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技法
青花山水泼彩工艺技法浅析

106青花山水泼彩工艺技法浅析摘要: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也是艺术有所突破的标志,更是艺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
创新的前提首先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在继承中学习,在学习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有艺术的前进。
青花山水泼彩技法是一种新的青花绘画形式,它以“水”和“青花”为主要创作元素,通过“水”与“青花”的碰撞、排斥、融合、裂变创作出无限可能,画面以虚写实,以实写虚,以“水”驾驭着青花,在瓷坯上纵横流淌,创造出亦真亦幻、水气氤氲、空灵宁静、不染纤尘的绘画艺术效果。
关键词:青花;泼彩;创新;技法;解析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0) 04—106—(03)Technique Analysis of Color Splashing for Mountain and Water Patterns o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s 每年,笔者都要去黄山写生,江南山水灵动秀美,随着天气的变化,时而晴空万里,一览众山小,时而云蒸霞蔚,变化万千,犹如龙隐,见首不见尾,如何突破传统山水绘画形式,在陶瓷绘画创作和技法中探寻出一种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优雅、飘逸、灵动的绘画风格,这个命题一直在笔者脑海里思索。
某天,笔者无意中欣赏到一幅张大千的《丹山春晓》墨泼山水作品,让笔者深受启发,想到了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泼墨山水技法,在陶瓷上运用新工艺、新技法,突破前人青花双勾分水的表现方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现代青花绘画表现形式,岂不美哉?怎么解决呢?这成了棘手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青花绘制是在干燥的泥坯上绘画的,泥坯的吸水性比宣纸要强的多,怎么让干燥的泥坯遇水不化,还能流畅的绘制,这种想法在传统工艺和历代瓷画中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因此,笔通过长时间的试验和反复的研究,开创性的研发了“水韵青花”泼彩这一全新的绘画形式,在继承历代传统青花勾勒,收稿日期:2020-03-11. 修订日期:2020-03-14.作者信息:邵徽刚邵徽刚(景德镇诚德轩瓷业有限公司,景德镇,333000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life of art, as well as an indication of new breakthroughs in art. It is also one of the driving forces for the constant advancement of art with the times. The premise of innovation is to inherit excellent traditions, to learn through inheriting, to be selective in learning, and in turn to improve by being selective. In other words, only through continuous innovation can art advance. The color-splashing technique of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s is a new form of painting, with “water” and “blue patterns” used as the main creative elements, through which infinite possibilities can be created through the collision, repulsion, fusion, and fission of “water” and the “blue pigments”. Reality and virtuality intertwines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blue pigments are guided by water to flow either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on the blank, creating