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玉米整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及增产机理研究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要领.doc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要领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要领如下:一、操作方法1、机械粉碎还田。
采用联合收割机或秸秆粉碎机具,在玉米植株上部还有2-3片绿叶(完熟期)时收割,将秸秆一次性粉碎,连同小麦基肥直接抛撒于地表,再机械耕翻,整平土地,直接播种小麦,一般3-5天可以完成收获和播种。
2、人工粉碎还田。
无大型粉碎农机具的地方,可在玉米收割后人工将秸秆切碎约3-4寸(10cm)长,就地均匀撒开,连同小麦基肥一起翻耕入土,或将秸秆顺犁沟摆放,翻埋压实。
二、配套技术1、秸秆用量及粉碎程度每亩直接还田玉米秸秆250公斤左右为宜。
粉碎切割成3-4寸(10cm)左右较为经济合理。
若玉米秸上部叶片仍有2-3片青叶,土壤及秸秆水分较多,则粉碎切割方式可以粗放些,一般6-7寸(10-25cm)长即可,这样可以提高工效,节省能源。
掩青时,要抓住玉米秸秆含水量大、易腐熟的关键时期,抓紧还田,随切随掩,深耕严埋。
2、农用机具农用机具是玉米秸秆还田作业中重要的配套设施。
在茬口时间紧的地方,尽可能用相应的农机具,以提高效率。
一般以拖拉机配以带粉碎机的收割机,边收边抛。
3、水分管理翻压掩青后如土壤墒情不好(干旱),应在播种前浇好润墒压茬水,塌实土壤。
秸秆还田时如土壤墒情较好,可在小麦冬前分蘖时,进行一次饱灌,目的是通过灌水防止土壤架空,出现小麦苗期吊根现象,又能促使秸秆吸水,加快腐烂分解。
4、施肥管理为保证小麦需肥,要配足农家肥和化肥作基肥。
除此之外,为调节碳氮比,促进微生物活动,加快秸秆腐熟,每亩需增施氮素2-4公斤(折尿素5-10公斤),与小麦基肥一起深翻时施入。
有条件的适当补施些磷肥可提高肥效。
5、病虫防除对病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应配合进行土壤处理,有严重病虫害的秸秆不宜还田。
三、适宜条件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适宜具有灌溉条件、土地平整、地块较大、雨量适中的玉米-小麦双熟制地区。
四、效益分析1、改土培肥玉米秸秆还田较易于腐解,其养分可直接为下茬小麦利用,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明显提高,特别是改善钾素营养的供应状况,加速钾素循环利用。
玉米秸秆还田操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生态问题逐渐引起各个社会阶层的重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中寻找到一条共同发展的道路,是摆在人们眼前的首要问题。
在农业发展中,秸秆还田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保护土壤环境的优选方案,将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将秸秆中丰富的营养元素返还土壤,提高土壤肥效,更能缓解秋收后秸秆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玉米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大范围种植的农作物,其秸秆的处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传统的处理方法中,多数农民会采用焚烧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
我国推出的秸秆还田措施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因焚烧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更节约了秸秆回收成本,增强了土壤肥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秸秆粉碎技术问题、推广问题和成本问题等,这就需要采取适合的措施解决问题,确保玉米秸秆还田顺利进行。
一、玉米秸秆还田的优势与作用玉米秸秆还田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耕地问题处理技术,是将玉米田地收割后剩余的秸秆粉碎,并将粉碎后的秸秆充当肥料回归土壤中的一种农业技术,这一技术不仅可以避免传统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更能够通过秸秆还田后的堆积腐熟,将秸秆转化为营养成分丰富的有机肥料,使土壤更加肥沃,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秸秆还田的类型主要包括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秸秆覆盖还田以及焚烧还田五种,其中最受欢迎的方法是秸秆翻压还田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秸秆利用率、均衡土壤营养元素方面都存在优势,是我国普遍使用的秸秆还田处理方法。
首先,玉米作物的营养成分丰富,在其秸秆中蕴含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这些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要元素,将秸秆还田可以丰富土壤肥效,使土壤更加疏松容易耕种,进而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提高了农作物的生命力和产品的品质,为农民提高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随着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有望得到普及。
