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名词解释
《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 (张联盟 著)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13 根据半径比关系,说明下列离子与O2—配位时的配位数各是多少?已 知rO2-=0.132nm,rSi4+=0.039nm,rK+=0.131nm,rAl3+=0.057nm,rMg2+=0.078nm。
2-14 为什么石英不同系列变体之间的转化温度比同系列变体之间的转化温度高得多?
2-15 有效离子半径可通过晶体结构测定算出。在下面NaCl型结构晶体中,测得MgS和MnS的晶胞参数均 为a=0.520nm(在这两种结构中,阴离子是相互接触的)。
为NaCl型结构时,体积变化的百分数是多少?已
知CN=6时,rMn
2+=0.08nm,rS2
-=0.184nm;CN
=4时,rMn
2+=0.073nm,r
2 S
-=0.167nm。
2-25 钛酸钡是一种重要的铁电陶瓷,其晶型是钙钛矿结构,试问:(1)属于什么点阵?(2)这个结构 中离子的配位数为若干?(3)这个结构遵守鲍林规则吗?请作充分讨论。
2-5 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中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2-6 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 隙?
2-7 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行堆积 的?
2-8 写出面心立方格子的单位平行六面体上所有结点的坐标。
2-14 为什么石英不同系列变体之间的转化温度比同系列变体之间的转化温度高得多?
答: 石英同一系列之间的转变是位移性转变,不涉及晶体结构中键的破裂和重建,仅是键长、键角的调 整、需要能量较低,且转变迅速可逆;而不同系列之间的转变属于重建性转变,都涉及到旧键的破裂和新键 的重建,因而需要较的能量,且转变速度缓慢;所以石英不同系列之间的转化温度比同系列变体之间转化的 温度要高的多。
1.1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件全上(考研,张联盟)

但只有在开发了铁和铜等新材料以后,蒸汽机才得
以使用并逐步推广。
第二次产业革命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以石
油开发和新能源广泛使用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飞机、
汽车和其他工业,支持这个时期产业革命的仍然是
新材料开发。如合金钢、铝合金以及各种非金属材 料的发展。
材料是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
材料、能源、信息是当代社会文明和国民经
4. 复合材料
1.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是由化学元素周期 表中的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可 分为由一种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 (纯金属);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构成的合金。合金又可分为固溶
体和金属间化合物。
在103种元素中,除He,Ne,Ar等6种惰性元素和C、Si、N等16
种非金属元素外,其余81种为金属元素。除Hg之外,单质金属在
常温下呈现固体形态,外观不透明,具有特殊的金属光泽及良好
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力学性质方面,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 延展性及耐冲击性。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 元素熔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合金的性质与组
成合金的各个相的性质有关,同时也与这些相在合金中的数量、
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混练、成型、煅烧等过程而制
成的各种制品。包括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 化工陶瓷、电瓷以及其它工业用陶瓷。 见表0-1。
表0-1 普通陶瓷的分类方法
类 别 餐具 茶具、咖啡具 酒具 文具 陈设瓷(美术瓷) 建筑陶瓷 建筑卫生陶瓷 卫生瓷砖 低压电瓷 电瓷 高压电瓷 超高压电瓷 耐酸砖 化工瓷 耐酸容器 耐酸机械(部件) 化学瓷 主 要 种 类 用 途 中餐具(盘、碗、碟、羹、壶、杯等) 西餐具(碗、盘、碟、糖缸、奶盅、壶、杯等) 日用陶瓷 茶盘、水果盘、点心盘、杯、壶、碟等 酒壶、酒杯、杯托、托盘 笔筒、笔洗、水盂、EP 色盒、笔架 花瓶、灯具、雕塑瓶、薄胎碗等 玻化砖(渗花或非渗花) 、彩釉砖、锦砖(马赛克) 、内墙砖、 外墙砖、腰线砖、广场砖、劈裂砖、园林陶瓷等 洗面器、大便器、小便器、洗涤器、水箱、水槽、存水弯、 肥皂盒、手纸盒、淋浴盒 用于 1kV 以下的电瓷 用于 1kV 以上的电瓷、如普通高压瓷、铝质高强度瓷 用于 500kV 以上的电瓷 耐酸砖、耐酸耐温砖 储酸缸、酸洗槽、电解槽、耐酸塔等 耐酸离心泵、风机、球磨机等 瓷坩埚、蒸发皿、研钵、漏斗、过滤板、燃烧舟等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材料科学基础重点 第10章-烧结

