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突变体购买流程-完全图解

合集下载

拟南芥atcwinv1基因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PCR鉴定及表型观察

拟南芥atcwinv1基因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PCR鉴定及表型观察
变体 ( 简称 突 变体 ) 野 生型 萌发 率平 均 下 降 5 8 较 . 8个 百分 点 ; 变体在 4 突 4 d抽 薹 , 野 生 型延 后 较 4 ; 支数 平 均 4支 , 野 生型 下降 2 . 4 ; 荚 开裂 时 间 6 分 d 较 0 8 果 右 ,较 野 生型 延 长 2 ; 株 果 荚 d左 单 d 数 平均 6 . 7个 , 野 生型 降低 1. 0 ; 22 较 1 O 单株 果 荚种 粒 数平 均 4 . 7粒 , 野 生型 降低 2 . 6 ; 58 较 14 突变体 的单 果 荚长度 平均 1 . 2 m,较野 生 型 降低 1 . 4 ; 4 5 c 0 2 单株 果质 量 平均 5 . 3 , 野 生 型 0 8 mg 较 降低 2 . 0/。拟 南芥 突变体在 营养 生长 时期 的株 高平 均 1 . 4 m, 野 生 型 下 降 2 . 3 ; 3 7 9 6 O4 较 c 1 0 主根
PCR d n iia i n a d Ph n t p c Ob e v to fa c i v I e tfc to n e o y i s r a i n o tw n l Ge e T— n DNA n e to a u a to r b do i I s r i n lM t n fA a i pss
u e o c m pa e p a s d t o r l ntmor hol i a if r nc s i he pe i ge a i e g owt nd r pr duc p og c ld f e e e n t rod ofve t tv r h a e o — tv o h. i e gr wt Ther s t h e uls s owe ha o p r d t he wid t pe t r i a i n r t fatwi l d t tc m a e o t l y he ge m n to a e o c nv a e a e y de r a e 5 v r g l c e s d by .88 pe c nt ge p n s; ompa e o h wid t e, li i e f ar- r e a oi t c r d t t e l yp bo tng tm o c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

Teaching Tools In Plant Biology
© 2012 Hunan Nomal University
• FER 别名TYK3、fer (fps/fes 相关性) 酪氨酸激酶 • 基因表达物fer (fps/fes 相关性) 酪氨酸激酶(磷蛋 白质NCP94) • 定位5q21 • 概述FER基因由1017个腺嘌呤、535个胞嘧啶、 636个鸟嘌呤和762个胸腺嘧啶组成。FER蛋白是 一种FPS/FES类非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其作用 是控制细胞之间的粘连,并且通过生长因子受体 把信息从细胞表面传递到细胞骨架上。
Teaching Tools In Plant Biology
© 2012 Hunan Nomal University
(3)水平或垂直放置于25℃温室中光照培养。
(4)培养一个星期后,观察野生型与突变体植株的
表型。
五、结果与分析 根据fer表型并查找相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料,分析该基因在植 物生长发育中的可能功能。
Teaching Tools In Plant Biology
© 2012 Hunan Nomal University
三、材料、器材和试剂
1、材料
野生型拟南芥种子,fer突变体种子。
2、器材
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培养皿、移液器及其
tip头、三角烧瓶。
3、试剂 70%乙醇、15%的Bleach、MS盐、维生素B2、 肌醇、蔗糖、琼脂粉。
(6)吸去管中液体,加入1ml灭菌水,上下震荡1min。
Teaching Tools In Plant Biology
© 2012 Hunan Nomal University
(7)重复步骤(3)4次。 (8)吸去管中液体,加入1ml灭菌水,置于4℃,2~4天

STE20L4促进拟南芥下胚轴伸长的机制研究

STE20L4促进拟南芥下胚轴伸长的机制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2022, 43(6): 1144 1151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STE20L4促进拟南芥下胚轴伸长的机制研究佘玉婷,丁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27摘要:下胚轴伸长是高等植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保障,下胚轴的伸长协助植株破土而出并由异养转变为自养生长。

本研究通过对一系列拟南芥突变体材料进行下胚轴观察,鉴定到一个具有短下胚轴的突变体ste20l4,并对其调控下胚轴伸长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索。