其次,这项技术需要长效性实施机制。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近几年,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逐步得到普及,但由于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耕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产生负效应,具体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碳氮比失调。
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秆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
解决办法:秸秆粉碎后,旋耕或耕地以前在粉碎的秸秆表面撒施氢铵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然后耕翻。
二、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
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其长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
解决办法:使用大型秸秆粉碎机,因为大型秸秆粉碎机机器马力较大不仅粉碎的秸秆较碎,在旋耕时粉碎的秸秆与土壤搅和均匀,旋耕较深。
三、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
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
那么,怎样才能弥补以上缺陷,保证稳产、高产呢除采取以上有针对措施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补施氮、磷、钾肥料。
2、提高土壤墒情。
3、提高播种质量。
秸秆还田的地块,以提高播种质量。
4、适时镇压浇水。
小麦播种后,晾晒一天,用石磙镇压,使土壤密实,消除大孔洞,大小孔隙比例合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发芽扎根,可避免小麦吊根现象。
5、消灭病原体。
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夏季玉米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范畴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持续农业、旱作农业的重大措施,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手段。
黑龙江省每年都有大量的玉米秸秆被作为柴草烧掉,进行秸秆还田的数量较少,对此黑龙江省土壤肥料管理站推广研究员付建和建议:应进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
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技术

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技术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农业种植技术。
通过将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侵蚀,实现农田可持续利用。
免耕栽培技术则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不进行传统的翻耕作业,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保持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农作物生产。
一、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玉米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品,通常会被焚烧或者随意处理,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而将玉米秸秆还田可以达到以下几个作用:1. 保持土壤水分:玉米秸秆在土壤中分解产生的有机质能够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温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2. 改善土壤结构:玉米秸秆经过分解后,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密实,增加土壤肥力。
3. 减少土壤侵蚀:玉米秸秆在土壤表面形成覆盖层,可以减少风蚀和水蚀,保护土壤不被侵蚀,减少土壤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二、免耕栽培技术的优势免耕栽培技术是一种低碳、低耗、高效的农业耕作方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传统的翻耕作业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侵蚀,而免耕栽培技术可以保持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对土壤生态环境有利。
2. 节约劳动力和人力物力资源:免耕栽培技术不需要进行翻耕作业,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3.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免耕栽培技术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更充分地被作物吸收利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高效的农作物生产。
