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总结汇报材料6篇

校园文化建设总结汇报材料6篇篇1一、引言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不仅代表着学校的精神面貌,更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校围绕“勤奋、诚信、团结、创新”的校训,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将对过去一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1.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过去一年中,我校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竞赛、运动会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校园环境不断优化我校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维护,通过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营造了宜人的学习氛围。
此外,学校还加强了教室、宿舍等场所的管理,确保了校园环境的整洁和有序。
学生们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感受到了身心的愉悦。
3. 校园文化特色逐步形成我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例如,我校的科技创新团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展现了学校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我校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开设书法课程等形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度不平衡虽然我校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但部分活动的参与度较低,有些学生对此类活动不感兴趣或者没有时间参与。
这表明在活动设计和组织上还需进一步优化,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2. 校园环境治理有待加强尽管我校的校园环境整体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卫生死角和违规行为。
这需要学校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律性。
3. 校园文化特色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推广虽然我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已经初步形成,但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学校的文化特色。
这需要学校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小学申报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总结材料[五篇范文]
![小学申报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总结材料[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dcba0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9.png)
小学申报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总结材料[五篇范文]第一篇:小学申报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总结材料一、学校基本情况我校地处南陵西乡,坐落在美丽的寨山脚下,七星河畔,始建于1956年(西乡系牡丹之乡;寨山:李白三度寓居于此,留有诗作《南陵别儿童入京》)。
学校文化底蕴丰厚,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
学校下辖两个完小,专任教师102人,在校生1091人,本部现有教学班18个(含教学点),在校生708人,教职工44人。
近年来,县政府不断加大对我校的投入,校容校貌发生显著变化,办学条件显著提升。
学校占地面积51.4亩,校舍建筑面积5828平米,运动场地面积9248平米。
现有实验室1间、多媒体教室1间、图书室1间、阅览1间(图书达20000多册,生均图书27册)、计算机房1间(学生机64台、班班通14台、教师机32台,生机比达到10:1)、体育器材室1间、标准音乐室1间、舞蹈室1间、3d打印室1间、电子琴室1间、美术室1间等。
互联网接入带宽达50m,教学光盘400课时以上,教学软件资源200g。
学校功能室齐全、设置合理,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二、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思路(一)总体目标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一校一品、形成特色”的要求,利用3年时间力争将学校建成为教育理念先进、校园环境优美、管理制度完善、文化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的山区特色学校。
1.环境文化建设:继续完善校园整体布局,搞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形成环境自然优美、室内布置整洁舒适的育人乐园。
2.制度文化建设:继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培育科学效能、民主参与、合理高效的管理文化。
3.行为文化建设:继续加强“三风”建设,培育行为文明、健康高尚、严格自律的师生行为文化。
4.活动文化建设:继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传承中华文化,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
5.精神文化建设:继续拓展校园文化内涵,构建以人为本、合乎规律、引领发展的核心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速学校教育发展--安顺开发区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地处安顺城区南马大道中段,前身为开发区南马小学,属村级完小,共十二个教学班,两百多名学生。
随着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安顺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开发区教育局领导的重视下,开发区南马小学于20XX升格成为区属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的开发区实验学校已经拥有31个教学班,近90名教职工,1700多名学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以外,校园文化建设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塑造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通过近十年的探索,我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体师生的共同智慧,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管理文化、教研文化、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理念文化、礼仪文化、楼道文化、班级建设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工作目标与思路(一)工作目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
xx梦的实现,需要他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故而,他们需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坚忍不拔的毅力、诚实进取的品质、洁身高雅的情趣。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对他们的毅力、品质、情趣锻造造成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厉行做人做学问,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思路:我校将校园文化定义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通过两种文化的交叉渗透,双管齐下,塑造学生的人格。
显性文化是直观的、看得见的文化,如:楼道建设文化、礼仪文化、思想教育文化、会议室布置、班级建设文化等;隐性文化是存在于理念中的,通过思考、剖析、改进,促成自身进步的文化,如:管理文化、教研文化、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前文已经提及,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分为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具体表现为:(一)显性文化:1.楼道文化:布置楼道,形成文化长廊。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申报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校园文化影响力和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和创新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实现“校校通、校社互通、校企互通”的目标,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积极贡献。
