018年更多企业开始认知并接纳RPA带来的价值,并在2019年掀起一股资本浪潮。未来,技术成 熟度提升、不同行业应用场景的挖掘仍会在较长一段时间伴随RPA市场。
相对传统手工完成重复类工作,RPA流程自动化软件具有以下三方面价值。从业务层面来看,RPA致力于将繁琐、重复的
流程实现自动化操作,并通过触达不同软件数据打通企业上下游业务,实现整条业务线自动化。从工作层面来看,传统软
件在数据管理环节有一定缺失,且存在数据质量差、手工处理费时费力的痛点,RPA软件在满足自动化的基础上降低人力
RPA与低代码、中台的关系
三种技术相辅相成,RPA打通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
rpa产品调研报告

rpa产品调研报告RPA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是一种利用软件机器人来自动执行日常重复性工作流程的技术。
在这份 RPA 产品调研报告中,我们将关注以下方面:现有市场上的 RPA 产品概述、产品特点和优势、市场趋势和发展前景。
目前,全球市场上有多家知名的 RPA 产品提供商,包括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 和 Blue Prism 等。
这些产品都提供了强大且易于使用的工具,使企业能够快速实施和管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它们通常拥有可视化的流程设计工具,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拖放操作创建和编辑自动化流程。
此外,这些RPA 产品还包括智能化的机器人管理和监控功能,用于跟踪和优化自动化流程的执行。
RPA 产品在业务流程改进方面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们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自动执行重复性任务,释放员工的时间和资源,使其能够专注于更高价值的工作。
其次,RPA 产品能够有效降低错误率,减少因人为操作而引起的错误和风险。
此外,这些产品还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和部署,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行业和业务流程。
目前,RPA 技术正迅速发展并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RPA 产品正在不断提升其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RPA 产品将在各个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RPA 市场预计将以每年超过2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数十亿美元规模。
总结来说,RPA 产品是一种强大的自动化工具,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并实现更灵活和可扩展的业务流程。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RPA 产品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企业应密切关注并及时采用这些产品,以取得竞争优势并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