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一实验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报告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适应性训练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项目实验一多媒体教学系统的适应性训练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日期2012-5-22一、实验目的1、了解幻灯机、投影器、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影碟机、液晶电视机、扩音系统等视听媒体的结构、原理和基本功能;2、掌握幻灯机、投影器、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影碟机、液晶电视机、扩音系统等视听媒体的操作使用步骤和方法;3、了解常见信息化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的设备配置和配接方法。
4、掌握常见信息化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特别是其集成控制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5、掌握微格教室、课堂录播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1.幻灯机、投影器、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影碟机、扩音系统等视听媒体基本的使用调整方法。
(1)了解各种视听媒体的结构,原理。
(2)掌握各种视听媒体的各按键、旋钮、输入输出接口等的功能,熟悉其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
(3)掌握各种视听媒体的配接、调整方法等。
2.信息化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的调整使用。
(1)根据“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完成所需设备的配接。
(2)掌握“多媒体教室”基本调整使用方法。
3.微格教室、课堂录播系统的的使用。
(1)了解微格教室、课堂录播系统所需的设备以及系统配接。
(2)掌握微格教室、课堂录播系统的基本调整使用方法。
三、实验环境四、思考题1、课堂录播系统的功能?答:一、优化听课录播室内环境安静、灯光柔和、音响效果好,并配置高级的液晶投影仪,何况看不到听课老师,一切就像平时一样。
而听课老师通过单向玻璃能清楚地看到教室的一举一动,高保真的音响将教室的声音同步传来,哪怕钢笔碰到桌面的声音也能听到。
同时也可通过笔记本进行同步观看,其实通过设置在局域网内也能同步观看课堂直播,这样就大大增加听课的人数,也就是校内有网络有电脑的地方均能听课,这样就极大效能地拓展听课范围,不再受地点的约束,优化听课效果。
二、易于反思平时教学,老师很难对课堂的细节,特别是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反馈,而通过录播系统,授课老师在课后即能看到当堂课的录像资料,也可刻下来,或传到学校为每位老师配置的个人FTP上,这样就会发现整节课的所有细节。
现代教学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讨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分析现代教学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名称: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教学实验2. 实验对象:某中学七年级学生3.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至11月10日4. 实验地点:某中学多媒体教室5. 实验工具: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网络资源等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
2. 实验组教学设计:- 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PPT、视频、音频等。
- 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结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对照组教学设计:- 采用传统的板书和口头讲解方式进行教学。
- 适时进行课堂提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前期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 熟悉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
- 收集相关网络资源。
2. 实验实施:- 实验组: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利用电子白板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对照组: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适时进行课堂提问。
3. 实验后期:- 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评估教学效果。
- 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教学效果评估:- 实验组学生在测试中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
- 实验组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2. 原因分析:-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网络资源的拓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实验结论1. 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2. 教师应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报告一、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的缘起哎呀,说到这个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啊,那可真是一段超有趣的经历呢。
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新奇。
以前总觉得教育嘛,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学生在下面听听记记。
可这现代教育技术一出来,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有认知。
二、实践中的具体内容在这个实践里呀,我们接触到了好多超酷的东西。
比如说多媒体教学,以前上课的时候,偶尔会看到老师用个PPT啥的,当时就觉得好高级。
这次自己实践的时候才发现,PPT可不只是简单地把文字图片堆上去就好了。
要讲究排版,色彩搭配,还要让内容简洁明了又有趣味性。
像我做一个关于历史事件的PPT,就找了好多相关的小视频插进去,这样一放出来,感觉整个课堂都活跃起来了呢。
