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1章 简史

合集下载

张功耀自然辨证法课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张功耀自然辨证法课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 中‛ 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2)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 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和运动的;生物是进化的, 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4)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 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物体运动只有速度和位臵的变 化而无质量变化 (5)时间和空间是绝对 的,它不依赖于物质 而存在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技术基础
(1)工厂手工业替代家庭手工 业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改进、 分工和协作的发展,促进了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机 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 定了物质基础。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老子主张的‚反者道之动‛(道向相反的方面转 化)、相辅相成等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影响很大‛, 也成为辩证法思想产生的重要渊源之一。 (2)“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这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相通,成为生态自然观和生 态文明观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基础
(1)自然哲学是在农业和手工业、脑力劳动和体力 劳动分工的社会条件下,以天文学、数学等为基 础形成的整体知识形态,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 合的产物。
(2)自然哲学冲破原始宗教神话世界观的桎梏, 从哲学角度凭借经验和观察思考自然界,为朴素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观

宇宙观 形状各异的原子按照不同的位置和排列次序 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各种事物和 整个宇宙。 他认为无数的原子永远在无限的虚空中的各 个方向运动着,相互冲击,形成旋涡。并用 旋涡理论解释天体演化及世界的产生。他认 为旋涡是形成一切事物的原因。他把这种涡 漩运动称之为必然性,认为‚没有什么东西 是偶然生成的,万物都出于理由按必然生 成‛。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观

原子论
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在希腊文中是‚不可分割‛之意。原
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其根本属性就是绝对 充实,没有空隙。原子在质上只有形状,大小, 位置,排列次序的不同。 ‚虚空‛,是空洞的无限空间,其特点是松散, 但虚空和原子同样实在。虚空是原子的运动场所, 原子由于内部没有空隙而没有内部运动,但可以 在外部的虚空中运动。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必然 产生碰撞,导致原子之间的结合和分离。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一节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B.C.700-A.D.500)
科学背景 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 面。 内容 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性质 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学,同自然科学的萌 芽状态相适应,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 思想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毕达哥拉斯的自然观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B.C.580-B.C.500)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毕达哥拉斯学 派的创始人。
哲学思想: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世界是
一个由数和数的关系构成的和谐系统,每一种 事物都是一种数的和谐,数是千差万别的根本 原因。他提出的宇宙结构论是天才的构想。毕 达哥拉斯的哲学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 开始,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哲学家,特别是柏拉 图。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②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技术基础
I. 工厂手工业替代家庭手工业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改进、分工和协 作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II. 钟表、望远镜和显微镜等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和 印刷术等技术的传入,促进了欧洲的社会革命,促进了实验科 学和数学的发展,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 础。
II. 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生气勃勃的云动实体,人类可以用数学研究 自然界,具有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创造力。
III. 这些自然观思想批判了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对朴素唯物主 义自然观向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 3.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 4.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5.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6.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
5.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① 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 ② 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 ③ 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 ④ 恩格斯评价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陈腐的、僵化的、“保
守的”、“低于希腊古代”的自然观。 ⑤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康德“星云假说”等自然科学的发
现连续地“打开缺口”,最后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 代。
III. 以“直觉的概念”为出发点的“形上学的方法论”,成为科学 研究方法论中的非逻辑思维方法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②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I. 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吸收伊壁鸠鲁的原子 论思想,形成了人对自然界具有能动性作用的自然观思想;恩格斯指 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 点的胚胎、萌芽”;列宁称赞赫拉克里特的思想“是对辩证唯物主义 原理的绝妙的说明”,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自然辩证法讲义 第一章 辨证唯物主 自然观的创立

自然辩证法讲义 第一章  辨证唯物主 自然观的创立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一章辨证唯物主自然观的创立第一编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祖本看法改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直耳组成部方.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周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寐切的联果。

古代朴素辩证去自然观,17世纪t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支思和思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它的创立为料dL技术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tE的前捶。

20世纪从来在总结概括现代自然料4L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果续自然观和生森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路观的车宫与发展。

第一章辨证唯物主自然观的创立本章结合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阐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的演替,重点是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基本观点及其重大意义。

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劳动中逐渐积累起关于自然界的知识。

“随着劳动而开始的人对自然的统治,随着每一新的进步义扩大了人的眼界。

他们在自然对象中不断地发现新的、以往所不知道的属性。

”①这些在劳动中产生并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之中的自然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

人类进人权隶制社会后,由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文字的发明与应用,自然知识开始以科学员初形态出现,形成了巴比伦、古埃及、印度和中国的科学文明。