第九章烧结烧结定义:1、传统定义:(宏观定义)一种或多种固体粉末经过成型,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开始收缩,在低于熔点温度下变成致密、坚硬的烧结体的过程。
2、微观定义:由于固态中分子(或原子)的相互吸引,通过加热,使粉末体产生颗粒粘结,经过物质迁移使粉末产生强度并导致致密化和再结晶的过程。
第一节概述烧结的目的是把粉状材料转变为块体材料,并赋予材料特有的性能。
烧结得到的块体材料是一种多晶材料,其显微结构由晶体、玻璃体和气孔组成。
烧结直接影响显微结构中晶粒尺寸和分布、气孔大小形状和分布及晶界的体积分数等。
从材料动力学角度看,烧结过程的进行,依赖于基本动力学过程—-扩散,因为所有传质过程都依赖于质点的迁移。
一、烧结的定义压制成型后的粉状物料在低于熔点的高温作用下、通过坯体间颗粒相互粘结和物质传递,气孔排除,体积收缩,强度提高、逐渐变成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坚固整个的过程。
二、烧结分类固相烧结是指松散的粉末或经压制具有一定形状的粉末压坯被置于不超过其熔点的设定温度中,在一定的气氛保护下,保温一段时间的操作过程。
所设定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所用的气氛称为烧结气氛,所用的保温时间称为烧结时间。
液相烧结也是二元系或多元系粉末烧结过程,但烧结温度超过某一组元的熔点,因而形成液相。
活化烧结和液相烧结可以大大提高原子的扩散速率,加速烧结过程,因而出现了把它们统称为强化烧结的趋势。
对松散粉末或粉末压坯同时施以高温和外压,则是所谓的加压烧结。
热压是指对置于限定形状的石墨模具中的松散粉或对粉末压坯加热的同时对其施加单轴压力的烧结过程。
热等静压是指对装于包套之中的松散粉末加热的同时对其施加各向同性的等静压力的烧结过程。
1、烧结与烧成烧结:仅指粉料经加热而致密化的物理过程烧成:包括粉料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例如:气体排除、相变、熔融;氧化、分解、固相反应等2、烧结和熔融烧结是在远低于熔融温度下进行的,至少有一组元处于固态熔融则所有组元转变为液相3、烧结与固相反应固相反应:至少有两个组份参加,产物不同于任一反应物烧结:可单或多组分,不发生化学反应,表面能推动下实现致密化的过程第二节烧结过程及机理一、烧结过程(一)烧结温度对烧结体性质的影响图5是新鲜的电解铜粉(用氢还原的),经高压成型后,在氢气气氛中于不同温度下烧结2小时然后测其宏观性质:密度、比电导、抗拉强度,并对温度作图,以考察温度对烧结进程的影响。
材料科学基础最全名词解释

1.固相烧结:固态粉末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气氛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物质与气孔之间的传质,变为坚硬、致密烧结体的过程。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加的烧结过程。
2.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3.离子键:金属原子自己最外层的价电子给予非金属原子,使自己成为带正电的正离子,而非金属得到价电子后使自己成为带负电的负离子,这样正负离子靠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氢键:由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负性相差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O,F,N等)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比一般次价键大的键力。
弗兰克缺陷:间隙空位对缺陷肖脱基缺陷:正负离子空位对的奥氏体:γ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布拉菲点阵: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
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玻璃化转变温度:过冷液体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过冷液体的黏度迅速增大,原子间的相互运动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即固化成玻璃。
这个临界温度称为玻璃化温度Tg。
表面能: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半共格相界:若两相邻晶体在相界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较大,则在相界面上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一对应,于是在界面上将产生一些位错,以降低界面的弹性应变能,这时界面上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匹配,这样的界面称为半共格界面或部分共格界面。
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使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柏氏矢量物理意义:①从位错的存在使得晶体中局部区域产生点阵畸变来说:一个反映位错性质以及由位错引起的晶格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②从位错运动引起晶体宏观变形来说:表示该位错运动后能够在晶体中引起的相对位移。
