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精读课与泛读课的设计异同

合集下载

泛读和精读的区别,如何理解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泛读和精读的区别,如何理解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泛读和精读的区别,如何理解精读与泛读的关系?admin - ITnan赞同来自: 一伊泛读与精读之区别质”与“量”,孰轻孰重精读法要求将读物中每一处细节完全读懂读透,追求的是深度;而泛读法则更加侧重阅读量,也就是广度。

谈到阅读量,也许有人会问:重“量”是否意味着损“质”?实则不然。

由于已经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信息,读者会对所读内容产生更加广泛的理解。

阅读维度会有所增加,并且从大量不同的角度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

因此,是精读还是泛读取决于孩子的需要。

精读与泛读的方法精读方法:第一步:通读全文第二步:找出生词,并标记第三步:通过上下文确定生词的解释是否有不当第四步:复习生词第五步:反复阅读不顺的地方至读懂第六步:读懂语句间的逻辑第七步:捋顺全文结构,读懂全文泛读方法第一步:根据孩子兴趣选择适合读物第二步:引导孩子去阅读第三步:根据兴趣的延展去扩大阅读面很多人对泛读这个学习方法存在误解,以为泛读只是单纯地进行大范围涉猎式阅读。

但并非如此,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兴趣。

如果对所阅读的内容缺乏兴趣,谁会愿意大量地去读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呢?因此,家长带孩子泛读一定要从兴趣出发。

2018-08-30 1 0分享暂无评论一伊泛读和精读的区别第一:两者对学生的注重点不一样。

精读课文关注学生基本的素养,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和均衡性,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基础。

而泛读课供学生开拓、深化,使学生通过有选择地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所以说,精读是基础,略读是发展,是提高。

第二:两者教学重心不一样。

精读课文传授方法、教给策略,泛读课文迁移方法,举一反三。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第三:具体教学模式的不同。

(1)、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

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

英语学习中如何安排精读、泛读

英语学习中如何安排精读、泛读

英语学习中如何安排精读、泛读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Francis Bacon, Essays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另一些供囫囵吞枣,尚有少数需要细嚼慢咽、消化吸收。

--弗郎西斯.培根《随笔》值得精读的自然是需要细嚼慢咽、消化吸收,使之溶化到自己血液里、落实到行动上的少数经典。

例如有的缪斯再世外国文学选莎翁,中国经典选《红楼》,常备案头,爱不释手,吟诗作文,信手拈来。

真可谓融会贯通。

但是,你会发现,再世的缪斯们又不止于几本经典,似乎无所不晓,涉猎面其实也很泛。

这里就有个“精”和“泛”的关系。

也许各科学业都有这个问题。

“泛(extensive)”是横向的广种薄收,相当于直角坐标系的横轴;“精(intensive)”属于纵向的精耕细作,相当于坐标系的纵轴。

而一个人的英文程度,乃至综合学问,是由纵横两个参数决定的坐标。

因此,原则上应该“精”、“泛”同时并举,才能提高英文水平和综合素质;既要广种薄收,又要精耕细作;关键是合理安排时间和材料。

用作精读的材料,如选定的教科书和适合自己口味的名著,就不能浅尝辄止或囫囵吞枣,一定要细嚼慢咽,把它们化成自己能说会写的语言。

而其它阅读材料只能用作泛读,浅尝或吞掉;看得越快就越多,效果也就越好。

泛读时如碰上生词,只要不影响整体理解,不妨跳过,如果多次重复出现并影响理解,不妨翻一下词典,甚至不必刻意去记。

道理很简单:如果它是常用词,出现频率一高,自然会记住;如果不常用,记了还会很快忘掉。

泛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能力并扩大知识面。

如果以精读方法去细嚼慢咽,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总之,要区别对待并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在发现“广种薄收”方面有所欠缺时,可以作些修补,但不能以为光靠广种薄收就够了,不能忽略精耕细作,也要适当向纵深发展。

