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03..

动物病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03..
动物病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03..

《动物病理学》复习思考题

动物病理学题库1

一、名词解释: 1.疾病 2.充血 3.水肿 4.黄疸 .局部贫血 6.坏死 二、选择题 1.血液弥漫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局部呈整片暗红色,多发生于淤血性水肿时,称为(C。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出血性浸润 D 片状出血 2.热时,体温达到一定高度,即不再上升而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称为(B)期。 A 体温上升期 B 高热期 C 退热期 D 产热期 3.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污染使坏死组织发生腐败称为(D)。 , A 凝固性坏死 B 液化性坏死 C 病理性死亡 D 坏疽

4.局部贫血病理变化特征(C。 A 发红 B 发热 C 发凉 D 发绀 5.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称为(A)。 A 溶血性贫血 B 失血性贫血 C 营养缺乏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6.充血主要指(A)。 A 动脉性充血 B 静脉性充血 C 动、静脉性都充血 D 血液回流增多 ; 7.血液积于组织间隙或体内叫(C)。 A 咯血 B 呕血 C 内出血 D 黑粪 8.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污染使坏死组织发生腐败称为(D)。 A 凝固性坏死 B 液化性坏死 C 病理性死亡 D 坏疽 9.局部贫血病理变化特征(C A 发红 B 发热 C 发凉 D 发绀

10.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称为(A)。 A 溶血性贫血 B 失血性贫血 C 营养缺乏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11.充血主要指(A)。 , A 动脉性充血 B 静脉性充血 C 动、静脉性都充血 D 血液回流增多 12.血液积于组织间隙或体内叫(C)。 A 咯血 B 呕血 C 内出血 D 黑粪 13.漫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局部呈整片暗红色,多发生于淤血性水肿时,称为(C。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出血性浸润 D 片状出血 14.发热时,体温达到一定高度,即不再上升而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称为(B)。 A 体温上升期 B 高热期 C 退热期 D 产热期。 15.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称为(A)。

山农成人教育 动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充血是指由于___________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 2、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由血小板析出,粘集而成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 3、梗死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__,局部组织因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4、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 5、慢性炎症病变是以为主。 6、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同来源的正常组织的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 7、肿瘤的生长速度主要与肿瘤的性质有关。一般良性肿瘤生长,恶性肿瘤生长迅速。 8、槟榔肝形成是由于肝脏发生了脂肪变性和________________。 9、红色血栓和白色血栓交替形成红白相间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_____。 10、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休克称为________________。 11、出血是指血液流出__________________之外的过程,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体内称内出血。 12、脑炎根据性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非化脓性脑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和变态反应性脑炎。 13、渗出性炎症分为浆液性炎、________________、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四类 14、根据病因肝炎可分为传染性肝炎和________________。 15、镜检坏死组织的细胞核主要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和三方面的变化。 16、肺气肿分为肺泡性肺气肿和________________。 17、栓塞的类型主要有脂肪性栓塞、气体性栓塞、栓塞和其他栓塞。 18、缺氧的类型有四种,低张性缺氧、血源性缺氧、循环性缺氧血和 ______________。 19、酸碱平衡紊乱分为四种类型,即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20、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称为脱水,脱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高渗性脱水、 ______________和低渗性脱水。 二、选择题 1、血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发生()

矿山地质工程专业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知识更新培训 矿山地质工程专业 (2010------2014) 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黑龙江科技学院 2010年4月

矿山地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以矿山地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为目的,通过组织网上自学和网上面授辅导的方式,强化学员的专业知识,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和技术成果,为黑龙江省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课程设置及授课计划 三、学习考核 1、思考题和学习体会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提交,收件信箱为:wyz@https://www.360docs.net/doc/6f4406848.html,。 2、培训实行单科结业制,凡参加培训者,必须按照课程设置及授课计划要求进行学习,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考核均取得及格以上成绩者,可获得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合格证书,作为职称评定的条件之一。

