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工薪酬会计处理(2018)
下列关于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下列关于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职工薪酬是企业为了支付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等而发生的费用,其会计处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提薪酬费用:根据员工的工资、奖金等情况,企业需要在当期计提相应的薪酬费用。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薪酬费用应当匹配到相应的收入产生时期。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员工工作的时间来计算和分配薪酬费用。
2. 记账处理:当企业支付薪酬给员工时,需要通过借记薪酬费用账户来记录企业发生的费用,并通过贷记现金账户来记录支付的现金。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应地进行记账处理,比如对于支付的税费、保险费和福利费等,也需要分别记账。
3. 报告和披露: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有关员工薪酬的信息,以便用户了解和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效益。
通常,在利润表上列示员工薪酬的总额,同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提供员工薪酬的详细信息,包括薪酬构成、福利计划、职工人数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会计处理的事项,比如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年终奖金的计提与支付等。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
2023年度CPA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近年真题汇编(含答案)

2023年度CPA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近年真题汇编(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甲公司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10台生产设备,合并日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些生产设备,甲公司可以进入P市场或Q市场出售这些生产设备,合并日相同生产设备每台交易价格分别为180万元和175万元,如果甲公司在P市场出售这些合并中取得的生产设备,需要支付相关交易费用100万元,将这些生产设备运到P市场需要支付运费60万元,如果甲公司在Q市场出售这些合并中取得的生产设备,需要支付相关交易费用80万元,将这些生产设备运到Q市场需要支付运费20万元,假定上述生产设备不存在主要市场,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因素,甲公司上述生产设备的公允价值总额是()。
A.1650万元B.1640万元C.1740万元D.1730万元2.下列关于政府补助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较低价格向农村销售家电而收到的政府给予的补贴款一般不属于政府补助B.企业应将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则应将其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C.因购买的长期资产属于公益项目而收到政府给予的补助属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D.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只能采用净额法进行处理3.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15年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销售产品确认收入12000万元,结转成本8000万元,当期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60万元。
有关税金及附加为100万元;(2)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当期市价上升320万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当期市价上升260万元;(3)出售一项专利技术产生收益600万元;(4)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820万元。
甲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在2×15年末未对外出售,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15年营业利润是()。
2018初级会计师《会计实务》知识点:非货币性职工薪酬(1)

2018初级会计师《会计实务》知识点:非货币性职工
薪酬(1)
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确认和发放
2.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同时:(两个分录同时做,不需要日后支付现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累计折旧
3.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
确认时,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实际支付租金时(两个分录不需要同时作,因为需要以后支付现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银行存款
【注意】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和应付职工薪酬。
2022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真题及解析(9月3日)

2022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真题及解析(9月3日)第1题单选题(每题1.5分,共10题,共15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甲公司与非关联方乙公司发生的下列各项交易或事项中,应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是()。
A.以固定资产换取乙公司持有的丁公司30%股份,对丁公司实施重大影响B.增发股份换取乙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C.以无形资产换取乙公司的存货,收取的补价占换出无形资产公允价值的30%D.以应收账款换取乙公司持有的丙公司80%股份,对丙公司实施控制【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选项A以固定资产换取乙公司持有的丁公司30%股份适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选项B,增发股份换取乙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属于权益性交易,不能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处理。
选项C,收取的补价比例高于25%,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D,应收账款属于货币性资产,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2×21年3月20日,甲公司将原自用的土地使用权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该土地使用权的初始入账金额为650万元,累计摊销为200万元,该土地使用权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该土地使用权转换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200万元B.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50万元C.确认投资性房地产450万元D.确认其他综合收益50万元【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选项A错误,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确认累计摊销;自用土地使用权转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转换日的公允价值500万元计量,选项C错误;转换日的公允价值500万元大于账面价值650-200=450万元,按照其差额50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因此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3.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20年12月31日,甲公司一项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600万元,计税基础为580万元,2×21年12月3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620万元,计税基础为500万元。
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和相关规定

