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合集下载

唐诗赏析-岑参《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习题答案及赏析

唐诗赏析-岑参《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习题答案及赏析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习题答案及赏析'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唐代: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在盛唐时代,岑参是写作边塞诗最多、成绩也最突出的一个诗人。

岑参的边塞诗内容丰富,能够突破边塞诗创作的传统格局,形成对边塞诗发展的又一次新开拓。

诗人的出塞之地是安西、北庭,这就是边塞诗反映的地域,由局限于长城内外,扩展到了天山南北;使西域荒漠的奇异风光和人情风习首次引人注目地出现于诗中,并成为抒写出塞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的有力衬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

这首诗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

就景物描写方面来看,写到了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以及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此时的岑参身为北庭都护府判官,诗是在庭州送别其同事所作,因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均为实写。

但试题中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则不然,从题目可知,作者此时身在临洮,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东部,距离北庭都护府所在的庭州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尽管此前作者已经有了一次出塞的经历,对边地风物有一定知晓,但这次笔下描绘的景物绝不可能是出于亲眼所见,而是有相当大的想象成分。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阅读答案附赏析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阅读答案附赏析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阅读答案附赏析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飞春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描写塞外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简析《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唐代岑参的作品。

此诗为天宝十三年(754年)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

前三联写景,尾联点明主旨。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

注释⑴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

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⑵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⑶连年:接连多年。

一作年年。

唐郑遂初《别离怨》诗: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⑷曾(zēng):竟,竟然。

一作长。

⑸应:一作来。

⑹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⑺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⑻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

勤王:谓尽力于王事。

《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白话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赏析翻译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赏析翻译
历。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则认为,当指其十五岁至二十岁隐于太室、少室两山事,不一定专指一处。另
外,陈铁民此文还认为,岑参至晚于开元二十九年时已隐居终南,但这种隐居,乃是一面隐居,一面不断寻求出仕的道路。
岑参的交游 此类文章首推闻一多的《岑嘉州交游事辑》,后来诸年谱也都涉及到一些。八十年代后又产生了几篇考述岑参交游的论 文,如王刘纯的《岑参交游考辨》、廖立的《岑参师友考》等。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
情。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诗人岑参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临洮的旧友为他饯别。这是一次唱和,他得 到“飞”字韵,因作诗留赠,向诗友公开此行的意义。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 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 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
生卒年考 岑参的生卒年史无明文,长期以来亦无确考,本世纪学界颇多异说:
1.赖义辉《岑参年谱》考证岑参当生于开元六年,卒于大历四年。 2.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则不同意赖说,通过详细考证认为,岑参生于开元三年,卒于大历五年,享年五十六岁;
后来陈铁民《岑嘉州系年商榷》也同意此说。
3.曹济平《岑参生年的推测》也认为,赖说的错误较明显,但闻一多先生的证说亦有不足之处,他认为,岑参生于开元
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将军幕府中的奢 华生活的陈设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 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曼脸娇娥纤复浓,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 雪,左延右延生旋风”。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新鲜事物。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互相来 往,共同娱乐的动人情景:“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九月天山风似刀,城 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

【诗词阅读及答案】《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阅读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阅读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阅读答案【诗词阅读及答案】《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阅读答案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言说道轮台路②,连见雪飘。

春风不曾至,汉并使亦应当叶唇柱。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备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州治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历县.在今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白雪歌送武推官归京》就是轻易描绘,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上开”,轻易描绘了“胡天八月即为飞雪”的壮美;《播发临洮将前往北庭天歌》则就是间接描绘,例如“春风不曾至,汉并使亦应当叶唇柱。

白草通在疏勒,青山过武威”,通过描绘春风不去、人太少、植被稠密去衬托北庭连见雪飞的苦寒的严酷环境。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写作,考生可通过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景物描写与本诗对比得到答案。

这道题问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我们学过的写景的角度一共是两种:一是直接、二是间接。

《白》的景物描写是十分直接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之相比,《发》的景物描写则是间接的,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写存有怎样的促进作用?(6分后)【答案】①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家乡之情。

