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生命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

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本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技术,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和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掌握常用蛋白质、核酸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掌握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酶切、基因克隆等;

•掌握生物化学实验中基础的光度测定、比色试剂的应用等。

2.2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规范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过程,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

•能够进行实验结果的阅读和整理,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3.1 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的提取和纯化、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及实验仪器基本使用方法(1周);

•蛋白质提取、纯化和定量实验(2周);

•核酸提取、纯化和定量实验(2周);

•PCR实验和酶切、基因克隆实验(3周);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如氨基酸测定、总磷酸测定和总脂质测定实验(2周)。

3.2 教学方法

•理论课上,采用讲授和示范实验的方式,结合实验案例、文献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原理及技术;

•实验课上,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安排,采用讲解、演示、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讨论相结合的实际操作方法进行教学;

•实验后,采用班级讨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并让学生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及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扩展实验课中所学的知识。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包括:

•个人实验操作技能的严格评估,考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报告,作为团队合作的主要评估标准;

•学期末的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实验技术及实验原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课程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评估;

•定期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对学生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和实验设计能力进行评估,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

生物化学教学备课教案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化学教学备课教案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 功能 生物化学教学备课教案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一、引言 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 相互关系。本教案将重点探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帮助学生深 入理解生物分子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 能够分析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和分类 a. 生物大分子的定义:指在生物体内存在且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b. 生物大分子的分类: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生物功能可分为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四类。

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a. 蛋白质的结构:由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形成的多肽链,可折叠 为不同级别的空间结构; b. 蛋白质的功能:参与体内的酶催化、信号传导、运输和结构支 持等生命活动。 3.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a. 核酸的结构:由核苷酸单元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包括DNA和RNA两类; b. 核酸的功能:DNA负责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RNA参与转 录和翻译等蛋白质合成过程。 4. 多糖的结构与功能 a. 多糖的结构:由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可分为淀粉、 纤维素、壳聚糖等多种类型; b. 多糖的功能:提供能量储存、结构支持和细胞识别等重要功能。 5. 脂质的结构与功能 a. 脂质的结构: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可分为单酰甘油、磷脂和 固醇等; b. 脂质的功能:构建细胞膜、储存能量、保护器官和作为信号分 子等。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蛋白质含量 教学目的:学习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掌握分光光度法, 包括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制作标准曲线,准确测定未知样品浓度,正确使用测定仪器等。 教学重点: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制作标准曲线,准确测定样品浓度。教学难点:确定最大吸收波长;正确利用标准曲线求得样品浓度。教学安排: 时间分配:预习效果检查15分钟;实验讲解15分钟;教师演示1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120 分钟;实验讨论20分钟。共4学时。 课堂安排: 第一部分预习效果检查一、检查预习报告。二、提问 三、讨论预习思考题第二部分实验讲解一、目的要求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 四、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布置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样品的蛋白质浓度应该在什么范围才能使用本法第三部分实验演示

介绍722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注意事项,演示其操作方法。邀请一个同学操作,教师对其操作作出点评。第四部分实验指导 实验过程教师在实验室巡视,学生可随时提问,教师予以解答,同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第五部分实验讨论一、实验总结1、学生总结 2、教师总结 二、讨论实验操作之前布置的问题 教学参考文献: 1、 2、《生物化学实验》,李玉兰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xx年出版。 授课教师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 实验二SephadexG-50分离核黄素和丙种球蛋白 教学目的:学习和掌握分子筛凝胶层析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学会使用SephadexG-50分 离核黄素和丙球蛋白。 教学重点:分子筛凝胶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洗脱曲线的绘制。教学难点:分子筛凝胶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洗脱曲线的绘制。教学安排:时间分配:预习效果检查15分钟;实验讲解25分钟;教师演示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200 分钟;实验讨论20分钟。共6学时。 课堂安排: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设计 前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理解细胞机制、解读遗传密码、揭示生命活动规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设计,探究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门学科,提高学科素养和学术实践能力。 教学目的 1.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术。 2.掌握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及其调节机制,深入了解细胞进程分子调 控、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3.理解与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术实践能力,为进一步深造、从事研究工作 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生化分子结构与功能 生物大分子即生命体系中的主要物质,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程将介绍以下内容: 1.生物高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质等的结 构与功能。 2.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大分子结构与作用的定量关系。 3.生物大分子的动态机制:代表性的生物大分子运动及其分子机制,如: 分子扭曲、反应等活动。

