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筛选水稻f T-DNA插入突变体库

合集下载

T-DNA(Ds)标签法克隆水稻基因的研究中期报告

T-DNA(Ds)标签法克隆水稻基因的研究中期报告

T-DNA(Ds)标签法克隆水稻基因的研究中期报告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T-DNA(Ds)标签法克隆水稻基因,以深入了解水稻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研究进展:
1.构建T-DNA(Ds)基因库
利用T-DNA插入物Ds,构建了一个水稻基因库。

通过PCR筛选,初步鉴定出有潜在功能的插入突变体共计500个,其中包括生长发育异常、叶片变异、花和果实发育受阻等表型。

2.筛选和鉴定候选基因
对上述500个插入突变体进行了细致的鉴定和筛选,最终确定了10个有潜在功能的基因。

使用RT-PCR技术检测了这些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它们在水稻不同器官和阶段都有相应的表达。

3.克隆目标基因
在10个候选基因中,选择了其中表达量较高的一个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PCR扩增、克隆和DNA测序,成功克隆出了该基因的DNA序列。

4.功能分析
利用生化和细胞学方法,对克隆出的基因进行了功能分析,发现其编码的蛋白质可能参与了水稻抗逆和光合作用等方面的调控。

进一步的实验证明了其参与抗逆和光合作用的功能。

结论:
本研究利用T-DNA(Ds)标签法成功克隆出了一个潜在的抗逆和光合作用相关的水稻基因。

该基因可能在水稻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过程中起
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深入了解水稻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同时,该研究还为今后利用T-DNA标签法克隆和研究其他作物基因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插入含Ds因子的T—DNA产生的水稻脆秆突变株的遗传和分子分析

插入含Ds因子的T—DNA产生的水稻脆秆突变株的遗传和分子分析
因子在脆性株 系中为 单位 点插 入。检 滂 了 自交 3代 l ( T 、 植株 中 TD A( s 插 凡 与脏 性表 型 的共 T T) _N D )
中 D 因子的插入 位点数 进行 了  ̄u e l 检 s r m b0 t 测 ; 39 对 0 植株 自交 3 个世代 的株系进行了遗传连 锁关 系分 析 , 以判 断 脆性 性 状 是 否 是 TD A( s —N D ) 的插 人造 成 的。另 外 对 3 9植 株 的茎 秆 强 度 等理 o 化指标包括可藩性糖和纤维素含量进行 了定量分析 。
直接关 系着水稻产量和质量。但是 . 另一方面水稻 茎秆又是很多家畜的饲料 , 茎秆强度降低对于饲料
加工 有 比较 有利 的影 响 。本 文 对 3 9植 株 基 因组 0
强度和 纤堆素含量都 比正 常植株 低很 多 , 可溶性糖含 量略有戒 少。对这 十突 变株 的 分子挂 刹结果 表明 D s
1 6 S uh r l1 分 析 . o te nb0血培
参 照 Sm  ̄ k等 (99) ab 18 的方 法 进 行 取 l O

1 g 5 水稻 叶片总D A N 用适 当的限制性 内切酶 等
2 o 一1。 0 l【 _1收 到 . o 11 0 2 o —2 6接 受 。
张梅芳 酝 景 六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 院植 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 上海 2 ∞3 ) 0 2
摘要 : 在构建 由农杆 茵介 导的玉 米 D 8转座 园子插凡 的水稻 转化群体 中 , 到一十 茎秆 等组 织发 生脆 性 突 得 变的株 系。理牝指标 定量测 定表 明 . 一 系的栽荷 脆 眭株
米 中的 D 因 子转 入水 稻 中花 1 品种中 . 建 了 s 】号 构

