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探索

摘要:现代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的作品有着悲剧的主题思想,多以悲剧爱情故事为题材,张爱玲善于运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渲染悲凉的小说氛围,从而形成了苍凉的艺术风格。张爱玲的悲剧创作意识源于她的家庭变故和感情受挫。她在小说中,塑造的悲剧女性形象有三种:一种是受封建枷锁束缚的女性,一种是物欲与道德挤压下灵魂扭曲的女性,另一种则是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和软弱酿成悲剧的女性。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

一、苍凉的艺术风格

张爱玲的小说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她的作品有着淡漠的贫血和感伤的情调”[1]P39。胡兰成说:“张爱玲先生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则其明亮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面是月下的青灰色” 。[2] P15张爱玲的小说,刻画了一个个残酷而悲凉的人物形象,苍凉是小说的底色,作品始终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这种苍凉的艺术风格[1]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弥漫浓厚悲剧色彩的主题思想

张爱玲是专写“她的时代的阴暗一面”的高手。她说:“如果我常用的字眼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种惘惘的威胁。”[2] P16她的威胁来自于生活,张爱玲是一个敏感的人,她善于窥探社会,把握世情,因此揭露人性成了小说的主题。她笔下这些揭露人性为主题的小说,必然成为悲剧小说。

2.以悲剧爱情和婚姻故事为选材

张爱玲认为:“男女之情乃人之大欲,作为生命过程的重大现象,负载着深刻的人性内容,揭示着人生的真谛。”[3]P83张爱玲是窥探社会矛盾的小说家,她乐于立足于平凡的生活中,选择世俗的恋情和婚姻作为小说选材。《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悲剧人物,她编织过美丽的爱情梦,却为求金钱迫嫁,无爱的婚姻扭曲了她的灵魂,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劈杀了几个人,儿女的幸福也被她亲手毁掉,张爱玲就是以这样的爱情悲剧为题材,揭示社会生活和人性的世俗面。

二、悲剧意识形成的深刻原因

1.家庭经历的影响

缺失的母爱、后母的虐待、父亲的狂暴,让她深深体会到人生的阴暗与悲哀,也逐渐孵化出张爱玲孤僻和冷淡的性格。“这使她产生出对人生的否定情绪和浓郁的悲观气质,张爱玲因家庭中的不幸,使她成为一个十分沉默的人,不说话,懒惰,不交朋友,不活动,精神长期萎靡不振”。[4] P179父母的不幸婚姻,引发

她对婚姻的消极态度,她笔下的婚姻是无爱的、苦涩的,带着强烈的悲剧色彩。另一方面,张爱玲接受了传统文化的陶冶,又接触过西方文学艺术,让她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鉴赏能力[2]。

2.与胡兰成感情的受挫

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张爱玲的家庭给了张爱玲孤傲、冷淡的性格,可她热烈的爱着胡兰成,甚至在他被认为是“文化汉奸”时仍紧紧追随,面对胡兰成一次又一次的背叛张爱玲无语失望。这些来自情感的创伤,在她笔下表现为婚姻的消极落寞。《半生缘》里的婚姻是空壳,没有爱情,只有利益的驱使,由于对婚姻的消极,张爱玲小说“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三、悲剧意识塑造的女性悲剧

1.封建枷锁下的女性

张爱玲的生存境遇让她笔下的人物少有中国女性特有的温和、宽厚,多表现为人性中的种种自私和冷漠。作品中张爱玲刻画了一系列被封建意识和封建家庭所毒害的女性人物形象,有《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姜长安,《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孟烟鹏等人物。

2.物欲与道德挤压下的扭曲灵魂

张爱玲笔下有一部分女性,她们在物欲的冲击下,道德沦陷、灵魂扭曲。塑造这一类人物形象时,张爱玲都着重塑造反面人物,这主要是为了审视人性弱点。这些女性在利益面前都变得很脆弱,她们生活在乱世的惶惶氛围之中,在无法选择的时代里,生计问题被迫切的摆在眼前,以至各种形式的爱及其他种种的精神生活,对她们而言都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甚至连婚姻也成为了一种经济关系。她们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不择手段,男人、金钱、社会地位成为了她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代表人物有《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葛薇龙,《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等女性人物形象。

3.自身性格悲剧者

张爱玲小说里,有一部分女性的悲剧命运主要是自身性格缺陷或者软弱而造成的。她们以社会期待[3]的角色来要求和塑造自己,时代造就了她们的软弱性格,封建家庭制度让她们习惯了男权社会的压迫。最典型的有《半生缘》中的曼桢等女性。

虽然,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上的主基调是悲观的、消极的、不完美的,张爱玲的这些作品正是她那特殊时代的缩影。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读到她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和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可以感悟到她对于世间冷暖悲凉、离合聚散的淡然,可以品味到荒凉华美的文学风格。张爱玲的作品标示出一种苍凉悲怆的审

美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注释:

[1]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

[2]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人们对艺术作品的鉴别、欣赏的能力。鉴赏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其中知觉能力、想象能力、领悟能力、回味能力等,在鉴赏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需要在鉴赏中着力培养。

[3]社会期待:反映在根据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各种群体的不同要求制定出来的群体准则和行为规范上。

参考文献:

[1]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J].万象.1992,3(11).

[2]胡兰成. 评张爱玲[J].杂志.1944,2(13).

[3]饶岚子.黄仲年.张爱玲小说艺术论[M],1987.

[4]仝彦芳.洋场才女张爱玲[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