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工业通风与除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程领域。
在这个领域内,通风与除尘技术被应用于很多行业和领域,如煤矿、钢铁、化工、建筑等。
它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工人健康,同时还能够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对于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工业通风与除尘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2. 课程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熟悉通风与除尘的设备、材料和相关工艺;•了解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学会使用通风与除尘设备,并能够进行相关故障排查和维护。
3. 课程内容3.1 理论学习•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通风与除尘的设备、材料和相关工艺;•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
3.2 实践操作•通风与除尘设备的操作;•相关故障排查和维护。
4. 课程安排4.1 理论学习•第一周: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第二周:通风与除尘的设备和材料;•第三周:通风与除尘的工艺;•第四周: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
4.2 实践操作•第五周:通风与除尘设备的使用;•第六周:故障排查和维护。
5. 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践操作中学会使用设备并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以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为主,通过实践来提高对工业通风与除尘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标准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标准学制:五年教学时数:68学时编制徐昕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二0一四年《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68学分4课程类别:选修考试类型:考试适用专业:安全技术管理先修课程:安全管理学、安全评价、机械安全、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后续课程:防火防爆技术、交通安全管理、安全人机工程、环境检测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一门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是由安全检测技术、环境检测、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交叉而成的,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安全技术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在培养这些专业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
开设在安全管理学、安全评价、机械安全、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与后续课程防火防爆技术、交通安全管理、安全人机工程、环境检测等可以同时开设。
其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工业有害物的种类、来源、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工业通风与防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应用技术和测试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工业通风与防尘设计、科研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一个显着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的体系为重点,以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是依据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各种工业场所通风设计为依据,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对不同的技能要素,设计学习情境。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单元。
采取任务教学法、现场教学法。
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知识,熟练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技能。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掌握通风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
2. 学生能掌握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产生的原因及对人体的危害。
3. 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通风与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生产环境中的通风与除尘需求,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
2. 学生具备选择合适通风与除尘设备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设备选型和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通风与除尘系统的示意图,进行技术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工业通风与除尘在保护工人健康、改善生产环境中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工业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业工程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但需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通风与除尘基本原理- 通风的基本概念、目的和分类- 粉尘特性、产生原因及危害- 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方式及其适用场景2. 通风系统设计- 通风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要求- 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与选型- 通风系统阻力计算与风机选型3. 通风与除尘设备- 常见通风设备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常见除尘设备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设备的选型与配套设计4. 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实例- 工业场所通风与除尘需求分析- 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步骤与方法- 设计实例分析与讨论5. 通风与除尘系统CAD绘图-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与绘图技巧- 通风与除尘系统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课堂练习与作品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安排15个课时,具体进度如下:1-3课时:工业通风与除尘基本原理4-6课时:通风系统设计7-9课时:通风与除尘设备10-12课时: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实例13-15课时:通风与除尘系统CAD绘图教材章节及内容关联:《工业通风与除尘》教材第1章至第5章,具体内容与教材章节相对应,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写字楼)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写字楼)一、引言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写字楼这种高人流、高设备密度的场所,良好的通风与除尘系统能够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办公环境,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健康。
本文档将对写字楼的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指导。
二、目标与要求2.1 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适用于写字楼的工业通风与除尘系统,以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2.2 要求1.实现室内空气循环,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2.有效清除室内的颗粒物,包括粉尘、细菌等有害物质;3.噪音控制,保证室内的安静工作环境;4.能够自动监测和调节室内空气质量。
三、设计方案3.1 空气流通系统设计在写字楼中,一种常见的通风系统设计是采用集中送风和排风的方式。
通过安装送风机和排风机,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并将污浊空气排出室外。
具体设计方案如下:1.根据写字楼的总体布局和朝向确定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以实现空气的有效循环;2.选择适当的送风机和排风机,并合理布局;3.安装过滤器,以过滤进入室内的空气中的颗粒物;4.添加可调节的风速控制装置,以实现不同季节和人员密度下的送风量调节。
3.2 除尘系统设计除尘系统的设计是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写字楼中,常见的除尘方式包括过滤型除尘设备和静电除尘设备。
具体设计方案如下:1.安装空气过滤器,过滤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2.选用高效的静电除尘设备,对微小颗粒进行捕捉和除尘处理;3.定期维护和清洁除尘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除尘效果。
3.3 噪音控制设计噪音是影响办公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供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需要进行噪音控制的设计。
