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参考书目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参考书目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参考书目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阅读文献

一、教育学、心理学、教师研究、外语教学理论著作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张庆宗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田延明、王淑杰编著《心理认知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陈新仁,《全球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与民族认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

帕克·帕尔默[美]著,吴国珍、余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2007年10月第五次印刷。

徐碧美[港]著,陈静、李忠如译,《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Kathleen M. Bailey,Andy Curtis,David Nunan. 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f as Source(追求专业化发展——以自己为资源),董奇译丛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孙德金著,《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孙德坤,教师认知研究与教师发展. 北京:世界汉语教学,2008(3).

李红印,情商:汉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基于学生和教师反馈的分析(未刊)

李红印,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四个方面,《国际汉语教育》2010年第??

陈绂,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反思. 北京:语言文字应用(增刊),2006(1)

丁安琪,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北京:国际汉语教育,2009(2).

汲传波,刘芳芳,教师的教师: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研究. 北京:国际汉语教育,2009(3). 李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 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09(3)

刘芳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探索. 北京:国际汉语教育,2009(1)

***************************************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次印刷

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Tom Scovel. Learning New Language(学习新语言——第二语言习得论),董奇译丛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Karen E. Johnson. 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 Reasoning in Action(理解语言教学——教学中的推理),董奇译丛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Diane Larsen-Freeman. 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语言教学——从语法到语法技能),董奇译丛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Pasty M.Lightbown.2000.Classroom SLA research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pplied Linguistics.21/4:431-462

Dornyei,Z.2005. The Ph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ing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Nunan, D. (1991).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 textbook for teacher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Freeman, D., & Richards, J. (Eds.). (1996).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own, H.D. (2001).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2nd ed.). Prentice Hall.

Richard, J.C., & Rodgers, T.(2001).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lice Omaggio Hadley (2001),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 (Third Edition), Boston : Heinle and Heinle.

Everson, Michael E. and Y un Xiao (eds.) (2011).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Boston : Cheng & Tsui Company.

……

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著作

程裕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张德鑫、靳光瑾,《回眸与思考》(专家笔谈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1992—1999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2005年5月第4次印刷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

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华语教育出版社,2000。

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李泉,《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黄锦章、刘焱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周小兵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二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朱志平著《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赵金铭,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 期(总第57 期)。

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1期。

李红印,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框架修正——兼论对外汉语教师研究,载《第九届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三、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研究著作

毛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要素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姜丽萍,《对外汉语教学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李珠、姜丽萍,《怎样教外国人汉语》,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傅海燕,《汉语教与学必备:教什么?怎么样?》(上、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出版社??

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杨惠元,《对外汉语听说教学十四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黄晓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赵金铭主编,《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商务印书馆,2008。

张和生主编,《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要素篇》,商务印书馆,2008。

张和生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吴中伟等著,《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崔永华编著,《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吕必松、赵淑华、林英贝著《组合汉语知识纲要》,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

四、对外汉语出国师资培训教材

1.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实用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教材”:《汉字教学》、《汉语词汇教学》、《汉语语法教学》、《汉语综合课教学法》……

2.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教材系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论》……

3.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国际教育丛书”:《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毛世桢)、《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高燕)、《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金红莲)、《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对外汉语教学论》……

4. 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际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资源丛书”:《国际汉语教师课堂技巧教学手册》、《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国际汉语教师汉字教学丛书》……

5. 北京大学出版社“对外汉语教学精品课程书系”:《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卢福波)、《汉语综合课教学理论与方法》(李泉)……

6. 北京大学出版社“实用对外汉语教学丛书”:《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陆庆和)、《对外汉语听说教学十四讲》(杨惠元)……

7. 商务印书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

五、字本位教学讨论论著

徐通锵,《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王洪君,《基于单字的现代汉语词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

王洪君2008 语言的层面与“字本位”的不同层面,《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王骏2005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实施“字本位”方法的实验报告,《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3期。

王若江2000 由法国“字本位”汉语教材引发的思考,《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徐通锵1998 说“字”——附论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鉴别标准、基本特征和它与语言理论建设的关系,《语文研究》第3期。

徐通锵1999 汉语的特点和语言共性的研究,《语文研究》第4期。

徐通锵2005 字本位和语言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张朋朋1992 词本位教学法与字本位教学法的比较,《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张朋朋2005 谈“字本位”的内涵,《汉字文化》第4期

