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房四宝

合集下载

文房四宝的详细介绍

文房四宝的详细介绍

文房四宝的详细介绍
文房四宝,又称文房四宝,是传统中国文人必备的书写用具,包括毛笔、墨、纸和砚。

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义,代表了文人雅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以下是对文房四宝的详细介绍:
1. 毛笔:毛笔是中国古代的书写工具,用来书写汉字和绘画。

毛笔的笔尖是由羊毛、狼毫等动物的毛制成,通过不同的笔法和用力变化,可以书写出不同的笔画和线条。

毛笔在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每个字、每个画作都可以因为毛笔的运用而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2. 墨:墨是用来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可以通过砚台加水搓磨而成。

中国古代的墨主要有固体墨和水墨两种,水墨是把固体墨磨碎后加水搓磨,调配出不同浓淡的墨汁。

墨在书法和绘画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用来表达深沉、浓烈的意境。

3. 纸:纸是书写和绘画的载体,中国古代纸张以及制造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

早期的纸是由桑树皮和其他植物纤维制成,后来的发明逐渐改良了纸的制作方法。

不同种类的纸有不同的质感和适用范围,如宣纸适合书法和绘画,它能够吸收墨水,展现出独特的笔触效果。

4. 砚:砚是一种用来磨墨的石头,通常为青石、黑石等。

在砚台的一面可以刻出凹凸不平的磨墨面,另一面则是平整的书写面。

文人在书写之前需要将墨汁搓磨在砚台上,这也成为一种雅致的活动。

砚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象征着坚定意志和不拘一格的寓意。

这些文房四宝不仅仅是书写和绘画的工具,更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修身修行和审美追求。

文房四宝是哪四宝

文房四宝是哪四宝

文房四宝,即纸、笔、墨、砚,它们都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书写、绘画工具,为弘扬中国文化、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曾立下卓著功绩,直到如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房”之名始于南北朝时期,意指“国家典掌文翰之地”。

唐代时亦作为文人读书、绘画的地方,但它还有典藏、陈设、鉴赏、文友聚会的功能,与一般定义的书房不同。

古代文房必备纸、笔、墨、砚,室内典藏文物古玩,博古架自不可少;文友相聚所需琴、棋、书、画更不能缺。

文房追求笔墨用具精良,重视氛围清新、别致,富有儒雅的文人气息。

纸、笔、墨、砚,并不是从使用之日起,就以“文房四宝”命名的。

笔与墨的历史,远在三千年前,正规砚的出现与纸的使用,从西汉算起也有两千多年。

唐以前,许多文学家、书画家都曾以诗文,分别对纸、笔、墨、砚评说和赞颂。

南唐后主李煜擅长诗词、书画,酷爱“澄心堂纸”。

五代时,始将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称为“新安三宝”,主要是从产地归类。

到了宋代,苏易简著《文房四谱》,第一次将纸、笔、墨、砚从文房用具角度做专门研究,自始便有“文房四宝谱”之说;北宋诗人梅尧臣有“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句,“文房四宝”的称呼,遂流传至今。

当今四宝中之最佳品则以湖笔、端砚、徽墨及宣纸居之。

毛笔是中国独创的书画工具,早在三千年前已使用。

它伴随着中国文化共同成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精粹。

因为有了笔,我们今天才拥有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诗歌、碑拓、书画作品等宝贵遗产。

笔确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播,以至促进世界文明,可谓功不可没。

三千多年来,墨由手制的丸粒,到模印成形,以至成为装饰华美的工艺品。

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著名的制墨专家,留下成千上万件作品,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它亦成为古代文人交朋聚友的最佳调剂品,苏轼的《孙萃老寄墨》便说:“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

蓬莱春昼永,三殿明房栊。

金笺洒飞白,瑞雾萦长虹。

”得到佳墨,原来是如此美事!砚的历史非常悠久,并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缩影。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文房四宝是指什么?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文房四宝”还叫做《文房四谱》、《文房四宝谱》、“文房四士”等。

其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文房四宝”的含义有所不同。

例如,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歙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和歙砚(现安徽歙县)。