职⼯薪酬的会计处理和相关规定职⼯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提供的服务⽽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出。
那么你知道企业发⽣应付职⼯薪酬时是怎么进⾏账务处理的吗?下⾯由店铺⼩编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是职⼯范围明确的新规定准则对职⼯的范围做了较宽泛的定义,不仅包括正式订⽴劳动合同的⼈员,如全职、兼职和临事⼯;还包括未正式订⽴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
准则对职⼯范围的明确规定,有利于保护职⼯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明确企业与职⼯双⽅的权利与义务。
准则明确了职⼯薪酬的概念及范围包括:职⼯⼯资、奖⾦、津贴和补贴;职⼯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伤保险费和⽣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会经费和职职⼯教育育经费;⾮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辞退福利);其他与获得职⼯提供的服务相关的⽀出;以现⾦结算的股份⽀付、职⼯⼦⼥赡养福利。
⼆是职⼯薪酬的会计处理⼀⽅⾯是与原准则相⽐会计科⽬与会计处理的变化。
准则取消了原会计科⽬“应付⼯资”、“应付福利费”,取⽽代之的是“应付职⼯薪酬”。
新增加了原会计准则未涉及到的辞退福利和以现⾦结算的股份⽀付。
对于货币性薪酬和⾮货币性职⼯薪酬,⼀般借⽅根据职⼯服务对象分别记⼈“管理费⽤”、“⽣产成本”等相关科⽬,贷⽅记⼈“应付职⼯薪酬”。
对于企业以⾃⼰⽣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的会计处理⽐较特殊,具体处理如下:公司决定以⾃产产品作为⾮货币福利发放时,借记“⽣产成本”、“管理费⽤”,贷记“应付职⼯薪酬”;实际发放该⾮货币性福利刚,借记“应付职⼯薪酬”,贷记“主营业务收⼊”、“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
⾮货币性福利包括:以⾃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偿提供给职⼯使⽤、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偿使⽤等。
其中住房折旧和租房租⾦根据受益对象借记相关资产或费⽤,贷记“应付职⼯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目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8)第一章总则 (8)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9)第三章资产 (10)第四章负债 (11)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11)第六章收入 (12)第七章费用 (12)第八章利润 (13)第九章会计计量 (14)(一)历史成本 (14)(二)重置成本 (14)(三)可变现净值 (14)(四)现值 (14)(五)公允价值 (15)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15)第十一章附则 (16)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6)第一章总则 (16)第二章确认 (16)第三章计量 (17)第四章披露 (20)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20)第一章总则 (20)第二章初始计量 (22)第三章后续计量 (23)第四章衔接规定 (28)第五章附则 (28)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28)第一章总则 (28)第二章确认和初始计量 (29)第三章后续计量 (29)第四章转换 (30)第五章处置 (31)第六章披露 (32)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32)第一章总则 (32)第二章确认 (33)第三章初始计量 (33)第四章后续计量 (34)第五章处置 (36)第六章披露 (37)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37)第一章总则 (38)第二章确认和初始计量 (38)第三章后续计量 (41)第四章收获与处置 (43)第五章披露 (43)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44)第一章总则 (44)第二章确认 (45)第三章初始计量 (47)第四章后续计量 (48)第五章处置和报废 (49)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50)第一章总则 (50)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50)第三章披露 (52)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53)第一章总则 (53)第二章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54)第三章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55)第四章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58)第五章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58)第六章商誉减值的处理 (62)第七章披露 (63)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66)第一章总则 (66)第二章短期薪酬 (68)第三章离职后福利 (69)第四章辞退福利 (73)第五章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74)第六章披露 (75)第七章衔接规定 (76)第八章附则 (76)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76)第一章总则 (77)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77)第三章列报 (79)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81)第一章总则 (82)第二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82)第三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84)第四章披露 (85)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85)第一章总则 (86)第二章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86)第三章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87)第四章披露 (88)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89)第一章总则 (90)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90)第三章披露事项 (92)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8年修订) (93)第一章总则 (93)第二章销售商品收入 (94)第三章提供劳务收入 (95)第四章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97)第五章披露 (97)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98)第一章总则 (98)第二章合同的分立与合并 (99)第三章合同收入 (100)第四章合同成本 (100)第五章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确认 (101)第六章披露 (103)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2017修改) (104)第一章总则 (104)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105)第三章列报 (107)第四章衔接规定 (108)第五章附则 (108)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108)第一章总则 (109)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109)第三章披露 (112)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113)第一章总则 (113)第二章计税基础 (113)第三章暂时性差异 (114)第四章确认 (114)第五章计量 (116)第六章列报 (117)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118)第一章总则 (118)第二章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119)第三章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120)第四章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121)第五章披露 (122)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122)第一章总则 (122)第二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23)第三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24)第四章披露 (127)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129)第一章总则 (129)第二章租赁的分类 (130)第三章融资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132)第四章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134)第五章经营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135)第六章经营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135)第七章售后租回交易 (135)第八章列报 (136)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修改) (137)第一章总则 (138)第二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140)第三章嵌入衍生工具 (146)第四章金融工具确认 (147)第五章金融工具计量 (148)第六章金融资产减值 (152)第七章公允价值确定 (155)第八章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定义 (159)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2017修改) (160)第一章总则 (160)第二章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 (160)第三章金融资产转移的计量 (164)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2017修改) (169)第一章总则 (169)第二章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 (170)第三章套期确认和计量 (173)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179)第一章总则 (179)第二章原保险合同的确定 (180)第三章原保险合同收入 (181)第四章原保险合同准备金 (182)第五章原保险合同成本 (184)第六章列报 (185)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186)第一章总则 (186)第二章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 (187)第三章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 (189)第四章列报 (190)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191)第一章总则 (192)第二章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 (192)第三章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 (195)第四章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 (196)第五章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 (197)第六章披露 (198)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99)第一章总则 (199)第二章会计政策 (199)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201)第四章前期差错更正 (201)第五章披露 (202)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03)第一章总则 (203)第二章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204)第三章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205)第四章披露 (205)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206)第一章总则 (206)第二章基本要求 (207)第三章资产负债表 (209)第四章利润表 (212)第五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13)第六章附注 (214)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215)第一章总则 (215)第二章基本要求 (216)第三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217)第四章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218)第五章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218)第六章披露 (219)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221)第一章总则 (221)第二章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221)第三章确认和计量 (224)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226)第一章总则 (226)第二章合并范围 (227)第三章合并程序 (233)第一节合并资产负债表 (235)第二节合并利润表 (237)第三节合并现金流量表 (239)第四节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40)第四章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241)第五章衔接规定 (243)第六章附则 (244)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244)第一章总则 (244)第二章基本每股收益 (244)第三章稀释每股收益 (245)第四章列报 (247)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248)第一章总则 (248)第二章报告分部的确定 (248)第三章分部信息的披露 (251)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254)第一章总则 (254)第二章关联方 (255)第三章关联方交易 (256)第四章披露 (257)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7修改) (258)第一章总则 (259)第二章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261)第三章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 (265)第四章收益和库存股 (268)第五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销 (270)第六章金融工具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列报 (273)第一节一般性规定 (273)第二节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274)第三节利润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279)第四节套期保值相关披露 (279)第五节公允价值披露 (280)第七章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 (282)第一节定性和定量信息 (282)第二节信用风险披露 (283)第三节流动性风险披露 (284)第四节市场风险披露 (286)第八章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 (287)第九章衔接规定 (291)第十章附则 (291)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292)第一章总则 (292)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292)第三章列报 (296)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297)第一章总则 (298)第二章相关资产或负债 (299)第三章有序交易和市场 (300)第四章市场参与者 (302)第五章公允价值初始计量 (302)第六章估值技术 (303)第七章公允价值层次 (306)第八章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309)第九章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310)第十章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 (312)第十一章公允价值披露 (314)第十二章衔接规定 (317)第十三章附则 (317)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 (318)第一章总则 (318)第二章合营安排的认定和分类 (318)第三章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321)第四章合营企业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322)第五章衔接规定 (322)第六章附则 (323)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323)第一章总则 (324)第二章重大判断和假设的披露 (325)第三章在子公司中权益的披露 (326)第四章在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中权益的披露 (329)第五章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331)第六章衔接规定 (332)第七章附则 (333)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2017修改) . 333 第一章总则 (333)第二章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分类 (335)第三章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 (337)第四章列报 (339)第五章附则 (342)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精)

