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材变式题汇总:《概率与统计》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 第四章 概率与统计 4.1.1 条件概率

第四章 概率与统计4.1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4.1.1 条件概率必备知识基础练1.已知P(B|A)=12,P(A)=35,则P(AB)等于( )A.56B.910C.310D.1102.把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任意抛掷两次,事件A={第一次出现正面},事件B={第二次出现正面},则P(B|A)等于( ) A.14B.12C.16D.183.同时抛掷一个红骰子和一个蓝骰子,观察向上的点数,记“红骰子向上的点数为奇数”为事件A,“两颗骰子的点数之积为奇数”为事件B,则P(B|A)=( ) A.12B.13C.14D.164.已知在10支铅笔中,有8支正品,2支次品,从中任取2支,则在第一次抽的是次品的条件下,第二次抽的是正品的概率是( ) A.15B.845C.89D.455.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小孩,已知其中有一个是女孩,则另一个是男孩的概率为.6.从1,2,…,15中,甲、乙两人依次任取一数(不放回),在已知甲取到的数是5的倍数的条件下,甲取的数大于乙取的数的概率是.7.将三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各掷一次,设事件A=“三个点数之和等于15”,B=“至少出现一个5点”,则概率P(A|B)等于.关键能力提升练8.(浙江宁波高二课时练习)中秋节吃月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若一盘中共有两种月饼,其中4块五仁月饼,6块枣泥月饼,现从盘中任取3块,在取到的都是同种月饼的条件下,都是五仁月饼的概率为( )A.34B.130C.12D.169.将三枚骰子各掷一次,设事件A为“三个点数都不相同”,事件B为“至少出现一个6点”,则P(A|B)等于( )A.6091B.12C.518D.9121610.(辽宁大连一模)我国中医药选出的“三药三方”对治疗某种疾病均有显著效果,“三药”分别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方”分别为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若某医生从“三药三方”中随机选出两种,事件A表示选出的两种中有一药,事件B 表示选出的两种中有一方,则P(B|A)= .11.将分别写有A,B,C,D,E的5张卡片排成一排,在第一张是A且第三张是C的条件下,第二张是E的概率为;第二张是E的条件下,第一张是A且第三张是C的概率为.12.由“0,1,2”组成的三位数密码中,若用A表示“第二位数字是2”的事件,用B表示“第一位数字是2”的事件,则P(A|B)= .学科素养创新练13.某校从学生文艺部6名成员(4男2女)中,挑选2人参加学校举办的文艺汇演活动.(1)男生甲被选中的概率为;(2)在已知男生甲被选中的条件下,女生乙被选中的概率为;(3)在要求被选中的两人中必须一男一女的条件下,女生乙被选中的概率为.参考答案第四章概率与统计4.1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4.1.1 条件概率1.C 由条件概率计算公式得P(B|A)=P(AB)P(A),所以12=P(AB)35,所以P(AB)=12×35=310.故选C.2.B 第一次出现正面的概率是P(A)=12,第一次出现正面且第二次也出现正面的概率P(A∩B)=14.所以P(B|A)=P(A⋂B)P(A)=12.3.A P(A)=12,若事件A,B同时发生,则蓝色骰子向上点数为奇数,故P(AB)=14,所以P(B|A)=P(AB)P(A)=12.故选A.4.C 记事件A,B分别表示“第一次、第二次抽得正品”,则A B表示“第一次抽得次品,第二次抽得正品”.故P(B|A)=(ABP(A)=89.5.23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小孩,已知其中有一个是女孩,基本事件有(女,女),(女,男),(男,女),共3个,其中另一个是男孩包含的基本事件有2个,分别为(女,男),(男,女),则另一个是男孩的概率为23.6.914A={甲取的数是5的倍数},B={甲取的数大于乙取的数},P(B|A)=P (AB )P (A )=4+9+1415×143×1415×14=914.7.113至少出现一个5点的情况有63-53=91,至少出现一个5点的情况下,三个点数之和等于15有以下两类:①恰好一个5点,则另两个点数只能是4和6,共有C 31×C 21=6;②恰好出现两个5点,则另一个点数也只能是5点,共有1种情况. 所以P(A|B)=6+191=113.8.D 设“取到的都是同种月饼”为事件A,“都是五仁月饼”为事件B. 因为P(AB)=C 43C 103=4120=130,P(A)=C 43+C 63C 103=4+20120=24120=15.所以P(B|A)=P (AB )P (A )=13015=16.所以在取到的都是同种月饼的条件下,都是五仁月饼的概率为16.故选D. 9.A ∵P(A|B)=P (AB )P (B ),P(AB)=6063=60216,P(B)=1-P(B )=1-5363=1-125216=91216.∴P(A|B)=P (AB )P (B )=6021691216=6091.故选A.10.34某医生从“三药三方”中随机选出两种,事件A 表示选出的两种中有一药,事件B 表示选出的两种中有一方,则P(A)=C 32+C 31C 31C 62=45,P(AB)=C 31C 31C 62=35,所以P(B|A)=P (AB )P (A )=3545=34.11.13112A,B,C,D,E5张卡片排成一排,在第一张是A 且第三张是C 的条件下,第二张可以是B,D,E,所以第二张是E 的概率为13;第二张是E 的条件下,其余四张的可能结果有A 44=24(种),其中第一张是A 且第三张是C 的可能结果有A 22=2(种),所以所求的概率为224=112.12.13由“0,1,2”组成的三位数密码,共有3×3×3=27(个)基本事件,又由用A 表示“第二位数字是2”的事件,用B 表示“第一位数字是2”的事件,可得P(B)=3×327=13,P(A∩B)=327=19,所以P(A|B)=P (A⋂B )P (B )=1913=13.13.(1)13(2)15(3)12(1)从6名成员中挑选2名成员,共有C 62=15种情况,记“男生甲被选中”为事件A,事件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C 51=5种,故P(A)=13.(2)记“男生甲被选中”为事件A,“女生乙被选中”为事件B,则P(AB)=115,由(1)知P(A)=13,故P(B|A)=P (AB )P (A )=15.(3)记“挑选的2人一男一女”为事件C,则P(C)=815,“女生乙被选中”为事件B,P(BC)=415,故P(B|C)=P (BC )P (C )=12.。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含详细答案)

1.某初级中学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下表:已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初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 (1)求x 的值;(2)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48名学生,问应在初三年级抽取多少名? (3)已知y ≥245,z ≥245,求初三年级中女生比男生多的概率. 解:(1)0.192000x= ∴ 380x =(2)初三年级人数为y +z =2000-(373+377+380+370)=500, 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48名学生,应在初三年级抽取的人数为:48500122000⨯= 名 (3)设初三年级女生比男生多的事件为A ,初三年级女生男生数记为(y ,z ); 由(2)知 500y z += ,且 ,y z N ∈, 基本事件空间包含的基本事件有:(245,255)、(246,254)、(247,253)、……(255,245)共11个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251,249)、(252,248)、(253,247)、(254,246)、(255,245) 共5个∴ 5()11P A =2.为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学生中的普及情况,调查部门对某校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6人得分情况如下:5,6,7,8,9,10.把这6名学生的得分看成一个总体. (Ⅰ)求该总体的平均数;(Ⅱ)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这6名学生中抽取2名,他们的得分组成一个样本.求该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5的概率. 解:(Ⅰ)总体平均数为1(5678910)7.56+++++=. (Ⅱ)设A 表示事件“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5”. 从总体中抽取2个个体全部可能的基本结果有:(56),,(57),,(58),,(59),,(510),,(67),,(68),,(69),,(610),,(78),,(79),,(710),,(89),,(810),,(910),.共15个基本结果.事件A 包括的基本结果有:(59),,(510),,(68),,(69),,(610),,(78),,(79),.共有7个基本结果. 所以所求的概率为7()15P A =.3.现有8名奥运会志愿者,其中志愿者123A A A ,,通晓日语,123B B B ,,通晓俄语,12C C ,通晓韩语.从中选出通晓日语、俄语和韩语的志愿者各1名,组成一个小组. (Ⅰ)求1A 被选中的概率;(Ⅱ)求1B 和1C 不全被选中的概率.解:(Ⅰ)从8人中选出日语、俄语和韩语志愿者各1名,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空间Ω={111112121()()()A B C A B C A B C ,,,,,,,,,122131()()A B C A B C ,,,,,,132()A B C ,,,211212221()()()A B C A B C A B C ,,,,,,,,,222()A B C ,,, 231()A B C ,,,232()A B C ,,,311312321()()()A B C A B C A B C ,,,,,,,,, 322331332()()()A B C A B C A B C ,,,,,,,,}由18个基本事件组成.由于每一个基本事件被抽取的机会均等,因此这些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用M 表示“1A 恰被选中”这一事件,则M ={111112121()()()A B C A B C A B C ,,,,,,,,,122131132()()()A B C A B C A B C ,,,,,,,,}事件M 由6个基本事件组成, 因而61()183P M ==. (Ⅱ)用N 表示“11B C ,不全被选中”这一事件,则其对立事件N 表示“11B C ,全被选中”这一事件,由于N ={111211311()()()A B C A B C A B C ,,,,,,,,},事件N 有3个基本事件组成, 所以31()186P N ==,由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15()1()166P N P N =-=-=.4.某校高三(1)班的一次数学测试成绩的茎叶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可见部分如下,据此解答如下问题.(I )求全班人数及分数在[)90,80之间的频数;(II )估计该班的平均分数,并计算频率分布直方图中[)90,80间的矩形的高; (III )若要从分数在[80,100]之间的试卷中任取两份分析学生失分情况,在抽取的试卷中,求至少有一份分数在[90,100]之间的概率.解:(I )由茎叶图知,分数在[)60,50之间的频数为2,频率为,08.010008.0=⨯ 全班人数为.2508.02= …………3分所以分数在[)90,80之间的频数为42107225=---- …………5分(II )分数在[)60,50之间的总分为56+58=114;分数在[)70,60之间的总分为60×7+2+3+3+5+6+8+9=456;(III )将[)90,80之间的4个分数编号为1,2,3,4,[90,100]之间的2个分数编号为5,6,在[80,100]之间的试卷中任取两份的基本事件为: (1,2),(1,3),(1,4),(1,5),(1,6) (2,3),(2,4),(2,5),(2,6), (3,4),(3,5),(3,6) (4,5),(4,6) (5,6)共15个, …………12分 其中,至少有一个在[90,100]之间的基本事件有9个, …………14分故至少有一份分数在[90,1000]之间的频率是6.0159= …………15分5.袋子中装有编号为b a ,的2个黑球和编号为e d c ,,的3个红球,从中任意摸出2个球。
高中数学必修一概率与统计概念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概率与统计概念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概率的基本概念- 事件:指某个特定的结果或情况。
- 样本空间: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 随机试验:具有确定结果但无法预知的试验。
- 事件发生的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的计算方法频率定义法- 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来估计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古典定义法- 对于具有确定结果的试验,通过分析样本空间和事件的个数来计算概率。
几何定义法- 通过几何形状的面积或长度来计算概率。
组合计数法- 通过组合的方法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概率的性质- 概率的取值范围:[0,1]- 必然事件的概率:1-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0- 互斥事件的概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概率为两个事件概率之和。
统计的基本概念-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
- 样本: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
- 参数:总体的某个数值特征。
- 统计量:样本的某个数值特征。
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每个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被选中。
- 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
- 分层抽样:将总体划分成几个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随机抽取样本。
- 整群抽样:将总体划分成若干个互相独立的群组,然后随机选择某些群组作为样本。
统计的应用- 描述统计:通过图表和指标等方式描述数据特征。
- 推断统计: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练题1. 一个骰子掷一次,计算以下事件的概率:- 出现奇数的概率- 出现大于4的概率2. 甲、乙、丙三个班级参加校运动会,根据每个班级报名人数的统计数据,计算以下事件的概率:- 一个学生随机选中是甲班的概率- 一个学生随机选中是丙班的概率3. 一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根据往年的统计数据,该学生获奖的概率为0.4。
如果该学生连续参加了5次数学竞赛,计算以下事件的概率:- 至少获奖一次的概率- 恰好获奖3次的概率4. 某商品以正态分布的价格出售,平均价格为100元,标准差为10元。
计算以下事件的概率:- 价格大于90元的概率- 价格在90元到110元之间的概率5. 一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分为80分,标准差为5分。
高中数学 概率与统计解答题精选课件 人教版第五册 精

P(A B) 1 P(A B) 1 P(A) P(B)
1 0.950.90 0.145
C81C22 C130
1 15
E 6 7 9 7 12 1 39
15 15 15 5
4.某学生语、数、英三科考试成绩,在一次考试中排名全班第一
的概率:语文为0.9,数学为0.8,英语为0.85,问一次考试中 (Ⅰ)三科成绩均未获得第一名的概率是多少?
