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_首发式与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从劳动中诞生的发明

中国从劳动中诞生的发明一、陆相成油理论发明创新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及天然气的国家之一。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陆相盆地生油理论"和"陆相盆地成油理论"指导了大庆油田的发现。
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有可能出现的大的油田,中国的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只要条件适宜,陆相沉积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论。
世界影响:中国石油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家对全球陆相生油及油气藏形成理论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质系主任A.D.马洛尔教授在了解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情况后著文说"中国油气藏普遍形成于陆相沉积。
作为陆相沉积盆地专家,我从那里(中国)学到了许多有关盆地的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陆相石油地质研究在短时期内从勘探实践到确立理论取得如此明显而巨大的进展,的确使世界石油地质界的一部分科学家难以理解和接受。
直到1966年,仍有一些国外著名地质学家发表文章认为,中国人在渤海湾地区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陆相生油论"是"不可能的,是耸人听闻的说法"。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世界陆相盆地中又有一重大发现,人们在澳大利亚的吉普斯兰盆地和库珀盆地找到了一系列由陆相沉积所形成的大中型油气田。
重要的是,李四光的“陆相成油理论”让中国人彻底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尤其是大庆、大港、胜利等地连续建成大油田,陆相成油理论的作用功不可没。
李四光的“陆相成油理论”曾经在中国的7大标志性科技成就中,陆相成油理论和应用位列第四,仅次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杂交水稻。
二、杂交水稻发明创新概述: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籼型杂交水稻比传统水稻增产30%以上,它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
美联社之前文章称,袁隆平的高产水稻研究帮助养活了全世界人民。
首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在北京召开

首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在北京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04(025)003
【总页数】1页(P348-34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继往开来创新发展“首届世界厨师艺术节暨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成立25周年纪念活动”总结会在北京召开 [J], ;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节能节水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6年度年会在北京召开 [J], 王博
3.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七十周年暨当代地质科学进展与展望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J], 陈勤五
4.亚洲铸造论坛预备会在沪圆满结束会议确定秘书处设在中国铸造协会,首届论坛于2010年5月在北京召开 [J],
5.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安徽省地质学会组团参加年会[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绪论单元测试1.在古代,石油用于( )。
A:防腐 B:照明 C:建筑 D:化工原料答案:防腐;照明;建筑2.世界上的常规石油储量主要分布在()深度中。
A:>7000m B:>10000m C:<1000m D:500-3500m 答案:500-3500m3.中国新疆的含油气盆地包括()。
A:准噶尔盆地 B:松辽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渤海湾盆地答案: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以下哪些可能来源于石油石化产品()。
A:油漆 B:医药 C:化妆品 D:衣服答案:油漆;医药;化妆品;衣服5.开发地质学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地质依据,涉及到的工作包括()。
A:开发井位的调整 B:开发前的评价 C:开发井监控 D:油藏研究答案:开发井位的调整;开发前的评价;开发井监控;油藏研究6.开发地质学的作用包括()。
A:注采井网调整 B:部署井位 C:解决开发矛盾 D:分层开采答案:注采井网调整;部署井位;解决开发矛盾;分层开采7.目前,石油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医药等领域。
()A:错 B:对答案:对8.油气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A:对 B:错答案:对9.油气分布的差异性表现在地理位置、时代、埋藏深度等方面,总储量的一半分布在少数几十个特大油田中。
()A:对 B:错答案:对10.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新疆地区。
()A:错 B:对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石油中碳和氢累计含量的平均值约为。
A:51% B:87.5% C:67% D:97.5% 答案:97.5%2.一般,源于陆相烃源岩的石油具有以下特征?A:V/Ni 大于 1 B:Ni/V 等于 1 C:Ni/V 大于 1 D:V/Ni 等于 2 答案:Ni/V 大于 1 3.石油中的钒卟啉和镍卟啉属于()。