吕必松,汉语的特点与汉语教学路子,载吕必松著《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李禄兴,字、词及汉字教学,载《北京地区第三届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第260-26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李红印,对对外汉语教学本位讨论的认识与思考——兼议三级词语教学单位,《汉语教学学刊》(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第3辑

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汉语学习》2001第4期

刘社会,评介《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世界汉语教学》1994第4期

刘社会,对外汉字教学十八法,载《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究会论文集》(赵金铭主编),217-22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刘晓梅,“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200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第15卷第4期

任瑚琏2002 字、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单位及教学策略,《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肖贤彬200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素法”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第6期

六、外语教学研究方法著作

秦晓晴,《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秦晓晴,《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七、对外汉语教材、汉语学习工具书

《新实用汉语课本》系列(刘珣主编)

《博雅汉语》系列(李晓琪主编)

《当代中文》系列(吴中伟主编)

《发展汉语》系列(人民大学书系)

……

《现代汉语疑难词词典》,李临定,商务印书馆1999出版,2001年再版。

《应用汉语词典》,商务辞书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2000。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鲁健骥、吕文华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商务印书馆2012。《商务馆学汉语字典》,[美]黄全愈、黄矿岩、陈彤编著,商务印书馆,2011

《汉语教与学词典》,施光亨、王绍新主编商务印书馆,2011。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商务辞书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2011。

《全球华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0。

《新编小学生字典》(第4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

八、专业杂志

《语言教学与研究》

《世界汉语教学》

《汉语学习》

《语言文字应用》

……

英文期刊:……

《典范英语》aL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6)教学参考 ThePancake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制作pancake所需材料的名称;能够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做pancake,使其感受一家人一起制作pancake的乐趣;让学生体验pancakerace这一活动的氛围。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 英国的社区或学校经常会举行一些有意思的跑步比赛,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pancakerace”是其中一种形式,类似的还有“eggandspoonraces”,“sackraces”等。本故事讲述的就是孩子们和爸爸如何一起做pancake,并配合妈妈参与pancakerace。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thefryingpan,theflour,theeggs,thebutter,themilk)、图片或实物(面粉、鸡蛋、牛奶、黄油、平底锅、书、苹果、厨师帽、围裙等)。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导入(Lead-in):认识并了解制作pancake所需的材料 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制作pancake所需的材料,为看图讲故事做铺垫。 教师系着围裙,戴着厨师帽出场,巧妙介绍做pancake所需的材料。 Everybody,lookatme!I’macook. Ihaveafryingpan.Look,it’smyfryingpan.(展示实物或图片,可用玩具锅代替) Ihavesomematerials. Look!What’s this?I t’smilk.Doyouoftendrinkmilk?(展示实物) Wha t’sthis?It’sanegg.Doyoulikeeggs?(展示实物) What’sthis?It’sbutter.Doyoulikebutter?(可展示图片,并用中文释义) Look!What’s inthisbag?Touchit.It’sflour.(展示实物) Iwantapancake.(展示pancake图片)ButIdon’tknowhowtomakeapancake.Let’sseehowDadandthechildrenmadeapancake.

20110126 对外汉语教材(教日本人学习汉语) 第20单词

今年/今年. 明年/来年. 后年/再来年. 去年/去年 前年/一昨年 年龄/年齢. 2. 毕b ì业y a 卒業 3. 多du ō (副词) ① 用在疑问句里,问程度或数量,(大多接在形容词前面) →他多大年纪? 多重? 多远? ② 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 →这个问题多不简单啊 那个老人多有精神啊。 4. 岁 (量词) 表示年龄的量词 歳 几岁/多少岁 5. 属sh ǔ (动词) =属sh ǔ相xi àng (生sh ēng 肖xi ào ) 十二支じゅうにしで,生まれた年を言い表すときに用いる. 她属羊,我属马/彼女はひつじ年で,私はうま年です. ? ね/鼠sh ǔ ? うし/牛niú ? とら/虎h ǔ ? う/兔t ù ? たつ/龙l ?ng ? み/蛇shé ? うま/马m ǎ ? ひつじ/羊yáng ? さる/猴hóu ? とり/鸡j ī ? いぬ/狗g ǒu ? い/猪zhū

