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制,黑人奴隶们心中永远的伤痛
黑皮肤的悲哀

黑皮肤的悲哀作者:潘昊昕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23期摘要:美国奴隶制下的黑人奴隶们过着十分凄惨的生活,面对这一现实,早期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白人对这种罪恶行径进行揭露和鞭挞,亦曾采取一些行动去反对奴隶制度。
即便如此,大部分白人对黑人仍存在根深蒂固的歧视,一种源于肤色的歧视。
而令人发指的是,一部分黑人亦是推动奴隶贸易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美国奴隶制黑人奴隶悲哀《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展露在世人面前的是奴隶制的黑暗,正如道格拉斯所说:“美国的奴隶制就是授予一个人得以运用和强行把别人的肉体和灵魂作为财产的权利。
”①美国《独立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而黑人奴隶们在奴隶制下究竟有着怎样的悲哀?本文将对美国奴隶制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黑人奴隶们的苦难黑人奴隶们的苦难在赴美的路途上就已经开始了。
“据记载,小到只有九十噸位的船只却装载了三百九十名奴隶,这还不算全体船员的粮食等必需品,这种过挤地装运奴隶的做法十分普遍”。
②更多的奴隶意味着更大的利润,所以大多的商贩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都会在船上尽可能地多塞奴隶。
奴隶们很少有活动的余地。
“福肯布里奇在对国会的证词中说,在填装奴隶的时候,他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把奴隶们塞到里面去。
奴隶们每人所占用的空间无论长、宽都比一个棺材小”。
③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各种疾病和流行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加之商贩没有提供相应的医疗措施和良好的饮食,很多奴隶因此丧命,然而这仅仅是苦难的开端。
在种植园中,奴隶们每天要起早摸黑,兢兢业业地干活,稍有差错就会受到惩罚。
而他们面临的惩罚是各种各样的:“他们进场遭到严厉的鞭挞,用红辣椒揉进撕裂划破的伤口,用滚烫的盐水和松油精等灌进伤口以增其痛苦。
奴隶们经常被剥光身子,背部和四肢遭到刀割,到处都是遭木棍毒打留下的累累伤痕。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奴隶制度人性的残酷与抗争

为奴十二年读后感奴隶制度人性的残酷与抗争在观看电影《为奴十二年》后,我深深被奴隶制度带给人性的残酷和抗争所触动。
这部电影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个黑人自由之路的艰辛,同时也呈现了奴隶主对奴隶进行残酷剥削的丑恶嘴脸。
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读后感。
电影以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叫索罗门·诺斯(Author)的黑人自由人,被卖到奴隶贩子手中,成为奴隶主的财产。
从被绑架到被卖,他坚持无端留给他的名字,不仅展现了黑人的坚韧意志,也象征着他对自由的追求。
在这足足十二年的时间里,诺斯饱尝奴隶制度带给人的屈辱、痛苦和不公。
奴隶主的残酷统治无时无刻地威胁着奴隶们生存和尊严。
作为财产,奴隶们完全丧失了自由,他们成为奴隶主利益的工具,被迫接受残忍的体罚和剥削。
电影中许多场景揭示了奴隶制度下黑人所面对的各种不人道的待遇,如鞭打、侮辱和强奸。
这些场景残酷而真实地展示了人性的黑暗面,令观众不禁为黑人的遭受的苦难而心痛。
然而,电影中也透露出奴隶们对自由的坚定追求和对奴隶制度的抗争。
正因为奴隶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和权益,他们展示出自强不息的毅力和不服输的勇气。
诺斯在面对奴隶主的欺凌和屈辱时,始终保持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尊严的坚守。
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展示了对奴隶制度的抗争,还通过与其他奴隶的交流,鼓励和帮助他们保持对自由的信念。
电影中涌现出一些白人角色,他们代表着一部分对奴隶制度的不满和反抗。
这些白人角色通过帮助奴隶们逃离奴隶主的控制、为奴隶争取权益等行动,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为观众带来一线希望和温暖。
奴隶十二年的痛苦是黑人自由之路上的一段历史,也是人类共同记忆中的一部分。
这段历史既让人心痛,也让人思考。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对奴隶制度的残酷和黑人斗争的勇气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同时,电影也提醒我们要警惕现实世界中的不公和歧视,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为人权和平等而战。
总的来说,电影《为奴十二年》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通过描绘奴隶制度的残酷和黑人的抗争,向观众展示了人性的残酷与光明。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相关作文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相关作文
在那个没有废除奴隶制的美国黑暗时代,让黑人们留下悲痛的记忆,就像一道永远除去不掉的伤痕。
这部小说,掀起了美国废奴运动的高潮。
对世界人民反对种族歧视、争取自由民主长生了深远的影响。
汤姆是一个勤劳能干的黑人,有一颗温暖友爱的心,却偏偏成为奴隶。
他受到了多少耻辱,受到过多少困难!
