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折中的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doc

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身心健康恢复的影响。
方法根据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用访谈、指导和行为观察的方式,观察其性格、情绪、意志力等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心理疏导与干预措施。
结果通过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45例患者均能克服心理障碍,保持乐观、自信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采用综合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功能康复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老年; 股骨颈骨折; 心理; 干预[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44-01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临床的常见损伤,老年人活动减少,骨的弹性和韧性降低,而股骨颈部细小脆弱,较轻的外力,便可导致老年人引起骨折。
当病人突然从行动自由到卧床不起,从健康人到病人的角色转变中会出现恐惧、焦虑、情绪低落,急躁等心理变化,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患者进行适当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病情,减少住院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我院自2007年-2009年对收治的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了综合性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3月收治45例股骨颈骨折病人,男20例,女25例;年龄59岁~74岁,平均年龄65岁;头下型骨折18例,头颈型骨折6例,经颈型骨折13例,基底型骨折8例,股骨头置换11例。
4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心理反应及分析2.1 焦虑恐惧:患者因突然外伤导致躯体活动障碍,缺乏心理准备,产生精神压力,害怕自己从此不能站立,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家属面对疾病表现的手足无措,让患者担心今后生活有影响而拖累儿女,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2],一部分患者担心手术医生的技术,担心手术效果、预后不好并影响到术后生活质量,表现出性情暴躁,情绪紧张、焦虑、恐惧或自暴自弃,拒绝治疗护理。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

疗l天后卜述症状减轻。无效:雾化治疗l天质犬吠样咳
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凼难、咽部不适等症状无改善。
[23张象麟.药物临床信息参考2008[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614
[3]戴梅仙。杨旭芒,黄柳柳,等.肾j:腺素及地塞米松含漱并雾化吸 作者单位: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儿科
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结论 者的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髋部骨折护理干预
通过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骨折后多需手术治
疗,术后康复期较长,而且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很难 恢复到骨折前的水平,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及肢体残疾和残障,
解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尽可能多地为其提供护理、饮食、保健 方面的知识,减少家属的茫然。2)让家属参与康复训练计划
的制定和实施。患者住院期间与家属进行每周2~3次交谈。 出院后的随访主动与家属沟通,评估影响患者康复训练的因
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其预期寿命[1]。
我们有针对性地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帮 助患者早H康复,对提高老年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康复程度及 生活质量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F。 1临床资料 本院2006年2月~2010年11月共收治60岁以卜髋部 骨折患者128例,其中女68例、男60例,平均年龄72.6岁。 跌伤86例,车祸伤42例。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者72例、粗
素,给予家属关心与支持,让其帮助和鼓励患者正确康复训
练。
2.2功能训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是一
个长期的过程,功能训练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分 四个步骤进行。 2.2.1肌力训练麻醉末消失前即可适当进行踝关节背曲 被动运动,麻醉消失后,做踝关节及屈趾、股网头肌丰动运动。 1)屈伸踝父节.:将脚尖向I-.勾起然后向下绷紧,可每隔10~
老年骨折患者护理论文

浅谈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192-01【摘要】:目的:更深入的了解、体会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
方法:对180例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进行了分析、讨论,结合其中个例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为患者制定更好的护理计划。
结果:180例患者康复效果良好,80%以上患者的康复都达到预期康复效果。
结论:临床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大意义,正确的护理计划能有效的配合医生对患者的治疗,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较快的恢复速度,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老年,骨折,护理1 资料及基本情况1.1 一般资料:本组为180例骨折患者,患者最小年龄57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69岁。
1.2 治疗状况:按骨折部位进行分类型治疗,住院最长时间为72d,最短时间为12d,治疗及护理效果良好2 临床护理2.1 基础护理老年骨折患者在受伤前有近70%的人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自理能力较差,对于基本的洗漱等问题也需要在别人的协助下完成,因此在护理中协助病人搞好个人卫生,做好基本护理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保证患者每天按时洗漱,饭前便后洗手,定期帮助患者洗头、剪指甲等。
其次,帮助病人整理好病房物品,使物品摆放整齐、整洁。
再次,保持好室内环境,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地面干净,室内温、湿度合适。
2.2 心理护理生病的人大多心理表现比较脆弱,特别是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情绪变化复杂,常会表现出烦躁、易怒、多疑、失眠、恐惧等心理,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引导,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对患者的治疗。
如唐某,73岁,患病后精神压抑,有由于子女工作较忙等原因疏于照顾,因此总觉得自己的病拖累了孩子,有一段时间很抵触治疗。
针对于唐某的情况我们发现后积极开导,多抽出时间陪他聊天,让他了解到他的病情并不是很严重,只要配合治疗恢复自理能力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在我们的耐心护理和家属的配合下,唐某增强了治疗的信息,对生活的态度也变得开朗起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康复护理,病情很快的好转。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分析论文(共2篇)【财政与金融论文】

第1篇: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影响目的分析并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及以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在年~年收治的10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都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进行划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