生化代谢与调控 生物内部代谢反应是生命体系的基础,而代谢调控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手段。本 课程将介绍以下内容: 1.生物代谢反应的一般规律:能量转换、物质转换和代谢调控等。 2.代谢调控的基本原理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代表性调控方式的分子作 用机制。 3.代表性正常和发生代谢异常的生命活动相关代谢途径的研究典型案例。 分子遗传学 DNA是生命之源,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即源自基因上的差异。本课程将介绍以 下内容: 1.分子遗传学的基础:DNA的组成结构、复制与表达等。 2.分子遗传规律发现与探究:基因突变、基因聚类以及基因组结构变异 的分子机理。 3.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相关前沿和新技术的检测及转化。 教学形式 为使学生真正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形式安排如下: 1.理论课程:通过教师讲解、PPT展示、课堂讨论等形式,讲述课程知 识点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科学内涵与发展趋 势。 2.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参与与指导下,完成实验项目, 通过实践理解并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学术报告:教师会安排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专家或相关学科组 合的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学术报告等活动,以推动课程与实践的融合。学生 也可以自己组织课题实践并进行报告展示,以提高其学术素质和动手能力。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1.分光光度计 (1)基本原理:溶液溶质在其一定波长的吸收光中,其吸光度值与液层厚度和溶液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即遵循朗伯—比尔定律,通过也在一定液体厚度时测定其 吸光度来与标准曲线比较从而测得待测液溶质浓度。 (2)吸光度与液层厚度和溶液浓度的乘积成正比,称为朗伯—比尔定律,简称比尔定律,即光的吸收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A=-lgT=εbc A:吸光度,又称光密度“”; ε:吸光系数(L·mol-1·cm-1);比例常数,称吸光系数 b:样品光程(cm),通常使用的吸收池,则b=1cm; c:样品浓度(mol/L)。 吸光度“A”具有加和性,即混合物的总吸光度等于溶液中的各组份各自在该波长下吸光度的算术和。这是多元混合物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础。 若溶液中各溶质的吸光系数ε相同,则各溶质吸光度的大小与溶质浓度成比例。 例:尿嘧啶核苷酸溶液用1cm石英吸收池测定 260nm的吸光度为,用同一吸收池测定纯溶剂的吸光度为,已知其摩尔吸光系数 = ×103 M-1cm,计算其摩尔浓度. ∵A=εbC ∵A=(溶剂加样品的吸光度)-(溶剂的吸光度) ∴A=-= ∵b=1cm ∴C==×10-5 mol / L (2)等电点的计算方法;

标准曲线的制作 (1)配置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 (2)在测定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3)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不必考虑显色剂等引起的浓度变化),以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A-C关系图。 (4)在相同条件下测出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浓度。 2、酪蛋白的提取过程: (1).原理;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它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 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性质,将牛乳的PH调至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化的酪蛋白。 (2).主要试剂:牛乳醋酸钠缓冲液,PH4.6,乙醇,乙醚,氢氧化钠 PPT后面问题: (1)醋酸缓冲液、蒸馏水、乙醇、丙酮洗涤沉淀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醋酸缓冲液:调节PH到等电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设计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标: 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概念、分类和适用范围,能够运用这些技术独立设计完整的生化科研或生产过程;熟悉常见生化实验设备性能和使用;为未来专业研究工作培养牢固的实验能力基础。 二、推荐实验材料: 1、农作物:水稻、大豆、棉花、玉米、红薯、烟草等 2、微生物:酿酒酵母、毛霉、米曲霉、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3、动物:牲畜、禽类、鱼类、昆虫等 三、选题参考 (一)生物大分子提取与纯化:对象为蛋白质、酶、DNA、RNA、多糖等,运用破碎、沉淀、离心、电泳、层析等技术。 (二)生理生化检测:正常或外因影响下的酶活性测定;蛋白质、糖类、脂类、氨基酸等功能成分定性定量检测;酶联免疫反应等。 (三)基因工程实验: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克隆;转基因操作;核酸印迹; 蛋白质印迹。 (四)农产品及食品安全检测:农药残留、非法食品添加剂检测;转基因食品检测;有害生物检疫等。 四、时间安排: 1、第2-4周,进入图书馆电子论文数据库、百度文库、维基百科等数据源,查阅文献,在老师指导下确立选题; 2、第5-8周,完成课程实验设计,向任课老师提交实验设计纸质稿和电子文件夹,文件夹里除实验设计外,另外还需附录10篇完整的引用参考文献; 3、第9-12周,老师评阅、学生修改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占课程总成绩20%; 4、第13-16周,课程组老师评选优秀实验设计。