粳稻中花11T—DNA插入突变体的分离和鉴定

粳稻中花11T—DNA插入突变体的分离和鉴定
形 突变体 6 6个。经过 第三代 重复 筛选获 得包括茎、 、 叶 花和穗变异等各类突 变5 2份。结果表 明, 外观性状 的突变频率为 34%。 . 关键词 : 水稻 ;- N TD A插 入突变 ; 农杆菌 ; 形态性状 中图分类号:5 12 ¥ 1. 2 文献标识 码: A
I e tfc to n e r g to fc a a tr o uan si u e r m o g u d n i a i n a d s g e a i n o h r c e fm t t nd c d f o Zh n h a 1 i 1
10 8 ,hn ) 005 C ia
A src:- N a eis t d i f i c noh eo fh :evr  ̄ Zogu l O ̄astaL )w i O t nf m dU. btatTD A Clb ne e vt hg e c nyittegnme te, ai " hnha1( r i . ,hc Sr s r e S l rd h h f e i o i c e . av hW a o
( yast a L.u s . p nc Orz ai sb pj o ia)b - N isrin v a yT D A et n o
H AO n Y&N S u n —o g , U n .u X1 Ju c e g , i.in .. IS ig i・ Mig一, h a gy n ' F Co gy n~, A i.h n 1 MA Bnt 一 L h—u a
m r, n t fEuao ,S h a a n 65 1 , hn ; . aenn ^ c 】 Rsac cdm fSi c n eho g , eig etMis yo dct n i un Y ’ 2 04 C ia 3 Db i g 山n i ir i e a o eer A ae y o ce ead Tcnl y B in h n o j

突变体鉴定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突变体鉴定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突变体鉴定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一、突变体鉴定技术概述突变体鉴定技术是指利用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突变等突变现象,在生物体的基因组或染色体组中寻找变异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评价的技术。

突变体鉴定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有随机突变体筛选、化学、物理诱变体筛选、转座子插入突变体筛选、RNAi抑制体筛选等。

二、随机突变体筛选技术随机突变体筛选技术是一种利用不同筛选策略来寻找植物新突变体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自然突变体分离、EMS诱导突变体筛选、紫花苜蓿随机突变体筛选以及T-DNA插入突变体筛选等。

1. 自然突变体分离:自然突变体分离的原则是利用悬垂小球法获取悬浮球培养物,然后在培养物中筛选出不同的突变体。

自然突变体分离通常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在实际应用中不太常用。

2. EMS诱导突变体筛选:EMS(乙基甲磺酸)是一种化学诱变剂,可以引起基因的点突变和染色体的断裂重组等现象。

EMS诱导突变体筛选的原理是将EMS作用于植物组织中,再根据所需特性筛选出目标突变体。

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快速地诱导出培养物中的突变体,被广泛用于获得与生物体形态、生长等方面有关突变体的筛选。

3. 紫花苜蓿随机突变体筛选:紫花苜蓿随机突变体筛选主要是利用基于DNA甲基化的遗传活性指数技术,来评估苜蓿中的DNA甲基化水平差异所诱导的突变体。

该方法目前主要用于识别与生物体对环境胁迫或致病因素的响应相关的突变体。

4. T-DNA插入突变体筛选:T-DNA插入突变体筛选主要是通过构建T-DNA插入文库,将T-DNA插入到目标基因流区域,然后通过PCR扫描或其他遗传操作方法,鉴定得到的突变体,并进行筛选。

三、化学、物理诱变技术化学、物理诱变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剂或物理因素对生物体进行诱变,产生一定比例的突变体,并对其进行筛选。