(Ⅱ)恰有一科成绩未获得第一名的概率是多少?
(2)易知 ~ B(6, 1). E 6 1 2.
3 3 3 27
3
3
D 6 1 (1 1) 4 .
3 33
3.摇奖器有10个小球,其中8个小球上标有数字2,2个小
球上标有数字5,现摇出3个小球,规定所得奖金(元)为
这3个小球上记号之和,求此次摇奖获得奖金数额的数学
期望
解:设此次摇奖的奖金数额为ξ元,当摇出的3个小
法可知,五项指标全部检验完毕,才能确定这批产品是否
出厂的概率是: P=P +P = ×0.2×0.83=0.4096
11. 高三(1)班、高三(2)班每班已选出3名学生组
代表队,进行乒乓球对抗赛. 比赛规则是:
①按“单打、双打、单打”顺序进行三盘比赛; ②代表队中每名队员至少参加一盘比赛1 .,不得参加两 单打比赛.已知每盘比赛双方胜出的概率均2 为
(II) 11 2 4, P(x 4) 1 , 11 3 1 2 2 5, 10
P(x 5) 3 20
高考数学2024概率与统计历年题目全集

高考数学2024概率与统计历年题目全集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高考数学考试的一部分。
在概率与统计中,我们需要通过概率的计算和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准备高考数学考试,本文整理了高考数学2024概率与统计历年题目全集,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 单项选择题1) 已知概率为P(A) = 0.2,P(B) = 0.4,事件A、B相互独立,求P(A并B)的值。
2) 一次抛掷一硬币,设正面向上的概率为p,反面向上的概率为q。
连续抛掷3次硬币,求正面朝上的次数不超过2次的概率。
3) 某音乐社有男生40人,女生60人。
从中随机抽取一人,求抽到女生的概率。
2. 典型案例题1) 某超市中购买了100个某品牌产品,其中有5个是次品。
现从中不放回地连续抽取3个产品,求至少有一个次品的概率。
2) 某餐厅的饭菜有4个主食和6个副食。
现从中选择2个饭菜,求至少有一个主食的概率。
3. 解答题1) 设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且P(A) = 0.3,P(B) = 0.5。
求下列事件的概率:a) P(A并B)b) P(A或B)c) P(A的对立事件)2) 设P(A) = 0.4,P(B) = 0.3,P(A并B) = 0.1,求下列事件的概率:a) P(A的对立事件)b) P(B的对立事件)c) P(A或B)3) 有一批产品,其中20%是次品。
现从中不放回地连续抽取3个产品,求以下事件的概率:a) 已抽出的3个产品都是次品;b) 至少有一个次品。
(提示:利用组合数学中的排列、组合知识进行计算)本文仅列举了一部分高考数学2024概率与统计历年题目,希望能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复习和备考的参考。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还需结合教材和课堂上的知识,多进行习题训练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概率与统计 高中数学讲义解析版

第九章概率与统计9.1 两个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1.通过实例,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及其意义.2.通过实例,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教材梳理】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①定义: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②拓展:完成一件事,如果有n类方案,且:第1类方案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第2类方案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 ,第n类方案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①定义: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②拓展:完成一件事,如果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 ,做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2.排列与组合(1)排列: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两个排列相同的充要条件是:两个排列的元素完全相同,且元素的排列顺序也相同.(2)排列数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4)组合数3.A n m =(n −m +1)A n m−1=nA n−1m−1 ;(n +1)!−n!=n ⋅n! .4.kC n k =nC n−1k−1 ;C n m =C n−1m−1+C n−2m−1+⋯+C m−1m−1 .1.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1) 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中,每类方案中的方法都能直接完成这件事.( √ ) (2) 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中,事情是分两步完成的,其中任何一个单独的步骤都能完成这件事.( × )(3) 所有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排列为相同排列.( × )(4) (n +1)!−n !=n ⋅n ! .( √ )(5) kC n k =nC n−1k−1 .( √ )2. 公共汽车上有10位乘客,沿途5个车站,所有乘客下车的可能方式有( D )A. A 105 种B. C 105 种C. 105 种D. 510 种[解析]解:所有乘客下车的可能方式有510 种.故选D.3. (教材改编题)已知集合M ={1,−2,3} ,N ={−4,5,6,−7} ,从M ,N 这两个集合中各选一个元素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则这样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可表示第一、第二象限内不同的点的个数是( C )A. 12B. 8C. 6D. 4[解析]解:分两步:第一步先确定横坐标,有3种情况,第二步再确定纵坐标,有2种情况,因此第一、二象限内不同点的个数是3×2=6 .故选C.4. 已知n ,m 为正整数,且n ≥m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C )①A 63=120 ;②A 127=C 127A 77 ;③C n m +C n+1m =C n+1m+1 ;④C n m =C n n−m .A. 1B. 2C. 3D. 4[解析]解:对于①,A 63=6×5×4=120 ,故①正确;对于②,因为C 127=A 127A 77 ,所以A 127=C 127A 77 ,故②正确;对于③,因为C n m +C n m−1=C n+1m ,所以C n m+1+C n m =C n+1m+1 ,故③错误;对于④,C n m =C n n−m ,故④正确.故选C.考点一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例1 (1) 满足a ,b ∈{−1,0,1,2} ,且关于x 的方程ax 2+2x +b =0 有实数解的有序数对(a,b) 的个数为13.[解析]解:当a =0 时,b 的值可以是−1 ,0 ,1 ,2 ,故(a,b) 的个数为4;当a ≠0 时,要使方程ax 2+2x +b =0 有实数解,需使Δ=4−4ab ≥0 ,即ab ≤1 .若a =−1 ,则b 的值可以是−1 ,0 ,1 ,2 ,(a,b) 的个数为4;若a =1 ,则b 的值可以是−1 ,0 ,1 ,(a,b) 的个数为3;若a =2 ,则b 的值可以是−1 ,0 ,(a,b) 的个数为2.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知,(a,b) 的个数为4+4+3+2=13 .故填13.(2) 某旅游景区有如图所示A 至H 共8个停车位,现有2辆不同的白色车和2辆不同的黑色车,要求相同颜色的车不停在同一行也不停在同一列,则不同的停车方法总数为( B )A. 288B. 336C. 576D. 1 680[解析]解:第一步:排白车,第一行选一个位置,则第二行有三个位置可选,由于车是不相同的,故白车的停法有4×3×2=24(种).第二步:排黑车,若白车选AF,则黑车有BE,BG,BH,CE,CH,DE,DG共7种选择,黑车是不相同的,故黑车的停法有2×7=14(种).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共有24×14=336(种),故选B.(3)(教材改编题)某儿童游乐园有5个区域要涂上颜色,现有四种不同颜色的油漆可供选择,要求相邻区域不能涂同一种颜色,则符合条件的涂色方案种数为( D )A. 36B. 48C. 54D. 72[解析]解:如图,将五个区域分别记为①,②,③,④,⑤.涂色分为5步完成,前三步涂区域①②③,有4×3×2=24(种)方法.后两步涂区域④⑤,可分为两类:区域②④涂色相同,有1×2种方案;区域②,④涂色不相同,有1×1种方案.所以不同的涂色方案共有24×(1×2+1×1)=72(种).故选D.【点拨】解答计数应用问题的总体思路:根据完成事件所需的过程,对事件进行整体分类,确定可分为几大类,整体分类以后,再确定在每类中完成事件要分几个步骤,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就可以根据两个基本原理解决问题了.此外,还要掌握一些非常规计数方法,如:①枚举法:将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它适用于种数较少且计数对象不规律的情况;②转换法:转换问题的角度或转换成其他已知问题;③间接法:若用直接法比较复杂,难以计数,则可考虑利用正难则反的策略,先计算其反面情形,再用总数减去即得.变式1.(1)从2,3,4,5,6,7,8,9这8个数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分别作为一个对数的底数和真数,则可以组成不同对数值的个数为( D )A. 56B. 54C. 53D. 52[解析]解:在8个数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共有8×7=56个对数值,但在这56个数值中,log24=log39,log42=log93,log23=log49,log32=log94,即满足条件的对数值共有56−4=52(个).故选D.(2)某学校有东、南、西、北四个校门.翻新改造期间,学校对进入四个校门做出如下规定:学生只能从东门或西门进入校园,教师只能从南门或北门进入校园.现有3名教师和4名学生要进入校园(不分先后顺序),请问进入校园的方式共有128种.(用数字作答)[解析]解:因为学生只能从东门或西门进入校园,所以4名学生进入校园的方式共24=16种.因为教师只能从南门或北门进入校园,所以3名教师进入校园的方式共有23=8种.所以3名教师和4名学生要进入校园的方式共有16×8= 128种.故填128.(3) [2023届湖南长郡中学高三入学考试]某城市在中心广场建造一个花圃,花圃分为6个部分,如图所示.现要栽种4种不同颜色的花,每部分栽种一种,且相邻部分不能栽种同样颜色的花,则不同的栽种方法有( B )A. 80种B. 120种C. 160种D. 240种[解析]解:第一步,对1号区域栽种,有4种选择.第二步,对2号区域栽种,有3种选择.第三步,对3号区域栽种,有2种选择.第四步,对5号区域栽种,分为三种情况:①5号与2号颜色相同,则4号仅有1种选择,6号有2种选择;②5号与3号颜色相同,情况与①类似;③5号与2,3号颜色都不同,则4,6号只有1种选择.所以共有4×3×2×(1×2×2+1×1)=120(种).故选B.考点二排列、组合的基本问题命题角度1 排列的基本问题例2 有3名男生、4名女生,在下列不同条件下,求不同的排列方法总数. (1)选其中5人排成一排;[答案]解:从7个人中选5个人排,排法总数有A75=7×6×5×4×3=2 520(种).(2)排成前后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答案]分两步完成,先选3人排在前排,有A73种方法,余下4人排在后排,有A44种方法,故共有A73A44=5 040(种).另解:本题即为7人排成一排的全排列.(3)全体排成一排,甲不站排头也不站排尾;[答案](优先法)(方法一)甲为特殊元素.先排甲,有5种方法,其余6人有A66种方法,故共有5×A66=3 600(种).(方法二)排头与排尾为特殊位置.排头与排尾从除甲的其余6个人中选2个排列,有A62种方法,中间5个位置由余下4人和甲进行全排列,有A55种方法,共有A62×A55=3 600(种).(4)全体排成一排,女生必须站在一起;[答案](捆绑法)将女生看成一个整体,与3名男生一起全排列,有A44种方法,再将4名女生进行全排列,也有A44种方法,故共有A44A44=576(种).(5)全体排成一排,男生互不相邻;[答案](插空法)男生不相邻,而女生不作要求,所以应先排女生,有A44种方法,再在女生之间及首尾空出的5个空位中任选3个空位排男生,有A53种方法,故共有A44A53=1 440(种).(6)全体排成一排,甲、乙两人中间恰好有3人;[答案](捆绑法)把甲、乙及中间3人看作一个整体,第一步:先排甲乙两人,有A22种方法;第二步:从余下5人中选3人排在甲乙中间,有A53种;第三步:把这个整体与余下2人进行全排列,有A 33 种方法.故共有A 22A 53A 33=720(种).(7) 全体排成一排,甲必须排在乙前面(可不相邻);[答案](消序法)7人的全排列有A 77 种,其中甲在乙前面与乙在甲前面各占12 ,故共有A 772=2 520 (种).另解:7个位置中任选5个排除甲、乙外的5人,余下的两个位置甲、乙的排法即定,故有A 75=2 520 (种).(8) 全部排成一排,甲不排在左端,乙不排在右端.[答案]甲、乙为特殊元素,左、右两端为特殊位置.(方法一)(特殊元素法)甲在最右端时,其他的可全排,有A 66 种;甲不在最右端时,可从余下5个位置中任选一个,有A 51 种,而乙可排在除去最右端位置后剩余的5个中的任意一个上,有A 51 种,其余人全排列,共有A 51A 51A 55 种.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共有A 66+A 51A 51A 55=3 720 (种).(方法二)(特殊位置法)先排最左端,除去甲外,有A 61 种,余下6个位置全排,有A 66 种,但应剔除乙在最右端时的排法A 51A 55 种,因此共有A 61A 66−A 51A 55=3 720 (种).