对照组患者仅配合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并做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预后效果明显更好,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上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针对性的药物治疗配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群体一种常见的骨质疾病,这种疾病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生活,也为患者的正常交往带来了不便[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使得骨质疏松症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因此,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年~年我院守住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当中,抽取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
对照组中,男26例,女27例,患者年龄为64~87岁,平均年龄为(72.4±11.3)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28例,患者年龄为67~86岁,平均年龄为(72.5±11.5)岁。
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诊断符合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标准。
分组以后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骨质疏松症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
有关骨折健康护理论文

有关骨折健康护理论文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其病因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积累性劳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骨折健康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骨折健康护理论文范文一:骨折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通过对15例骨折病人的心理问题的分析,总结出心理护理对骨折病人早期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结论护理在某种程度发挥着医学技术和药物治疗无法代替的作用。
我们除给予及时的药物治疗外,给予她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加强了心理护理,经常与她接触交谈,尽量满足她在护理上的需要。
同时指导她进行功能锻炼,以减少疼痛。
使患者在心理上感到踏实、安全,情绪逐渐好转,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骨折病人护理措施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正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从而证明了情绪对调整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对病人来说,保持乐观的情绪尤其重要,一切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都可导致并加速病情的发展。
因此,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
我院骨外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例,现将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1.1 心理因素分析通过我们临床观察,病人的致病因素与心理活动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
护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不同于正常人,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但因其疾病类型,病程长短及其性格,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点。
所以,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状态的护理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人地生疏,故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为一个残疾人,特别是一些农村自费患者,常为住院费担心。
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出惊慌、忙乱、烦躁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应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
课题研究论文:利用营养护理干预提高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149346 临床医学论文利用营养护理干预提高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应用营养护理干预对其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方法:针对本院4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骨密度,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升;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率情况,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
组间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采用营养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xx年5月~20xx年5月收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给予营养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针对本院20xx年5月~20xx年5月收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
对照组中,男患者9例,女患者11例,年龄在5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4±6.34)岁;治疗组中,男患者8例,女患者12例,年龄在57~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15±6.64)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营养护理干预,其中具体流程包括:(1)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的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并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护理措施。
(2)能量供给,由于老年患者的基础代谢率逐渐降低,导致对能量的需求也有所下降。
因此,护理人员因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口味,给予患者合理的膳食食谱以及营养补充,以达到控制患者体重为宜。
而对于患有营养不良且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可适当增加营养的供给;对肥胖的患者则应适当减少。
研究论文:研究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39749 临床医学论文研究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摘要] 目的研究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xx年5月~20xx年12月收治的80例股骨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措施,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低(总体健康情况、身体疼痛、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
(2)和对照组(25%)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明显更低(P<0.05)。
(3)和对照组(72.5%)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明显更高(P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xx年人群,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多数由行动不便摔倒所致[1-2]。
股骨骨折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活动受限问题,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甚至于导致伤残和死亡。
临床治疗的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3-4]。