1. 化学诱变技术:化学诱变技术主要是利用一些化学剂,如硫酸亚铁等在处理过程中对目标植物进行诱变。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t-dna插入突变体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t-dna插入突变体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科研热词 拟南芥 t-dna 突变体 tail-pcr 黄萎病菌 雄性不育 隐花色素 镁离子转运蛋白 表型鉴定 表型 菌核病 草酸 花药发育 花粉表面蛋白 纯合双突变体 红曲霉 突变体库 灰葡萄孢 激活标签突变体 根癌农杆菌 木霉 抗性 序列分析 图位克隆 功能互补 农杆菌介导 侧翼序列分析 人工杂交 t-dna插入突变体 t-dna插入 salk株系 pcr ms1521 atmgt9 18s核糖体rna
科研热词 拟南芥 t-dna 突变体 稻瘟病菌 隐花色素 长链脂肪醇氧化酶 转座子 转化子 蛋白质组 蛋白序列 致病突变体 致病性 窄叶基因 突变子 研究进展 物理图谱 热敏感性 激素反应突变体 激活标记 激活标签 活性氧 油菜 水稻功能基因组学 水稻(oryza.mtiva l.) 水稻 植物抗病防卫 插入突变 开花 展望 基因功能 基因 哈茨木霉 厚垣孢子 功能基因组 分子标记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克隆 光周期 下旱突变体 tail-pcr技术 tail-pcr t-dna突变体 t-dna插入突变体 nced3基因 hsp70 armdillo/beta-catenin repeat蛋白
科研热词 拟南芥 突变体库 水稻 aba 香蕉枯萎病 雄性不育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农杆菌介导转化 信号转导 t-dna插入突变体 t-dna插入突变 雄配子不育 钙离子 转化子 调控 角果角苷 致病性 致病力 胁迫 绒毡层 纯合双突变 红曲菌 红曲色素 突变表型 突变体 种子萌发 种子和胚胎发育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 生殖发育 玉米大斑病菌 棉花黄萎病菌 根发育 杂交 敲除突变体 插入突变体 异常分离 差异表达 基因敲除 图位克隆 嗜热真菌 反向遗传学 共分离 光系统ⅱ γ -氨基丁酸 tua2 tos17突变系

一个新的水稻生育期延迟T-DNA插入突变体

一个新的水稻生育期延迟T-DNA插入突变体

p e oy i tnsfrc a a trzn ee a tg n sa h lc lrlv la d rv a h i fn t n .Vaiu tn sa d h n tpc mua t o h rce igrlv n e e tte moe ua e e n ee lter u ci s i o ro smua t n
U iesy B in 0 0 4 C n ) nvr t , e i 10 9 , ha i jg i Ab t a t s r c :Re e t a v n e n g n mi t d e n h s q e c d g n me if r t n h v d t p s i l o u i z c n d a c s i e o c su i s a d t e e u n e e o n o mai a e ma e i o sb e t t e o i l
sr i se p e sn h n t p c a d p y i l gc a i t n r v d n i d s e s b e s u  ̄ o u c in la a y i f g n s tan x r s i p e oy i n h s o i a v rai s p o i e a n ip n a l o x e f rf n t a n l ss o e e . g o l o o

个 新 的水 稻 生育 期 延迟 T. NA插 入 突变 体 D
孙 宗修
邬亚 文 于 永红 胡 国成 傅 亚 萍 斯 华 敏 郭 泽 建 ’
( 国水 稻研 究 所 水 稻 生 物 学 国 家 重 点 实验 室 , 江 杭 州 300 国 农业 大学 植 物 病 理 系 , 京 109 ) ’中 浙 106;中 北 004