三、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技术的操作方法1. 收割后不立即清场:在玉米收割后,不要立即清场,可以将秸秆留在田间,形成覆盖层,防止土壤风蚀和水蚀。
2. 利用机械将秸秆切碎:使用专业的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切碎,有利于秸秆的分解和土壤中养分的释放。
3. 结合农业生产周期选择作物:在不同的农业生产周期中,选择适合免耕栽培技术的作物种植,结合玉米秸秆还田,实现高效农作物种植。
玉米秸秆深层还田技术对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 1 . 辽宁水利职业学 院,辽宁 沈 阳 1 1 0 1 2 2 ; 2 . 沈阳农业 大学土地 与环境学院 ,辽宁 沈 阳 1 1 0 1 6 1 )
摘
要: 采用 田间试验 , 利用玉米秸秆深 层还 田技 术对 0—4 0 c m土 层土壤 肥力和 玉米 产量 的影响进 行 了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0 c m h s a i n c r e a s e d b y 1 . 8% ~8. 3 8% ,卟 e c o n t e n t o f a v il a a b l e n i t r o g e n,p h o s p h o r u s ,a nd p o t ss a i u m i n c r e se a d b y
1 . 4 2 %, 速效钾含 量提 高 了 1 . 7 7 % 一5 . 3 1 %, 容 重 降低 了 0 . 7 5 % 一4 . 5 1 %; 2 0~4 0 c m土 层 有机 质 含 量提 高 了 1 1 . 9 4 %~ 4 6 . 2 7 %, 速效氮含量提高 了6 . 1 5 % 3 0 . 8 2 %, 速效磷含量提高 1 . 7 4 % 一2 . 9 8 %, 速 效钾含量提 高 了4 . 3 %
2 . L a n d a d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o l & g e ,S h e n y a n g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 ,1 1 0 1 6 1 ,C h i n a )
第3 1 卷第 6期
玉米秸秆全量还田配套技术

邮
卷
……… ……
玉米收获后秸秆 全部直接粉碎
还 田种 植 小 麦 ,不 仅 能够 增 加 土 壤
增施碳酸氢铵 4 5千克或尿素 1 5千 克 。与小 麦基肥 一起深翻时施 入 。
如 施 用 氮肥 不 足 ,就 会 出 现 微 生 物
的有机质含量 ,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
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提高粮食
素 。秸秆直接翻压 还田时,若墒情 不足 ,应及 时灌水 。在小麦生长发 育过程中,要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
需 水 规律 及 时浇 水 。
获机 收获 后直 接粉碎秸秆还 田,或 人工采摘 玉米穗后用玉米还 田机粉
碎 秸 秆 还 田。还 田机 械 应 用 3 . ~ 75
5 . 千 瓦的大型拖拉机作动力 ,将 25
干枯时再 还田 , 粉碎效果差 , 腐殖分 解慢 ,秸秆在腐烂过程 中容易与麦
苗争 抢 水 分 ,不 利 于 小 麦 的 生 长 。 3秸 秆 长 度 。 采 用 联 合 收 割 机 .
盘式开沟器播种机 ,以免播种机挂 根、壅土 ,造成缺苗断垄。并适当 增加播种量 ,一般可增加 1%。 0 8镇压 。小麦播种后要及 时镇 . 压 ,使麦种与土壤接触严密。
产量 , 而且还能提高劳动效率 , 减轻 农 民的劳动强度。玉米秸秆全量还
田 应 掌握 以 下技 术 要 点 。 1还 田方 式 。 采 用 玉 米 联 合 收 .
与麦 苗争 氮 素而 造成 小 麦 “ 黄弱
苗 ” 。 5加 强水分管理 。土壤水分状 . 况 是决 定秸 秆 腐解 速 度 的重要 因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研究

保等违法行为。
整治活动以来,区级共出动警农执法人员280人次、执法车辆50台次,查获不法车辆82辆;镇(街道)级共出动执法人员6000人次,执法车辆800台次,查获不法车辆190辆。
通过联合执法活动,有效打击了违法变型拖拉机,从而将农机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5)制定政策。
为了促进节能减排、鼓励报废、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台州市在综合各地变型拖拉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了鼓励变型拖拉机提前报废的有关补偿政策。
政策出台后,路桥区农机部门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使提前报废补偿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提前报废补偿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农机手的报废积极性,使农机手对变型拖拉机的报废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从而有助于加快实现全市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变型拖拉机清零的目标。
(6)总结提高。
为了搞好变型拖拉机的安全整治工作,路桥区变型拖拉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整治工作汇报会、整治形势分析会、整治工作协调会等,分析和解决拖拉机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收集、总结、整理整治过程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
正是因为路桥区对拖拉机整治工作高度重视,整治过程中方案细、要求严、合力大、方法多,所以全区变型拖拉机整治工作顺畅、成功、圆满,从而确保了全区道路交通状况的安全和稳定。