还有在线教学平台,这个可太方便了。
可以把学习资料都放在上面,学生们随时随地都能看。
我还尝试着在上面设置一些小测验,做完之后立马就能出成绩,还能看到答案解析。
这样学生们就能知道自己哪里没掌握好,老师也能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外,教育游戏也是个很有趣的部分。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设计了一个关于数学运算的小游戏。
把那些枯燥的数学题融入到游戏里,让小朋友们在玩的过程中就把数学知识学会了。
比如说,游戏里的小角色要过关就得回答对数学题,答错了就会被小怪兽追。
小朋友们玩得可起劲了,一边玩还一边喊着“我要做对数学题,打败小怪兽”。
三、实践中的收获与感悟通过这次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呢,我真的收获满满。
首先是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前我都不太会用那些制作PPT的高级功能,现在不仅会用了,还能做出很酷炫的效果。
而且在设计教育游戏的时候,我学会了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
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性。
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教育的新大门。
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高效。
以前可能会有学生觉得学习很无聊,但是有了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加持,学习就像玩游戏一样充满乐趣。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范本

学院闽江学院系:电子系专业:物本年级:09姓名:张三学号:_ 12009050xxxx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实验日期:201 年月日交报告日期:201 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一图像图形处理一、实验目的1、掌握影像处理的基本方法2、熟悉各种工具、命令、对话框和调色板的使用3、掌握精确选取复杂选区的方式、方法和技巧4、掌握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合成以及利用图层样式进行素材制作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对现有的图形图像进行各种调整操作(如对比度,调色,调整亮岸程度等),并保存输出成jpeg格式。
2、将两张以上的素材进行合成,制作出一新的素材。
3、利用图层样式制作一按钮或利用各种工具制作一主题封面图。
三、实验器材1、计算机2、photoshop等软件四、实验步骤内容1:图像素材的调整1、打开原图素材如下图1,创建曲线调整图层,把全图稍微调亮一点,参数设置如图1,输出:140/输入:105。
图12、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对红,黄,中性,白色进行调整,参数设置如图2 - 5。
图2 图3图4 图53、创建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对全图,红色,黄色进行调整,参数设置如图6 - 8。
图6 图7图84、创建亮度/对比度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图9。
图95、创建色彩平衡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图10。
图106、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对红,黄进行调整,参数设置如图11,12,确定完成最终效果如图13。
图11 图12图13内容2:图像的合成1、2、3、4、五、实验心得与体会1、2、3、。
川师大《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报告一

2.多媒体综合演示系统的基本使用(DVD播放)。
(1)打开DVD电源,放入相应的光盘;
(2)连接DVD机与各设备的信号连线:DVD机—VGA分配器—液晶投影仪之间的视频信号线;
(3)按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按钮(INPUT),进行输入信号“DVD(VCD)”选择,选择通过控制器的DVD(VCD)端口的输入的视频信号,将DVD(VCD)机的信息投影出来。
(5)图像播放结束后,按信号的流向反方向依次关机,最后切断总电源。
实 验 小 结(体会)
*在本次实验中你学到了什么?主要收获有哪些?
1.在本次试验中,我学习到了在多媒体教室怎么使用综合演示台,怎么切换DVD、电脑、展示台三者呈现的画面。
2.主要的收获是:在展示台的操作上,通过镜头调焦使画面清晰,调节液晶投影仪控制菜单选项中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是画面达到最佳;如果想要显示计算机的课件,可以按动控制器的输入按钮(INPUT),输入信号“RGB”;或者显示DVD的画面,按动“INPUT”进行输入“DVD(VCD)”。
(3)将要投影的东西放到展示台面上,调整镜头的拍摄角度并移动实物在平台上的位置使展示对象刚好处于平台的中央,按动面板上的‘放大’‘缩小’‘自动变焦’‘拉近’‘拉远’‘亮度+’‘亮度—’‘红+’‘红—’‘蓝+’‘蓝—’等按钮可以实现相应的调整。
(4)数字视频展台在投影不透明实物时应选择臂灯照明,而投影透明实物时应该选择底灯照明。投影幻灯负片的时候,画面会出现非正常影像,可以按下展示台上的‘负片’按钮使影像正常。
*在完成本次实验中的任务时你遇到了哪些较难解决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1.在实验前期,我不明白怎么连接各个设备在VGA分配器上的连线;后来通过阅读书上的讲解和同学的帮助,我懂得了各种信号连线。
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自身教育技术水平,我们组织了一次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训活动。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2.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应用方法和技巧。
3. 提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4. 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
2. 多媒体教学设计:学习了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和常用工具,并进行了实际操作练习。
3.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了解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了在线教学、在线互动和在线评价等技能。
4.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学习了教学资源的分类、获取和评价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5. 教育技术评估:掌握了教育技术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参加讲座等方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学习。