一个显性矮秆水稻突变体的获得及其遗传分析

一个显性矮秆水稻突变体的获得及其遗传分析

一个显性矮秆水稻突变体的获得及其遗传分析王歆;于恒秀;唐丁;黄健;龚志云;程祝宽【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8(041)012【摘要】[目的]分析该研究组已发现的一个显性矮秆水稻突变体的遗传组成及背景.[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粳稻品种武香粳9号,产生T-DNA插入群体.在筛选和鉴定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矮秆突变体.利用PcR扩增、Sou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突变体后代进行鉴定及遗传分析. [结果]突变体自交后代群体中出现矮秆和正常株高两种类型,分离比为3:1,符合一对显性单基因的遗传,并且矮秆性状的表现与T-DNA插入共分离.利用籼稻品种龙特甫与其纯合矮秆植株进行杂交,杂交F2代的矮秆株与正常株的比例同样呈3:1分离,符合一对显性单基因的遗传规律.利用SSR等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水稻的第4染色体上.[结论]该矮秆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由T-DNA插入引起,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上,可作为进一步分离该基因的遗传材料.【总页数】8页(P3959-3966)【作者】王歆;于恒秀;唐丁;黄健;龚志云;程祝宽【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101;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相关文献】1.一个水稻显性矮秆突变体的遗传特性与降株高能力 [J], 刘凯;王爱民;严国红;唐红生;孙明法2.一个水稻显性短根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J], 林丽;陈文笔;庄飘飘;丁沃娜;朱世华3.一个水稻显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J], 邓晓建;李秀兰;王平荣;吴成;杨志荣4.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及其衍生系的广亲和性鉴定 [J], 程灿;刘斌美;吴跃进;童继平;吴敬德;张瑛;袁勤5.一个水稻半矮秆突变体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J], 龙美西;王玉平;石军;陈家彬;李仕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稻Dwarf1移码突变的新突变体鉴定

水稻Dwarf1移码突变的新突变体鉴定

HEREDITAS (Beijing) 2011年4月, 33(4): 397―403 ISSN 0253-9772 研究报告收稿日期: 2010−09−30; 修回日期: 2010−12−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971749)和国家973项目(编号:2010CB125901)及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编号:2008ZX08009-001)资助作者简介:陈华夏, 硕士, 研究方向:遗传学。

E-mail: chenhuaxia@周成博,学士,研究方向:遗传学。

E-mail: zhouchengbo@ 陈华夏和周成博同为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邢永忠, 博士,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分子遗传学。

E-mail: yzxing@DOI: 10.3724/SP.J.1005.2011.00397水稻Dwarf1移码突变的新突变体鉴定陈华夏, 周成博, 邢永忠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基因中心(武汉), 武汉 430070摘要: 从一批水稻品种“中花11” 组织培养苗里分离到一个矮化突变株“C6PS ”, 它的T 2代群体株高呈现3:1分离。

利用该群体矮化单株与“珍汕97”、“牡丹江8”构建2个F 2群体F 2(CZ)、F 2(CM), 两个群体中高株与矮株均呈现3:1分离, 证明该性状变异为单基因控制。

“C6PS ” 表现型与已经报道的Dwarf1隐性突变体“d1”相似, 以D1附近标记RM430检测F 2(CZ) 群体基因型, 结果显示群体表型与RM430基因型呈极显著相关(P =0.0001), 将该基因初步定位于Dwarf1附近。