四、作业 (一)、思考题 1、根据聚煤理论怎样理解中国晚古生代大部分以石灰岩为煤层顶板的含煤旋回层的成因? 2、什么叫层序地层学?层序地层分析在含煤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3、什么叫富煤带?什么叫富煤中心?厚煤层形成的控制因素有哪些? 5、举例说明构造活动带赋煤区的构造特征。 6、怎样理解深部构造与基底属性控制煤系变形特征的空间差异。 7、从盆地形成的动力学系统来看主要有哪三种地壳应力环境。 8、煤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评价标准是什么? 9、煤田地质学科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0、结核在含煤地层环境分析中的意义。 11、根据煤的显微组分组成和显微煤岩类型组合划分出哪4种煤相。 12、说明水域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的沉积相序。 13、遥感图像地质构造解译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4、地震勘探勘探有哪些优点?以反射波法为例说明地震勘探资料对断层构造解释? 15、在煤炭勘查中怎样理解地质构造综合研究中的形态研究、成因研究和背景研究。 16、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采煤层是这样界定的。 17、地震勘探资料、测井勘探资料、钻探资料三者见煤厚度不一致时,采取哪个厚度? 18、资源量估算块段划分中怎样理解“在达到了相应控制程度的勘查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内和连线以外以本种基本线距(钻孔间距)的1/4~1/2的距离所划定的全部范围内,都视为达到了相同的控制程度”。 19、煤炭资源预测时对潜在的资源量分级都是怎样界定的。 20、煤炭资源预测远景区分类时都考虑哪些条件,分了几类,Ⅱ类的具体条件是什么。 21、煤炭地质勘查的可行性评价中哪些可以由勘查单位完成。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 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 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 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 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2.3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1.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其阶段性表现明显,通常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8.动物病理是研究疾病的科学。其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疾病的原因可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其中外因包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疾病内因包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疾病的外因包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1.疾病的外因包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肿的发生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5.调节血液酸碱平衡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9.脱水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常见的水肿有、、和等类型。6.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脱水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6.血液中调节PH值得缓冲对有、、和等。3.全身性贫血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0.缺氧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根据缺氧的原因和病理变化可将缺氧分为、、和四种类型。10.缺氧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传染病的病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4.休克按其发生发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阶段。8.发热常见的热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7.失血性休克按微循环的改变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期。 5.根据体温变化的特点,可将发热过程分为、和。其中,体温下降期的特点是产热散热,动物皮肤血管,汗腺分泌。9.发热的临床经过大致可分为、和三个阶段。9.发热的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0.败血症的特点是病原_____________,并产生____________。11.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偶氮试验_____________,尿的颜色_____________。10.肝前性黄疸的特点是偶氮试验_____________,尿的颜色_____________,粪的颜色___________。10.肝后性黄疸的特点是偶氮试验_____________,尿的颜色_____________,粪的颜色___________。11.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偶氮试验_____________,粪的颜色___________。2.充血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种类型。10.栓塞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2.引起充血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3.血栓形成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矿山地质学复习要点

