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工艺方案
mbr工艺流程

mbr工艺流程MBR工艺流程。
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它结合了生物反应器和膜分离技术,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产水质量稳定可靠。
下面将介绍MBR工艺的流程及其特点。
1. 污水进水。
污水首先通过预处理单元,如格栅、砂沉池等,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然后进入MBR系统。
进水污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处理效果,因此预处理工艺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2. 生物反应器。
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器后,通过曝气或搅拌等方式,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降解,同时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生物胞体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生物反应器是MBR工艺的核心部分,其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果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
3. 膜分离。
经过生物反应器处理的污水进入膜分离单元,通过微孔膜的过滤作用,将水中的悬浮物、胞体和微生物截留在膜表面,从而获得清澈的产水。
膜分离单元的设计和操作对于保证系统产水质量至关重要。
4. 气提排泥。
在MBR系统中,由于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泥。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定期进行气提排泥操作,将过多的污泥从系统中排出,以维持生物反应器内部的良好环境。
5. 产水排放。
经过MBR处理后的产水具有较高的水质,可以直接排放或者用于灌溉、工业用水等领域。
产水的水质稳定可靠,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水需求。
MBR工艺流程的特点:1. 高效去除污染物,MBR工艺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产水质量稳定可靠。
2. 占地面积小,相比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MBR系统不需要沉淀池,占地面积小,适合用于场地狭小的项目。
3. 产水水质稳定,通过膜分离技术,产水水质稳定,不受进水水质波动的影响。
4. 操作维护简便,MBR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维护相对简便,减少了人工管理成本。
总之,MBR工艺流程结合了生物反应器和膜分离技术,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产水质量稳定可靠,具有占地面积小、产水水质稳定、操作维护简便等特点,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
MBR污水处理工艺实施方案设计

MBR污水处理工艺实施方案设计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成为现代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工艺,因其出色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实施方案旨在设计一套适用于XX地区的MBR污水处理工艺方案。
二、工艺原理MBR工艺采用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反应技术相结合,通过在生物反应池中添加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质,再通过微孔膜对生物反应池中的混合液体进行过滤,达到固液分离和污水处理的目的。
该工艺具有出水质量好、处理效果稳定、占地面积小等优势。
三、工艺流程1.进水预处理:将原始污水经过格栅除渣,再通过中药池去除悬浮物和有机物质。
2.生物反应池: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导入生物反应池,添加厌氧细菌,通过降解有机物质和去除氮磷等污染物。
3.MBR处理单元:在生物反应池上方安装膜分离单元,将生物反应池中的混合液体通过膜孔进行过滤,实现固液分离并将清水收集。
4.清水储存和消毒:将固液分离后的清水收集到清水储存池中,通过加入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5.余泥处理:将生物反应池中的余泥经脱水设备进行脱水处理,得到可回收物质。
四、设备选型1.进水预处理设备:格栅、沉砂池、中药池。
2.生物反应池设备:搅拌器、进水泵、排水泵。
3.MBR处理单元设备:膜分离单元、气提系统。
4.清水储存和消毒设备:清水储存池、消毒剂投加系统。
5.余泥处理设备:污泥脱水机、污泥存储设备。
五、运行参数1.生物反应池温度:35-40℃;2.pH值:7-8;3.混合液停留时间:6-8小时;4.膜通量:8-12L/(m2·h)。
六、实施步骤1.场地勘测:对可行性进行评估,确定处理厂的规模、位置和相关要求。
2.工艺设计:根据情况设计进水预处理、生物反应池、MBR处理单元、清水储存和消毒、余泥处理等设备。
3.设备选型:根据工艺设计,选择适合场地和处理需求的设备。
4.安装调试:安装设备并进行调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MBR工艺污水处理详细设计方案

MBR工艺污水处理详细设计方案首先,在MBR工艺中,关键设备是活性污泥生物反应器和膜分离器。