初中英语泛读教学

初中英语泛读教学

初中英语泛读教学初中英语阅读可以概括性地划分成两部分,分别为精读和泛读。

初中英语泛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扩展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使得学生的阅读技巧更加丰富,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对以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对学生泛读教学训练的重视程度较差,在传统教育理念的约束下初中英语泛读教学质量不够理想化,对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也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对初中英语泛读教学进行分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一、注重学生默读技巧的培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与泛读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泛读教学注重的是初中生阅读的数量以及阅读内容的广泛性。

但是精读对学生阅读量却没有较多的要求,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研究。

因为阅读量较大,所以初中生如果采取逐句逐词的阅读方式是不合理的,初中生必须掌握默读的技巧,在英语文章阅读过程中不发声,不用手指着词汇慢读。

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使得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精准度可以在最为良好的状态中,在广泛阅读中强化自身的英语词汇积累。

例如:教师在讲述某篇英语文章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默读能力,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时间进行限制。

通过时间的限制,学生在阅读之前会产生一种压迫感,为了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那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只能采取眼睛看的方式,而不是出声的阅读。

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告知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不能用手指着英语课文的单词慢读。

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为了尽快地找到阅读问题的答案,经常会选择默读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学生眼睛扫描文章的速度较快,而且注意力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高度集中,对于强化学生的泛读技巧有着积极的影响。

初中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泛读训练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默读技巧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更加扎实。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纠正学生泛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初中生可以高效地进行初中英语泛读。

精读和泛读课程设计

精读和泛读课程设计

精读和泛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精读和泛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精读和泛读的方法独立阅读和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对文本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阅读的自信和主动性。

通过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分析,我们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精读和泛读的定义和区别,理解它们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其次,学生需要掌握精读和泛读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浏览、细读、标注、归纳总结等。

然后,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阅读练习,运用精读和泛读的方法独立阅读和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最后,学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对文本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阅读的自信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

首先,介绍精读和泛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解释它们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其次,讲解精读和泛读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浏览、细读、标注、归纳总结等,并通过示例和练习进行讲解和巩固。

然后,通过实际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精读和泛读的方法独立阅读和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最后,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交流阅读体验和心得,培养对文本的兴趣和热爱。

我们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制定在一个详细的教学大纲中,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按照大纲的安排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首先,通过讲授法,我们将向学生传授精读和泛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其次,通过讨论法,我们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和掌握精读和泛读的技巧。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法,我们将提供具体的阅读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运用精读和泛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英语阅读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教学分析

英语阅读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教学分析

英语阅读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教学分析作者:沈志鹏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20年第09期【摘要】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结合精读与泛读对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有重要影响。

精读增加深度,泛读提供广度,都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

本文将对英语阅读课精读与泛读进行概述,分析英语阅读中精读与泛读的联系、作用,探究英语阅读教学中泛读与精读的结合方式。

【关键词】英语阅读;精读;泛读【作者简介】沈志鹏(1996.12.02-),男,汉族,四川人,伦敦大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英语阅读是泛读与精读的结合,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加强英语教学效果。

基于此,对于英语阅读课精读与泛读结合教学的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英语阅读课精读与泛读1.英语阅读课精读。

精读是以词语为导向,由低级逐步扩展至高级,对语言进行针对性的解码。

英语阅读课中的精读表现为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学习人员通过英语阅读课的精读学习方式依照字母、单词、短语的次序增强辨认和感知,使用学习到的语言知识解释并理解接收到的信息。

精读课中的“精”指的是精雕细琢、精讲多练、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精心施工、精心设计。

英语阅读课的精读模式依赖学习人员的主动性,其优点在于对教学条件的需求较低,能够充分发挥学习人员的认知优势和意识优势且学习效率较高;缺点在于过于依赖学习人员的自制力和智商,可能会使得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听说能力的培养较为滞后。

静心苦读是英语阅读课精读的主要模式。

2.英语阅读课泛读。

英语阅读课的泛读指的是对大量文章进行快速阅读,不分析词语只找出关键信息,抓住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

泛读是对学习到的短语、单词及语法进行练习与巩固,是知识的实践,也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

