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高校校园景观格局分析——以沈阳农业大学校区为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景观生态评价的指标设计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学会评价景观的空间格局,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不同分析角度对景观组分进行评估,掌握科学的评价手段。
6 月13 日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介绍及研究区概况资料查阅6 月14 日景观斑块与廊道调查6 月15 日景观斑块分类与基质确定6 月16 日景观单元特征指数分析6 月17 日景观格局分析获取高校校园影像图,室内判读结合实地调查确定其空间斑块与廊道构成,斑块面积由数字化求积仪测定。
校园景观中的斑块,是指具有不同生态学属性和功能,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空间单元,如绿地、道路、学生公寓等。
景观斑块的分类是景观结构分析的基础。
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校区景观中的斑块划分为六大类:1 教学设施斑块:指具有教学功能的斑块,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行政机关、以及相关辅助建造等。
2教学实践设施斑块:包括试验地、温室、气象观测场等3 生活设施斑块:指具有生活服务功能的斑块,即维持学生、教职工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各项生活服务,包括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如教师公寓等)、食堂、校医院、商服用地。
4 娱乐设施斑块:指具有娱乐功能的斑块,为学生、教职工等人员提供娱乐设施的场所,包括大学生活动中心、会堂及田径运动场地、广场、篮球场、游泳池等。
5 绿地斑块:指具有绿化功能的斑块,包括草地、林地、人工草坪等。
6 水域斑块:指景观中成片状的自然和人工水体,如眼镜湖。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者带状结构。
就其结构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类型: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
在校区景观廊道中,主要是线状廊道,而道路廊道是最主要的线状廊道,除此之外,还包括绿化带、水体廊道如满堂河、输电路线、输水路线、输气线路、通信路线等。
除按斑块类型划分的六大类景观以外,还包括道路景观。
(1)斑块平均面积C=Ai/ni 反映景观被分割的破碎程度ni ——景观i 的斑块数Ai ——第i 类景观元素斑块总面积(2)斑块密度指数K=ni/Ai =1/C 反映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值越大,破碎化程度越高,表示受干扰程度越大(3)均匀度指数E= (H/Hmax) *100% 反映景观各元素的分配均匀程度Hmax= ln m ——最大可能均匀度m ——景观元素(类型)数目(4)多样性指数H= —ΣPi*ln(Pi) 反映景观元素的多少和各景观元素所占比例状况Pi ——景观元素i面积(如某教学楼斑块面积) 占景观(如教学景观)的面积比(5)优势度指数D= Hmax —H 即D = H + m p ㏑p表示景观多样性与最大性之间的偏离max i ii = 1程度(6)分离度指数Fi=Di/Si 反映某景观类型不同元素分布的离散程度Di=1/2 (ni/A) 1/2Si=Ai/Ani ——景观i 的斑块数A ——总景观面积.Ai ——第i 类景观元素斑块总面积;影像图获得斑块分类景观构成分析廊道辨识基质确定景观分析指标选取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从表3.3中可知,在该校园景观中,斑块数最大的是生活设施景观,其次是娱乐设施景观,分别为54 和36 个;斑块总面积最大的是绿地景观,其次是生活设施景观,分别为284819 平方米和247996.01 平方米,最小的是水域景观,为36838 平方米,且斑块面积最大的也是绿地景观;斑块平均面积和斑块密度指数最大的都是水域景观,分别为9209.50 平方米、0.3 (块/平方公里),平均面积最小的为绿地景观,为2906.32 平方米;斑块密度指数最小的是绿地景观,为0.11 (块/ 平方公里),最大的是水域景观。
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解析

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解析作者:陆滢春周泽群来源:《现代园艺》2016年第16期摘要: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说,高校校园景观是重要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因为高校校园本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更因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当今全球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构建生态格局良好的高校校园景观环境,是当今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校园景观;生态;空间格局1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的生态性概念1.1 可持续发展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要强调环境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
在规划中协调并利用人与资源(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并提出整体、可持续发展、可控的方案。
1.2 自然生态性建立多层次绿化廊道完善生态网格,从而保持区域内的生态稳定。
强调资源的循环再生,涉及到水域的自然或人工循环,水生植物对富营养物质的转化、分解与再生等其它相关问题。
1.3 人文生态环境校园规划建设不能盲目追新求异,既要传承老校区深邃的“历史文脉”,又要根据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展现现代校园建筑水平。
人文生态性环境是便于师生学习、生活、交流和满足多样性要求的校园景观。