活性污泥生物反应器中,需加入适量的污泥和氧气,以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污染物的去除。
膜分离器则起到过滤作用,将活性污泥和清水分离,使污泥富集在反应器中,得到更高质量的出水。
其次,设计方案应包括进水处理、活性污泥生物反应器和膜分离器的具体参数设置以及出水处理等环节。
进水处理环节主要包括预处理和进水泵站。
预处理环节可以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如格栅、砂沉淀池等,用于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沉淀物。
进水泵站主要起到将进水抽送到活性污泥生物反应器的作用。
活性污泥生物反应器设计方案需要考虑进水量、反应容积和曝气量等参数。
进水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反应容积一般按照水力停留时间来计算,一般为6-12小时。
曝气量根据反应器内生物需氧量来确定,一般为0.5-1.0kgO2/(m3·d)。
膜分离器设计方案需要考虑膜面积和通量等参数。
膜面积一般按照每立方米活性污泥生物反应器的体积来计算,一般为10-20m2/m3、通量一般为10-20L/(m2·h),通过调节通量可以实现较好的膜通量和污水的处理效果。
出水处理方案主要包括余氯消毒和pH调节。
余氯消毒能够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提高出水的卫生质量。
pH调节可以采用加碱、加酸等方式来调节出水的pH值,以确保其符合排放标准。
此外,MBR工艺还需要考虑系统的运行控制和维护管理。
运行控制主要包括监测污水进水量、活性污泥浓度、曝气量等参数,以及调节操作条件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维护管理包括定期的膜清洗、污泥搅拌、膜的更换等,以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和保证处理效果。
总之,MBR工艺污水处理的详细设计方案涉及到进水处理、活性污泥生物反应器、膜分离器和出水处理等环节。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mbr一体化工艺方案

mbr一体化工艺方案一、概述Mbr一体化工艺方案是一种集膜过滤和生物处理于一体的先进废水处理技术。
本方案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核心设备,通过膜的过滤作用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和微生物截留在反应器内,实现高效固液分离和废水处理。
二、工艺流程Mbr一体化工艺方案主要包括进水系统、生物反应器、膜组件和出水系统四个主要环节。
1. 进水系统废水通过预处理单元(如格栅和沉砂池)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沉淀物,然后进入生物反应器。
2.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采用MBR技术,通过生物菌落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并产生胞外聚合物。
同时,反应器内的膜组件起到过滤作用,将固体颗粒截留在反应器内,确保出水的清澈透明。
3. 膜组件膜组件是MBR工艺的关键设备,由一组膜片堆叠而成。
通过微孔膜的过滤作用,有效截留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和微生物,同时保留溶解的有机物和水分,实现高效膜分离。
4. 出水系统经过膜组件过滤的水通过出水系统得到。
根据不同的要求,出水经过再次处理后可以直接排放,或者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用途。
三、技术特点Mbr一体化工艺方案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技术特点:1. 高效固液分离:膜组件的过滤作用可以有效截留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同时保留溶解的有机物和水分,实现高效固液分离。
2. 出水水质稳定:由于膜组件对颗粒物的截留作用,出水水质稳定,能够满足不同场合对水质的要求。
3. 小型化、模块化设计:膜组件和生物反应器的模块化设计使得整个工艺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少,适合用于场地有限的项目。
4. 无污泥产生: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MBR工艺无需污泥沉淀池,不会产生大量废污泥,降低了污泥处理的成本和污染风险。
5. 运行稳定、操作简便:由于Mbr一体化工艺方案采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人员只需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与维护即可。
四、应用领域Mbr一体化工艺方案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农村污水治理等领域。
mbr膜处理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图

mbr膜处理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图MBR(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利用特制的微孔膜将活性污泥和水分离,从而实现高效的废水处理。
其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如下:工作原理:MBR膜处理技术是在传统生物反应器系统的基础上加入微孔膜组件,将活性污泥与废水进行分离,从而实现更好的废水处理效果。