方法三(间接法):7个人全排,共A 77 种,其中,不合条件的有甲在最左端时,有A 66 种,乙在最右端时,有A 66 种,其中都包含了甲在最左端,同时乙在最右端的情形,有A 55 种.因此共有A 77−2A 66+A 55=3 720 (种).【点拨】有约束条件的排列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与方法:①特殊元素优先考虑;②对于相邻问题采用“捆绑法”,整体参与排序后,再考虑“捆绑”部分的排序;③对于不相邻问题,采用“插空”法,先排其他元素,再将不相邻元素插入空档;④对于定序问题,可先不考虑顺序限制,排列后再除以定序元素的全排列数.变式2. 【多选题】某学院学生会的3名男生和2名女生在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结束后这5名同学排成一排合影留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 若让其中的男生甲排在两端,则这5名同学共有24种不同的排法B. 若要求其中的2名女生相邻,则这5名同学共有48种不同的排法C. 若要求其中的2名女生不相邻,则这5名同学共有72种不同的排法D. 若要求其中的1名男生排在中间,则这5名同学共有72种不同的排法[解析]解:对于A,男生甲排在两端,共有2A44=48(种)不同的排法,A错误.对于B,2名女生相邻,共有A22A44=48(种)不同的排法,B正确.对于C,2名女生不相邻,共有A33A42=72(种)不同的排法,C正确;对于D,要求1名男生排在中间,则这5名同学共有3A44=72(种)不同的排法,D正确.故选BCD.命题角度2 组合的基本问题例3 课外活动小组共13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5人,并且男、女生各指定一名队长.现从中选5人主持某种活动,依下列条件各有多少种选法?(1)只有1名女生;[答案]解:1名女生,4名男生,故共有C51C84=350(种).(2)两队长当选;[答案]将两队长作为一类,其他11个作为一类,故共有C22C113=165(种).(3)至少有1名队长当选;[答案]至少有1名队长当选含有两类:只有1名队长和2名队长.故共有C21C114+ C22C113=825(种).或采用间接法:C135−C115=825(种).(4)至多有2名女生当选;[答案]至多有2名女生含有三类:有2名女生、只有1名女生、没有女生,故选法有C52C83+C51C84+C85=966(种).(5)既要有队长,又要有女生当选.[答案]分两类:第一类女队长当选,有C124种选法;第二类女队长不当选,有C41C73+C42C72+C43C71+C44种选法.故选法共有C124+C41C73+C42C72+C43C71+C44=790(种).【点拨】解组合问题时要注意:①分类时不重不漏;②注意间接法的使用,在涉及“至多”“至少”等问题时,多考虑用间接法(排除法);③应防止出现如下常见错误:如第3小题,先选1名队长,再从剩下的人中选4人得C21C124≠825,请同学们自己找错因.变式3. 【多选题】为响应政府部门号召,某红十字会安排甲、乙、丙、丁四名志愿者奔赴A,B,C三地参加健康教育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 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64种B. 若恰有一地无人去,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42种C. 若甲必须去A地,且每地均有人去,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12种D. 若甲、乙两人都不能去A地,且每地均有人去,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14种[解析]解:四人到三地去,一人只能去一地,方法数为34=81,A错误.若恰有一地无人去,则不同的安排方法数是C31(C41+C42+C43)=42,B正确.若甲必须去A地,且每地均有人去,则不同的安排方法数为A33+C31+C32= 12,C正确.若甲、乙两人都不能去A地,且每地均有人去,分甲、乙去同一个地方和不去同一个地方,则不同的安排方法数为2×5+2A22=14,D正确.故选BCD.考点三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命题角度1 分堆与分配问题例4 按下列要求分配6本不同的书,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式?(1)分成三份,1份1本,1份2本,1份3本;[答案]解:无序不均匀分组问题.先选1本,有C61种选法;再从余下的5本中选2本,有C52种选法;最后余下3本全选,有C33种选法.故共有C61C52C33=60(种).(2)甲、乙、丙三人中,一人得1本,一人得2本,一人得3本;[答案]有序不均匀分组问题.由于甲、乙、丙是不同的三人,在(1)题基础上,还应考虑再分配,共有C 61C 52C 33A 33=360 (种).(3) 平均分成三份,每份2本;[答案]无序均匀分组问题.先分三步,则应是C 62C 42C 22 种方法,但是这里出现了重复.不妨记六本书为A ,B ,C ,D ,E ,F ,若第一步取了AB ,第二步取了CD ,第三步取了EF ,记该种分法为(AB,CD,EF) ,则C 62C 42C 22 种分法中还有(AB,EF,CD) ,(CD,AB,EF) ,(CD,EF,AB) ,(EF,CD,AB) ,(EF,AB,CD) ,共有A 33 种情况,而这A 33 种情况仅是AB ,CD ,EF 的顺序不同,因此只能作为一种分法,故分配方式有C 62C 42C 22A 33=15 (种).(4) 平均分配给甲、乙、丙三人,每人2本;[答案]有序均匀分组问题.在(3)的基础上再分配给3个人,共有分配方式C 62C 42C 22A 33⋅A 33=C 62C 42C 22=90 (种).(5) 分成三份,1份4本,另外两份每份1本;[答案]无序部分均匀分组问题.共有C 64C 21C 11A 22=15 (种).(6) 甲、乙、丙三人中,一人得4本,另外两人每人得1本;[答案]有序部分均匀分组问题.在(5)的基础上再分配给3个人,共有分配方式C 62C 21C 11A 22⋅A 33=90 (种).(7) 甲得1本,乙得1本,丙得4本.[答案]直接分配问题.甲选1本,有C 61 种方法;乙从余下的5本中选1本,有C 51 种方法,余下4本留给丙,有C 44 种方法,故共有分配方式C 61C 51C 44=30 (种).【点拨】平均分配给不同人的分法等于平均分堆的分法乘以堆数的全排列.分堆到位相当于分堆后各堆再全排列,平均分堆不到指定位置,其分法数为:平均分堆到指定位置.对于分堆与分配问题应注意:①处理分配问题要注意先分堆再堆数的阶乘分配;②被分配的元素是不同的(如“名额”等则是相同元素,不适用),位置也应是不同的(如不同的“盒子”);③分堆时要注意是否均匀,如6分成(2,2,2)为均匀分组,分成(1,2,3)为非均匀分组,分成(4,1,1)为部分均匀分组.变式4.(1) [2020年新高考Ⅰ卷]6名同学到甲、乙、丙三个场馆做志愿者,每名同学只去1个场馆,甲场馆安排1名,乙场馆安排2名,丙场馆安排3名,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 C )A. 120种B. 90种C. 60种D. 30种[解析]解:首先从6名同学中选1名去甲场馆,方法数为C61;然后从其余5名同学中选2名去乙场馆,方法数为C52;最后剩下的3名同学去丙场馆.故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C61C52=6×10=60种.故选C.(2)【多选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有着可爱的外表和丰富的寓意,现有5个不同造型的“冰墩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 把这5个“冰墩墩”装入3个不同的盒内,共有129种不同的装法B. 从这5个“冰墩墩”中选出3个分别送给3位志愿者,每人1个,共有60种选法C. 从这5个“冰墩墩”中随机取出3个,共有10种不同的取法D. 把这5个“冰墩墩”装入3个不同的盒内,每盒至少装一个,共有150种不同的装法[解析]解:对于A,每个“冰墩墩”可选择3个盒子中的任意一个,根据分步乘法原理共有35=243(种)不同的装法,故A错误.对于B,共有C53A33=60(种)选法,故B正确.对于C,共有C53=10(种)不同的取法,故C正确.对于D,若3个盒子中“冰墩墩”的数量为1,1,3,则有C53C31A22=60(种)不同的装法;若3个盒子中“冰墩墩”的数量为1,2,2,则有C51C31C42=90(种).共有60+90=150(种),故D正确.故选BCD.命题角度2 数字排列问题例5 用0,1,2,3,4,5这六个数字:(1)能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奇数?[答案]解:先排个位数,有C31种方法,然后排千位数,有C41种方法,剩下百位和十位任意排,有A42种方法,故所求为C41C31A42=144个.(2)能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且比1 325大的四位数?[答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千位是2,3,4,5中任意一个,有A41A53个数;第二类是千位是1,且百位是4,5中的一个,有A21A42个数;第三类是千位是1,且百位是3和十位是4,5中的一个,有A21A31个数.故所求为A41A53+A21A42+A21A31=270个.【点拨】对于有限制条件的数字排列问题,先满足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或位置,同时注意隐含条件:0不能在首位.变式5.(1)设集合A={0,2,4} ,B={1,3,6} .现分别从A,B中任取2个元素组成无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其中不能被5整除的数共有( C )A. 64个B. 96个C. 144个D. 152个[解析]解:所求的四位数中,数字含0的数有C21C32C21A33=72个,数字不含0的数有C22C32A44=72个,共有72+72=144个.故选C.(2)用1,2,3,4,5,6组成六位数(没有重复数字),要求任何相邻两个数字的奇偶性不同,且1和2不相邻,这样的六位数的个数是32.(用数字作答)[解析]解:任何相邻两个数字的奇偶性不同,且1和2相邻,可分三步:第一步:先将3,5排列,共有A22种排法;第二步:再将4,6插空排列,共有2A22种排法;第三步:将1,2捆绑放到3,5,4,6形成的空中,共有C51种排法.共有A222A22C51=40(种)排法.又任何相邻两个数字的奇偶性不同,共有2A33A33=72(种)排法,所以所求为72−40=32.故填32.【巩固强化】1. 体育场南侧有3个大门,北侧有2个大门,某学生到该体育场练跑步,每个门都可进出,则他进出体育场的方案共有( D )A. 6种B. 10种C. 5种D. 25种[解析]解:该学生进出体育场都有5种可能,故他进出体育场的方案共有5×5=25(种).故选D.2. 某学校为落实“双减政策”,在每天放学后开设拓展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开学第一周的安排如下表.周内选择编程、书法、足球三门课,则不同的选课方案共有( A )A. 15种B. 10种C. 8种D. 5种[解析]解:若周二选编程,则选课方案有C31C31=9(种);若周三选编程,则选课方案有C21C31=6(种).综上,不同的选课方案共有9+6=15(种).故选A.3. [2023届安徽高三开学考试]如图,“天宫空间站”是我国自主建设的大型空间站,其基本结构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个部分. 假设有6名航天员(4男2女)在天宫空间站开展实验,其中天和核心舱安排4人,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各安排1人,且两名女航天员不在一个舱内,则不同的安排方案种数为( B )A. 14B. 18C. 30D. 36[解析]解:将6名航天员安排在3个实验舱的方案种数为C64C21C11=30(种),其中两名女航天员在一个舱内的方案种数为C42C21C11=12(种).所求为30−12=18(种).故选B.4. 给如图所示的5块区域A,B,C,D,E涂色,要求同一区域用同一种颜色,有公共边的区域使用不同的颜色,现有红、黄、蓝、绿、橙5种颜色可供选择,则不同的涂色方法有( D )A. 120种B. 720种C. 840种D. 960种[解析]解:A有5种颜色可选,B有4种颜色可选,D有3种颜色可选,C,E 均可涂除D的涂色外的其它颜色,均有4种可选.故共有5×4×3×4×4= 960(种)不同的涂色方法.故选D.5. 语文里流行一种特别的句子,正和反读起来都一样的,比如:“清水池里池水清”“中山自鸣钟鸣自山中”,那么在所有的四位数中符合这个规律且四个数字不能都相同的四位数有( A )A. 81个B. 90个C. 100个D. 729个[解析]解:设符合题意的四位数为xyyx,则当x=1时,y=0,2,3,…,9,共9个;当x=2时,y=0,1,3,…,9,共9个;…当x=9时,y=0,1,2,…,8,共9个.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知满足条件的四位数有9×9=81(个).故选A.6. 某校选定甲、乙、丙、丁、戊共5名教师去3个边远地区支教(每地至少1人),其中甲和乙一定不同地,甲和丙必须同地,则不同的选派方案共有( D ) A. 27种 B. 36种 C. 33种 D. 30种[解析]解:因为甲和乙一定不同地,甲和丙必须同地,所以有(2,2,1)和(3,1,1)两种分配方案:①分成(2,2,1)三组,其中甲和丙为一组,从余下3人选出2人组成一组,然后排列,有C32A33=3×3×2=18(种);②分成(3,1,1)三组,在丁、戊中选出1人,与甲丙组成一组,然后排列,有C21A33=2×3×2=12(种).共有18+12=30(种).故选D.7.(1)若C n4>C n6,则n的取值集合是{6,7,8,9} .[解析]解:因为C n4>C n6,所以n≥6,且n!4!(n−4)!>n!6!(n−6)!,所以30>(n−4)(n−5),即(n−10)(n+1)<0,解得−1<n<10.综上,6≤n<10.故n 的取值集合是{6,7,8,9}.(2)C22+C32+C42+⋯+C102=165 .[解析]解:C22+C32+C42+⋯+C102=C33+C32+C42+⋯+C102=C43+C42+⋯+ C102=⋯=C102+C103=C113=165.8. 【多选题】上海某校举办了主题为“党在我心中”的诗歌朗诵比赛.该校高三年级准备从包括甲、乙、丙在内的7名学生中选派4名学生参加,要求甲、乙、丙这3名同学中至少有1人参加,且当这3名同学都参加时,甲和乙的朗诵顺序不能相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CD )A. 若甲、乙、丙三名同学全参加,则不同的朗诵排列顺序有36种B. 