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路由协议论文.doc

合集下载

路由协议介绍范文

路由协议介绍范文

路由协议介绍范文
路由协议是一种复杂的协议,它允许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它是
一个复杂的背景,其中许多协议被用来帮助网络运转,以及实现网络连接,这些都是路由协议的一部分。

路由协议可以分为三类:链路层路由协议,网络层路由协议和应用层
路由协议。

链路层路由协议是基于底层物理媒介的应用协议,它定义了计算机之
间通过物理媒介发送数据的格式、端口号和时间间隔。

它们包括以太网协
议(Ethernet)、令牌环协议(Token Ring)和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等。

网络层路由协议用于建立和维护网络连接,它支持通信层协议,管理
信息的传输和路由,它通常是由因特网使用的协议。

主要的网络层路由协
议有:因特网协议(IP)、路由发现协议(RIP)、私有互联网协议(IPX)、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多播协议(Multicast)、虚拟私
有网络(VPN)等。

应用层路由协议是高层路由协议,它支持应用层协议,例如远程登录
协议(Telnet)、消息传递协议(SMTP)和文件传输协议(FTP)等。

路由协议通常在用户程序之间使用,用户程序以数据单元的形式传输
用户数据。

移动Ad-hoc网络分层路由协议综述翻译版

移动Ad-hoc网络分层路由协议综述翻译版

移动Ad Hoc网络分层路由协议综述Hao Huang Nini Rao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PRC 610054************************************摘要在本文中,我们首先讨论MANET(移动Ad Hoc网络)中分层路由协议的分类方式进而比较它们的不同特点。

然后,我们将分析当前层次协议和比较这些协议。

最后,我们预测分析未来的路由协议的设计,并给出结论。

关键字:MANET网络,Ad Hoc网络,分层路由协议;1引言无线网络有很多不同的方案,基本上分为两大类[1]。

第一类被称为“基础设施网络”。

如蜂窝无线网络(无线局域网),节点(或用户)通过基站(或接入点)进行相互通信的基础设施网络。

基站通常是固定的,可以形成一个固定节点固定网络或移动节点网络的基础设施。

当旧基站“切换”到新基站时,移动节点从一个基站范围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范围内继续无缝通信。

移动无线网络的第二种类型是没有基础设施的移动网络,俗称“移动Ad Hoc网络(MANET)”[2-3]。

Ad Hoc网络是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如战场或抗灾救援的情况下,移动Ad Hoc网络相比传统无线网络是更好的选择。

Ad Hoc网络通过移动节点或终端之间的自我组织和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多跳无线网络,并维持自治系统的方式建立管理无线通道进行快速连接和断开节点之间的通信[4]。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节点移动,新的节点出现拓扑结构会有所不同,无线通信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如噪声,衰落和干扰。

此外,无线连接通常比有线网络的带宽更少。

由于这些网络带来了许多复杂的问题,还有许多已知的特设网络方面的难题等待研究人员去解决。

关键问题之一是设计一种高效的路由协议,它允许节点通信,多跳路径和无环路径,并采用自启动和自组织的方式[4]。

路由协议配置与分析毕业论文

路由协议配置与分析毕业论文

摘要互联网的成功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它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基于IPv4的互联网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之处。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障碍,于是IPv6技术应运而生。

近年来,IPv6在世界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下一代路由协议中针对用于IPv6的路由信息协议(RIPng)和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SPFv3 )协议的研究与实验已成为IPv6协议栈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在深刻理解路由协议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基于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 的RIPng ( 路由信息协议 )和OSPFv3(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路由选择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报文格式等进行了具体介绍和分析,并采用Cisco Packet Tracer 模拟路由器实现RIPng和OSPFv3协议的多协议配置。

