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病的影像学分析
高血压脑病CT和MRI特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65期 273随着神经分子生物学发展,对NF基因诊疗的不断深入,希望通过基因治疗,对神经纤维瘤病治疗提供新策略。
如研究发现Merlin可改变神经纤维瘤Ⅱ型的表型,研究显示Merlin过度表达能抑制人类NFⅡ基因缺陷的和正常人的脑膜瘤细胞的增殖,另外,产前诊断和优生优育很重要,如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基因突变检测的微卫星技术,避免神经纤维瘤病倾向婴儿出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5]。
虽然神经纤维瘤病Ⅱ型患者预后不佳,但早期诊断、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和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 高建伟,刘霞,庄永祥.神经纤维瘤病2型的临床表现与MRI诊断[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2(9):36-38.[2] 史振乾,黄文起.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J].临床医学,2011,38(8):99-100.[3] 马强华,杨晓萍,叶建军.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磁共振诊断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08,28(6):91-92.[4] 章建林,江华.神经纤维瘤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4):240-242.[5] 李达,郝淑煜,张俊廷.神经纤维瘤病2型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37(3):104-107.高血压脑病CT和MRI特征1 高血压脑病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以及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出现,高血压的发生率成逐年增加的趋势和年轻化的趋势,由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脑病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加;高血压脑病是指由于血压急剧增加(中心动脉压>140 mmHg),严重超过了自身脑血流调节的能力,引发自动调节机制崩溃,造成脑的高灌注及颅内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致使颅内渗透性增强,出现脑组织水肿、脑疝等影像表现;高血压脑病患者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临床体征常表现为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表现,而高血压脑病作为高血压病程的一严重病症,因为血压升高急速而明显,临床起病急而且进展速度快,及时治疗则临床症状可迅速和完全消失,若延误治疗,者将直接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脑损害、遗留后遗症,对于一些严重病例,甚至会留下残疾、乃至生命危险;因此我们需要对高血压脑病患者采取及时、准确的诊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性脑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高血压性脑病的临床诊治分析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高血压性脑病的基本概念与认识•高血压性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高血压性脑病的治疗与预后•高血压性脑病的预防与控制•高血压性脑病的研究与发展•高血压性脑病的案例分享与讨论01高血压性脑病的基本概念与认识高血压性脑病是指血压过高突破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导致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渗透性增加,从而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定义高血压性脑病主要累及大脑实质、脑室和脑池,引起弥漫性脑水肿和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
病理特点高血压性脑病的定义与病理特点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精神状态改变等。
体征血压显著升高,伴有意识障碍、抽搐、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
高血压性脑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危害高血压性脑病可导致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威胁生命。
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时控制血压和脑水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性脑病的危害与预后02高血压性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高血压性脑病患者头颅CT显示脑室周围白质和双侧顶叶白质对称性缺血、水肿改变。
头颅CT诊断MRI可更敏感地显示出病灶,对诊断高血压性脑病具有重要价值。
头颅MRI诊断高血压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全血黏度增加高血压性脑病患者全血黏度增加,导致血流减慢,血管阻力增加。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高血压性脑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
