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二语文教案湘夫人.docx

合集下载

2023最新-湘夫人(4篇)

2023最新-湘夫人(4篇)

湘夫人(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湘夫人(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湘夫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2、感受此诗表现的凄美意境。

3、掌握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写作背景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认为:“《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

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

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

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九歌》实为祭歌,是屈原在当时楚国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辞。

2、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7?),名平,原是他的字。

出身于楚国的同姓贵族。

屈原在楚怀王时曾担任左徒的官职,地位是相当高的。

《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博闻强志,勇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3、文章简介《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

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胡应麟《诗薮》)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

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

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

《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湘夫人》的背景知识,理解其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 通过分析《湘夫人》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4. 通过对作品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湘夫人》的背景知识。

(2)分析《湘夫人》的艺术特色。

(3)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对《湘夫人》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2)对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湘夫人》的背景知识,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分享各自的见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湘夫人》原文及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湘夫人》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湘夫人》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分享各自的见解。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作品时的积极性,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逻辑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生的反应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案:《湘夫人》

教案:《湘夫人》

《湘夫人》教学设计导入:1、投影诗题问:湘夫人是谁?读注释一相关知识。

问:湘夫人什么样儿?谁知道?能猜一猜吗?读诗,就是启动我们的想象。

怎么猜?读作品描写——没有湘夫人长相刻画。

为什么?能感觉到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猜一猜?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愁予,使动用法,被打动了。

什么样的目光能让人一见生愁?问:开篇写相遇。

你读过哪些传神的男女第一次见面的描写?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见钟情。

最迷人是她的眼睛。

译:一见她眇眇的目光,我就懂得了什么叫忧愁。

天帝的公主眺望远处,看到的那一瞬间,我被忧愁征服。

2、问: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歌?羁旅、思乡、怀古、爱情、写景?爱情诗。

3、教师推动:紧接下来写爱情产生的忧愁。

也可以翻译、发挥、联想: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儿只有秋天景象。

为什么?内心情感像绵绵秋风中凋落的木叶。

思念生愁,绵长萧条。

试译:秋风绵长无尽啊,洞庭波涛无边,水面上落下无边黄叶。

我尝到了萧瑟的味道。

可望不可即的内心柔情与失落感。

凄凉。

4、问:这样美丽不可方物的女子,该怎样去爱她呢?楚辞如何表现这份爱情?问:这个爱人产生了这么强列的爱慕,他该怎么办?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问:骋望,什么样子的望,要这样写?类似的词?把视线放出去,如同奔马。

渴望至极、放目远追的眼神。

狂热的爱。

我放出目光的野马,去追赶你。

组词:游目骋怀。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起兴:人为何兮不见?得不到爱人回顾的男子心理活动的细腻展示。

万物都不可思议——怎么都是怪事儿?为何我得不到她?因为有忧愁,见到一切皆生怪相。

一切似乎都让人摸不着头脑。

一切都不可理喻。

心中怅惘,处处事事令人费解。

其实正是内心的埋怨,烦躁,不安。

心乱了。

烦乱。

问:还有类似描写吗?往下找找看。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再起兴:我有话兮不敢说。

为何不敢言?羞涩?自惭形秽,感觉配不上人家?怎样才能配得上?阐发:一切都有来头,沅有它的芷草,澧有它的兰草,而我思念你,却难以得到你的心。

《湘夫人》教学设计(精品范文).doc

《湘夫人》教学设计(精品范文).doc

精品范文,下载后可编辑湘夫人主备教师王登伟一、【内容与解析】(一)内容:湘夫人(二)解析:本课要学的内容“湘夫人”指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祭神曲,是湘水男神向女神表达思慕之情。

其核心内容是湘水男女水神神会难期、思而不见的故事,隐喻了诗人自己不被楚王所知、不能返回朝廷的不幸遭遇。

理解它的关键是运用史实资料,了解屈原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背景以及人生经历、人生理想进行解析。