结果表明:STE20L4编码与酵母中STE20同源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MAPK级联信号通路中作为MAP4K激活下游的MAP3K。

基因型鉴定和半定量结果显示,ste20l4-1、ste20l4-2均为功能缺失的突变体。

通过表型观察,ste20l4突变体无论在长日照(16 h光照/8 h黑暗)、短日照(8 h光照/16 h黑暗)及黑暗(24 h 黑暗)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均呈现出短的下胚轴。

细胞学结果显示,突变体ste20l4短的下胚轴是由于其细胞长度的变短而不是细胞数目的变化导致的。

植物激素赤霉素可促进下胚轴的伸长,对其处理的敏感性可作为是否参与GA信号转导途径的判断方法。

在不同梯度浓度的GA处理(0、0.5、1、2、5 µmol/L)下,ste20l4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下胚轴伸长作用不明显。

多效唑(PAC)是内源GA合成的抑制剂,随着不同梯度浓度的PAC处理(0、0.01、0.02、0.05、0.1、0.2、0.5 µmol/L),ste20l4突变体下胚轴伸长的抑制作用相对于野生型不明显。

上述生理学结果表明,STE20L4参与到GA信号转导通路中调控拟南芥下胚轴的生长发育。

将STE20L4蛋白与荧光标签融合后转染烟草或拟南芥原生质体观察其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STE20L4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

对野生型、ste20l4突变体中进行一系列GA下游与下胚轴伸长相关基因的RT-qPCR检测,结果表明XTH17、EXP2、PRE1、PIF4、YUC2和SAUR19基因的转录水平在ste20l4突变体中明显下调,即STE20L4可能通过间接调控这些下游基因的表达参与下胚轴的伸长。

拟南芥热敏感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拟南芥热敏感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内, 耐热性随水杨酸浓度增高而增强 , 水杨酸合成基因突变 , 致植 物体 内不能 积累水杨酸 , 导 植物耐热性 都会 降低 ; 落酸是 脱 启动植物体 内抗逆基 因表达 的第一信使 , 植物感受胁迫信号 , 引起植物体 内脱落酸水平上调 , 而增 加植 物的抗逆性H . 从 ]有实 验表明, 经脱落酸预处理可以提 高拟南芥的耐热性 , 当合成脱 落酸相关突 变或 对基 因突变导 致脱落酸不敏感 突变时 , 南芥 拟 耐热性 降低 ; 乙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 , 在植物应对非生物 胁迫过程 中起着 重要作用. 乙烯合成突 变或对乙烯不敏感 突变会 导致 耐热性的降低 ; 一氧化 氮是植物体内重要 的内源信号 转导分子 , 与植物非生 物胁迫反应 的信 息传 递 ,e_ 等人发现 , 参 L e6
的适应能力和耐受高温 的极 限称为耐热性 , 受多基 因控制 , 通过筛选模式 植物拟南芥 突变 体库 , 已经发现几十种热 敏感 突变
体并 克隆 了相关基因 , 这些基因分别归属于热激蛋 白类 、 热激转录因子类 、 钙信号相关基 因、 水杨酸 ( A,acl cd 信号相 S sl y cai) ii 关基因、 脱落酸( B asicai) A A,bcs c 信号相关基 因、 i d 乙烯 ( T, hl e 信号相关基 因、 E e y n) t e 一氧化氮 ( O) N 信号相关基 因、 以及泛素
热激时 , c “和 C M辅助下 , tB 3使 AH f 1 磷酸化 , 在 a a AC K ts a A 从而调节热激时 H F的活性和 H P基 因的表达 J S S .
14 与水杨 酸、 . 脱落酸、 乙烯和一氧化氮信号途径相 关的热敏 感突变体
水杨酸 能提高植 物的耐热 性. 一定 的浓度 范围 在