矿山地质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存在的夹角 2.地球外圈层:从地表往上至地球大气的边界称为地球的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地球内圈层:地球内部的圈层称为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6.莫霍面:在大陆地下平均约33km左右,地震波横波波速突然增大,表明此处上下物质有变化,存在一 个界面,称之为莫霍面 7.古登堡面:地下约2885km处地震波横波波速突然为零,表明此处上下物质也有明显的变化,存在一个 界面,称之为古登堡面 8.地温梯度:即地热增温率,指恒温带下,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 9.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10.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能源主演来自地球本身,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 作用、变质作用 11.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壳表层,能源主要来自地球以外,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 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1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往上运移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3.喷出作用:岩浆从火山口溢出或喷出地表的过程称为喷出作用 14.侵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称为侵入作用 15.变质作用:是岩石在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使原岩改变 成分、结构、构造变成新岩石的作用 16.风化作用: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气温的变化、水和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生物的活动等, 使岩石在原地受到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的作用 17.剥蚀作用:地表水体、地下水、冰川和风等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壳表层岩石进行破坏并将破坏产物 剥离原地的过程 18.沉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脱离搬运介质形成松散沉积物的过程 19.固结成岩作用:使松散沉积物变成坚硬岩石的作用 20.矿物:是地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 21.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常见矿物,大约20余种,如石英、正长石、斜长石、方解石等 2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即矿物在条痕板(白色无釉瓷板)擦划后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23.解理:指矿物晶体在外力打击下,总是沿一定的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4.断口: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断面的性质 25.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结晶质或非晶质矿物构成的固结的矿物集合体 26.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环境中形成的岩石 27.变质岩:由不同类型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 28.火成岩:岩浆沿岩石裂缝或薄弱带上升,侵入岩石圈上部甚至喷出地表,最后冷凝固结成坚硬的岩石, 称为火成岩 29.岩浆: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中的具有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体 30.火成岩的结构:是指其组成部分自身的特点即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状、自行程度及其 组合关系 31.火成岩的构造:是指由其组成部分的排列方式或填充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外表形态 32.深成岩:侵入岩的一种,距地表距离远,晶质结构,粒粗 33.浅成岩:侵入岩的一种,距地表距离近,晶质结构,粒细 34.喷出岩:由岩浆喷发物形成的岩石,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35.岩墙:狭长的墙状侵入体,近于直立,与围岩层面方向大致垂直

兽医病理学重要复习名词解释

家畜病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基 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血栓: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各种病理产物的过程。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 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种重要器官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称为变性。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矿山地质学考试题目及详细答案

