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暴雨
防汛减灾安全知识宣传

防汛减灾安全知识宣传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更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有必要提高安全意识,学习防灾减灾安全知识,积极应对各类自然灾害。
一、地震安全知识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的知识。
2.平时一定要确保家中的家具和家电牢固稳定。
3.遇到地震时,要及时寻找安全地方躲避,如桌子下面、横跨墙角等。
二、洪水安全知识1.严格遵守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遇到降雨后一定要及时做好防范。
不要经常自己捏造水深和流速,否则会让自己陷入危险。
2.排水沟平时一定要保持清洁,要让通过的水畅通无阻。
3.尽可能不要从深水区过河,以避免被冲走。
三、火灾安全知识1.燃气和电器每次使用之前都要进行检查,确保使用前无泄漏和漏电。
2.一旦发现火灾,要及时拔掉电器的电源或燃气开关,立即报警。
3.平时要定期检查灭火器,并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四、台风安全知识1.了解台风的基本知识和气象预报,随时关注台风的动向。
2.在台风来临前要妥善安置好家庭和财产,确保自己尽量处于安全区域。
3.在台风过后要及时清理残留物、检查房屋和电器损坏情况并进行维修。
五、暴雨安全知识1.暴雨天气时,要注意远离山区等危险地带,以免因为泥石流等原因遭受伤害。
2.车辆驾驶时,要减速慢行,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3.室内部分要及时检查,确保通风和漏水情况。
六、高温安全知识1.高温季节中,要避免大量运动和暴饮暴食,以免中暑或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2.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包括涂防晒霜、戴太阳帽等。
3.室内要保持通风,及时换气,避免室内气温过高。
以上是防灾减灾安全知识的相关介绍,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起来,充分认识到灾害的严重性,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保护自身安全。
同时,我们也应该发动身边的人一起行动起来,提高关注度,共同预防灾害的发生。
七、地震安全知识1.地震时要尽快寻找安全地带,如桌子下、床底下等。
防灾减灾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防灾减灾消防安全知识教育防灾减灾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第一部分:防灾减灾知识第一章:灾害类型和特点1. 自然灾害的分类: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灾害事件,主要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暴雨、暴雪、干旱、泥石流、滑坡、雪崩等。
不同的灾害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2. 灾害的特点和规律:灾害具有突发性、随机性、不可抗性和连锁性等特点。
了解灾害的特点能帮助我们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减少损失。
第二章: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即通过科学管理、规划和建设,预先采取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2. 全民参与:防灾减灾是全民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了解防灾知识,掌握基本的应急技能。
3. 综合施策:防灾减灾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需要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成效。
第三章:防灾减灾的措施1. 提前预警:及早获得灾害信息和预警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帮助人们提前做好准备和应对。
2. 安全疏散:在灾害发生时,及时和有序地疏散是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掌握疏散路线和安全点。
3. 应急救援:在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救援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关键,需要做好应急准备和组织。
第二部分:消防安全知识第四章:火灾的危害和预防1. 火灾的危害:火灾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灾害,除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可能带来烟雾和有害气体等危害。
2. 火灾的预防:预防火灾的关键是消除火源,并加强火灾防控和灭火设施的建设。
此外,定期进行火灾演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章:灭火器的使用和维护1. 灭火器的分类:灭火器根据灭火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不同类型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的火灾场景。
2.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拉启拉环、瞄准火源、按压扳机等步骤。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烟雾和有害气体的危害。
3. 灭火器的维护:灭火器的维护包括定期检查、充装和更换灭火剂等。
防灾减灾简短小知识

防灾减灾简短小知识
防灾减灾简短小知识
1. 避免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出门,尤其是在暴风雨、暴雪、地震等情况下。
2. 学会正确的逃生方式和方法,如在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
墙壁逃生等。
3. 家庭中应备有简易急救箱,包括创可贴、止血带、消毒液等常用物品。
4. 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到桌子或床下,保护头部和颈部不受伤害。
5. 家庭中应备有足够的食品和水源,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保持3天
以上的存活能力。
6. 学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以便在火灾发生时