部分位错:柏氏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包晶转变: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核心题库及答案

Test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填空题0001.烧结过程的主要传质机制有_____、_____、_____ 、_____,当烧结分别进行四种传质时,颈部增长x/r与时间t的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
0002.晶体的对称要素中点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_____、_____ 、_____ ,含有平移操作的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 、_____ 。
0003.晶族、晶系、对称型、结晶学单形、几何单形、布拉菲格子、空间群的数目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0004.晶体有两种理想形态,分别是_____和_____。
0005.晶体是指内部质点排列的固体。
0006.以NaCl晶胞中(001)面心的一个球(Cl-离子)为例,属于这个球的八面体空隙数为,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四面体空隙数为。
0007.与非晶体比较晶体具有自限性、、、、和稳定性。
0008.一个立方晶系晶胞中,一晶面在晶轴X、Y、Z上的截距分别为2a、1/2a 、2/3a,其晶面的晶面指数是。
0009.固体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液固湿润性,当真实接触角θ时,粗糙度越大,表面接触角,就越容易湿润;当θ,则粗糙度,越不利于湿润。
0010.硼酸盐玻璃中,随着Na2O(R2O)含量的增加,桥氧数,热膨胀系数逐渐下降。
当Na2O含量达到15%—16%时,桥氧又开始,热膨胀系数重新上升,这种反常现象就是硼反常现象。
0011.晶体结构中的点缺陷类型共分、和三种,CaCl2中Ca2+进入到KCl间隙中而形成点缺陷的反应式为。
0012.固体质点扩散的推动力是________。
0013.本征扩散是指__________,其扩散系数D=_________,其扩散活化能由________和_________ 组成。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考研大纲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考研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着重研究材料的成分、加工方法与材料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变化规律,它是如何发挥材料潜力使用好现有材料和研究开发新材料的理论基础,也是学习材料学科专业课的先行课程,所以设立为材料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专业基础考试课程。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考查的详细要点见第二部分。
知识面要全面兼顾,重点在于基础。
三、评价目标对《材料科学基础》的基本理论掌握,应用基本理论分析常见的工程现象的能力。
分析问题要求文字语言通顺,层次清楚;回答问题要求要点明确,即提出论点,指明方向,简要说明理由;计算题要有明确原理,原始数据来源,准确的结果,合理的计量单位。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时间180分钟,采用闭卷笔试。
题形为问答方式的分析和论述题,含通用的计算内容。
按题目内容分小题按要点记分。
五、参考书目侧重公有的基础理论,不限书目。
可以为任何90年后出版的材料专业的教科书。
例如西安交大石德柯等编《材料科学基础》,清华潘金生等编《材料科学基础》,哈工大李超编《金属学原理》,中南矿冶曹明盛编《物理冶金基础》等等。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材料的晶体结构名词概念晶体与非晶体晶格与晶胞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内容要求1(晶胞中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表示方法,即指数与图形对应关系。
2(金属中常见三种典型晶型的原子位置、单胞中原子数、致密度、配位数、密排面与密排方向。
3(立方晶系中方向指数的夹角和晶面间距。
二、晶体缺陷名词概念单晶体与多晶体晶粒与晶界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空位位错柏氏矢量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滑移与攀移内容要求1(定性说明晶体平衡时为什么存在一定的空位浓度。
2(简单立方晶系中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原子模型,及其对应的柏氏矢量。
3(位错滑移运动的条件及其结果。
4(晶体中的界面形式、界面能及其对晶粒形貌的影响。
三、材料的相结构名词概念固溶体与化合物电子浓度内容要求1(固溶体有哪些类型,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大全考研专用.