《矿山地质学》试卷(A)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变质岩-原岩经历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 2.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3.假整合-新老地层之间平行,时代不连续,其间有沉积间断。 4.倾伏褶曲-枢纽倾伏的褶曲。 5.宏观煤岩组分-肉眼能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丝碳、镜煤、亮煤和暗煤。 6.外力地质作用-由外能引起,主要作用于地表的地质作用。 7.铅直地层断距-断层两盘相当层在铅直方向上错开的距离。 8.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9.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日产1吨煤涌出的瓦斯的数量。 10.岩溶陷落柱-地下可溶性岩矿层因溶蚀作用而塌陷,塌陷体在剖面上呈柱状,称为岩溶陷落柱。 11.勘探程度-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和地质变化的控制程度。 12.岩墙-与围岩层面方向近乎垂直的墙状侵入体。 13.断煤交线-断层面与煤层底板的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 14.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 15.复杂结构煤层-含一层以上稳定夹矸的煤层。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火成岩中的主要矿物有(辉石、角闪石),沉积岩中的主要矿物有(方解石、高龄石)。(注各写出两种即可) 2.煤层顶板依据(跨落的难易程度)划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 3.煤厚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地壳的不均衡沉降、沼泽基底不平、河流冲蚀和构造挤压)。4.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的一种排泄方式),上升泉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裂上升泉)。 5.在褶曲的横剖面上根据轴面特征和两翼岩层产状,将褶曲分为(直立褶曲、斜歪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 论述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并进一步论述三大岩类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答案:(1)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SiO2)分为四类,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又根据生成条件(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2分)。 (2)超基性岩中喷出岩为苦橄岩;浅成岩金伯利岩;深成岩为橄榄岩,辉石岩。 基性岩中喷出岩为玄武岩;浅成岩为辉绿岩;深成岩为辉长岩。 中性岩中喷出岩为安山岩;浅成岩为闪长玢岩;深成岩为闪长岩。 另一组中性岩的喷出岩为粗面岩;浅成岩为正长斑岩;深成岩为正长岩。 酸性岩中喷出岩为流纹岩;浅成岩为花岗斑岩;深成岩为花岗岩。(5分) (3)三大岩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岩浆岩经过外力地质作用转变为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 (1)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 2 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 生物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2 局部化脓菌感染时,如果机体抵抗力强病变,如果机体抵抗力弱可引 起。 3 化学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三选择题 1 缺氧时主动脉弓、颈静脉窦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此机理属于()。 A.组织机理 B.体液机理 C.神经机理 D.遗传机理 2 机体反应性包括()。 A. 种属反应性 B. 个体反应性 C. 年龄反应性 D. 性别反应性 四、判断题 1 所有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在此 过程中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患病动物表现出不同症状和体症,使役能力下降和经济价值降低。 2 因果转化规律: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 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 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机体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 2 痊愈;脓毒败血症 3 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在整 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作用。 三选择题 1 C 2 A、B、C、D 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1、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1)一般情况下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两者力量的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 的方向。 (2)损伤与抗损伤可以互相转化 例如:细菌性痢疾的初期,腹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抗损伤),继续腹泻引起脱水、酸 中毒、休克。 2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及主导环节 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 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主导环节:因果转化链上不是所有的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起同样作用,而有一个 环节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个环节称为主导环节。 3 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辨证关系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病变和全身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局部病变受全身的制约,同时又影响全身。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动脉性充血 2 静脉性充血 3 出血 4 血栓形成 5 梗死 二、填空题 1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和。 三、选择题 1 临床上铁锈色鼻液增多是()引起的。 A.慢性肝淤血 B.慢性肾淤血 C.心力衰竭 D.慢性肠梗塞 2 充血类型有()。 A.神经性充血 B.侧枝性充血 C.贫血后充血 D.出血后充血 3 当牛、羊瘤胃鼓气,马胃扩张以及腹腔大量积液时进行胃或腹腔穿刺治疗,如果放气或抽 水速度快可引起腹部()充血。 A. 神经性 B. 侧枝性 C. 贫血后 D. 遗传性 4 引起静脉性充血的原因有()。 A. 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B. 心脏机能能障碍 C. 胸膜疾病 D. 小动脉扩张 5 属于渗出性出血的是()。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益血 D. 出血性浸润 四、问答题 1 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 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动物病理----复习资料 槟榔肝:是指肝脏由于慢性淤血发生脂肪变性时,淤血处明显成暗红色,而变性处为黄色,肝脏表面和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眼观类似槟榔切面的纹理,故称之为槟榔肝。 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外内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斑点,与正常红色的心肌相间,呈虎斑纹,故称为虎斑心 绒毛心:因心搏动而摩擦牵引,使沉积于心外膜的纤维素呈绒毛状,故称为绒毛心。 西米脾: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动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此时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火腿脾: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互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故称火腿脾。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器官或组织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分为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分为神经性充血、侧枝性充血和贫血性充血)】 淤血:指小静脉和静脉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缓慢,使局部组织含静脉血量增多的现象,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为淤血 【分为全身性淤血和局部性淤血】 全身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升高。常见于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气胸、胸水等。 局部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梗死: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而呈灰白色,又称为白色梗死 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 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份析出并凝集成固体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血栓形成的三个条: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性质的改变】 【血栓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1、血小板粘集和白色血栓形成(头部)2、血液旋涡和形成混合血栓(体部)3、血液凝固和形成红色血栓(尾部)】 栓塞: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并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