关键词: 路由器 IPv6 OSPFv3 RIPngAbstractThe Internet's success to the people's life development produce huge changes, its influence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aspect of society, and has produced great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 But as the Interne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Internet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IPv4 in more and more exposed its disadvantages. These problems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obstacle of restricting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 so IPv6 technology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In recent years, IPv6 worldwid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The next generation of routing protocol to IPv6 used for the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ng) and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PFv3)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IPv6 protocol stack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tudy of.This article, in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routing protocol theory knowledge, on the basis of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protocol based on the RIPng IPv6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and OSPFv3 (open shortest path is preferred) routing protocol's basic working principle, message format etc a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Cisco Packet Tracersimulation RIPng routers and OSPFv3 protocol .KEYWORDS:router IPv6 OSPFv3 RIPng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路由协议现状分析1一、RIPng现状分析1(一)RIPng简介1(二)RIPng的报文格式比较分析3(三)RIPv1、RIPv2和RIPng的比较4(四)RIPng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6(五)RIPng的发展趋势6二、OSPF V3现状分析7(一)OSPFv3简介7(二)OSPFv3与OSPFv2的报文类型比较分析8(三)OSPFv3与OSPFv2的LSA 类型比较分析8 第三章基于IPV6的多路由协议网络设计9一、Packet Tracer软件简介9二、使用多种路由协议的原因10三、IP V6多路由协议配置10(一)技术原理10(二)网络拓扑图11(三)IP配置表12(四)基本配置12(五)路由重发布配置19(六)用show ipv6 route命令测试20参考文献26致27路由协议配置与分析第一章绪论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商业化的深入发展,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和支持大规模的网络应用,如交互式远程实时教学、远程医疗(手术)、协同工作、科研、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等。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比较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比较

论文(设计)题目: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比较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比较摘要Ad Hoc网络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的一个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由于组网快速、灵活,使用方便,并且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低,目前已经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Ad Hoc网络的这些特点也使得基于传统网络设计的路由协议都无法在Ad Hoc网络环境下正常工作,因此IETF成立了一个专门的MANET (Mobile Adhoc Networks)工作组来研究和开发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移动Ad Hoc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特点、网络体系结构和应用。

然后,基于移动Ad Hoc的网络环境,对四种典型的路由协议进行了分析比较,并重点分析改进了AODV路由协议。

[关键词] Ad Hoc 路由协议AODV路由协议比较ABSTRACTAn Ad Hoc network is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de of a group of mobile nodes with wireless transmitter-receiver sets. Because it can be easily and neatly deployed, easy to operate, and for infrastructure requirements is low, at present has already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s from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ircles and industry, has beca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which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oves forward.These characters of Ad Hoc networks make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traditional networks can’t be used at Ad Hoc networks. So IETF established a special MANET working group to study and develop the routing algorithm of Ad Hoc networks.First, the thesis introduces of Wireless Ad Hoc Networking, which includes basic conception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networking infrastruetures, and field of application. And then, bases on MANET environment, four typical routing Protocols is compared in detail. Finally, we select AODV routing Protocol as the network layer Protocol in this Paper.[Key Words] Ad Hoc networks, Routing protocol, AODV protocol, Compare目录一、引言 (1)二、Ad Hoc网络概述 (1)(一)Ad Hoc网络的定义 (1)(二)Ad Hoc网络的特点 (2)(三)Ad Hoc网络的类型 (3)1、静止的Ad Hoc网络 (3)2、移动的Ad Hoc网络 (4)(四)无线网络与Ad Hoc网络的区别 (4)1、无线网络与Ad Hoc网络结构图示 (4)2、无线网络与Ad Hoc网络的比较 (5)(五)Ad Hoc网络的体系结构 (5)1、Ad Hoc网络节点结构 (6)2、Ad Hoc网络的协议结构 (6)(六)Ad Hoc网络的拓扑结构 (7)1、全分布式拓扑结构 (7)2、分层分布式拓扑结构 (8)三、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概述 (11)(一)Ad Hoc网络对路由协议的设计要求和分类 (11)1、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要求 (11)2、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分类 (12)(二)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建立的方式分类 (12)1、表驱动路由协议 (13)2、按需路由协议 (13)3、混合式路由协议 (14)(三)Ad Hoc网络典型路由协议 (14)1、DSDV 目的序列距离矢量协议 (14)2、DSR 动态源路由协议 (15)3、AODV 按需距离矢量协议 (17)4、ZRP区域路由协议 (17)四、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比较 (18)(一)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特点及应用的比较 (19)1、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性能与特点比较 (19)2、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应用范围比较 (19)(二)Ad Hoc路由协议的比较 (20)1、先应式路由协议之间的比较 (20)2、按需路由协议之间的比较 (21)3、先应式路由协议和按需路由协议的比较 (23)4、混合路由协议与其他协议的比较 (24)五、路由协议的仿真比较 (24)(一)仿真结果分析 (25)1、数据分组传递率(Packet Delivery Ratio) (25)2、数据分组平均端到端的延时(Average End-to-End Delay) (27)3、路由开销(Routing Overhead) (29)4、三种路由协议综合比较 (30)(二)AODV协议的改进 (31)1、AODV协议路由发现中的问题 (31)2、AODV协议的改进思想 (32)六、总结与展望 (33)(一)论文总结 (33)(二)展望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6)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比较一、引言移动Ad Hoc网络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是指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的一个多跳的临时性自治系统,由于组网快速、灵活,使用方便。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术语表术语表Adaptive Threshold sensitive Energy APTEEN 自适应敏感阀值节能型传感网络协议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SMA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DD 定向扩散Directed DiffusionGEAR 地理和能量感知路由Geographic and Energy Routing LEACH 低功耗自适应分簇协议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CU 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PEGASIS Po-Efficient Gathering in SensorInformation System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信息协商传感协议Sensor Protocol for Information viaNegotiationTCP 传输控制协议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TDMA 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EEN 敏感阀值节能型传感网络协议Threshold sensitive Energy Efficient sensorNetwork 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WSN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邮电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无线网络中的传输与路由协议研究

