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保养的基本内容

合集下载

设备保养 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保养 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保养维修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保证生产安全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设备保养维护的重要性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保养维护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定期的设备保养维护,能够减少设备故障率,降低故障损失,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确保生产安全和质量。

三、设备保养维护的内容1.设备保养根据设备使用手册和保养维护手册的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包括清洁、润滑、调试等工作。

保养工作由设备操作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共同参与。

2.设备维修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报修,由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维修过程中,要认真查找故障原因,及时更换损坏部件,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3.设备更新设备使用寿命到期或者性能不符合生产需求时,要及时更新设备,引进新技术,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设备保养维护的责任1.设备操作员设备操作员是设备保养维护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设备,定期参与设备的保养工作,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报修。

2.设备维修人员设备维修人员是设备保养维护的主要责任人,要了解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设备维修技能,及时进行设备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设备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是设备保养维护的监督管理者,要负责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保养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设备保养维护的程序1.设备保养计划编制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生产计划,编制设备保养计划,明确保养的周期和内容。

2.设备保养记录设备操作员应详细记录设备的保养情况,包括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以备查阅。

3.设备故障报修设备操作员发现设备故障后,应及时报修。

维修人员收到报修通知后,要尽快到场查找故障并进行维修。

4.设备更新申请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性能要求,及时提出设备更新申请,并报领导批准。

六、设备保养维护的检查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的保养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设备的清洁情况、润滑情况、调试情况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保养制度模板

设备保养制度模板

设备保养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特制定本设备保养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设备保养的基本要求、保养内容、保养周期、保养方法等。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维修设备等。

三、保养内容1. 日常保养:日常保养主要包括清洁、润滑、紧固松动部件、检查易损件等。

2. 定期保养:定期保养主要包括更换磨损件、调整设备参数、检查设备性能等。

3. 特殊保养:特殊保养主要包括对设备进行大规模的维修、更换主要部件等。

四、保养周期1. 日常保养:每天进行一次。

2. 定期保养: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性能,每1-3个月进行一次。

3. 特殊保养: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记录,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

五、保养方法1. 日常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

2. 定期保养:由设备维修人员负责,按照设备保养计划进行。

3. 特殊保养:由设备维修工程师负责,按照设备维修方案进行。

六、保养记录1. 日常保养记录:由设备操作人员填写,记录设备保养的时间、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等。

2. 定期保养记录:由设备维修人员填写,记录设备保养的时间、内容、更换的部件、调整的参数等。

3. 特殊保养记录:由设备维修工程师填写,记录设备保养的时间、内容、更换的部件、维修的方案等。

七、奖惩措施1. 对于严格按照本制度进行设备保养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2. 对于不按照本制度进行设备保养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

八、制度的修改和废除1. 本制度的修改和废除,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

2. 本制度的修改和废除,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九、制度的实施和监督1. 本制度的实施,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2. 本制度的监督,由公司审计部门负责。

十、制度的生效时间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生产设备保养内容及要求

生产设备保养内容及要求

生产设备保养内容及要求1.清洁保养。

生产设备容易受到灰尘、油污和其他杂质的污染,清洁保养是设备保养的基本内容。

清洁保养包括设备表面的清洁、设备内部的清洁和设备连接处的清洁。

清洁保养要求使用专门的清洗剂、清洗工具和清洗方法,避免使用有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害的化学物质。

2.润滑保养。

设备的滑动部位和运动部位需要经常进行润滑保养,以降低设备的摩擦和磨损,减少能源消耗。

润滑保养要求根据设备使用手册或设备制造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合适的润滑周期和润滑方法。

润滑保养还要求定期检查润滑系统的工作状态,确保润滑剂的供应和流动。

3.紧固保养。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振动和磨损,容易出现螺栓松动和连接件松动的情况。

紧固保养要求定期检查设备的紧固件,使用扳手等工具对紧固件进行紧固。

紧固保养还要求在设备安装和卸载过程中,使用正确的安装方法和工具,确保设备的连接紧固。

4.检修保养。

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需要进行检修保养,对设备的磨损部位进行更换和修理,以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

检修保养要求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检修手册和维修工具,按照指导进行设备的检修和维修。

检修保养还要求设备的使用人员熟悉设备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能够正确识别设备故障和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

5.预防保养。

预防保养是为了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提前进行的保养工作。

预防保养包括设备的定期检查、故障预警和设备性能的监测。

预防保养要求设备使用人员具有一定的维修和保养知识,能够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护记录,判断设备的保养周期和保养内容。