随着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希腊奴隶制的繁荣,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的建立,科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以自然哲学的形式、达到了奴隶制时代的发展高燎。

在古希腊文中原来只有知识“s?吁?npq”、技艺。

?*X”q”等词,后来,”e?。

,qPq,,才获得科学的涵义。

后人所说的“科学”这个词起源于拉丁文“scle此a”或“sc此”。

在整个古代,本来意义的自然科学,大体上只限于天文、气象、力学、数学以及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航海、医学等方面。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公用地悲剧”。
• 在几乎所有的公有资源例子中,都产生了与公用地悲剧一 样的问题:私人决策者过分地使用公有资源。政府通常管
制其行为或者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的问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9
分析以上材料并思考:
•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的关系 • 一个系统应该如何实现整体最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0
五、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
•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下: • 1.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
结 构 的 外 在 表 现 —— 结 构 功 能 规 律;——结构决定功能; • 2. 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 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 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 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 关系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9
• 具体来说,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又 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
• 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
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 关系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自动排沙、控制进水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
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4
自然界的定义:
• 广义的自然界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 整个宇宙
• 而狭义则指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相对 立的自然界。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5
物质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系统

自然辩证法第1章

自然辩证法第1章

第一章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1
第一章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2
第一节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一、科学的萌芽与“四大文明”中心
二、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
三、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
四、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第一章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3
一、科学的萌芽与“四大文明”中心
1. 2.
科学的萌芽 “四大文明”中心
仰赖医神阿波罗· 埃斯克雷波斯及天地诺神为证,鄙人 敬谨直誓,愿以自身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此约。凡授我 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业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 之。视彼儿女,犹我兄弟,如欲受业,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 之。凡我所知,无论口授书传,俱传之吾与吾师之子及发誓 遵守此约之生徒,此外不传与他人。 • 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 条,并检柬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与他 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尤不为妇 人施堕胎手术。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 务。凡患结石者,我不施手术,此则有待于专家为之。 • 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 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 不作诱奸之事。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 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尚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 神祗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实 共亟之。
第一章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52
元气说认为,世界万物都由弥漫的“元气”
或“精气”构成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在“元气”之外,别无一个有意志的造物主,
从而否认了神的存在。东汉初年的哲学家王充,
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元气论思想,创立了唯物 主义的元气自然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自然辩证法概论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古代人从 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 蕴藏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2)它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 础。日心说、原子论、进化论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
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 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
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
(2)机械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三 辩证唯物主义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
