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设计案例(1)
森林公园游步道设计分析——以茅山东进林地为例

2.2森林公园游步道设计要点首先,要通过挖掘梳理文化内涵,设计出一个具有灵魂和主题的游步道,尤其要注意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原有的场地文化。
如许多步道并非直接开辟出来的,而是以公园原有的道路设计为基础,通过修复和完善产生的成果。
特别是森林古道沿线的历史古迹、亭台楼阁、文化传说、著名的木制古树、碑刻等都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游步道设计提出创新点。
其次,森林公园游步道的重要功能是休闲娱乐与健身,因此,可以倾向于健身步道、观赏步道和综合休闲小径的设计。
例如可以根据自然季相风景,设计出一条独特的游步道,可以在春天欣赏花朵,在夏季森林的道路上降温,秋天登山运动采摘旅游,冬天享受雪景等。
总之,森林公园游步道设计应当结合森林公园资源和公园优秀特色,以自然生态、文化健身休闲为原则,结合文化与艺术设计出优秀的游步道。
3东进林游步道设计实践3.1项目概况东进林位于茅山森林公园,是句容人民为了纪念新四军东进抗日而种植的红色文化纪念林,占地面积约6.67hm 2。
东进林地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是缺少森林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利于整个茅山森林公园红色旅游的发展。
3.2设计原则3.2.1生态优先原则。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动植物以及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游步道建设要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保护步道沿线的景观资源、生态环境、动植物的栖息地和名胜古迹等[3]。
3.2.2引导游览原则。
游步道应尽可能顺应地势,充分利用景点、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将游步道路线融入美丽的自然景观,一步一步引导游客到达游客想去的地方。
与此同时,游步道的设计也必须注意避免游客迷在旅游业和森林公园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规划建设出合理的游步道对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科学适宜的游步道不仅能很好地保护森林公园的环境,而且还能提高森林公园的景观效益,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促进经济的发展。
以茅山森林公园东进林地为例,对其设计原则、设计目标进行分析。
道路边游园设计举例

日 常管理费用。 背景树与现有乔木结合, 围合出一系列小空间 ( ) 用环保型材料铺设园路及小广场 , 图3。 铺装材料
最好是可循环利用的, 同时要求生产过程少破坏环境 、 无污染的材料。 比如天然石材, 只要辐射 强度 对人体不造 成伤害就被视为环保材料。 但生产过程却对当地 自然条件造成了损害。 使用大量木材也会导致大片植被被破坏。 在项目各方对环保都有较多认识的情况下, 设计师可以提 出, 利用建筑垃圾, 结合精致小景 , 如观赏草 、 乔灌木 、
巳
¨ ;I2 1 年第1 期 仲冬版 00 2
5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6
里
啊
坐凳、 景墙、 灯光小 品等 , 作出精美 的铺装设计。 绿地中每年都 能清理 出来不少倒伏的乔木 , 经过 消毒防病虫处 理, 可以建成有野趣的亭、 、 廊 门洞、 架等 , 花 结合立体绿化 , 形成富有野趣 的小景。 上下起落的步道通 向旱溪、 小河, 水边的植被最好是天然形成的那种。 干湿变化大的地带, 能形成 天然的生物多样性 , 帮助人类抵抗疾病, 产 生更好 的生态效益 ( ) 道路结合地形植被等 , 图4 。 围合出较大的空间 ( ) 将群众喜爱参与的盆景展、 图5 , 棋牌室、 茶室等穿插在山林 间, 步道边 结合坐凳 、 花架以及反映当地文化的石刻木刻等, 形成精致 的休憩性小景 , 大草坪
空间适合安 排各种休 闲及 运动健身活动 内容 。 地表径流是 当地渐渐 形成 的, 为了节省造价, 建议适 当疏浚后保
滨江景观大道初步设计

a
22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8.街道家具选择
公共设施意向:
a
23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8.街道家具选择
道路铺装意向:
a
24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8.街道家具选择
灯饰选择意向:
a
25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古镇区域:街道家具选择服从整体风貌,公共设施选择传统自然型,地面铺装青石为主,建 筑小品凸显李庄人文,灯饰古朴简约。
新城区域:街道家具选择布局注意协调过渡区,公共设施应该现代、充满艺术气息,地面铺 装以透水材料为主,整体格调大气、清爽,建 筑小品生活化,灯饰个性化。
产业园区域:街道家具布点人性化,公共设施展现城市发展步伐,地面铺装以透水材料为主, 建 筑小品达到宣传效应,灯饰规整、大气。
滨江大道景观设计
a
1
1 “他山之石
案例一:吉安新城滨江大道 滨江大道作为城市景观大道总宽40米,设计以人的行为、心理习惯和需要为出发点,合理安
排活动、布置景点、设计流线。在整治景观的同时做到激发城市的活力。
a
2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1 “他山之石---案例分析一
a
3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7.植物选型
a
16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7.植物选型
药理学角度的树种选择:
a