7. 月yu a (名) ①( 時間の単位)月. → 一个月/ひと月.1か月 ② (暦の上の月順を表す)月. →1月,二月,三月…… 月亮 ムーン 8. 号h ào (量) 9. 生sh ēng 日r ì (名) 誕生日 10. 正zh ang 好h ǎo (副词/形容词) ① 副词 都合よく.折おり よく.あいにく. → 刚要出门,正好下雨了/出かけようとしたら,あいにく雨が降り出した. → 这次去西安出差,正好看看兵马俑。 こんど仕事で西安に行くから,兵馬俑へいばよう を見るのに好都合だ. ② 形容词 (時間?位置?大きさ?数量?程度などが)ちょうどよい. 这屋子大小正好/この部屋の広さはちょうどよい. 这双鞋合适吗?--正好/この靴は合いますか--ちょうどいいです. 11. 打d ǎ算suan (动词/名词) ① 动词:…するつもりだ.…する予定である.準備する.考える.企てる. → 你打算到哪儿去旅行?/あなたはどこへ旅行に行くつもりですか. 注意: “打算”は「…をもくろむ」「打算的だ」のように悪い意味でも用い ることができる.“为(人)打算”の形で「…の利益のために考える」 という意味で使われるが,“为”の後ろに“个人”や“自己”を伴 うと,「自分のために打算する」「打算的である」の意味で使うことができる. → 他为别人打算/彼は他人の利益を考える. 他为个人打算/彼は打算的だ. ② 名词: 意図.考え. 共同的打算/一致した考え. 各有各的打算/それぞれ自分の思惑がある 『比較』打算:计划 (1)“打算”が比較的気楽に使われるのに対し,“计划”は慎重に用 いられる. (2)“打算”はふつう成文化されないものに用い,“计划”は成文化 されるものに用いることが多い. 『比較』打算:企图(企てる) (1)“打算”には褒貶の色合いはないが,“企图”にはしばしば貶義 が含まれる.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暨南大学周健2007 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Ferdinand de Saussure , 1857 -1913 )提出来的。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 Native language )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Ianguage)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 foreign Ianguage )和第二语言( second I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 ae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 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 (learning ),也有人译成“学得” ,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2015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史上最全各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参考书

2015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史上最全各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参考书

2015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史上最全各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参 考书 希望大家不要一味下载不给评论哦,楼主是要累死的节奏找到的呢,今儿这文档里没有的大家可以单独要 暨南大学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教育心理学》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史》(哪个版本都行)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 北京大学 《现代汉语》增订 3 版上下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王力吉常宏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王洪君李娟北京大学出版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国文化史》孟昭毅曾艳兵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马树德编著《世界文化通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商务馆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 2、汉语基础参考书目: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二册(修订本),中华书局1981年 上海交通大学 汉语基础

典范英语aL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a L教学参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典范英语》(1a-L6)教学参考 The Pancake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制作pancake所需材料的名称;能够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做pancake,使其感受一家人一起制作pancake的乐趣;让学生体验pancake race这一活动的氛围。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 英国的社区或学校经常会举行一些有意思的跑步比赛,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pancake race”是其中一种形式,类似的还有“egg and spoon races”,“sack races”等。本故事讲述的就是孩子们和爸爸如何一起做pancake,并配合妈妈参与pancake race。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the frying pan, the flour, the eggs, the butter, the milk)、图片或实物(面粉、鸡蛋、牛奶、黄油、平底锅、书、苹果、厨师帽、围裙等)。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认识并了解制作pancake所需的材料 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制作pancake所需的材料,为看图讲故事做铺垫。 教师系着围裙,戴着厨师帽出场,巧妙介绍做pancake所需的材料。 Everybody, look at me! I’m a cook. I have a frying pan. Look, it’s my frying pan.(展示实物或图片,可用玩具锅代替) I have some materials. Look! What’s this I t’s milk. Do you often drink milk (展示实物) Wha t’s this It’s an egg. Do you like eggs (展示实物) What’s this It’s butter. Do you like butter (可展示图片,并用中文释义)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瞧 (2)从学的方面来瞧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与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您好),就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与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就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她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就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就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与文化就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就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就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就是她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就是她们自己民族的文化)。她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与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就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

