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业任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大作业实验报告

大作业实验报告

实验9温度传感器特性实验PN结温度传感器半导体PN结温度传感器是利用晶体二极管或三极管PN结的结电压随温度变化的原理制成的。

二极管温度传感器的特性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正向特性曲线左移,即正向压降减小,故成负温度系数;反向特性曲线下移,即反向电流增大。

一般在20°C附近,温度每升高1°C,其正向压降减小2~2.5mV,基本上呈线性关系,比例系数约为-2mV/K。

PN结的反向电流是随温度呈指数规律变化,硅二极管的电流方程为:I=I0eqv/2KT I0=f(T)T3/2e-Eg/2KTI=f(T)T3/2e(qv-Eg)/2KT令S=f(T)T3/2V=Eg/q-2KT/q(LnS-LnI)VF=Vgo-C1KT/qPN结温度传感器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尺寸小、响应快、灵敏度高。

但它的测温范围比较窄,一般在-50到150℃9.1 PN结温度传感器温度特性实验、PN结温度传感器适用于线路补偿或普通温度测量。

二极管是温度的敏感器件,温度的变化对其伏安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正向特性曲线左移,即正向压降减小;反向特性曲线下移,即反向电流增大。

一般在室温附近,温度每升高1°C,其正向压降减小2~2.5mV;温度每升高10°C:,反向电流大约增大1倍左右。

9.1.1实验目的:9.1.1、了解PN结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及工作情况。

掌握敏感(传感)元件的转换原理、型号、使用方法,叙述辅助部分的设计和工作原理。

9.2.1.2 实验原理:晶体二极管或三极管的PN结电压时随温度变化的。

如硅管的PN结的结电压在温度每升高1℃时,下降约2.2mV,利用这种特性可做成各种各样的PN结温度传感器。

它具有线性好、时间常数小(0.2∽2秒)。

灵敏度高等特点,测温范围为-50℃∽+150℃。

9.1.3实验设备和元件:9.1.3.1实验设备:9号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5V直流稳定电源,0—2V数显电压表、辅助实验用工具盒。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整理版】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整理版】
3=R3+1;
IF R6>40-2*R8 GOTOF MA3;
IF R3<=R4 TOTOB MA2;
MA3:G91 G00 X2;
G90 Z27;
RET;
5、注意事项:
1)车削后工件的精度与程序时所选择的步距有关。步距越小,加工精度越高;但是减小步距会造成数控工作量加大,运算繁忙,影响进给速度 的提高,从而降低加工效率。因此,必须根据加工要求合理选择步距,一般在满足加工要求合理选择步距,一般在满足加工要求前提下,尽可能选取较大的步距。
G158;
R8=0;
M05 M00;
M03 S1000;
TYZCX;
G00 X100 Z150;
M02;
子程序:TYZCX.SPF
G90 G00 X0 Z27;
G01 Z25 F50;
R1=25 R2=16 R3=1 R4=90;
MA2:R5=R1*COS(R3);
R6=2*R2*SIN(R3);
G01 X=R6 Z=R5 F100;
程序原点设置是对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种设置方法有不同的编程使用方式、不同的应用条件和不同的工作效率。各种设置方式可以组合使用。
(1)设置刀具偏移量补偿车床的刀具补偿包括刀具的“磨损量”补偿参数和“形状”补偿参数,两者之和构成车刀偏移量补偿参数。试切对刀获得的偏移一般设置在“形状”补偿参数中。
试切对刀并设置刀偏步骤如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评议表
年 级
12春
层 次
网络春高起专
专 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
姓 名
杨广志
学 号
12957175002
学习中心 (函授站)

过控实践大作业报告

过控实践大作业报告

2017-2018(2)“过程控制系统综合实践”报告设计时间:2018年6月28日~7 月7日课程设计(大型作业)任务书(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老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名:一、设计目的1、了解实际控制系统的组成和使用的自动化仪表,掌握被控对象的建模方法,熟悉PID控制律的选择规则和控制器的整定原则;2、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完成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的实物实验;3、掌握串级、前馈、比值、S mith预估器、解耦等复杂控制方法的设计和应用原则,能根据复杂被控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复杂控制手段,完成控制器参数的整定,尽可能提高系统的控制品质;4、尝试高级的、智能的控制算法的应用。

二、设计内容、要求及组织形式1、设计内容(1)实物实验:完成实物实验(实验指导书可在“课程网站→首页-教学公告→点击查看更多→实践教学→更多”中下载);(2)仿真设计: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对象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具体课题由指导老师布置)。

2、要求(1)实物实验:要求画出控制系统原理图和实验系统的设备连接图,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打印波形图,并进行系统特性对比和分析;(2)仿真设计:要求分析被控对象的特性,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和P&ID图,记录仿真过程中的典型数据和波形图,对仿真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和总结。