A:含氧化合物 B:含氮化合物 C:烃类化合物 D:含硫化合物答案:含氮化合物4.关于石油的颜色,下面那句比较准确。
油气地质与勘探_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油气地质与勘探_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岩石热解参数不仅可以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还可以划分干酪根类型。
答案:正确2.有效渗透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性质,与流体饱和度关系不大。
答案:错误3.现代油气勘探证实石油的无机成因说是错误的。
答案:错误4.我国的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主体都属于克拉通盆地。
答案:正确5.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存在较为严格的函数关系。
答案:错误6.含油气系统强调以生烃灶为核心,即一套有效的烃源岩层系就形成一个含油气系统。
答案:正确7.一个盆地油气源的丰富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盆地内烃源岩的体积大小。
答案:错误8.沉积剖面中,干酪根数量的减少和沥青数量的增加具有互补性和成因上的联系性。
答案:正确9.排替压力越小,说明岩样中最大连通孔喉越大,大孔喉越多,孔隙结构越好。
答案:正确10.石油荧光性强度与石油类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答案:错误11.石油的正构烷烃分布曲线与()关系不大。
答案:地层压力12.有机质演化生烃的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答案:温度13.下列岩石中,最可能成为烃源岩的是()。
答案:灰黑色泥岩14.当沿着油气运移方向地质色层效应起主导作用时,石油的相对密度会逐渐()。
答案:变小15.有利于改善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成岩作用是()。
答案:溶解作用16.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答案:低温高压17.不能作为油气二次运移主要通道的是()。
答案:干酪根网络18.我国中部的主要含油气盆地是()。
答案: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19.下面关于正构烷烃分布曲线的描述,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答案:相对陆相有机质,海相(浮游生物菌藻类)有机质形成的石油,低碳数(≤C21)正构烷烃多。
受微生物强烈降解的原油中,正构烷烃常被选择性降解,一般含量较低。
20.油气初次运移动力中,通过产生异常压力促使油气发生运移的是()。
答案:黏土矿物脱水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有机质生烃作用21.断层的封闭机理主要包括()等。
朱夏院士简介

朱夏院士简介㊀㊀朱夏(1920 1990),字小可,浙江嘉兴人㊂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㊁五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沉积学特别委员会委员,大地构造和石油地质学家,诗人[1]㊂朱夏先生幼承家学,谙古诗词㊂1940年从重庆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数年后,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深造㊂解放初期,毅然终止学业偕妻儿回到祖国[2]㊂1951年至1955年,从事多项固体矿产有关工作,有‘中国的金“等多本著译作问世㊂1955年,主动请缨参加石油普查工作,历任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大队总工程师,为这两个盆地以后的石油发现做了前期工作㊂1959年,转战松辽盆地,为大庆油田的发现做出了贡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㊂之后任地质部石油地质局副总工程师,规划油气勘探部署,对南方油气地质进行调查研究㊂1962年至1975年,任地质部华东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进行区域地质矿产的广泛研究,发表了‘我国中新生界含油气盆地的大地构造特征及有关问题“等总结性论文,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㊂在因文化大革命深受不公正待遇时,朱夏先生仍积极探索,抱病翻译了‘板块构造的岩石记录与历史实例“等著作和文章,率先推动了板块构造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研究㊂1975年至1983年,任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副指挥兼总工程师,发表多篇论文,对中国油气盆地做了系统论述,为石油普查工作部署和苏北盆地勘探提出了重要建议,还就黄金地质工作的开展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宝贵建议㊂在此期间,参加筹建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研究所并主持盆地研究室的研究工作㊂主编出版‘中国中㊁新生代盆地构造和演化“㊂他主编的‘中国沉积盆地“一书英文版在荷兰出版,为‘世界沉积盆地丛书“的首卷㊂朱夏先生的学术思想㊁重要学术见解反映在‘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一书中,具有广泛且重要的影响㊂1983年起,任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技术顾问,对东海油气勘探提出了重要建议㊂在同济大学任兼职教授,指导博士生进行 中国大陆边缘构造演化 的研究㊂他作为‘石油实验地质“的主编,积极鼓励年轻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祖国的石油事业贡献力量㊂朱夏教授学风严谨,思路广阔,见解精辟,主张活动论构造历史观和多旋回地球动力学分析方法论,以印支期为界,划分新全球构造阶段和古全球构造阶段,并对锋线㊁变格运动㊁特提斯演化㊁转换断层㊁构造和油气演化多有深刻的见解和论述,所提出的盆地分析研究 3T-4S-4M 的程式,也为石油地质界所熟知㊂朱夏先生多年来一直强调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紧密结合,实验分析与地质应用的紧密结合,海洋和陆地研究的紧密结合,十分重视南方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㊂他抱病参加的最后一项学术活动是在无锡举行的 国家科技攻关碳酸盐岩课题会 ㊂虽身患重病,先生仍以诗言志: 老去原知步履艰,江山未许此身闲㊂传薪献曝心犹壮,烈士何尝有暮年㊂ [3]朱夏先生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参考文献:[1]㊀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朱夏[EB/OL].(2002-12-23)[2020-07-22].http://www.shtong.gov.cn/dfz_web/DFZ/Info?idnode=55434&tableName=userobject1a&id=41610.[2]㊀刘光鼎.朱夏教授周年祭[J].上海地质,1992(1):1-4.[3]㊀朱夏.朱夏诗词选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朱㊀铉)。