项目内容本项目主要开展以下七个方面的活动:1.文化节组织传统文化、音乐会、戏曲、摄影、舞蹈、电影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展示和演出,旨在促进同学们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同时邀请外校团队和本地文化团体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多元化。
2.学术论坛邀请学校及外校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同时组织同学们参与实践性学术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3.志愿服务鼓励同学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环保志愿活动和慈善公益项目,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4.体育竞赛组织各类体育赛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增强同学们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5.少先队活动关爱少先队员,组织拓展训练、游学、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在校内外都能过得开心快乐。
6.实践教学开设多规格的学生实践性课程,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经验、提高学习能力。
7.媒体活动建设并运营学生自己的新闻网站,以报道社团、校园、时事新闻为主,提高同学们的新闻素养。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增强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
2.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的外在形象和文化交流意识。
4.增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合作。
申报团队本项目申报团队由学生组成,在保证师生安全和合法性的前提下,通过若干个步骤最终形成团队。
本团队应由学生会主席担任组长,由课代表、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环保委员、志愿活动组组长等担任副组长,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组成团队核心成员。
最终团队人员应该大于30人。
项目保障本项目实施需要充分吸纳学生志愿者和群众力量,并充分发挥学院、社会团体等资源的支持。
创“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申报材料

创“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申报材料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们学校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有实力、拥有人文关怀、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团队,以此支撑学校的整体发展。
而为了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我们近期着手申报“创‘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的称号,希望通过本次申报,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学校一直坚持将“树人”作为本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倡导“人文教育”,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是同等重要的。
因此,我们将人文素养融入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之中,做到轻重平衡,一个更为全面的教育方式。
首先,我们学校在师资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注重培养有才干、有激情的教师队伍,打造了一个有着很高教学水准的师资团队。
近年来,学校衷心感谢教工团队的不懈努力和付出,希望通过本次申报示范校称号的机会,来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更好地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其次,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学校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在这里,不仅可以接触到传统文化,还可以接触到现代文化,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和感受世界。
除此之外,学校还积极推广先进的教育技术,力求打造一种富有创意的活力文化氛围,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展示自我才能、释放自我潜能的平台。
我们更加强调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倡导正面价值观和乐观精神,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以逐渐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学校积极推广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社交技能、交流沟通、团队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合作创新能力。
总之,本校拥有全面的教育体系和人文教育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高水平的综合性示范校,不断扩大影响力,提升整体实力。
我们学校将这次申报“创‘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的机会视为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机遇。
校园优秀文化成果申报材料

校园优秀文化成果申报材料第一篇:校园优秀文化成果申报材料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大学**创业教育学院申报材料申报学校:**大学申报类别:实践育人申报时间: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一、学院成立背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及省委省政府所提倡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教育战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009年10月,**大学成立**创业教育学院,为全省有志创业青年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
创业教育学院的成立填补了青海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空白,成为我省高校创业教育界的主力军和高原文化建设的领头羊。
在青海省教育厅、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青海省以及**大学的共同关怀和协助下,向江苏**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引资200万元。
在多方领导的支持下,创立了面向全省大学生开展系统化、专业化创业培训教育机构——**大学**创业教育学院。
二、学院宗旨学院以“培养学生创业观念、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办学宗旨,着力打造“学校与社会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融为一体”的办学特色,根据社会需要,设置创业务实、学以致用、开启智慧的的课程,提升大学生在创业领域的领导力、人文精神及创造、创新能力,全力打造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摇篮。
三、学院现状经校党委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现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条件,学院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
1、办学条件创业培训网络实训室:该网络实训室的建立是我院一大特色,主要进行电子沙盘模拟及进行创业游戏的场所,为学员的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多媒体培训室:是我院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及交流座谈的场所,教室中投影仪、功放机、无线麦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
创业咨询洽谈室:主要进行我院对外的创业相关的洽谈以及创业咨询活动,是我院对外交流的主要场所。
创业孵化器:孵化器是为我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办公场所,内部水、电、暖、网等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文化建设及标识评比申报材料

学校文化建设及标识评比申报材料尊敬的评比组织:我校作为一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学,一直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推进与提升。
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以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学校氛围为目标,以培养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学生参与为重点,努力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标识和活动。