2 不合理的高校校园景观2.1 不符合当地的地域特征高校校园景观要实现生态格局上的优化,首先要考虑高校校园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和气候环境,选择适合当地的植被类型。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经济和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但很多高校校园在建设校园环境时容易忽略这一点,最终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2 校园资源利用不合理构建生态环保的校园环境,还体现在对资源的合理使用方面。
高校校园的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地循环使用,造成水资源的过度浪费,也是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2.3 校园垃圾利用率低校园不同于社会环境,产生的垃圾种类繁多,其中有很多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如纸张、塑料制品等,但学校在设计中没有加入合理的垃圾分类装置,所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所以,在构建高校校园景观中,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装置必不可少。
校园景观设计造型分析报告

校园景观设计造型分析报告1. 引言校园景观设计是为了创建一个美观、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本报告对某校园的景观设计造型进行分析和评估,旨在提供改进建议和优化方案。
2. 整体审美效果该校园的景观设计造型整体上给人以舒适和和谐的感觉。
建筑物与自然环境融合得很好,使用了大量的绿化植物和花卉,增添了校园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设计师运用不同的材质和颜色,形成了丰富的层次和对比,使整个校园显得更加有趣和富有视觉冲击力。
3. 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建筑与场地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该校园的建筑与场地的关系较为和谐。
建筑物的布局和形状都与场地的地形和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了场地的优势,也满足了建筑的功能需求。
整个校园建筑和场地的结合,使得校园呈现出统一而有序的整体效果。
4. 绿化设计绿化设计是校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校园的绿化设计相对较好,充分利用了空地和庭院,种植了大量的花卉和绿色植物。
绿化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和愉悦感是无法替代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空气环境。
然而,在绿化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区域的绿化植物过密,导致通风不畅和阳光照射不均匀。
建议进行适当的修剪和植物布局调整,以获得更好的绿化效果。
5. 道路和人行通道设计道路和人行通道的设计对于校园景观的整体效果和流线有着重要的影响。
该校园的道路和人行通道相对合理,安排得比较有序。
在设计上,考虑到了交通流量和行人的需求,宽度和走向符合规范和实际情况。
然而,在某些区域,通道较为狭窄,导致行人拥挤和不便。
建议对狭窄的通道进行扩宽,增加行人的通行舒适度。
6. 建筑物外立面设计建筑物外立面的设计是校园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
该校园的建筑物外立面设计独特、多样化,使用了各种材质和颜色,形成了丰富的造型和纹理。
外立面的设计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感和视觉效果,并与场地的自然环境相互呼应。
然而,有一些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表达不够清晰,形象不够突出。
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景观生态学论文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专业:景观建筑设计1001班学生姓名:***学号:**********高校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摘要:选取沈阳建筑大学为研究区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对校区进行了景观结构的定性分析,并根据景观功能差异,进行了景观斑块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校园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结构空间格局景观规划高校校园景观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的改造重塑出的独特景观类型。
作为城市景观中一种独特的人工景观,校园景观独有的景观空间格局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人类系统成为景观中最主要的生态组合。
本文在对高校特有的景观结构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景观空间格局的定量分析,总结出高校校园景观中不同的景观类型内部以及景观类型之间的结构特征,并提出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1、校区概况沈阳建筑大学坐落于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宁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沈阳。
本校区位于沈阳浑南新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这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用最经济的途径来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的案例,景观中应用了大量的水稻和庄稼,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试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
2、校园景观设计特点1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作,和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
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
收获的稻米——“建大金米”目前以被作为学校的礼品,赠送给到访者。