话说宣纸一般认为,纸是东汉时期由湖南籍宦官蔡伦发明的,但从西汉的墓中就曾经发现有纸的存在。

西汉的纸,是把纤维都混合在一起,再制成厚纸,蔡伦大概是改进西汉的造纸术,将厚纸改良成较薄的纸。

纸的别称很多,有楮先生、楮如白、楮待制、楮园公、好畴侯、剡溪遗老、不二冤家、文庙、云肪等。

汉代造纸原料主要是嘛和楮,后来发展到桑皮、藤皮,隋唐五代时,竹纸又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出现了一些造纸中心:安徽泾县以产"宣纸"著称,静安哪里培训轻松筹,纸张名目繁多,质地精良,尤以"薛涛笺"名满天下。

宣纸为书法用纸,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颜真卿、张旭等擅用宣纸。

历史上第一位赞美宣纸的帝王是南唐后主李煜。

明清以后,1967年5月上旬属羊10月份广东26选5手机号码,相继出现了麻纸、皮纸、棉纸、二层纸等,但仍以安徽泾县宣纸在纸坛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当纸上有了书和画,就担负了文化传播的使命,纯以文房清玩的形式藏至今日的纸并不多,大都是清朝以后的产品。

南唐李后主曾制澄心堂纸。

这种彩色以笺纸传到乾隆时,乾隆十分喜爱,大连当地花呗怎么开通,因而下令仿造了"乾隆仿制澄心堂纸"。

由于乾隆性喜奢华,故清朝产有三公尺以上的描有花纹的纸笺。

所绘内容有山水楼台、云龙、凤凰、鸟兽、花卉等,底色五彩斑斓,极为华丽,可惜现在这种乾隆花纹笺已成稀罕之物。

文房四宝的介绍

文房四宝的介绍

文房四宝的介绍一、什么是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种文具,包括毛笔、墨、纸和砚。

这些文房四宝在中国的书法、绘画、文学创作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誉为文化的象征。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种文具的特点和用途。

二、毛笔1. 毛笔的起源和制作毛笔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毛笔的制作材料主要是鲜毛和竹签。

制作毛笔的工艺非常讲究,需要选取质地优良的鲜毛,并将其精心剪裁、破磨、修剪,然后通过与竹签的粘合固定,最终完成一支毛笔。

2. 毛笔的特点和用途毛笔的最大特点是笔锋的变化和墨水的吸附能力。

毛笔的笔锋可以根据用力的不同而变化,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线条粗细和笔画变化。

而且,毛笔可以吸附墨水并适度释放,使得书写或绘画时的线条更加流畅自然。

毛笔主要用于中国书法和绘画。

在书法中,毛笔被用来写字,通过不同的笔法和用力,可以书写出优美的汉字。

在绘画中,毛笔可以勾勒出线条和描绘细节,给作品增添生动和艺术感。

三、墨1. 墨的起源和制作墨是一种用于书写和绘画的液体。

中国古代的墨主要由煤烟和水磨制而成。

墨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煤烟的熏制、研磨和沉淀等,最终得到一种黑色的浓稠液体。

2. 墨的特点和用途墨的特点是颜色鲜明、附着力强。

墨水在纸上干燥后,不易褪色和变淡。

而且,墨水可以适度渗透纸张,使得字迹或画线更加饱满和有质感。

墨主要用于中国书法和绘画。

在书法中,墨是书写的基本材料,通过不同的用墨技巧和墨的浓淡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书法风格和气韵。

在绘画中,墨可以用来勾勒线条和描绘细节,给作品增添层次和立体感。

四、纸1. 纸的起源和制作纸是一种用于书写、绘画和记录的薄片材料。

中国是纸的发源地,最早的纸出现在汉朝。

古代纸的制作主要采用植物纤维(如葵花、桑树等)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的制作,包括浸泡、研磨、晾晒等,最终得到一张张光滑坚韧的纸张。

2. 纸的特点和用途纸的特点是质地轻盈、吸墨性好。

纸张的质地轻薄,透明度适中,使得书写和绘画更加方便。

中国的文房四宝

中国的文房四宝

中国的文房四宝中国的文房四宝是指毛笔、墨、纸和砚台,它们是中国古代文人在书写、绘画以及学习中所必备的工具。

这四种文房用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一、毛笔毛笔是中国独有的书写工具,源于战国时期,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成熟。