有的白人也是有爱的,比如圣克莱尔先生、伊姓和小乔治,他们都有一颗仁慈、怜悯的心。
愿意为黑奴着想,愿意和黑奴分享,愿意让黑奴自由……是呀!人人平等,你是人,我也是人;你没有理由压迫别人,你也没有理由被别人压迫,没有高低贵浅之分。
没有任何“小思想”存在,就是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坚强起来,你和别人之间也可以用金子搭起一座桥渠……
黑奴的悲痛历史,永远地记在脑海,美国的黑奴制度,将永远不会重来。
我为黑奴而感到悲伤,却又被他的坚持所打动了心,为他们不畏困难,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活下去!”而感到羞愧。
小说宣传了基督教的宽容博爱思想,有推崇了母爱的伟大与神圣,是一部伟大的反努隶制宣言。
与黑人有关的历史事件

与黑人有关的历史事件黑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黑人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重大事件对于他们的生活、权益和自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事件展示了黑人的奋斗、反抗和争取平等的历程,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黑人历史的机会。
以下将介绍一些与黑人有关的历史事件。
1. 大西洋奴隶贸易:这是黑人历史上最为残酷和令人痛心的事件之一。
从15世纪到19世纪,欧洲殖民国家将数百万非洲人绑架到美洲和其他地区,成为奴隶。
这一事件对黑人社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致使他们被剥夺了自由和人权。
2. 美国南北战争:南北战争(1861-1865)是美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冲突,也是为了黑人解放而进行的战争。
北方反奴隶制的立场最终导致了南方的失败,奴隶制被废除,为黑人争取了自由的第一步。
3. 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这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法律事件,于1954年发生。
最高法院裁定,种族隔离教育违反了宪法,黑人学生有权接受与白人学生相同的教育。
这一事件为黑人争取平等教育权利开辟了道路。
4. 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1955年,蒙哥马利市一位黑人女性罗莎·帕克斯拒绝让座给白人乘客,引发了一场著名的公交车抵制运动。
这一抵制行动持续了一年多,最终导致了公共交通领域种族隔离的废除,成为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5.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特区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这场演讲呼吁结束种族隔离和不平等待遇,成为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标志之一。
6. 1968年黑人民权运动:1968年,马丁·路德·金被暗杀,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黑人民权运动。
黑人社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和骚乱,要求平等、公正和结束歧视。
7. 曼德拉当选南非总统:1994年,南非举行了第一次全面的非种族选举,纳尔逊·曼德拉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这一事件标志着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结束,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和民主奠定了基础。
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历史及其社会影响

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历史及其社会影响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欧洲人将非洲人带到北美,他们被迫劳动,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