2便捷的路网体系。
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于稻田和绿地及庭院中的便捷的路网。
3空间定位:重复的九个院落式建筑群,容易造成空间的迷失,景观设计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为此,应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进行九个庭院的设计,使每个庭院成为空间定位的参照,使用者可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位置。
高校地域性校园绿地空间与景观格局分析_以海南大学为例

且应将生态原则和环境伦理运用到大学校园总体规 划中,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整合将会持续对校园 规划设计产生影响并使其受益。 国内对于校园绿地 的研究,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 事业的飞速发展而逐步增加, 并在 90 年代以后的 研究理论直接指导和影响了校园建设和发展, 且逐 渐加以实践, 开始就某一具体高校校园绿地的景观 进行研究。 例如有学者对 沈阳大学[3]、 杭 州大学[4]、 内蒙 古科技大学[5]、 复旦大学[6]、 华 中 师 范 大 学[7]等 校园进行了校园景观规划、 空间与建筑设计、 景观 格局等方面的研究, 分析和总结了其校园景观的特 点及问题。
果表明, 海南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特色突出, 景观多样性较高, 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同时造景形式多样, 体现出
强烈的热带滨海校园风光和浓郁的地域性特征。 但同类型绿地斑块之间应该加强内部联系; 在植物造景突出校
园热带特色的同时, 应把握其自然性与人工性的结合。
关键词 地域性; 高校绿地; 景观格局; 造景艺术; 海南大学
中图分类号 S732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of Green Space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Regional University Campus: A Case Study for Hainan University
SONG Jianhan, LEI Jinrui, SONG Xiqiang, HE Rongxiao*
根据我国普遍采用的绿地分类标准[12], 参照城 市园林绿地规划[13]中对校园绿地的分类方法, 结合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现有绿地系统特点及功能性需 求, 将其分为门户区绿地斑块、 教学科研区绿地斑 块、 生活区绿地斑块、 集中休闲活动绿地斑块和防 护绿地斑块五大类。
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特别关注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学校园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场所,而是集教育、生活、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因此,对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教育功能的需求,还要兼顾师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
外部空间作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直接关系到校园的整体风貌、生态环境以及师生的日常活动。
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能够提升校园的整体品质,增强校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出发,分析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打造出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大学校园。
本文还将关注外部空间设计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以及如何通过空间设计来传承和弘扬大学的特色和精神。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原则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应以创建具有教育意义、生态可持续、文化丰富、功能多样且美观宜人的校园环境为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功能性与实用性原则:校园景观的设计应满足师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如提供足够的绿地、运动场所、休息区域等。
同时,景观设施的设计也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使用。
教育性原则: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校园景观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元素。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景观,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性原则: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可持续性,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通过植被覆盖、雨水收集等手段,提高校园的生态质量,为师生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文化性原则:大学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在设计中融入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
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摘要:选取湖北民族学院主校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的理论对其进行空间格局的定性分析,并对景观格局中的斑块进行分类,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校区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关键词:空间格局指标斑块景观格局指标大学校园景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的改造衍生出了独特的景观类型。