毛笔的制作材料分为策杆和笔毛两个部分。

策杆通常由竹子或木材制成,长度约为20厘米左右。

而笔毛则是用细长的动物毛发制成,一般采用狼毫、鼠须、兔毫等。

不同的笔毛材质决定了毛笔的书写效果,如狼毫柔软、吸墨性好,适合用于书法写作;而鼠须毛笔硬而富有弹性,适用于绘画。

毛笔成为中国文房四宝中最重要的一种,因其独特的笔触和墨香而备受讴歌。

毛笔笔锋可以刚中含柔,可以变化出千变万化的线条和墨迹,使得书法和绘画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性。

二、墨墨的使用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时期,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制墨技术。

墨分为固体墨和水墨两种类型。

固体墨是用墨膏研磨后制成的,质地坚硬,适合于平面书写和绘画;而水墨则是墨膏与水混合后制成,易于调配墨色,并且适合于写意画。

墨的制作原料通常使用松烟、蜡烛烟或油烟等,经过多次烧煮和过滤等工序制作而成。

品质优良的墨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色泽纯正,墨迹浓淡适中;吸水性好,能够使纸张完全地吸墨;韵味悠长,书写久了泽留久不褪色。

墨以其独特的黑色写意于中国书法、绘画和篆刻艺术中,成为了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纸纸在中国的发明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中国古代的纸是以植物纤维制成的,主要原料有莎草、桑树皮等。

纸张的制作工艺需要多道步骤,包括湿造纸、压榨、晾晒等环节。

纸在中国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纸张有着较强的吸墨性,可以很好地展现毛笔的笔触和墨色。

纸还可以用于制作书籍、绘画作品和日常书写,被广泛应用于书法、绘画、诗词等领域。

四、砚台砚台是用来研磨墨膏的工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砚台的主要材料通常有石料、陶瓷或青铜等,造型多样,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毛笔、墨块、宣纸和砚台这四种文房用品。

它们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人情怀的象征。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宝的特点和影响。

一、毛笔毛笔是中国独有的书写工具,其独特的笔触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书法与绘画的重要工具。

毛笔的制作使用的是动物的兽毛,通常是羊毛或狼毫。

不同材质的兽毛制作出的毛笔有不同的特点,可以适应不同的书写需求。

毛笔的笔画可以柔媚流畅、挥洒自如,也可以刚劲有力、墨痕淋漓,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艺术效果。

二、墨块墨块是中国古代书写的常用墨汁来源。

它由磨墨石和加入水制成,使用时需要加水磨墨。

墨块的颜色丰富多样,有黑水墨、红墨、黄墨等。

墨块的质地坚硬,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以调节墨色的浓淡和墨迹的潮湿度,使得书写更加灵活。

中国文人士大夫经常用墨块进行多种艺术表达,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书法和绘画作品。

三、宣纸宣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纸张,是以湖北宣城出产的油麻纸为代表。

宣纸质地轻盈,洁白细腻,具有良好的水气透性和抗酸碱性。

特别适合毛笔书写和颜料绘画。

宣纸因为其独特的质感和优良的性能,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儒士的首选纸张。

正是因为有了宣纸的使用,中国书法和绘画得以繁荣发展,出现了无数名家绝艳之作。

四、砚台砚台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书写时用来磨墨的器具,也是文房四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砚台通常采用石材雕刻而成,如青石、花岗岩等。

砚台的造型多样,常见的有方形、圆形和各种雕花造型。

砚台的使用需要在砚台上倒入适量水分,然后用墨块磨墨。

在使用砚台的过程中,砚台上的水与墨交融,产生独特的墨香,使书写过程更加愉悦。

砚台不仅是墨的存放和加工工具,更是文人雅士思绪飞翔之处。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毛笔、墨块、宣纸和砚台在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相互协作,形成了独特的书写和绘画艺术风格。

这些宝贝不仅是文人士大夫的物质文化产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和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的收藏与欣赏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的收藏与欣赏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的收藏与欣赏中国古代文房四宝,指的是墨、纸、笔、砚这四种文房用具,是古代文人书法绘画不可或缺的工具。

这些文房四宝不仅在书法绘画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内涵。

首先,墨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中国书法绘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古代的墨主要由烟墨和固墨两种类型,其中烟墨适用于行草书和水墨画,固墨适用于楷书和篆书等书法作品。