17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11.10
7.植物选型
季节角度的树种选择:
a
城市绿化设计案例分析-

整理ppt
❖ 北京-世界公园
整理ppt
❖ 北京-世界公园
整理ppt
❖ 北京-世界公园
整理ppt
❖ 东京-上野恩赐公园
上野恩赐公园是 东京最大的公园, 面积有52.5万平方 米。上野恩赐公园 所在区域古为德川 家康幕府所有宽永 寺(1825年)所在 地。1873年,在上 野建成了日本的第 一座公园,1924年 被当时的东京宫内 省指定为都市公园。 有“史迹和文化财 物的宝库”之称的 上野恩赐公园里, 有宽永寺、德川家 灵庙、东昭宫、清 水堂、西乡隆盛铜 像等古迹,这些江 户和明治时代的建 筑散落在苍松翠柏 之中,与湖光山色 十分相宜。园内还 有很多博物馆,有 东京国立博物馆、 国立科学博物馆、 国立西洋美术馆、 都立美术馆等等。
整理ppt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整理ppt
❖ 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斯大街
整理ppt
兰布拉斯大街(La Rambla)是一条漫长且蜿蜒逶迤的步行街,巴 塞隆那最有名的鲜花市场。19世纪开始才成为散步大道,穿越 整个旧城区,北自加泰隆尼亚广场,南至港口附近。大街两旁 分别林立着书店、花店,相映成趣。兰布拉斯大街是最具巴塞 罗那特色、乃至国际特色的街道,它是世界各色人种的大舞台, 是从早至晚、昼夜不息的各种活动的缩影。
整理ppt
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案例
❖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香榭丽舍大街(爱丽舍田园大街)(法语 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或 les Champs-Élysées),是巴黎 城一条著名的大街。根据法国一个常用 的说法,她被看作是巴黎最美丽的街道。 爱丽舍田园大街取自希腊神话“神话中 的仙景”之意,其法文是AVENUE DES CHAMPS ELYSEES。其中CHAMPS (香)意为田园,ELYSEES(爱丽舍) 之意为“极乐世界”或“乐士”因此, 有人戏称这条街是“围墙”加“乐土” 的大街,法国人则形容她为“世界上美 丽的大街”。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规划中的几个不当案例及解决方法

的绿化显得极为重要。中央隔离带绿化可以吸收汽车尾气, 滞留粉尘,减少噪声污染,同时可以防止对向车辆眩光照 射,减少行车疲劳,诱导行车视线,对于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 行车环境有利。部分大城市在中央分隔带是布置了一定的 休闲设备,但是在中央分隔带上修建休闲设备不仅威胁行 车安全,还减少了绿化面积。
3.立交的绿化遥 立交一般设置在道路交通任务繁重的 地带,因此污染也是格外严重。但是目前还有较大数量的立 交只考虑到行车功能,对于绿化不甚重视。因为立交占空间 比例较大,增加了许多可供绿化的面积,不仅在平面上增加 了数条可以进行绿化的道路,在竖直方向上还可以种植藤 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这样就可以在保证行车安全的情况 下,结合当地实情,创造出层次分明,环境优美的绿岛,还可 以像外来游客展示当代的人文景观。在合理规划的情况下, 立交绿化植被可以净化立体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污染, 不必给城市环境造成负担。
园林绿化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规划中的几个不当案例及解决方法
章 琳 黄 晶 雷一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摘 要院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大众对环境要求的提高袁以及快速发展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的需要袁景观规划显 得日益重要遥 本文阐明了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的重要性袁并讨论了几点道路景观规划中的失误袁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遥
四尧解决方案 (1) 在中心岛,中央分隔带等不适合修建休闲区的地 方,应该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同时可以利用植物的形态色 泽不同,合理使用增色法和减色法,配置组合成疏落有致, 层次分明的线形或环形景观。同时我们在进行景观规划的 时候不能本末倒置,要注意在道路端、人行道和车辆转向处 不宜种植乔木,种植灌木的高度也不能阻挡驾驶员视线。 (2)但是和中心岛不同的是,中央分隔带可以修建得窄 一些,留有一定的面积在道路靠近人群活动区的方向和行 道树合并修建休闲娱乐区。而中心岛的面积一般不宜变动, 否则可能影响到左转车辆的行驶。 (3)对于大面积硬化的地面或光裸地面,应使用透水材 料,避免积水,并修建明渠,防止扬尘。有些地方的土地不适 宜种植草皮即使种植成功也是草色发黄,植株矮小。在这种 情况下应该选用其他草本植物,例如某些野生植物,生命力 顽强,绿色浓,春季开花,还可以起到点缀作用。 五尧小结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上升,人们对交通环境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使绿化效果最大化,减少环境污染同时 合理布局,使绿化区环境更加优美,并和其他景观设备相结 合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我们既要重 视道路景观规划,为大家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同时不能矫 枉过正。因此我们要大胆思考,见缝插针地搞绿化,也要细 致入微,打造优美的道路景观。 参考文献院 [1]邱巧玲.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J].化学工业