名词解释一百单八将1、晶体;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向异性。
2、中间相;两组元A 和B 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 为基或以B 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 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
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3、亚稳相;亚稳相指的是热力学上不能稳定存在,但在快速冷却成加热过程中,由于热力学能垒或动力学的因素造成其未能转变为稳定相而暂时稳定存在的一种相。
4、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5、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指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6、伪共晶;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7、交滑移;当某一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有可能从原滑移面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去继续滑移,这一过程称为交滑移。
8、过时效;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加热保温过程中将先后析出GP 区,θ”,θ’,和θ。
在开始保温阶段,随保温时间延长,硬度强度上升,当保温时间过长,将析出θ’,这时材料的硬度强度将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过时效。
9、形变强化;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其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
10、固溶强化;由于合金元素(杂质)的加入,导致的以金属为基体的合金的强度得到加强的现象。
11、弥散强化;许多材料由两相或多相构成,如果其中一相为细小的颗粒并弥散分布在材料内,则这种材料的强度往往会增加,称为弥散强化。
12、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13、扩展位错;通常指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着一个堆垛层错的整个位错形态。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全)

晶体:即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反复分列的固体.非晶体:原子没有长程的分列,无固定熔点.各向同性等.晶体构造:指晶体华夏子或分子的分列情形,由空间点阵和构造基元构成.空间点整:指几何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的规矩分列所形成的三维阵列,是工资的对晶体构造的抽象.晶面指数:结晶学顶用来暗示一组平行晶面的指数.晶胞:从晶体构造中掏出来的反应晶体周期性和对称性的反复单元.晶胞参数:晶胞的外形和大小可用六个参数来暗示,即晶胞参数.离子晶体晶格能:1mol离子晶体中的正负离子,由互相远离的气态联合成离子晶体时所释放的能量.原子半径:从原子核中间到核外电子的几率散布趋势于零的地位间的距离.配位数:一个原子或离子四周同种原子或异号离子的数量.极化:离子慎密聚积时,带电荷的离子所产生的电厂必定要对另一个离子的电子云产生吸引或排挤感化,使之产生变形,这种现象称为极化.同质多晶:化学构成雷同的物资在不合的热力学前提下形成构造不合的晶体的现象.类质同晶:化学构成类似或邻近的物资在雷同的热力学前提下形成具有雷同构造晶体的现象.铁电体:指具有自觉极化且在外电场感化下具有电滞回线的晶体.正.反尖晶石:在尖晶石构造中,假如A离子占领四面体闲暇,B离子占领八面体闲暇,称为正尖晶石.假如半数的B离子占领四面体闲暇,A离子和别的半数的B离子占领八面体闲暇则称为反尖晶石.反萤石构造:正负离子地位刚好与萤石构造中的相反.压电效应:因为晶体在外力感化下变形,正负电荷中间产生相对位移使晶体总电矩产生变更.构造缺点:平日把晶体点阵构造中周期性势场的畸变称为构造缺点.空位:斧正常结点没有被质点占领,成为空结点.间隙质点:质点进入正常晶格的间隙地位.点缺点:缺点尺寸处于原子大小的数量级上,三维偏向上的尺寸都很小.线缺点:指在一维偏向上偏离幻想晶体中的周期性.规矩性分列而产生的缺点.面缺点:是指在二维偏向上偏离幻想晶体中的周期性.规矩性分列而产生的缺点.弗伦克尔缺点:质点分开正常格点落后入到晶格间隙地位,特点是空位和间隙质点成对消失.肖特基缺点:质点由概况地位迁徙到新概况地位,在晶体概况形成新的一层,同时在晶体内部留下空位,特点是正负离子空位成比例消失.