这种奴隶制度一直持续到1865年林肯颁布《解放宣言》后结束。
在此期间,黑人奴隶遭受了种族歧视、酷刑、剥削和不公平对待,这些问题对美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黑人奴隶制度导致了美国种族问题的出现。
在奴隶制度时期,黑人被视为没有人权和自由的物品。
种族歧视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它会影响到人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地位。
奴隶制度虽然已经废除,但种族歧视现象仍然存在于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
其次,黑人的奴隶经历使他们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受到严重影响。
黑人被迫改变他们的语言、宗教和社会习惯以适应奴隶制度。
他们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工作负担和低劣的生活条件,这些对他们的健康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良后果。
奴隶制度导致黑人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对他们的身份认同和自尊心造成了伤害。
第三,奴隶制度对美国经济有重大影响。
虽然奴隶贸易为美国带来了很多财富,但奴隶制度限制了黑人和其他弱势群体的经济成就。
黑人不能拥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屋,因此他们无法参与美国的经济发展。
这种不平等现象贯穿了整个奴隶制度期间,在奴隶制度结束后,它仍然是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奴隶制度的终结为美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美国开始走向平等和自由。
在奴隶制度最黑暗的时期,许多人为反对奴隶制度而做出了努力,包括废奴运动和蓬勃发展的废奴记者。
这些黑人和他们的支持者最终成功地废除了奴隶制度,这个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总之,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历史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奴隶制度已经结束,但黑人在美国社会经历严重的种族歧视和不平等,这些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我们应该了解这段历史,努力促进社会平等和民族和谐。
奴隶贸易的历史黑人奴隶的苦难与抵抗

奴隶贸易的历史黑人奴隶的苦难与抵抗奴隶贸易的历史:黑人奴隶的苦难与抵抗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奴隶制度是一个扎根并对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黑暗时期。
而奴隶贸易则是这一制度残酷现实的具体体现。
本文将回顾奴隶贸易的历史,并关注黑人奴隶所经历的苦难以及他们所展开的抵抗运动。
一、奴隶贸易的历史背景奴隶制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古代文明。
但奴隶贸易的高峰期出现在欧洲殖民时代。
从16世纪到19世纪,大约有1200万非洲黑人被强行绑架、运送到美洲、欧洲和亚洲进行劳役。
这段黑暗的历史被称为大西洋奴隶贸易。
二、奴隶贸易对黑人奴隶的苦难奴隶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他们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被视为财产而非人类。
黑人奴隶在船舱中被拥挤、链条所束缚,躺在自己被迫排泄物所污染的空间里。
绝大多数奴隶无法忍受航行期间的极端恶劣环境,许多人死于疾病、缺乏营养或自杀而丧生。
奴隶贸易的惨状展现了人类社会最黑暗的一面。
奴隶被迫在殖民地的种植园、矿山和城市中从事繁重劳动。
他们遭受身体虐待、强迫劳动和心理压迫。
奴隶被残忍地鞭打和责骂,长期劳作导致身体衰弱,缺乏基本人权。
奴隶主的残忍行为对黑人奴隶和他们的后代造成了长期的伤害。
三、黑人奴隶的抵抗运动尽管黑人奴隶受尽了苦难,但他们并不是毫无抵抗的。
奴隶起义和个人抵抗行动在奴隶制度的历史中屡见不鲜。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海地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由黑人奴隶领导的成功革命。