一、企业职工薪酬的概念及范围企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服务,在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之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和提供给职工的配偶、子女及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这里的职工,包括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未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监事会人员;与企业未订立劳动合同、未被企业任命但为企业提供了类似服务的人员等.按照《企业职工薪酬准则》的规定,职工薪酬内容从时间范围上看,包括企业因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产生的所有义务;从项目内容上看,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各种保险费,含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及各种商业性保险费等;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其他与职工提供服务的相关支出等。
企业对职工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的范围,但该内容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加以规范.二、企业职工薪酬的确认与计量(一)企业职工薪酬的确认企业职工薪酬应按货币性职工薪酬与非货币性职工薪酬区分国家有统一规定的职工薪酬和国家无统一规定的职工薪酬分别予以确认。
(1)对国家有统一规定的职工薪酬,应按国家规定的计提基础和比例按期计提,如应向社会保险机构缴付的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等;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应向总工会缴付的工会经费;另外还有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
(2)对国家未规定计提基础和比例的职工薪酬,企业应根据历史资料,考虑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确认,并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职工薪酬的实际发生金额对预计金额进行调整。
(3)对非货币性职工薪酬,企业应以提供非货币性资产的形式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用企业自产产品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应按产品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确认为职工薪酬;用外购商品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应按外购商品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确认为职工薪酬;用企业自有固定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非货币性福利,应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确认为职工薪酬;用企业租赁资产(如租赁的房屋)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非货币性福利,应按实际支付的租金数额确认为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处理方法

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处理方法宝子,咱来唠唠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哈。
应付职工薪酬呢,就是企业应该付给职工的各种报酬啦。
这里面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啥的。
当企业计算出应该付给职工的工资时,就会有这样的会计分录哦。
比如说,企业算出这个月要给员工发10万块工资,那会计就会在借方记“生产成本”或者“管理费用”这些科目,具体看员工是生产部门的还是管理部门的啦,然后在贷方就记“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10万。
这就好比是企业先打个欠条,告诉员工,这钱是你们的啦,我先记着账呢。
等到真正发工资的时候呢,那就是把这个“欠条”兑现啦。
这时候如果是用银行存款发工资,就会在借方记“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10万,在贷方记“银行存款”10万。
就像把钱从企业的小金库(银行账户)拿出来给到员工手里啦。
还有奖金哦。
要是企业给员工发奖金,比如说发了2万奖金。
计算奖金的时候,和算工资的分录有点像,借方也是根据员工所属部门记相关费用科目,贷方记“应付职工薪酬 - 奖金”2万。
发奖金的时候呢,同样借方“应付职工薪酬 - 奖金”,贷方“银行存款”或者“库存现金”,看是转账还是给现金啦。
津贴也一样的道理哦。
假如有个员工有特殊津贴1000块,那在确认的时候,该记费用的记费用,贷方“应付职工薪酬 - 津贴”1000块,发的时候就把这个应付的津贴付出去就好啦。
另外呢,企业有时候还会给员工一些福利,像过节发的月饼呀,这些福利也属于应付职工薪酬的范畴哦。
要是买月饼花了5000块,确认的时候,借方记相关费用,贷方“应付职工薪酬 - 非货币性福利”5000块。
实际发放的时候,借方“应付职工薪酬 - 非货币性福利”,贷方可能是“库存商品”之类的,要是买月饼的时候直接就当福利发了,那可能还涉及到一些税费的处理,不过这就有点复杂啦,咱先把基础的搞清楚就行啦。
宝子,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就是这么个事儿,是不是还挺好玩的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职工薪酬会计账务处理
某公司5月份应缴社会保险费 48300.00元,其中单位部分35364.00元,个人部分12936.00元;应缴住房公积金7200.00元,其中单位部分3600.00元,个人部分3600.00元;工资表上应付职工薪酬列示158000.00元,应缴个人所得税1464.00元。
1、计提社保、住房公积金(企业部分),属于企业支付给职工个人薪酬,在应付职工薪酬及相关成本费用科目反映: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3896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35364.00
—住房公积金3600.00
2、计提员工个人缴纳社保、住房公积金,冲减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16536.00
贷:其他应付款—代收代缴款项—社会保险费12936.00
—住房公积金3600.00
3、支付本月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冲减计提的企业部分及代收代缴个人部分: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35364.00
—住房公积金3600.00
其他应付款—代收代缴款项—社会保险费12936.00
—住房公积金3600.00
贷:银行存款55500.00
3、月底按上月工资表暂提应付职工薪酬及对应成本费用科目: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下个月按正确工资表补提暂提应付职工薪酬及对应成本费用科目: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或在次月初结账出报表前根据人力资源提供的工资表: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158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158000.00
5、在次月支付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158000-16536)141464.00 贷:银行存款140000.00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1464.00
特殊情况:存在生育津贴,收到社保局汇来13600.00元,其中属于个人报销的3600元(不属于生育津贴)
借:银行存款13600
贷:其他应付款13600
1、若期间公司已对该员工正常发放工资,则冲销相关成本费用,相当于该笔费用由社保局承担一部分: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10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10000
贷:其他应付款-10000
借:其他应付款3600
贷:银行存款3600
2、若期间公司对公司员工不发放工资,则:
①计提公司支付部分社保时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②支付员工社保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其他应付款—代收代缴款项—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贷:银行存款
③冲收到的生育津贴
借:其他应付款—生育津贴10000 贷:其他应付款—代收代缴款项—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银行存款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