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部分教学大纲.doc

《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教育技术综合实验》是一门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实践技能,以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更好地应用新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 实验教学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教学平台(投影、视频展示台、录放机、DVD播放器、卡座等)的基本使用,学会视频、音频的转化及数字化处理,熟悉演播室现场直播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摄录一体机、调光台、流媒体编码器的基本使用、熟悉虚拟场景制作系统的使用。
3、课程教学要求1.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备的素养,注重实践动手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2.针对木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现有的基础技能,强调给学生掌握些本专业综合技能。
二、学时分配实验总学时为18学时。
序号实验名称学时数开设时间1数码相机的使用和相片处理2 3.6下午2常规教学媒体的熟悉和使用3 3.9、3.10 下午3咅频制作系统及视频转换器的使用3 3.14、3.16 下午4熟悉现场直播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 3.17、3.20、3.21、3.24 下午5虚拟场景制作系统(一)3 3.27、3.28、3.31、4.3 下午6虚拟场景制作系统(二)3 4.4、4.6、4.10、4.11 下午三、大纲内容实验一数码相机的使用和相片处理(2学时)1、实验目的(1)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并将拍摄照片导入电脑(2)掌握数码相片在Photoshop中的常用处理,学会定义动作路径对相片进彳丁批量处理。
2、实验器材(1)数码相机、数据线、电池、存储条(2)电脑、PHOTOSHOP 软件3、实验任务(1)学会数码相机基本功能的使用(2)对照片(或书本封面)进行翻拍,用Photoshop X具进行相片大小、色度、亮度、对比度、畸形扭曲等数字处理,使之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石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MOdernEdUCationTeChnOIogy)课程编号:Z210025总学时数:14+18 学分:2课程性质:必修课程适用专业:师范类各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熟悉各种常用教学设施的操作、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是培养学生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对教师要求,而为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的一门应用类课程,目的在培养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它的理论基础。
并对本课程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特点与作用,掌握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技术,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阐述现代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媒体基本原理的同时,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学生的特点,选择和组织不同侧重面的教学内容,解决相关领域中教育技术应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能力和素养。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2课时)1.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教育技术的定义;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1.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3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掌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的掌握,难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随着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
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学生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面向师范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一)课程目标1.意识与态度: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知识与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应用与创新:能够结合自己的学科,设计和实施基于技术的教学;能够根据技术的功能和学科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利用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4.社会责任:能够符合规范地应用信息技术和相关的资源。
(二)课程活动与方法本课程坚持现代教学理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活动主要有教师的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室环境中的操作练习、实践项目学习、课后的在线学习活动。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总课时48)四、学习项目第1章绪论——学习项目书第2章初识现代教育技术——学习项目书第3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项目书第4章教学媒体——学习项目书第5章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学习项目书第6章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项目书第7章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项目书第8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项目书第9章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项目书(四)评价考核本课程综合应用各种考核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主要方式包括:1.试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2.电子作品: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技术的开发能力;3.学习项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相关原理和技术的能力;4.学习活动:主要考查学生日常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的表现。
(五)教材、参考书目和网络资源课程教材:1.张剑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2.张立新主编《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参考书目:祝智庭顾小清闫寒冰等编《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现代教育技术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课程编码:14105D课程类别:必修课总学时:64学时总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基础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现代教育技术》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课。
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小学教师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力求通俗易懂,突出使用性和实效性,针对性和简明性。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必然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能够解决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必须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才能够担负起未来教育的重任。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2.了解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4.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实践能力,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5.