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发展的概念与度 量《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东、东欧、拉美地区少数国 家
0.7-0.8
51
0.5-0.7
38
0.35-0.55
44
高人类 发展水平
中等人类 发展水平
低人类 发展水平
东欧、中东、拉美、亚太地 区
非洲和亚洲地区
非洲地区
提高幅度
0.47% 0.95% 1.20% 1.32%
特征1:HDI与人均GNI基本上一致:即最高HDI基本上是高收入国家;高HDI基本上是中 高收入国家;中等HDI基本上是中低收入国家;低HDI基本上是低收入国家。但 也不完全对应。
人均预期 寿命
以调整的 人均GNI 衡量的生 活水准
指数 构成
由入学率 和识字率 组成的教 育程度
第三节 增长与发展的度量
三、各国人类发展指数及其动态变化
HDI得分 0.9-1.0
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HDI)得分和排名情况
国家(地区) 数量
等级
地区分布
欧洲、北美、澳洲地区、中
49
最高人类 发展水平
人 类 发 展 指 数 ”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它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 报告》中提出来的。它由三个指标构成, 人均寿命、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准。
UNDP每年发表人类发展报告和人类发展指 数并对各国进行排名,它反映的是各国的 社会发展水平,与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人 均GDP(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
福利思路
按照生活质量度量发 展,该思路符合发展 的目的,因此现在被 普遍接受,如人类发 展指数;国民幸福指 数、绿色GDP
第三节 增长与发展的度量
国民幸福 指数
绿色 GDP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即:ㅿK /ㅿY= k
或ㅿK = kㅿY
凯恩斯理论认为储蓄恒等于投资 即:S=I 即:sY= kㅿY ㅿY /Y =s / k 用g表示ㅿY /Y 则: g=S/K
哈多模型的应用
如果 储蓄率s = 12% (储蓄率=投资率) 资本—产出比率K = 3 (3 单位的资本才能产 生1单位的产出) 则经济增长率g = 12%/3 = 4%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线性阶段理论 结构变动模型 国际依附理论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型 新增长理论
一、线性阶段理论
1。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阶段》一 书中提出了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
内容: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实际上把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过程视为一个所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适 用于所有社会的一系列(六个)经济成长阶段。
理论基础:第一,传统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公共选择理论 理论评价:第一,该理论把经济不发展完全归因于 政府的过度干预和发展中国家盛行的腐败、低效率,这 是不符合事实和现实的。 第二,经济发展除了要利用时常机制外,发展中国 家仍要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调节。 第三,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远比自由放任的 经济政策丰富得多复杂得多;一些发展中国家过度干预 失败的教训也应汲取。
2。新增长理论: 理论内容:该理论试图从经济系统 内部因素解释技术进步,并结合当前世界 各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了技术内生化的 思路—具体化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知识的 积累。
理论评价: 意义在于:第一,它有说服力的解释了一国 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源泉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增长率和收入水平不断扩大的原因,这 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 第二,它从理论上更为鲜明地肯定了人力资 本的投资、科技的开发、发明与创新、开放经 济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意义。 第三,在国家贸易理论方面也开拓了新思路。 不足在于:过分强调了外部效应和收益递增 的重要性,对技术进步过程中制度性因素的分 析较缺乏。
第二章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3)

(四)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国富论》(1776年)―古典经济自由主义 奠基之作 《经济学原理》(1890年)―经济自由主t经 济自由主义的总结 《通论》(1936年) ―经济自由主义 的终结和 国家 干预主义的开端
1、剑桥学派-庇古、罗宾逊、凯恩斯等人 2、新古典经济学-- 3、马歇尔经济学图书馆 The Marshall Library of Economics 4、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 MARSHALL LECTURES
(五)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1912年 熊彼特(1883-1950) 1、创新理论 (1)创新――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即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 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
(2)创新的种类:
新技术 新产品 创新活动
新企业组织
新市场
新原料
(3)经济发展(创新)主体――企业家 (4)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企业家精神 追逐超额利润 动力源泉 企业家精神:首创性、冒险性 敏锐性、成功欲、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 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1929-1933年的大危机 20世纪30-40年代前苏联相对成功 的工业化
4、重视内向型发展战略
(二)第二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1、重视农业的作用 2、新估计市场机制的作用 3、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 4、重视外向型发展战略
增加生产劳动者的人数,必先增加资 本,增加维持生产性劳动者的资金;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唯有增加便利 劳动的机械和工具……不管怎样都有增 加资本的必要。
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势必增加 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由于科研的专业化,利于适当的机 械能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借用某种机 器的力量,能增加产品的数量。
第二章 发展中经济与制约发展的因素

二、生产函数 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2、CES生产函数。 3、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4、前沿生产函数。
学生阅读: 第五节 附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分析
阅读文献和思考题
阅读文献 1、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 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王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 就业的影响》,当代财经,2005年第7期。
第三节 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因素
2、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物质资本投资的利用效率。 3、人力资本约束是发展中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 五、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1、技术进步:是指技术变动后,一个既定的产 出可由较少的投入生产出来或相同投入生产更多 产出,即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节 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因素
