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四季的变化)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四季变化的原因。
本课内容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公转的概念以及四季变化的原因,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深入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能够用科学语言描述四季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理解世界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概念。
2.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直观教学: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
2.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运动。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地球的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四季的变化。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四季为什么会变化吗?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有什么关系呢?”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分析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讲义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讲义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在宇宙中不停地运动着,其中公转是地球的重要运动方式之一。
而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
地球的公转,简单来说,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进行的有规律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轨道并非是一个完美的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
这就导致了地球在不同位置上与太阳的距离有所差异。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其公转周期约为 365 天 6 小时 9 分10 秒,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以及地轴倾斜的角度,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地轴,也就是地球自转所围绕的假想轴,它并不是垂直于公转轨道平面的,而是倾斜了约 235 度。
正是由于地轴的倾斜,才造就了四季的变化。
让我们来看看四季变化具体是如何形成的。
当北半球朝向太阳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处于夏季;而此时南半球背向太阳,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处于冬季。
反之,当南半球朝向太阳时,南半球处于夏季,北半球则处于冬季。
春季和秋季则是过渡季节。
在春季,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气温逐渐升高,白天时间逐渐变长,黑夜时间逐渐变短;秋季则是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气温逐渐降低,白天时间逐渐变短,黑夜时间逐渐变长。
四季的变化在气温、昼夜长短、气候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表现。
在夏季,气温通常较高,阳光充足,白天时间较长,黑夜时间较短。
这个季节是许多农作物生长的旺盛期,也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旅游度假的热门时期。
但同时,夏季也可能会出现高温、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冬季则气温较低,天气寒冷,白天时间较短,黑夜时间较长。
在一些地区,会出现降雪、冰冻等天气现象。
冬季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冬眠的季节,而对于人类来说,需要采取保暖措施来抵御寒冷。
地球公转造成的四季更替

地球公转造成的四季更替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相互配合,形成了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和地球自转的倾斜角度,导致了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温度差异。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它的离心率为0.0167。
这意味着地球在不同的季节里,与太阳的距离是有所变化的。
在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它所接收到的太阳光线会更加强烈,这就是夏季的原因。
而在地球距离太阳最远的时候,它所接收到的太阳光线会更加微弱,这就是冬季的原因。
此外,地球的自转也对季节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自转的倾斜角度是23.5度,这意味着地球的赤道和两极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
当地球公转时,太阳的光线会以不同的角度照射到地球的不同地区,造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温度的差异。
这也是为什么在赤道地区气温比较高,而在两极地区则比较寒冷的原因。
总之,地球公转是造成四季更替的主要原因。
而地球自转的倾斜角度和公转轨道的差异,也是导致不同季节气候和温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这种变化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平衡和多样性,让地球上的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条件。
- 1 -。
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四季划分

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四季划分
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形成了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这些季节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引起的。
- 春季:春季开始于3月21日左右,当地球绕太阳运转到春分点时,昼夜时间几乎相等。
春季是温度逐渐回升的季节,植物开始生长,昆虫复苏,鸟类迁徙回来。
- 夏季:夏季开始于6月21日左右,当地球运行到夏至点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
夏季是温暖的季节,阳光强烈,植物生长茂盛,动物活动频繁。
- 秋季:秋季开始于9月23日左右,当地球绕太阳运转到秋分点,昼夜时间再次几乎相等。
秋季是温度逐渐降低的季节,植物开始凋落,动物为了储备食物而忙碌。
- 冬季:冬季开始于12月22日左右,当地球运行到冬至点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短。
冬季是寒冷的季节,植物休眠,动物进入冬眠或迁徙,人们穿着厚重衣物保暖。
这些季节交替循环,是地球上生物和自然环境发展演变的重要周期。
在南半球,这些季节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与北半球相反。
教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课件

03
研讨
在模拟实验中,我们是怎样模拟地球运动的?
准备一个塑料小球,在球上画一条“赤道”,再准备一个圆盘作为公转 的轨道,让小球在圆盘中转动起来,观察小球的运动。其中塑料小球 模拟地球,圆盘模拟公转轨道,圆盘的中心模拟太阳,小球自身转动 模拟地球自转。
03
研讨
通过观察图片、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对地球公转的特点有了什 么新的认识?
变形虫
生活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区别
喇叭虫
今天你学到了 什么呢?
05 习题精炼
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如果我们想到南半球观赏企鹅,哪几个月去比较适宜?
12月、1月、2月。这三个月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正好处于夏季,气候最 适宜。
谢谢
有什么办法解决?
我们可以完善实验方案,更改实验材料。我们可以在小球上画赤道,然后 用铁丝穿过小球作为地轴模拟地球,在场地中心放置一个灯泡模拟太阳, 在灯泡周围画线模拟地球公转轨道,最后我们拿着小球一边绕着倾斜的地 轴自西向东发生自转,一边沿着公转轨道自西向东发生公转。
02 活动探索2 你们还知道有什么能同时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仪器? 三球仪
02 活动探索3
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
人们常常认为,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你认 为这观点正确吗? 结合下面的有关数据和事实分析进行讨论
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平均距离 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 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
1.49亿千米 1.47亿千米 1.52亿千米
地球处于不同公转位置的时间点
2.再准备一个圆盘作为公转的轨道。 3.让小球在圆盘中转动起来,观察小球的运动。
发现:其中塑料小球模拟地球,圆盘模拟公转轨道, 圆盘的中心模拟太阳,小球自身转动模拟地 球自转。
地球公转产生了什么