在制作墨的过程中,需要选取优质的松烟、油烟等原料,并进行多次熬煮磨擦,才能得到质地均匀、色泽鲜艳的墨汁。

收藏和欣赏古代的名家墨迹,不仅可以感受到其精湛的技艺,更能够体验古人墨法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其次,纸是文房四宝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

中国古代纸张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如宣纸、绢纸、米纸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质地和用途。

古人在纸上作画、书法,往往能通达境界,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收藏古代名家所用的纸张作品,不仅可以欣赏到其优美的笔墨纹理,还能够感受到纸张在书画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笔作为书法绘画的工具,也是文房四宝中至关重要的一项。

古代的笔种类繁多,有羊毫、狼毫、兔毫、马毫等,每一种笔都有着不同的书写效果和表现力。

著名的文房四宝中的“潘派”和“赵派”笔法,都是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

收藏古代名家所用的笔,可以从中领略到不同笔法的魅力,更能够体会到古人在书法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艺术境界。

最后,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古代的书法绘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砚台被认为是书法家的灵魂之所在,在书写之前,需要用墨和水在砚台上研磨,才能得到适合的墨汁。

古代的砚台种类繁多,如青石砚、白石砚、陶瓷砚等,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收藏古代名家所用的砚台,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书法家的书写习惯,还可以品鉴砚台制作工艺的精湛之处。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房四宝的收藏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技巧,更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文房四宝是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因为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演变而来的,人们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

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四宝: 1、笔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

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

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

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确定,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

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头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能够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

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

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向沿用至今。

传说,我们此刻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十分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

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景,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

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文房四宝09汉语言文学2班龚胜平200942302206 在我的家乡安徽宣城,浓郁的徽文化底蕴使得大多文人骚客都喜欢舞文弄墨,这其间少不了的便是文明中外的“文房四宝”。

以下便简略介绍下我国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这块奇葩,谈谈她们的历史和收藏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

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文房之名,则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下面为文房四宝各自的来历:笔: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

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

在古时候笔也有很多名字,如:玉管“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

”(隋·薛道衡《初学记·咏苔纸》)翠管“玉窗抛翠管,清袖掩银鸾。

”(唐·李远《观廉女真葬》)银管“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

”(元·袁桷《薛涛笺》)象管“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筠管“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唐·韩偓《安贫》)斑管“轻轻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

”(元·白仁甫《阳春曲题情》)毫管“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

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

”(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寸管“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与寸管。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毫“夜开金钥诏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

”(宋·王安石《题中书壁》)紫毫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

” (唐·白居易《紫毫笔》):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

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

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古时的雅称有:玄圭 “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

” (宋·杨万里《春兴》)玄玉 “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

” (明·高启《赠卖墨陶叟》)玄珠 “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 (金·元好问《赋南中杨生玉泉墨》)陈玄 “赖石陈玄典籍传,肯教边腹擅便便。

” (宋·庄季裕《鸡肋篇》)乌丸 “秦郎百好居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

” (宋·陈师道《古墨行》)乌玉玦 “近者唐夫子,速致乌玉玦。

”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松烟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

” (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正观许道宁山水图》松液 “要与陶泓作佳传,老磨松液写《黄庭》” (元·宋无《端石砚》)松煤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 (宋·欧阳修《石篆》)松腴 “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

”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麝煤 “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

” (唐·韩偓《横塘》)珍煤 “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

” (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灶煤 “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此处特指宣纸。

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

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

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

这墨 纸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古时的别称有:楮“若入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楮生“楮生毛颖贺得友,坐令几案增光辉。

”(元·许有壬《李惟中学士自西台侍御召入以未央宫瓦砚为祝》楮先生“孤寂惟寻曲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

”(宋·陆游《日饮酒对梅花醉则拥纸衾熟睡》玉楮“云母光笼玉楮温,得来原自剡溪濆。

”(元·陈端《以剡溪赠待诏》)玉鸾纹“吴笺新制玉鸾纹,冲雨殷勤寄荜门。

”(元·陈基《无题》)云肪“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云蓝“道士有神传火枣,故人无字入云蓝。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一)剡藤“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溪藤“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剡溪藤“我有剡溪藤一副,无人重写妙莲花。