1.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器,通过生物降解,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物固体。
2.活性污泥混合物通过微孔膜组件,其中的微孔膜只允许水和溶解在水中的物质通过,而截留胞体等固体物质。
3.膜的截留作用能够有效地阻止活性污泥的流失,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得以截留,从而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
4.经过膜处理后的废水经过压力差,从而实现膜组件的自洁作用,清除膜上的截留物质,并使膜组件恢复正常的通透性。
5.通过MBR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可以通过二次净化,达到要求的出水标准,可以直接回用或者排放。
工艺流程图:MBR膜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预处理、MBR生物反应器和膜组件等几个关键部分。
1.预处理:进水经过物理和化学预处理,去除悬浮物、颗粒物、均匀化水质。
常见的预处理设备有格栅、沉砂池、草砾过滤器等。
2.MBR生物反应器:经过预处理的水进入MBR生物反应器,通过生物反应作用进行有机物质的降解和污染物的去除。
常见的反应器类型有SBR反应器、A/O反应器等。
3.膜组件:废水经过生物反应后,进入膜组件。
膜组件一般由微孔膜和支撑材料构成,常见的膜材料有聚酯、聚砜、聚偏氟乙烯等。
膜组件的作用是将悬浮物质和溶解物质分离,同时阻止活性污泥的流失。
4.膜组件自洁:通过调整膜组件之间的压差,实现膜组件的自洁。
常见的自洁方法有截留物连续清洗(CIP)、脉冲冲洗和气泡抗污染等。
5.二次净化和出水:经过膜处理后的废水,可以通过纳滤、反渗透和紫外线等二次净化设备进行进一步处理,使废水达到要求的排放标准。
总结:MBR膜处理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废水中固体和溶解性物质的有效分离,保障出水质量。
MBR污水处理工艺方案设计

MBR污水处理工艺方案设计1000字MBR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可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有害物质,达到排放标准。
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高、出水质量好等优点。
下面就MBR污水处理工艺方案设计进行1000字详细阐述。
一、工艺流程MBR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反渗透膜处理和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方式,主要流程包括:初级处理、生物反应器、污泥预处理、MBR反渗透污水处理、余氯消毒五个步骤。
1、初级处理:主要是对进口污水进行集合、格栅、沉砂、去流油等预处理,以便后续的处理能够顺利开展。
2、生物反应器:此步骤主要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把有机物转化成为CO2和H2O等无害物质,减少有机负荷,使后续膜处理的运行更稳定。
3、污泥预处理:当生物反应器处理排放液的污泥出现过多时,对其进行预处理以在后续处理中减少对MBR反渗透污水处理的影响。
4、MBR反渗透污水处理:同时采用生物反应器和MBR膜储存单位处理,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有害物质,并确保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5、余氯消毒:处理出的水经过余氯消毒、消毒后最终排出,以确保排放液不再存在任何微生物。
二、工艺参数1、MBR膜过滤通量:10m3/(m2·d)2、MBR膜标准管径:1.2m3、膜池深度:约2 ~ 3米4、MBR反应器进水流量:10立方米/小时5、MBR反应器出水流量:9.9立方米/小时6、生物膜反应器反应温度:20-35℃7、生物膜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6小时三、工艺设施1、污水泵2、初级处理设备(Data.Sheet3)3、生物反应器(Data.Sheet4)4、MBR反污泥污水处理设备(Data.Sheet5)5、余氯消毒器(Data.Sheet6)6、控制系统四、操作流程1、启动MBR污水处理工艺,开启污水泵,引导污水进入初级处理装置;2、初步处理冲洗掉进入集合箱的大水泥块、固体垃圾及其他杂物,使得污水流向格栅进行固体淘汰;3、污水向沉砂池内流动,轻松淘汰污水中的砂和石头;4、净化后的污水经过转运,进入生物氧化池,获得进一步的净化处理;5、在控制系统的指导下,操作员可以控制污泥浓度,以及氧量的实时补给;6、在多孔膜的滤膜过程中,过滤污水可以被完全处理,获得回收水源;7、消毒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添加适当的消毒剂,以达到需要的消毒效果;8、最终过滤后的水在经过紫外线等消毒处理之后,可以通过水泵排出。
mbr技术方案

mbr技术方案MBR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一种高级的水处理技术,在各种污水处理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MBR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一、MBR技术的原理MBR技术采用了物理隔膜(半透膜)和生物活性污泥相结合的处理方式,以实现高效的水体净化和废水处理。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生物反应器:通过将生物活性污泥引入反应器中,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能力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
2. 膜分离:膜的作用类似于过滤器,可以阻止生物污泥和固体颗粒通过,从而实现废水的固液分离和水的净化。