现将我校学校文化建设及标识的申报材料呈上,请组织评委们审阅。
一、学校文化建设1. 学校精神核心价值观我校制定了“团结、和谐、进取、创新”的学校精神核心价值观,通过学校广播、宣传板、班级会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核心价值观,强调学生在人格、品德、学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校训我校校训为“知行合一,求真务实”,激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追求真理,注重实践,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校训被印刻在校门上,并在各个教室和学生活动场所中张贴,为学生提供了激励和引领。
3. 校园文化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诗歌朗诵比赛、武术表演、音乐晚会等。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学生的才艺,也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
4. 学生社团我校设立了多个学生社团,包括文学社、艺术社、科技社等。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加入社团进行兴趣培养和团队合作。
社团定期组织各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二、学校文化标识1. 学校徽标我校徽标采用了学校的校名和标识,以及象征智慧和学习的图案。
徽标色彩鲜艳,简洁明了,代表了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2. 学生服装学生校服设计精致,突出学校的特色和形象。
校服的颜色、款式和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体现了学校的文化标识和学生形象。
3. 校园环境学校的环境布置体现了学校的文化标识,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主题墙和班级口号,展示着班级凝聚力和文化特色。
4. 教室标语教室里的标语写有鼓励和激励学生的口号,提醒学生保持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这些标语通过色彩鲜艳的字体和独特的设计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以上是我们学校在文化建设及标识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果,我们相信这些努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运用新媒体做好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江西师范大学“@青春师大”官方微博打造多彩校园微生态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最直接的表征,是大学组织特性的依托,是大学发展中最为持久的动力。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迈入社会的中心,已经不再是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
相应地,大学校园文化愈加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作为大学与外部环境沟通的重要载体,新媒体与大学生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大学生知识来源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行为、生活方式的重要参照,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都深受影响,面临重新塑造。
相应地,新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极为深刻,其中既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当前,有必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认识新媒体,依托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牢牢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主动权。
自2011年11月全国高校微博体系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江西师范大学作为江西省高校微博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一直致力于校园新媒体的建设。
目前,江西师范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广泛使用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微博、微信、论坛、“青信青梅”等。
结合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校团委大力发展微博体系,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微校园,并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果。
江西师大始终秉持着“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对微博的管理和应用,引导青年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打造出校园文化阵地、团学宣传阵地。
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团委结合新媒体工作要求,在全校公开选拔优秀学生干部,于2012年9月成立了新媒体部,下属校团委青年信息中心,由校团委指导日常工作。
在近一年的微博体系建设工作中,江西师范大学共青团官方微博“@青春师大”发展方向具体明确,发展成果有目共睹。
一、“@青春师大”官方微博基本现状“@青春师大”系共青团江西师范大学委员会的官方微博,作为校团委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之一,在师大校园内外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其日常运营维护工作主要由校团委青年信息中心新媒体部全面负责,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严格落实“专人负责、定时更新、互动有回应、内容有规划”等工作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速学校教育发展--安顺开发区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地处安顺城区南马大道中段,前身为开发区南马小学,属村级完小,共十二个教学班,两百多名学生。
随着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安顺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开发区教育局领导的重视下,开发区南马小学于20xx升格成为区属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的开发区实验学校已经拥有31个教学班,近90名教职工,1700多名学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以外,校园文化建设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塑造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通过近十年的探索,我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体师生的共同智慧,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管理文化、教研文化、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理念文化、礼仪文化、楼道文化、班级建设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工作目标与思路(一)工作目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他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故而,他们需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坚忍不拔的毅力、诚实进取的品质、洁身高雅的情趣。
校园
文化建设,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对他们的毅力、品质、情趣锻造造成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厉行做人做学问,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思路:我校将校园文化定义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通过两种文化的交叉渗透,双管齐下,塑造学生的人格。
显性文化是直观的、看得见的文化,如:楼道建设文化、礼仪文化、思想教育文化、会议室布置、班级建设文化等;隐性文化是存在于理念中的,通过思考、剖析、改进,促成自身进步的文化,如:管理文化、教研文化、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前文已经提及,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分为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具体表现为:
(一)显性文化: 1.楼道文化:布置楼道,形成文化长廊。
学生在学校学习,很多时候都要在楼道经过、停留。
于是,学校领导决定将之布置成文化走廊。