动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病理解剖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10分) 1.门静脉内的栓子会引起下列哪个部位的栓塞?(B) A、后腔静脉属支 B、肝 C、脑 D、肾 E、肺 2.肝脏淀粉样变时,淀粉样物质主要沉积的部位是:(D) A、窦状隙 B、狄氏腔 C、汇管区 D、窦状隙与狄氏腔之间的网状纤维上 E、叶下静脉周围 3.血栓形成与以下哪项最密切:(A) A、血管内膜损伤 B、血管中膜损伤 C、血管外膜损伤 D、血小板损伤 E、白细胞减少4.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A) A、造血细胞 B、心肌细胞 C、肝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骨细胞 5.上皮样细胞来源于:(D) A、瘤细胞 B、淋巴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巨噬细胞 E、上皮细胞 6.恶性肿瘤的糖代谢过程中,可产生:( A) A、多量乳酸 B、球蛋白 C、肿瘤坏死因子 D、干扰素 E、白细胞介素 7.心内膜炎时,炎症常发的部位是:(A ) A、二尖瓣 B、三尖瓣 C、半月瓣 D、心壁内膜 E、乳头肌 8.关于慢性性淋巴结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淋巴结充血 B、淋巴细胞坏死 C、急性淋巴结炎的早期表现 D、淋巴细胞大量增生 E、窦卡他 9.下列哪项描述不符合急性猪丹毒的病变:(E) A、急性脾炎、脾肿大 B、肾肿大,见出血点 C、卡他性胃肠炎,胃底和十二指肠出血 D、皮肤丹毒性红斑 E、固膜性肠炎 10.鸡马立克氏病也可以表现为鸡的:(D) A、大肝病 B、大脾病 C、大肾病 D、灰眼病 E、白喉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10分) 1.槟榔肝的镜检变化主要有:(AC ) A、中央静脉、小叶间静脉和窦状隙扩张充满红细胞 B、肝细胞坏死 C、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萎缩 D、间质结缔组织增生 E、小胆管增生 2.与肝脏脂肪变性有关的病变是:(BC) A、肝脏变硬 B、肝脏变脆 C、肝脏呈红黄色 D、肝细胞内有包涵体 E、肝脏内有大量结缔组织增生 3.构成肉芽组织的主要细胞有:(CD) A、平滑肌细胞 B、骨骼肌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巨噬细胞4.淋巴细胞主要见于:(BD) A、细菌性炎 B、病毒性炎 C、寄生虫性炎 D、慢性炎 E、急性炎 5.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是:(CE) A、内生性生长 B、浸润性生长 C、膨胀性生长 D、弥散性生长 E、突起性生长 6. 慢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AB) A、淋巴结肿大质变硬 B、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增生 C、中性粒细胞浸润 D、窦卡他 E、小血管扩张充血 7.间质性肺炎常见于:(BC) A、猪肺疫 B、猪喘气病 C、绵羊梅迪病 D、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E、马鼻疽

矿山压力监测kj216 仪器 实验指导书

1矿山压力监测-实验指导书课时:2个学时先修课程:煤矿开采学、岩土工程、矿山地质学 一、实验目的 了解现场矿压观测的主要内容 掌握现场所使用主要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2 KJ216煤矿顶板动态(压力)监测系统 (一)、设备概述 KJ216煤矿顶板压力监测系统是基于以太网平台建立的可实现全矿井矿压在线监测的综合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矿区或矿井已经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将各生产矿井顶板动态监测系统组成矿务局级监测网络,实现矿压监测的自动化和信息共享。 1、监测研究的主要内容 1)巷道监测 ①在巷道内主要通过离层位移传感器(KGE30)监测顶板离层位置、离层速度变化,两帮内显著变形区域,用于判断顶板及两帮破坏范围,对巷道稳定性进行识别,对巷道所处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价。 ②采用锚杆载荷应力传感器(KBY60)通过对巷道顶板、两帮锚固力以及锚固力沿着锚杆长度变化规律进行监测,达到对锚杆的工作状态、顶板安全性等进行评价,实现信息反馈,为锚杆支护参数设计优化提供基础。 2)回采工作面监测 ①监测端头支架的工作阻力变化规律,为保障端头支护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依据,并为确定最优的端头方式及参数提供基础。 ②分区监测工作面内支架的工作阻力变化规律,为评价支架支护效果、支架对该类顶板的适定性以及顶板来压规律提供依据。 3)超前支承压力监测 通过超前顺槽内中深钻孔埋设传感器,监测随着开采的不断推进,超前

支承压力的显著影响范围、支承压力高峰值、支承压力高峰位置以及前移速度等,为超前支护范围和有重点地预防冲击地压的发生提供依据。 (二)、监测的功能 1、矿井顶板动态监测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井上计算机动态显示监测参数、报警; ●井下现场显示数据和报警; ●监测数据自动记录存储; ●连续监测曲线显示、分析; ●历史数据查询及报表输出; ●综合分析及顶板安全评估分析。 2、局、矿顶板动态监测网络功能 ●网络用户Web访问模式在线动态监测; ●数据库数据信息共享; ●综合分析及顶板安全评估分析; ●监测日报网上报表; ●重要事件的GPRS短信寻呼功能。 (三)、系统的组成 监测系统由井下和井上两大部分组成,如图一所示。监测测系统有4个不同监测功能的子系统组成。4个监测子系统从功能上加以区分,硬件结构使用统一的总线地址编码,系统的实际布置上分站可以混合排列,监测服务器通过通讯协议区分数据类型。井上检测服务器(计算机)可接入矿区局域网络,支持网络在线监测和信息共享。