非化学计量缺点:是指构成上偏离化学中的定比定律所形成的缺点.电荷缺点:是指质点分列的周期性未受到损坏,但因电子或空穴的产生,使周期性势场产生畸变所产生的缺点.辐照缺点:指材料在辐照下所产生的构造的不完全性.位错:晶体已滑移部分和未滑移部分的交线.混杂位错:晶体内部已滑移和未滑移部分的交线既不垂直也不服行滑移偏向的位错.晶界:不合取向的晶粒之间的界面.堆垛层错:是斧正常堆垛次序中引入不正常次序堆垛的原子面而产生的一类面缺点.固溶体:将外来组元引入晶体,占领基质晶体质点地位或间隙地位的一部分,仍保持一个晶相,这种晶体称为固溶体.置换型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点阵结点上,替代了部分溶剂原子.间隙型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点阵的间隙中.非化学计量化合物:正负离子比例不成固定比例关系的一些化合物.色心:是因为电子抵偿而引起的一种缺点.熔体:特指加热到较高温度才干液化的物资的液体,即较高熔点物资的液体.熔融石英的分化进程:在氧化钠感化下,使架状{sio4}断裂的进程.缩聚:由分化进程产生的低聚合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互相产生感化,形成级次较高的聚合物,同时释放出部分氧化钠,这个进程称为缩聚.桥氧.非桥氧:在硅酸盐熔体中,与两个si相连的氧称为桥氧,与一个si相连的氧称为非桥氧.粘度:是流体抵抗流淌的量度.物理意义:指单位面积.单位速度梯度下两层液体间的内摩擦力.硼反常现象:这种因为硼离子配位数变更引起机能曲线上消失转折的现象称为概况张力物理意义:感化于概况单位长度上与概况相切的力.概况能:在恒温恒压下增长一个单位概况积时所做的功.玻璃:由熔体过冷而形成的一种无定形固体.均态核化:假如熔体内部自觉成核,称为~.非均态核化:假如是由概况.界面效应,杂质或引入晶核剂等各类身分安排的成核进程,称为~.依据单键能的大小,可将氧化物分为三类:(1)玻璃收集形成体:其单键强度大于335kj/mol,这类氧化物能单独形成玻璃.(2)收集改变体:单键强度小于250,这类氧化物不克不及形成玻璃,但能改变收集构造,从而使玻璃性质改变.(3)收集中央体:其单键强度介于250~335,这类氧化物的感化介于玻璃形成体和收集改变体之间.界面:相邻两个结晶空间的接壤面.物体概况:晶体三维周期构造和真空之间的过渡区域润湿现象分为:沾湿.浸湿.铺展.接触角小于90,可润湿,大于90,不成润湿扬德方程:粘附功:指把单位粘附界面拉开所需的功.相:体系中具有雷同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完全平均部分的总和称为相.组元:体系中每一个能单独分别出来并能自力消失的化学纯物资称为组元.自力组元:足以暗示形成均衡体系中各相构成所须要的起码数量标组元称为自力组元.自由度:在必定规模内,可以随意率性改变而不引起旧相消掉或新相产生的自力变量.吉布斯相律:F=C-P+n相律肯定了多相均衡体系中,体系的自由度数.自力组元数.相数和对体系的均衡状况可以或许产生影响的外界影响身分数之间的关系.运用相律可以很快的肯定均衡体系的自由度数量.凝集体系:没有气相或气相影响可疏忽不计的体系称为~.相均衡:当外界前提不变时假如体系的各类性质不随时光而改变,则体系处于均衡状况.相图:依据多相均衡的实验成果,可以绘制成几何图形用来描写这些在均衡状况下的变更关系,这种图形称为~.一致熔熔化合物:是一种稳固的化合物,与正常的纯物资一样具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所产生的液相与化合物构成雷同.不一致熔熔化合物:是一种不稳固的化合物,加热这种化合物到某一温度便产生分化,分化的产品是一种液相和一种晶相,二者构成和化合物构成皆不合.可逆多晶改变相图特色:多晶改变温度低于两种晶型熔点.不成逆相反.一级变体之间的改变:不合系列和熔体之间的改变.二级变体间的改变:同系列的不合形态之间的改变,也称高下温型改变.集中:当物资内有梯度消失时,因为热活动而触发的质点定向迁徙即集中.(集中是一种传质进程,宏不雅上表示为物资的定向迁徙,本质是质点的无规矩活动)集中通量:单位时光内经由过程垂直于X轴的单位面积的原子数量.集中系数:单位浓度梯度下的集中通量.稳态集中:集中体系中,空间中随意率性一点的浓度不随时光变更,集中通量不随地位变更.非稳态集中:···,空间随意率性一点的浓度随时光变更,集中通量随地位变更.相变:在外界前提产生变更的进程中,物相于某一特定的前提下产生突变.一级相变:在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时,两相化学位相等,但化学位的一阶偏导数不相等的相变.二级相变:相变时化学位及其一阶偏导数相等,而二阶偏导数不相等的相变.集中型相变:在相变时依附原子的集中来进行的相变.无集中型相变:相变进程不消失原子的集中,或虽消失集中,但不是集中所必须的或不是重要进程的相变即为.重构型相变:相变前后有旧键损坏和新键形成,相变所需的能量高.速度慢,此类相变称为.位移型相变:相变时只是原子间键长.键角的调剂,没有旧键损坏和新键形成,相变的能量低,速度快,此类相变称为.成核速度:单位时光单位体积母相中形成新相焦点的数量.晶化速度(长大速度):单位时光新相尺寸的增长.