2、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节约要素投入。 (2)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缓解政策失误的 危害,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3) 使一国产业多样化,丰富人们的经济和 社会活动。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4、主要代表人物:奥斯特罗姆、菲尼、皮希特、 尼科尔森、韦德等。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强调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强调了趋同,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重要性。
三、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改变储蓄率,从而实现充分就
第三节 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因素
1、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 2、资本稀缺并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增长不仅依赖于资本投入的数量,而且依赖 于这些投入的质量。 三、劳动力与经济增长 1、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数量充足。 2、经济增长与劳动力供给增长的关系并不大。
哈尔滨市开发区经济发展规划

哈尔滨市开发区经济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哈尔滨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既是开发区二次创业的第二阶段,又是开发区争创全国一流的关键期。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要求,深入实施开发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开发区,推进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商务部、科技部和省市有关“十一五”发展的规划和要求,特制定哈尔滨开发区第十一个五年经济规划纲要。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一、发展基础国家级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机构于2001年12月合并,这标志着哈尔滨开发区发展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
“十五”时期是开发区二次创业第一阶段,也是开发区经济发展最快的阶段。
五年来,开发区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突出发展集中区,努力提高自有经济比重,充分发挥经济发展龙头带动作用;狠抓招商引资这个中心,努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省市对外开放窗口作用;重点发展集群经济,努力壮大主导产业的规模,积极发挥省市经济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不断优化软硬投资环境,努力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和企业发展服务水平,积极发挥省市投资服务高地作用;重点发展孵化经济,努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发挥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作用,全面超额完成了二次创业第一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从2003年起,开发区集中区产值连续三年翻番,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近两年在科技部和商务部的排名稳步上升,为开发区“十一五”发展和全面实现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
按全口径计算,“十五”期间开发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1%。
其中,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01亿元,占哈尔滨市的11%,是2000年末的3.8倍,是两区合并之初的2.65倍;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99%。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金融学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缪尔达尔---“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利本斯坦---“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赫尔希曼---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优先发展主导部门工业缪尔达尔---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1)结构主义(2)新古典主义(3)新古典政治经济学(4)激进主义第一章导论1、从量和质的角度界定发展中国家(p1-p2)量:①刘易斯:发展中国家即人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美元的国家②世界银行:把发展中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是指那些20XX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在580美元左右的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是指那些20XX 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在2646美元左右的国家。
质:从质的方面去界定发展中国家,一般认为它们具有六个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2)低下的生产率6)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脆弱的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比地位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的其用的状况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联系、区别(p2-p3)3、)含义: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发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2)产出的变化5)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3)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6)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2)区别(p5)经济增长内涵窄,经济发展内涵广;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质量概念;(3)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
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
尽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p5)3、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哈罗德和多马于1948年同时提出的理论把短期的、静态的凯恩斯经济周期学长期化、动态化为经济增长模式,被认为是当代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先河、发展经济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当代中国经济 第二章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

第二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发展战略的 初步探索
二、政府和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与建设社会主义工业 化国家目标的确立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为大会致开幕词中指出, 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和苏联建国初期大体相同的任 务。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 进的工业化的中国。党的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新形 势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了中国社会主要 矛盾的变化与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及时做出了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重大决策。
精品文档
第一节过渡时期的发展理论与战略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 战略
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党 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在10到15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 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简称为“一化三改”)