具体设计方案如下:1.在送风和排风系统中添加隔音材料,减少风机噪音的传播;2.选用低噪音风机,并尽量减少风机运行时的振动和噪音;3.使用隔音材料包裹空气管道,减少气流噪音;4.注意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减少反射和传播噪音的材料。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教学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教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能够分析通风与除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了解通风与除尘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3.掌握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4.能够分析通风与除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能够运用通风与除尘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使学生明白通风与除尘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通风与除尘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以及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1.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通风与除尘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如机械通风、自然通风、过滤除尘、湿式除尘等。
3.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包括通风量的计算、风管的设计、除尘设备的选择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通风与除尘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通风与除尘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实践,使学生掌握通风与除尘设备的操作和调试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工业通风与除尘》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推荐《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手册》等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通风与除尘的原理和设备。
4.实验设备:准备通风与除尘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标准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标准学制:五年教学时数:68学时编制徐昕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二0 一四年《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68学分4课程类别:选修考试类型:考试适用专业:安全技术管理先修课程:安全管理学、安全评价、机械安全、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后续课程:防火防爆技术、交通安全管理、安全人机工程、环境检测、前言1.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一门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是由安全检测技术、环境检测、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交叉而成的,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安全技术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在培养这些专业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
开设在安全管理学、安全评价、机械安全、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与后续课程防火防爆技术、交通安全管理、安全人机工程、环境检测等可以同时开设。
其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工业有害物的种类、来源、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工业通风与防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应用技术和测试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工业通风与防尘设计、科研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设计思路本课程的一个显着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的体系为重点,以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是依据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各种工业场所通风设计为依据,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对不同的技能要素,设计学习情境。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单元。
采取任务教学法、现场教学法。
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知识,熟练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技能。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掌握通风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通风与除尘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了解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系统的设计标准和评价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通风与除尘需求,提出合理的通风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通风与除尘系统的初步设计和计算。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完成工程任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工业通风与除尘,认识到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对环境保护和工人健康的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工程实际问题解决的乐趣,激发对工程技术学习的兴趣。
3.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社会主义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工业通风基本原理:介绍工业通风的概念、目的、分类,通风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工业通风概述- 内容:通风需求、通风方式、通风系统组成。
2. 除尘技术及其设备:讲解不同类型的除尘设备,如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及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除尘技术及其设备- 内容:除尘设备分类、工作原理、性能比较。
3. 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阐述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和评价指标。
- 教材章节:第三章 通风与除尘系统设计- 内容:设计原则、系统布局、风量计算、设备选型。
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通风与除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工业通风与除尘案例分析- 内容:案例介绍、问题分析、解决方案。
5. 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通风与除尘系统的初步设计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设计实践- 内容:设计任务、操作步骤、计算方法、成果评价。
工业通风及除尘课程设计

目录1、设计总说明 ........................................................................... - 2 -1.1工程概况 ........................................................................... - 2 -1.1.1厂的基本情况 ........................................................... - 2 -1.1.2工程目的................................................................... - 2 -1.1.3现有情况................................................................... - 3 -1.1.4达到标准................................................................... - 3 -1.2设计依据 ........................................................................... - 4 -2、除尘系统的方案设计............................................................. - 4 -2.1方案一设计计算 ................................................................ - 4 -2.1.1方案一轴测图 ........................................................... - 4 -2.1.2方案一风量分配........................................................ - 5 -2.1.3方案一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数 ..................................... - 5 -2.1.4方案一阻力汇总........................................................ - 7 -2.2方案二设计计算 ................................................................ - 9 -2.2.1方案二轴测图 ........................................................... - 9 -2.2.2方案二风量分配........................................................ - 9 -2.2.3方案二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数 ................................... - 10 -2.2.4方案二阻力汇总...................................................... - 12 -2.3方案三设计计算 .............................................................. - 14 -2.3.1方案三轴测图 ......................................................... - 14 -2.3.2方案三风量分配...................................................... - 14 -2.3.3方案三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数 ................................... - 15 -2.3.4方案三阻力汇总...................................................... - 17 -3、最佳方案选择........................................................................ - 19 -3.1方案经济性比较 .............................................................. - 19 -3.2方案技术性比较 .............................................................. - 19 -3.3选择最佳方案.................................................................. - 19 -4、系统阻力计算与平衡............................................................. - 20 -4.1阻力平衡计算.................................................................. - 20 -4.2阻力平衡调节.................................................................. - 20 -4.3除尘系统总阻力 .............................................................. - 20 -5、除尘系统风机选择 ................................................................ - 20 -5.1风量风压计算.................................................................. - 20 -5.2风机选择 ......................................................................... - 21 -5.2.1绘制管网特性曲线.................................................. - 21 -5.2.2计算电动机功率...................................................... - 21 -5.2.3绘制风机特性曲线.................................................. - 21 -6、设备材料汇总........................................................................ - 23 -7、系统运行维护........................................................................ - 24 -8、设计小结............................................................................... - 24 -1、设计总说明1.1工程概况1.1.1厂的基本情况该冶炼位于素有“世界钨都”之称的省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课
程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
《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标准
学制:五年
教学时数:68学时
编制徐昕
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二0一四年
《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68学分4
课程类别:选修考试类型:考试
适用专业:安全技术管理
先修课程:安全管理学、安全评价、机械安全、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
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
后续课程:防火防爆技术、交通安全管理、安全人机工程、环境检测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一门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是由安全检测技术、环境检测、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交叉而成的,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安全技术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在培养这些专业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
开设在安全管理学、安全评价、机械安全、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与后续课程防火防爆技术、交通安全管理、安全人机工程、环境检测等可以同时开设。
其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工业有害物的种类、来源、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工业通风与防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应用技术和测试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工业通风与防尘设计、科研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一个显着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的体系为重点,以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是依据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各种工业场所通风设计为依据,以学生的职业能
力培养为核心,对不同的技能要素,设计学习情境。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单元。
采取任务教学法、现场教学法。
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知识,熟练掌握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技能。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如下表
二、课程目标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从事现场工业通风除尘设计、评价、检查、监测与监督、预防控制与技术管理工作,适应企业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分析方法,概括出本课程的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粉尘的基本特性和对人体的主要危害,熟悉粉尘的主要来源;
(2)理解控制粉尘及有害物的通风方法,重点掌握局部排风设施的基本型式及设计要点;
(3)掌握目前国内外用于通风除尘技术的除尘器类型及原理;
(4)掌握通风管道系统压力分布规律,重点掌握除尘管道设计方法;
(5)理解通风机的结构原理及其分类,重点掌握通风机性能参数表示方法及关系;
(6)掌握通风净化系统测试技术,重点掌握粉尘特性测定、通风机性能测定和除尘器性能测定方法;
(7)了解国内外其他防尘技术措施及其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
(1)能掌握空气质量平衡和热平衡原理;
(2)会排风罩外部气流的运动规律及排风量的设计
(3)能掌握各种除尘器除尘原理,形式及特点
(4)会吸收法与吸附法及其装置的选择
(5)会均匀送风与均匀吸风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6)能读懂离心式、轴流式通风机的特性曲线。
3.素质目标:
(1)具有较好的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
(2)具有较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4)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5)获得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课程内容:作业场所空气与粉尘、通风方法、排风罩、粉尘净化原理及装置、有害气体净化原理及装置、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通风机、通风净化系统测试技术等等。
要求:让学生掌握工业有害物的种类、来源、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以及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应用技术和测试方法,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予以控制。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教学大纲进行讲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和日后从事安全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如讲练结合型教学、问题探究型教学、讨论式教学、现场型教学等方法,其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推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等。
为此学校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3.为便于组织教学,对各学习情境进一步分析细化,可以设置若干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
(二)教学评价
建立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相结合的方法。
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过程考
评占40分,
(三)教学基本条件
1.专任专业教师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从严治教,具备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具有安全工程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开展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3)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
2.兼职教师
(1)是在本专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2)需经学校组织的教学方法培训。
3.与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四)教材选用与编写
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教材为《工业通风与除尘》,作者:蒋仲安等,出版日期:2010-08,出版社:,书号ISBN:978-7-5024-5141-7。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人力资源的开发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了校内教师,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如聘请安全专家和一线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或课外辅导员。
2.内容资源的开发
本课程是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平台课之一,只有掌握了相关理论和检测方法,才能使后续的技能训练课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3.实践资源的开发
本课程对实践教学设备场地要求较高,除了校内资源外,要与多个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五、其它说明
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五年制安全技术管理专业。
2.本课程所列的学时为建议课时,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