液相不混溶或玻璃的分相:一个平均的液相或玻璃相在必定的温度和构成规模内有可能分成两个互不消融或部分消融的液相或玻璃相,并互相共存的现象.上坡集中:改变时产生浓度低的向浓度高的偏向集中,产生成分的偏聚而不是成分的均化.集中掌握的长大:新相长大速度受溶质原子的集中速度所掌握.界面掌握的长大:晶体发展取决于分子或原子从熔体中向界面集中与其反向集中之差.固态反响:固体直接介入反响并起化学变更,同时至少在固体内部或外部的一个进程中起掌握感化的反响.固态反响的两个进程:相界面上的化学反响和固相内的物资迁徙.持续反响:在固态反响中,有时反响不是一步完成,而是经由不合的中央产品才最终完成,称为持续反响.当集中速度弘远于化学反响速度时,解释化学反响掌握此进程,称为化学动力学规模.特色是:反响物经由过程产品层的集中速度弘远于接触面上的化学反响速度.泰曼温度:一种反响物开端呈现明显集中的温度.烧结宏不雅界说:粉体原料经由成型.加热到低于熔点的温度,产生凝结.气孔率降低.压缩加大.致密度进步.晶粒增大,成为坚硬的烧结体,这个进程称为烧结.烧结微不雅界说:固体平分子或原子间消失互相吸引,经由过程加热使质点获得足够的能量进行迁徙,使粉末体产生颗粒粘结,产生强度并导致致密化和再结晶的进程称为烧结.固相烧结:是指松散的粉末或经压抑具有必定外形的粉末压坯被置于不超出其熔点的设定温度中在必定的氛围呵护下,保温一准时光的操纵进程.液相烧结:烧结温度超出某一构成的熔点,因而形成液相.初次再结晶:指从塑性变形的.具有应变的基质中,发展出新的无应变晶粒的成核和长大进程.二次再结晶:是坯体中少数大晶粒尺寸的平常增长,其成果是个体晶粒尺寸的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材料引言玻璃——玻璃是由熔体过冷所制得的非晶态材料。
水泥——水泥是指加入适量水后可成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够将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细粉状水硬性材料。
耐火材料——耐火材料是指耐火度不低于1580 摄氏度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硅质耐火材料,镁质耐火材料,熔铸耐火材料,轻质耐火材料,不定形耐火材料。
高聚物——高聚物是由一种或几种简单低分子化合物经聚合而组成的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
胶粘剂——胶粘剂是指在常温下处于粘流态,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永久变形,外力撤去后又不能恢复原状的高聚物。
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固溶体——当合金的晶体结构保持溶质组元的晶体结构时,这种合金成为一次固溶体或端际固溶体,简称固溶体。
电子化合物——电子化合物是指具有一定〔或近似一定〕的电子浓度值,且结构相同或密切相关的相。
间隙化合物——由原子半径较大的过渡金属元素〔Fe,Cr,Mn,Mo,W,V 等〕和原子半径较小的非〔准〕金属元素〔H,B,C,N,Si,等〕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指由SiO2 及其硅酸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制成的材料,包括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等。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是用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硫化物,硅化物以及各种无机非金属化合物经特殊的先进工艺制成的材料。
2 晶体结构晶体——晶体是离子,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空间结构排列所组成的固体,其质点在空间的分布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因而,晶体具有规则的外形。
晶胞——晶胞是从晶体结构中取出来的反应晶体周期性和对称性的重复单元。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情况,由空间点阵+结构基元而构成,晶体结构的形式是无限多的。
空间点阵——空间点阵是把晶体结构中原子或分子等结构基元抽象为周围环境相同的阵点之后,描述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的图像。
晶面——可将晶体点阵在任何方向上分解为相互平行的节点平面,这样的结点平面成为晶面。
晶面指数——结晶学中经常用〔h k l〕来表示一组平行晶面,成为晶面指数。
晶面族——在对称性高的晶体〔如立方晶系〕中,往往有并不平行的两组以上的晶面,它们的原子排列状况是相同的,这些晶面构成一个晶面族。
晶向族——晶体中原子排列周期相同的所有晶向为一个晶向族,用{u v w}表示。