英语阅读课泛读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巩固学生英语知识,提升学生阅读速度,扩展学生英语知识面。

泛读的文章大部分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充实巩固并验证所学的英语知识,增强自身语感,提升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准,培养判断力与洞察力。

如何协调英语教学中精读和泛读的关系

如何协调英语教学中精读和泛读的关系

如何协调英语教学中精读和泛读的关系一、精读与泛读特点1.精读:旨在对英语词汇、语法、思维模式及习惯表达等的精确理解,它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对较小的英语范本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与记忆,对英语的基本知识与使用规则达到准确掌握的目的,同时利用演绎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练习,以提高熟练程度和英语技巧,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精读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与相关意识活动等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强记、强练、静心苦读等。

2.泛读:是经过和英语的大量接触与学习以发挥语言习得机制的自发力量,不需要机械的死记硬背,只需要对大概内容和性质、涉及的范围等进行一定的了解。

泛读重点强调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更多、更快、更准确地获得信息,以便提升并强化对文字材料的感知能力。

泛读具有广泛性,是迅速、广泛地接受信息的一种读书方法,强调对材料理解性的快速阅读;泛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最接近人类语言活动的一种阅读方式。

二、精读与泛读在英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就英语的教学而言,其主体应该是精读,泛读则作为其补充;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精读是基础,泛读是应用,精读与泛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是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与手段而存在的,虽然各存利弊,但若将二者合理结合,同时关注各自特点,将二者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有机、完美的结合,则会辅助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极大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主动合作性,发挥更大的潜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有助于学生见识的增长,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并使用英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精读与泛读能力构成了所谓的阅读能力。

泛读的内容比较开放,可以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培养其积极性与主动性;而精读则需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和知识的训练。

因此二者较好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更多的词汇量,提高其综合阅读和整体英文水平。

英语阅读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教学分析

英语阅读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教学分析

272020年29期总第521期ENGLISH ON CAMPUS英语阅读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教学分析文/沈志鹏英语阅读是泛读与精读的结合,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加强英语教学效果。

基于此,对于英语阅读课精读与泛读结合教学的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 英语阅读课精读与泛读1.英语阅读课精读。

精读是以词语为导向,由低级逐步扩展至高级,对语言进行针对性的解码。

英语阅读课中的精读表现为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学习人员通过英语阅读课的精读学习方式依照字母、单词、短语的次序增强辨认和感知,使用学习到的语言知识解释并理解接收到的信息。

精读课中的“精”指的是精雕细琢、精讲多练、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精心施工、精心设计。

英语阅读课的精读模式依赖学习人员的主动性,其优点在于对教学条件的需求较低,能够充分发挥学习人员的认知优势和意识优势且学习效率较高;缺点在于过于依赖学习人员的自制力和智商,可能会使得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听说能力的培养较为滞后。

静心苦读是英语阅读课精读的主要模式。

2.英语阅读课泛读。

英语阅读课的泛读指的是对大量文章进行快速阅读,不分析词语只找出关键信息,抓住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

泛读是对学习到的短语、单词及语法进行练习与巩固,是知识的实践,也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

英语阅读课泛读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巩固学生英语知识,提升学生阅读速度,扩展学生英语知识面。

泛读的文章大部分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充实巩固并验证所学的英语知识,增强自身语感,提升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准,培养判断力与洞察力。

泛读强调的是信息的获取,其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文章中心,其优点在于能够将英语技能化,不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压迫感和焦虑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商的要求标准不高。

其缺点在于知识的掌握精度不足,需要较好的学习资源和语言环境,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二、 英语阅读课精读与泛读的联系与作用1.精读与泛读的联系。

“泛读+精读”模式下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泛读+精读”模式下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泛读+精读”模式下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作者:邝晓芬来源:《天津教育·上》2020年第11期【摘要】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阅读过程是多种语言知识穿插、交融、作用的过程,其中包括文字、语法、词汇、语义、句式等,任何单一的语言知识根本无从理解阅读材料的意思,必须多种知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真正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