无线网络中的传输与路由协议研究

无线网络中的传输与路由协议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线网络的发展离不开传输与路由协议的支持,这些协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无线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本文将探讨无线网络中的传输与路由协议,希望能够对无线网络的优化和提升提供借鉴。

二、传输协议1.传输协议概述传输协议是无线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关键,它决定了无线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速率、稳定性和可靠性。

无线网络中主流的传输协议有TCP和UDP。

TCP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采用三次握手机制来建立连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UDP是一种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它不建立连接,数据包可以直接发送。

因此,UDP的传输速度比TCP更快,但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相对较低。

2.传输协议性能测试为了评估不同传输协议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

测试所用的环境为基于802.11n标准的WiFi网络,使用一台笔记本电脑作为发送端,另一台笔记本电脑作为接收端,并且通过iperf软件进行测试。

a.带宽测试通过测试我们发现,在基于802.11n标准的WiFi网络中,TCP 的带宽明显高于UDP。

这是因为TCP采用的是可靠传输机制,会进行数据包的确认和重传,而UDP不进行确认和重传,因此TCP 的传输效率相对更高。

b.丢包率测试通过测试我们发现,在基于802.11n标准的WiFi网络中,UDP 的丢包率明显高于TCP。

这是由于UDP不进行确认和重传,而当网络出现拥塞或者网络质量不理想时,UDP没有自动适应机制,会导致丢包率的增加。

三、路由协议1.路由协议概述路由协议是无线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另一个决定因素,它决定了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和传输的质量。

无线网络中主流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和BGP。

RIP是一种距离向量协议,采用的是基于距离的负载均衡算法。

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采用的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负载均衡算法。

BGP是一种边界网关协议,它主要用于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并且采用的是基于路径的负载均衡算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路由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路由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和路由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简称WSN)是由多个分布式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对环境进行监测、采集和传输数据。

在WSN中,网络层和路由协议起到了关键作用,负责实现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网络通信。

一、网络层的功能网络层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提供一种机制来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可靠传输。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如下:1.数据分组:网络层负责将应用层产生的数据分成多个独立的数据包,并为每个数据包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2.网络编址:网络层为每个传感器节点分配唯一的标识符,以便其他节点可以识别和定位特定的节点。