②诗歌尾联说“勤王”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即使思念家乡和亲人,但也会以国事为重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③以议论作结,升华了全诗的情感,表现出作者把国事放在首位的爱国无私精神。

【解析】考查对诗歌作者情感的认知,学生可以融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具体内容去分析。

尾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写在内容情感上出了写意和升华的促进作用,全面地抒写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在结构上代普雷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存有尽意无穷。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的意思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的意思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的意思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释】
⑸应:一作“来”。

⑹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⑺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⑻“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

勤王:谓尽力于王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
【翻译】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赏析】
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

这两句其实是
回答别人“勤王道路远,家乡何时归”的关怀,写得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原文注释赏析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原文注释赏析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原文注释赏析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作品介绍《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00卷。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原文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作者:唐·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注释①天宝十三载(754)赴北庭途中作。

②连年:整年。

③曾:乃。

④疏勒:《通鉴》卷四五:“耿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引兵据之。

”胡注:“此疏勒城在车师后部,非疏勒国城也。

”按:汉车师后部治唐庭州金满县(北庭节度使治所),疏勒城即在其附近。

⑤敢:岂敢。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作者介绍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

南阳(今属河南)人。

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

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

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有《岑嘉州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繁体对照卷200_94發臨桃將赴北庭留別(得飛字)岑參聞說輪臺路,連年見雪飛。

春風曾不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拼音版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拼音版

发f ā临l ín 洮t áo 将ji ān ɡ赴f ù北b ěi 庭t ín ɡ留li ú别bi é【唐t án ɡ】岑c én 参c ān闻w én 说shu ō轮l ún 台t ái 路l ù,连li án 年ni án 见ji àn 雪xu ě飞f ēi。

春ch ūn 风f ēn ɡ曾c én ɡ不b ú到d ào ,汉h àn 使sh ǐ亦y ì应y īn ɡ稀x ī。

白b ái 草c ǎo 通t ōn ɡ疏sh ū勒l è,青q īn ɡ山sh ān 过ɡu ò武w ǔ威w ēi。

勤q ín 王w án ɡ敢ɡǎn 道d ào 远yu ǎn ,私s ī向xi àn ɡ梦m èn ɡ中zh ōn ɡ归ɡu ī。

【作者简介】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注 释】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

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连年:接连多年。

一作“年年”。

唐郑遂初《别离怨》诗:“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原文、赏析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原文、赏析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出自唐代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原文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创作背景:此诗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诗人岑参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

临洮的旧友为他饯别。

这是一次唱和,他得到“飞”字韵,因作诗留赠,向诗友公开此行的意义。

译文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变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 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 门。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侧面描写边塞 荒凉、寒冷的风光。景物并非作者亲眼 所见,而是出于想象,属于虚写。从 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 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 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正面描写边塞 雄奇壮丽的雪景,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 见实景,属于实写。
译文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 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 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 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 从梦中返归。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 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5分)
• • • • • • • 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描 ②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②感官——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③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④虚实——虚写 、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⑤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色彩暗淡 ⑥修辞——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 、用典 等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唐代: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 ⑴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 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 新疆吉木萨尔北)。 ⑵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⑶连年:接连多年。一作“年年”。唐郑遂初 《别离怨》诗:“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⑷曾(zēng):竟,竟然。一作“长”。 ⑸应:一作“来”。 ⑹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 勒。 ⑺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⑻“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勤王:谓 尽力于王事。《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 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 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 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 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 “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 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 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
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 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点 明主旨,升华情感)
• 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之志和思 念家乡之情。以议论作结,升 华了全诗的情感,表现出作者 把国事放在首位的爱国精神。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 样的作用?(6分)
• 第一个方向是诗歌的思想情感,依据诗歌的 字面意思答全即可,“勤王敢道迟”——忠 君报国之志;“私向梦中归”——思念家乡 之情。第二个答题方向是尾联的作用,尾联 的作用有①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② 卒章显志,点明题旨;③照应上文或题目, 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④以景结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本诗尾联 的作用是深化和升华诗歌的主题,忠君报国 之志和思念家乡之情,孰轻孰重,作者以议 论作结,表现出作者把国事放在首位的爱国 无私精神,体现了强烈是爱国主义情怀。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作者:岑参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