3. 气提效应:通过向反应器注入微小的气泡,既能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氧气,又能诱发液体的搅动,促进生物活性污泥的生长和代谢,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二、MBR技术的工艺流程MBR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生物反应器和膜系统三个环节。
1. 预处理:首先,废水经过预处理,去除较大的杂质和固体颗粒,避免对后续的处理设备造成损害。
2. 生物反应器:废水进入生物反应器,生物活性污泥分解有机物质,同时通过气提效应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微生物代谢,达到高效的废水处理效果。
3. 膜系统:最后,经过生物反应器处理后的废水进入膜系统,通过膜的过滤和分离作用,实现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微生物和颗粒物质与水的彻底分离,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净水。
三、MBR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MBR技术由于其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污水处理:MBR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城市污水,去除其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使排放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实现城市水环境的健康保护。
2. 工业废水处理: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有机物质、高浓度的重金属等污染物。
MBR技术能够有效处理这些废水,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
3. 农村污水治理:MBR技术适用于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可以解决农村生活废水和农田排水的处理问题,显著改善农村水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MBR工艺设计方案

MBR工艺设计方案一、MBR工艺概念MBR工艺,即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一种通过反渗透膜(RO膜)或超滤膜(UF膜)分离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胶体和悬浮物质,利用生化反应器中微生物将有机物进行降解,并将有机物与氨氮进行碳氮比维持,少量磷、钾、钙、镁等微量元素与水质同步被去除的处理技术。
MBR工艺兼有微生物降解和膜过滤两种作用,是一种高效、先进的生物反应器技术。
二、MBR工艺优点•过滤精度高:可以完全去除悬浮颗粒、泥沙、胶体和胶粘物质。
•反应速度快:微生物直接利用有机物进行新陈代谢,加快了污水的净化速度,提高了反应速度。
•出水水质高:出水水质稳定,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设备占地面积小: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MBR工艺将污水处理所需的设备放在同一空间内,设备占地面积小。
•难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MBR工艺采用封闭式污水处理系统,对于污染源较多、气味浓烈的地区适用,能够有效避免污染物逃逸,防止恶臭扩散。
三、MBR工艺设计方案MBR工艺设计方案需要根据污水处理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以确保处理效果达到预期效果。
1. 工艺流程设计MBR工艺的工艺流程包括污水预处理、MBR反应池、膜分离处理和膜回收等部分。
根据工艺流程,可以确定MBR工艺的处理效率、出水水质和设备选型等。
2. 设备选型设计根据工艺流程设计,需要选配对应的设备,例如RO膜、UF膜、反应池、压力泵、控制系统等。
3. 施工图纸设计根据选好的设备和工艺流程设计,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指导和基础。
4. 现场调试和启动MBR工艺设计方案的成功启动需要现场技术人员进行系统调试和启动,确保系统能够按照设计方案正常运行。
5. 运营维护MBR系统的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系统能够一直正常、高效地运行。
维护内容包括膜的清洗、更换等操作。
四、MBR工艺的应用范围MBR工艺广泛应用于市政、工业、船舶、农村等领域,以及特殊场所的废水处理,如医院、电子厂、化工厂等工厂排放水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污水处理回用工程设计方案2007年07月目录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名称 11.2 工程地点 11.3 工程简介 11.4 工程范围 1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方案选择原则及设计依据 32.1 方案选择原则 32.2 设计依据 43 设计参数 53.1 污水处理量 53.2 设计进水水质 53.3 设计出水水质 54 处理工艺选择 64.1 工艺选择原则 64.2 工艺选择 64.3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介绍 75 工艺设计 95.1 工艺流程 95.2 工艺说明 96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参数 126.1 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126.2 主要设备参数一览表 127 工程设计说明 147.1 总图设计 147.2 建筑设计 147.3 结构设计 147.4 电气设计 157.5 自控设计 167.6 采暖、通风设计 178 工程投资估算 188.1 工程投资 188.2 工程投资估算表 189 运行费用分析 209.1 工资费用 209.2 药剂费用 209.3 耗电费用 209.4 直接运行费用 2110 效益分析 2210.1 环境效益分析 2210.2 经济效益分析 2211 附件 2311.1 工艺流程图 2311.2 平面布置图 231 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某生活污水处理回用工程。