图桑图·路瓦图尔(Toussaint Louverture)率领黑人奴隶反抗法国殖民统治并最终在1804年宣布海地独立。
此外,在美国南方也发生了多次奴隶起义。
其中最著名的是由纳特·特纳(Nat Turner)领导的南弗吉尼亚州奴隶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向全世界展示了黑人奴隶对抗压迫的勇气和决心。
四、黑人奴隶的精神与文化抵抗除了武装抵抗外,黑人奴隶还通过保持自己的精神与文化传统来抵制奴役。
他们通过音乐、舞蹈和口述传统等方式保持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寄托。
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终结

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终结在美国历史上,奴隶制度是一个极其残酷的制度,黑人奴隶在其中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也渐渐走向终结。
本文将会从几个方面讨论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终结,包括反奴隶制运动的兴起、南北战争的爆发以及废奴宣言的颁布等。
一、反奴隶制运动的兴起黑人奴隶制度在美国建国初期就已经存在,但直到19世纪初,反奴隶制运动才逐渐兴起。
这一运动的先驱者是个体行动者,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反对奴隶制度的思想,获得一些关注,并在某些地区产生了短暂的影响。
其中一个闻名于世的个体行动者就是黑人奴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他逃离奴隶制度,成为一名作家和演说家,致力于通过演讲和文字宣传反对奴隶制度的思想。
19世纪30年代中期,反奴隶制运动逐渐形成了具有组织性的整体。
当时,一些组织和组织者通过社区组织、发行宣传资料、举办演讲会议等方式展开活动,提高公众对黑人奴隶制度的关注度和反感度。
其中一些组织者还利用美国宪法中反对打击言论自由这一条款,对其上述活动进行保护。
二、南北战争的爆发尽管反奴隶制运动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黑人奴隶制度并未因此终结。
到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政治局势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点,人们对于奴隶制度的争议不断加深,导致整个国家的分裂。
在这个时期,南方各州一方声称自己有底线权利,坚决保持奴隶制度,而北方则强烈反对奴隶制度,认为全国应当统一废除。
最终,这种分歧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南北战争的爆发间接导致了黑人奴隶制度的终结。
在这场战争中,北方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结束了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度。
这种胜利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北方政府比南方政府具有更强的政治和经济实力,这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二是北方得到了一批奴隶的支持和协助,进一步削弱了南方的力量;三是北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政策,有针对性地消除了奴隶制度的影响。
三、废奴宣言的颁布废奴宣言是美国总统林肯于1863年1月1日颁布的一份宣言,宣布解放所有在被奴役的黑人奴隶,以及在南方为奴隶主服务的所有人。
描述罪恶的黑奴贸易的句子

描述罪恶的黑奴贸易的句子1. 黑奴贸易啊,那简直就是人类历史上一道深深的、淌着血的伤疤。
就像把一群无辜的羔羊硬生生地拖进黑暗的深渊,那些黑奴们,他们原本在自己的土地上过着平静的生活,却被人像货物一样抓走。
我就想问问,那些奴隶主的心难道是石头做的吗?比如在非洲的部落里,一家人正围坐在一起欢笑,突然闯入一群白人,打破了所有的宁静,将强壮的男人和女人强行带走。
2. 黑奴贸易,这是一场用无数生命堆砌起来的罪恶交易。
那些黑奴,他们不是商品,可在那些贪婪的人眼里,他们就如同可以随意买卖的物件。
这就好比把人当成了没有感情的石头,可以任意摆弄。