学生已经学过《离骚》,对于屈原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深化,即进一步理解屈原的处境遭遇及内心的忠怨之情,进而为全面理解屈原人生理想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及其特点,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感情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对诗歌当中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进而对景物中的意象进行理解与把握,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思想。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一)教学目标了解:屈原及其诗歌创作在文学上的贡献以及他的人格理想对后世的影响。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掌握:诗歌在抒情方面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识记:相关的文言知识及重要的字词句子。

(二)目标解析1、了解屈原的生平创作、诗歌主张以及其在中国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理解《湘夫人》所叙述的中心内容,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及中心思想。

3、本首诗歌采用了大量的表现手法,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在抒情方面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4、体悟这首诗中反映的人间淳朴真诚的爱情和楚国人民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思想。

5、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以及重要的字词句子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时,可能会对相关的内容把握不准,因为这首诗作为一首古诗,有很多的古今异义词,这些词会使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产生一定的困惑,因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疏通字词句式;学生在理解诗歌的主题时,可能会对相关内容感到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湘夫人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湘夫人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

2.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出示ppt: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

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11年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

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

二、初读课文(一)过渡: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湘夫人》教案.docx

《湘夫人》教案.docx

《湘夫人》教案导学目标1、了解屈原及《楚辞》的相关知识。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3、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鉴赏比兴手法的作用一、自主学习1、作者生平及《楚辞》。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一约公元前278年),字厘,名壬,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

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政治。

对外主张联齐抗秦。

被谗,遭放逐。

楚襄王时再遭谗毁,迁于江南多年,后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怀着深沉的忧愤,自沉于汨罗江。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2—,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 篇。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屮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场》、《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屮创造了大量神的形彖,大多是人神恋歌。

楚辞体的特点:(1)是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的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

(2)以六言、七言为主, 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

(3)多用语气词兮,自有舒缓,摇曳多姿。

(4)篇幅加大加长,便于抒情,宜于描写,宜于咏叹宜于表现深曲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广阔的生活内容。

(5)想彖奇妙,比喻生动,描摹细腻,形彖鲜明,感情深厚,语言瑰丽。

(6)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为主转入诗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的开始。

有关屈原名句:(试举两到三例)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Z多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亦余心Z所善兮,虽九夕匕其犹未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⑤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夫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_1

湘夫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_1

湘夫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教学目标1、把握作品人物形象2、分析诗歌主旨教学重难点分析诗歌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路漫漫其修远兮,。

让同学说出上下句,老师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答案。

从这几句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屈原,一个坚持真理,不遗余力去追求和探究的屈原,他的诗歌在那个时代遭到称赞,甚至围攻,而今却成了一面旗帜,在人类精神的上空飞扬,今日就让我们走近屈原,品读《湘夫人》。

二、诵读课文1、老师配乐朗诵2、同学自由诵读三、梳理情节约会相约不见赴会只见流水想象美妙生活安静期盼等待四、重点赏析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问题设计1、湘君是个什么样的人?2、湘君为什么要给湘夫人建筑一座这样的宫室?五、介绍屈原出身贵族,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

对内乐观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见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消失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写作此文时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境况困难,心情悲伤,但仍旧时时挂念国事,执著抱负,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

补充材料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屈原贾生列传》六、主旨探讨1、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

2、屈原身世悲剧的抒情诗。

3、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

七、课后作业阅读屈原的作品《湘君》《橘颂》等附板书设计湘君湘夫人屈原君王人抱负侯凌燕[湘夫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湘夫人教案 (优选8篇)-其他范文

湘夫人教案 (优选8篇)-其他范文

湘夫人教案(优选8篇)-其他范文【导语】湘夫人教案(优选8篇) 由好范文网会员“赤那W”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湘夫人教案篇2:湘夫人教案篇3:湘夫人教案篇4:湘夫人教案篇5:湘夫人教案篇6:湘夫人教案篇7:湘夫人教案篇8:湘夫人教案【正文】篇1:湘夫人教案【教学目标】1、经过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品味湘君对感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2、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3、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境变化。

2、学习屈原执着于梦想、忠贞、爱国的品格。

教学难点掌握《湘夫人》中体现出的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齐来学习。

二、背景介绍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我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之后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