因此就需要我们直视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中学生英语素养的发展和提高,促进中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泛读与精读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1-0151-02一、问题的提出阅读可以促成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知识文化背景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惯性,一些教师并没有转变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导致阅读教学成为“老大难”,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而失去兴趣,教师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记住知识点,掌握语感,而一味要求学生去读去听,这也使“教”与“学”之间不能形成很好的平衡。

在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技能,这样才能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而进一步理解获得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促成学生知识的内化。

二、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一)阅读兴趣不足:习惯养成的短板初中生对于英语阅读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方面,往往存在两个极端,比较乐于学习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对英语学习无法提起兴趣、对英语阅读没有信心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点和技能,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采取的方式是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自然是没有什么兴趣可言。

(二)阅读技能障碍:能力提升的阻力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技巧掌握方面比较薄弱,往往缺乏把握整篇文章的意识,只拘泥于文章的浅层表征,不能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英语精读课与泛读课的设计异同
初中英语十二班古美连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师通过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取信息,得到感知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

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

对于这两类课文的设计,其共同点是都注重读,从读中获取信息,掌握知识,从中获取新的知识。

在设计时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

精读课与泛读课的设计又要有所区别。

英语课堂上的精读应以“精雕细刻”“点滴不漏”的“讲深讲透”英语知识为重;泛读课应以“拓展视野”“培养习惯”“发展技巧”为主。

精深阅读,形成新的阅读能力(通过教材学习);广泛阅读,强化深度学习获得的新的阅读能力。

精读课的设计可采用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
该模式强调教师在阅读教学前先为学生解决文中的生词生句以及新的语法结构。

认为学生只有掌握了英语语言、词汇和句法的基本知识,就能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基本的英语知识逐句地阅读和理解,已达到理解全篇的目的。

该模式没有重视语言篇章层次上的语言意义和阅读理解必须有的分析、推断等思维能力及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适用于推理判断、揣摩、理解作者意图
“ Scanning ” 是在学生查找特定信息时,通常无需认真阅读全文,只需找到信息所在的段落,然后认真阅读,来了解课文细节。

利用这一技巧进行阅读时,应指导学生寻找课文的有关细节,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主题有关的段落中。

泛读课的设计可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 Top-down model
自上而下模式反对逐字逐句阅读,强调学生已有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主张调动学生对课文进行积极思考和扩展的主观能动性。

但这种模式忽视词句结构,忽视语言知识等其他因素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容易导致学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导致阅读水平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下降。

适用于判断短文主旨大意及中心思想
“ Skimming ” 就是选取课文中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细节,以求抓住主要意思,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的理解。

这一技巧可帮学生时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文的主要意思上,而不是与主题无关紧要的细节和个别单词上。

泛读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起来,阅读能力的增强是与阅读量的多少成正比的。

所以《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增加泛读训练。


中学英语泛读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理解主要内容,通过学生对文字的快速感知能力。

同时巩固和扩大词汇及英语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习惯,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英国学者弗兰科斯·格雷里特( Francoise Grellet)认为:“泛读是一种熟练活动,主要是解决对文章的综合理解问题。

进行泛读训练时,首先应该从综合理解开始,然后再详细理解过渡。

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应该是综合理解性的,同时,设计阅读理解练习也应该从对选文的整体意义理解开始,而不是词汇或较具体的内容。

”中学英
语泛读训练的目的更应掌握选文的基本思想,强调对选文的整体理解,而不应偏离这个方向,去要求过细、过精的理解。

明确的泛读教学的目标,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泛读强调在单位时间内更多更好的获取信息,所以泛读的根本目的是掌握文章的主旨,即了解其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

在进行泛读训练时,教师不必讲深、讲细,对词汇不做过高的要求,对语法不做过多的分析。

第二,泛读是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进行泛读教学时,对选文阅读理解的程度,在不同年级有不同层次的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教师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渐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进行泛读训练的方法很多,如: SQ3R法: Survey、 Question、 Recite、 Review、Rewrite。