若甲、乙、丙三名同学恰有一人参加,则不同的朗诵排列顺序有288种C. 若甲、乙、丙三名同学恰有二人参加,则不同的朗诵排列顺序有432种D. 选派的4名学生不同的朗诵排列顺序有768种[解析]解:对于A,甲、乙、丙三名同学全参加,有C41A44=96(种)情况,由捆绑法易得其中甲、乙相邻的有C41A22A33=48(种)情况.所以甲、乙、丙三名同学全参加时,甲和乙的朗诵排列顺序不能相邻有96−48=48(种)情况,故A错误.对于B,甲、乙、丙三名同学恰有一人参加,不同的朗诵排列顺序有C43C31A44= 288(种)情况,故B正确.对于C,甲、乙、丙三名同学恰有二人参加时,不同的朗诵排列顺序有C42C32A44=432(种)情况,故C正确.对于D,选派的4名学生不同的朗诵排列顺序有288+432+48=768(种)情况,故D正确.故选BCD.【综合运用】9. 直线l:xa +yb=1,a∈{1,3,5,7},b∈{2,4,6,8} .若l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不小于10,则这样的直线的条数为( B )A. 6B. 7C. 8D. 16[解析]解:l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S=12ab≥10,即ab≥20.当a= 1时,不满足;当a=3时,b=8,即1条;当a∈{5,7}时,b∈{4,6,8},此时a的取法有2种,b的取法有3种,则直线l的条数为2×3=6.故满足条件的直线的条数为1+6=7.故选B.10. 洛书,古称龟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在古代传说中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如图),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图中白圈表示的数为阳数,黑点表示的数为阴数).现利用阴数和阳数构成一个四位数,规则如下:(从左往右数)第一位数是阳数,第二位数是阴数,第三位数和第四位数一阴一阳和为7,则这样的四位数的个数有( A )A. 120个B. 90个C. 48个D. 12个[解析]解:根据题意,阳数为1,3,5,7,9,阴数为2,4,6,8.第一位数的选择有5种,第二位数的选择有4种,第三位数和第四位数的组合可以为(1,6),(2,5),(3,4),(4,3),(5,2),(6,1)共6种选择,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这样的四位数共有5×4×6=120(个).故选A.11.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称此直线与平面构成一个“正交线面对”.在一个正方体中,由两个顶点确定的直线与含有四个顶点的平面构成的“正交线面对”的个数是( D )A. 48B. 18C. 24D. 36[解析]解:第1类,对于每一条棱,都可以与两个面构成“正交线面对”,这样的“正交线面对”有2×12=24(个);第2类,对于每一条面对角线,都可以与一个对角面构成“正交线面对”,这样的“正交线面对”有12个.所以正方体中“正交线面对”共有24+12=36(个).故选D.12. 【多选题】从1,2,3,4,5,6中任取三个不同的数组成一个三位数,则在所组成的数中( ACD )A. 偶数有60个B. 比300大的奇数有48个C. 个位和百位数字之和为7的数有24个D. 能被3整除的数有48个[解析]解:对于A,先从2,4,6中任取一个数放在个位,再任取两个数放在十位和百位,共有3A52=60(个),故A正确.对于B,若百位数字为3或5,有2×2×4=16(个)三位奇数;若百位数字为4或6,有2×3×4=24(个)三位奇数.则符合题意的三位数有16+24=40(个),故B错误.对于C,个位和百位的数可以是{1,6},{2,5},{3,4}顺序可以交换,再从剩下的数中任选一个放在十位上,共有A22C31C41=24(个),故C正确.对于D,要使组成的数能被3整除,则各位数之和为3的倍数,取出的数有{1,2,3},{1,2,6},{1,3,5},{1,5,6},{2,3,4},{2,4,6},{3,4,5},{4,5,6},共8种情况,所以组成的能被3整除的数有8A33=48(个),故D正确.故选ACD.13. 中国古代十进制的算筹计数法,在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长短的小木棍.如图是利用算筹表示数1-9的一种方法.例如:3可以表示为“”,26可以表示为“”.现有6根算筹,据此表示方法,若算筹不能剩余,则可以用1-9这9个数字表示两位数的个数为16. [解析]解:根据题意,6根算筹可以表示的数字组合为15,19,24,28,33,37,46,68,77.数字组合15,19,24,28,37,46,68中,每组可以表示2个两位数,则可以表示2×7=14(个)两位数;数字组合33,77共可表示2个两位数.则共可表示14+2=16(个)两位数.故填16.【拓广探索】。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常考题型归纳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理科)常考题型归纳题型一:常见概率模型的概率几何概型、古典概型、相互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是高考的热点,几何概型主要以客观题考查,求解的关键在于找准测度(面积,体积或长度);相互独立事件,互斥事件常作为解答题的一问考查,也是进一步求分布列,期望与方差的基础,求解该类问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准确判定概率模型,恰当选择概率公式.【例1】现有4个人去参加某娱乐活动,该活动有甲、乙两个游戏可供参加者选择.为增加趣味性,约定:每个人通过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决定自己去参加哪个游戏,掷出点数为1或2的人去参加甲游戏,掷出点数大于2的人去参加乙游戏. (1)求这4个人中恰有2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2)求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游戏的人数大于去参加乙游戏的人数的概率;(3)用X ,Y 分别表示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乙游戏的人数,记ξ=|X -Y |,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 解 依题意,这4个人中,每个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为13,去参加乙游戏的概率为23.设“这4个人中恰有i 人去参加甲游戏”为事件A i (i =0,1,2,3,4). 则P (A i )=C i 4⎝ ⎛⎭⎪⎫13i ⎝ ⎛⎭⎪⎫234-i.(1)这4个人中恰有2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 P (A 2)=C 24⎝ ⎛⎭⎪⎫132⎝ ⎛⎭⎪⎫232=827.(2)设“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游戏的人数大于去参加乙游戏的人数”为事件B ,则B =A 3+A 4,且A 3与A 4互斥,∴P (B )=P (A 3+A 4)=P (A 3)+P (A 4)=C 34⎝ ⎛⎭⎪⎫133×23+C 44⎝ ⎛⎭⎪⎫134=19.(3)依题设,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2,4. 且A 1与A 3互斥,A 0与A 4互斥. 则P (ξ=0)=P (A 2)=827, P (ξ=2)=P (A 1+A 3)=P (A 1)+P (A 3) =C 14⎝ ⎛⎭⎪⎫131·⎝ ⎛⎭⎪⎫233+C 34⎝ ⎛⎭⎪⎫133×23=4081,P (ξ=4)=P (A 0+A 4)=P (A 0)+P (A 4) =C 04⎝ ⎛⎭⎪⎫234+C 44⎝ ⎛⎭⎪⎫134=1781.所以ξ的分布列是【类题通法】(1)本题44人中恰有i 人参加甲游戏的概率P =C i 4⎝ ⎛⎭⎪⎫13i ⎝ ⎛⎭⎪⎫234-i,这是本题求解的关键.(2)解题中常见的错误是不能分清事件间的关系,选错概率模型,特别是在第(3)问中,不能把ξ=0,2,4的事件转化为相应的互斥事件A i 的概率和.【变式训练】甲、乙两班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每班出3人组成甲乙两支代表队,首轮比赛每人一道必答题,答对则为本队得1分,答错或不答都得0分,已知甲队3人每人答对的概率分别为34,23,12,乙队每人答对的概率都是23,设每人回答正确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用ξ表示甲队总得分. (1)求ξ=2的概率;(2)求在甲队和乙队得分之和为4的条件下,甲队比乙队得分高的概率. 解 (1)ξ=2,则甲队有两人答对,一人答错,故P (ξ=2)=34×23×⎝⎛⎭⎪⎫1-12+34×⎝ ⎛⎭⎪⎫1-23×12+⎝ ⎛⎭⎪⎫1-34×23×12=1124;(2)设甲队和乙队得分之和为4为事件A ,甲队比乙队得分高为事件B .设乙队得分为η,则η~B ⎝⎛⎭⎪⎫3,23.P (ξ=1)=34×⎝⎛⎭⎪⎫1-23×⎝ ⎛⎭⎪⎫1-12+⎝ ⎛⎭⎪⎫1-34×23×⎝ ⎛⎭⎪⎫1-12+⎝ ⎛⎭⎪⎫1-34×⎝ ⎛⎭⎪⎫1-23×12=14, P (ξ=3)=34×23×12=14,P (η=1)=C 13·23·⎝ ⎛⎭⎪⎫132=29,P (η=2)=C 23·⎝ ⎛⎭⎪⎫232·13=49,P (η=3)=C 33⎝ ⎛⎭⎪⎫233=827,∴P (A )=P (ξ=1)P (η=3)+P (ξ=2)P (η=2)+P (ξ=3)·P (η=1) =14×827+1124×49+14×29=13, P (AB )=P (ξ=3)·P (η=1)=14×29=118,∴所求概率为P (B|A )=P (AB )P (A )=11813=16.题型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均值与方差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均值与方差及应用是数学高考的一大热点,每年均有解答题的考查,属于中档题.复习中应强化应用题目的理解与掌握,弄清随机变量的所有取值是正确列随机变量分布列和求均值与方差的关键,对概率模型的确定与转化是解题的基础,准确计算是解题的核心,在备考中强化解答题的规范性训练.【例2】甲乙两人进行围棋比赛,约定先连胜两局者直接赢得比赛,若赛完5局仍未出现连胜,则判定获胜局数多者赢得比赛.假设每局甲获胜的概率为23,乙获胜的概率为13,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1)求甲在4局以内(含4局)赢得比赛的概率;(2)记X 为比赛决出胜负时的总局数,求X 的分布列和均值(数学期望).解 用A 表示“甲在4局以内(含4局)赢得比赛”,A k 表示“第k 局甲获胜”,B k 表示“第k 局乙获胜”,则P (A k )=23,P (B k )=13,k =1,2,3,4,5.(1)P (A )=P (A 1A 2)+P (B 1A 2A 3)+P (A 1B 2A 3A 4) =P (A 1)P (A 2)+P (B 1)P (A 2)P (A 3)+P (A 1)P (B 2)·P (A 3)P (A 4)=⎝ ⎛⎭⎪⎫232+13×⎝ ⎛⎭⎪⎫232+23×13×⎝ ⎛⎭⎪⎫232=5681.(2)X 的可能取值为2,3,4,5.P (X =2)=P (A 1A 2)+P (B 1B 2)=P (A 1)P (A 2)+P (B 1)·P (B 2)=59,P (X =3)=P (B 1A 2A 3)+P (A 1B 2B 3)=P(B1)P(A2)P(A3)+P(A1)P(B2)P(B3)=2 9,P(X=4)=P(A1B2A3A4)+P(B1A2B3B4)=P(A1)P(B2)P(A3)P(A4)+P(B1)P(A2)P(B3)P(B4)=10 81,P(X=5)=1-P(X=2)-P(X=3)-P(X=4)=8 81 .故X的分布列为E(X)=2×59+3×29+4×1081+5×81=81.【类题通法】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问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确定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值;第二步:求每一个可能值所对应的概率;第三步:列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第四步:求均值和方差;第五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变式训练】为回馈顾客,某商场拟通过摸球兑奖的方式对1 000位顾客进行奖励,规定:每位顾客从一个装有4个标有面值的球的袋中一次性随机摸出2个球,球上所标的面值之和为该顾客所获的奖励额.(1)若袋中所装的4个球中有1个所标的面值为50元,其余3个均为10元.求:①顾客所获的奖励额为60元的概率;②顾客所获的奖励额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2)商场对奖励总额的预算是60 000元,并规定袋中的4个球只能由标有面值10元和50元的两种球组成,或标有面值20元和40元的两种球组成.为了使顾客得到的奖励总额尽可能符合商场的预算且每位顾客所获的奖励额相对均衡,请对袋中的4个球的面值给出一个合适的设计,并说明理由.解(1)设顾客所获的奖励额为X.①依题意,得P(X=60)=C11C13C24=12,即顾客所获的奖励额为60元的概率为1 2 .②依题意,得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20,60.P(X=60)=12,P(X=20)=C23C24=12,即X的分布列为所以顾客所获的奖励额的数学期望为E(X)=20×2+60×2=40(元).(2)根据商场的预算,每个顾客的平均奖励额为60元.所以,先寻找期望为60元的可能方案.对于面值由10元和50元组成的情况,如果选择(10,10,10,50)的方案,因为60元是面值之和的最大值,所以期望不可能为60元;如果选择(50,50,50,10)的方案,因为60元是面值之和的最小值,所以期望也不可能为60元,因此可能的方案是(10,10,50,50),记为方案1.对于面值由20元和40元组成的情况,同理,可排除(20,20,20,40)和(40,40,40,20)的方案,所以可能的方案是(20,20,40,40),记为方案2.以下是对两个方案的分析:对于方案1,即方案(10,10,50,50),设顾客所获的奖励额为X1,则X1的分布列为X 1的数学期望为E(X1)=20×16+60×3+100×6=60(元),X 1的方差为D(X1)=(20-60)2×16+(60-60)2×23+(100-60)2×16=1 6003.