对外汉语教材分析

《<汉语初级强化课程>听说课本Ⅱ》教材分析 对外汉语教材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比如:教材的数量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教材的种类不断丰富:教材的编写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也不断深入和加强;等等。但是,已有的初级汉语系列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结构、功能和文化的相互配合,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套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因此,本套教材编者从教学实践出发,编写了这套《汉语初级强化教程》,为初级汉语教材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教材名称:《汉语初级强化教程》听说课本Ⅱ 编者:肖奚强朱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汉语初级强化课程>听说课本Ⅱ》是北大版外国留学生汉语本科规划教材语言技能类的基础强化教材,适合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生、进修生和汉语预科 生集中强化教学一学年试用。 教材类型:初级听说课本。 1.集听力课和口语课于一体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口语的听和说。教材中设置 了大量听说练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 2.作为初级汉语教材,课文内容更偏重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模拟。能够更多的指导学生解 决生活中遇到的口语问题,并进行适宜恰当的表达。 3.由于针对学生群体大部分母语为英语,所以本教材中注释基本为英语,包括课本条目注 释、生词解释、课文注释等。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课文内容,在课下也能更好的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 4.该教材为汉语强化教程而编写,所以每节课都附有大量的习题,包括汉字读音,生词的 读写,词汇应用,造句子,进行口语对话练习等等。在做习题的同时进行强化训练能够取得快速并且良好的效果,以便达到汉语听说能力强化的教学目标。 主要特点: 《<汉语初级强化课程>听说课本Ⅱ》教材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为三个结合:综合与听说相结合、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 1 .汉语综合技能教学与听说技能教学相结合。在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汉语能力的同时突出 听说技能的培养,该教材可密切配合综合课本,注重词汇点与语法点的互现与循环。2. 将听说整合为一本教材,一门课程,同步强化,避免听说分课,教材不配套,教学互相 牵扯的弊端。综合汉语教材与听说教材的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密切配合,相互容让,注重词汇和语法点的互现和循环。针对目前初级汉语教学中听力和说话分别开课,两门课的的教材、教学内容不配套现象严重(或互不相干或重复重叠)的现状,我们将听说和说整合为一本教材,一门课,改变目前听说分课,教材不配套,教学相互牵扯的现状。 3. 注重结构、功能与文化的结合,以结构为主线,辅以交际功能,穿插文化背景介绍,加 强教材的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尤其是每节课会话部分练习,在最后都会有一篇古诗,供学生朗读、学习。所选诗基本都是中国古代的名篇,以较简单的五言诗、七言诗为主。在每篇诗歌后都附有英语解释。虽然初级的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有待提高,但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推广、传播,也是一种恰当、高效的途径。 5.教材中的所有词汇、语法点均与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相对照,确保词 汇。语法学习的循序渐进,尽可能避免生词、语法的超纲。当然,对于学生学习和交际急需而现行大纲缺少或等级较高的词语,该教材也本着实用的原则,适当加入。 教材内容: 1.作为听说课本,课文内容都是与实际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的日常对话,对学生口语应用场 景把握清晰,对学生融入中国环境,适应生活等有直接的好处。如第二十一课《我想开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 1.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 (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 (4)教学内容 (5)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和技巧 (7)教学手段 (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9)评估方法 1.1教学途径类 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 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 2.三大教学法流派 2.1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 (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 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

(1)语言派(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 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 (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 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 (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 (3)教学步骤 (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 (5)成就和不足 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1.传统教学法 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 (3)教学步骤 讲解语法词汇→翻译练习 →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 →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 →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 (4)主要特点 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 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 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 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5)成就 A.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对外汉语专业书单,大家推荐

对外汉语专业书单 一、语言学本体研究 (一)通论类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商务印书馆,2000年。 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现代汉语,钱乃荣主编。 (二)绪论类

语言论,布龙菲尔德,商务印书馆,1999年。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萨丕尔,商务印书馆,1999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商务印书馆,1999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汉语》,朱德熙。 汉语概说,罗杰瑞,语文出版社,1995年。汉语如是观,史有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公司,1989年。 汉语方言学概要(第二版),袁家骅,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当前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吕冀平,戴昭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纪事(1892—1995),语文出版社,1997年。 语言的变化、进步还是退化,徐家祯,语文出版社,1997年。 (三)语音类 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商务印书馆,1981年。 语音学教程,林焘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现代语音基础知识,曹剑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生成音系学理论及其应用,包智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王洪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语音常识,董少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普通话语音常识,徐世荣,语文出版社,1999年。 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宋欣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

《典范英语》(1a-L10)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10)教学参考 Get Dad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听懂故事录音;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表演故事;熟练运用“go on”和“get …”两个重点表达方式;学习字母“g”位于词首时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一家人打水仗的情景,感受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人物头饰(Mum, Dad, Chip, Biff, Kipper)、一小截塑料水管、小桶、水枪。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引出故事主题,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 通过向学生展示泼水节图片,引出故事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教师利用PPT展示几张泼水节图片,并与学生互动: Look at these people. What are they doing? (BQ: Are they playing with water?) They are playing with water. Do you like playing with water? Do you play a water game in summer? 之后,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 Kipper’s family like playing with water. One day, they played a water game. How did they play? Let’s learn the story.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一家人打水仗的情景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一家人打水仗的情景,充分感受他们的愉悦心情和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复习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看 (2)从学的方面来看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你好),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是他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并难以接受,