地球公转产生了什么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昼夜长短变化、极昼和极夜、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产生,
四季交替
1.天文四季
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3)春、秋: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
2.气候四季
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
(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东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
(1)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2)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2.划分:
(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
(2)南、北温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
(3)南、北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
今天。
(精品)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材P33~35)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与研讨(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2)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3)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会改变吗?(4)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怎样的?2.交流:指导学生分组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探索地球公转的特点并完成组内研讨帮助卡。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1:我认为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因为我发现图中地球沿着箭头的方向运动,而箭头的方向就是逆时针方向。
主持人: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学生2:我认为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因为我发现图片中地球公转一周经历了春夏秋冬,刚好是一年。
主持人: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会改变吗?学生3:我认为不会改变,因为我发现图片中的地轴倾斜方向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主持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怎样的?学生4:我认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因为图片中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3.小结: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总是不变;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
探索二: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过渡: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都很强。
那么,你们能想出一个办法来模拟地球同时在自转和公转吗?(预设:能。
)2.引导: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模拟地球同时在自转和公转的办法。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与研讨4.提问: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们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解决办法吗?(预设: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实验方案、更改实验材料来解决这些问题。
如:我们可以准备一个塑料小球,在球上画一条“赤道”,并用铁丝穿过小球做地轴。
然后在场地中心放一个灯泡,在灯泡周围画出一个椭圆形轨道。
最后拿着“地轴”向右倾斜的小球,一边自西向东转动小球,一边沿着椭圆形轨道自西向东运动。
)5.过渡: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大家提出的方案都能用来尝试解决我们在模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科学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2. 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四季变化的原因。
3. 能够说明地球公转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概念。
2. 地球公转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3. 地球公转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解释地球公转如何引起四季的变化。
2. 分析地球公转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大地球模型或图片。
2. 学生练习册。
3.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绕太阳转动的吗?2. 学生回答。
3.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的公转和四季有什么关系吗?4. 学生回答。
Step 2:概念讲解与探究(15分钟)1. 出示大地球模型或图片,向学生讲解地球的公转运动。
2. 让学生观察地球模型或图片,自主探究地球的公转运动对四季变化的影响。
3. 学生们互动讨论并总结。
Step 3:探究结果的解释(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释地球公转如何引起四季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找到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3. 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
Step 4:地球公转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20分钟)1. 提问学生:地球公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回答:太阳的高度和时间的变化。
3. 提问学生:地球公转对农业有什么影响?4. 学生回答: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温度变化。
Step 5:小结与巩固(20分钟)1. 教师总结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四季变化的关系,并强调其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2. 学生进行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3. 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他们正确思考。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学生通过观察天气和地理环境的变化,总结不同季节的特点。
2.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行星的公转运动对其四季变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读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
日期
太阳光直 射点的位
(节气) 置
春分日 赤道
日期
3月21日 前后
月份
3、4、5 月
北半 球的 季节
春季
夏至日
北回归线
6月22日 前后
6、7、8 月
夏季
秋分日
赤道
9月23日 前后
9、10 11月
秋季
冬至日
南回归线
12月22日 前后
12、1、2 月
冬季
A
地面
B
快速抢答
1、太阳直射的最北界限是 北回归线 ,直 射的最南界限是 南回归线 。
2、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来 回移动。
3、夏至日,北回归线地带正午太阳高度 角 最高 ,白昼时间 最长 。
我来猜想
假如地球直立着(地轴不 倾斜)自转和公转,太阳 光直射点在哪里?
角角色色扮扮演演
方向、周期、公转轨道、地轴特征
考考你 读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
日期 (节气)
太阳光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长短的情况
春分日
赤道
昼夜等长
夏至日 北回归线
白昼最长
秋分日
赤道
冬至日 南回归线
昼夜等长 白昼最短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生活中的地理
1、在同一天中,哪个时段我们感 觉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为什么? 一年 当中呢 ?
2、一年当中,石家庄每天白昼的 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 (较短)?
午晚早Fra bibliotek观察 演示地球的公转 我发现
方向 周期 公转轨道 地轴特征
1、公转方向 是自西向东,与自转相同 2、公转周期是一年 3、公转轨道是椭圆形 4、地轴总是倾斜,并指向同一方向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