动物医学复习题.doc

1动物医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动物医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科学。2、动物病理学是通过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3、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R受病因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4、潜伏期指从病因作用于机体开始至机体出现最初的症状为止的一段时期。例如猪瘟一般为7~10d;猪丹毒是3~5 d,有些疾病,例如创伤可没有潜伏期。5、疾病的诱因能够作用于外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疾病的诱发因素,简称诱因。在疾病预防中,必须积极消除诱因。疾病的外因:生物性致病因素;化学性致病因素;物理性致病因素;营养性致病因素。疾病的内因:机体的感受性;机体的抵抗力。6、代偿在致病因了作用下,某器官、组织的结构遭受破坏,代谢和功能发生障碍,此时由该器官、组织正常部分或别的器官、组织来代替、补偿的过程,称为代偿。可分为功能性代偿、结构性代偿和代谢性代偿三种类型7、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强,称为肥大。组织或器官的肥大主要是由于组成该组织或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或数目增多,或二者同时发生而形成的。可分为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8、修复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即机体对死亡的细胞、组织的修补性生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包括清理、再生、机化和创伤愈合等。9、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称为再生。10、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的新 生幼稚结缔组织。11、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12、淤血静脉血液1111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淤积,局部组织器官静脉性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临床上称为发叩。13、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称为血栓。14、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解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称为栓塞。引起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15、梗死局部组织器官因血流中断而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通常主要由于动脉阻塞血一又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枝循环所致。 16、萎缩机体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由于其所含的实质细胞的体积或数量减少,而导致其木身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现象称为萎缩。17、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多的现象,称为变性。18、颗粒变性病变的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出现许多细微的蛋白质性颗粒,称为颗粒变性19、脂肪变性脂肪细胞以外的细胞胞浆中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20、透明变性乂称玻璃样变,是指在组织间质内或细胞内出现—?种半透明、无结构的蛋白质样物质,可被伊红或酸性复红染成鲜红色。21、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22、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素引起的损伤所产生 的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23、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并发生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24、渗出炎区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炎区间质、体腔、体表或黏膜表面的过程称为渗出。25、炎症介质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26、发热是指恒温动物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笆,称为发热 tob_id_2536 2 27、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高热较稳定地持续数天,而且昼夜温差变动不超过TC。28、弛张热体温升高持续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变动超过1°C,但又不降至正常水平。 29、贫血指循环血液总量减少或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玷低于正常值,并寺*红细胞形态改变和运氧障碍的病理现象。30、水肿组织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蓄积过多,称为水肿。31、钠水潴留机体排出钠和水的量少于摄入体内的量,称为钠水潴留32、败血症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入侵局部组织和血液中持续繁殖并产生大量毒性产物,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使机体处于严重中毒状态的全身性病理过程。33、动物药理学是研

矿山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矿山地质学期末考试复 习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采二地质报告 (班级内部资料,坚决打击侵权行为) 第六章 煤层厚度:与之间的垂直距离。 煤系:指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瓦斯:矿井瓦斯通常指赋存在煤层及岩层中并能涌入矿井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是一种无毒、无味、无颜色,可以燃烧的气体,难溶于水。 相对瓦斯涌出量:平均每产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立方米每吨。 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从煤层和岩层以及采落的煤(岩)体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立方米每天。 煤与瓦斯突出:在地应力与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煤体和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称为煤于瓦斯突出。 岩溶陷落柱:是指由于岩溶和坍塌作用形成的镶嵌在煤系中在杂乱无章的碎石堆集体,简称陷落柱。 断煤交线:断煤交线是指煤层底板与断层面相交的线。 矿山压力:矿体或采掘空间周围的岩体,称为围岩。存在于采掘空间围岩内的力,称矿山压力。 煤层顶板依据(跨落的难易程度)的划分。 答: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不稳定岩层,厚度一般 为~,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比较容易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执业兽医考试基础科目动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4年执业兽医考试(基础科目-动物病理学)经典试题及答案1.疾病的发展过程的共同规律是( A )。 A.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B.机体的代偿过程 C.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过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2.关于疾病的概念,以下正确的是(A)。 A.疾病的发生需要内、外因的相互作用 B.机体“自稳态"发生破坏