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
(1)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 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点。
(2)奴隶社会的脑力分工和体力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
化;哲学与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 哲学。
自然辩证法概论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指导老师:刘仲林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一、系统自然观 二、人工自然观 三、生态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 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讲 自然辩证法与创新教育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讲  自然辩证法与创新教育
• 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自发的 、朴素的、直观的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态出 现。
• 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整体知识形 态的自然哲学,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 古代科学的萌芽:不是独立的、系统的分门别 类的知识体系。
• 【例子】古希腊的原子论——近代化学原子分子论
• 古希腊爱克方特斯提出数学原子说,德谟克利特在此基 础上提出原子论,认为:
•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的关系: • 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 思考:自然辩证法与医学的关系如何?
三、自然辩证法与创新教育
• 创新教育是一种方法论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 • 能力是对知识的运用,创新教育要培养人们的创新
思维和创新能力。
• 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 神的培养,创新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以及创新能力 和创新方法的掌握。
• 【例子】古代地心说——被“日心说”取代
• 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了同心球宇宙模型结构,认为 地球不动,位于宇宙的中心。
• 他的学生欧多克斯做了改进。
• 到了亚里士多德那里,这些同心球变成水晶天体壳 层,成为运动的天球。
• 系统的地心说形成于公元2世纪,罗马的天文学家托 勒密提出系统的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 阳、月亮和其他行星沿着各自轨道绕地球运行。
• 它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 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 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领 域,以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为
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 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
• 自然观——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即自然
界发展的辩证法。
•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重要组成。它让现代科学家和科学技术 工作者在正确的哲学观念的指引下,采 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从事 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原始部落之间的竞争,导致 公有财产的来源越来越少。而摆脱这种原始公有产权 困境的办法是建立排他性的公有产权。这种产权是以 部落的名义占领一片资源,不准外部落享用此片资源, 并制订规则限制内部人员开发资源的强度。一旦排他 性的产权建立起来,定居下来的部落就会逐渐向农业 型生活方式转变,这极大地激励了人们的创新行为。
自然辩证法简史
21
三、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古希腊学者最先关注的是自然万物的本质及来 源问题。
泰勒斯 (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85年)
一般认为泰勒斯是西方哲学史第一位哲学家。 主要观点:
1.把水看成万物的本原.与万物的生长有关。 2.万物充满灵魂.如“磁石有灵魂,因为它吸动铁”。 3. 大地浮在水上.
泰勒斯的坟墓上刻有题词:“这位天文学这王的坟墓多少小 了上些,但他在星辰领域中的光荣是颇为伟大的。”
自然辩证法简史
20
李约瑟的研究表明,从公元1—18世纪期间至少有26 项重要发明先后由中国传到了欧洲和其它地区;而这一时 期西方比中国先进的发明仅有三项,即螺丝钉、双压水 泵和曲轴。
他认为:“中国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 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而且中国的科学 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十五 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自然辩证法简史
3
原始社会科技发展十分缓慢的原因
产权的早期类型是非排他性公有产权。原始 公有产权的前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动植物供应 似乎是无限的。
有人认为,在这种产权制度下,任何财产、资 源都是公有性质的,谁都可以占有、使用它们, 人们毫无创新动力可言。
自然辩证法简史
4
原始公有产权向排他性公有产权的转变
自然辩证法简史
19
造船。我国造船业春秋战国时已有相当规模,技术 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成书于战国时代的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技术方面的专 著《考工记》,最足以代表中国古代及各种指标的官定 规范。历代封建王朝,大都设有专门的官司员来监管这 些规范的实施。此外,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和明代宋 应星《天工开物》,都是我国古代科技名著。
进入封建社会社会以后,科学技术在欧洲相对停滞和衰 落,但在阿拉伯国家、印度和中国却有了较大的发展,尤 其是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近 代自然科学却没有在中国孕育和发展,它是在欧洲兴起的。
自然辩证法简史
8
二、古代科学技术的形成
1、古希腊、罗马科学技术
(公元前7世纪—5世纪)
欧洲古代自然科学和自然观发展的高峰是古希 腊。从公元前八世纪进入奴隶社会的古希腊,涌 现了一批学者,他们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埃及、巴 比仑的古老文化,使人类的自然知识开始上升到 科学的形态。他们创立的自然哲学和理论自然科 学,是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主要思想渊源。
自然辩证法简史
17
数学
汉代成书的《九章算术》是我国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它包括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 246个应用题目及其解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始终以计算见长,以解决实际问 题见长的,而且以此为其显著特点。计算以算筹为主要 工具,后来筹算演变为珠算,珠算盘成为当时世界上最 好的计算工具。南北朝刘宋时期,祖冲之将圆周率的有 效数字在世界上首次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 (3.1415926—3.1415627),比西方早了1千多年。