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2学时)教学内容:1、教育技术的概念2、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3、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4、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重点掌握教育技术概念及内涵,了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理解现代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内涵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难点: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内涵第二章教学媒体(4学时)教学内容:1、教学媒体概述(1)教学媒体及其特性(2)教学媒体的分类(3)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2、信息化教学环境(1)校园网(2)多媒体教室(3)计算机网络教室(4)微格教室(5)电子白板基本要求:了解教学媒体的特性及其分类,掌握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熟悉信息化教学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教学媒体的选择信息化教学环境难点:教学媒体的选择第三章教学资源(8学时含上机实验)教学内容:1、教学资源概述(1)概念(2)分类2、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素材(1)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2)多媒体素材的类型(3)选择多媒体素材的原则3、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处理(1)文本素材(2)图像素材(3)音频素材(4)视频素材(5)动画素材基本要求:理解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类型及选择素材的原则,能熟练掌握相关媒体素材的制作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旨在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增強其教育职业技能,为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能适应未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所信守的宗旨。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需不断进取、与时俱进。
本课程涵盖的知识内容涵盖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设计、教学技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网络课程设计、MOOCs、SPOC、微课与翻转课堂等知识,课程内容在介绍基础知识时还需渗透新时期教育技术理念等。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是:(1)阐明思政理念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2)系统阐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3)使学生掌握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4)教会学生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基本原理。
(5)使学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
(6)使用学生学会利用和设计网络教育资源。
(7)教会学生关于MOOCs、SPOC、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基本运用。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等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用学生知道教育技术的概念、作用与理论基础,知道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要求;能利用所学知识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于专业课中,并能学会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现代教学现念的基本思想、现代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
(2)掌握现代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3)熟悉教学技能的应用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掌握利用电子演示文稿及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的技术。
(5)了解网络课程的概念、开发过程和开发技术等。
(6)使学习者具有基本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与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Moden Educational Technoloy(三)课程中文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四)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五)开课单位:工学院(六)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心理学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1] 《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教程》,彭兵等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2]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李玉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 《实用教育技术--面向信息化教育》,祝智庭顾小清沈书生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4]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祝智庭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何克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用于概念转变的思维工具(MODELING WITH TECHNOLOGY:MINDTOOLS FOR CONCEPTUAL CHANGE) , (美国)D·H·乔纳森著顾小清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八)课程性质现代教育技术是全校本科生通识选修课。
该课程主要介绍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教学媒体环境、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知识。
(九)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及其教学应用,设计教/学资源,理解教育技术与教学、学习之间的关系,掌握信息化教学模式,学会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改进绩效。
(十)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兼容,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上机实验,作业,答疑,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教育技术相关概念、教学设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基础等内容的理解。
本课程上机实验36学时,上机实验课中教师需对所讲内容进行释义、示范(演示)、实践、总结等教学活动,每次上机前教师预先布置实验题目,给出评价标准,严禁抄袭或拷贝他人的成果。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13140007(二)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Technique(三)开课对象:文传学院本专科二、教学目标与任务《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类各专业必须开设的公共课。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和素质,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成功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担负起未来教育改革的重任。
三、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54学时学分:四、学时分配参考总学时:36五、基本要求l.对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正确的认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认识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特点与作用,掌握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简单维护能力3.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实践能力,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形式:多媒体部分内容的教学在配有投影机的教室进行教学,采用讲授、实验、自学、交流、看相关动画制作光盘资料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六、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本课程是考试课;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和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60%。