1.2 工程地点××××。
1.3 工程简介目前,项目区内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但影响人们的生活,也污染了周围的环境,故对项目区内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出水用作景观用水,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能有效利用水资源,节约水源。
本项目所要处理的污水为生活污水,处理量为500m3/d,出水用作景观水。
要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的限值。
1.4 工程范围500m3/d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所需的设备、建(构)筑物(800m3/d)及配套辅助设施的工艺、土建、电气、仪表、给排水等相关专业设计内容。
污水处理站进出水管道、道路、绿化、供电、通讯线路设计不在本方案设计范围内。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指标1 处理规模 500m3/d2 进水水质生活污水3 出水水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4 采用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5 占地面积 540m26 工程总投资 320.00万元7 直接运行费用 0.62元/m3水2 方案选择原则及设计依据2.1 方案选择原则(1)技术先进性原则。
污水处理回用工程一方面应体现环保理念;另一方面是再生水回用系统的先进性。
所使用的工艺和技术应在未来十年内不会被淘汰,避免重复改造。
因此在选择中水处理工艺上应首先考虑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
(2)安全性原则由于中水回用关系到周围人们的安全问题,因此中水处理出水水质不能存在任何问题,如果出现水质超标,其影响面很大,是关系到大量人群身体健康的安全性问题。
因此,本中水工程推荐使用的处理技术和处理系统具有高品质的出水和安全保障措施。
(3)系统模块性原则本工程原水收集量会随时间、季节不同而变化,同时考虑远期会增加污水产生量,为了减少运行成本,本工程考虑采用模块式的处理设备,可以根据产生污水量的情况进行系统运行组合,以减少运行成本。
(4)低运行成本原则中水处理成本应作为技术方案选择的重要原则之一。
(5)少占地原则污水处理技术的选用还应考虑占地面积小,运行效率高的设备和技术。
(6)污泥产生量少,二次污染小的原则污水处理工程产生的污泥的处理和处置费用较高,同时会产生二次污染,所以在选择工艺时,应首选污泥产生量小的工艺,减小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2.2 设计依据用户提供的相关资料《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138:2002)3 设计参数3.1 污水处理量根据实地调查,本工程区内污水产量约为500m3/d。
考虑远期人口增加,污水量将增加到800m3/d。
故本次设计时设备按污水量500m3/d设计,土建工程按污水量800m3/d设计,远期人口增加后仅增加设备即可,不需对整个工程进行改扩建,可节省投资。
3.2 设计进水水质据了解,本工程区内排放的污水基本为洗浴水、冲厕水、厨房水等生活污水,无有毒有害性工业废水。
参考国家设计规范及结合我公司以往的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经验,设计时考虑一定的变化系数,进水水质设计平均值如下:表3-1 设计进水水质水质参数 CODcr BOD5 SS TP NH3-N TN值(mg/l) ≤400≤200≤200≤4≤30 ≤403.3 设计出水水质本工程处理后出水用作景观水,出水要求达到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的限值。
表3-2 设计出水水质标准 CODcr BOD5 SS TP NH3-N TN《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GB/T18921-2002)―― 6 10 0.5 5.0 154 处理工艺选择4.1 工艺选择原则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选择得当,才能使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效果好,运行管理方便,节省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首先需要适应污水进水水质、出水水质要求以及当地温度、工程地质、环境等条件,然后综合考虑工艺的可靠性、成熟性、适用性、去除污染物的效率、投资省、操作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等多因素,选择最优的工艺方案。
[1] 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2] 工艺技术先进、高效节能,处理效率高,出水稳定达标;[3] 处理设施安全、成熟,并尽量减少工程投资成本,降低运行费用;[4] 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管理和维修技术难度;[5] 污水处理设施具有较强的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能力;[6]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时不产生臭气及噪声等二次污染;[7] 优先选择国内先进、可靠、高效、成熟的污水处理专用设备。