1.根据设备的使用手册和制造商的要求,制定合理的保养计划和周期,并按照计划进行保养工作。

2.设备保养要有明确的责任人和保养记录,保证保养工作的规范和可追溯。

3.设备保养要求使用专业的保养工具和设备,保证保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设备保养要有标准的保养程序和操作规范,避免保养过程中出现错误和事故。

5.设备保养要求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隐患和故障。

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

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

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持设备的正常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所必须进行的日常工作,同时可以减少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

(1)综合要求①整齐。

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设备零部件及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运行安全可靠;②完整。

采取技术改进措施和规范设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整个系统设备完整及运行状态达到完好要求;③清洁。

设备内外清洁,无污渍;各滑动面、丝杠、齿条等无油垢,无碰伤;各部位不漏油、不水、不气、不漏电;切削垃圾清扫干净;④润滑。

按时加油、换油,油品牌号、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杯、油嘴齐全,油毡、油线清洁,油标明亮,油路畅通;⑤安全。

实行定人定机和交接班制度;熟悉设备结构,遵守操作维护规程,合理使用设备,精心维护,监测异状,不出事故。

(2)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设备日常维护由操作者负责进行。

要求操作员工在每班生产中必须严格执行班前对设备各部分进行检查,并按规定加油润滑;对规定点检项目应在检查后记录到点检表上,确认正常后才能使用设备,(3)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定期维护是在维修工辅导配合下,由操作者进行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

其主要内容:1)拆卸指定的部件、箱盖及防护罩等,彻底清洗、擦拭设备内外;2)检查、调整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松动部位,更换个别易损件:3)疏通油路,增添油量,清洗过滤器、油毡、油线、油标,更换冷却液和清洗冷却液箱;4)清洗导轨及滑动面,清除毛刺及划伤;5)清扫、检查、调整电气线路及装置(由维修电工负责)。

(4)认真执行完好标准设备完好是指设备符合技术标准和运行要求的技术状态。

设备完好标准具体有:(1)设备性能良好,机械设备功能、精度能稳定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动力设备功能达到原设计或规定额定容量运转时无超温、超压现象,噪声在标准允许范围。

(2)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安全防护装置良好,损、腐蚀程度不超过规定的技术标准,控制系统、计量仪器、仪表和液压润滑系统工作正常,安全可靠。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设备的维修保养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的基本内容和注意事项。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的基本内容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应当具有完整的信息,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设备基本信息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安装位置等等,以便日后查询和比对。

维护保养内容记录设备的维修保养内容,包括清洁、润滑、检查、更换等维护保养项目,以及维护保养的方法、工具、材料、时间等细节信息。

维护保养时间记录设备的维护保养时间,包括维护保养的频率、实施时间、持续时间等信息。

同时,也应记录设备的故障时间和维修时间。

维护保养人员记录执行设备的维护保养人员的姓名、工号、职务等信息,以便后期责任追究。

维修保养记录的签字确认维修保养记录必须由维护保养人员和设备使用人员共同签署确认,确认记录准确和完整。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的注意事项规范记录内容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要求规范,尤其是在维护保养内容和时间方面要求准确完整。

此外,应严格禁止记录失实内容和私自修改记录。

可靠性和可读性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应保证其可靠性和可读性。

有效的记录应使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和文字,而不是口头描述,注意记录的清楚、啰嗦、详细等问题。

存档管理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的存档管理应遵循规范,不得夹带私人文件。

记录应尽量完整地保存,要求保存时间约为10年,如因设备重大故障,或其他原因,也可进行分类处理,存于特殊存档处。

责任追究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记录了维修保养人员的维修保养工作,如果出现设备故障,需要对审查维护保养记录,以查明责任赔偿金。

因此,应注意拍照原件、关键信息保存、数据备份等问题。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是企业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要求记录应规范、真实、可靠、清晰。

同时,应将存档管理、数据处理以及责任追究等问题纳入全员管理范畴。

企业应制定有关方针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制度,确保每一台设备都能够规范、科学、高效地运转。

机械设备检修保养内容

机械设备检修保养内容

机械设备检修保养内容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工业生产至关重要,而它们的检修和保养也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机器设备的良好运行,减少生产故障和安全事故,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机械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内容。

机械设备的检查在进行机械设备的检修和保养之前,我们需要先对机械设备进行一些基本的检查和测试,以便更好地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械设备检查内容:1.检查冷却系统,发动机温度和油压是否正常。