3.数据路由:网络层通过选择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以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

这种路由选择可能是基于节点之间的距离、能量消耗和网络拓扑。

4.拥塞控制:网络层负责监测和调整网络中数据传输的速率,以避免网络拥塞和资源浪费。

二、常见的路由协议1. 平面分布式网络(Flat Distributed Network):在这种网络中,每个传感器节点具有相同的地位和角色,节点之间通过广播的方式进行通信。

这种路由协议适用于节点分布均匀的小型网络,但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广播的开销会大大增加。

2. 分级网络(Hierarchical Network):在分级网络中,网络节点被分为若干个级别的集群,并指定一些节点作为聚集器和中心节点。

这些聚集器负责收集、聚合和传输其他节点的数据。

这种路由协议可以减少节点之间的通信开销和能量消耗,提高网络的生命周期。

3. 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这种路由协议基于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链路状态信息来构建拓扑图,并计算最短路径。

每个节点需要维护邻居节点的链路状态信息,并通过广播将信息传递给其他节点。

这种路由协议适用于节点之间的链路状态变化频繁和网络拓扑改变较多的情况。

4. 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这种路由协议基于节点之间的距离信息来决定数据的传输路径。

如何使用网络层技术实现多路径路由?(系列十)

如何使用网络层技术实现多路径路由?(系列十)

网络层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而多路径路由是一种实现网络通信的方法,通过同时利用多条路径来传输数据,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和数据传输效率。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层技术实现多路径路由。

一、背景介绍在传统的网络通信中,数据包通常只能通过单条路径进行传输,这使得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受限,同时也容易出现拥塞和丢包等问题。

而多路径路由技术可以克服这些问题,通过同时利用多条路径来分担数据的负载,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二、多路径路由协议多路径路由协议是实现多路径路由的关键,它负责确定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

目前,常用的多路径路由协议有ECMP(Equal-Cost Multipath)和MPTCP(Multipath TCP)。

1. ECMPECMP是一种基于最短路径算法的多路径路由协议。

它通过在路由器中设置多个等距的路径,将数据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发,从而实现负载均衡和冗余路径。

ECMP协议不需要对网络拓扑进行任何修改,只需在路由器的转发表中设置多个路径即可。

然而,ECMP协议在决策转发路径时只考虑路径长度,没有考虑网络的拥塞情况,可能会导致有些路径负载过大,而有些路径负载较轻。

2. MPTCPMPTCP是一种基于TCP协议的多路径路由协议,它通过在传输层上实现多条TCP连接的同时传输,从而实现多路径路由。

MPTCP协议在建立连接时,会向对方发送多条TCP的SYN报文,建立多个子连接,并通过子连接之间的协调共享数据。

MPTCP协议可以根据网络拥塞情况动态调整数据的传输路径,从而实现负载均衡和冗余路径。

然而,MPTCP协议需要在操作系统和应用层进行相应的支持,对于已经使用TCP协议的应用来说,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和适配。

三、实现多路径路由的关键技术实现多路径路由需要借助一些关键的技术手段,包括:1. 路径测量:对网络中的路径进行测量,获取路径的性能指标,包括延迟、带宽、丢包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工程系网络1210班(28)朱金贵网络层安全路由协议目录第一节网络路由协议概述1.1路由协议概念1.11 自治域(Autonomous System)1.12 收敛(Convergence)1.13 路由算法1.2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1.3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第二节动态路由协议2.1 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nal Gateway Protocol)2.11 路由信息协议RIP的优缺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2.12放式最短路优先路由信息协议OSPF的特点和优缺点2.13 RIP和OSPF的比较2.2 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2.21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2.22边界网关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2.23域间路由协议(Internal Domain RoutingProtocol)第三节心得体会附录参考文选第一节网络路由协议概述1.1路由协议概念路由协议概念:路由器必须与相邻路由器互通信息以交换路由信息,更新维护动态路由表使之正确反映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并由路由器根据量度标准来决定最佳路径,路由协议是路由器之间进行通信而采用的协议,当网络启用了路由协议,网络便具有了能够自动更新路由表的强大功能。