那些搞黑奴贸易的家伙,难道他们晚上不会做噩梦吗?像在港口,黑奴们被锁链锁着,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绝望,而旁边的奴隶贩子却在数着钱,谈笑风生。
3. 黑奴贸易真的是坏到骨子里去了。
它就像是一阵黑色的风暴,席卷了无数人的幸福。
黑奴们被从自己的家乡连根拔起,他们的哭喊声仿佛能穿透时空。
我想对那些参与黑奴贸易的人说,你们怎么下得去手呢?比如说在运输黑奴的船上,狭窄的空间里挤着成百上千的黑奴,疾病蔓延,他们就像被遗弃的垃圾一样等待死亡。
5. 黑奴贸易简直是人性黑暗面的大暴露。
黑奴们就像是掉进了猎人陷阱的小动物,只能任人宰割。
那些把黑奴贸易当作生意的人,你们的良心被狗吃了吗?就像在种植园里,黑奴们没日没夜地劳作,稍有懈怠就会遭到毒打,他们的汗水和泪水混在一起,浇灌着那片不属于他们的土地。
6. 黑奴贸易是一部写满了苦难与罪恶的历史。
黑奴们被当作赚钱的工具,这和把人当牛马有什么区别?那些奴隶主,你们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其实你们的双手沾满了黑奴的鲜血。
你看在押送黑奴的路上,多少黑奴因为饥饿和劳累倒下,而后面的人只能踩着他们的尸体继续前行。
7. 黑奴贸易,这是一场对人权的践踏。
黑奴们的命运就像风中的残烛,随时可能被吹灭。
那些从事黑奴贸易的坏蛋,你们难道不怕遭报应吗?在奴隶船上,黑奴们被塞在狭小的空间里,空气污浊得让人窒息,那场面就像地狱一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奴隶制,黑人奴隶们心中永远的伤痛摘要:小说《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通过对小说中女主人公塞丝悲惨人生遭遇的描写向广大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奴隶制的罪恶。
关键词:《宠儿》;塞丝悲惨的人生;奴隶制的罪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97-02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第五部作品。
小说于1987年发表,随后便在美国文学界、文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大报刊和杂志都纷纷刊文并给予了最高规格的赞语。
《宠儿》以诗歌般的语言、魔幻般的情节、高超的叙事手法和对非裔美国人深刻敏锐的观察赢得了评论界的极高赞誉。
因此,在1988年的普利策奖评选中,《宠儿》毫无争议地夺得桂冠。
90年代后,《宠儿》在文坛上的影响力依然不减,并开始逐渐跻身现代文学经典之列。
小说向广大读者揭示了奴隶制的残暴以及奴隶制结束后由其带给黑人奴隶的心灵创伤依然存在并困扰着他们的这一现象。
本文以塞丝悲惨人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为例,揭示了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奴隶制都给黑人奴隶们带来了无以难言的伤痛。
一、母爱缺失的童年
塞丝幼年时经历了母爱被剥夺的痛楚,究其原因是万恶的奴隶
制。
作品中并没有太多描写塞丝母亲的话语,只是通过塞丝模糊的记忆我们才对塞丝母亲的基本情况略知一二。
塞丝的母亲最早是作为黑奴被贩卖到了美洲。
到了美洲之后,母亲成了在田里劳作的奴隶,因而塞丝根本不可能得到母爱的滋润。
仅仅三周大的时候,塞丝便被迫和母亲分离,由一个八岁的孩子来看管并由另一个独臂女奴为其哺乳。
后来,尚处年幼的塞丝又亲眼目睹了母亲被吊死的悲惨场面。
所以,塞丝对于自己母亲的印象一直是比较模糊的。
即使成年后,她也很少回忆起自己母亲,甚至想不起她的名字,只叫她“太太”。
母爱的缺失以及幼年丧母的创伤使得塞丝的心理备受煎熬。
这种悲惨的经历极大地影响了塞丝的人生。
一方面,母爱的缺失导致了塞丝丧失了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忘记了自己是人而不是动物。
生来为奴的思想深深地根植于塞丝的脑海里。
另一方面,没有母爱的童年也让塞丝明白了母爱的重要性。
所以当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她坚决不让自己的孩子缺失母爱。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自己的奶水被抢的时候她拼死反抗。
因为她深知被人夺走奶水也就意味着被夺走了作母亲的权利。
没有母爱的童年是可悲的,正是万恶的奴隶制剥夺了塞丝享有母爱的权利。
童年母爱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塞丝后来悲惨的人生遭遇埋下了伏笔。
二、在“甜蜜之家”的痛苦记忆
塞丝13岁就被卖到了“甜蜜之家”种植园,和五个黑人男子生活在位于肯塔基的“甜蜜之家”。
