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优.选)
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范文(三篇)

对咳嗽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范文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医生通常会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本文将对咳嗽的诊疗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分析,以提供更好的临床实践指导。
咳嗽的诊疗方案通常可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部分。
非药物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药物治疗则包括抗生素、止咳药、祛痰药等。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疾病期间的休息有助于促进机体的康复和免疫力的提高,减少病情的恶化。
此外,饮食调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病人应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也十分重要,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以减轻咳嗽的症状。
药物治疗方面,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咳嗽上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必须注意准确的诊断,以免滥用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止咳药在镇咳作用上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干咳的症状。
因咳嗽而引起的疼痛可通过镇痛药缓解。
祛痰药可以帮助咳出痰液,缓解咳嗽的症状。
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现有的咳嗽诊疗方案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
首先,对于非药物治疗方面,虽然休息和饮食调理对于咳嗽的治疗非常重要,但目前缺乏具体的指导和规范。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需要制定不同的休息以及饮食调理方案。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也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指导。
在药物治疗方面,抗生素的滥用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由于咳嗽的原因多样化,只有在明确咳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时才能使用抗生素。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宣传和培训。
此外,目前对于咳嗽的止咳药和祛痰药的选择和使用缺乏统一的指导。
不同类型的咳嗽对于止咳药和祛痰药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指南。
为了优化现有的咳嗽诊疗方案,进一步提高咳嗽的治疗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对非药物治疗的指导和培训,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制定具体的休息和饮食调理方案,并提供相关的操作指导。
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2)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6)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12)附: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胃痛(慢性胃炎)的优化及总结 (17)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3)胸部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X 线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的患者(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或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诱发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咳嗽,或咳白色黏液痰或黄浓痰。
(3)主要体征: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二)证候诊断1.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咯稀白痰,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气粗,喉燥咽痛,痰粘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荆芥、百部、杏仁、紫菀、甘草、陈皮、桔梗、白前。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
2.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桑菊饮。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惊,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气阴两虚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黏,自汗神倦,纳少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
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 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
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发热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肺炎诊疗方案

肺炎诊疗方案————————————————————————————————作者:————————————————————————————————日期:泗洪县中医院儿科2013中医优势病种-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疾病名称(TCD:BEZ020)中医:肺炎喘嗽西医:支气管肺炎一、概述: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
是支气管壁黏膜及其附近的肺泡发生炎症的疾病。
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等为特征。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以冬春季多发。
本病属于中医学“肺炎喘嗽”等范畴。
一、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12月发布的《小儿肺炎中医诊疗指南》和2002年第6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诊断。
(一)西医:支气管肺炎1.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麻疹、百日咳、流感等传染病史。
2.患儿多数起病较急,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可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轻度恶心、腹泻等症。
早期为刺激性干咳,逐渐加重,极期反略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
重症患儿有呼吸增快,鼻翼煽动,口唇发绀,明显三凹征,甚则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毒性脑病。
肺部叩诊浊音,听诊闻及管状呼吸音、中小水泡音。
心率增快,心音低钝。
3.细菌感染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且有核左移及中毒性颗粒,病毒感染白细胞正常或偏低。
4.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示两肺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或融合成为片状阴影;也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
(二)中医:肺炎喘嗽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三)中医证型:分为常证和变证。
常证分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变证分为心阳虚衰和邪陷厥阴。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常证(1)风寒闭肺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呛咳频作,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治法:辛温开肺。
主方:华盖散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苏叶、苏子、陈皮、茯苓、白前、半夏、莱菔子等。
肺炎喘嗽(重症肺炎)的中医治疗

肺炎喘嗽诊疗常规肺炎喘嗽肺炎喘嗽是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西医适用范围:重症肺炎。
病象发热,咳嗽,咯痰,痰白或黄或粘稠或带血,恶寒或寒战,胸痛,气喘,口渴。
伴有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等症。
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因“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若邪热内陷,即现“逆传心包”;或邪热羁留不解,深入下焦,则劫灼真阴,下竭肝肾。
病类分虚、实两类。
以实者居多。
病性初病为阳、热、实证,后期则虚实夹杂或以虚为主。
病程一般较长。
病因病机病机关键:痰、热、毒互结于肺。
本病多因失治误治或治之不当或正不胜邪,必邪气深入,病情发展,其传变趋势有二,一为顺传于肺胃,而气(痰热壅肺)而营而血;一为逆传心包,而心营,而神明(脑)。
所谓逆传心包者,为邪热内炽,上扰神明,神明错乱,而有神昏谵语、舌謇之症。
若邪热深盛,邪正剧争,正气溃败,骤然外脱,则阴津失其内守,阳气不能固托,终则阴阳不能维系,形成阴竭阳脱。
此外,风温热邪,久羁不解,易深入下焦,下竭肝肾,导致真阴欲竭,气阴两伤。
诊断依据1.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意识淡漠。
2.或伴咳嗽、气急、胸痛等症。
3.有病情较重,传变快等特点。
4.休克或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5.肺部有实变体征,或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6.痰直接涂片或培养可以找到病原体。
7.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一侧或两侧肺叶或肺段炎性阴影。
西医诊断标准: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
②发热。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 湿性啰音。
5.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 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及优化措施