an artistic effect featuring both real and illusory impressions, such as the increasing density of water and air, as well as the otherworldly ethereal and serene atmosphere.Key words: blue patterns i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s; color splashing; innovation; technique; analysisShao Huigang(Jingdezhen Chengdexuan Porcelain Co., Ltd., Jingdezhen, 333000)第35卷 第136期 2020年04月陶 瓷 研 究Ceramic StudiesVol.35 No.136April .2020刷染,点染和分水的基础上,增加了泼、擦、流、拓、扒等独特技法,并借鉴中国画泼墨技法,将有型的山体通过墨色的有意泼洒,表象出明暗变化和对比,看似用笔墨泼洒,其实这也仅仅是完成了一小步,他还需要大处着眼,细处着手,精心收拾,需要画在心中,虚中有实,虚实结合,才能创造出一幅满意的山水作品,从而形成一种清新朦胧、晕染天成的山水绘画效果。
试述传统青花瓷绘制技法

试述传统青花瓷绘制技法青花瓷以其釉色晶莹,发色青翠,青白相间,幽静典雅、清新质朴的特色,成为陶瓷装饰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门类,其绘画以平涂为主方法,结合勾、皴、点、染技法,线条苍劲有力,笔法细腻传神,线条活泼流畅,粗细兼备,料色浓淡兼施,极富中国传统水墨画韵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笔者八十年代初就职于景德镇古窑瓷厂,至今二十余年,在不断探索总结中颇获心得,试述如下:传统青花的装饰技法从元代开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和娴熟的技法代代相传,并不断发展创新。
从而总结出一套有关用笔的技法理论:所谓一笔之下刚柔、虚实、浓淡、轻重之变化兼备。
运笔之中中锋、顺、逆、拖、摺等兼施。
而无论如何都离不开打图、描图(锥图)、过稿、勾线、分水等基本程序。
传统青花的装饰用笔则选择富于弹性、有锋、含水性能优良的毛笔。
一般由勾线笔、写字笔、料笔、斗笔、分水笔组成。
打图:打图也称起稿作图,按照现代说法就是画稿的设计。
根据坯体的大小、高矮、粗细来设计画面,画面的构图布局、画线、分色要体现出整体的协调、完整和统一。
布局上有开光、散点、折枝、缠枝、通景、满花等格式。
纹样有动物、花卉、人物、山水、边饰等。
元代的青花装饰勾、染分工不十分明确,勾线、填色同出一笔,连画带填,所以笔痕清晰,无明显“分水”之法,因而造成用笔纯熟,料性不匀,浓淡不一的现象。
明清时期官窑制瓷工艺的分工极为精细,打图由高级技师按照宫廷画师提供的画稿来完成,派发给画青者,这时的勾、染分工明确,所谓“学画不学染,学染不学画”,因而可以专一于分工,达到高度熟练的技巧。
描图(锥图):要把打好的图样摹到坯胎上,必需先要描图。
描图纸为传统方法制造的黄裱纸,把黄蔑烧成灰用水调匀,用写字笔蘸料依图描上,等待晾干后,将图纸按在坯胎上,用手指压在纸上轻轻摩擦,使所描图样转印在坯胎上形成底样,这样就可以勾线了。
锥图是另一种描图方式,就是将誊写的腊纸用针尖沿图样线条剌出整个花纹,将这些针孔组成线条的图纸按到坯面上,用棉花球蘸黄蔑灰或珠明料等干粉在图纸背上轻轻刷抹,料粉就从针孔落到坯面,形成由小细点连接起来的清晰图样,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图样更清楚。
元代龙泉窑工艺特点

元代龙泉窑工艺特点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龙泉窑则是元代陶瓷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元代龙泉窑的主要工艺特点:
绿釉技术:元代龙泉窑以其独特的青瓷闻名,主要采用绿色釉料。
这种绿釉的成色和质地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和效果,从浓绿色到浅透明绿色,以及宝石般的光泽。
烧制温度:元代龙泉窑的瓷器采用高温烧制,温度相对较高,通常在1250℃-1300℃之间。
高温烧制使得瓷器的胎体坚韧致密,釉面光泽鲜明。
钧窑技术:元代龙泉窑在钧窑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钧窑是一种使釉色产生变化的特殊烧制方法,它通过控制窑炉内的空气流动和烧制温度,使得釉面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瑰丽变化。
青花技法:元代龙泉窑也开始出现了青花技法的应用。
青花将蓝色颜料涂在未经釉烧的胎体上,随后釉烧,在烧制过程中形成深浅不一的蓝色图案。
这种技法给元代龙泉窑的瓷器增添了更丰富的装饰效果。
装饰风格:元代龙泉窑的装饰风格相对简朴,主要以自然景物和纹饰为主题。