C.疾病是机体感到不适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3.一般临床症状出现的阶段属(D)。 A.转归期 B.潜伏期 C.症状明显期 D.前驱期 E.以上都是 4.临床死亡的主要特征为( A )。 A.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活动完全消失 B.心跳减慢,呼吸时断时续,反射活动基本消失C.体温下降,血压下降 D.生命进入不可逆阶段 E.以上都不是

5.病毒、细菌等因素属于(A )。 A.生物性致病因素 B.物理性致病因素 C.化学性致病因素 D.机械性致病因素 E.营养性致病因素 6.下列致病因素,属化学性致病因素的是( D ) A.高温 B.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农药中毒 E.以上都不是 7.辐射、高温因素属于( B )。 A.生物性致病因素 B.物理性致病因素

C.化学性致病因素 D.机械性致病因素 E.营养性致病因素 8.槟榔肝的发生原因是( D )。A.中央静脉瘀血 B.脂肪变性 C.颗粒变性 D.A+B E.A+B+C 9.虎斑心形成主要是因为( B )。A.颗粒变性 B.脂肪变性 C.坏死 D.空泡变性 E.以上都不是

欢迎加入2014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群:9,不定期上传复习资料,供大家复习之用。 10.气球样变属于以下的哪种损伤( B )。 A.萎缩 B.变性 C.出血 D.坏死 E.以上都不是 11.颗粒变性又称( C )。 A.水泡变性 B.淀粉变性 C.实质变性 D.脂肪变性 E.以上都不是

矿山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定稿版

矿山地质学期末考试复 习题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采二地质报告 (班级内部资料,坚决打击侵权行为) 第六章 煤层厚度:煤层顶板与煤层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煤系:指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瓦斯:矿井瓦斯通常指赋存在煤层及岩层中并能涌入矿井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是一种无毒、无味、无颜色,可以燃烧的气体,难溶于水。 相对瓦斯涌出量:平均每产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立方米每吨。 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从煤层和岩层以及采落的煤(岩)体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立方米每天。 煤与瓦斯突出:在地应力与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煤体和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称为煤于瓦斯突出。 岩溶陷落柱:是指由于岩溶和坍塌作用形成的镶嵌在煤系中在杂乱无章的碎石堆集体,简称陷落柱。 断煤交线:断煤交线是指煤层底板与断层面相交的线。 矿山压力:矿体或采掘空间周围的岩体,称为围岩。存在于采掘空间围岩内的力,称矿山压力。 煤层顶板依据(跨落的难易程度)的划分。

答: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不稳定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比较容易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依照煤层结构,可以将煤层厚度分为哪几种? 答:极薄煤层、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巨厚煤层。 断失翼煤层的寻找方法; 答:1、层位对比法。2、构造形迹判定法。3、规律类推法。4、作图分析法。5、生产勘探法。 矿井地质构造处理的基本要求; 答:1、有利生产2、保证安全3、减少煤损4、少掘巷道。 陷落柱如何判断? 答:1、煤、岩层产状发生变化2、裂隙和小断层增多3、煤出现风氧化现象4、煤层中挤入破碎岩块5、地下水涌出量增大。 煤层煤厚变化对煤矿生产有哪些影响? 答:1、影响采掘部署 2、影响计划生产 3、掘进率增高 4、回采率降低 试分析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

动物病理学题库

51、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52、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53、凡是使动脉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54、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55、发生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56、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分化良好,无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 57、体温升高就是发热。() 58、肺炎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少而致体积过度膨大。() 5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60、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 6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6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 6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6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6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 6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6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68、外周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叫白细胞核左移现象。() 6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7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 增多。() 7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 72、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