必须对股骨骨折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其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xx年5月~20xx年12月收治的80例股骨骨折老年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60~80岁,平均(69.1±2.9)岁,受伤原因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交通受伤病例55例,步行跌伤病例25例。
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0岁,平均(69.1±2.8)岁,受伤原因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交通受伤病例28例,步行跌伤病例12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0岁,平均(69.0±2.9)岁,受伤原因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交通受伤病例27例,步行跌伤病例13例。
中医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康复中的综合干预策略

中医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康复中的综合干预策略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易于骨折。
骨折会给老年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综合干预策略,可以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康复中的综合干预策略。
综合干预策略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多种治疗手段,全面护理患者,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康复中,中医护理采用了一系列综合干预策略。
首先,中医护理注重药物治疗。
中医药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有明显疗效。
例如,桂枝汤在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康复中应用广泛,其药物成分能够活血化瘀,促进骨折愈合。
此外,中药杜仲、川芎等也能够起到促进骨细胞增殖、骨骼再生的作用。
中医护理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方案,以提高疗效。
其次,中医护理强调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中医的核心疗法之一,广泛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康复中。
通过针灸能够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和骨折复原。
其中,太溪、足三里等穴位对骨折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可以缓解疼痛,促进新骨生成。
此外,中医护理强调食疗。
中医药认为骨折康复需要提供足够的养分供给,所以在中医护理中推崇食疗治疗方法。
例如,中药制剂炖鸽蛋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有利于骨折康复。
此外,适量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豆制品、鱼类、乳制品等,能够促进骨骼健康,加速康复过程。
最后,中医护理注重运动康复。
通过中医推拿、按摩等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僵硬和疼痛感。
骨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如活动受伤部位周边的肌肉,进行低强度的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促进骨折愈合。
在综合干预策略的背后,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骨折中的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预防老年人发生骨折的护理措施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增长,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一旦发生骨折,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
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人骨折的问题愈来愈突出。
因此,分析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原因,提供优质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减少乃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骨折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常见原因摔倒、扭伤、跌倒,随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下降,会使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大幅下降,导致身体平衡性、协调性下降,在活动、行走、坐立时,对外界反应迟钝稍有不慎便重心不稳,造成摔倒、扭伤、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
对环境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都会有较大的下降,一些环境因素如昏暗的灯光、阳光过度刺眼、楼梯缺少扶手、地面不平整、浴室潮湿打滑,室内障碍物多等,会使老年人跌倒的几率增加,而老年人对现存居家环境致跌危险因素认识程度却较低。
骨质疏松: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纳差,进良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等等。
造成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目前我国老年人中约有25%为骨质疏松病患者,骨质疏松病患者在一些低能量的冲击下,就可以发生较为严重的骨折。
2.老年人发生骨折的护理要点治疗骨折,通常采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或持续牵引的方法,有的则进行手术复位,安放接骨钢针或钢板等。
与一般皮肉损伤不同,坚硬的骨质愈合时间长,短则1月,长则半年以上。
由于他们年老体弱,护理难度大、要求高,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心理护理:由于骨折多为突发,使其心理预备不足,情绪剧变,表现为惊恐,烦躁,易激怒等心理上的变化;骨折发生后,病人因长期卧床,可产生多疑、不安、对治疗缺乏信心的心理反应;当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时,病人会悲观绝望。
护理中主动接近病人,通过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通过沟通与交流,鼓励病人表述思想情绪的变化;及时向病人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3。
营养护理: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进餐,保证营养素的供给。
合理的营养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条件之一。
补充蛋白质和热量,以利伤口的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使蛋白合成增加。
补充含铁、钙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鼓励病人多喝水,增加膳食纤维,防止便秘。
保护患肢:要注意观察受伤肢体的末梢循环,每隔l-2/h看一次,看手指或脚趾有无淤血发紫,有无肢端麻木。
用指尖轻轻按压指(趾)甲,若放松后很快充血红润,说明末梢循环良好,否则应引起警惕。
试着扳动伤肢的手指或脚趾,看有无剧痛。
易发并发:皮肤完整性受损:定时给予翻身、拍背、按摩骨隆突处;骨隆突处受压部位垫入充水软枕,保持床褥清洁干燥、平整;护士做到“勤翻身、勤检查、勤换洗、勤整理、勤督促”。
加强营养,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呼吸道、泌尿道感染: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定时翻身拍背,冬天注意保暖;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膀胱粘膜伴随着老化而萎缩,应嘱其多饮水,每天饮水至少1500mL。
以预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深静脉栓塞:为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运动为主,指导患者进行足趾活动、踝泵和踝旋转运动、股四头肌等张收缩等。
强肌肉的等长收缩和近端关节运动为主,水肿得到减轻,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运动(离床面20cm,屈髋>45°),在治疗上影像学可有效帮助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治疗。
屈膝运动等。
功能锻炼: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缺少功能锻炼,会造成骨质疏松和骨组织修复功能失常,从而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或挛缩4。