对于方案2,即方案(20,20,40,40),设顾客所获的奖励额为X2,则X2的分布列为X 2的数学期望为E(X2)=40×16+60×3+80×6=60(元),X 2的方差为D(X2)=(40-60)2×16+(60-60)2×23+(80-60)2×16=4003.由于两种方案的奖励额的数学期望都符合要求,但方案2奖励额的方差比方案1的小,所以应该选择方案2.题型三: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概率与统计作为考查考生应用意识的重要载体,已成为近几年高考的一大亮点和热点.主要依托点是统计图表,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些图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复习时要在这些图表上下工夫,把这些统计图表的含义弄清楚,在此基础上掌握好样本特征数的计数方法、各类概率的计算方法及数学均值与方差的运算.【例3】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俄罗斯举行,某大学为世界杯组委会招收志愿者,被招收的志愿者需参加笔试和面试,把参加笔试的40名大学生的成绩分组:第1组75,80),第2组80,85),第3组85,90),第4组90,95),第5组95,100],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1)分别求出成绩在第3,4,5组的人数;(2)现决定在笔试成绩较高的第3,4,5组中用分层抽样抽取6人进行面试.①已知甲和乙的成绩均在第3组,求甲或乙进入面试的概率;②若从这6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接受考官D的面试,设第4组中有X名学生被考官D面试,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知:第3组的人数为5××40=12.第4组的人数为5××40=8.第5组的人数为5××40=4.(2)利用分层抽样,在第3组,第4组,第5组中分别抽取3人,2人,1人.①设“甲或乙进入第二轮面试”为事件A,则P(A)=1-C310C312=511,所以甲或乙进入第二轮面试的概率为5 11 .②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P(X=0)=C24C26=25,P(X=1)=C12C14C26=815,P(X=2)=C22C26=115.所以X的分布列为E(X)=0×25+1×815+2×115=1015=3.【类题通法】本题将传统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与分布列、数学期望相结合,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求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频率分布直方图交汇题的“两步曲”:一是看图说话,即看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一个小矩形面积表示这一组的频率;二是活用公式,本题中X服从超几何分布.【变式训练】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某产品的满意度,从A,B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20个用户,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A地区:62 73 81 92 95 85 74 64 53 7678 86 95 66 97 78 88 82 76 89B地区:73 83 62 51 91 46 53 73 64 8293 48 65 81 74 56 54 76 65 79(1)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给出结论即可);(2)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将用户的满意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记事件C:“A互独立.根据所给数据,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求C的概率.解(1)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如下通过茎叶图可以看出,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高于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集中,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分散.(2)记C A 1表示事件:“A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满意或非常满意”;C A 2表示事件:“A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非常满意”; C B 1表示事件:“B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 C B 2表示事件:“B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满意”, 则C A 1与C B 1独立,C A 2与C B 2独立,C B 1与C B 2互斥,C =C B 1C A 1∪C B 2C A 2. P (C )=P (C B 1C A 1∪C B 2C A 2) =P (C B 1C A 1)+P (C B 2C A 2) =P (C B 1)P (C A 1)+P (C B 2)P (C A 2).由所给数据得C A 1,C A 2,C B 1,C B 2发生的频率分别为1620,420,1020,820,即P (C A 1)=1620,P (C A 2)=420,P (C B 1)=1020,P (C B 2)=820,故P (C )=1020×1620+820×420=.题型四:统计与统计案例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求线性回归方程,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在选择或填空题中常涉及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及样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方差)的考查,解答题中也有所考查.【例4】从某居民区随机抽取10个家庭,获得第i 个家庭的月收入x i (单位:千元)与月储蓄y i (单位:千元)的数据资料,算得∑10i =1x i =80,∑10i =1y i =20,∑10i =1x i y i =184,∑10i =1x 2i =720. (1)求家庭的月储蓄y 对月收入x 的线性回归方程y ^=b ^x +a ^; (2)判断变量x 与y 之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3)若该居民区某家庭月收入为7千元,预测该家庭的月储蓄.附:线性回归方程y ^=b ^x +a ^中,b ^=,a ^=y -b ^ x ,其中x ,y 为样本平均值. 解 (1)由题意知n =10,x =1n∑ni =1x i =8010=8, y =1n∑ni =1y i =2010=2, 又l xx =∑ni =1x 2i -n x 2=720-10×82=80, l xy =∑ni =1x i y i -n x y =184-10×8×2=24,由此得b^=lxylxx=2480=,a^=y-b^x=2-×8=-,故所求线性回归方程为y^=-.(2)由于变量y的值随x值的增加而增加(b^=>0),故x与y之间是正相关.(3)将x=7代入回归方程可以预测该家庭的月储蓄为y^=×7-=(千元).【类题通法】(1)分析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可通过计算相关系数r来确定,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表明两变量线性相关性越弱.(2)求线性回归方程的关键是正确运用b^,a^的公式进行准确的计算.【变式训练】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中学在此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教育活动.为了解本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学校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对其课外阅读时间进行调查.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学生日均课外阅读时间(单位:分钟)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若将日均课外阅读时间不低于60分钟的学生称为“读书迷”,低于60分钟的学生称为“非读书迷”.(1)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2×2列联表,并据此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读书迷”与性别有关?(2)将频率视为概率.1人,共抽取3次,记被抽取的3人中的“读书迷”的人数为X.若每次抽取的结果是相互独立的,求X的分布列、期望E(X)和方差D(X).解(1)完成2×2列联表如下:K2=10060×40×55×45≈>,故有99%的把握认为“读书迷”与性别有关.(2)将频率视为概率.则从该校学生中任意抽取1名学生恰为读书迷的概率P =25.由题意可知X ~B ⎝ ⎛⎭⎪⎫3,25,P (X =i )=C i 3⎝ ⎛⎭⎪⎫25i ⎝ ⎛⎭⎪⎫353-i(i =0,1,2,3).X 的分布列为均值E (X )=np =3×25=65,方差D (X )=np (1-p )=3×25×⎝ ⎛⎭⎪⎫1-25=1825.。
新教材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统计与概率 知识点考点及解题方法提炼汇总

第五章统计与概率5.1统计 (1)5.1.1数据的收集 (1)第1课时总体与样本、简单随机抽样 (1)第2课时分层抽样 (5)5.1.2数据的数字特征 (8)5.1.3数据的直观表示 (14)5.1.4用样本估计总体 (21)5.3概率 (25)5.3.1样本空间与事件 (25)5.3.2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28)5.3.3古典概型 (32)5.3.4频率与概率 (36)5.3.5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38)5.4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42)5.1统计5.1.1数据的收集第1课时总体与样本、简单随机抽样知识点总体所考察问题涉及的__对象全体__是总体个体总体中__每个对象__都是个体样本抽取的部分对象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一个样本中包含的__个体数目__是样本容量容量知识点普查与抽样调查一般地,对总体中__每个个体__都进行考察的方法称为普查(也称全面调查),只抽取__样本__进行考察的方法称为抽样调查.知识点简单随机抽样(1)定义:一般地,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__分组__、划类、__排队__等,完全随机地抽取个体.(2)两种常见方法:①__抽签法__;②__随机数表法__.思考1: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的异同点是什么?提示:抽签法随机数表法不同点①抽签法比随机数表法简单;②抽签法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相对较少的情况①随机数表法要求编号的位数相同;②随机数表法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相对较多的情况相同点①都是简单随机抽样,并且要求被抽取样本的总体的个数有限;②都是从总体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知识点随机数表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的步骤思考2:用随机数表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的规则是什么?提示:(1)定方向:读数的方向(向左、向右、向上或向下都可以).(2)读数规则:读数时结合编号的特点进行读取,编号为两位数则两位两位地读取,编号为三位数则三位三位地读取,若得到的号码不在编号中或已被选用,则跳过,直到选满所需号码为止.题型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典例剖析典例1下面的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吗?为什么?(1)从无数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2)仓库中有1万支奥运火炬,从中一次性抽取100支火炬进行质量检查;(3)某连队从200名党员官兵中,挑选出50名最优秀的官兵赶赴青海参加抗震救灾工作;(4)一彩民选号,从装有36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号签的盒子中无放回地抽出6个号签;(5)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从中选出10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中,从中任意取出1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里.[分析]若抽取样本的方式是简单随机抽样,它应具备哪些特点?[解析](1)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总体的个数是有限的.(2)不是简单随机抽样.虽然“一次性抽取”和“逐个抽取”不影响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但简单随机抽样要求的是“逐个抽取”.(3)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50名官兵是从中挑出来的,是最优秀的,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不同,不符合简单随机抽样中“等可能抽样”的要求.