常见的纹饰有花卉、云纹、水纹等,形态独特而富有变化。
总的来说,元代龙泉窑以独特的绿釉和高温烧制为特点,突出了青瓷的品质和风格。
它在钧窑技术和青花技法的应用上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
元代龙泉窑的陶瓷作品具有高雅、典雅的特点,代表了当时中国陶瓷工艺的高峰。
青花瓷基本知识

青花瓷基本知识一、青花用料及绘画工艺来自巴比伦的宝石造就了风靡世界的青花瓷,珍贵的元青花价格高的令人咋舌;永宣之青花使人如痴如醉;成化青花尽善尽美; 康熙青花巅峰之作,至今仍在争执没有定论的苏麻离青,而景德镇元青花的窑址至今仍未见踪影,神秘的料性让中国的画家四百年不敢涉足,北派青花开四百年景德镇青花瓷之先河,想了解青花瓷吗希望小弟的几篇小文可以为兄解疑。
& @. s9 y2 h3 a& p5 \% g青花装饰—青花装饰的工艺流程是准备好,修整好的坯,进行画面图面设计,然后将设计好的图案,用浓青花料按勾好的草稿勾线,然后有份水工用淡青花料染色使得画面层次丰富色阶分明,最后清除所有污迹后施釉入窑烧成,使用的工具同中国化勾线用的毛笔相同只有分水用的笔不同还有一把利刀用来修改绘画中的失误,一块托坯毡,画小件瓷器时垫在手上以防手上的汗水弄脏坯及污染画面。
* ~) ]6 [' N. Q1 w, f5 o青花料—青花料是釉下彩绘的主要颜料,唐代即有销售,但那时是作为药材始称为“无名异”,其原始状态是各样的矿石,其中云南产形状似瓜子状大小的黑绿色石片为最好,人称“瓜子片”,“珠明料”,古时所用大部分为露头矿层,经雨水冲刷后裸露地面,捡拾集中后先洗去表面浮土,以空匣盛之煅烧后再淘洗,然后碾碎。
现代用球磨机球磨72小时,再调成不同用途的颜料。
勾线料颜色较浓,用研细的色料加水和适量的调料调成泥状,常用的调料有甘油,乳香油,胶水等。
其作用在于改善颜料在使用中的工艺性能,便于操作,缓解干燥速度,分水料则用陈茶水调成“头浓””二浓“等,茶水比重较清水大,悬浮力强,便于色水长时间保持一定的稠性,张力较大,渗透力较小,有利于保证坯体不因吸水过多过快而产生变形和降低强度,用茶水调料在坯体上容易均匀不显痕迹,而且平坦光滑,色与坯结合也较为紧密,茶汁附在颜料颗粒上对色水也可以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青花料因产地的不同成瓷的发色也不同,人们习惯的将个地产的青花料称为苏麻离青,苏勃泥青,回青,平等青等等。
青花绘制技法分期与演变规律研究_陈殿

青花绘制技法分期与演变规律研究陈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市100871)关键词:青花;绘制技法;规律摘要:青花绘制技法从唐到清已发展完善。
本文将各朝青花绘制技法分期,研究其发展的内因和外在表现,并总结其发展演变规律。
Key Words:blue-and-white porcelain;painting techniques;lawAbstract:Through their development from the Tang to the Qing Period,the painting techniques of blue-and-white porcelain had been perfected.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periodiza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course of these techniques in those dynasties,studies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their development and the external presentation of these factors,and sums up their evolutionary law.青花在唐代出现,元代开始兴盛;明代时期,其瓷绘制技法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尤其是新创分水的绘制技法,使青花瓷开始有了自己的绘饰语言和表现方式,脱离出中国画的影响,开始相对独立的发展;到清康熙年间,青花瓷绘制技法已发展完善,本文以唐到元代至清康熙青花绘制技法的发展为主脉,中间省略些绘制技法没有明显发展变化的朝代,以考古发掘材料为主,辅以可靠的传世文物,研究青花瓷绘制技法发展的内因和外在表现,并总结其发展演变规律。
一、唐青花绘制技法唐青花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用点、线描绘或者二者组合而成的简单图案,绘制点和线时就用一枝笔,具体的绘制技法有:1.点:如白河窑出土圈足碗残片[1]中的点,即用毛笔笔尖接触坯胎后手腕扭动带着毛笔以笔尖为中心转一圈,让笔尖中心的笔毛上的料水沾在坯胎上。