作者信息:台州路桥区农机总站,318050,浙江台州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在玉米收获时或收获后,使用还田机械对秸秆进行粉碎、抛撒、旋耕、深耕翻埋的田间作业技术。
秸秆还田后,在土壤中腐烂分解成有机肥,补充土壤养分,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透水透气、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保持土壤疏松。
这是一项省工、省时、省力、增产和提高地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1临沂市玉米秸秆还田现状玉米是山东省临沂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以种植夏玉米为主,与小麦构成“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两茬轮流种植。
2018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约24.53万hm2,平均单产7275kg/hm2,玉米总产量178万t,按谷草比1∶1.2计算,年产玉米干秸秆214万t。
科技成果——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技术

科技成果——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技术技术要点(一)工艺流程秋季作业工艺流程:秋季玉米机械收获和秸秆粉碎→秸秆2次粉碎→条耕作业→秸秆条带覆盖还田→春季沿条耕带播种、施肥→化学除草1-2次→苗期追肥→秋季机械收获和粉碎秸秆。
春季作业工艺流程:秋季玉米机械收获和粉碎秸秆→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秸秆2次粉碎→条耕作业→春季沿条耕带播种、施肥→化学除草1-2次→苗期追肥→秋季机械收获和秸秆粉碎。
(二)秸秆处理采用具有秸秆粉碎装置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粉碎玉米秸秆,一次性完成玉米收获和秸秆粉碎作业。
如留茬过高、秸秆粉碎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一次秸秆粉碎作业。
粉碎后的秸秆长度≤10cm,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85%,留茬高度≤10cm,粉碎后的秸秆应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三)条带耕作技术1、条耕时间秋季条耕作业适宜春季旱情不严重的区域进行,在封冻前土壤水分25%左右作业。
春季条耕作业在播种前0-3天作业,当土壤墒情适宜时或春旱严重的地区,可边耕边播;土壤相对湿粘时,需要在播前2-3天作业。
2、条带幅宽标准条耕机作业会形成一条无秸秆覆盖的播种带和一条秸秆带。
条带宽度依据条耕机机械参数和本地常用行距设定。
65cm垄距田块播种带幅宽40-50cm,秸秆带幅宽80-90cm。
3、作业标准条耕机一次性完成清理秸秆、深松、浅旋、镇压作业,要求播种带秸秆残留量<10%,深松深度20-25cm,浅旋深度为10-15cm,镇压强度30N/cm2。
4、播种、施肥和田间管理使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进行播种、施肥,播种带双行播种,播种量、施肥量和病虫草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同普通大田。
提质增效情况本技术减少了清理秸秆、机械耕整地等作业环节,亩均节省作业成本35元/亩,节本增效69元/亩。
耕地质量提升,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增强。
同传统耕种方式相比,本技术土壤含水量提高5-10个百分点,保墒效果显著,秸秆覆盖下的输沙量可以减少90.3%-99.4%,能有效遏制风蚀;秸秆覆盖田间径流形成时间晚、水蚀损失量少,增强了土壤的抗水蚀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 害不 明显 , 明 花蕾 期 抗 寒 抗冻 。耐 旱 能力 较 说
强 , 易发生 异常 大量 落叶现 象 。抗 流胶病 , 不 褐腐 病 、 毒病、 病 炭疽 病 , 菌性 穿 孔病 和缩 叶病发 生 细 较 轻 ; 要 害虫 有桃 蚜 、 蜘 蛛及 桃小 食 心虫 等 , 主 红 发生程 度 明显低 于对 照品种 以及其 它品种 。
( 转第 3 下 8页 )
・3 ・ 8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2 1 () 0 l 3
2 3 3 抗 性 银 州 镇 孟 岔 村 区 试 点 2 0 . . 0 7年 4 月 下 旬 初 , 入 初 花 期 遭 强 寒 流 袭 击 , 调 查 统 计 进 据
陵 山区及 同类 地 区大 面 积栽 培 , 有 良好 的发 展 具
土壤测 定方 法 : 机质 的测 定采 用 重 铬 酸 钾 有 法 ; 解 氮 采用 蒸 馏 法 ; 碱 速效 磷 采 用 钼锑 抗 比 色 法; 速效钾 采用 火焰 光 度 法 测得 。有关 土 壤 的各
种 物 理 性 状 均 由 县 土 肥 站 用 相 应 的 仪 器 和 方 法
测得。
技术 试验 研 究 , 施 面 积 0 8 m。 取 得 了 明显 实 .7h ,
的增 产效 果 。
人 量 以下 一 犁 翻 过 来 的 土 恰 好 能埋 严 实 秸 秆 为 宜, 这样每 四犁 中的第 四犁放 人秸秆 一次 , 以此类 推, 便可将 相应 玉 米 地块 所 产 秸秆 全 部 还 田。 由 于玉米整秸 秆直 接还 田后 , 二年春 播 时 , 第 秸秆 未
成 , 田后的秸秆 在土 层 1 m 以下 , 田地块 第 还 5c 还
大 年 降 水 量 7 5 6 mm, 小 年 降 水 量 3 3 2 2. 最 4.
mm, 降水 多 集 中在 汛 期 的 6 7 8 9四 个 月 份 。 、 、、
土壤 0 Oc 耕层 中有机 质 含量 0 7 一 1 , —2 m .5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试 验 区概 况 .