附录1:课程实验设计格式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课程实验设计书 实验项目名称: 学生信息:(姓名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姓名: 学生所在学院: 联系电话: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组 二〇一年月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案 标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案 一、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它们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的现象和本质。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技术和方法,掌握生命体系内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 二、课程目标 1、理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生命体系内的重要化学反应。 2、理解基因、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3、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析、鉴定技术,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生物化学基础:介绍生命体系内的化学反应、能量转换、物质代谢等基本概念和过程。

2、分子生物学:介绍基因、DNA、RNA、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等。 3、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分析:介绍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分析、鉴定技术,如蛋白质分离纯化、氨基酸序列分析、DNA测序等。 4、实验技术:介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基因克隆、DNA重组、基因敲除等。 5、实验设计:培养学生根据研究问题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技术。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应用。 3、实验室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问题解答: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评估方式 1、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一、前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专业重要的实验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实验 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档旨在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师提供一份教学设计,以便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二、实验设计思路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反应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培养学 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及科学文献阅读等能力。 实验首先介绍PCR、蛋白质电泳、Western Blotting等基本技术原理,然后让 学生利用这些技术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文献阅读分析等操作,以便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实质理解。 三、实验流程 1.实验一:DNA提取 * 软件操作:GeneTools软件操作,学生处理自己的数据,可自由选择实验材料; * 实验目的:了解DNA提取技术原理,学习基本的PCR技术,实践DNA扩增操作; * 实验操作:基于DNA提取,利用PCR扩增目标序列,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或元素分析进行确认。 2.实验二:蛋白质分析 * 软件操作:根据实验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如酵母细胞、细胞生物学等; * 实验目的:了解蛋白质分析技术原理,学习 基本的电泳方案的设计、样品处理、文献阅读等技能; * 实验操作:离心样品, 利用SDS-PAGE技术进行分离,然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进行成像,获得目标蛋白质信息。

3.实验三:酶动力学实验 * 软件操作:根据实验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实验 材料; * 实验目的:学习常用酶中的蛋白质特性,了解酶的基本性质; * 实验操作:利用比色法测定酶的活性、酶的浓度、反应温度及pH等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 四、实验设备和材料 •常规实验室设备及仪器:pH计、分光光度计、电泳仪、洗净浓液泵、高速离心计; •主要实验材料:酵母cell、酵母基因、细胞总RNA、大肠杆菌总蛋白、SDS-PAGE gel、antibody、DNA纯化试剂盒等。 五、实验考核 学生进行实验时,应根据实验进度和质量进行考核。条件符合要求的学生将有 机会在研究性教学课程中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以下是实验考核评分标准: 1.实验操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的书写质量、实验数据分析,以及 实验总结的内容质量; 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六、实验教学建设 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安全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要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安全 意识,自觉保持实验操作区域的卫生环境,防止生化毒品、有毒化学品的泄漏和侵染,保证实验室的安全生产。 2.展示环节:包括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展示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要求 将实验介绍和实验操作流程的数据和图片展示在实验室电脑上,随时方便学生查看操作步骤和数据。同时,提供学科知识内容剪报核对实验结果。 3.教师操作技巧:教师应当在实验操作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把生物化学 基础理论融入到教学操作过程中,重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思考能力,提高认知水平。

吉林省-《生物化学》电子教案——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人卫版)

第十二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应用 【授课时间】3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基因工程与重组DNA技术相关概念,核酸分子杂交、探针、PCR、DNA芯片技术、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概念。 2.熟悉重组DNA技术、PCR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反应步骤。 3.了解基因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PCR 的主要用途。 4.了解DNA芯片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应用。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基因工程 2.一般介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3.一般介绍:聚合酶链反应 4.一般介绍:DNA芯片技术 5.一般介绍: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授课学时】3学时

第十二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应用第一节基因工程 第二节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第三节聚合酶链反应 第四节 DNA芯片技术 第五节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第一节基因工程