1.11 自治域(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域(AS,Autonomous System):由单个实体管理,具有统一管理机构、统一路由策略的网络。

在这里单个实体,通常指单独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1.12 收敛(Convergence)收敛(Convergence):对于路由协议,网络上的路由器在一条路径不能使用时必须经历决定替代路径的过程,是在最佳路径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达到一致的过程。

当某个网络事件引起路由可用或不可用时,路由器就发出更新信息。

路由更新信息遍及整个网络,引发重新计算最佳路径,最终达到所有路由器一致公认的最佳路径。

收敛慢的路由算法会造成路径循环或网络中断。

1.13 路由算法路由算法:路由算法在路由协议中处于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核心地位,它将收集到的不同信息填入路由表中,并最终决定寻径的结果,将目的网络与下一站的关系告诉路由器。

具体在运行过程中,路由器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路由表,路由表中列出整个互联网络中包含的各个节点,以及节点间的路径情况和与它们相联系的传输费用。

如果到特定的节点有一条以上路径,则基于预先确定的准则选择最优(最经济)的路径。

另外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的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需要及时更新,这时由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规定定时更新或者按变化情况更新来完成。

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按照这一规则动态地更新它所保持的路由表,以便保持有效的路由信息。

下面重点介绍链路状态和距离向量算法。

①.距离向量算法:距离向量算法也称为Bellman-Ford算法,以经过的路由数即跳数(hop)大小,确定最佳路径。

要求每个路由器周期性发送其路由表全部或部分信息(仅发送到邻近结点上),来维护路由器路由表。

②.链路状态算法:链路状态算法也称最短路径算法、接口状态算法,以创建该算法的人来命名,也称为Dijkstra 算法,根据路由器接口状态,确定最佳路径。

通常所使用的度量有:路径长度、可靠性、时延、带宽、负载、最大传输单元和通信成本等。

根据是否在一个自治域内部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nal Gateway Protocol)和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

1.2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1.21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特点:· 静态路由无需进行路由交换,因此节省网络的带宽、CPU的利用率和路由器的内存。

· 静态路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在使用静态路由的网络中,所有要连到网络上的路由器都需在邻接路由器上设置其相应的路由。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 有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静态路由,如DDR、使用NAT技术的网络环境。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缺点:· 管理者必须真正理解网络的拓扑并正确配置路由。

· 网络的扩展性能差。

如果要在网络上增加一个网络,管理者必须在所有路由器上加一条路由。

· 配置烦琐,特别是当需要跨越几台路由器通信时,其路由配置更为复杂1.22动态路由协议动态路由协议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两种协议各有特点,分述如下。

1. 距离向量(DV)协议距离向量指协议使用跳数或向量来确定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的距离。

不考虑每跳链路的速率。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不使用正常的邻居关系,用两种方法获知拓扑的改变和路由的超时:· 当路由器不能直接从连接的路由器收到路由更新时;· 当路由器从邻居收到一个更新,通知它网络的某个地方拓扑发生了变化。

2. 链路状态(LS)路由协议路状态路由协议没有跳数的限制,使用“图形理论”算法或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更短的收敛时间、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和CIDR。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直接相连的路由之间维护正常的邻居关系。

这允许路由更快收敛。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会话期间通过交换Hello包(也叫链路状态信息)创建对等关系,这种关系加速了路由的收敛。

不像距离向量路由协议那样,更新时发送整个路由表。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只广播更新的或改变的网络拓扑,这使得更新信息更小,节省了带宽和CPU利用率。

1.3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根据路由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基于Bellman-Ford算法,主要有RIP、IGRP(IGRP为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图论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算法,即最短优先路径(Shortest Path First,SPF)算法,如OSPF。

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而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传递给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

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AS)中的位置,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间路由协议)。