一楼,内容为体育健康;二楼,内容为中小学语文;三楼,内容为英语知识;四楼,内容为理化生体系。
每层楼除了学科知识外,还应有与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相关的知识。
让学生在俯仰之间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品质的净化。
此外,我校对教师参加例会、学生参加考试的六楼会议室也进行了进行的布置,在梁柱上贴上了很多文化气息浓郁的条幅,内容包括学校建设、师德修养、教学技巧、教育目的等,师生置身其中,潜移默化之中就完成了灵魂洗礼、蜕变。
2.礼仪文化:斥资一万余元修建起以“礼”、“学”为主题的文
化墙。
做成四副凸面浮雕,内容为:恣蚊饱血、张良拜师、凿壁偷光、孔融让梨。
第一幅让学生明白亲情里不仅需要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也需要自己对父母付出,恪守孝顺之道;第二幅教育学生应该尊敬老师,谨守尊师之礼;第三幅让学生知晓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艰苦求学的品质不能丢,坚守求学之法;第四幅教导学生懂得兄弟姐妹之间的谦让,维护姊妹之谊。
另外,学校组织编写了礼仪校本教材--《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
首期印发数量达到4000余册,全校师生人手一本。
在这本教材中,详细道出了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的相关内容:学校礼仪细致到升国旗仪式、课间操、文明用语、聆听老师教诲、同学相处之道、布置班级、进入教师办公室、厕所文明等方面;家庭礼仪具体到向人敬茶、勿扰邻居、对父母说晚安、为家庭做家务、孝敬长辈、家庭成员相互关爱、调节家庭摩擦、保持家的整洁等方面;社会礼仪深入到与人交谈、待人接物、彼此认识、文明交流、肢体文明、着装恰当、维护公共卫生等方面。
这本教材既为课堂教学深入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传递文明礼仪提供了依据,也会学生自觉学习文明礼仪知识提供了载体,为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礼貌的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思想教育文化:学校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学年,每年都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学者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美德教育等多个方面。
如:20xx年邀请华再东老师到学校做感恩教
育;20xx年邀请知心姐姐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0xx 年邀请赏识教育专家项老师到学校做感恩教育;20xx年邀请周弘老师到学校做“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做美德少年”专题教育;20xx年邀请黄峰梅老师到我校做亲子教育讲座。
除此之外,我校每年都会在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墓、在建党节组织学生传唱红歌、在国庆节组织学生举行文艺汇演、在“9.18”国耻日进行融入教育、在“12.9”举行纪念活动,让学生感知祖国百年来的兴衰荣辱,知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4.班级建设文化:班级文化是凝聚集体力量、促进班级各成员共同进步的基础,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营造出一个竞争而不攀比、活跃而不混乱、相互学习而不是相互妒忌的健康向上的集体。
我校一直强调班主任要爱护学生,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替学生排忧解难;同学之间要宽容,能包容他人与自己不同的.一面,相互学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树立“班级即是家”的理念,班级环境所有成员一起爱护、维护,班级卫生人人有责打扫;每学期根据学校的要求,班级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认真布置好学习园地。
(二)隐性文化:
1.管理文化:学校依据自身实际,制订了“三宽、三严、三尽”的管理文化。
“三宽”即是:环境宽松、思想宽容、待人宽厚;“三严”即是:制度严密、管理严格、纪律严明;通过多教师的“三宽”、“三严”,最终达到教师工作上的“三尽”:尽心、尽力、尽责。
在具体管理上,实行“四制一管理”,“四制”
为:校长负责制、岗位聘任制、目标责任制;“一管理”为:民主管理。
2.教研文化:我校将教研理论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之中,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教研活动“一二三四五”模式,具体为:一个方向:每次教研活动确定一个教研主题,这个主题最好能反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或难解的困惑。
两点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对教学活动有指导作用,但不能空谈理论,它必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个关键:教师享有确定主题的参与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研主题的确立者理所应当是教师而不是教学管理者;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享有选择权,教研主题的分块细化必须由教师完成,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有权选择展示什么、怎么去展示,表达什么、怎么去表达;教师要做好教研讨论前的准备工作,在教研活动之前,教师对自己的观点、表述,讨论中会遇到的争辩、回应应提前做好准备。
四个目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速学校教育发展。
五点要求: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实现确定主题并通知组员,以便做好准备;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到全员参与,如有教师请假要注明原因;每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所有组员必须一一发言;每次教研活动必须要有详细记录;每次教研活动必须由教研组长撰写活动小结,真正做到有所收获。
3.教学理念文化: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文化,包括校风、
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四个方面。
校风为:诚实、进取、博学、高雅,其中雅具体表现为:姿态优雅、举止文雅、形象儒雅;教风为:乐业、爱生、善教、启智;学风为:乐学、多思、立德、聚能;办学理念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三工作成效与取得的经验(一)工作成效:学校成立以来,坚持“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立校”的办学宗旨,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声誉,以声誉求发展,开拓进取,锐意创新。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结出累累硕果,近几年来学生的中考成绩在开发区名列前茅,部分学科更是取得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此外,此在历年的区级、市级体育竞赛中,我校每次都会有大量学生获奖。
20xx年在纪念安顺开发区成立二十周年暨开发区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我校在广播体操、小学组学生朗诵、小学组学生绘画、中学组教师朗诵四个项目中荣获一等奖,中学组学生朗诵收获二等奖,在手工制作、书画比赛中也收获了荣誉。
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向上级申报素质教育项目,争取获得全面发展。
20xx年首批被评为安顺市“安全文明校园”;20xx年成为了开发区“青少年阳光体育俱乐部”的承办单位;20xx年被评为安顺市“绿色学校”;20xx年被安顺市评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20xx年我校被确定为安顺市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定点考点单位;20xx年在“青春动力杯”全省中学生英语情景剧表演大赛中荣获初中组三等奖,同年被评为市级示范家长学校;20xx年成为
贵州省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性学校;20xx年在全省“安全文明进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又与安顺市民族中学结成了“友好协作学校”,并成为了青少年税法宣传教育基地。
(二)经验介绍: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做法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推广: 1.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宣传到位,而且措施得当,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注重联系师生的实际,让他们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3.注重细节,文化墙和文化走廊的建设,有利于师生对文明礼仪的潜移默化。
4.编纂校本教材,让教育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深入细致开展。
5.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双管齐下,全面塑造全体师生的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