及时扑灭火源。
7. 在山区或洪涝区居住时要注意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并及时撤离到
安全地带。
8. 学会正确使用GPS定位仪等导航设备,在户外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找到方向并求助。
9. 学习基本的心肺复苏术和人工呼吸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急救。
10.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要保持冷静、镇定,不要惊慌失措,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天⽓是指某⼀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天⽓现象则是指发⽣在⼤⽓中的各种⾃然现象,即某瞬时内⼤⽓中各种⽓象要素(如⽓温、⽓压、湿度、风、云、雾、⾬、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暴⾬ 定义:我国⽓象部门规定,24⼩时降⾬量50毫⽶以上的⾬叫暴⾬。
暴⾬来临时,往往乌去密布,电闪雷鸣,狂风⼤作。
暴⾬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黄⾊、橙⾊、红⾊表⽰。
防御指南: 1.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应及时转移; 2.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 3.检查电路、炉⽕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 4.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档上或置于⾼处; 5.暂停⽥间劳动,户外⼈员应⽴即到地势⾼的地⽅或⼭洞暂避。
暴⾬避险: 1.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 2.关闭煤⽓阀和电源总开关; 3.⽴即停⽌⽥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 4.注意夜间的暴⾬提防旧房屋倒塌伤⼈; 5.⾬天汽车在低洼处熄⽕,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处等待救援。
6.不要在下⼤⾬时骑⾃⾏车。
过马路要留⼼积⽔深浅。
⼤风 定义:当风⼒达6级以上的'风称为⼤风,它能拔起⼤树,折断电杆,倒房翻车,助长⽕灾等。
龙卷风:是⼀种从强对流积⾬去中伸向地⾯的⼩范围强列旋风,同时伴有暴⾬、雷电或冰雹。
⼤风(除台风外)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黄⾊、橙⾊、红⾊表⽰ 防御指南: 1.关好门窗,室外搭建物要固紧; 2.如遇危房,应⽴即搬出; 3.社区⾥的幼⼉园、学校应采取暂避措施,建议停课; 4.如在户外,不要站在⾼楼、⼤树、⼴告牌下; 5.暂停户外活动或室内⼤型集会; 6.⽼、弱、病、幼⼈群切勿在⼤风天⽓外出。
7.停放车辆要远离⼤树、⼴告牌等。
冰雹 定义:冰雹是从强烈发展的积⾬云中降落到地⾯的固体降⽔物,⼩如⾖粒,⼤若鸡蛋、拳头。
恶劣天气科普总结

恶劣天气科普总结引言恶劣天气是指各种极端或异常的气象现象,如暴雨、暴雪、台风、龙卷风等。
这些天气现象常常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危害,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恶劣天气进行科普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其形成原因、预警措施以及应对策略。
暴雨暴雨是指降水量突然增大,短时间内降雨量达到甚至超过50毫米的天气现象。
暴雨不仅给城市交通带来困难,还会引发洪涝灾害,影响农田生产和城市设施的正常运行。
暴雨的形成主要受到气象系统的控制,如锋面、低涡和对流云团等。
预警措施包括气象部门的雷电暴雨预警、雨量警戒和紧急抢险预案的执行。
对于个人来说,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涉水,及时撤离危险区域。
暴雪暴雪是指降雪密度大、雪量大、降雪时间长的天气现象。
暴雪会对交通、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困扰。
暴雪的形成和降雪量主要取决于气温、湿度和风速。
对于暴雪的预警措施包括气象部门的雪灾警报、交通管制和紧急救援措施。
在面对暴雪时,个人需要做好保暖工作,减少外出,避免在露天或危险地点停留。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是一种强烈的风暴系统,常常伴随着巨大的降雨和强风。
台风在海洋上形成,逐渐发展成为强风。
台风通常带来强风、大雨、暴潮和风暴潮等灾害。
台风的形成主要与海洋水温、湿空气和辐合效应等因素有关。
对于台风的预警措施包括气象部门的台风预警、疏散预案和防护工程的建设。
个人在台风来临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如固定室外物品、备足食品和应急用品。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风旋涡,通常伴随着剧烈的降水和雷暴现象。
龙卷风具有强烈的破坏力,可以摧毁建筑物、破坏农田和破坏电力设施。
龙卷风的形成主要与低层不稳定大气条件、辐合效应和上升气流等因素有关。
龙卷风的预警措施包括气象部门的龙卷风预警、避难所的建设和应急救援计划的执行。
个人在龙卷风来临时应尽量躲在坚固的建筑物内,远离玻璃和大型物件,以减少伤害风险。
结论恶劣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影响。
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讲解稿2024

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讲解稿2024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频繁,自然灾害也相继发生。
气象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形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而在面对这些灾害时,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防灾减灾和救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讲解将结合实际案例,从气象灾害的类型、防灾减灾的措施和救灾工作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