2.检查风扇,刹车和制动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3.检查扭矩大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需要定期调整。

4.检查各个部件是否有松动,是否需要紧固和修复。

5.检查设备的电气系统,是否存在短路或其他问题,是否需要更换故障的电气零件。

机械设备的保洁及时清洁机械设备是保持生产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之一。

设备的油污、灰尘和其他杂物都会导致机械设备退化的速度增加并且降低设备性能。

在进行机械设备保养之前,请先进行以下一些常见的保洁内容:1.定期清洗设备表面和内部。

2.去除油污和灰尘,以保证设备表面干净。

3.定期清理和更换滤芯,以减少污染和杂质。

4.在产品和设备间及时更换擦拭用的干净布。

机械设备的润滑机械设备的润滑对于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设备性能非常重要。

润滑的作用不仅是减少摩擦,同时也有维护、防锈、防腐等作用。

以下是几种润滑方案:1.摩擦表面磨损大的设备,应采用稠油脂或黏度大的润滑剂。

2.温度较高的设备应选择高温润滑油或导热油。

3.温度较低的设备可以采用低温润滑油。

机械设备的维修机械设备的维修是一门必要的技能。

在进行机械设备检修和保养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发现设备出现了故障或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维修。

以下是几些常见的机械设备维修技巧:1.对于熟悉的设备,可以根据其常见问题及迹象进行排查。

2.为设备建立维护记录,记录每次维修的详细信息。

3.保持清洁设备,防止灰尘等小颗粒进入线路,导致设备故障。

4.定期更换老化、磨损的零部件。

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制度(4篇)

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制度(4篇)

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制度机械设备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故障、磨损和老化等问题,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需要建立健全的保养、修理制度。

一、保养制度1. 定期保养对于常用的机械设备,需要制定定期保养计划,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工作环境制定保养周期。

一般情况下,每月保养一次,对于大型设备,可以每季度或半年保养一次。

2. 清洁保养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积灰、积尘或粘附油污,这些杂质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会产生影响。

因此,保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设备进行清洁,包括内外表面的清洁、零部件的清洗等。

清洁保养可以防止杂质对设备造成损坏,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 润滑保养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需要定期进行润滑,以减少磨损和摩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根据设备的不同部位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润滑油和润滑方式进行润滑。

需要注意的是,润滑油要定期更换,防止油质变质和污染对设备的影响。

4. 调整保养机械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材料疲劳、磨损、变形等,会导致设备的工作精度下降。

因此,定期进行设备的调整和校准是必要的,特别是涉及到精度要求较高的设备。

5. 记录保养保养工作需要做好记录,包括每次保养的具体内容、日期、维护人员等信息,以便于及时了解设备的保养情况和下一次保养的计划。

二、修理制度1. 预防性修理预防性修理是指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前,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

预防性修理可以有效减少设备故障造成的生产停工和生产损失。

2. 应急修理应急修理是指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修理,以尽快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

应急修理需要设立专门的维修队伍和应急维修设备,以确保能够及时高效地进行修理。

3. 大修、改造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磨损、老化等原因,需要进行大修或改造。

大修主要是对设备的主要零部件进行更换或修复,以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改造是指对设备进行升级或改进,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生产效率。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包括的内容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包括的内容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包括的内容日常维护保养(一保)、设备的润滑和定期加油换油、预防性试验、定期调整精度和设备的二、三级保养。

维护保养的好备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运作情况、产品的质量及企业的生产效率。

(一)设备的检查设备检查是及时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实行设备状态监测维修的有效手段,是维修的基础工作,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防止突发故障和事故,是保存证设备正常运转的一项重在工作。

1、日常检查(日常点检)日常检查是操作工人按规定标准,以五官感觉为主,以设备各部位进行技术状况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陷患,采取对策,尽量减少故障停机损失。

对重点设备,每班或一定时间由操作者按设备点检卡逐项进行检查记录。

维修人员在巡检时,根据点检卡记录的异常进行及时有效的排除,保证设备处于完好工作状态。

2、定期检查<>按规定的检查周期,由维修工对设备性能和业余度进行全面检查和测量,发现问题除当时能调解决之外,将检查结果认真做好记录,作为日后决策该设备维修方案的依据。