35ˊpBR322质粒,长度为4.3kb,含有氨苄青霉素(ampr)、卡那霉素(kanr)和四环素(tetr)的抗性基因。具有以下特点:①pBR322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复制起始位点(ori);②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调节基因(lacI)、启动子(Plac)、操纵基因(O)及lac Z′基因片段,在lac Z′基因中加入了多克隆位点。Lac 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N端的α-肽,宿主细胞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的肽段,两者可形成互补,而各自都没有酶的活性,只有两者融为一体才具有酶的活性,故称为α互补。 (二)噬菌体 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感染细菌的一类病毒,因其寄生在细菌中并能溶解细菌细胞,所以称为噬菌体。用于感染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改造成的载体应用最为广泛。 (三)粘粒 粘粒(cosmid)是将λ噬菌体的cos区与质粒组合的装配型载体。质粒提供了复制的起始点、酶切位点、抗生素抗性基因,而cos区提供了粘粒重组外源DNA大片段后的包装基础。 表达载体(expressing vector)是用来在受体细胞中表达(转录和翻译)外源基因的载体。这类载体除具有克隆载体所具备的性质以外,还带有表达构件转录和翻译所必需的DNA序列。 四、重组DNA技术的基本过程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步骤:①制备目的基因和相关载体;②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进行连接;③将重组的DNA导入受体细胞;④DNA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⑤DNA重组体的扩增、表达和其它研究。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引言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专业的重要一环,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 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加深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学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效果。本文将对生物化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为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一、设置实验目的和目标 实验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和动手实践,通过实验结果的验证,获取对某一 生物分子或生物过程的改变、调控和应用等方面的了解。在设计实验目的时,需要考虑学生知识储备和实验难度的平衡。实验目标是指学生在实验中需要达到的技能要求,如熟练掌握实验器材和仪器使用,认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解决等等。 二、设计实验内容和方式 生物化学实验分为多种类型,如酶活力测定、蛋白质表达、氨基酸分析等。实 验教师需要通过对不同实验的特点分析,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在设计实验内容时,需要注意实验难度和安全问题。在实验方式上,建议采用亲身体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培养其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可做好配合演示实验或视频来让学员观看。 三、规范实验流程 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保证有效的实验结果,实验流程的规范化非常重要。实验 教师可以在实验前通读实验手册,然后给学生讲解实验流程。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提

示学生注意事项,并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在实验结束后应检查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四、提供数据分析与实验报告指导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实验教师需要关注并制定有关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报告撰写具体要求。通过帮助学生分析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并提高其学术写作能力。 五、评价实验成果 为了评价实验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检查实验记录、专家评审实验报告和考试。在评价上需要特别注意学生参与度、实验完成度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 结论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学专业的重要一环。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不同实验要求的特点分析,设计实验目的和实验目标,规范实验流程,提供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指导,评价实验成果,是一个好的实验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教程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教程教学设计 一、引言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组成、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生命科学、医学和药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生物化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分析工具的掌握。为此,教学设计应该精细,体现出科学的性质和实践的重要性。本文将从教材选取、教学方式、课堂氛围等多个方面对生物化学教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二、教材选取 1.教材的全面性和深度; 2.教材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3.教材的可读性和易学性。 在选择生物化学教材时,可以考虑到这些方面。教材的全面性是衡量教材的重 要指标。好的教材应该覆盖生物化学的各个方面,并且能够深入到分子层面进行解释。教材的规范性和权威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优质教材应该是经过权威专家审稿的,并且是规范的教育出版物。教材的可读性和易学性是考验教材质量的重要因素。教材应该具有易读、易懂、重点突出的特点,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学科知识。 三、教学方式 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 参与实验设计、仪器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研精神;引导讨论,在理论课程中组织学生讨论一些前沿研究成果或者生物化学过程中的疑难点,

让学生思考、发现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借助案例方式,生动呈现生物化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 ## 四、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创造和谐、积极、鼓励的课堂氛围。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应挖掘他们的潜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讨论、分享见解和发起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交流、思考、总结等方式,建立友好、积极的互动环境,慢慢地形成自由、奔放的课堂氛围。 五、结论 生物化学教学设计涉及到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和课堂氛围等多个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调整课堂氛围,创设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产生自我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分子生物学课程设计样例