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及优化措施肺炎喘嗽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通过辨证施治,既可以缓解症状,也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评价疗效和优化措施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疗效评价1.症状改善:观察患者的咳嗽、气喘等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
通过问诊、观察和患者自己的反馈,了解症状是否有明显好转。
2.体征改善:观察患者的胸部启闭情况、呼吸频率等体征是否有所改善。
通过触诊、叩诊等手段,了解患者的体征是否发生变化。
3.辅助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
例如,肺部X光或CT的结果是否有明显改善。
二、优化措施1.辨证施治:中医诊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证候,采用不同的中药配方以及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2.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病情好转,可以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或停止一些治疗措施;如果病情不稳定或进展,需要增加治疗措施或更换药物配方。
3.注意病人的日常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避免劳累和寒冷刺激。
另外,还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烟尘等刺激物。
4.加强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宣教,如疾病的预防、注意事项等。
提醒患者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
5.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在随访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总结起来,肺炎喘嗽的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及优化措施主要包括观察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优化措施则包括辨证施治、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注意病人的日常护理、加强宣教以及定期随访等。
通过以上措施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评价疗效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咳嗽(肺炎)中医诊疗方案

肺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
应询查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判断外感和内伤。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有其他兼证。
(二)西医诊断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38度。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款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
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热闭心包证: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惊厥或四肢厥冷。
舌降少津,苔黄,脉眩数或沉数。
5.气阴两虚针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粘,自汗神倦,纳少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6.邪陷正脱证:呼吸短促,鼻翼煽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身热剧降。
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志逐渐模糊。
舌质淡紫,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1.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中成药:乐频清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清开灵颗粒1包每日3次口服。
2.痰热壅肺证治法:清热化痰素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
【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一)中医诊断
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
应询查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判断外感和内伤。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有其他兼证。
(二)西医诊断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38度。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款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
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
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热闭心包证: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惊厥或四肢厥冷。
舌降少津,苔黄,脉眩数或沉数。
5.气阴两虚针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粘,自汗神倦,纳少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6.邪陷正脱证:呼吸短促,鼻翼煽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身热剧降。
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志逐渐模糊。
舌质淡紫,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1.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中成药:乐频清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清开灵颗粒1包每日3次口服。
2.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素肺。
方药:清金化痰汤或桑白皮汤加味。
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中成药:急支糖浆10ml 每日3次口服;鲜竹沥口服液10ml 每日3次口服。
3.肺胃热盛证
治法:泻肺泄热,清胃通腑。
方药:麻杏石甘汤、银翘白虎汤合凉膈散加减。
生石膏、麻黄、杏仁、桑白皮、黄芩、瓜蒌、甘草。
4.热闭心包证
治法:清营解毒,化痰开窍。
方药:清营汤合猴枣散加减。
水牛角、丹参、玄参、麦冬、金银花、连翘、黄连、淡竹叶、猴枣散。
5.气阴两虚证
治法:银翘白虎汤合生脉饮加减。
方药:银翘白虎汤合生脉饮加减。
金银花、连翘、石膏、知母、麦冬、人参、五味子、甘草。
中成药:百合固金口服液10ml 每日3次口服;川贝止咳糖浆10ml 每日
3次口服。
6.邪陷正脱证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人参四逆汤合生脉散加减。
人参、枳实、柴胡、芍药、麦冬、麦冬、五味子、甘草。
二、其他治疗
1.双黄连注射液或鱼腥草注射液或穿琥宁注射液或痰热清常规剂量,静脉滴注。
2.气阴两虚或邪陷正脱型,可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三、西医治疗
1.抗感染治疗:根据估计或病原学诊断选择敏感药物。
(1)青壮年、无基础疾病患者: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
抗菌药物选择:大环内酯类、青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新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曲伐沙星等)。
(2)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患者: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等。
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联合大环内酯类、新喹诺酮类。
(3)需要住院患者: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复合菌(包括厌氧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衣原体、呼吸道病毒等。
抗菌药物选择:①第二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②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单用,或取大环内酯类;③新喹诺酮类或新大环内酯类;④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联合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
(4)重症患者: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嗜肺军团杆菌、肺炎支原体、呼吸道病毒、流感嗜血杆菌等。
抗菌药物选择:①大环内酯类联合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②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广谱青霉素、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头孢菌素类,或前二者之一联合大环内酯类;③碳青霉烯类;④青霉素过敏者选用新喹诺酮联合氨基糖苷类。
2.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祛痰、止咳、止血、止痛、退热,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循环及心肺功能支持,还包括保证有效循环血容量,应
用血管活性药物、正性心力药物、氧疗以及必要时的机械通气等。
要注意休息,进食高能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重症患者要入住呼吸监护病房。
四、护理调摄
对于咳嗽的预防,首应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肺卫不固者,可酌情选玉屏风散口服。
【疗效评价】
痊愈:用药后3 d内体温恢复正常,5 d内咳嗽停止,10 d内肺部干湿性啰音及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完全消失。
显效:用药后3 d内体温正常,7 d内咳嗽缓解,10 d内肺部干湿性啰音明显减少,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基本消失。
好转:用药7 d体温基本恢复正常,1个疗程结束时咳嗽症状仍存在,但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有所减轻。
无效:用药疗程结束时仍有发热或刺激性咳嗽,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仍存在。
痊愈﹑显效和好转判为有效。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