2024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11《青花瓷》课件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11《青花瓷》课件contents •青花瓷简介•青花瓷造型与纹饰•青花瓷色彩与搭配•青花瓷鉴赏与收藏•青花瓷创作体验活动•拓展延伸:中国陶瓷艺术欣赏目录青花瓷简介青花瓷定义与特点青花瓷定义青花瓷特点青花瓷历史渊源青花瓷起源青花瓷最早见于唐代,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青花瓷发展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青花瓷文化内涵青花瓷与中华文化青花瓷的寓意与象征青花瓷的纹饰多样,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寓意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同时,青花瓷也象征着高雅、清新和纯洁。
青花瓷造型与纹饰典型器型介绍碗盘瓶人物纹人物纹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戏曲人物为题材,构图生动有趣。
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能让人了解历史文化知识。
龙凤纹龙凤纹是青花瓷上常见的纹饰之一,寓意着吉祥、尊贵和权威。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则代表着美丽和幸福。
花鸟纹花鸟纹以花卉和鸟类为主要元素,构图清新自然。
常见的花卉有牡丹、莲花、菊花等,鸟类则有喜鹊、鸳鸯等。
这些纹饰寓意着美好、和谐和幸福。
山水纹山水纹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通过山水画的手法表现出山水的神韵。
这种纹饰寓意着宁静、淡泊和超脱。
纹饰种类及寓意青花绘制技法勾线分水渲染点缀青花瓷色彩与搭配青白对比色彩协调装饰性030201青白色彩对比与协调色彩心理学在青花中的应用色彩心理青色寓意色彩与情感不同时期青花瓷色彩特点元代青花瓷元代青花瓷以进口青料为主,色彩浓艳,青白对比强烈,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
明代青花瓷明代青花瓷的色彩更加丰富多样,除了青白两色外,还出现了豆青、青花釉里红等色彩。
清代青花瓷清代青花瓷的色彩更加清新淡雅,注重色彩的层次感和细腻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青花瓷鉴赏与收藏鉴别真伪方法分享真品青花瓷青料色泽自然,仿品则可能过于鲜艳或黯淡。
浅谈青花分水技法的认识与运用

212017.6期收稿日期:2017-10-27美 术 论 丛浅谈青花分水技法的认识与运用/黄志华(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QIAN TAN QING HUA FENG SHUI JI FA DE REN SHI YU YUN YONG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被称为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其中,青花以其久远的历史、单一而又丰富的颜色及其“瓷不碎、色不掉”的特点一直位居于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
青花以钴土矿石为原料,经过细磨、调配后为青花料,可直接描绘于泥坯上,描绘完成后再罩上一层透明的白釉,然后放入窑炉中经1300℃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在烧制的过程中青花料会随着窑炉内的温度升高而渗透于泥坯与透明的白釉之间,当烧制完成后,青花料也永久被固定在白瓷与白釉之间,形成艳丽的蓝色,正是由于这种釉下工艺的烧制,使得青花瓷有着“瓷不碎、色不掉”甚至有着“与地球同灭亡”的美誉。
在青花瓷的制瓷工艺中,描绘尤为重要,描绘技法的多样性直接决定了一件青花瓷的命运。
描绘技法多样可分为随意而又洒脱的写意、细腻而又写实的工笔、畅快而又豪迈的泼墨(泼料)。
这三种都与国画中运用的技法如出一辙;还有一种是区别于以上三种描绘技法而又在陶瓷艺术领域极具特色的青花分水技法。
青花分水技法是青花绘制的一大进步,青花分水技法所需要用到的毛笔与国画毛笔有很大的区别,区别在于它笔的腹部比较大,可以饱含大量的青花料水,笔尖呈弯曲状,形似鸡头,所以称其为“鸡头笔”。
在分水过程中,执笔的姿势也不同于毛笔,其执笔姿势与我们执钢笔相近,这样是为了方便分大面积区域的时候,当一笔料水流下较慢时,可以靠食指挤压笔头来获得更多的料水来完成大面积区域的分水。
青花分水的料水配法到现在已有很多种,从一直被广泛运用的“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种颜色到如今的浓和淡两种颜色都有,有的甚至调配出十种或更多种料水来运用,这个可以根据个人对画面的要求来决定。
在青花分水的实施步骤中,分水、收水以及对跑水后的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跑水 是指在青花分水的操作过程当中因操作不当造成青花料水过多或分水速度过快没有控制住力度。
论当代青花鞍马画的艺术特色及技法___