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此刻的斑竹。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

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杯具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

在《湘君》《湘夫人》中,仅有一个瞬间的情节——一个约会的片段,别的都是丰富的内心活动。

屈原截取这个杯具故事的一个片段,凭着精神的流动而创作了这两首优美的诗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教案湘夫人
第2课湘夫人
一、整体把握
1.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的作用。

答案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

这样一开始就有力地衬托了湘君久候恋人不来所勾起的怅惘。

2.诗歌中有着大量的景物描写,为什么不能说本诗是一首写景诗呢?
答案《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

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

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评价湘君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在秋天。

整个画面是秋天水上景色。

这就为诗中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

在湘君的心目中,以为“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曾经在约会的地点(北渚)等待过自己。

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了。

他望穿秋水也不见对方的影子,心中忧伤万分。

“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顿时在此环境中触发。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

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从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失落感。

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

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

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
事茫然,愁绪四溢。

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妙的意境。

二、细部探微
1.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答案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

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厅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

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

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

因此当九嶷山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1)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2)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院,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3)编起薜荔啊做成帐,剖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4)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几句表达湘君怎样的感情,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这几句诗集中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望断秋水,不见伊人来。

一、中心主旨
《湘夫人》是湘水男神和女神互相表达爱慕之词,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以及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二、写作特色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是融情于景、以景染情的手法。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湘夫人》此二句之妙,还在以景写情。

刘熙载云:“叙物以方情谓之赋,余谓《楚辞九歌》最得诀。

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写出‘目眇眇兮愁予’来;‘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正是写出‘思公子兮未敢言’来,俱有‘目击道存,不可容声’之意。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四句,是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鸟不宿到树上而聚集在水草里,鱼网不撒在水中而挂到树上,麋鹿不在草地上而跑进庭院里,蛟龙不潜在水底而爬到水边,这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景象,而是假想的反常景象。

是湘君在等不到湘夫人、心情越来越懊丧的情况下,对自身尴尬处境的自我比况。

而反过来,这种反常景象在头脑中的出现,这种自我比况心理的发生,也充分体现出当时湘君的心情懊丧到何种程度。

这样的景物描写,不是将情感融入现实景物,不是以景染情,而是通过象征、隐喻、暗示的途径来达到表现目的,特点鲜明,很有表现力,但一般只能用在某些特定情况之下。

三、文白对照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
怅。

本篇是男巫饰为湘
君所唱的恋慕湘夫人之词。

帝子:天帝的女儿,指湘夫人。

降:
降临。

渚(zhǔ):水边的浅滩。

“北渚”,联系下文“洞庭”句看,疑
指靠近洞庭湖北岸的小洲。

按此句与《湘君》篇“夕弭节兮北渚”
句密切呼应。

目眇眇(miǎo)兮愁予:洪兴祖说:“眇眇,微貌。

言神之降,望而不见,使我愁也。

”一说“眇眇”是眯着眼远望的样子。

以上二句意思是:湘夫人降临北渚,远远望她却望不见,使我发愁。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降落。

袅袅(niǎo):微风吹拂的样子。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这里作动词,微波泛动。

木叶:特指秋天的枯黄树叶。

以上二句写湘君所望见的只是洞庭湖
的一派萧瑟秋景。

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踩着白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登”字原
无,据洪兴祖《楚辞补注》所引及朱熹《楚辞集注》补。

白:即草,亦
称青,秋季生长,形状像莎草而较大。

“登白”,指站在长着薠草
的地方。

骋望:放眼远望。

佳:佳人,指湘夫人。

期:这里是动词,约会。

张:张设罗帐。

以上二句意思是:湘君放眼远望,盼着湘夫人到来,因为已经约了时间,并为黄昏时会面作了准备。

鸟何萃兮中,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罾何为兮木上?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萃(cuì):聚集。

(pín):水草。

罾(zēnɡ):鱼网。

木:树。

以上
二句说:鸟儿为何聚在水草中,鱼网却为何挂在树梢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