2.火和万物的转化
赫拉克利特不承认自己有过任何的老师,做过任何人的 学生。他说:“我寻找我自己”,“人人都有自学能力,不必 依靠他人帮助.”
自然辩证法简史
25
列宁称赫拉克利特为“辩证法的奠基人”。 黑格尔:“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 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 海森堡:“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物理学 在某些方面非常接近赫拉克里特的学说。如果我们 用‘能量’一词来替换‘火’一词,我们差不多就 能用现在的观点一字不差地来重述他的命题。”
自然辩证法简史
10
数学
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30—260),《几何学原
理》,使分散的几何学知识系统化并构成一套严密的 逻辑体系。它从10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靠严谨 的逻辑推理,得出467个数学命题,写出了13卷的 《几何学原理》,建立了几何学理论体系。这一巨著 在数学史和科学史上的影响十分深远,曾再版了一千 多次,其内容直到非欧几何诞生前大约两千年来,从 未改动过,而且直到19世纪前一直是欧洲的数学教 科书。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简史
自然辩证法简史
1
第一节 古代科学技术与朴素自然观 一、古代科学技术起源
科学技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从原始社会进入奴 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的发展使科学技术不断推进到新 的水平,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也逐渐形成为科学的形态。 但整个说来,这三个社会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都没有得 到全面的、系统的发展,尚处于经验积累的初级阶段。因 此,因此,我们可以把十六世纪以前的科学技术发展统称 为古代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简史
6
正因为如此,诺思把从原始公有产权向排
他性的公有产权的转变,看作是一次经济革命。 在这一伟大的经济革命之后,我们知道的新技 术有:驯养家畜、纺织、陶瓷生产、金属的利 用。此外,有农业型社会,人们有为了提高农 业生产率,去掌握栽培植物、除草、灌溉和选 种等知识的动力。
自然辩证法简史
7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在尼罗河流域 的埃及、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巴比伦、印 度河流域的印度和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先后出现了最 早的奴隶制国家。他们在人类文明史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 献。古埃及和巴比伦的文明对奴隶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高 峰──古希腊社会有直接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简史
9
天文学
阿利斯塔克(约公元前310—230),提
出日心说;认为地球每天在自己的轴上自转,每 年沿圆周轨道绕日一周,太阳和恒星都是不动的, 而行星则以太阳为中心沿圆周运转。
古罗马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用几何学
的语言描述本轮均轮模型,写出了13卷的《天 文学大成》,使地球中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 体系。
自然辩证法简史
18
技术
技术门类。如造纸、丝织、瓷器、印刷术、火药制 造方面,为中国所首创。
冶铸。我国高度发达的青铜技术是世界驰名的。在生 铁较早出现的基础上,产生了铸铁术、铁范铸造、铸铁 柔化术、高强度铸铁等技术,使中国古代的钢铁生产走 在世界的前列。
建筑、水利等。如万里长城、唐代长安城、明清两代 的北京城;山西应县宋代木塔、河北赵洲桥、泉州洛阳 桥、潮州广济桥;战国时修建的都江堰、隋代修建的南 北大运河。
自然辩证法简史
11
其它科学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把工程技术和数学 相结合,奠定了静力学的基础。其代表作有《论浮 体》、《论平板的平衡》、《论杠杆》、《论重心》 等。其中提出的杠杆原理、浮体定律最著名。
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84—192)第一次对地球 大小进行了测量。他算出的地球两极直径比我们现 在算的百分之99%以上的岁月是 在原始公社制度下度过的。人类约在300万年 前开始制造和使用石器工具;约在50万年前学 会了用火,进而发明了磨擦取火;约在1万4千 年前发明了弓箭;约在9千年前出现了饲养家畜 和栽培谷物的原始牧业和农业生产,这是人类 摆脱天然食物生活的开始.
自然辩证法简史
23
阿那克西美尼 (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46年) 观点: 1. 万物本原是气。 2. 气的稀散和凝聚。 3. 气围绕大地。
自然辩证法简史
24
赫拉克利特 (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04-501年)
观点:1. 万物的本原是火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对万物都是一样的,它既不是神 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 恒的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自然辩证法简史
14
农学
中国古代农学著作之丰富,实为世界第一, 约有5、6百种之多。这些农书中有综合性的, 它以农业通论、谷物栽培、园艺、畜牧、蚕桑 为基本内容,又以谷物栽培为重点。主要著作 《吕氏春秋》,《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等。
自然辩证法简史
15
医学
我国有独特的医学理论,包括以脏腑、经络、气血、 津液为内容的生理病理学;以“四诊”(望、闻、问、 切)进行诊断,以“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归纳治疗的一整套临床诊断、辨症施治的治疗学;以 “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甘、苦、 辛、咸)来概括药物性能的药物学,和以“君臣佐使”、 “七情和合”的配伍方剂学;以经络、腧穴为主要内容 的针炙学;此外还有推拿、气功、导引等治疗方法,内 容极其丰富。
自然辩证法简史
22
阿那克西曼德 (约公元前611-546年)
观点: 1. 万物的本原是"阿派朗"; 2. 宇宙永恒运动。
“存在的本原是阿派朗,因为万物由阿派朗产生,
而又消灭复归于它;因此有无数个世界连续地从它们 的本原中产生,以消灭复归于它们的本原”,“天和 世界的毁灭,以及还要早得多的产生,是从无限的年 代里早就发生的;因为,它们都是循环地出现的”。
种子论是“以无限求无限”,“由无限生无限”.
有人问阿那克萨戈拉,你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他回答:“为 了研究太阳、月亮和天体”。
阿那克萨戈拉的碑上铭刻:“探究天体真理的阿那克萨戈拉, 安息于此。”
自然辩证法简史
27
德谟克利特(鼎盛年约公元前504-501年)
观点: “原子”论: 1. 原子非常微小,内部绝对充实而无空隙。 2. 原子是同质的,它们没有性质的不同,只在形状、大小 和排列上有差异。
自然辩证法简史
5
道格拉斯·诺思认为:“当某些资源的公有产 权存在时,对获取较多的技术和知识很少有刺激。 相反,对所有者有利的排他性产权能够提供对提 高效率和生产率的直接刺激,或者用一更基本的 术语来说,能够直接刺激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新技 术。可以用这种激励机制的变迁来解释过去一万 年人类所取得的迅速的进步和漫长的原始狩猎采 集时代发展缓慢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