3论当代青花鞍马画的艺术特色及技法王 仲(景德镇珠山职工陶瓷书画院)鞍马画是中国画中以马作为表现主题的一个独特画科,在陶瓷绘画中亦为常见题材,历代青花瓷中均有鞍马画的身影,尤其在当代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当代青花鞍马画与当代其他陶瓷鞍马画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其与水墨鞍马画极为相似的特点使其具有非常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技法表现上也与其它陶瓷鞍马画有明显差别。
一、青花鞍马画源流概谈马的形象在瓷器中出现不晚于宋代,而在青花上则于元代即已现身。
元代青花中的马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独立形式的,二是以人物坐骑出现。
独立形式的主要是海马纹,多绘在罐类器物的肩部开光内,马为白色,健硕驰骋,周围饰以细密的水波纹,结构准确,笔法流畅。
而作为坐骑的青花马画更为精致,如《追韩信》、《昭君出塞》等元青花人物大罐中都有马的形象,特别是《追韩信》中萧何坐的马,四蹄飞扬、鬃尾飘逸,极有神采,奋力直追之场景渲染得淋漓尽致。
元青花开启了青花鞍马画的序幕,不过其后明代的青花马画虽然在数量上日渐增多,成为青花中常见的题材之一,但是,其水平还无力与元青花马画相提,不过也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与时代审美趣味紧密相连。
明早期青花马画的数量较少,不过颇有元青花之遗风,多以高士坐骑或海马、天马形象出现,结构准确,笔法洗练。
明中期以后青花马画继续增加,但形态上逐渐变得拙朴率意,常显比例失调,而至明晚期时,绘制更为随意,特别是民窑器物,更是随意而为,形态各异,不拘章法,甚至于无法辨识。
明代以率意为主流的青花鞍马画风格至清康熙时期为之大变,康熙青花马绘制较为严整,尤其是青花“刀马人”中的马更是高大威武、神采奕奕。
不过至雍正、乾隆时期,青花马画由阳刚之美趋向阴柔,大多刻绘较细腻,马匹温文尔雅,多作闲立或食草状,其中有不少为效仿郎世宁所作的《百骏图》、《八骏图》等马画中的马形象,具有一定的中西合璧特色。
乾隆之后,青花马画则多效仿乾隆,少有创新,而绘制粗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一笔点画
一笔点画的笔法
一笔点画的瓷绘笔法主要在民窑青花生产中运用,传 统书法用笔,以“一笔字”“一笔花卉”为代表。此 类笔法的纹饰所呈现出的艺术风格是简练、随意、写 意性较强。
4 双勾填色
双勾填色的笔法
双勾填色又称双勾渲染,是先用浓度大些的青料勾好 轮廓线,再用浓度小些的青料单笔平涂或渲染。勾勒 的线条细而流畅,使纹饰出现不同色调的层次效果, 增加画面的艺术效果。 这种笔法是晚明清初青花分水的雏形。
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高46.1cm, 口径6.2cm,足径13.4cm。 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 瓶身修长,有八棱。瓶身中部六条白龙 凸起,衬以青花海水、火焰纹,瓶肩和 下腹部各绘青花云头纹,内画凤穿牡丹 纹。 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胎骨 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青花色泽浓 艳。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 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 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 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 簇的艺术风格。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 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2 细 笔 白 描
细笔白描的笔法
细笔白描又称“淡描青花”是用较为淡雅的青料勾勒 线条,不分水不渲染,细笔纤细,纹饰线条化。类似 中国画中的白描,风格淡雅清新。 这种笔法流行于明代万历时期。在用笔上工整严谨, 熟练准确,注重写实,笔法以清秀取胜。淡描青花在 审美趣味上正是从成化以来的清淡秀雅、匀静秀美的 图案化风格向重文人画的意境的过渡,是明中晚期审 美趣味转变的分水岭。
三 青花装饰的方法(2)
2 釉中 青花的 装饰方 法 特点是 具有宣 纸晕散 的效果
三 青花装饰的方法(3)
3 刷花 青花工 艺
四 青花瓷绘的笔法
1 单线勾勒塌染 2 细笔白描 3 一笔点画 4双勾填色 5青花分水
1 单线勾勒塌染
单线勾勒塌染笔法