精品文档
第二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发展战略的 初步探索
一、《论十大关系》与统筹发展理论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他的著名演讲《论十大
关系》,吸取苏联方面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 教训,提出了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构 想。在这一讲演中,毛泽东提出了统筹“十大关 系”的问题,及统筹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 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 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 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 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 非关系(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中国和外国 的关系。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理论与发展战 略
精品文档
第二章 发展的概念与度量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 幸福感(perceptions of wellbeing)指标
➢ 可持续发展指标
第二章 发展的概念与度量
• 第一节 增长与发展的概念 • 第二节 自由与发展 • 第三节 增长与发展的度量 • 第四节 千年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显著 成绩
已实 现
无法 实现
(二)中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
预定期限 消除极端贫困与饥饿 实现普及初等教育 降低儿童死亡率
安全饮用水
2015 贫困人口比例降到4%
已实现
提前实现
基本实现
第四节 千年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在2015年通过联合国各成员国批准的未来15年的全球性发展目标,是对千年发展 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包括五大主题:人口、地球、繁荣、和平和伙伴关系,17大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
• 第一节 增长与发展的概念 • 第二节 自由与发展 • 第三节 增长与发展的度量 • 第四节 千年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一节 增长与发展的概念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 加。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总收入(GNI)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增长率来表示。用实际的GNI或GDP除以一国总人口,便得到人均GNI 或人均GDP。它常常成为反映一国富裕程度的主要指标。
人同时兼具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 精神属性。鉴于人的这种多重属性, 人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包括物质 上的、精神上的和文化上的。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的自由发展。
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二是社会 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是实现全面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0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1 经济发展的结构主义思路
¡ 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 结构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 结构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1.1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 代表人物: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普雷维什、 辛格和缪尔达尔。被称为“发展经济学的先驱”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2.2 新古典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 对经济发展过程的基本看法 ¡ 对经济发展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 ¡ 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看法 ¡ 对资本积累的看法 ¡ 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对经济发展过程的基本看法
¡ 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 。 ¡ 经济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和谐的、无冲突的过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1.3 结构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 主张国家实行集中计划和直接干预调节。 ¡ 重新制定分配政策。 ¡ 必须实现工业化,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 主张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口流动的政
策。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2 经济发展的新古典主义思路
¡ 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 新古典主义思路的观点 ¡ 新古典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新古典主义优缺点
¡ 新古典主义从替代关系中去观察资本存量、自然资 源、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人 们更好地了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过程,开拓了新的 思路。另外,他们强调了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强调了农业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 了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都对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帮助。但是它贬低了不可量度 的、非经济因素变动对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他们的 理论总是在充分就业的假设基础上,如果充分就业 不存在,那么他的许多分析就失去了意义。
2.5简析四种基本思路
¡ 各种思路的特点 ¡ 各种思路的优缺点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5.1 各种思路的特点
¡ 结构主义思路强调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的 特殊性,主张国家的干预和管理,否认经济发展 过程中存在着平稳、和谐的状态;
¡ 新古典主义思路强调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 主张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确认发展过程中 社会阶层之间、穷国与富国之间利益的一致性;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激进主义思路优缺点
¡ 激进主义思路一直和新古典主义思路尖锐对 立,对后者的脱离实际和为国际经济旧秩序 辩解做出了中肯的批评,但激进主义思路有 立论过于简单化的缺点(如主张发展中国有 与发达国家“脱钩”),尚未形成完整的理 论体系,它的理论实际是一种循环论证,而 没有揭示其因果关系。它给人的印象是,不 发达之所以不发达,是因为它处于依附地位; 而它之所以处于依附地位,又是因为他们不 发达。
2.4.2 新制度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 认为制度决定经济增长 ¡ 对制度功能的认识 ¡ 运用“交易成本”解释企业产生 ¡ 创立了产权理论 ¡ 创立了寻租理论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认为制度决定经济增长
¡ 新制度主义认为,经济能否发展,取决于制 度安排和经济组织的有效性。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对制度功能的认识
¡ 对新古典主义的认识 ¡ 对凯恩斯主义的认识 ¡ 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状态 ¡ 对国贸易的认识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对新古典主义的认识
¡ 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是不是用的, 因为它的理论不切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