高血压性脑病的实验室诊断与脑卒中鉴别高血压性脑病常表现为全脑症状,如头痛、呕吐等,而脑卒中常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与癫痫鉴别高血压性脑病常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等,而癫痫常表现为发作性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高血压性脑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03高血压性脑病的治疗与预后在急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高血压性脑病的一般治疗休息积极控制血压,防止血压过高或过低。
控制血压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限制饮酒。
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脑组 织 由血管源性 脑水 肿发 展 为细胞 毒性 脑水 肿,
并可夹 杂 出现 灶 j 生 脑 出血 , 甚 至出现脑 梗死 [ 1 ] 。
参考文献 【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 S c h n e i d e r J P , Kr h me r S , Gu n t h e r A, e t a 1 . C e r e b r a l l e s i o n s i n
a c u t e a r t e r i a l h y p e te r n s i o n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M RI i n h y p e r t e n s i v e
f 图1 ~1 0 ) 。
现为扩 散受 限 ,高血压脑病通常在D WI 上扩散不
发病 部位 :2 1 例病变位于双侧顶 枕叶 ;1 4 例 受 限 。癫 痫 持 续 状 态 可 引 起 一 过 性 脑 回 水 肿 , 病变位于双侧枕叶 ;3 例病变位 于左侧小脑半球 、 在影像 上易误认为高血压脑病 ,癫痫持续状态引 两 侧 额 叶及 枕 叶 。上 述 病 变 的好 发 部 位 为 双 侧 大 起的水肿通 常位 于脑 的一侧 ,而高血压脑病通常 脑后部区域 ,且均为对称性分布 。
管 源性 脑 水肿 和 细胞 毒 性脑 水 肿方 面 ,MR的DWI 临床症状和体征大多数可在7 2 h 消失 。血压下降一
序列有独到之处 ,血管源性脑水肿表现为等 、稍 段时间后 ,大部分病例影像学上的异 常表现可消 高信号 ,而细胞毒性脑水肿表现为明显 高信号 。 失 ,故本病 又被归属于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MR

讨论
高血 压脑 病 ( h y p e r t e n s i v e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 是指 在
高血压病程 中因血压急 剧 、 持续升 高导致 的急性 脑循环 障引
和一系列暂时性脑功能 障碍 的疾病 。任何类 型高血 压只要血 压显著升高 , 均可引起 高血压脑病 , 除高血压 外 , 常伴剧烈 头
6 . 5 9 7 , P=0 . 0 1 5 ) , 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血压病程 中因血 压急剧 、 持续 升高 导致 的急性 脑循环 障碍 综 合征 。临床 常见 , 剧烈头 痛 、 喷射性 呕吐 、 颈项强直 、 视乳 头水
肿、 烦 躁不安 、 兴奋、 神情 萎靡 、 木僵 、 嗜睡及至 昏迷 , 精神错 乱
断准确率 、 扫描范 围、 敏感性都要 高于 C T 。M R更 适合用 于对 高血压脑 病的诊断与鉴别。
高 血
压脑病 的影像 学改变为血管 源性 水肿 , 主要 累及大脑额 叶枕 叶及脑干等 循环 系统 的皮下 白质 区。MR I 诊
【 关键词 】 M R I ; C T ; 高血压脑 病 ; 血管 源性 水肿
MR和 C T的头 部扫描 , 进行 对 比, 分析 表现特点 。
一
资料与方法 1 . 一般 资料 : 选择 2 0 1 2年 5月 1日至 2 0 1 5年 3月 1 1 3 之
、
间, 在我 院 收治 高 血压 脑 病 患者 3 0例 , 其 中男 1 4例 , 女1 7
例, 年龄 2 6—5 8岁 , 平均 ( 4 2 . 8 7±1 6 . 3 2 ) 岁; 其 中先兆子痫 或 子痫 1 1例 , 肾性 高血 压 1 3例 , 高 血压 急症 3例 , 大 动脉 炎 1 例, 嗜铬细胞瘤 2例 。所 有患 者都是在 出现临床 症状 后 5~ 7 天 内接受检查 , 3 0例均 患者 接受 C T与 MR的扫描。MR扫描
影像诊断学疑难点分析

影像诊断学疑难点分析影像诊断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内部组织结构,发现病变部位,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影像学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其中存在着许多疑难点,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正确解读。
本文将就影像诊断学中的一些疑难点进行分析,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高血压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高血压性脑病是指由于持续的高血压导致的一系列脑部病变,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积水等。
在影像学上,高血压性脑病的表现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包括脑出血灶、脑梗死区、脑内血肿等。
对于高血压性脑病及其并发症的鉴别诊断是临床上常见的难点,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肺部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肺部结节是一种在胸部影像学检查中常见的病变,其表现多样,包括单发或多发结节、边缘模糊或清晰、大小不等等。
在实际工作中,医生需要通过影像学特征对肺部结节进行鉴别诊断,如区分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判断结节的生长速度、边缘形态等,从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三、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难点胰腺占位性病变包括胰腺癌、胰腺炎、囊肿性病变等,具有较高的诊断难度。
在影像学检查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表现常常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医生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影像学特征,做出准确的诊断。