作为城市景观中一种独特的人工景观,校园景观独有的景观空间格局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人类系统成为景观中最主要的生态组合[1]。
本文以恩施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对高校的景观结构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其校园景观中不同景观类型内部及景观类型间的结构特征。
一、研究区域概况湖北民族学院位于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湖北民族学院的主校区(桂花园),校园占地面积为578028.59平方米,土壤以红壤为主,地貌属于红层丘陵。
整个校园内水域面积为6433平方米,绿地面积为17692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6%。
二、校区景观结构分析景观结构的组成要素主要有斑块、廊道和基质,各要素的相互关联和自由组合形成的空间格局即为景观结构。
在景观的组合模式中最普遍的为斑块——廊道——基质,因此在校园景观中的模式,也属于这一模式。
研究区域的各斑块示意如图1所示。
1、基质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2]。
在高校景观中景观基质已经与景观中的斑块和廊道融为一体,没有发生独立作用,所以在本次研究分析中,不对基质再进行考虑和研究。
2、斑块斑块是指具有不同生态学属性和功能,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空间单元,如绿地、道路、学生公寓等。
景观斑块的分类是景观结构分析的基础[3]。
根据斑块在高校校园中的功能划分为五大类:a、教学设施斑块(黄色),这一类主要包括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机关和相关辅助建筑。
b、生活设施斑块(红色),这一类斑块主要包括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以及食堂浴堂和商业用地。
校园景观生态分析

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偏离“以人为本”一词成为规划设计的流行语,但是对于人的关怀和对于其生活的关注并没有在设计和实践中具体化。
由此产生了新建大学校园建设重景观而轻使用的状况,建成后的校园空间中,大片的广场、草坪往往被闲置,甚至有座椅的地方也很难让人满意地停留。
这些空间往往尺度与位置不合时宜,形式也很难满足人的不同心理要求,对于遮阳避雨的要求考虑得不够,景观的文化内涵与环境没能很好地融合其表达不能引起人的共鸣。
2、特色不明显部分国内大学创建之初采用了苏联模式,加上后来国际化风格的泛滥以及造价限制,大学风格除了几所名校外,几乎都显示出特性的缺乏,呈现千篇一律的格局,这与大学多样化、个性化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
同时大学的管理阶层中缺乏具有一整套办学的教育家来对大学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建立大学发展的长远方针,每一届领导都有自己的一套。
使得大学的发展缺少一贯的方向,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大学环境的特色,这种环境很难激起人的情感,起到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品格的作用。
3、“失落的空间”过多近些年,国家为支持教育产业,给各城市、各高校划拨大面积用地新建高校园区,但造成了空间大比例尺度,仍然需要注重各建筑组团的相对集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校园的长期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如盲目地强调气派,布局夸张的空间和广场,开挖大面积人工湖面,建造城市尺度的马路,设计难以维护的观赏型草坪,对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的我国,在节约用地与可持续发展上留有后患。
许多校园修建大面积的入口广场,由于尺度大又缺少围合,空间超出了人的感知范围,师生很少在这样的空间停留,平日显得空旷无物。
二、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校园环境是多种文化知识渗透交融的环境,是多元文化的组合。
通过校园环境设计多样化的形式,体现大学广泛吸收各种知识、文化、人才,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胸怀和本质,形成多样统一的园林化校园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项目:高校校园景观格局分析——以沈阳农业大学校区为例
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景观生态评价的指标设计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学会评价景观的空间格局,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不同分析角度对景观组分进行评估,掌握科学的评价手段。
实习内容:
6月13日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介绍及研究区概况资料查阅
6月14日景观斑块与廊道调查
6月15日景观斑块分类与基质确定
6月16日景观单元特征指数分析
6月17日景观格局分析
研究方法:
获取高校校园影像图,室内判读结合实地调查确定其空间斑块与廊道构成,斑块面积由数字化求积仪测定。
斑块分类:
校园景观中的斑块,是指具有不同生态学属性和功能,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空间单元,如绿地、道路、学生公寓等。
景观斑块的分类是景观结构分析的基础。
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校区景观中的斑块划分为六大类:
1 教学设施斑块:指具有教学功能的斑块,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行政机关、以及相关辅助建筑等。
2教学实践设施斑块:包括试验地、温室、气象观测场等
3生活设施斑块:指具有生活服务功能的斑块,即维持学生、教职工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各项生活
服务,包括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如教师公寓等)、食堂、校医院、商服用地。
4娱乐设施斑块:指具有娱乐功能的斑块,为学生、教职工等人员提供娱乐设施的场所,包括大学生活动中心、会堂及田径运动场地、广场、篮球场、游泳池等。