烟草突变体筛选与鉴定方法篇:3.烟草突变体的TILLING筛选与功能鉴定

烟草突变体筛选与鉴定方法篇:3.烟草突变体的TILLING筛选与功能鉴定
以及 高通量 测序 技术 ( et eeai q ec g nx— nrt ns uni )等方 法将 点 突变筛 选 出来 ,具 有 高通量 、低成 本 的技术 g o e n
特点。随着烟草全基 因组测序的完成 ,TL I G在烟草功能基 因组学中的重要价值也越发体现 出来 。 IL N
选 技术 如 毛细管 电泳( aia et p oei, E)聚丙 烯酰 胺凝 胶 电泳( oycya d eeet p oei cplr e c oh rssC 、 ly l r p larlmiegll r hrs , co s
P G 、琼脂糖 电泳 ( grs gll t p o s , G 、高分辨熔解 曲线 ( i rsl i e i , R ) A E) aa e ee c oh r i A E) o e r es h - o t n l gH M e uo m t n
链核酸分子 ;( )电泳检测 ,检测手段可通过产生真实 电泳图谱 的 LC R 30遗传分析工作站进行 ,也 4 IO 40
可通过 自动 化程 度较 高 的毛细管 电泳 系统 进行 ;( 5)采取 相 同 的方 法从 突变 池 中筛选 突变 个体 ;( )突变 6
个体 P R产物的测序验证。 C
高水平 的突变剂量 ,多倍体的突变频率要显著高于二倍体 ,如二倍体植物拟南芥、水稻 、玉米的突变频率
分别为 1 7 、1 0 b / 5 b 而多倍体植物普通小麦突变频率 1 4 b 普通烟草约为 1 6 b 因 / 0 b / 0 、1 8 , 1 k 5 k 4 k / , 2k / , 6k
此要使基因组中 9%以上 的基 因都有突变信息 ,多倍体植物如普通小麦 TL I G检测群体很少超过 50 5 IL N 00

拟南芥跨液泡膜磷转运蛋白基因突变体的初步筛选

拟南芥跨液泡膜磷转运蛋白基因突变体的初步筛选

Ab t a t By a l zng t r i ps st a s o a o o e n a t od n ne t e T — DN A u sr c : na y i heA ab do i r n l c t rpr t i nd isc i g ge , h m —
f r a i n f r t n e tg to l ntt l r n e t ho p r . o m to o he i v s i a i n ofp a o e a c o p s ho us Ke r s y wo d :A r b do i ; Ph pha e s a va i n; M ut nts r e i a i pss os t t r to a c e n ng; T r n l c t r a so ao
a l ss be we n wid‘y ab do i n os ha e s n ii e m u a t o d pr vi o e i — na y i t e l - pe Ar i pss a d ph p t e stv t t n s c ul o de s m n—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河 南农 业 科 学
拟 南 芥 跨 液 泡 膜 磷 转 运 蛋 白基 因 突 变 体 的 初 步 筛 选
田双 起 , 秦广 雍 , 黄 新 , 常胜合
( 州 大 学 离 子 束 生 物 工 程 省重 点 实 验 室 ,河 南 郑 州 4 0 5 ) 郑 50 2
中 图 分 类 号 :Q9 5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4—3 6 ( 0 8 0 0 4 0 2 8 2 0 ) 4— 0 5— 3

拟南芥突变体arf8和nph4/arf7的长下胚轴表型的初步研究

拟南芥突变体arf8和nph4/arf7的长下胚轴表型的初步研究
性 的遗 传方式 ; 突变体 n 一 n h —0 双 J p 412的下胚轴长度 比两个单 突变体 的长 , 明 a 8 与 n h — 2在 长下胚 说  ̄一 p 41 0 轴表 型上存 在加性 效应. 因此 , 一、p 41 2和 nh —0 n J nh —0 p 41 7的长下胚 轴表型 极可 能源 于相 应 突变体蛋 白的产
( . 州大学 a植物抗 逆基 因功能研究广州市重点 实验 室 , 1广 .
b 生命科 学学 院 , . 广东 广州
5 00 ;. 10 6 2 北海 道大学 理学部生物学系 , 日本 札幌 0 00 1 ) 6 -80