三、设计进度及安排(时间及地点)四、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形式采用分项考核方式,通过综合实验表现、答疑情况、中期检查结果、答辩表现、报告质量等多个环节来共同确定成绩。

2、成绩评定方向实物实验部分成绩仿真部分成绩实验内容成绩比例自动化(火电、核电方向)双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实验50% 50% 首次出勤、实验时的表现、中期检查情况、答辩和报告均计入本次课程设计考核内容。

目录第一部分双容水箱液位串级PID控制实物实验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原理 (1)三、实验步骤 (3)四、数据记录及处理 (8)五、结果分析 (10)六、思考题 (11)七、分析与总结 (12)第二部分催化裂化再生器压力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一、设计内容和要求 (13)二、设计原理 (15)三、仿真记录 (17)四、结果分析 (19)五、改进设计 (19)六、总结 (22)第一部分双容水箱液位串级PID控制实物实验时间:2018年7月2日同组人:顾思远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PID调节规律;2、学习串级PID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3、学习串级PID控制系统投运和参数整定。

c++大作业学生实验报告

c++大作业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名称: C++程序设计实验项目名称:综合大作业——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同组成员:教师:2011 年 6 月 23 日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一、实验目的:(1)对C++语法、基础知识进行综合的复习。

(2)对C++语法、基础知识和编程技巧进行综合运用,编写具有一定综合应用价值的稍大一些的程序。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3)熟悉掌握C++的语法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编程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以及工程项目分析和管理能力。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1)只能使用/C++语言,源程序要有适当的注释,使程序容易阅读。

(2)至少采用文本菜单界面(如果能采用图形菜单界面更好)。

(3)要求划分功能模块,各个功能分别使用函数来完成。

三、系统需求分析:1.需求分析:为了解决学生成绩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方便对学生成绩的管理(录入,输出,查找,增加,删除,修改。

)系统功能分析:(1):学生成绩的基本信息:学号、、性别、C++成绩、数学成绩、英语成绩、总分。

(2):具有录入信息、输出信息、查找信息、增加信息、删除信息、修改信息、排序等功能。

2.系统功能模块(要求介绍各功能)(1)录入信息(Input):录入学生的信息。

(2)输出信息(Print):输出新录入的学生信息。

(3)查找信息(Find):查找已录入的学生信息。

(4)增加信息(Add):增加学生信息。

(5)删除信息(Remove):在查找到所要删除的学生成绩信息后进行删除并输出删除后其余信息。

(6)修改信息(Modify):在查到所要修改的学生信息后重新输入新的学生信息从而进行修改,然后输出修改后的所有信息。

(7)排序(Sort):按照学生学号进行排序。

3.模块功能框架图四、 系统设计与实现1. 菜单设计与实现:菜单将所有功能划入一个简单而又醒目的功能区,再通过分行及分列从而将各功能巧妙划分开来,方便操作,也会让人觉得界面简单别致而不单调。

期末大作业实践总结怎么写

期末大作业实践总结怎么写

期末大作业实践总结怎么写一、引言期末大作业实践是学习阶段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总结我在期末大作业实践中的经验和收获,并对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以期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二、实践背景和目标我所参与的期末大作业实践是在某软件开发公司进行的。

实践的目标是通过开发一个实际应用的项目,加深对软件开发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并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项目开发与实践1. 项目需求分析在开始项目开发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明确了项目的功能、用户需求和技术限制等。

通过这一步骤,我们明确了项目的目标和规模,为后续的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团队合作和沟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之间积极合作,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我们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明确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保持项目的正常运行。

同时,我们也注重沟通交流,及时反馈问题和提出建议,以便能够及时调整项目开发的方向。

3. 代码编写和测试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主要负责了系统的前端设计和编码工作。

通过自学和请教他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项目的前端开发工作。

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我注重代码的规范性和可读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

对于编写出的代码,我也进行了测试,保证了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问题分析和改进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技术难题、进度延误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并找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问题的分析和改进,我们避免了类似问题在后续开发中的出现,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四、实践感悟和收获通过本次期末大作业实践,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我在项目开发中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编程能力和技术水平。