试验 地设 在残 塬 沟 壑 区 的隰县 下 崖 底 , 暖温
能 完全 腐 熟 , 利 于春 季 的耕 地 、 肥 、 种 , 不 施 播 所
以 , 米整 秸 秆还 田技 术 的 实施 , 要 以秋 施 肥 、 玉 需 春 免耕直播 为 配套 措施 , 也就 是说 , 在秋 季玉米 收
收 稿 日期 : 0 0 1 — 4 2 1—22
二 年 以种植 玉 米为 主 , 它管 理 措 施 与 常规 田相 其 同。 所设 对 照 田 , 不进 行秸 秆还 田, 它措 施 与还 其
作 者 简 介 : 年 贵 ( 9 3) 男 , 理 研究 员 , 要 从 事农 作 物 栽 培 技 术研 究 。 苏 1 6一 , 助 主
苏 年 贵 等 : 型 玉 米 整 秸 秆 直 接 还 田技术 及 增 产 机理 研 究 新
田地相 同 。
不 同 的是 , 雨极 易挥 发 , 降 而秸 秆所 含 水 分 , 要 只
及 时 深 翻 入 土 , 极 难 挥 发 掉 的 , 之 , 田 后 的 是 加 还
2 结 果 与分 析
果 见 表 1 :
以上 , 表面 上看这 点水 分微 不足道 , 它同 降雨 但
表 1 还 田 地 与 未还 田地 不 同 时期 O 2 m 土壤 含 水 量 ( ) 一 0c
~~~ ~ ~
还 田 地
l .5 3 l .9 5
1 2.1
1 3 3. 9 .7
的秸 秆还 田琐 碎用工 多 , 民已不 多应用 ; 农 现代 的 直接 还 田 , 受大 型机 具 数 量 ( 民无 力 购买 ) 限 农 有 等 因素 的限制 , 未能 大面积 推广 , 之 , 肥工 也 加 化
业 的发展 , 民重化 肥轻有 机 的观念 , 秸 秆还 田 农 使 这 一 土 壤 培 肥 措 施 的 实 施 受 到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影
主要种植作 物玉米 、 谷黍 。
1 2 试 验 材 料 .
试验 应 用 的 玉米 品种 为 郑单 9 8 试验 地 为 5,
重 壤土质地 。
1 3 采 样 和 测 定 .
土壤 采 用 五 点 随 机 取 样 法 , 样 层 0 1 取 — 0
c , 0— 20 c , 0— 3 m 。 m 1 m 2 0e
秋季 , 玉米成 熟后 , 趁秸秆青 绿 , 及早摘穗 , 每
两 行为单位 整株 割 倒按 种 植 行 向成 扎 置 于 田 间 ,
用 1 2马力 手扶 拖拉 机 ( 装 了 的单 铧 犁) 垄深 改 顺
翻 , 度 2 — 3 m , 翻 时 犁 铧 将 玉 米 根 际 掀 深 5 0c 深 开 , 整株 秸秆按行 向成把首 尾相接 放入 犁沟 , 把 放
加 4 1 。 由于 玉 米 整 秸 秆 直接 还 田增 强 了土壤 的保 水 培 肥 能 力 . 善 了 土 壤 的 水 、 、 、 状 况 。 作 物 ./ 改 肥 气 热 使 产 量 明 显 提 高 , 田地 比未 还 田地 玉 米 产量 增 产 2 . . 水 利 用 率提 高 3 0k /( 还 36 降 . g mm ・ m。 。 h ) 关 键 词 : 米整 秸 秆 ;直接 还 田 ; 产 机 理 玉 增
c 土 层 土 壤含 水 量提 高 18 m . 3个 百分 点 ,一3 m 土 层 土 壤 有 机 质 提 高 0 3 % , 氮提 高 0 0 , 效 磷 提 O 0c .4 全 .3 速 高 2 6 / g 速 效钾 提 高 1 . g k , 解 氮提 高 3 . / g 土壤 容 重 降 低 0 0 /m 。 . 4mg k , 4 2m / g 碱 33mgk , . 5g c 。 土壤 空 隙 度 增
田连 续 3a 玉 米 平 均 产 量 73 5k / m 其 谷 草 , 0 g h , 比 1: . , 秸 秆 1 5 . g h , 接 还 田后 15 产 09 7 5k / m。 直
20 0 8年 和 2 1 0 0年严 重伏 旱 ( 7月份 降雨量 分别 是
4 . m 和 4 . m) 情 况 下 , 田 地 比 未 还 田 0 6c 9 3c 的 还
1 4 玉 米 整 秸 秆 直 接 还 田技 术 .