9-园林道路景观设计及案例

JINGGUAN SHE JI
JINGGUAN SHE JI
JINGGUAN SHE JI
课题研究
JINGGUAN SHE JI
课题研究
①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 名木应予以保护
JINGGUAN SHE JI
JINGGUAN SHE JI
案例赏析(1)
万科第五园项目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总 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位于深圳北部坂雪岗 片区的南部片区。原创现代中式住宅——现代 中式院落和中式园林,让天井、前庭、后院再 现于现代人的生活。 一、规划主旨:通过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 了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传统人 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与探索,整 个项目给人以一种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的亲 和感。山墙、冷巷、天井、前庭、后院、廊架, “藏风”、 “聚气”的“六合院”、“四合 院”,水围竹绕、粉墙黛瓦、诗画如歌——体 现天人合一、田园牧歌的规划思想。 二、建筑特点:建筑创意灵感来自于对北方院 落和徽派建筑风格元素的提炼 1、建筑立面设计上立足于建筑的整体性,比 例的和谐统一,体量的错落有致,从意的层面 去体现东方生活精髓。 2、 风格以传统灰砖为基调,以白色洞石为陪 衬,并点缀青绿色木质和金属构件,勾勒出典 雅传统中的现代韵味。 3、追求素雅自然之美,强调自然材料的运用 以及精致的立面细节把握,从而提升整体建筑 的内在品质。
道路断面合理考虑快速行车人的视觉感受绿化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jingguanshe案例赏析1万科第五园项u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位于深圳北部坂雪岗部片区
JINGGUAN SHE JI
第二节、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一、原理分析与设计表达 1.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 :生态性原则 (2) :整体性原则 (3) :功能性原则 2.城市机动车道路景观设计 (1) :分车绿带设计 (2) :行道树绿带设计 (3) :交通绿岛设计 (4) :人行道绿地设计 (5) :停车场、公交车站设计
道路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选择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破坏。
提升城市形象
01
02
03
景观美化
通过景观设计和绿化措施 ,提升道路的美观度和绿 化率,为城市增添绿意和 美感。
文化传承
将地方文化和历史元素融 入道路景观设计,彰显城 市特色和历史底蕴。
城市名片
打造具有代表性的道路景 观,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 名片,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和吸引力。
鼓励公众参与设计
让公众参与到道路景观设计中来,广泛征求意见和 建议,使设计更加符合公众需求和期望。
建立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公众对已建成的道 路景观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促进设计 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创造宜人的道路空间和景观。
02
地域特色
强调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将地方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打造具
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景观。
03
生态优先
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实现道路建设的可
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道路环境保护 和景观设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众的 环保意识。
生态工程技术
未来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如 湿地修复、雨水收集等,实现道 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新型材料应用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进步,将会有 更多环保、耐久、美观的新型材 料应用于道路建设中,提升道路 景观的质量和持久性。
设计理念更新
01
人文关怀
未来的道路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关注人的需求和情感体验,
05
道路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