”(清·金人瑞《题邵僧弥画》)砚:砚,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手"。

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

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

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

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砚台的讲究是:质细地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色秀、易发墨而不吸水。

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带,有的有星,大约产于有山近水之地为佳。

如端砚之出于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

古时的别名有:砚台“夕阳照个新叶红,似要题诗落烟台。

”(唐·司空图《偶诗五首》其一)砚瓦“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

”(元·乔吉《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砚田“以文为业砚为田。

”(宋·戴复古《寄王溪林逢吉》)石田“药里但随庭草积,学徒应供石田荒。

”(清·方文《病中寄邓柬之》)石友“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

”(宋·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石泓“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寒泓“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

”(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陶泓“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

”(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龙尾“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

”(宋·苏轼《龙尾砚歌》)墨海“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

”(宋·程俱《谢人惠砚》)下面说说在选择或收藏“文房四宝”时应当注意的地方:笔: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

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

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彩顿失。

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

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

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

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

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

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

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

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

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四德指的是笔本身的功能,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

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也。

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

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墨:墨色黑而亮:墨的黑是因为煤,过多就会黑而无光;亮则因为胶,过多则光而不黑,制墨之难,难于煤与胶之调配,所谓“对胶法”,两者名半,则乌黑有光泽,至于黑不黑亮不亮,就像看人头发发质好不好一样,只有用眼睛去看了。

墨味香而轻:墨以有恶臭的煤,易腐的动物胶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点香料,如龙麝等,一来可以散发宜人清香,二来可以防腐,但是含量也需适中,太多会降低煤与胶之成份,太少又不能达到功效,皆非善类也。

总体来说就是要质细、胶轻、质坚。

纸:质地柔韧厚密:选择纸张的时候质地是最重要的,质地不佳的纸既容易损笔,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纸,莫不以品质见称,如澄心堂纸“密如玺”,玉板宣“柔韧、耐久”。

纸质坚韧紧密是最好的,选择时以目测就可以知晓。

色彩洁白:纸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质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纸。

洁白无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为原料,蜀牋则以浣花潭水造纸,都是实例。

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纯洁白,才是本性佳之纸,但染色之纸不易传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后能放在故宫博物院,还是避免使用的好。

表面光涩适中:纸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涩之分;光滑固易行笔,但若过滑而笔轻拂而过,便无笔力可言,若粗涩则与之相反,易得笔力,但过涩则难于施笔,易损笔锋,所谓“细而不涩”也。

这个可凭视觉与触觉分辨,就不多谈了。

吸墨适度:纸须能入墨,否则墨浮纸表,易于脱落,不能久存。

一般而言,宣纸类吸墨较强,牋纸则反之。

吸墨太强,若运笔稍慢,则点画俱成墨团。

但若吸墨性太弱,墨不易入纸,亦非所宜。

故择纸时要考虑到书体及个人运笔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纸但不成“团”为佳,选购时若店家允许,仅管用墨去试,一试便知。

砚:以石质为主:砚材固多,铜、玉、砖、瓦、陶、石皆是,另有多金者以玉为砚,堪称上品。

但多金人少,其切合实用且兼具各种特别者当推石砚,而其他都不合用一些。

润泽有光:砚石最贵润泽,端、歙俱以此着称,因若不润则墨中水分易被吸收,导致浓度太高,滞笔难运。

端、歙石长年浸于溪中,故润泽有光,润泽与否可以目光辨之。

肌理细腻:砚石纹理精细,则表面平滑,易于磨墨,磨出来的墨亦匀细可佳;这种砚不但发墨,且不损笔亳,端、歙二种砚皆为此中之最。

若表面不平,上砚有声,墨必粗劣不匀,且损笔锋。

这可以视觉、触觉、观查得知,并不难明白。

质坚而差软:石质以坚硬为尚,而石若过坚,扣之声响者亦较坚而差软,扣之声低者为差。

故砚石宜润,润则无刚硬之性,即所谓“差软”,石坚而差软,乃有温润之性,故能发墨久不乏。

选砚时扣之声高者质坚较劣,低而有韵者,石差软较优。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制作文房四宝的名手,他们制作的笔、墨、纸、砚品种十分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