这一笔法最典型的是在明前期洪武、永乐、宣德青花 中使用。这一时期青料主要是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 这种青花料低锰、高铁,呈色清翠浓艳,浓处多凝聚 呈银黑色结晶斑,并有晕散现象。由于受材料的制约, 不宜表现大面积的填色与渲染。多采用单线勾勒小笔 塌染,更适合于表现花卉,绘在瓷器上有浓有淡、层 次分明 。 清康熙年间青花山水中山石的塌染就是主动的借鉴文 人山水画的用笔技法。
青花鸳鸯莲花纹盘
青花鸳鸯莲花纹盘,高 7.3cm,口径46.4cm,足径 29.8cm。 盘折沿,16瓣菱花口,盘 心坦平,圈足。盘内、外施亮青 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 纹饰。内沿面环绕锦纹。内壁饰 串枝花一周,6朵仰覆牡丹相间 缀于曲折的枝茎上。盘心绘鸳鸯 戏莲主题纹饰,并蒂莲竖向环置, 一对鸳鸯戏于其间。盘外壁亦以 串枝牡丹环绕,与内壁纹样相对 应。 此器造型美观大方而规整,为元代典型盘式。其绘画精致,纹饰构图严 谨,以多层带状辅纹衬托主题花纹,各层花纹间以青花双圈线相隔,装饰饱 满但主次分明。青花色泽艳丽,系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此盘为元代晚期景 德镇窑青花瓷器之精粹。
青花凤穿花执壶
青花凤穿花执壶,高23.5cm,口 径4.7cm,足径7.3cm,腹径13cm。 壶直口,口下渐展,粗颈, 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 腹一侧安有上细下粗的长弯流, 另一侧有如意形把柄,柄上端安 小系。平顶盖,圆珠钮。底白釉, 无款识。流绘以火云纹,柄有银 锭、宝钗等纹饰,盖绘菊瓣纹。 器身于青白釉下满饰青花纹样, 腹两面均绘凤穿缠枝花卉图案, 并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 此壶通体花纹满密,而主体 纹样突出,繁而不乱。所用青花 料汁深入胎骨,色泽浓艳亮丽, 是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的 呈色纯正之作。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 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 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 略暗。附狮钮盖。 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钮下绘青花莲瓣纹、卷草 纹、回纹各一周。罐身、口沿绘青花缠枝花纹、卷 草纹各一周。肩部饰下垂如意云头纹,云纹内绘青 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间隔折枝牡丹纹。腹部四 面堆塑双勾菱形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等四季园 景,其中釉里红绘山石、花卉等,青花绘花叶,纹 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云头纹 相对应。腹的底部饰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 内绘倒垂宝相花纹。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 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 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 氧化铜,极易挥发,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 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 标志。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
康熙 青花
1 分水技法 的成熟, 文人画的 介入 2 青花装饰 到达历史 的顶峰
二 瓷绘青花的材料与工具
1 笔:勾线笔 鸡头笔 羊毫毛笔 2 青花料 (氧化钴) 3坯 4其他:补水笔 茶叶水 甘油 铅笔 乳白胶
鸡头笔:
坯:
三 青花装饰的方法(1)
1传统的 坯上青 花装饰 方法一 以勾勒 填色
元代青花
明代 青花
1 永乐、宣德时
期青花画法: 单线勾勒结合点、 塌染。
明代成化官窑青花
1 以单线勾勒塌染、双勾 填 色画法为主。 2 呈现清淡雅致、匀静秀美 的风格。其疏简柔和的格调 特别具有文雅的气息 。
晚明民窑青花
1 画法以一笔点画、双勾填色、双勾渲染为主 2 形象突破成规,大胆创新,笔墨更加纵横奔放,挥洒 淋漓。追求不求形似,聊写心中逸气”的意趣和风格。
青花
技法教学
陶艺装饰的种类:
釉下彩 1 青花 2 釉下彩 釉上彩 1 新彩 2 粉彩 3 古彩
青花技法教学
教学目的与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
1 对青花装饰的历史有 所了解 2 几种青花装饰方法的 了解 3青花和现代 俗称“釉中”青花的区 别 2 瓷绘青花笔法的掌握 3 传统技法在现代陶艺 创作中的运用
谢谢大家!