(4)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并且是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的,是不放回、等可能的抽样.(5)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它是有放回抽样.规律方法:1.如果一个总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那么可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样本:(1)总体中的个体之间无差异;(2)总体个数不多.2.判断所给的抽样是否为简单随机抽样的依据是简单随机抽样的四个特征:上述四点特征,如果有一点不满足,就不是简单随机抽样.题型抽签法典例剖析典例2要从某汽车厂生产的30辆汽车中随机抽取3辆进行测试.请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并写出抽样过程.[分析]已知N=30,n=3.抽签法抽样时编号1、2、…、30,抽取3个编号,对应的汽车组成样本.[解析]应使用抽签法,步骤如下:①将30辆汽车编号,号码是1、2、3、 (30)②将1~30这30个编号写到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号签上;③将写好的号签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容器中,并搅拌均匀;④从容器中每次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3次,并记录上面的编号;⑤所得号码对应的3辆汽车就是要抽取的对象.规律方法:抽签法的5个步骤题型随机数表法典例剖析典例3假设要考查某企业生产的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5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利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时,先将500袋牛奶按000,001,…,499进行编号,如果从随机数表第8行第26列的数开始,按三位数连续向右读取,最先检验的5袋牛奶的号码是(下面摘取了某随机数表第7行至第9行)(B)844217533157245506887704744767217633502583921206766301647859169555671998105071851286735807443952387933211A.455068047447176B.169105071286443C.050358074439332D.447176335025212[解析]第8行第26列的数是1,依次取三位数169、555、671、998、105、071、851、286、735、807、443、…,而555、671、998、851、735、807超过最大编号499,故删掉,所以最先检验的5袋牛奶的号码依次为:169、105、071、286、443,故选B.规律方法: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的步骤:(1)将总体中的每个个体编号(每个号码位数一样).(2)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起始号码.(3)从选定的数开始,按一定的方向读下去,若得到的号码在编号中,则取出;若得到的号码不在编号中或与前面取出的数重复,则跳过不取,如此进行下去,直到取满为止.(4)根据选定的号码抽取样本.易错警示典例剖析典例4 一个布袋中有6个同样质地的小球,从中不放回地抽取3个小球,则某一特定小球被抽取的可能性是__12__;第三次抽取时,每个小球被抽取的可能性是__14__.[错解] 因为简单随机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取的可能性均为n N ,所以两空均填12. [辨析] 本题解答错误的原因在于混淆了抽样中,样本被抽到的可能性与每次抽取中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正解] 因为简单随机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取的可能性为n N ,所以第一个空填12,而抽样是无放回抽样,所以第一次抽取时,每个小球被抽取的可能性为16,第二次抽取时,剩余5个小球被抽取的可能性为15,第三次抽取时,剩余4个小球,每个小球被抽取的可能性为14.因此,第二个空填14.第2课时 分层抽样 知识点分层抽样1.定义一般地,如果相对于要考察的问题来说,总体可以分成有__明显差别__的、__互不重叠__的几部分时,每一部分可称为层,在各层中按__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__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称为分层随机抽样(简称为分层抽样)思考1:如何理解“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提示:从N 个个体中抽取n 个个体,若将总体分为A ,B ,C 三层,含有的个体数目分别是x ,y ,z ,在A ,B ,C 三层应抽取的个体数目分别是a ,b ,c ,那么a x =b y =c z =n N .2.应用的广泛性(1)分层抽样所得到的样本,一般更具有代表性,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特征,尤其是在层内个体相对同质而层间差异较大时更是如此.(2)分层抽样在各层中抽样时,还可根据各层的特点灵活地选用不同的随机抽样方法.(3)想同时获取总体的信息和各层的内部信息时,常采用分层抽样.思考2: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提示:类别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各自特点从总体中逐个抽取将总体分成几层,分层进行抽取相互联系在各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适用范围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少总体由存在明显差异的几部分组成共同点①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②每次抽出个体后不再放回,即不放回抽样题型分层抽样的概念典例剖析典例1下列问题中,最适合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的是(B)A.从10名同学中抽取3人参加座谈会B.某社区有500个家庭,其中高收入的家庭125户,中等收入的家庭280户,低收入的家庭95户.为了了解生活购买力的某项指标,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户的样本C.从1 000名工人中抽取100人调查上班途中所用的时间D.从生产流水线上抽取样本检查产品质量[分析]根据分层抽样的特点选取.[解析]A中总体所含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少,适合用简单随机抽样;C和D中总体所含个体无差异且个数较多,不适合用分层抽样;B中总体所含个体差异明显,适合用分层抽样.规律方法:分层抽样的依据(1)适用于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2)样本能更充分地反映总体的情况.(3)等可能抽样,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相等.题型分层抽样中的有关计算典例剖析典例2(1)某校有高级教师26人,中级教师104人,其他教师若干人.为了了解该校教师的工资收入情况,若按分层抽样从该校的所有教师中抽取56人进行调查,已知从其他教师中共抽取了16人,则该校共有教师__182__人.(2)某网站针对“2020年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提出的A,B,C三种放假方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支持A方案支持B方案支持C方案35岁以下的人数200400800 35岁以上(含35岁)的人数100100400的人中抽取了6人,求n的值.②从支持B方案的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人,这5人中在35岁以上(含35岁)的人数是多少?35岁以下的人数是多少?[解析](1)设该校其他教师有x人,则16x=5626+104+x,解得x=52,经检验,x=52是原方程的根,故全校教师共有26+104+52=182人.(2)①由题意得6100+200=n200+400+800+100+100+400,解得n=40.②35岁以下的人数为5500×400=4人,35岁以上(含35岁)的人数为5-4=1人.[母题探究]将本例的条件改为“A,B,C三种放假方案人数之比为2∶3∶5.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样本中A方案有16人”,求样本的容量n.[解析]由于A,B,C三种放假方案人数之比为2∶3∶5,样本中A方案有16人,则210=16n,解得n=80.规律方法:分层抽样中的求解技巧(1)样本容量n总体的个体数N=该层抽取的个体数该层的个体数.(2)总体中某两层的个体数之比=样本中这两层抽取的个体数之比.题型分层抽样的方案设计典例剖析典例3一个单位有职工160人,其中有业务人员112人,管理人员16人,后勤服务人员32人,为了了解职工的某种情况,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写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的过程.[分析]分层抽样中各层抽取个体数依各层个体数之比来分配,确定各层抽取的个体数之后,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各层中抽取个体.[解析]三部分所含个体数之比为112∶16∶32=7∶1∶2,设三部分各抽个体数为7x,x,2x,则由7x+x+2x=20得x=2.故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抽取个体数分别为14,2和4.对112名业务人员进行编号,用随机数表法抽样抽取14人.再用抽签法可抽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号码.将以上各层抽出的个体合并起来,就得到容量为20的样本.规律方法:分层抽样的注意事项分层抽样是当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采用的抽样方法,进行分层抽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层抽样中分多少层、如何分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层内样本的差异要小,各层之间的样本差异要大,且互不重叠.(2)为了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所有层应采用同一抽样比,等可能抽样.(3)在每层抽样时,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特别提醒]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是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共同的特征,为了保证这一点所有层按同一抽样比,等可能抽样.易错警示典例剖析抽样方法选择不当导致所得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典例4某单位有职工120人,欲从中抽取20人调查职工的身体状况.领导安排工会某干部负责抽样,他应该怎样做?[错解]将120名职工编号,用随机数表法抽样抽取20人作为样本.[辨析]年龄对人的身体状况有较大影响,这种不考虑年龄抽取的样本不能准确反应单位职工的身体状况.[正解]先将这120名职工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再按1 6的比例在各组中抽取相应的人数,即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5.1.2数据的数字特征知识点最值一组数据的最值指的是其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最值反映的是这组数最极端的情况.一般地,最大值用max 表示,最小值用min 表示. 知识点平均数1.定义:如果给定的一组数是x 1,x 2,…,x n ,则这组数的平均数为x -=1n (x 1+x 2+…+x n ).这一公式在数学中常简记为x -=1n ∑i =1n x i .2.求和符号∑具有的性质(1)∑i =1n (x i +y i )=∑i =1n x i +∑i =1n y i .(2)∑i =1n (kx i )=k ∑i =1n x i .(3)∑i =1n t =nt .3.如果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且a ,b 为常数,则ax 1+b ,ax 2+b ,…,ax n +b 的平均数是a x -+B .思考1:(1)x 5+x 6+…+x 15如何用符号∑表示?(2)如何证明∑i =1n (kx i )=k ∑i =1nx i?提示:(1)x 5+x 6+…+x 15=∑i =515x i .(2)∑i =1n (kx i )=kx 1+kx 2+…+kx n=k (x 1+x 2+…+x n )=k ∑i =1nx i .知识点中位数1.如果一组数有奇数个数,并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后为x 1,x 2,…,x 2n +1,则称x n +1为这组数的中位数.2.如果一组数有偶数个数,且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后为x 1,x 2,…,x 2n ,则称x n +x n +12为这组数的中位数.知识点百分位数1.定义:一组数的p %(p ∈(0,100))分位数指的是满足下列条件的一个数值:至少有p %的数据不大于该值,且至少有(100-p )%的数据不小于该值.2.计算方法:设一组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后为x 1,x 2,…,x n ,计算i =np %的值,如果i 不是整数,设i 0为大于i 的最小整数,取xi 0为p %分位数;如果i 是整数,取x i +x i +12为p %分位数.规定:0分位数是x 1(即最小值),100%分位数是x n (即最大值).