景观工程施工设计案例(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深圳市南山公园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原公园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使用,公园设施陈旧,景观效果不佳,已无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
为提升公园品质,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深圳市南山公园启动了改造项目。
二、设计理念本次景观工程施工设计以“生态、休闲、文化”为核心,旨在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园。
设计理念如下:1. 生态优先:充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以生态修复和景观恢复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休闲体验: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和设施,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3. 文化传承:挖掘南山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提升公园的文化内涵。
三、施工设计内容1. 总体布局:公园分为五大区域,分别为生态休闲区、运动健身区、儿童游乐区、文化展示区和景观观赏区。
2. 生态修复:对原有植被进行梳理,对受损植被进行修复,增加植物种类,提高生态效益。
3. 水体景观:对公园内的水体进行整治,修复水体生态,增加亲水平台、观景台等设施,提升水体景观效果。
4. 道路广场:优化道路系统,设置休闲广场、集散广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娱乐需求。
5. 景观照明: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营造温馨、舒适的夜景氛围。
6. 设施配套:设置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座椅、垃圾桶等公共设施,方便市民使用。
四、施工设计亮点1. 景观与生态相结合: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恢复,打造绿色、生态的公园环境。
2. 个性化设计:结合南山区的地域特色,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公园具有独特的个性。
3. 节能环保:在施工材料和设备选择上,注重节能环保,降低公园运营成本。
4. 互动性设计:设置互动性强的景观元素,提高游客参与度,丰富公园文化内涵。
五、项目成果经过精心施工,深圳市南山公园改造项目圆满完成。
新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得到了广泛好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景观设计案例
(案例分析)
目录
一、“Jon Piasecki的石头河”
二、“蹦床”
三、“走道”
四、“水公园”
五、“路到海边”
Jon Piasecki的石头河
景观设计师:Jon Piasecki
地点:纽约
合作者:Rob Davis
Jon Piasecki 的“石头河”作品最近荣获了2011年ASLA的荣誉奖。
这个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细节。
这个项目是作为一件景观艺术作品而设计和建造的。
设计基本上来自场地本身的灵感,来自设计师多年的林间作业和连接石材的实践,同时还来自设计师独立的对石材作业的研究。
“按照这个思路,我尽最大的努力把石头连接起来努力拼接这条路,以提供给参观者感受自然界多种感官刺激的融合的体验。
这个作品的目的是连接文化和自然。
这条路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类与世界达成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设计师自述:
“这个作品是我自己建造的,没有使用其他的劳力。
我捶打了每块石头的拼合处,用一个小的木头手推车运送每块石头。
我用手推车移动了数十吨的沙砾和细沙作为垫层,移动了近400吨的石头,铺设了800英尺长的小路。
我拆开了场地原有的石头墙,但保留了墙的路径,并重新连接剩下的石头墙,以使这条路径从原有的石头墙有机的生长出来。
我之所以个人工作是为了避免个人对场地成团的蕨类植物,站立的树木,废弃的原木,和墙里长满苔藓的石头的破坏。
这个尝试尽可能的保存巨大墙体里的预先存在的生命体。
”
“这个作品的设计背景是要求展示景观建筑学、室外雕塑和建筑学领域最高水平的文化作品。
这个作品在这里呈现,既是我的作品之一,也是场地所有景观设计师作品中的一个。
这条路,虽然是通向两个艺术家的雕塑作品的,但它也会作为一个雕塑作品被众人所知。
”
大部分的工作使用简单的机械和设计师的体力劳动。
设计师使用引擎坏掉的机械将材料运到工作场地,及做简单的石头裁切。
这些机械使用的是生物柴油燃料。
“这个作品反映了我对个体劳动改变世界的意象。
在这个例子中,连接石头和制造通往树林的路径,使我在一个很小的层面改善现代社会文化与土地的脱节问题。
”
“今天,设计和建造是明显分离的。
劳力被贬值。
不知名的人们低报酬的制造着我们需要的东西。
机器快速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和欲望,使产品失去人性化,疯狂地掠夺土地的资源。
当然,机器是必要的,出现设计和建造的分离过程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个作品提出了一个疑问,是否我们想象中的设计与现实中的建造相差太远?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分离对自然和对我们人类都非常有害。
”
“这个作品的目的是使参观者在通过树林时与自然融为一体。
我希望使这些参观者感受到生命,感受到自己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
蹦床