要: 通过对拟 南芥( rb os ain ) R 8和 N H / R 7 因的突 变体 以及有关双 突 变体 的下胚轴长 Aa i pit l a A F d sh a P 4A F 基
诱导基因的表达中起着中心作用 J在 以前的研究中, . 发 为阐明相关突变体的长下胚轴表型的起源积累证据. 现 0 .是一个 TD A插在 A F 基因的第 3 』 —N R8 个外显子中 的突变体, 其幼苗呈现出白光条件下长下胚轴的表型 J , 其超量表达幼苗则呈现出短下胚轴表型 J分子遗传学研 .
究的结果还表 明, 一 n J的长下胚轴表型涉及 远红光受 1 1 植 物材 料 .
1 材 料与方法
体一光敏色素 A pycr e Py ) (ht h m hA 所接受光信号的转 o o A,
导 , 而不涉及红光受体一光敏色素 B py cr eB (ht h m , o o
需要进一步夯实. 作为一类极为重要 的转录调控因子, 生 长素反应因子(uir pneat ,R ) ax sos f o A F 在调控生长n 和 nh/r , p4 a 7并进 f

基于BSA-seq的拟南芥辐射诱变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基于BSA-seq的拟南芥辐射诱变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核农学报2023,37(10):1905~1911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基于BSA-seq的拟南芥辐射诱变突变体的基因定位汪泽民1何曦1张宇涵2周明2洪丽兰1, *(1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58;2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摘要:辐射诱变极易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目前鲜有采用BSA-seq方法定位辐射诱变突变体基因的研究报道。

为探索BSA-seq用于辐射诱变突变体的基因定位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辐射诱变筛选得到一个拟南芥突变体,将其与亲本杂交,在F2代分离群体中根据表型筛选单株,构建两个极端表型的子代混池;将两个子代混池与亲本混池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MutMap、QTL-seq和GPS等多种BSA-seq定位策略对其进行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多种BSA-seq定位策略均取得了一致的结果,在2号染色体上获得7 Mb的初步定位区间;使用IGV软件对该区间内的基因组进行可视化,发现该区间内存在25 189 bp的大片段缺失,缺失区段包含6个基因;通过SnpEff进行突变位点注释,经基因注释信息推测AT2G28610为候选基因;通过遗传学试验验证了该候选基因为突变基因。

本研究结果为应用BSA-seq技术定位辐射诱变得到的突变位点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拟南芥;辐射诱变;基因定位; BSA-seqDOI:10.11869/j.issn.1000‑8551.2023.10.1905从人工诱导或自然发生的突变体中挖掘出突变信息既是分子遗传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重要途径[1-2]。

传统的遗传学基因定位方法往往需要构建渐渗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群体和复杂的遗传图谱[3-6],但这种方式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方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常用于鉴定与突变体表型紧密连锁的基因区域或开发连锁的分子标记[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要购买一批拟南芥突变体,想请教有经验的虫友购买拟南芥突变体的具体流程,例如我需要一个APETALA1的突变体,应到哪个网站进行搜索,怎样进行选择订购,越具体越好,有截图就更好了,谢谢大家了!
Step 1. 打开NCBI主页:/
打开的页面如下:
如下
得到如下页面:
进一步获得该基因在NCBI里面的基因信息,到此我为什么要做这一步呢,主要是想获得该gene在拟南芥中的系统名,见下图:
记住这个名称:AT1G69120这个就是APETALA1(AP1)基因
接下来开始查找APETALA1(AT1G69120)的突变体,拟南芥突变体库世界上有很多,公开的没有公开私用的都有,突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DS的,T-DNA插入的,Tos17,EMS方法突变的等等。

但是,我们通常用美国SALK研究所的突变体库,这个突变体库比较权威,从这里可以找到几乎现有的所有拟南芥突变体,包括T-DNA插入,RIKEN FST等等各种不同的突变类型,而且有详细的突变位点介绍和购买方法它的搜索界面一目了然,使用也很方便。

下面介绍SALK突变体库的使用方法:
Step 2:打开SALK主页:/
点击T-DNA Express 进入(红圈处点击),如下显示:
显示如下,所有信息全在如下窗口中
从上述窗口中可以获得很多不同group制得的突变体,有SALK T-DNA,CSHL FST(冷泉港实验室的)等等,我个人建议使用SALK的突变体,订购比较方便,听同学说好像一百美元一个,上图中,蓝色下划线的那两个,以SALK_冠名的那个,两个显示的是不同的插入位置,和T-DNA插入方向(看在图中的位置和箭头方向)
点击其中一个进入信息页,比如点击SALK_056708,得到如下页面:
祝实验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