晶带或晶带面——在结晶学中,把同时平行某一晶向[u v w]的所有晶面成为一个晶带或晶带面,该晶向[u v w]成为这个晶带的晶带轴,一个晶带中任一晶面〔h k l〕与其晶带轴[u v w]之间的关系满足晶带轴定理:hu+kv+lw=0离子键——离子键是正,负离子依靠静电库仑力而产生的键合。
共价键——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或通过电子云重叠而产生的键合。
金属键——金属键是失去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原子实和自由电子组成的电子云之间的静电库仑力而产生的键合。
范德华键〔分子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
氢键——指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负性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O,F,N 等〕相结合,所形成的键。
晶体的结合能——E b:组成晶体的N 个原子处于“自由”状态时的总能量E N与晶体处于稳定状态时的总能量E0的差值,即Eb=E N-E0晶格能——对于离子晶体而言,其晶格能E L定义为:1mol 离子晶体中的正负离子,由相互远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空间利用率〔原子堆积系数〕——晶胞中原子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
孤立态原子半径——从原子核中心到核外电子的几率分布趋向于零的位置间的距离。
这个半径亦称为范德华半径。
金属原子半径——相邻两原子面间距离的一半。
如果是离子晶体,则定义正,负离子半径之和等于相邻两原子面间的距离。
配位数——一个原子〔或离子〕周围同种原子〔或异号离子〕的数目成为原子或离子的配位数,用CN 来表示。
离子极化——在离子紧密堆积时,带电荷的离子所产生的电场,必然要对另一个离子的电子云产生吸引或排斥作用,使之发生变形,这种现象称为极化。
哥希密特化学定律——晶体结构取决于其组成基元〔原子,离子或离子团〕的数量关系,大小关系及极化性能。
同质多晶——这种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成为同质多晶。
由此所产生的每一种化学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晶体,成为变体。
类质同晶——化学组成相似或相近的物质,在相同的热流条件下,形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晶现象。
位移性转变——仅仅是结构畸变,转变前后结构差异小,转变时并不打开任何键或改变最邻近的配位数,只是原子的位置发生少许位移,使次级配位有所改变。
重建性转变——不能简单地通过原子位移来实现,转变前后结构差异大,必须破坏原子间的键,形成一个具有新键的结构。
Hume-Rothery 规则——如果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能以单键与其他原子共价结合形成单质晶体,则每个原子周围共价单键的数目为8 减去元素所在周期表的族数〔m〕,即共价单键数目为〔8-m〕。
这个规则亦称为〔8-m〕规则。
解理——晶体沿某个晶面劈裂的现象称为解理。
热释电性——热释电性是指某些像六方ZnS 型的晶体,由于加热使整个晶体温度变化,结果在与该晶体 c 轴垂直方向的一端出现正电荷,在相反的一端出现负电荷的性质。
晶体的热释电性与晶体内部的自发极化有关。
声电效应——通过半导体进行声电相互转换得现象称为声电效应。
反萤石结构——碱金属元素的氧化物R2O、硫化物R2S、硒化物R2Se、碲化物R2Te 等A2X 型化合物为反萤石结构,它们的正负离子位置刚好与萤石结构中的相反,即碱金属离子占据F-离子的位置,O2-或其他离子占据Ca2+的位置。
这种正负离子位置颠倒的结构,叫做反同形体。
电光效应——电光效应是指对晶体施加电场时,晶体的折射率发生变化的效应。
铁电晶体——铁电晶体是指具有自发极化且在外电场作用下具有电滞回线的晶体。
声光效应——声光效应是指光波被声光介质中的超声波所衍射或散射的现象。
正尖晶石和反尖晶石——在尖晶石结构中,如果A 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B 离子占据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正尖晶石。
反之,如果半数的 B 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A 离子和另外半数的B 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反尖晶石。
正尖晶石〔A〕[B2]O4反尖晶石〔B〕[AB]O4同晶取代——[SiO4]四面体中心的Si4+离子可部分地被Al3+所取代,取代后的结构本身并不发生大的变化,即所谓的同晶取代,但晶体的性质却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