部分学校对外汉语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部分学校对外汉语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2008-08-23 16:57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3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 黄伯荣《现代汉语》、 胡裕树《现代汉语》、 王力《古代汉语》、 张之强《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0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陈昌来、齐沪扬《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复试: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要略》) 华东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9 语言基础+作文 对外汉语教学未定 语言基础+作文 民俗学 5

文学基础+作文 文艺学 3 文学基础+作文 中国古代文学 11 文学基础+作文 汉语言文字学 9 汉语基础+作文 文学基础:《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基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基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0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外教社)、 胡裕树《现代汉语》

典范英语aL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a L教学参考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典范英语》(1a-L11)教学参考 Up You Go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 朗 读故事;熟练运用句型“Up you go.”;在儿歌中体会英语语言的韵律;初步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使学生体会活泼有趣的家庭氛围;通过观察一家人玩滑梯,让 学 生猜测人物心情,想象人物语言,感受故事乐趣;在儿歌的韵律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多媒体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up, you, go, Dad, Kipper, Biff, Chip)、故事图片(第1、3、5、7幅图)。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认识水滑梯,激发好奇心 教师分别展示普通滑梯和水滑梯的图片,让学生找出不同点,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首先展示一幅普通滑梯的图片(见课件),提问:

Wha t’s this (BQ: Is it a banana boat Is it a slide) It’s a slide. (2)展示故事中的水滑梯图片(见课件),并引导学生对比两幅图片: Wha t’s this It’s a slide. How are the two slides different (BQ: What colour is it Is it big or small Can you go down this slide into water) (3)教师引出水滑梯water slide,并与学生互动: We can go down this slide into water. We call it water slide.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 the slide or the water slide 学生自由回答后,过渡到看图讲故事环节:Biff, Chip and Kipper like the water slide. One day, they played in the garden with Mum and Dad. They wanted to go up the water slide. Let’s have a look.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一家人玩滑梯的情景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一家人玩滑梯的情景,并让学生认真观察最后一幅图中各个人物的不同表情,猜测其不同心情,感受家庭生活的乐趣。 (Picture 1)Look at picture 1. Who went up the slide first (教师动作演示went up和first) Kipper. “Up you go, Kipper,” said the children.(使用鼓励语气,动作 演示go up) (Picture 2)“One, two, three, go!” called Biff and Chip.(使用鼓励语气)Then Kipper went down the slide. Splash! (教师动作演示went down) Look at Kipper. Was he happy (指向水中的Kipper) Sure. He liked it. (Picture 3)Who went up next It was Biff. “Up you go, Biff,” said Kipper.(使用鼓励语气,带学生做go up的动作) (Picture 4)“Go, go!” said Mum and Dad.(使用鼓励语气) Biff went down the slide. Splash! (教师动作演示went down) Was she happy (指向水中的Biff) Sure. She liked it. (Picture 5)Who went up now It was Chip. “Up you go, Chip,” said Biff and Kipper.(使用鼓励语气,带 学生做go up的动作) (Picture 6)“Go, go, go!” said Mum and Dad. (使用鼓励语气) Chip went down into the water. Splash! (教师动作演示went down) Was he happy (指向水中的Chip) Sure. He liked it. Everyone was happy. Look at Dad. What would he do (指向图片中的爸爸)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班级:12对外汉语姓名:韩瑞晶学号2012034107 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者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人们提出许许多多教学原则这些原则是第二语言在教学中特别需要重视的。 (1)精讲多练的原则 精讲多练是60年代初北京语言学院教师总结出的一条原则。所谓精讲,就是语言知识、语言规律要讲的精炼、简明、扼要,教师适当的讲授理论知识和与语言规律,这是对成人学校第二语言必不可少的;所谓多练就是通过大量要目的,要层次、反复的操练、练习。是学生掌握目的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交际 鉴于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所以语言缴械应体现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入学时语言水平的情况,调整讲和练的层次。并提高学生们的技能,这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而且为了培养交际能力,还需要进行有关语用规律、话语规律和交际策略的言语交际技能训练。 (2)动机诱导的原则 社会语言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心理实验得出结论:一个人要学习某种第二语言,决定其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或天生语言能力的强弱,而在学习者是否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所以我们要将良好的学习动机的诱导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始终。 (3)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并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学习的内容应是真实而实用的,要做到学以致用。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课堂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加强趣味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活动,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计划,改进教学;对待学生的偏误应采取严格纠正的态度,但纠错要根据其性质和发生的场合区别对待,注意方式。 (4)交际性原则 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不只是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交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教师应当努力将交际引入课堂。 (5)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功能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文化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结构是基础,从起始阶段开始的、通过系统的语言结构的学习掌握语言规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较为迅速地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功能是目的,学习语言结构是为了交际,因而结构是为功能服务的额,结构教学必须与功能教学紧密结合。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对比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材推荐