分子生物学课程设计样例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科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主要阐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代谢途径、调控机制以及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分子机制,是推动新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于中西医结合医学生而言,学习医学分子生物学,不仅是为未来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将来的工作和继续深造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时靠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思考,不能将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和临床学科的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导致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应用严重脱节。这无疑更不利于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目前社会对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的要求,必然需要我们针对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特点,优化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其他课程学习及今后临床工作中的能力,真正发挥分子生物学在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一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 分子生物学作为医学临床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发展速度快、应用广泛。根据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以“理论适度,突出应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精简和重组。同时对教学学时加以调整,做到重点主要讲,拓展自学为主,并且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

分子生物学内容改革主要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体,积极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进展,力求做到“少而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意层次分明,又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实用性。拟对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更新和优化。目前我校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教材是第八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前采用过新世界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物学》第一版。中西医结合专业分子生物学大纲要求授课内容包括绪论、基因与基因组、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工程与癌基因。在培养设计中,《分子生物学》一般在《生物化学》之后学习。为了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将原来基因与基因组这章的内容与基因表达调控内容进行整合,重点介绍基因的结构,病毒、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原癌基因和癌基因这章的内容,适度减少,原因是为了适应当前知识的更新,在此处只做基本概念的介绍,同时,提醒学生要紧跟科学发展,追踪相关知识的更新。其他章节适度增加科学研究的新进展,而教学内容基本不变。除此之外,需要对一些章节的知识进行更新。例如基因表达牵涉到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内容,尤其是表观遗传学是近几年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涉及生殖发育、环境适应和疾病的产生。而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基因表达调控”一章只介绍了“原核生物的表达调控”和“真核生物表达的调控”两节内容,没有表观遗传学的内容,应予以适当添加,考虑到学时的限制,我们拟在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概念、调控方式和研究策略上做简单的概括性的介绍。另外,在目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报告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报告 班级2010级临床6班姓名、学号:刘顺伟:1010150622 李朝杰1010150619 评分 一、实验项目:牛血清白蛋白的提取与鉴定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电泳的基本原理,加深对蛋白质两性解离性质的理解。 2.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的基本操作。 3.掌握血清白蛋白的提取与鉴定方法。 三、实验原理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电泳技术被广泛用于许多大分子物质的分离与鉴定,电泳过程中带电粒子的移动速度与粒子荷电量、电场强度、粒子重量与半径及介质的黏度有关。其中粒子荷电量又受周围介质的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电场强度则取决于电泳时所加的电压。为了克服溶液对电泳离子的影响一般在电泳体系中加入不流动的固相支持物。根据支持物的不同,将电泳分为许多种类,如滤纸电泳、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等。 牛血清白蛋白(即清蛋白)是牛血清中的简单蛋白,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分子量69 KD。等电点4.88。应用相同浓度硫酸胺盐析法将血清中白蛋白与其它球蛋白分离,最后用透析法除盐,即可提取白蛋白。再利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对牛血清白蛋白进行分离,之后染色鉴定。 本实验系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固体支持物,用于分离血清蛋白质,由于清蛋白及几种球蛋白的特性不同,可被分为清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等部分:

四、实验步骤 (一)盐析取离心管一支加入牛血清2 ml、加入等量PBS(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稀释血清,摇匀后,逐滴加入pH 7.2饱和硫酸铵溶液2ml,边加边摇,充分混匀,然后静止放置10分钟,再离心(4000 r/min)10 min,将上清液侵入试管中。 (二)透析取玻璃纸一张,折成袋形,将离心后的上清液倒入袋内,用线扎紧上口(注意要留有空隙),用玻璃棒悬在盛有半杯蒸馏水的100 ml烧杯内,使透析袋下半部侵入水中,对蛋白液进行透析,常用玻璃棒搅拌袋外(烧杯中) +,观液体,以缩短透析时间。更换蒸馏水多次,用纳氏试剂检查袋外液体的NH 4 察颜色变化,直至袋内盐分透析完毕。将袋内液体倾入试管,即得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三)电泳 1.准备:取一条大小为 2.5cm×8cm 的醋酸纤维薄膜(可根据需要选择薄膜的大小),鉴别薄膜的光滑面和非光滑面,并用铅笔作标记,浸入缓冲液中,20分钟后,用镊子轻轻取出,将薄膜无光泽的一面向上,平放在干净滤纸上,薄膜上再放一张干净滤纸,吸去多余的缓冲液。以醋酸纤维薄膜的无光泽面下端1.5cm处作为点样线。 2.点样:用点样器在盛有血清的表面皿中蘸取少量血清,点样器下端粘上薄层血清,然后将点样器竖直使其沾有血清的顶端紧贴在薄点样线上,待血清全部渗入膜内后,移开点样器。 3.电泳:将薄膜平贴于已放在电泳槽上、点样面朝下,光面朝上,点样端为阴极。调电压100—120V或电流0.4---0.6 mA/cm,时间为50分钟左右关闭电源。 (四)染色通电完毕后,用镊子将薄膜取出,直接浸于染色液氨基黑10B 中 3~5 min后取出,立即浸于漂洗液中,分别用漂洗液Ⅰ、Ⅱ、Ⅲ各漂洗5min,至背景无色,用滤纸吸干薄膜。 (五)鉴定比较样品与待测液中白蛋白在薄膜上的电泳结果,看位置是否一致 五、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离心管、离心机、试管、玻璃纸、烧杯、比色磁盘、滴管、玻璃棒、电泳仪、醋酸纤维素薄膜、分光光度计。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2089 课程总学时/学分:27/1.5(其中理论0学时,实验27学时)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是配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验证一些结论,及进行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从而加深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的认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的实际工作及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在有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较熟练地掌握比色、层析、电泳、离心、基因扩增等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 要求参加实验的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积极开动脑筋,注意团队协作,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并运用各种实验手段进行综合性、设计性的复杂实验。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实验要求] 了解分配层析、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理解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原理;掌握纸层析法的操作方法,熟悉Rf值及其影响因。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二] 乙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 [实验要求] 了解电泳的一般原理;理解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的原理;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的电泳操作技术。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三] 酶促反应动力学 [实验要求] 本实验要求掌握激活剂和抑制剂、温度、pH值对酶活性影响,加深对酶性质的认识,学会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四]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要求] 本实验要求掌握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量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2088 课程总学时/学分:54/3(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组成生物有机体的组份、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生物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规律与调控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生物体的基本化学组成,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降解和相互转化等的代谢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熟悉常用的生物化学研究方法,了解重要学说和理论的实验证据;了解这些代谢活动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一、生物化学的涵义 二、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其在工农业、医药卫生中的作用。 三、现代生物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是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及生物化学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教学重点:生物化学的概念。 教学难点:生物化学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6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蛋白质的分类 二、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结构 二、氨基酸的分类

三、氨基酸的重要性质 第三节肽 一、肽与肽键 二、肽的命名 三、肽的重要理化性质 四、重要的天然多肽 第四节蛋白质的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三、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 四、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五、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第五节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蛋白质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第六节蛋白质的重要性质 一、胶体性质 二、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三、沉淀作用 四、变性 五、颜色反应 教学要求: 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是一切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本章要求掌握蛋白质组成的元素特点,20种氨基酸的名称(及三字符号),及分类方法;掌握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基本特点,掌握蛋白质主要理化性质。熟悉蛋白质生物学功能,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了解蛋白质的分离提纯等。 教学重点: 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难点: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分离。 第三章核酸化学(6学时) 第一节概论 一、核酸的生物学意义 二、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教案(选修1)(2021年整理)

江苏省新沂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教案(选修1)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新沂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教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新沂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教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