教会病人练习握拳、伸腕关节屈伸、肩关节活动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
3.预防老年人发生骨折的措施疾病方面的措施:让老年人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及转归情况及自行处理的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包括适度的运动,摄取足够的钙质,补充钙剂是最为简单、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之一。
药物的治疗则包括维生素D、女性激素、降钙素、及副甲状腺激素等。
鼓励适度活动:适度的运动一方面可以强化骨骼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肌力和良好的平衡感,减少跌倒发生的机会。
有些老年人适度的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也可以减少被社会的隔离感,增加自己的自信,因此而降低其它精神药物的需求,对减少老人骨折的发生也是有益处的。
居家安全:在浴室、厨房等地方,由于有高低的障碍加上潮湿的地板,对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更是危险。
提供一个安全的居家环境对降低老人骨折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黄燕红,江燕容(广东省深圳市葵涌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19)第2篇: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骨折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逐渐退化的系统机能、不断下降的机体免疫能力导致其应变能力下降,造成其骨质疏松旦发生碰撞或者挤压等现象就会造成骨折,而骨折需要长期卧床进行休养,其活动范围受到明显限制,所以老年人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并发症,导致骨折难以正常愈合,所以对老年人骨折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
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骨折患者的影响,本文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骨折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55-68岁,平均(±)岁,其中股骨干骨折5例,股骨颈骨折6例,上肢骨折7例,下肢骨折3例,其他骨折4例;对照组25例,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70-85岁,平均(±)岁,其中股骨干骨折7例,股骨颈骨折9例,上肢骨折3例,下肢骨折4例,其他骨折2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着差异(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功能康复与锻炼护理:对患者进行适时的功能锻炼相关方面指导,根据骨折愈合期的特点制定并执行功能康复锻炼计划,并对锻炼效果进行定期检查与评定。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制定护理方案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其生活习惯、脾气秉性、致伤原因以及既往病史等进行调查分析,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并严格按照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
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必要教育,向患者介绍有关骨折治疗的手术方法、原理等,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后护理与骨折恢复的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术后护理的重要性,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
心理护理由于进入老年后身体各脏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抑郁的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应该以自身的耐心、爱心与责任心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解除其思想顾虑,对其进行相关病情的讲解,提高其对抗疾病的信心。
疼痛和睡眠护理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本就较差,骨折更是加剧了这种状况,患者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感以及体位的不舒适都会影响老年患者的睡眠,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给患者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睡眠环境,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减少其疼痛感,护士要适当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密切关注3。
生活护理老年患者在骨折后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下降,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生活各个细节的帮助,比如帮助患者刷牙、洗头、剪指甲。
注意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有利于促进其患者循环,还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并发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在其护理过程中需要对其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对其原有疾病进行有效控制,将其血液与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一旦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就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预防肺部并发症人体进入老年后,其呼吸功能逐渐减退,骨折后由于需要长期卧床,所以增加了痰液的生成量,如果患者排痰不畅,就会引起其肺部感染,针对这种现象,护理人员要劝导吸烟的患者尽量少吸烟,鼓励其多咳痰或者咳嗽,帮助患者进行翻身,促进患者痰液的及时排除4。
预防压疮老年人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病在床,所以其局部受压的时间比较长,容易导致压疮的出现,在患者入院治疗后,护理人员要每隔两小时帮助患者进行一次翻身,对其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及时听取使用石膏或者夹板的患者的不适反映,对其器械进行适当调整,可以增加松软衬垫,保证患者床铺的平整与干燥,对床单进行及时更换。
预防泌尿系感染男性老年患者常常排尿不畅,如果尿液在膀胱内存留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多种细菌的繁殖,患者就会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女性患者经常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不当的护理方式会导致其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男女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分别护理,鼓励其多饮水,使其多排尿,需要进行留置导尿术的患者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及时更换有尿失禁患者的尿布,指导患者保持会阴部皮肤的卫生。
预防消化系统疾病老年人在长期卧病在床之后由于肠胃功能的衰退极易出现便秘、腹胀以及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主要食用一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比如水果与蔬菜等等,还要鼓励患者每日进行适当运动,促进其消化吸收,对患者的腹部进行适度按摩,加速其肠胃蠕动,改善其消化不良的症状。
观察项目护理满意度:采用满意度调查法,分为满意:>90分;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
采用SCL-90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和4周后的心理状态。
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得到改善;然而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3.讨论老年人骨折患者具有和其他一般患者不同的心理以及疾病特征,再加上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并发症,护理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针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结合其临床症状,保持良好的护理态度,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尽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