5绿地斑块:指具有绿化功能的斑块,包括草地、林地、人工草坪等。
6水域斑块:指景观中成片状的自然和人工水体,如眼镜湖。
廊道分类: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
就其结构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类型: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
在校区景观廊道中,主要是线状廊道,而道路廊道是最主要的线状廊道,除此之外,还包括绿化带、水体廊道如满堂河、输电线路、输水线路、输气线路、通信线路等。
本实习景观类型分为7类:除按斑块类型划分的六大类景观以外,还包括道路景观。
分析指标:
(1)斑块平均面积C=Ai/ni 反映景观被分割的破碎程度
ni ——景观i 的斑块数
Ai ——第i 类景观元素斑块总面积
(2)斑块密度指数K=ni/Ai =1/C 反映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值越大,破碎化程度越高,表示受干扰程度越大
(3)均匀度指数E=(H/Hmax)*100% 反映景观各元素的分配均匀程度
Hmax= ln m ——最大可能均匀度
m ——景观元素(类型)数目
(4)多样性指数H= —ΣPi*ln(Pi) 反映景观元素的多少和各景观元素所占比例状况
Pi ——景观元素 i 面积(如某教学楼斑块面积) 占景观(如教学景观)的面积比
(5)优势度指数 D= Hmax — H 即∑=+
=m i i p H D 1max ㏑i p 表示景观多样性与最大性之间的偏离
程度
(6)分离度指数 Fi=Di/Si 反映某景观类型不同元素分布的离散程度
Di=1/2(ni/A )1/2
Si=Ai/A ni ——景观i 的斑块数
. A ——总景观面积
Ai ——第i 类景观元素斑块总面积;
技术路线:
实习报告格式: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还要包括选取的指标及其公式)
3. 技术路线
4. 景观结构分析(斑块与廊道分类,基质确定)
5.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作“校园景观格局指标”和“校园景观类型的数量特征”表格,对数据进行简要分析)
6. 结论与讨论
从表3.3中可知,在该校园景观中,斑块数最大的是生活设施景观,其次是娱乐设施景观,分别为54 和36 个;斑块总面积最大的是绿地景观,其次是生活设施景观,分别为284819 平方米和247996.01 平方米,最小的是水域景观,为36838 平方米,且斑块面积最大的也是绿地景观;斑块平均面积和斑块密度指数最大的都是水域景观,分别为9209.50 平方米、0.3(块/平方公里),平均面积最小的为绿地景观,为2906.32 平方米;斑块密度指数最小的是绿地景观,为0.11(块/ 平方公里),最大的是水域景观。
数据结果表明,水域景观被分割的破碎程度是最大的,且分布是最广的,从校区总体平面图中可看出,最大的水域景观斑块为明湖水域,其他水域景观都分布在教学楼前。
而绿地景观是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被分割的破碎程度最小,整体性比较强,主要原因是在建设改造时,学校保持了大部分原有的绿地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该地区的植被资源,为全校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而且绿地景观的斑块密度指数最小,说明学校很好地保护好了绿地景观。
在各类景观类型中,教学景观分布密度相对较小,景观斑块集中,如教学楼、体育学院和图书馆,及音乐、美术等各学院都相对集中,不容易受到人为的干扰和破坏。
1 景观多样性指数
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取决于斑块数量的多少以及各类斑块所占比例的均衡性。
当景观是由单一元素构成时,景观是均质的,其多样性指数为0;当各景观元素所占比例相等时,其景观的多样性指数最高。
表3.2 表明,生活设施景观多样性指数最大,水域景观的多样性最小,且教学、绿地、道路景观的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
而且各个景观类型的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因此,该校校园景观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都基本一致。
因水域景观的斑块数最小,所以该景观类型的多样性最小。
2 景观相对均匀度指数
均匀度是描述景观中不同景观类型元素的分布的均匀程度,其指数是景观多样性指数的一种常用形式,为了增强其可比性,使用相对性指数,即标准化后取值为0- 1 (或0- 100%)的指数。
本研究即引用相对均匀度指数来分析该校区不同景观类型分布的均匀程度。
表3.2 表明,绿地景观的相对均匀度指数最大,其次是教学景观,娱乐设施景观的相对均匀度指数最小,说明绿地景观各组成成分分配最均匀,教学景观次之。
3 景观优势度指数
景观优势度指数表示景观多样性对最大多样性之间的偏差。
表明景观组成中某种或某些景观类型支配景观的程度。
表3.2 表明,水域景观的优势度指数最小,最大的是娱乐设施景观。
说明在该校校园景观中,娱乐设施景观支配整个景观的程度最大。
4 景观分离度指数
景观分离度指数是指某一景观类型中不同元素个体分布的分离程度。
分离度越大,表明景观在地域分布上越分散。
由表3.2 可知,景观分离度指数最大的是水域景观,表明水域景观在地域分布上很分散,进一步说明其景观破碎化程度高,各组成成分之间彼此分散。
最小的是绿地景观,表明绿地景观在地域分布上集中,整体性强。
结论与讨论:
1 绿地景观所占面积最大,各斑块集中,整体性强,奠定了校园的生态环境基础,提高了校园的环境质量;
2 教学、生活设施、娱乐设施这三大景观类型,整体上布局合理,各个指数相差不大,有利于教学、生活和娱乐的正常进行,尤其是教学景观分布集中,便于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
3 景观类型多样化,构成高校校园特有的生态景观,使得校园景观结构趋于稳定。
高校校园景观格局规划对校园环境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
因此,构建一个风景优美、格局合理、景观错落有致的校园任重道远。
本文分析的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布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除了水域景观外,其他各景观类型的分离度指数都很小,虽然分配均匀,但各景观斑块之间过于集中,这样会导致学校在作息时间内,人员过于拥挤,给广大师生交通出行带来不便。
如何规划好校园景观的格局分布,调节景观斑块之间的距离,注重道路廊道网络的架设,以避免人车混行、保持交通的畅通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在构建和谐、可持续校园景观中必须要考虑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