“学校教师”是赤裸裸的奴隶主,
他采取高压的手段来对待奴隶,把奴隶不当人看。
多年过去后,塞丝在回忆时这样描述当时的残酷场景,“学校老师把那绳子在我脑袋上缠来缠去,横过我的鼻子,绕过我的屁股,数我的牙齿。
”奴隶主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要记录下奴隶们的面部轮廓、身体形状和脑袋尺寸,以防止奴隶们逃跑。
不仅如此,他们还拿塞丝来做实验,测试“动物的属性”。
后来,奴隶们不堪“学校教师”的残酷剥削而计划逃跑。
然而在逃跑之前塞丝怀孕了,在把其他孩子送走之后塞丝迎来了始料未及的厄运。
她被“学校教师”的两个侄子按倒在地,奶水被硬生生地抢走了。
更令人气愤的是在塞丝的奶水被抢的时候,“学校教师”边悠闲地看着整个过程边做着记录。
多年之后,当时被人抢走奶水的情景还时常清晰地浮现在她的头脑中,这是塞丝心里永远抹不去的痛。
奴隶制的残忍在此不言而喻。
三、迫于无奈,选择亲手杀掉自己的亲骨肉
塞丝从“甜蜜之家”逃出来后在蓝石路124号和自己的四个孩子一起过了二十八天的非奴生活。
但是命运却没有特别眷顾这个历经磨难、饱受摧残的母亲。
二十八天后,“学校教师”的突然出现结束了这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光。
因为怕自己的孩子被“学校教师”带走再去遭受自己曾经的悲惨经历,塞丝毅然地在“学校教师”到来之前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女儿。
虎毒不食子,塞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她这么做完全是出于自己浓烈的母爱。
若是孩子被带走,对于塞丝而言无疑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生命中最美好、最重要的东西
被毁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宠儿虽然死了,但她的灵魂却得救了。
对于塞丝而言,自己的肉体虽然还活着,但思想却永久地进入了“炼狱”。
自从塞丝亲手结束了宠儿生命的那一刻起,她的内心深处就背负上了强烈的愧疚感。
不仅如此,她还要面对周围人的不理解以及冷言冷语,所有这些都让塞丝在精神上备受煎熬。
宠儿死后,塞丝的母爱并没有停止,为了给宠儿的墓碑上刻上名字,塞丝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
多少年过去了,塞丝还经常自责,后悔自己没有再多出卖自己肉体十分钟来换取在墓碑名字之前多加上一个“亲爱的”。
除此之外,宠儿的还魂也在很大程度上折磨着塞丝。
当塞丝意识到宠儿还魂后,她对宠儿的爱便发展到了一种失去理智、失去自我的程度:平生第一次上班迟到、由于连日迟到丢掉工作、保罗d和小女儿的不理解等等。
所有的这一切都没有阻止塞丝对宠儿的爱。
即便这样,宠儿依旧对塞丝不满,怨恨母亲没有十分地爱她。
面对这一切,塞丝没有任何怨言,只是默默地忍受着。
母爱是塞丝选择亲手杀死女儿的直接原因,而奴隶制则是悲剧形成的真正原因。
强烈的母爱使塞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她深爱着自己的女儿,因为孩子是自己一切。
另一方面,她又不忍心再看着女儿像自己那样再次成为奴隶主的生产工具及奴隶制的
受害者和牺牲品。
所以,塞丝最后选择亲手杀掉女儿也是出于无奈的选择,是其对母爱的最大诠释,也是对吃人的奴隶制的最大反抗。
四、结语
托妮·莫里森笔下的《宠儿》以丰富的故事情节、诗一般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手法向世人深刻地揭露了奴隶制的罪恶。
残忍的奴隶制度不仅仅让塞丝在肉体上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而且还在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折磨。
塞丝悲惨的一生只是奴隶制罪恶的一个缩影,奴隶制的存在给奴隶们造成了不堪回首的痛苦和回忆。
肉体上的伤口可以慢慢愈合,但精神上的伤口却是他们心中永远无法消失的痛。
参考文献:
[1]托尼·莫里森.宠儿[m].潘岳,雷格译.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
[2]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3]孙媛.奴隶制藩篱中黑人母亲主体性的缺失—评《宠儿》中黑人母亲“塞丝”[j].哈尔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
[4]黄宇洁.作为他者的宠儿—评莫里森的小说《宠儿》[j].济南:山东大学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