4.2 工艺选择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技术、自然处理技术。
经过人类上百年的实践,国际上公认以生物处理为经济―效益比最好(cost-effective)。
因此世界上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处理工艺。
污水生物处理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两大类。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降解有机物的效率有限,出水水质较难达到本项目的要求,且占地相对较大,废气收集处理问题也不好解决。
因此也不考虑单独使用。
本项目中,化粪池作为典型的厌氧处理,作为标准的设施用于污水处理的前处理。
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投资高、运行费用高、占地大、污泥处理量大、处理较为复杂(通常要采用厌氧污泥消化),本方案也不考虑采用。
生物膜法是一种比较适合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相比较,生物膜法易于维护运行、节能省电、占地面积小,污泥少,一次性投资较普通活性污泥法稍高一些但可以接受,但如果出水要求较高需要增加深度处理,投资较高。
膜生物反应器以出水水质稳定优良为其优势,但一次性投资成本稍高。
本工程要求处理出水用作景观水,且不能影响周围人们的身体健康,故对出水水质要求较高,且要求有较高的稳定性。
本工程推荐选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作为首选处理工艺。
4.3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介绍膜生物反应器MBR(Membrane Bio-reactor)是二十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膜分离技术和活性污泥生物技术的结合。
它不同于活性污泥法,不使用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而是使用中空纤维膜替代沉淀池,因此具有高效固液分离性能,同时利用膜的特性,使活性污泥不随出水流失,在生化池中形成8000-12000 mg/L超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浓度,使污染物分解彻底,因此出水水质良好、稳定,出水细菌、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
生活污水处理后可直接回用,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传统工艺不具备的优点。
优点:(1)出水水质优良、稳定。
(2)工艺简单。
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不必单独设立沉淀、过滤等固液分离池。
(3)占地面积少。
处理单元内生物量可维持在高浓度,使容积负荷大大提高,同时膜分离的高效性,使处理单元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
(4)污泥排放量少,只有传统工艺的30%,污泥处理费用低。
(5)膜生物反应器可以滤除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可显著节省加药消毒所带来的长期运行费用并扩大污水回用范围。
(6)系统抗冲击性强,适应范围广。
(7)较好的设备化和自动化,管理简便。
(8)模块化设计,易于扩容。
缺点:一次性投资稍高。
5 工艺设计5.1 工艺流程根据本工程的进出水水质,设计工艺流程如下:5.2 工艺说明5.2.1 格栅槽格栅槽内安装格栅。
格栅主要用来拦截污水中的大块漂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及有效减轻处理负荷,为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格栅选用机械格栅,栅条间隙为5mm,采用2台。
格栅槽设置两个廊道,单廊道尺寸为9000×700mm,每个廊道安装一台格栅,污水量少时启动一台,高峰期两台同时启动。
栅渣需定期清理,可作垃圾处理。
5.2.2 初沉池初沉池主要用于沉淀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杂质,有效保证潜污泵不堵塞、卡死等,延长潜污泵的使用寿命,同时便于沉积物的清理工作,延长后续调节池的有效容积。
初沉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埋地设置,设计尺寸为9000×1500×4500mm,有效水深为3.1m。
5.2.3 调节池由于来自各时的水质、水量均不一样,一般高峰流量为平均处理量的2~8倍,因此为使处理系统连续稳定地运行,同时调节水量和均化水质,设计一调节池,调节池的设计有效容积一般为平均处理量的4~12倍。
调节池内置潜污泵及回流措施,以保证一定的额定流量提升至后续生物处理系统,减少水量对系统的冲击负荷。
同时为保证调节池内不沉积污物,设置潜水搅拌器进行搅拌。
调节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埋地设置,设计尺寸为9000×10500×4000mm,有效水深为3.0m。
5.2.4 缺氧池污水进入缺氧池,同时进入的还有膜池的回流污泥。
缺氧池的首要功能是脱氮,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膜池回流污泥中带入的大量NO3-和NO2-还原为N2并释放到空气中,BOD浓度继续下降,NO3-浓度也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