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边界网关协议(BGP)。

第二节动态路由协议2.1 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nal Gateway Protocol)2.11 路由信息协议RIP的优缺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故障处理RIP协议的介绍:RIP有RIP-1和RIP-2两个版本,可以指定接口所处理的RIP 报文版本。

RIP-1的报文传送方式为广播方式。

RIP-2有两种报文传送方式,即广播方式和组播方式,默认将采用组播方式发送报文。

RIP-2中组播地址为224.0.0.9。

组播发送报文的好处是在同一网络中那些没有运行RIP的主机可以避免接收RIP的广播报文。

另外,以组播方式发送报文还可以使运行RIP-1的主机避免错误地接收和处理RIP-2中带有子网掩码的路由。

RIP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协议,它简单、可靠,便于配置。

但是,由于其收敛速度较慢,所以,只适用于中小型同构网络,因为它允许的最大站点数为15,任何超过15个站点的目的地均被标记为不可达。

而且RIP每隔30秒一次的路由信息广播,也是造成网络的广播风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RIP正被大多数IP路由器厂商广泛使用,并被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局域网及结构较简单的连续性强的地区性网络。

对于更复杂环境及大型网络,一般不使用RIPRIP协议的优点是:配置简单,可靠,障碍修复非常容易,非常适用于小规模网络。

RIP协议的缺点是:a.大量广播,RIP向所有邻居每隔30秒广播一次完整的路由表,将占用宝贵的带宽资源,在较慢的广域网链路上尤其有问题。

b.没有成本概念:RIP没有网络延迟和链路成本的概念。

当采用RIP时,路由/转发的决定只是基于跳线,这样,很容易导致无法选择最佳路由。

例如,一条链路拥有较高的带宽,但是,跳数较多,从而不能被选择。

c.支持的网络规模有限:由于RIP最多只支持16个步跳,当超过该跳数时,网络将认为无法到达。

因此,RIP 只能适用于规模较少的网络。

RIP性能问题即需要改进的地方1. 仅以hop作为metri c的问题RIP仅仅是以跳数作为选择路由的度量值,完全不考虑不同路径带宽的影响。

这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会发现报文到达目的地所经过的路由并非最佳路由。

例如:从源到目的的报文可能从hop为1的ISDN链路(该链路其真实作用是用于备份)转发,而不走带宽高达10Mbps的两个局域网链路,仅仅是因为其hop值为2。

此时的解决办法就是重新设计网络或使用其他具有更大灵活性的路由协议(如:OSPF)。

2. 广播更新问题RIP缺省设置是每隔30秒进行广播交换整个路由表信息,这将大量消耗网络带宽,尤其是在广域网环境中,可能出现严重性能问题。

当由于RIP广播而产生网络性能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neighbor”命令配置RIP报文的定点传送。

一方面,定点传送可用于在非广播网络(如帧中继网络)支持RIP。

另一方面,定点传送用于以太网环境可以显著减少其上的网络流量。

3. 慢收敛问题RIP是一个距离矢量协议,同时由于Garbage定时器的设置,可能会产生下面这个有趣的现象:有时候配置了一个命令却发现没起作用, 这可能会使我们认为是配置出错或者其他故障,其实是由于RIP慢收敛的原因需要一段延时,不要着急,先等几分钟,也许你什么都没做就可以看到一切都正常了。

2.12放式最短路优先路由信息协议OSPF的特点和优缺点OSPF路由协议的特点如下:适应范围:支持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支持几百台路由器。

快速收敛:在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后立即发送更新报文,使这一变化在自治系统中同步。

无自环:由于OSPF根据收集到的链路状态用最短路径树算法计算路由,从算法本身保证了不会生成自环路由。

区域划分:允许自治系统的网络被划分成区域来管理,区域间传送的路由信息被进一步抽象,从而减少了占用的网络带宽。

等值路由:支持到同一目的地址的多条等值路由。

路由分级:使用4类不同的路由,按优先顺序来说分别是:区域内路由、区域间路由、第1类外部路由、第2类外部路由。

支持验证:支持基于接口的报文验证以保证路由计算的安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