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冠状动脉造影、CT冠脉造影等影像学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
然而,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五、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及分类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类型,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和严重程度。
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中,医生需要根据骨折的位置、形态、骨折线的走向等特征进行分类和鉴别诊断,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康复。
高血压脑病的影像诊断

高血压脑病的影像诊断引言概述:高血压脑病是一种与高血压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程度可导致脑卒中、脑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后果。
影像诊断在高血压脑病的早期发现、临床评估以及治疗计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高血压脑病的影像诊断原理、技术及进展。
正文内容:一、MRI(磁共振成像)在高血压脑病的影像诊断中的应用1.脑灰质和白质的MRI成像2.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病灶扩散张量成像(DTI)在高血压脑病的应用3.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高血压脑病的影像诊断中的应用4.磁共振脑脊液动力学成像(MRCSF)在高血压脑病的应用5.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在高血压脑病的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二、CT(计算机断层扫描)在高血压脑病的影像诊断中的应用1.脑组织窗和脑血管窗的CT成像2.头颅CT血管造影(CTA)在高血压脑病的应用3.CT灌注成像(CTP)在高血压脑病的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三、超声检查在高血压脑病的影像诊断中的应用1.脑血流超声2.颅内超声(TCD)在高血压脑病的应用3.颅外超声(TCD)在高血压脑病的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四、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高血压脑病的影像诊断中的应用1.脑代谢PET成像2.脑受体PET成像3.脑神经元PET成像五、其他影像诊断技术在高血压脑病诊断中的应用1.脑电图(EEG)在高血压脑病的应用2.眼底检查在高血压脑病的影像诊断中的应用3.无创性脑监测技术在高血压脑病的应用总结:高血压脑病的影像诊断是早期发现、评估和治疗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MRI、CT、超声检查、PET以及其他影像诊断技术在高血压脑病的影像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详细的脑部信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对高血压脑病影像诊断的认识将变得更加全面,从而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高血压脑病 诊断标准

高血压脑病诊断标准
高血压脑病需要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综合进行诊断。
高血压脑病是指因血压持续、急剧升高,继而导致的颅内压增高、脑水肿等一系列的急性脑循环障碍综合征。
1、病史:大部分高血压脑病患者可能会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病史,可能存在服药不规律,血压控制效果不佳等情况。
2、临床症状:高血压脑病早期,患者可出现头疼的症状,大多局限在后枕部,也可为全头性疼痛。
患者血压可能会急骤升高,尤其是舒张压升高(>120mmHg),患者可出现剧烈疼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以及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等颅内压升高的典型症状,以及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和癫痫发作等一过性神经系统局灶体征。
3、影像学检查:一般包括眼底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眼底可见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CT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特征性顶枕叶水肿,迅速降压后症状体征迅速消失,不遗留后遗症,一般不难诊断。
一般建议高血压脑病患者及时到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进行血压监测、眼底检查、核磁共振检查、CT检查等明确具体情况,一旦确诊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分析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

分析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目的分析高血压脑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MRI 表现。