对外汉语教材推荐 文/0606杨菲菲 找一本好的教材对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对外汉语教材市场已经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状态:许多东西没有创新,内容换汤不换药。有的不成系统,还有的实践性较差。教材的选用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好坏。本着实用性原则,这里给大家罗列一些比较好的教材,希望能对大家的实际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成人短期教学: 《汉语口语速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适合6周及6周以下为教学周期的短期班教学使用。这是一套按照新的思路编写的供外国 人使用的基础汉语教材。这套教材由既相对独立而又有联系的三个课本组成。 《汉语口语速成》是为短期来华留学生编写、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技能为主的一套系列课 本。经过学习,他们将很快掌握与中国人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这套书共分五册,适于具有“汉 语水平等级标准”中初、中、高三级五个水平的留学生的短期学习需求。但是有些知识联系的针对性不强,特别是看图说话部分,有时要求适用的词语搭配进图画里面会感觉很别扭。 《汉语会话301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此书是为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编写的速成教材。注重培养初学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采用交际功能与语法结构相结合的方法编写。将现代汉语中最常用、最基本的部分通过生活中常 见的语境展现出来,使学习者能较快地掌握基本会话301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替换与扩展练 习,达到能与中国人进行简单交际的目的,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虑到成年人学习的特点,对基础阶段的语法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浅显明了的例句作简明扼要的解释,使学习者能用语法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练习项目多样,练习量也较大;复习课注意进一步训练学生会话与成段表达,对所学的语法进行归纳总结。各课的练习和复习课可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 A、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B、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事业 A、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开题报告 导读:本文对外汉语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开题报告 院(系):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题目:对外汉语教材建设 1、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整个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可分做三个阶段: (1)50年代到70年代:纯结构时代 这个阶段的汉语教材主要面对传教士和商人,缺乏专业理据。所编写的教材主要有:爱德华·阿基德森的《华英捷径:初步100步(注音)》(凯利-沃尔什公司,1910年)、赵元任先生的《国语留声片课本》(商务印书馆,1922年)、周辨明先生的《中英会话三用教本》(书同文馆,1950年)。 (2)70年代-90年代: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时代 这一阶段编的汉语教材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作为目的,这一阶段教材编写者吸纳了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并结合国内外教学实践,注重外国人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教材有:北京语言学院《基础汉语》(商务印书馆,1972年)。80年代后期,进行了大量的教材基础研究,主要教材有:《对外汉语教学本课教育研究》。 (3)90年代至今: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时代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出现了一种空前繁荣的景

象,平均每个月都有十几种教材面世,也可以说达到了历史发展的巅峰时期。2003年12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材研发中 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以开发、研究、编写并推广对外汉语教材为中心任务的专门机构。这一机构是以北京语言大学这一对外汉语教学核心基地为依托,整合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编教力量,充分利用外国留学生集中教学实验的优势二建立的,其成立将对对外汉语教材建设起到对动作用。 2、本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 (1) 对外汉语教材类型建设 一个学科的教材是否科学、完备,应从质量、数量、满足教学需要和教材体系诸方面来衡量。质量上,要有覆盖面,要形成一个学科的教材规模,要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要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的需要编写品类繁多的教材。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材显然还存在尚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现有的教材,几乎都是通用性教材。这种情况难以满足不同的要求。在对其他国家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考察后,发现国内新出的教材,目前仍然缺乏针对学习者本身特点,如:母语、年龄、文化程度等而编写的入门教材。而国外编写的教材针对性强。虽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了《基础汉语》和《汉语课本》,但是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还是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标准汉语》。在法国,近十年来,最畅销的基础汉语教材还是法国出版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而不是汉语的家乡——中国所编的教材。所以新一代教材建设,尤其是供国外使用的教材,要考虑国别、民族、文化、环境的特点,提倡中外专家合编教材。教材有了针对性,才有更好的适用性,才能有更高的实效性。 (2) 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建设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是一项集语言学、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