2. 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平台等工具,进行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实践操作。
3. 团队协作:分组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践技能提升: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多媒体教学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教学资源开发和教育技术评估等技能,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在团队协作的实践中,我们学会了沟通、协调和合作,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六、实训反思1. 加强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1)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1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了解数码相机的组成与主要器件,以NikonP5100为例,了解数码相机的不同拍摄模式与设置,掌握nikonP5100为例的数码相机的拍摄方法。
实验仪器与试剂
NikonP5100数码相机相机试纸电池等
实验内容
nikonP5100数码相机的基本使用
nikonP5100数码相机的功能按钮设置
nikonP5100数码相机的调整
nikonP5100数码相机的拍摄
实验过程
数码照相机都具有自动聚焦功能,将数码相机取景器里的聚焦标志对准要拍摄的物体,半按下快门,直到物体的影像清楚为止。
拍照时应把相机靠紧头部以减小晃动,在光线不好的时候尽可能使用三脚架或其他支撑物,以保证相机在较长时间曝光时不会晃动。
照相时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图像的分辨率,要知道图像分辨率越大占的空间就越大。
存储卡在拍摄过程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在数码相机关闭电源,照相机完全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才能取出和安装存储卡,否则会照成存储卡损坏。
数码相机对电池的需求量特别大,现在常用的锂电池可重复使用且电量也较大,使用时应把电量用完在充电。
注意事项
(1)爱护实验仪器
(2)相机防止跌落,碰撞,小的扣带一定要套在手腕上、传递相机要拿稳。
(3)防止灰尘以及一些小杂物保持镜头整洁
(4)避免将相机放在潮湿的地方
(5)注意对光线的掌握,相机在使用时尽量不要直接拍摄太阳或者强光
(另附数码照相机所照照片)。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本

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院系:班级:姓名:座号:实验一电视节目的收、录、放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视机、录像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学会电视机和录像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录像机与电视机相配合录放像的基本方法。
3、学会用录像机收、录电视节目。
二、实验器材彩色电视机1台;录像机1台(或者光盘刻录机1台);电视天线1副;录像带1盒;AV线2根;射频线1根。
三、实验步骤1、彩色电视机的使用(1)接电源,插天线,打开电视机电源开关。
(2)调谐。
将电视机调谐到当电视台播放的电视频道上。
①用节目增/减键(P△/P )选择电视机频道;按下菜单(MENU)键,屏幕进入主菜单显示;用节目增/减键选中"预置"(使其成为红色)。
②按下声音增/减(V+/V-)键,进入"预置"菜单显示;用节目增/减键置"AFT" 为"关"。
③用节目增/减键选中"波段"(使其成为红色),用声音增/减(V+/V-)置于"波段",选择波段。
④用节目增/减键选中"手动调节";连续按下声音增或减键(V+或V-)进行搜索,或选中"自动调节"、"半自动调节"进行搜索,当调到电视机屏幕上出现所要选的电视节目时, 按下MENU键两次,回到正常画面。
(3)对比度、亮度调节。
调节电视机的对比度和亮度,使图像层次分明,亮度适中。
(4)色饱和度、色调的调节。
调节要适当,不能太淡,也不能太深,常以人物面部肤色为准。
(5)音量调节。
根据观看人数多少,调至能听清电视伴音为止。
电视机前后面板视图录像机前面板视图录像机后面板视图2、录像机与电视机连接放像(1)接线。
用AV同轴电缆将录像机的视频/音频输出插口与电视机的视频/音频输入插口连接。
(2)录像机与电视机通电、开机。
(3)视频播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
10级电子信息工程房林林
一、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内容,第二章第四节。
二、设计思想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物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碰到有关折射的现象,但不懂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它。
本教材和旧教材有所不同,方法上,把“光的折射”演示实验,改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光的折射规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另一方面通过自己切身的体验,领略到光折射现象的美妙,并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
(3)了解光在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知识
四、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
五、教学难点
用光的折射规律简单解释折射现象
六、教具准备
激光笔、水、玻璃砖、烧杯、铁丝、玩具小鱼、水槽、硬纸片
七、教学方法
探究式
八、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用反常规的教学方法,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先通过学生体验奇异的光的折射现象,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借助实验:光在空气中传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两次光斑位置的不重合,从而较自然的引入光的折射定义,让学生描绘光路,并由此认识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使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对这些术语不会感到陌生。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欣赏图片,使学生联系实际,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
利用叉鱼的有趣实验,使学生亲自体验了光折射所产生的错觉。
最后归还课堂小结给学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