思考2:中位数和百分位数的关系是什么?提示:中位数是50%分位数.知识点众数一组数据中,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称为这个数据的频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知识点极差一组数的极差指的是这组数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知识点方差与标准差(1)如果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s 2=1n i =1n (x i -x -)2,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2)如果x 1,x 2,…,x n 的方差为s 2,且a ,b 为常数,则ax 1+b ,ax 2+b ,……,ax n +b 的方差是a 2s 2.思考2:(1)方差和标准差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方差、标准差为0的含义是什么?(2)方差和标准差是如何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提示:(1)标准差、方差的取值范围:[0,+∞).标准差、方差为0时,样本各数据全相等,表明数据没有波动幅度.(2)标准差、方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方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题型最值、平均数、众数的确定典例剖析典例1 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情况如表所示: 月工资/元 8 000 5 000 4 000 2 000 1 000 800 700 员工/人125820122(2)你认为用哪个数来代表该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更合理?[解析] (1)该公司员工月工资的最大值为8 000元,最小值为700元,众数为1 000元.平均数为150(8 000×1+5 000×2+4 000×5+2 000×8+1 000×20+800×12+700×2)=1 700(元).(2)用众数,因为最大值为8 000元且只有一个,无法代表该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平均数受到最大值的影响,也无法代表该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每月拿1 000元的员工最多,众数代表该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最合理.规律方法:1.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根据定义即可确定最值和众数. 2.平均数的求法 (1)用定义式; (2)用平均数的性质;(3)在容量为n 的一组数据中,若数据x 1有n 1个,x 2有n 2个,…,x k 有n k 个,且n =n 1+n 2+…+n k ,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n (n 1x 1+n 2x 2+…+n k x k )=n 1n x 1+n 2nx 2+…+n kn x k .题型中位数、百分位数的计算典例剖析典例2 (1)已知一组数据8,6,4,7,11,6,8,9,10,5,则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7.5__;(2)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在随机抽取的12场比赛中的得分情况如下:甲运动员得分:12,15,20,25,31,31,36,36,37,39,44,49.乙运动员得分:8,13,14,16,23,26,28,29,31,38,39,51.求甲、乙两名运动员得分的25%分位数,75%分位数和90%分位数. [解析] (1)已知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4,5,6,6,7,8,8,9,10,11,共10个数,所以中位数是7+82=7.5.(2)两组数据都是12个数,而且12×25%=3,12×75%=9,12×90%=10.8, 因此,甲运动员得分的25%分位数为x 3+x 42=20+252=22.5,甲运动员得分的75%分位数为x9+x102=37+392=38,甲运动员得分的90%分位数为x11=44.乙运动员得分的25%分位数为x3+x42=14+162=15,乙运动员得分的75%分位数为x9+x102=31+382=34.5,乙运动员得分的90%分位数为x11=39.规律方法:1.求中位数的一般步骤(1)把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2)找出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即为中位数.若中间位置有两个数据,则求出这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2.求百分位数的一般步骤(1)排序:按照从小到大排列:x1,x2,…,x n.(2)计算:求i=np%的值.(3)求值:分数p%分位数i不是整数xi0,其中i0为大于i的最小整数i是整数x i+x i+12题型极差、方差、标准差的计算典例剖析典例3已知一组数据:2,2,2,3,3,3,3,4,4,4,4,4,5,5,5,5,5,5,6,6.(1)求极差;(2)求方差;(3)求标准差.[解析](1)最大值为6,最小值为2,极差为4.(2)可将数据整理为x23456频数34562每一个数都减去4x-4-2-1012频数34562120×[(-2)×3+(-1)×4+0×5+1×6+2×2]=0,120×[(-2)2×3+(-1)2×4+02×5+12×6+22×2]=32.因此,所求平均值为4,方差为32. (3)由(2)知标准差为62. 规律方法:求方差的基本方法(1)先求平均值,再代入公式s 2=1n ∑i =1n (x i -x -)2,或s 2=1n ∑i =1n x 2i -x 2.(2)用性质.(3)当一组数据重复数据较多时,可先整理出频数表,再计算s 2. 题型分层抽样的方差典例剖析典例4 甲、乙两班学生参加了同一考试,其中甲班50人,乙班40人.甲班的平均成绩为80.5分,方差为500;乙班的平均成绩为85分,方差为360.那么甲、乙两班全部9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和方差分别是多少?[解析] 设甲班50名学生的成绩分别是a 1,a 2,…,a 50,那么甲班的平均成绩和方差分别为x -甲=a 1+a 2+…+a 5050=80.5(分),s 2甲=(a 1-x -甲)2+(a 2-x -甲)2+…+(a 50-x -甲)250=500. 设乙班40名学生的成绩分别是b 1,b 2,…,b 40,那么乙班的平均成绩和方差分别为x -乙=b 1+b 2+…+b 4040=85(分),s 2乙=(b 1-x -乙)2+(b 2-x -乙)2+…+(b 40-x -乙)240=360. 如果不知道a 1,a 2,…,a 50和b 1,b 2,…,b 40,只知道甲、乙两班的平均成绩、方差及甲、乙两班的人数,那么根据前面的分析,全部9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应为x -=50x -甲+40x -乙50+40=50×80.5+40×8590=82.5(分),方差s 2=50[s 2甲+(x -甲-x -)2]+40[s 2乙+(x -乙-x -)2]50+40=50×[500+(80.5-82.5)2]+40×[360+(85-82.5)2]90=50×500+50×4+40×360+40×6.2590≈442.78.规律方法:若样本中有两层,第一层有m 个数,分别为x 1,x 2,…,x m ,平均数为x -,方差为s 2;第二层有n 个数,分别为y 1,y 2,…,y n ,平均数为y -,方差为t 2,则样本的均值为a -=m x -+n y-m +n,方差为m [s 2+(x --a -)2]+n [t 2+(y --a -)2]m +n.易错警示典例剖析典例5 下面是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队员每场比赛得分情况: 甲:4 14 14 24 25 31 32 35 36 36 39 45 49 乙:8 12 15 18 23 27 25 32 33 34 41 则甲、乙得分的中位数之和是( B ) A .56分 B .57分 C .58分 D .59分[错解] D 因为甲的中位数是32,乙的中位数是27,所以甲、乙得分的中位数之和是59.[辨析] 本题易忽视求乙得分的中位数时,没有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将原始数据中的中间一个数误认为就是乙得分的中位数而导致错误.因此理解样本的数字特征的含义较为重要.[正解] 由题可知甲得分的中位数为32分,乙得分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8,12,15,18,23,25,27,32,33,34,41,故乙得分的中位数为25分,因此甲、乙两人得分的中位数之和为57分.5.1.3 数据的直观表示柱形图(也称为条形图) 知识点作用 形象地比较各种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特征(1)一条轴上显示的是所关注的数据类型,另一条轴上对应的是数量、个数或者比例.(2)每一矩形都是__等宽__的折线图知识点作用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特征一条轴上显示的通常是时间,另一条轴上是对应的__数据__扇形图(也称为饼图、饼形图)知识点作用形象地表示出各部分数据在全部数据中所占的__比例__特征每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以及弧长,都与这一部分表示的数据大小成__正比__茎叶图知识点作用(1)如果每一行的数都是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则从中可以方便地看出这组数的__最值__、__中位数__等数字特征(2)可以看出一组数的分布情况,可能得到一些额外的信息(3)比较两组数据的集中或分散程度特征所有的茎都竖直排列,而叶沿__水平__方向排列(2)茎叶图的优点是什么?提示:(1)应用茎叶图进行统计时,注意重复出现的数据要重复记录,不能遗漏.(2)茎叶图能保留原始数据,并方便随时添加记录数据.知识点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找出最值,计算极差.(2)合理分组,确定区间.(3)整理数据.(4)作出有关图示.频数分布直方图纵坐标是频数,每一组数对应的矩形的__高度__与频数成正比频率分布直方图纵坐标是__频率组距__,每一组数对应的矩形高度与频率成正比,每个矩形的面积等于这一组数对应的频率,所有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思考2: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率分布直方图有什么不同?提示:频数分布直方图能使我们清楚地知道数据分布在各个小组的个数,而频率分布直方图则是从各小组数据在所有数据中所占的比例大小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的规律.知识点频数分布折线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把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矩形上面一边的__中点__用线段连接起来,且画成与横轴相交.题型柱形图与折线图典例剖析典例12020年1月6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根据调查,有担当(76.3%)和踏实(74.5%)的年轻人最被受访者欣赏.奋进(54.7%)、坚毅(54.1%)、有梦想(50.2%)、有闯劲儿(40.1%)、沉稳(36.7%)、直率(34.6%)、幽默(33.4%)、活泼(27.2%)、庄重(20.3%)、洒脱(20%)也是受访者欣赏的品质.”为形象地表示这一调查结果.(1)作出柱形图;(2)作出折线图.[解析](1)柱形图如图①.(2)方法一:取图①中各小矩形上面的中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图略),即得折线图.方法二:直接作出折线图如图②其中横轴上的1,2,3,…,12分别表示“有担当”,“踏实”,…,“洒脱”.规律方法:1.柱形图中,各小矩形宽相等.2.注意横、纵轴的意义.3.由柱形图可以作出折线图:取各小矩形上边的中点,再用线段连接,取各小矩形下边的中点并标注上数字,要说明标注数字所对应的数据类型.题型扇形图典例剖析典例2某企业三个分厂生产同一种电子产品,三个分厂的产量分布如图所示,现在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三个分厂生产的产品中共抽取100件进行使用寿命的测试,则第一分厂应抽取的件数为__50__;测试结果为第一、二、三分厂取出的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1 020小时,980小时,1 030小时,估计这个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为__1_015__小时.[解析]由分层随机抽样可知,第一分厂应抽取100×50%=50(件),该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0×1 020+20×980+30×1 030100=1 015(小时).规律方法:在扇形图中,部分数据在全部数据中的比例等于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与360°之比,等于对应扇形的弧长与周长之比,也等于对应扇形面积与圆面积之比.题型茎叶图的画法及应用典例剖析典例3下面是甲、乙两名运动员某赛季一些场次得分的茎叶图:(1)甲、乙两名运动员的最高得分各是多少?(2)哪名运动员的成绩好一些?[解析](1)甲、乙两名运动员的最高得分分别为51分,52分.(2)从茎叶图可以看出,甲运动员得分大致对称,乙运动员的得分除一个52分以外,也大致对称.而甲运动员的平均得分高于乙运动员的平均得分,因此甲运动员的成绩更好.规律方法:1.利用茎叶图进行数据分析时,通常从茎叶图中各个“叶”上的数字多少来分析该组数据的分布对称性、稳定性等.2.如果茎叶图中的数据大致集中在某一行附近,那么说明这组数据比较稳定.3.茎叶图只适用于样本数据较少的情况.