结果56例高血压脑病患者中脑水肿出现最多的部位为顶叶,比例为95%,其次为枕叶,比例为81%,额叶位列第三,比例为58%,余者颞叶、深部白质、基底节、脑干、小脑及胼胝体等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现象,分析病灶出现部位的比例,顶叶及枕叶显著高于其它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水肿是高血压脑病的主要表现,细胞毒性脑水肿、脑出血等现象,提示损伤或破坏脑血管内皮细胞会对预后产生影响,因此通过MRI检查发现高血压脑病的不典型表现对早期诊断及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标签:高血压脑病;MRI;脑水肿高血压脑病是由于血压突然升高超出了脑血管的自动调节上限,从而发生一种变化急骤的脑功能障碍,双侧顶、枕叶对称性血管源性脑水肿为本病的典型MRI表现。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MRI资料,探讨MRI在高血压脑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与相关诊断标准相符,男19例,女37例,年龄9~72岁,平均年龄33.6岁;56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2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9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肾动脉狭窄3例[2]。
所有患者发病后均接受常规降压、脱水及解痉治疗,治疗2 h~1天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1周内未见神经功能缺陷[3]。
1.2 方法MRI检查使用西门子1.5T超导型磁共振机,常规行自旋回波序列(SE)横轴面及矢状面T1WI、T2WI扫描,部分患者则进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轴位扫描及磁显葡胺轴位增强扫描[4-5]。
患者发病1~3天内进行MRI首次检查,治疗6~26天内再进行复查;本研究56例患者中,45例患者得查1次,余者11例复查2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果
2.1影像学表现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皮层下白质水肿,共45例发现异常密度或异常信号,其中7例(15.55%)单纯累及枕叶,19例(42.22%)顶叶及枕叶同时累及(图1),8例(17.78%)顶叶、枕叶及额叶同时受累.11例(24.44%)见颅内弥漫性的低密度(顶叶、枕叶、额叶、基底节区及脑干、小脑白质)病灶(图2);合并出血2例,另有2例显示脑疝形成。
45例中,19例白质病变累及皮层,16例病灶呈对称性改变。
60例头部CT扫描患者中,38例出现异常密度,主要以顶、枕叶白质低密度改变为特征,且增强后无强化。
27例MR头部扫描中19例出现异常信号,主要表现为顶、枕叶自质呈长T1长T2低密度。
MR头部扫描显示病变范围较CT广泛,FLAIR显示枕叶皮层受累优于CT。
2.2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按l临床症状将65例患者分成高颅压组、高颅压及有脑功能障碍组及意识障碍昏迷组,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见表l。
z.3病变部位性质与预后恢复的关系单纯枕叶、顶枕叶及额叶低密度者全部恢复良好;弥漫性低密度者(脑水肿)或伴有出血、脑疝者恢复时间长且不完全,预后差。
·579·
3讨论
HE是危及生命的急症之一,是因血压急剧升高,脑循环发生障碍,出现严重头痛、呕吐(一般为喷射状)、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口]。
其在影像学上的命名一直存在争议,1996年,Hinchey等报道了13例影像学发现大脑半球后部区域存在可逆性脑水肿的患者。
其中多数被诊断为HE,并将这种现象称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或可逆性后部脑水肿综合征或枕顶叶性脑病,同时把上述现象归因于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
从病因上看,多数学者口训认为可逆性后部自质脑病是与HE、产褥期子痛、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性脑病、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放疗、溶血性尿毒性综合征等相关的脑病综合征。
从神经影像学特点来看,多数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患者以大脑半球后部、小脑、脑干的可逆性白质水肿为特征性改变,但部分患者的主要病变不是位于大脑半球的后部自质、小脑、脑干、侧脑室旁,有时也累及大脑皮层,因此有学者¨剐提议将“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改为。
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或“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1996年Schwartz首先提出采用“高灌注脑病(hyper-pedusionencephalopathy,HPE)”这个术语描述上述现象,重点强调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而非病因。
本组65例HE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中可见典型的脑后部白质水肿,占40.OO%(26/65),其余为弥漫性脑水肿,约为29.23%(19/65),4例可见脑疝及局部出血,因此笔者认为HPE这个名称比较贴切地描述了HE的影像学表现。
HE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病变部位和范围)与临床症状及神经障碍有关。
HE的头部影像学改变由血管性水肿所致,头部CT和MRI表现为局部或弥漫性的白质水肿为主陋”。
本组65例患者中,CT头部扫描发现异常的比率为63.33%(38/60),MR扫描为70.37%(19/27),而22例同时行CT、MR扫描的患者中CT阳性率54.55%(12/22),MRI阳性率77.27%(17/22)。
CT、MRI均发现病变的12例中,MRI在发现病变、确定病灶范围及皮层累及上比CT更敏感,显示病变较CT清楚,特别是用FLAIR序列显示大脑皮层受累更清楚。
用DWI、ADC值可判定脑白质水肿是血管性还是细胞毒性,从而判断脑白质病的可逆性,对HE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症状较轻、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的患者,MRI可以动态观察病变的发展过程及判断预后。
从临床上看,10例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的患者中9例均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2例伴脑疝形成,1例脑出血),1例表现为双侧顶枕叶、左额叶低密度伴右顶叶出血。
高颅压表现且有脑神经功能障碍者26例,23例头部影像学发现异常;而只有高颅压表
表1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