¡ 经济发展是一个非渐进的和非连续的过程。 ¡ 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和谐的过程。 ¡ 经济发展是一个非乐观的过程。
¡ 凯恩斯的分析是一种短期分析,其与长期的、动态 的发展过程不相适应。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状态
¡ 持结构主义思想的发展经济学家特别关注发 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刚性。
¡ 发展中国家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不是自我均衡 体系,而是持续的不均衡状态。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对国际贸易的认识
程。 ¡ 经济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对经济发展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
¡ 经济发展均衡状态是稳定的,发展主要表现 为边际调节,而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 力,因而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机制。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看法
¡ 认为贸易自由化、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技术 扩散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利。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5.2各种思路的优缺点
¡ 结构主义思路优缺点 ¡ 新古典主义思路优缺点 ¡ 激进主义思路优缺点 ¡ 新制度主义思路优缺点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结构主义思路优缺点
¡ 结构主义思路正好弥补了新古典主义思路的 不足,他们不仅关注制度的、政治的、历史 的、文化的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而且他们认为不发达国家的市场狭小和市场 的不完全性也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现实。但 它的内向发展观点和对外开放的悲观看法给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步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后 果。
运用“交易成本”解释企业生产
¡ 新制度主义认为减少交易成本是企业产生的 人在动力。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创立了产权理论
¡ 新制度主义者阐述了产权明晰对经济发展的 重要性。第一,他可是外部性内在化,并产 生降低交易成本的动力;第二,它可以提高 对资源的配置效率,达到最优配置。
¡ 新制度主义者在对产权的研究中,重点研究 了国家产权。
¡ 对比较成本作出了推演,提出了“资源赋有” 理论。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对资本积累的看法
¡ 重视资本的积累,认为储蓄率是经济发展的 重要制约条件。
¡ 资本和劳动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即资本的增 加并不必然有劳动力的增加。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 强调农业对工业化的贡献 。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020/12/10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采用中心—外围的结构分析法
¡中心 发达国家 ¡外围 发展中国家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普雷维什经济发展理论(续)
¡ 中心外围的结构分析
—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造成外围国家初级产品 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应代之以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外围按照中心国所走的道路,摸索前进,采用和 引进中心的技术,效仿他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引进制度、文化、思想、意识
¡ 激进主义思路强调穷国与富国之间不平等地位和 利害冲突,主张打破支配-依附的旧格局,倡导发 展中国家的自主发展和南南合作;
¡ 新制度主义发展思路强调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 因素,特别是制度的作用,认为制度变迁将使经 济体系成为不稳定的体系,而且权力进入市场会 导致市场——价格不可能正常运转,主张重视产 权和公共政策。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对凯恩斯主义的认识
¡ 凯恩斯经济学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条件出发,把 萧条时期的失业和资本闲置归因于储蓄过多,而发 展中国家的贫困和失业的重要原因却是储蓄不足。
¡ 凯恩斯观察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是周期性 的失业,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过剩的状况不仅表 现为持久性的失业,还表现为广泛的就业不足,伪 装的失业和低生产率的就业。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4经济发展的新制度主义思路
¡ 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 新制度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4.1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 代表人物:科斯、诺斯、布坎南等。 ¡ 背景:新制度主义是在对新古典主义的批判
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2.1 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 代表人物:鲍尔(Bauer,P.)、瓦伊纳(Viner, J.)、哈伯勒(Haberler,G.)、舒尔茨(Schultz, T.)、明特(Myint,H.)和马拉沙(Balassa,B.) 等人。
¡ 产生背景:在20世纪50~60年代,一些受结构主义 发展思路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尽管有快速的增长, 但二元结构收入分配不均以及其他种种失衡现象并 未减轻。以此相反,那些经济比较开放、实行出口 导向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却在经济上却取得了比较快 速的进步。结构主义理论造成“政策引致扭曲”和 “非市场失误”。因此,实践和理论从反面证明了 新古典主义是比较正确的。
2.2.3 新古典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 主张政府应实行市场——价格机制的政策, 通过价格变动来进行间接调节。
¡ 加强农业投资、教育投资和人力培训。 ¡ 建议实行人口控制政策。 ¡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和出口替代发展战略。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3 经济发展的激进主义思路
¡ 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 激进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 激进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 制度可以通过规则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每 个人对别人和社会的行为反映,作出较准确 地判断。
¡ 制度可以通过界定产权,来形成发展的动力, 从而促使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相等。
¡ 制度可以通过法律、规则、道德规范等来影 响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制度可以对财产和知识产权提供法律保护, 激励创新。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3.2激进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 对发展的理解 ¡ 认为依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原因 ¡ 对社会阶级进行了细分 ¡ 运用阶级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原因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3.3激进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 建立社会主义体系 ¡ 与国际体系“脱钩”的政策 ¡ 消除不发达国际内部严重的制度障碍
第二章经济发巴兰、阿明、桑托斯、 桑克尔、伊曼纽尔、马克等。
¡ 背景:20世纪50年代,采用结构主义思路政 策建议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 了诸多问题,这不仅导致了新古典主义思路 的复兴,也导致了激进主义思路的产生和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