“全国盆地构造与能源资源会议”在大庆油田召开

“全国盆地构造与能源资源会议”在大庆油田召开
朱德丰;吴根耀
【期刊名称】《地质科学》
【年(卷),期】2007(42)1
【总页数】1页(P133-133)
【关键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盆地构造;能源资源;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会议;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作者】朱德丰;吴根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3
【相关文献】
1."全国盆地构造与能源资源会议"在大庆胜利召开 [J],
2."全国盆地构造与能源资源会议"在大庆胜利召开 [J],
3.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J], 于潇(图)
4.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肖捷出席并讲话 [J], 本刊综合报道
5.全国盆地构造与能源资源会议第一号通知 [J], 高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中新生界沉积盆地与油气成藏

中国中新生界沉积盆地与油气成藏
田在艺;史卜庆
【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卷),期】2002(026)001
【摘要】中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是在多种大陆动力学体制下形成和发展演化的,不同板块边界条件、岩石圈变形机制和地幔热状态等因素制约了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不同的发展过程.古气候条件是控制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有机质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多次潮湿与干旱气候的交替形成了多个有利生油岩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使沉积盆地成烃过程复杂多样,成烃门限也存在很大差异.多旋回构造运动使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具有多个含油气系统的横向迁移和垂向叠置以及多个关键时刻的鲜明特点.油气往往存在多次运移,盆地内的油气藏往往是后期改造、调整和破坏的结果.
【总页数】5页(P1-5)
【作者】田在艺;史卜庆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波斯湾盆地新生界油气成藏组合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J], 贾小乐;何登发;童晓光
2.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中、新生界的流体压力结构和油气成藏机制 [J], 周兴
熙
3.文昌凹陷新生界断裂体系与构造样式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张迎朝;张坤坤;袁冰;李辉
4.中国东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热状态与油气成藏潜力——以苏北—南黄海盆地为例[J], 徐曦;胡瀚文;张加洪;肖梦楚;高顺莉
5.澳大利亚东南缘沉积盆地带白垩系——新生界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J], 傅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油气地质理论——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何登发教授

专访 / INTERVIEW I自1959年李德生先生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的我国第一张《中国沉积盆地分布图》算 起,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对我国境内的沉积盆地属性与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探索,逐渐发现我国的沉积盆地是不同地质时期不同类型盆地的叠合地质体,我国地质学家称其为“叠合盆地”,认为在21世纪我国将在叠合盆地的油气地质与勘探理论这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为此,笔者专门采访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的何登发教授。
问:21世纪,中国需要什么样 的油气地质理论?它的研究经历了哪 些历程?答:中国大陆长期处于全球动力 学体系复合、汇交部位,具有多块体 拼合、长期多阶段发展的特点,形成 了一系列具有多旋回叠加地质结构的 沉积盆地。
我认为’叠合盆地的油气 地质与勘探理论是21世纪指导我国油 气勘探实践的整体、综合理论。
我国 叠合盆地的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大致经 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91年之前的概 念萌芽阶段;二是在大型沉积盆地的 应用实践与理论探索与建立阶段,大 致持续至2003年;三是21世纪以来逐 渐发展完善、应用实践与理论螺旋式 上升阶段。
首先是朱夏先生1965年在《中国 大地构造问题》的开篇性文章《我国 陆相中新生界含油气盆地的大地构造 特征及有关问题》中,明确提出了中 国境内的沉积盆地具有“两个世代、两种体制”的演化特点。