对“C6PS ”及“中花11”进行D1序列分析显示, 突变株中D1基因在其第九个外显子与第九个内含子的剪接位点上发生6个碱基的缺失, 根据缺失两侧序列设计C6PS-D1L/R 标记, 在T 2代群体该标记与表型呈现共分离, 表明“C6PS ”是一种新的Dwarf1突变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81%; 对 9760 个家系中的 3432 个家系筛选得到 179 个种子发育缺陷的突变家系,突变频率为 5.22% 。对所
获得的 270 个突变家系进行了 T-DNA 插入的阳性检测,阳性率为 64.8% 。利用公共数据库 RMÐ(Rice Mutant
Database , RMD) 给定的侧翼序列,鉴定了其中 1 个结实率较低的突变体家系,表明其突变表型和 T-DNA插入共
T-DNA 引发的插入突变,在理论上后代会出现表
株总 DNA 为模板,根据 T-DNA 序列已知目的基因 GAL4/VP16 设计 PCR 阳性检测引物 GAL/VP-R 和 GAL/VP-F ,进行 PCR 扩增,确定有突变表型的 单株是否有 T-DNA 插人,初步确定突变家系的表 型与 T-DNA 的插入是否共分离。
sterile lemma;
C.内秤退化 Bract
degradation;
D.顶端小花退化 Top
floral degradation;
awn;
F. 小花颖壳畸形 Floral
glume malformation.
图 2 突变体颖花田间表型
Fig.2
Mutant glume phenotype observed in the field
入阳性率为 64.8% 。表明这 175 个家系的突变表
型与 T-DNA标签初步共分离,而其他非阳性家系
M:2 kb DNA ladder; 1~23: 突变体家系 Mutant lines; WT: 阴性对照 Negative control.
图 1 突变体家系 T-DNA 阳性检测
Fig. 1 The PCR positive assay of plants of mutant lines
分离,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遗传材料。
关键词 水稻; T-DNA 插入突变;突变表型;生殖发育;共分离
中图分类号
S 51 1. 502. 4; Q 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421(2012)02-0133-06
水稻 (Oryza sativa) 不仅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
PCR[5J 、 TAIL-PCR町、质粒拯救[7J 和接头 PCR[町等
等。
通过在 RMD 中查找,获得了该突变家系
种子发育缺陆突变体筛选 T-DNA 插入片段的侧翼序列。为了检测突变表型
2.3
水稻种子发育的蜡熟期,在田间以目测结实率与 T-DNA 插入是否共分离,在 T-DNA 插入位置设
A.多颖壳 Multi-glume; 区护颖较长 Long E. 芒较长 Long
第 31 卷第 2 期 2012 年 4 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l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ol. 31 No.2 Apr. 2012 , 133~ 138
批量筛选水稻 f T-DNA 插入突变体库
获得生殖发育相关突变体
裴荣 1 陆展华 2 姚家玲 l
cv. zho咆hua 11) 为受体,经农杆菌介导 T-DNA 插
入所产生的转化群体。所有材料 2009 年夏天(长日
基因组中的己知 T-DNA 序列能为后续的基因功能 研究提供一个"标签飞使得人们可以采用反向
收稿日期:
条件,日照时间为 12~14 h 左右)种植在华中农业
大学试验田,每个突变体家系种植 20 个单株,分 2
对特定基因序列的分析,在突变体库中搜寻其相应
的突变体,然后分析突变体表型,进行相关功能
研究 [3J 。
官形态发育及种子发育相关基因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用理化诱变和 DNA 插入突变( insertional
mutagenesis) 等方法,创造大量突变体用于基因的 功能分析是通过正反向遗传学策略研究植物功能基
2 .4
种子发育缺陷突变体的鉴定
对其中 1 个结实率降低且初步共分离的家系
个柱头)组成(图 3-]) 。筛选到的花器官异常表型
有:多颖壳(图 2-A ,图 3-B 、 C) 、护颖较长(图 2-B ,图
(图 2-D ,图 3-G) 、芒较长(图 2-E ,图 3-E) 、小花颖壳 畸形(图 2-F) 、多雄藤(图 3-D 以及多雌~(图 3-K)
水稻 T-DNA 插入突变体植株 PCR 阳性检测 在田间观察水稻 T-DNA 插入突变体库时,发
1.3
DNA 抽提和 PCR 检测 1) DNA 提取。 DNA 样采用 CTAB 制备法 [10J 。 2)T-DNA 阳性检测。以突变家系有表型的单
现有突变表型的家系存在 2 种情况:一种是家系内
所有单株全部为同一种突变表型,即表现为标签系 内的拟纯合突变,这种情况通常被认为是在组培过 程中体细胞变异造成的;另一种则是家系内部分单 株表现为突变表型,存在突变植株和正常植株的分 离。在后续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第 2 种情况。因为