题型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典例剖析典例4从高一学生中抽取50名参加调研考试,成绩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单位:分):[40,50),2;[50,60),3;[60,70),10;[70,80),15;[80,90),12;[90,100],8.(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估计成绩在[70,80)的学生占总体的百分比.[分析]计算频率、列表与绘图.[解析](1)频率分布表如下:成绩分组频数频率[40,50)20.04[50,60)30.06[60,70)100.2[70,80)150.3[80,90)120.24[90,100]80.16合计50 1.00(2)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由题意知组距为10,取小矩形的高为频率组距,计算得到如下的数据表:成绩分组频率小矩形的高[40,50)0.040.004[50,60)0.060.006[60,70)0.20.02[70,80)0.30.03(3)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成绩在[70,80)分的学生所占总体的百分比是0.03×10=0.3=30%.规律方法: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方法:(1)先制作频率分布表,然后作直角坐标系.(2)把横轴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对应一个组.(3)在上面标出的各点中,分别以相邻两点为端点的线段为底作长方形,它的高等于该组的频率组距.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恰好是该组的频率,这些长方形构成了频率分布直方图.易错警示典例剖析典例5某中学同年级40名男生的体重数据如下(单位:kg):61605959595858575757575656565656565655555555545454545353535252525251515150504948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绘出频率分布直方图.[错解](1)极差61-48=13.(2)取组距2,分组132=6.5分7组.(3)分点及分组如下:48~50,50~52,52~54,54~56,56~58,58~60,60~62.(4)列频率分布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教材变式题汇总:《概率与统计》1.(人教A 版选修2-3第66页例4)某射手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 0.8,求这名射手在 10 次射击中, (1)恰有 8 次击中目标的概率;(2)至少有 8 次击中目标的概率 ?变式1:某人参加一次考试,4道题中解对3道则为及格,已知他的解题正确率为0.4,则他能及格的概率为 .【解析】:他能及格则要解对4道题中解对3道或4道:解对3道的概率为:6.04.0)(334⋅=C A P ,解对4道的概率为:4444.0)(C B P =,且A 与B 互斥,他能及格的概率为4443344.06.04.0)(C C B A P +⋅=+.变式2:设甲、已、丙三人每次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分别为0.7、0.6和0.5。
(1) 三人各向目标射击一次,求至少有一人命中目标的概率及恰有两人命中目标的概率;(2) 若甲单独向目标射击三次,求他恰好命中两次的概率. 【解析】(I )设A K 表示“第k 人命中目标”,k=1,2,3. 这里,A 1,A 2,A 3独立,且P (A 1)=0.7,P (A 2)=0.6,P (A 3)=0.5. 从而,至少有一人命中目标的概率为1231231()1()()()10.30.40.50.94P A A A P A P A P A -⋅⋅=-=-⨯⨯= 恰有两人命中目标的概率为123123123123123123123123123()()()()()()()()()()()()()0.70.60.50.70.40.50.30.60.50.44P A A A A A A A A A P A A A P A A A P A A A P A P A P A P A P A P A P A P A P A ⋅⋅+⋅⋅+⋅⋅=⋅⋅+⋅⋅+⋅⋅=++=⨯⨯+⨯⨯+⨯⨯=答:至少有一人命中目标的概率为0.94,恰有两人命中目标的概率为0.44. (II )设甲每次射击为一次试验,从而该问题构成三次重复独立试验.又已知在每次试验中事件“命中目标”发生的概率为0.7,故所求概率为.441.0)3.0()7.0()2(2233==C P 答:他恰好命中两次的概率为0.441.变式3: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中国女排与俄罗斯女排以“五局三胜”制进行决赛,根据以往战况,中国女排在每一局赢的概率为,53 已知比赛中,俄罗斯女排先胜了每一局,求:(1) 中国女排在这种情况下取胜的概率; (2) 求本场比赛只打四局就结束的概率.(均用分数作答)【解析】(1)中国女排取胜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是中国女排连胜三局,第二种是在第2局到第4局,中国女排赢了两局,第5局中国女排赢,∴中国女排取胜的概率为.6252975352)53()53(2233=⋅⋅⋅+C (2) .12551)53(53)52(3212=+⋅⋅C 变式4: 一个质地不均匀的硬币抛掷5次,正面向上恰为1次的可能性不为0,而且与正面向上恰为2次的概率相同.令既约分数ji为硬币在5次抛掷中有3次正面向上的概率,求j i +.【解析】设正面向上的概率为P,依题意:()()322541511P P C P P C -=-,1-P=2P,解得:31=P ,硬币在5次抛掷中有3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为:()2434031131123352335=⎪⎭⎫ ⎝⎛-⎪⎭⎫ ⎝⎛=-C P P C . 2.(人教A 版选修2-3第77页例4)随机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求向上一面的点数X 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变式1:设某射手每次射击打中目标的概率为0.8,现在连续射击4次,求击中目标的次数ξ的概率分布.【解析】击中目标的次数ξ可能为0,1,2,3,4。
当ξ=0时,()442.00C P ==ξ,当ξ=1时,()31142.08.01⋅==C P ξ,当ξ=2时,()22242.08.02⋅==C P ξ,当ξ=3时,()13342.08.03⋅==C P ξ,当ξ=4时,()4448.04C P ==ξ,所以ξ的分布列为:变式2:袋中有12个大小规格相同的球,其中含有2个红球,从中任取3个球,求取出的3个球中红球个数ξ的概率分布.【解析】ξ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为:0,1,2.当ξ=0时,()3123100C C P ==ξ,当ξ=1时,()312210121C C C P ==ξ, 当ξ=2时,()312110222C C C P ==ξ,评述:312310C C +31221012C C C +31211022C C C =2201090120++=1. 变式3: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参加演讲比赛,设随机变量ξ表示所选3人中女生的人数.(1)求ξ的分布列;(2)求ξ的数学期望;(3)求“所选3人中女生人数1≤ξ”的概率.【解析】(1)ξ可能取的值为0,1,2。
2,1,0,)(36342=⋅==-k C C C k P kk ξ. 所以,ξ的分布列为(2)由(1),ξ的数学期望为1525150=⨯+⨯+⨯=ξE (3)由(1),“所选3人中女生人数1≤ξ”的概率为54)1()0()1(==+==≤ξξξP P P .变式4:甲、乙两人参加一次英语口语考试,已知在备选的10道试题中,甲能答对其中的6题,乙能答对其中的8题.规定每次考试都从备选题中随机抽出3题进行测试,至少答对2题才算合格.(Ⅰ)求甲答对试题数ξ的概率分布及数学期望;(Ⅱ)求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解析】(Ⅰ)依题意,甲答对试题数ξ的概率分布如下:甲答对试题数ξ的数学期望E ξ=0×+1×+2×+3×=. (Ⅱ)设甲、乙两人考试合格的事件分别为A 、B ,则P(A)===,P(B)===. 因为事件A 、B 相互独立,方法一:∴甲、乙两人考试均不合格的概率为 P()=P()P()=1-)(1-)=. ∴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为P=1-P()=1-=. 答: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为. 方法二:∴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个考试合格的概率为P=P(A ·)+P(·B)+P(A ·B)=P(A)P()+P()P(B)+P(A)P(B) =×+×+×=.答: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为.3.(人教A 版选修2-3第86页B 组2)若 ~(5,1)X N ,求 (67)P X <<。
变式1: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0,1),如果P (ξ<1)=0.8413,求P (-1<ξ<0).【解析】∵ξ~N (0,1),∴P (-1<ξ<0)=P (0<ξ<1)=Φ(1)-Φ(0)=0.8413-0.5=0.3413. 变式2:一投资者在两个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这两个投资方案的利润x (万元)分别服从正态分布N (8,32)和N (6,22),投资者要求利润超过5万元的概率尽量地大,那么他应301103216159310361426C C C C +1202060+32310381228C C C C +1205656+1514B A ⋅A B 321514451B A ⋅45145444544B A B A 3215131151432151445444544选择哪一个方案?【解析】对第一个方案,有x ~N (8,32),于是P (x >5)=1-P (x ≤5)=1-F (5)=1-Φ(385-)=1-Φ(-1)=1-[1-Φ(1)]=Φ(1)=0.8413. 对第二个方案,有x ~N (6,22),于是P (x >5)=1-P (x ≤5)=1-F (5)=1-Φ(265-)=1-Φ(-0.5)=Φ(0.5)=0.6915.相比之下,“利润超过5万元”的概率以第一个方案为好,可选第一个方案.变式3:在某校举行的数学竞赛中,全体参赛学生的竞赛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100,70N .已知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学生有12名. (Ⅰ)试问此次参赛的学生总数约为多少人?(Ⅱ)若该校计划奖励竞赛成绩排在前50名的学生,试问设奖的分数线约为多少分?可供查阅的(部分)标准正态分布表()()00x x P x <=φ【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正态分布,对独立事件的概念和标准正态分布的查阅,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Ⅰ)设参赛学生的分数为ξ,因为ξ~N(70,100),由条件知,P(ξ≥90)=1-P (ξ<90)=1-F(90)=1-Φ)107090(-=1-Φ(2)=1-0.9772=0.228. 这说明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学生人数约占全体参赛人数的2.28%,因此, 参赛总人数约为0228.012≈526(人).(Ⅱ)假定设奖的分数线为x 分,则P(ξ≥x )=1-P (ξ<x )=1-F(x )=1-Φ)1070(-x =52650=0.0951, 即Φ)1070(-x =0.9049,查表得1070-x ≈1.31,解得x =83.1. 故设奖得分数线约为83.1分. 4.(人教A 版选修2-3第100页例2)一只红铃虫的产卵数 y 和温度 x 有关,现收集了 7 组观测数据列于表中,试建立 y 与x 之间的回归方程。
变式1:为了对2006年佛山市中考成绩进行分析,在60分以上的全体同学中随机抽出8位,他们的数学(已折算为百分制)、物理、化学分数对应如下表,(1) 若规定85分(包括85分)以上为优秀,求这8位同学中数学和物理分数均为优秀的概率;(2) 用变量y 与x 、z 与x 的相关系数说明物理与数学、化学与数学的相关程度; (3) 求y 与x 、z 与x 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精确到0.01),并用相关指数比较所求回归模型的效果.参考数据:5.77=x ,85=y ,81=z ,1050)(812≈-∑=i ix x,456)(812≈-∑=i i y y ,550)(812≈-∑=i iz z,688))((81≈--∑=i i iy y x x,755))((81≈--∑=i i iz z x x,7)ˆ(812≈-∑=i i iyy,94)ˆ(812≈-∑=i i i z z ,5.23550,4.21456,4.321050≈≈≈. 解答:(1) 由表中可以看出,所选出的8位同学中,数学和物理分数均为优秀的人数是3人,其概率是83. ………………………………………………………………………………………………………3分(2) 变量y 与x 、z 与x 的相关系数分别是99.04.214.32688≈⨯=r 、99.05.234.32755≈⨯='r . ……………………………………………5分 可以看出,物理与数学、化学与数学的成绩都是高度正相关. …………………………6分(3) 设y 与x 、z 与x 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是a bx y+=ˆ、a x b z '+'=ˆ. 根据所给的数据,可以计算出63.345.77*65.085,65.01050688=-===a b , 20.255.77*72.081,72.01050755=-='=='a b . ……………………………………………………10分 所以y 与x 和z 与x 的回归方程分别是63.3465.0ˆ+=x y、20.2572.0ˆ+=x z . …………………………………………………………11分 又y 与x 、z 与x 的相关指数是98.0456712≈-=R 、83.05509412≈-='R . ……13分故回归模型63.3465.0ˆ+=x y比回归模型20.2572.0ˆ+=x z 的拟合的效果好. …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