设计师用蹦床代替一成不变的混凝土人行道,为行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通方式,也成就了一个独特的景观。
这个装置是为今年夏季在俄罗斯举行的景观设计国际艺术节准备的。
在艺术节期间,这个快速人行道除了用作娱乐外,还发挥了其实际交通运输道路的作用。
游客可以沿着蹦床的路径在富有弹性的“路面”上蹦跳着前进,蹦床人行道共170米。
林中走道
作品名称:林中走道
设计单位:LOOK Architects Pte Ltd
位置:新加波
竣工:2008年
原名称:Alexandra Arch & Forest Walk
高架人行道长1.6千米,起点始于直落布兰雅山公园,沿着80米长的亚历山大桥横跨亚历山大路,这条林中走道为市民提供了另外一条感受当地宝贵的自然资源的道路。
这条道路的修建有助于将南部山脊区联系起来,包括花柏山,直落布兰雅山和肯特桥,将这几个公共区域连接起来,方便市民亲近自然。
亚历山大桥弯曲的桥面位于亚历山大路上方15米的空间,拱形钢铁防护栏使大桥显得更加有生气,在夜晚则演化为一个梦幻感十足的雕塑。
整个人行道还有一部分是在树冠之间穿梭的天桥,游人在蜿蜒的天桥上可以尽情欣赏城市自然风光。
群力雨水公园
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俞孔坚教授主持的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获得今年唯一的“综合设计杰出奖”。
这是俞孔坚教授和他领导的“土人设计”团队获得的第9个备受全世界瞩目的ASLA设计奖项。
俞孔坚教授的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探索了一条通过景观设计来解决城市雨洪问题的创新方法:即建立城市“绿色海绵”,将雨水资源化,使雨水发挥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补充地下水,建立城市湿地,形成独特的市民休闲绿地等等。
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地点: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
设计:中国北京大学和北京土人景观设计学院
客户:群力新城政府
设计概念和地理计划
项目称述:
近年来,城市涝灾已成为困扰着中国各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雨后“看海”已成雨季无奈风景。
涝灾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害,并危及生命。
城市雨洪公园的诞生,为解决城市涝灾指明了一条出路,一条通过生态和景观设计来解决常规市政工程所没能解决的更有效的途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首个雨水公园在哈尔滨群力新区出现了。
从2006年开始,位于哈尔滨东部的群力新区开始键设,总占地2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大3200万平米,规划13-15年时间全部建成。
将近有30万人口。
新区绿地面积占16.4%,而大部分土地将是城市的硬化地面。
而当地的年降雨量是567毫米,却集中在6至8月(占60-70%)。
本地处于低洼平原地带,历史上洪涝频繁。
2009年中,受当地政府委托,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群力新区的一个主要公园设计。
公园占地34公顷,为城市的一个绿心。
场地原为湿地,但由于周边的道路建设和高密度城市的发展,导致该湿地面临水源枯竭,湿地退化,并将消失的危险。
土人的策略是将该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方面解决新区雨洪的排放和滞留,使城市免受涝灾威胁,同时,利用城市雨洪,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实践证明,设计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设计的意图。
设计策略是保留场地中部的大部分区域作为自然演替区,沿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地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项链,形成自然与城市之间的一层过滤膜和体验界面。
沿四周布置雨水进水管,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水泡系统经沉淀和过滤后进入核心区的自然湿地山丘上密植白桦林,水泡中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
高架栈桥连接山丘,布道网络穿越于丘林。
水泡中设临水平台,丘林上有观光亭塔之类。
创造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
建成的雨洪公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做出了贡献,同时为新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游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
同时,昔日的湿地得到了回复和改善,并已晋升为国家城市湿地。
该项目成为一个城市生态设计,城市雨洪管理和景观城市主义设计的有秀典范。
一路到海边
这个项目位于以色列Bat-Yam市的海岸,由Derman Verbakel Architecture设计。
项目设计的宗旨是鼓励游人在海岸活动,并且体验从城市到海边这个路程的乐趣。
On the Way to the Sea项目设计了一系列的的方框门和带有轮子的
可以动的椅子,桌子等。
游客可以自由的移动这些桌椅装置,根据需要随意组合,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在公共区域打造
个人空间的愿望。
灵活的景观设施和桌椅等功能设施,激发了游客海边的游玩乐趣,提升了该区域的休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