1.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武汉 430070; 2.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 430070
摘要
针对花器官形态和种子发育突变表型对大型水稻iT-DNA 插入突变体库进行筛选,获得了大量突变
体信息及材料,在 9 760 个突变体家系中筛选得到 177 个花器官形态和数量异常的突变家系,突变频率为
了水稻全基因组测序,提供了该物种全部的核昔酸 因研究中心(武汉)采用该方法成功构建了超过
序列∞。如何揭示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它们
有序的时空表达机制,已经成为水稻功能基因组时
代的重要课题。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策略主要有 2 突变表型出发克隆发生突变的基因,再确定该基因
129 000株 T-DNA 插入的增强子诱捕系,并公布了
跨 T-DNA 插人位点设计上游引物 F 和下游引物 R ,在 T-DNA 序列中设计边界引物 NTLB5 ,分别以 F 和 R 、 R 和 NTLB5 配对,对突变家系内所有单株 进行 PCR 扩增,确定基因型。本实验中所用引物序
的分离模式。
根据这一原则,在所观察的 9 760 个家系中筛 选到 270 个具有花器官形态异常、种子发育缺陷的 突变体家系,随后利用插人片段 T-DNA 序列设计
GALjVP-R GALjVP-F F R
NTLB5
5' -AGACCGGCAACAGGATTCAATC-3'
5'-T寸'CGTCCAGGACAACGTGAACA-3'
5'-CTGAAGACCGACGACCGATGA-3' 5'-TCAAGTAAAGACCAACGACGCC-3' 5 '-AATCCAGATCCCCCGAATTA-3 ,
小花放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和拍摄,更清楚地显示 突变体花器官的异常形态(图 3): 野生型水稻的小
花由 1 对护颖、 1 枚外秤、 1 枚内秤(图 3'-A) 、 2 枚浆
片、 6 枚雄藤(图 3-H )和 1 枚雌部(含 1 个心皮和 2
个结实率下降的突变家系也有花器官形态异常的表
型,表明这些家系结实率降低可能与其花器官形态 和发育异常有关。
食作物,而且还具有基因组较小且与其他禾本科植方法分离 T-DNA 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然后利用
物存在广泛的共线性、遗传转化体系完善等优点,因 侧翼序列来检索基因组数据库便可找到相应的突变
此,它已成为研究单子叶植物遗传发育的模式植基因。因此, T-DNA 插入突变是目前大规模获得
物归。 2005 年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 CIRGSP) 完成水稻突变体的主要方法,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基
136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第 31 卷
A ,野生型小花外形 Wild-typeC
bar=2 mm); mm).
B-G: 突变体小花外部形态 Outside
(1 20 V 、 45 min) 检测。
存。扩增产物在1. 0% 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
结实率(以低于 50% 左右为突变标准)。具体观察、 筛选方法是将插秧时排布的家系号对应的大田编号
制成表格, 7 月至 9 月在田间对每个家系、单株逐个 观察,记录各个家系的突变单株、突变表型和植株数。
2
2.1
结果与分析
(命名为 γss 1) 进行进一步分析 o 2009 年夏天该家
系的 20 个单株中, 5 个单株几乎不结实 ;2010 年夏
定传递,而且突变体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在营养生长 阶段形态上没有明显差异(图的。
3-D)、内秤退化(图 2-C ,图 3-F) 、顶端小花退化天种植该突变体 48 株,发现其结实率低的表型能稳
2.0 μL;dNTP O. 4μL; 加 ddH 2 0 至 20μL PCR 扩增反应程
序为:
94 .C 3 min; 94 .C 45 s; 58.C 45 的 72.C 1. 5 min;35 个循环; 72 .C 10 min; 12 .C 5 min; 4 .C 保
因组的重要手段。由于农杆菌 T-DNA 整合到植物
供试材料为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 心(武汉)构建的水稻 T-DNA 插入突变体库,是以
梗稻品种中花 11 (命yza
Sativa L. ssp. japonica
基因组中的位置是随机的凹,并且整合到植物基因
组中的 T-DNA 能稳定遗传,这样随机插人到植物
2011-03-31 E-mail: peirong@webmai l. E-mail: yaojlmy@mail.
基金项目 z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97155 1) 裴荣,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z 植物发育生物学.
通讯作者:姚家玲,博士,教授.研究方向 z 植物生殖发育生物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