3、精度检查这是对设备的几何精度、加工精度及安装水平的测定、分析、调整。

此项工作由专职检查员按计划进行,其目的是为确定设备的实际精芳,为设备调整、修理、验收和报废提供参考依据。

对设备进行各项检查、准确地记录设备的状态信息,能为日后维修提供可靠的依据及维修成本。

(二)日常保养设备的日常保养可归纳为八个字一一整齐、清洁、润滑、安全。

1、整齐: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安全防护用品齐全;线路管道安全完整。

2、清洁:设备内外清洁干净;各滑动面、丝杆、齿条、齿轮、手柄手轮等油垢、无损伤;各部位不漏油、漏水,铁屑垃圾清扫干净。

3、润滑:定时定量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杯齐全;油标、油线、油刮保持清洁,油路畅通。

4、安全: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和交接班制度;熟悉设备结构,遵守操规程,合理使用,精心保养,安全无事故。

(三)二级保养该级保养以操作工作为主,维修工作配合。

保养周期可根据设备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而定,如金切机械可定为400~600运转小时,停歇时间和保养工时可按设备每复杂系数0∙5小叶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维修保养的基本内容
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查和设备修理。

一、设备维护保养
1、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是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润滑良好、安全运行,包括及时紧固松动的紧固件,调整活动部分的间隙等。

简言之,即“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十字作业法。

实践证明,设备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维护保养的好坏。

维护保养依工作量大小和难易程度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等。

(1)日常保养,又称例行保养。

其主要内容是:进行清洁、润滑、紧固易松动的零件,检查零件、部件的完整。

这类保养的项目和部位较少,大多数在设备的外部。

(2)一级保养,主要内容是:普遍地进行拧紧、清洁、润滑、紧固,还要部分地进行调整。

日常保养和一级保养一般由操作工人承担。

(3)二级保养。

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清洁、润滑、局部解体检查和调整。

(4)三级保养。

主要是对设备主体部分进行解体检查和调整工作,必要时对达到规定磨损限度的零件加以更换。

此外,还要对主要零部件的磨损情况进行测量、鉴定和记录。

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在操作工人参加下,一般由专职保养维修工人承担。

在各类维护保养中,日常保养是基础。

保养的类别和内容,要针对不同设备的特点加以规定,不仅要考虑到设备的生产工艺、结构复杂
程度、规模大小等具体情况和特点,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工业企业内部长期形成的维修习惯。

二、设备检查
设备检查,是指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或腐蚀程度进行测量和校验。

通过检查全面掌握机器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磨损情况,及时查明和消除设备的隐患,有目的地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

检查按时间间隔分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日常检查由设备操作人员执行,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目的是及时发现不正常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

定期检查是按照计划,在操作者参加下,定期由专职维修工执行。

目的是通过检查,全面准确地掌握零件磨损的实际情况,以便确定是否有进行修理的必要。

检查按技术功能,可分为机能检查和精度检查。

机能检查是指对设备的各项机能进行检查与测定,如是否漏油、漏水、漏气,防尘密闭性如何,零件耐高温、高速、高压的性能如何等。

精度检查是指对设备的实际加工精度进行检查和测定,以便确定设备精度的优劣程度,为设备验收、修理和更新提供依据。

三、设备修理
设备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和精度劣化。

通过修理更换磨损、老化、腐蚀的零部件,可以使设备性能得到恢复。

设备的修理和维护保养是设备维修的不同方面,二者由于工作内容与作用的区别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应把二者同时做
好,以便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1、设备修理的种类。

根据修理范围的大小、修理间隔期长短、修理费用多少,设备修理可分为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三类。

2、(1)小修理。

小修理通常只需修复、更换部分磨损较快和使用期限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调整设备的局部结构,以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转到计划修理时间。

小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多,工作量小,每次修理时间短,修理费用计入物业费用。

小修理一般在项目专职维修工人执行。

(2)中修理。

中修理是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或更换部分主要零件与基准件,或修理使用期限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同时要检查整个机械系统,紧固所有机件,消除扩大的间隙,校正设备的基准,以保证机器设备能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中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较多,工作量不很大,每次修理时间较短,修理费用计入维修基金费用。

中修理的大部分项目由项目的专职维修工在设备现场进行,个别要求高的项目可由专业外单位承担,修理后要组织检查验收并办理送修和承修单位交接手续。

(3)大修理。

大修理是指通过更换,恢复其主要零部件,恢复设备原有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而进行的全面修理。

大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少,工作量大,每次修理时间较长,修理费用由大修维修基金支付。

设备大修后,质量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使用和承修单位有关人员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送修单位与承修单位办理交接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