七、教学内容1.教育技术概述(2学时)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2)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3)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2.学与教的理论(4学时)1)行为主义理论2)认知主义理论3)建构主义理论3.视听与传播理论(4学时)1)视听教育理论2)传播理论4.视听媒体辅助教学(4学时)1)教育传播媒体2)视听教学媒体3)视听教学媒体的应用5.计算机辅助教学(6学时)1)概述2)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3)多媒体课件的开发4)*概念图及其应用5)新技术的教育应用6.Internet教育资源利用(4学时)1)Internet教育资源2)网络信息检索3)网上交流与文件下载4)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7.现代远程教育(2学时)1)远程教育概述2)网络课程与学习环境3)*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育8.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4学时)1)校园网络2)多媒体教室3)网络机房4)微格教室9.教学设计(4学时)1)教学设计概述2)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3)教学设计方案实例10.教学评价(2学时)1)教学评价概述2)教学评价技术3)教学评价实践4)教育技术在评价中的应用合计:36学时八、教材与教参1.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6.12 2.教学参考书1)《现代教育技术》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编著.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62)《现代教育技术》祝智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3)《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第二版)李王知非、贾宗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4)《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李玉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5)《教育技术学概论——基本理论的探讨》李康著。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训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训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代码:1141J2001课程类别:教学技能项目课程课程总学时:32实训学时:8开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对象: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基础一、实训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教学技能项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师范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在实训部分开设一些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应用软件操作项目,通过介绍这些不同类型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用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二、实训教学基本要求上机实践操练是掌握这些实用技术的重要途径。
要求学生在了解这些应用软件操作使用方法的同时,积极上机操练,以达到对这些应用软件的熟练掌握,并能较好地将这些实用技术运用到自身的学习、工作中去。
三、实训学时分配四、实训教学内容实训项目(一):多媒体课件素材的处理(1)项目类别:必做(2)项目性质:操作性(3)项目内容及教学要求:1、实训目的熟悉Photoshop、Audition软件的工作界面,掌握Photoshop、Audition 的基本操作。
2、实训内容1)Photoshop软件界面介绍2)图像素材的处理3)Audition软件界面介绍4)音频素材的处理(4)主要仪器:电脑实训项目(二):PPT课件制作(1)项目类别:必做(2)项目性质:操作性(3)项目内容及教学要求:1、实训目的熟悉PowerPoint软件的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掌握PowerPoint集成各类素材的方法,掌握PowerPoint的动画方案和交互控制。
2、实训内容1)PowerPoint软件界面介绍2)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3)PowerPoint中素材的添加4)PowerPoint的动画方案5) PowerPoint的交互控制(4)主要仪器:电脑五、实训评定与考核方法本课程实验不单独计算成绩,而是融合到课程的平时成绩中,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上机操作,课后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算成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类型 计 每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划组 基综设学人 础合计
时数 性性性
教学媒体在汉
熟悉录音机、电视、多媒体综合系
01 语 教 学 中 的 应
√
统在汉语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用
21
网络汉语教学 掌握网络汉语教学资源的获取方
02
√
资源的获取 法。
21
主要仪器及 配套数
体计算机、录 音机、电视 多媒体计算机
√
熟悉多媒体课件设计流程
多媒体课件设
08
掌握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系统设计
计
的方法
√ 2 3 多媒体计算机
√
多 媒 体 课 件 制掌握多媒体课件中的素材加工和处
09
作
理方法。
√ 4 3 多媒体计算机
√
多媒体课件制
10
掌握多媒体课件合成和发布方法。
作
√ 2 3 多媒体计算机
√
多媒体汉语微
11
实践多媒体汉语教学。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系统设计的方法 实验要求:熟悉多媒体课件设计流程
掌握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系统设计的方法
项目名称: 多媒体课件设计
主要内容:多媒体课件中的素材加工和处理方法 实验要求:掌握多媒体课件中的素材加工和处理方法
项目名称: 多媒体课件设计 主要内容:多媒体课件合成和发布方法 实验要求:掌握多媒体课件合成和发布方法
项目名称: 视频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主要内容:视频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实验要求:熟悉 Premiere 6.5 的基本操作进行视频采集和节目输出
项目名称: 汉字笔顺 主要内容:运用 Flash 制作汉字笔顺的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要求:掌握运用 Flash 制作汉字笔顺的方法
项目名称: 多媒体课件设计 主要内容:多媒体课件设计流程
掌握图形格式转换的方法
图像教学资源
03 处理 1
掌握各工具应用范围,各工具的参数
√
设置
2 1 多媒体计算机
项目 类别 必选 做做
√
√
√
掌握图层的复制,移动,删除操作
重点掌握图层模式的设置,及各模式
图像教学资源
04
处理 2
对图像的影响
掌握 Photoshop 素材合成与色彩调 整的基本方法
√ 2 1 多媒体计算机 √
开课单位:华文学院
实验项目总数 12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数 12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旨在培养信息时代汉语教师教育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良 好的信息素养、熟练的媒体技能、 E-learning 的方法,以及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本课程 的核心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和态度,能运用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指导 教与学的实践,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初步能力, 熟悉各种常用教学设备的操作、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 学的过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名称: 图像教学资源处理 1 主要内容:图形格式转换的方法
各工具应用范围,各工具的参数设置 实验要求:掌握图形格式转换的方法
掌握各工具应用范围,各工具的参数设置
项目名称: 图像教学资源处理 2 主要内容:图层的应用 实验要求:掌握图层的操作
掌握 Photoshop 素材合成与色彩调整的基本方法
项目名称: 声音素材获取与处理 主要内容:声音素材获取与处理的方法 实验要求:掌握运用Cooledit软件进行声音素材获取与处理的方法。
格教学
√ 4 3 多媒体计算机
√
CAI 课件分析讲老师与学生一起对各个作品做出分
12
√
4 3 多媒体计算机
√
评
析、评价、总结
三、教材及参考书: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祝智庭 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四、考核方式:
以每次实验的作品计分,纳入学期的成绩中,以比值计入总分。 (1)操作考核 (2)作业考核 成绩评定标准:平时练习作业和操作考核约占 20%,学期作品约占 40%
项目名称: 多媒体汉语微格教学 主要内容:多媒体汉语微格教学 实验要求:实践多媒体汉语微格教学
项目名称: CAI 课件的分析讲评 主要内容:作品分析讲评 实验要求:老师与学生一起对各个作品做出分析、评价、总结
本大纲主笔人: 熊玉珍
2009 年 5 月 26 日
五、所在实验室及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室名称: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
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简介
项目名称: 教学媒体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教学媒体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要求:熟悉录音机、电视、多媒体综合系统等教学媒体在汉语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项目名称: 网络汉语教学资源的获取 主要内容:网络汉语教学资源的获取方法 实验要求:掌握网络汉语教学资源的获取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80000598
课程英文名称: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类别:应用专业必修课;语言及应用语言学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总学时 72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 36 实验学分 1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学
适用专业:语言及应用语言学
声音素材获取 掌握运用Cooledit软件进行 声音素
05
与处理
材获取与处理的方法。
√ 4 1 多媒体计算机
√
视 频 信 号 的 采 熟悉 Premiere 6.5 的基本操作进行
06
√
2 1 多媒体计算机
√
集与处理
视频采集和节目输出
07 汉字笔顺
掌握运用 flash 进行制作汉字笔顺的 方法。
√ 2 1 多媒体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