高二生物选修一第四章总复习导学案 使用时间: 编制人: 【学习目标】知识总结: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DNA的粗提取和鉴定,PCR技术原理和过程.应用 能力. 【本章知识归纳】 提取DNA的方法: 实验材料的选取: 实验设计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 去除滤液中的杂质: DNA的粗提取 DNA的析出与鉴定: 与鉴定以血液为材料要防止血液凝固: DNA和蛋白质技术操作提示加入洗涤剂后,动作要轻缓;加入酒精和用玻 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缓 二苯胺试剂要现配现用 结果分析与评价: PCR原理 : 基础知识 PCR的反应过程: 多聚酶链式反实验操作 应扩增DNA 操作提示: 片段结果分析与评价: 凝胶色谱法: 血红蛋白的提基础知识缓冲溶液: 取和分离电泳: 样品处理: 实验操作凝胶色谱操作: SDS—聚丙烯酰凝胶电泳: 红细胞的洗涤: 实验操作色谱主填料的处理: 凝胶色谱柱的装填: 蛋白质的分离: 结果分析与评价: 课前动手一试: 1.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一个DNA片段都是一个基因 B.每一个基因都控制着一定的性状 C.有多少基因 就控制着多少遗传性状 D.基因控制的性状都能 在后代表现出来 2.蛋白质工程是新崛起的一项生物工程,又称第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实验安全与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室常用试剂的使用安全 二甲苯 •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用来制造、染料、塑料和药物。属低毒类,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有麻醉作用。神经系统会受损害,还会使肾和肝受时性损伤。 •眼睛接触:蒸气会刺激眼睛,液体导致严重刺激,发红肿胀和灼伤。通常影响是暂时性的。皮肤接触:产生灼伤感、干燥。可以用微温的缓慢流水冲洗至少20分钟,用无摩擦性的肥皂有助于从皮肤上洗去二甲苯。 •易燃,有爆炸危险。属于甲类防火危险物质。用二氧化碳或干粉或泡沫灭火剂,不宜用水。 三氯甲烷 •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有特殊的香甜气味。沸点:61.2℃,医药上用作麻醉剂。也用作萃取剂和溶剂。 •有很强的麻醉作用,在光的作用下,能被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剧毒的光气。 通常加入1—2%乙醇,使生成的光气与乙醇作用而生成碳酸乙酯,以消除其毒性。 •吸入高浓度蒸汽时,开始刺激眼、口腔、鼻孔粘摸,发生流泪、感觉麻醉、呕吐、痉挛、直到昏睡、不省人事。 •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乙醚 •透明、无色、易挥发有芳香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34.6℃;对人体有麻醉性能。 当吸入含量为3.5%时,30~40分钟就可失去知觉。 •人体过量吸入,会引起严重的急性中毒。呼气中带醚味,并出现呕吐、出汗、喷嚏、咳嗽、头痛、记忆力减退、无力、兴奋。 •微溶于水,易溶于盐酸,能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混溶。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低温库房内,库温最好控制在25℃以下。远离热源、火种,避免阳光直射。 •本品易燃。与强氧化剂反应能起火爆炸。在空气中与氧长期接触或受光照会生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受热能自行着火爆炸。着火时,可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沙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乙醇 •无色有酒味,易挥发的澄清液体。沸点78.5℃:用于溶剂、清洗剂、分析试剂等。 属微毒类,对眼睛黏膜有轻微刺激作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书.docx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7. 09 实验一总糖的测定 (2)

实验二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5) 实验三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 (9) 实验四氨基酸的分离鉴定一纸层析法 (13) 实验五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15) 实验六酪蛋白的制备 (18) 实验七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20) 实验八肝细胞核中核酸(RNA和DNA)的分离与测定 (22) 实验九紫外吸收法测定DNA含量 (25) 实验十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26) 实验-一酶的特性 (29) 实验十三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37) 实验十四植物体内的转氨基作用 (40) 实验十五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44) 实验十六葡聚糖凝胶过滤层析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50) 实验十七质粒DNA的提取 (55) 实验十八质粒DNA的酶切 (57) 实验十九PCR基因扩增 (59) 实验二十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61) 实验二十一真核生物基因组DNA制备 (63) 附录 (65)

实验一总糖的测定 一、目的 掌握肓接测定法测定总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样品经处理除去蛋白质等杂志后,加入盐酸,在加热条件下使蔗糊水解为还原性单糊, 以直接滴定法测定水解后样品屮的还原糖总量。 三、器材 1•电炉2.滴定管3.锥形瓶4.容量瓶 四、试剂 1.6mol/L盐酸溶液 2.0. 1%甲基红乙醇溶液:称取0. lg甲基红,用60%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00mlo 3.20%氢氧化钠溶液。 4.0. 1%转化糖标准溶液:称取105°C烘干至恒重的纯蔗糖1.9000g,用水溶解并移入 1000ml容量瓶中,定容,混匀。取5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6mol/L盐酸5ml,在68-70°C 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于流动水下迅速冷却,加甲基红指示剂2滴,用20%NaOH溶液中和至小性,加水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含转化糖lmg。 5.费林氏A液:称取15g (CuS04 ・5H20)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并稀释到1L。 6.费林氏B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氢氧化钠,溶于水,再加入4g亚铁鼠化钾, 完全溶解后,川水稀释至1L,贮存于橡皮塞玻璃瓶屮。 7.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Zn (CH3C00) 2・2H20),加3ml冰醋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lOOmk 8.10. 6%亚铁氤化钾溶液:称取10. 6g亚铁氤化钾[K4Fe (CN) 6・3H20],溶于水,稀释到100mlo 五、操作 1.样品处理 取适量样品,移入250ml容量瓶中,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和5ml亚铁氧化钾溶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