二、气象灾害的类型气象灾害是由气象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暴雨洪涝灾害: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是气象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于暴雨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导致的。
例如,2016年7月河南洪涝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干旱灾害:干旱是指气候长期缺水导致的天气现象,会造成农作物歉收、草原干燥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干旱,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困扰。
3. 高温热浪灾害: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气温高会导致人们中暑、耕地干旱等问题。
2019年欧洲高温热浪灾害,导致多国出现高温纪录,影响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4. 风灾:主要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风等,会给当地带来狂风暴雨、倒塌房屋等问题。
2018年台风“山竹”袭击广东,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冰雪灾害:主要包括冰雹、冰冻、雪灾等,会给农作物和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
2010年北京冰雹灾害,给当地农业和交通造成了重大损失。
以上仅是气象灾害中比较常见的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会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三、防灾减灾措施1. 暴雨洪涝灾害防灾减灾措施:(1)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城市排水能力;(2)加强河道的治理和维护,防止河水泛滥;(3)建设防洪堤坝,提高堤坝的防洪能力;(4)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2. 干旱灾害防灾减灾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倡节约用水;(2)建设水利工程,增加农田灌溉面积;(3)推广耐旱农作物,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4)开展干旱监测,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自古以来,气象灾害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无论是台风暴雨、地震洪水,还是干旱寒潮,都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
本文将从预警系统、紧急救援、灾后恢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不断监测和分析气象数据,预测灾害的发生时间和空间,并向公众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多种渠道传播,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同时,预警系统也需要配备专业的气象人员和设备,及时监测和报告灾情,为救援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
2. 紧急救援灾害发生后,紧急救援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在气象灾害中,救援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
比如在台风来临前,需要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的居民,安置好长者和孩子等易受伤人群;在地震后,要迅速组织医疗救援队伍,营救被困人员。
此外,救援工作还需要紧密协调各部门、各专业力量,提高救援效率和抢险能力。
3. 灾后恢复当灾害过后,灾后恢复工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灾后恢复工作包括重建房屋、修复基础设施、恢复生产、改善环境等方面。
在灾后恢复工作中,需要科学规划和有序进行,充分考虑防灾减灾的要求,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同时,也要给予灾区居民充分的精神慰籍和物质帮助,帮助他们重建家园,重新开始生活。
4. 科普宣传科普宣传是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途径,如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制作宣传视频等,向公众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的知识。
科普宣传要注意简明易懂、生动有趣,切勿使用专业术语,以免造成误解。
通过科普宣传,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气象灾害的特点、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5. 国际合作面对气象灾害的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分享各国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提高气象灾害的预防和救援水平。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前言自然灾害无法预测,但可以通过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来降低灾害带来的伤害。
本文旨在通过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大众的防灾意识,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常见自然灾害及应对方法地震地震是地球表面因地质原因所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地震波、地震烈度和震源位置。
在地震袭击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躲到桌子底下,以保护头部及颈部不受影响。
2.如果室内物品倒塌,应该躲在墙壁或角落处,防止被物品砸中。
3.在室外的时候,尽量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树木等高大建筑物或设施。
最好躲在空旷的地方等待地震过去。
雷电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危险的自然灾害。
在雷电到来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在室外时,寻找高大建筑物或设施躲避,但不能躺在地上,因为地面会传导电流。