高血压脑病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赵红军, 周义成, 周坦峰, ZHAO Hong-jun, ZHOU Yi-cheng, ZHOU Tan-feng
作者单位:赵红军,周义成,ZHAO Hong-jun,ZHOU Yi-cheng(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30), 周坦峰,ZHOU Tan-feng(湖北鄂钢医院放射科,湖北,鄂州,436000)刊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25(4)
被引用次数:9次
1.张启松高血压急症的紧急诊治[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08(04)
2.Schneider JP;Krohmer S;Gunther A The feature of MRI i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外文期刊] 2006(06)
3.Ozcakar ZB;Ekim M;Fitoz S Hypertension induced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a report of two cases[外文期刊] 2004(12)
4.郑茜;王为珍;祝茗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上海医学 2007(08)
5.Cruz-Flores S;de Assis Aquino Gondim F;Leira EC Brainstem involvement in 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外文期刊] 2004(08)
6.孙志华;李威;张云亭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期刊论文]-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06)
7.于学英;芦林龙;兰洁高血压导致高灌注性脑病一例[期刊论文]-中国卒中杂志 2006(03)
8.宋兴旺;杨晓苏;胡治平高血压脑病的CT和MRI表现[期刊论文]-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6(05)
9.张卫清;吕强;张英谦21例成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07(11)
10.高波;吕翠;王学建子痫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期刊论文]-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11)
1.孙志华.李威.张云亭.SUN Zhihua.LI Wei.ZHANG Yunting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期刊论文]-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6)
2.陈信坚.谭惠斌.刘忠高血压脑病影像学特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5)
3.黄松涛.韩景奇.盛鸿颖.李京龙.刘兰祥指数表观弥散系数在高血压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期刊论文]-山东医药2009,49(22)
4.陈旺生.李建军.洪澜.张亚民儿童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期刊论文]-放射学实践2009,24(12)
5.宋兴旺.杨晓苏.胡治平.谭利明.张海南.杨期东.唐北沙高血压脑病的CT和MRI表现[期刊论文]-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5)
6.徐小辉.徐浩.陈慧.程文君高血压脑病的影像学表现[期刊论文]-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16(7)
7.徐小辉.徐浩.陈慧.徐玉琴.程文君.Xu Xiaohui.Xu Hao.Chen Hui.Xu Yuqing.Cheng Wenjun高血压脑病CT和MRI特征[期刊论文]-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0)
8.俞海.李振新.卢家红.付建辉.董强脑干肿胀伴可逆性颅内多发病灶的高血压脑病二例[期刊论文]-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1)
1.张益锋.邹洛斌分析47例高血压脑病的救治与护理[期刊论文]-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4)
2.杨永清高血压脑病42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 2012(9)
3.吴莹.俞集会.许为民高血压脑病个体化治疗效果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医学 2013(11)
4.靳瑞娟.李福彰.孙多成.徐林.肖飞鹰.张园子痫致后循环脑病的影像特征与凝血状态分析[期刊论文]-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2)
5.牛磊.朱蒙蒙.王明皓.崔文.刘圆圆妊高症致高灌注性脑病的MRI诊断[期刊论文]-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2(10)
6.赵爱琴高血压性脑病26临床诊治分析[期刊论文]-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0(7)
7.贾书娟.杨宇.孙莉.刘高奇以皮质改变为主的高血压脑病1例报道[期刊论文]-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7)
8.杨爱莲高血压脑病及其CT诊断[期刊论文]-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2)
9.陈超.杨志远.黄伟.余东可逆性后脑白质病综合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期刊论文]-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6)
引用本文格式:赵红军.周义成.周坦峰.ZHAO Hong-jun.ZHOU Yi-cheng.ZHOU Tan-feng高血压脑病的影像学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