压电效应——某些晶体在机械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使晶体内正负电荷中心相对位移而极化,致使晶体两端外表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其电荷密度与应力成比例。
这种由“压力”产生“电”的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反之,如果具有压电效应的晶体置于外电场中,电场使晶体内部正负电荷中心位移,导致晶体产生形变。
这种由“电”产生“机械形变”的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
高分子——高分子是指其分子主链上的原子都直接以共价键连接,且链上的成键原子都共享成键电子的化合物。
3 晶体结构缺陷晶体结构缺陷——通常把晶体点阵结构中周期性势场的畸变成为晶体的结构缺陷。
点缺陷——点缺陷亦称为零维缺陷,缺陷尺寸处于原子大小的数量级上,即三维方向上缺陷的尺寸都很小。
点缺陷包括空位、间隙质点、杂志质心和色心等。
线缺陷——线缺陷也称为一维缺陷,是指在一维方向上偏离理想晶体中的周期性、规则性排列所产生的缺陷,即缺陷尺寸在一维方向较长,另外二维方向上很短。
如各种位错。
面缺陷——面缺陷又称为二维缺陷,是指在二维方向上偏离理想晶体中的周期性、规则性排列而产生的缺陷,即缺陷尺寸在二维方向上延伸,在第三位方向上很小。
如晶界、外表、堆积层错、镶嵌结构等。
体缺陷——体缺陷亦称为三维缺陷,是指在局部的三维空间偏离理想晶体的周期性、规则性排列而产生的缺陷。
如第二相粒子团、空位团等。
热缺陷——热缺陷称为本征缺陷,是指由热起伏的原因所产生的空位和〔或〕间隙质点〔原子或离子〕。
热缺陷包括弗伦克尔缺陷和肖特基缺陷。
弗伦克尔缺陷是质点离开正常格点后进入到晶格间隙位置,其特征是空位和间隙质点成对出现。
肖特基缺陷是质点由外表位置迁移到新外表位置,在晶体外表形成新的一层,同时在晶体内部留下空位,其特征是正负离子空位成比例出现。
滑移——在外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的一定晶向发生平移,使晶面上的原子从一个平衡位置平移到另一个平衡位置,此过程称为滑移。
滑移系统——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的一个确定的滑移方向,构成一个一个滑移系统,〔h k l〕[u v w]来表示。
孪生——晶体塑性形变的另一种机制是孪生,即在外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切变,切变之后,两部分晶体的位向以切变面为镜面成对称关系。
发生切变的晶面和方向分别叫孪晶面和孪生方向。
变形后发生切变的部分和与其呈晶面对称的部分构成孪晶,其界面是共格晶面。
位错滑移——位错滑移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位错线在其滑移面〔即位错线和伯氏矢量b 构成的晶面〕上的运动,结果导致晶体永久变形。
位错攀移——位错攀移是指在热缺陷或外力作用下,位错线在垂直其滑移面方向上的运动,结果导致晶体中空位或间隙质点的增殖或减少。
位错的线张力——线张力是一种组态力,定义为使位错线增加单位长度所需要的能量,所以线张力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位错线的应变能,即T=W=αGb2。
固溶体——将外来组元引入晶体结构,占据基质晶体质点位置或间隙位置的一部分,仍保持一个晶相,这种晶体成为固溶体。
置换式固溶体——亦称替代固溶体,其溶质原子位于点阵结点上,替代〔置换〕了部分溶剂原子。
间隙式固溶体——亦称间隙型固溶体,其溶质原子位于点阵的间隙中。
非化学计量缺陷——按照化学中定比定律,化合物中的不同原子的数量要保持固定的比例,但在实际的化合物中,有一些化合物并不符合定比定律,其中负离子与正离子的比例并不是固定的比例关系,这些化合物称为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这是在化学组成上偏离化学计量而产生的一种缺陷。
色心——色心是由于电子补偿而引起的一种缺陷。
一些电子体受到X 射线、γ射线、中子或电子辐照,往往会产生颜色。
4 非晶态结构与性质熔体,玻璃体——熔体或液体是介于气体和固体〔晶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
熔体特指加热到较高温度才能液化的物质的液体,即较高熔点物质的液体。
熔体快速冷却则变成玻璃体。
缩聚——由分化过程产生的低聚合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相互发生作用,形成级次较高的聚合物,同时释放出部分Na2O。
这过程成为缩聚。
硼反常现象——这种由于B3+离子配位数变化引起性能曲线上出现转折的现象,称为硼反反常现象。
混合碱效应——熔体中同时引入一种以上的R2O 或RO 时,粘度比等量的一种R2O 或RO 高,称为“混合碱效应” ,这可能和离子的半径、配位等结晶化学条件不同而相互制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