2.在室内时,不要在门口、窗口或空旷的地方待着,最好躲在房间的角落或电线较少的地方。
3.在开车或者骑车行驶时,不要把手伸到外面。
如果没有条件躲避,可以蹲到车底,把双手按在膝盖上,不要碰到金属部分。
暴雨暴雨常常伴随着洪水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在暴雨来袭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在室外时,避免走进积水严重的场所,尽可能远离山体、峡谷、绵延起伏的地带等易发洪的地区。
2.车辆尽量靠路中央行驶,不要停在积水处。
3.当水位上升时,主动采取撤离措施。
如果被困无法脱身时,可以寻找高地或坚固的建筑躲避,等待救援。
台风台风是我国的一种常见自然灾害,除大风外,还会有暴雨、涡流、海啸、坍塌等多种灾害。
在台风到来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在室外时,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区,远离电线、路灯、广告牌、悬挂物等易掉下来的对象。
2.在家中时,关好门窗、拉紧窗帘、尽量选择坚固的地方躲避。
3.如果要出行或撤离,可带好重要物品、文献、文件等,并随身携带基本的药品、常备食品和饮用水。
火灾火灾是一种常见的人身财物损失严重的灾害。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自我防火意识、掌握火灾应急处理方法等,尽可能减少火灾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暴雨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
气象部门规定:除个别地区外,24小时降水量达50.0~99.9mm为暴雨,100.0~249.9mm为大暴雨,250.0mm及其以上为特大暴雨。
暴雨产生的3个条件是: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盛而持续的上升气流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暴雨是我县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8月份。
暴雨往往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一、危害表现
1.渍涝危害: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生植物根系缺氧,根系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使作物受害而减产。
2.洪涝危害:特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暴发、河流泛滥,不仅危害农作物、林果业和渔业,还能冲毁农舍和工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二、防御措施
(一)行车遇暴雨怎么办
暴雨中行车,因能见度下降,地面湿滑,有时还有雷电大风等剧烈天气,这时就应:
1.打开汽车小灯,握好方向盘,小心驾驶,注意行人,低速行驶,
慎用制动。
因轮胎附着系数低,制动距离会更长,极易出事。
2.遇特大暴雨时,千万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较高的安全地带停车。
3.不熟悉的路况,不了解积水深度,不要轻易地让汽车涉水。
4.千万不能急加速,这样飞溅的雨水容易被进气管吸入,造成损伤。
应尽量放慢车速,小油门谨慎前行。
5.打雷时,要关好门窗,呆在车内。
6.如不小心车子进水熄火后,千万不能再进行启动,否则发动机将“报销”。
而应尽快联系保险公司,并通知4S店施救。
也可请路人帮忙,将汽车从水中推出来,尽快进行修理。
7.如紧急需出车,遇有暴雨必须行驶,则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先将空气滤清器拆下或将进气软管抬高,或将排气管用橡胶软管接高。
使汽车的进、排气口尽量远离水面,减少发动机进水的可能性。
8.行车时,应尽量躲避对方来车行驶时所拥起的水浪,必要时可停车让对方汽车先通过。
9.当水淹没高度达到车轮半径时,应尽量避免让汽车涉水。
采用挂低档、少加油、慢而匀速行驶的方法通过。
(二)山洪爆发的应对招数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
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
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4.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三)城市积水灾害的防治
城市积水首先危害的是城市交通,即便是20分钟的暴雨也能使公路上造成严重积水,导致涉水车辆的熄火,就可能形成交通的堵塞。
更为严重的积水就可能使城市的街道、民房、商业用房、仓库、地下停车场、工厂、机关、学校等受到影响,其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
现代化城市人口密集,商业区集中,受危害严重。
如果处置不当或救助不及时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城市积水灾害的防治除完善好城市排水系统外,日常的防护工作非常重要。
1.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3.是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
安全地方。
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4.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
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5.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要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
6.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
7.驾驶员遇到路面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三、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三)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3.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4.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四)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春晓》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