我们现在知 道运动体制的变化是形成含油气盆地 的重要条件,而制约着运动体制的地 球的能量、力、作用、物质分布、温 度及其变化梯度、速度及其他因素,中®當要计么样鲶油^ 地质理讼-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何登发教授■本刊特约记者王大锐即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坏境,则是随着时间而作单向性、阶段性和旋回性变化的。
其次是李德生先生在同一时期基于全国沉积盆地研究而建立的盆地类型概念,于1982年在石油学报发表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的著名论文。
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基本构造类型有3种:一是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一拉张型盆地;二是中国中部含油气盆地一过渡型盆地;三是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一挤压型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首发式与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秋末冬初的北京,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等著的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首发式与学术报告会于2002年11月2日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隆重召开。
会议由以李先生在京学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文智教授为主任,陈蟒蛟、刘友元、张兴、何登发等其余在京学生为委员的组委会发起组织。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总地质师贾承造教授、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勘探部总经理朱伟林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任纪舜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文智教授等领导、李先生的京内外同事好友代表、李先生亲自培养的学生弟子代表及部分石勘院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00人参加了会议。
时值李德生院士及夫人朱琪昌教授伉俪80华诞之际,更使会议增添了浓重的喜庆色彩。
李德生(LI De-sheng)先生是我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江苏苏州人,1922年10月17日生,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李德生先生长期致力于石油勘探开发和地质研究工作。
作为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者之一,他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作为主要完成者,他参加研究的 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注水开发技术 和 渤海湾油区复杂油气聚集(区)带的理论与实践 以济阳等坳陷复杂断块油田的勘探开发为例 两项成果双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他在国内外地球科学刊物上发表10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 石油勘探地下地质学 (1989年,中文)、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 (1991年,英文)、 李德生石油地质论文集 (1992年,中文)、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院士文集 李德生集 (1997年,中文)和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2002年,中文,李德生等著)等。
同时,他为国家培养了二十余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
他于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授予他 石油地质杰出成就奖章 ,199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1997年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又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会议在庆贺李德生院士及夫人朱琪昌教授伉俪80华诞的热烈气氛中举行了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一书的首发式。
该书收集了李德生院士的20篇代表性著作及附录2篇,又含有他的同事、朋友撰写的18篇论文和学生撰写的15篇论文;既有中国重要含油气盆地的专题论文,又有全国性综述和理论探讨。
这些论文在板块构造和盆地类型、地幔隆升和裂谷成因、逆掩冲断带和前陆盆地、克拉通和海相叠合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成矿规律、构造力学机制和地应力类型及裂缝性储层的缝洞分布规律和断裂控烃理论等方面均有所探索和创新。
书中附有大量珍贵的实际资料和图件,如基底构造、沉积序列、构造单元、圈闭样式及构造演化图等。
由于文章作者多是中国相关盆地长期从事油气地质勘探的专家、学者,因此该文集也可以说是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的系统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全书共675页、110万字,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首发式之后,任纪舜院士作了题为 中国含油气盆地大地构造背景 、赵文智教授作了题为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研究方法 、李德生院士作了题为 我的科技生涯 的精彩学术报告。
会后举行了李德生院士及夫人朱琪昌教授伉俪80华诞庆典宴会。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和国家科学技术部联合赠送了贺寿花篮,李先生的部分同事友好及学生分别发来了贺卡、贺电或礼仪鲜花。
(蔚远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