响, 随之 产生 了大 量秸 秆 被 焚烧 遗 弃 的现 象 。针 对 上述 问题 , 足 现 在农 村 小 型农 机 ( 扶 、 四 立 手 小 轮 拖拉 机) 普及 的生产实 际 , 在残 塬沟 壑区 的隰县 下崖 底 , 我们进 行 了新 型玉 米 整株 秸 秆直 接 还 田
・
1 ・ 8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新 型 玉 米 整秸 秆 直 接还 田技术 及 增 产 机 理研 究
苏 年 贵 张 建 玲 。 。
(1 山西农业 科 学院 隰县农 业试验站 , . 山西 隰县
0 1 0 ;. 4 3 0 2 山西省 隰县 气 象局 , 山西 隰县
0 10 ) 4 3 0
摘 要 :对新 型 玉 米 整 秸 秆 直接 还 田 技 术 及 增 产 机 理 进 行 研 究 。结 果表 明 : 未还 田地 相 比 , 田 地 0 2 与 还 — O
重 降 低 了 0 0 / m 土 壤 孔 隙度 增 加 了 4 1 , . 5g c , . 既 增 加 了 土 壤 有 机 质 , 壤 肥 力 和 土 壤 理 化 性 状 土
也都有 了很大 的 提高和 改善 。 2 3 增Biblioteka 产 效 应 及 降 水 利 用 率 .
从表 2 表 3看 出 , 未 还 田地 相 比 , 、 与 玉米 整 秸 秆直接 还 田后第 三年秋 季 , —3 m 土 层 土壤 0 0c 有机 质含 量提 高 了 0 3 , 氮提 高 了 0 0 , .4 全 .3 速效 磷 提 高 2 6 / g 速 效 钾 提 高 了 1 . . 4 mg k , 42
l .7 6
l 3 5. 1 9 1.
1 8 2.
未还 田地
1 .3 2
l .1 4
1 0.1
1 .2 1
增 加 值
+1 5 .
+2 8 .
+ 17 .
0. 5
17 .
+ 18 .
+28 .
+ 18 .
从 表 1看 出 , 米 整 秸秆 直 接 还 田具 有 明 显 玉
1 7 6. l8 2 . l 3 5. 16 2 .
l . 17 l3 2 . l1 3 . l . 27
l .9 6
1 3.1
1. 32 l .3 4 1 7 0.
1 8 5. l 4 7. l 2 4. 1 3 5.
l .3 8 1 .1 5
在 土壤培 肥 的诸 多 技术 当 中, 秆还 田是 提 秸 高土 壤肥 力 的 主要 途 径之 一 。传 统 的秸 秆还 田 , 是将 秸秆 铡碎 拌 以厩 肥 等 , 加土 、 加水发 酵沤制施
于 田间 。随着 农业 机 械 化 的发 展 , 型农 机具 用 大 于生 产 中 , 产生 了秸秆 直接 还 田技 术 , 即在 玉米收 获 时 , 用 机 械粉 碎 秸秆 , 布 于地 表 , 翻于土 利 匀 深 壤; 或秸 秆 不 经粉 碎 , 拖拉 机将 秸 秆顺 垄 推倒 , 用 沿玉 米根 际掀 开 , 把秸 秆 整株 翻人 土 中[ 。传 统 1 ]
由于玉米 整秸秆直接还 田后 , 强 了土壤 的保 增 水 培肥作 用 , 效 的协 调 了土壤 中的水 、 、 、 有 肥 气 热 各 因素 , 使作 物在整个生育过 程中处 于 良好 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