Matching :分别给学生若干篇文章和若干个文章标题,让学生迅速找出哪个标题应该是哪篇文章的。

Skimming :略读,只要求了解文章的大致梗概。

Scanning :只为获得个别信息,如年代、数据、事件等而阅读。

Task-reading :为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阅读。

Authentic-reading :用实际生活中的资料,如广告、时间表、商业信函等作为阅读理解材料。

Timed-reading :限时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要不拘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分析、综合、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的形成。

精读课需精雕细刻。

While-reading 至少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充分获得信息(主旨大意和具体信息等),这是主要目标;二是理解文本中的语言知识;三是理解文本的篇章结构。

这一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的。

时间的长短受语篇的长度、学生的阅读速度、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不同的阅读任务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老师在备课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考虑以上诸因素,依据课标的相应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给学生的阅读时间进行科学预测,合理安排,灵活调整,让学生真正有时间去感受信息,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人”。

以精读加强学生的语法、词汇、知识点的系统训练,逐渐扩大阅读面,通过广泛阅读来增进语言和文化,增强英语知识修养,从而提高阅读领悟能力。

初中英语教材每单元都有一至二篇阅读课文,练习本绝大多数单元中都有一篇短文阅读,全书最后还附有补充阅读材料。

对于这些阅读文本,教师应变换教学方式,可以围绕一篇文章进行透彻理解,掌握课标要求的语法、词汇、语句,对其他文章则引导学生自读并推测出文意,尽可能广泛、大量、快速地阅读,做到质量和数量并重。

朗读与默读结合。

根据读的心理机制,适当处理朗读与默读,有利于增强阅读效果,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对情节比较生动的阅读材料,安排学生分角色带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自己的理解,表现自己的个性,在朗读中发掘课文深度,既有利于增进理解,也有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

然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思维日趋深刻,学习策略逐步丰富,对于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仅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

初中学生面临不断提高阅读速度的任务,不但要在课内阅读大量文本,还要完成课外阅读要求(初中毕业 15万词),这就得加快阅读速度,而这只
靠朗读就不够了。

阅读心理学的发展揭示出,有时根本用不着说出每个词,看到文字就直接理解意义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胡春洞, 1996)。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直接理解书面语意义而无须通过声读的真正默读能力。

在默读过程中,非视觉信息起潜在的作用。

阅读的理解率和阅读的速度是与非视觉信息的参与的度与量成正比的。

非视觉信息由大脑所提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等大脑积极活动。

从小学到初中养成的朗读习惯,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相关语言技能,另一方面也造成学生阅读中可能的有口无心、速度过慢等问题,使得出声读、回视等成为难改的积习。

我国中学生外语阅读量极为有限,与我们的阅读教学不注意默读、快读训练有一定关系,学生没有形成快读的习惯,也就没有快读的自信。

我们成年人儿时用母语阅读小人书时一目多行的技能没有在外语学习中形成。

其实,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进行默读、快读,就是把注意力指向信息,就是要逐步实现意群(词组、语段等)阅读。

意群阅读是以意群而不是单词为最小阅读单位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有利于对句子的整体理解,而不是死抠字眼,逐词理解。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学习化社会里,提高阅读速度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写到这里,想起了曾读过的一份资料;其中提到芬兰是个热爱读书的国家,芬兰人是全世界最爱向图书馆借书的人,每人每年平均借 17本书。

41%的芬兰中小学,最常从事的“休闲活动”就是阅读。

这应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给学生的作业不能只是些练习册、习题集,我们应给他们自主学习、阅读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泛读课要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捕捉大意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直接感知语群句意。

引导他们快速阅读,扩大阅读视幅面。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概述能力。

还要培养他们的猜词悟意能力,推理归纳能力等,在阅读材料提供的纷繁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抓住文章脉络,掠过不必要知道的生词或通过构词法猜一猜某些生词,即限时阅读。

精读课要指导学生精读全文,把握信息
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理解、掌握和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模式,形成良好的语言思维定势,培养语感。

针对有碍阅读理解的内容,采用“疏”导法,教学生抓住重点句、重点词,摆脱不必要的困扰;针对阅读中的重要知识,采用“点”导法,并且把重要语言点发挥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