方法二 青花分水 特点;青花发色很清澈,双勾分水类似工笔国画
青花分水技法
其基本操作是先勾线 再分水,“分水”是一种专业术语, 在景德镇素有“穿衣打扮”之称。分水料是在碾碎的生料 基础之上用开水煮成熟料。然后按茶叶水占料水的百分之 85—92的浓度制成分水料。分水料一般分为“头浓 正浓 二浓 正淡 影淡”与传统文人画的墨分五色相得益彰。分 水笔是景德镇特有的“鸡头笔”,笔肚大,笔锋短。分水 时右手手指挤压笔肚,让料水自然流到坯面的勾线区内, 左手控制坯面的斜度从而引导料水的流向完成填色的过程。 笔上料水多则下水快,水时就要块,料水少则动作要缓慢 些。分水过程切忌停滞,更不宜来回添补。所以分水时必 须全神贯注,掌握画面的大小,笔上料水的多少和运笔的 轻重缓急,一气呵成。分水青花由于坯面浓料勾线具有一 定的厚度,起着挡水的作用,所以分水料很少会有流到勾 线以外。相比双勾填色,分水更工整、均匀。其次可利用 料水流动的快慢和坯面吸附料水的多少可以分出由浓到淡、 由淡到浓以及平分水。从而大大的丰富了画面的层次。
——陆军作品
——黄卖九作品
课堂总结
1 2 3 4 青花作为瓷器装饰的历史 了解三种青花装饰方法 青花瓷绘的五种笔法 传统青花技法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课后思考
1 你是喜欢坯上直接画青花还是“釉中” 画青花? 2 看完现代陶艺家的青花作品,你能尝 试一些不同于传统笔法的青花画法吗?
青花技法教学课结束
青花麟凤纹盘
青花麟凤纹盘,高7.9cm,口 径46.1cm,足径26.1cm。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 圈足。器身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 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口沿上饰 一圈卷草纹,里壁青花网纹地上突 出白色的缠枝牡丹6朵,盘心边缘 环以卷草纹一周,中央青花地烘托 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 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为缠枝莲花 6朵。全器构图严谨。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 一种以白色为地,蓝色为花,用青 花原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进行绘制。 另一种是青花为地,以湛蓝青翠的 地色衬托出白色的花纹。青花麟凤 纹盘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表现 出与白地蓝花器完全不同的艺术效 果。此类器之传世品极罕见,凤毛 麟角,世之珍品。
教学过程
一 青花装饰的历史 1 最晚在我国元代(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到十四世纪六十年 代)中国制造出成熟的青花瓷 2 青花瓷艺术成就第一个高峰期——明代永乐、宣德时期 的官窑青花 3 青花瓷艺术成就第二个高峰期——明代成化时期的官窑 青花 4 青花瓷艺术成就第三个高峰期——晚明天启、崇祯时期 的民窑青花 5 青花瓷艺术成就第四个高峰期——清代康熙、乾隆时期 的青花
5青花分水
青花分水的笔法
分水的青花呈现出的艺术风格类似中国画中工笔画细 腻工整,层次分明。 清初分水技法的成熟,广泛运用青花瓷器,从某种角 度上说决定了清代的青花瓷朝着精细工整的脉络发展。
五 传统技法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 ——秦锡麟作品
——徐子印作品
——黄焕义作品
——白明青花作品
——杨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