通过实践中的不断尝试和学习,我掌握了前端开发的基本技巧和规范,提高了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同时,也增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技术难题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找到解决方案。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范例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范例
备注
常减压车间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不少于100字)
了解常减压装置的概况、工艺原理及流程、岗位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规范等,提高调查研究、文献检索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协同工作及组织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单位及岗位介绍
实践单位:科技集团公司
岗位介绍:常减压车间司炉岗。司炉岗位主要通过控制管式加热炉的炉温,利用对流、辐射、传导的方式对原料油进行加热,以便于在塔器中分馏。
司炉岗位是一个主要通过控制管式加热炉炉温来控制原料油加热温度的岗位,而加热炉的操作,简单地讲就是通过调节“三门一板”来稳定炉出口温度,以达到塔器蒸馏操作进料段的物料平衡和热平衡。所以,对于司炉岗位来说,实现三门一板的合适比例,室内和现场的协调是岗位操作的关键。“三门一板”即所谓的:油门、汽门、风门和烟道挡板。它们的调节遵循了基础的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及着火点。
2、常减压车间及司炉岗位情况介绍
常减压原油加工装置有着十多年的发展史,是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油一次性处理能力最大的装置。随着市场的需求量以及常减压蒸馏技术的不断革新,装置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今天的常减压装置已经达到了80万吨/年,产品结构也日趋多样化。在原油油罐区送入装置后,经过一次换热,温度升到110—150℃左右后,进入电脱盐装置做脱盐脱水处理,然后进一步换热升温后,进入初馏塔闪蒸。初底油在进行三次换热后,进入常压炉加热。加热至365℃左右的原油进入常压塔,从顶部及上部馏出汽油和轻柴油,并送至电精制系统精制后送成品罐区,下部馏出重柴油,底部抽出的常压渣油经减压炉进一步加热升温至400℃左右后进入减压塔,分馏出侧线蜡油,底部抽出的减压渣油或经换热降温后外送成品,或直接进入减粘炉加热后,去反应塔裂解,闪蒸塔闪蒸出瓦斯油后塔底减粘渣油经换热后外送成品。车间共设立了电脱精制岗位、常压岗位、减压岗位、司炉岗位、减粘岗位、司泵岗位及班长岗位七个岗位。

python大作业实验报告汇报材料

python大作业实验报告汇报材料

python大作业实验报告汇报材料【实验报告汇报材料】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Python大作业进行实验报告的汇报,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

2. 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完成一个Python大作业,掌握Python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提升对Python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方法3.1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是Python编程语言,运行环境为Windows操作系统,并使用了PyCharm集成开辟环境进行代码编写和调试。

3.2 实验步骤(1) 首先,我们进行了项目需求分析,明确了实验的具体要求和功能需求。

(2) 接着,我们进行了Python语言的学习和复习,包括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3) 在掌握了Python基础知识后,我们开始着手实现项目功能,按照需求分析的结果编写代码。

(4) 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异常、如何优化代码性能等,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讨论,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5) 最后,我们对代码进行了测试和调试,确保项目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需求。

4. 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完成为了Python大作业,实现了项目的基本功能,并通过测试和调试确保了代码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5. 问题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讨论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性能优化:在处理大数据量时,我们发现代码执行速度较慢,经过分析发现是由于算法复杂度较高导致的。

我们通过改进算法和使用合适的数据结构,成功提高了代码的性能。

(2) 异常处理:在处理用户输入时,我们遇到了一些异常情况,例如输入错误的格式、输入超出范围等。

我们通过使用异常处理机制,对这些异常情况进行了处理,提高了代码的茁壮性。

(3) 功能扩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对项目功能进行一些扩展,例如增加用户界面、添加更多的功能选项等。

我们在实验报告中提出了这些扩展的建议,并进行了讨论。

【内容详尽-格式完美 5000字+】人工智能大作业任务书实验报告

【内容详尽-格式完美 5000字+】人工智能大作业任务书实验报告

大作业任务书课程名称:人工智能题目:人工智能:生成智能专业:自动化班级:学号:学生姓名:任课教师:人工智能:生成智能摘要: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对抗与博弈的思想也逐渐被应用于许多真实场景,如围棋,对抗游戏等。

不过,这篇文章所探讨的是基于博弈思想的深度学习鉴别生成模型—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以下简称GANs)的前沿进展。

本文从生成模型的角度出发,针对GANs,使用了交叉熵作为生成器与判别器的损失函数,在基于Tensorflow的深度学习平台应用数字手写数据库MNIST证明了GANs的实用性与收敛性,此外,还综述了近期许多改进的GANs,探讨了其不同应用数据库场景的结果。

关键词:人工智能;博弈;深度学习;生成对抗网络;交叉熵一、引言深度学习旨在发掘在人工智能具有丰富的,分级的能够表征各种数据分布的模型,比如自然界的图像,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1]。

深度学习隶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与机器学习具有交叉互容的关系,2012年ImageNet挑战赛正式拉开深度学习的序幕,或者说是深层神经网络。

深层神经网络由传统的单层感知机,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发展而来,其为了解决高维数据的维度灾难,模型训练难以泛化,标准解难以收敛等诸多难题。

后续许多研究者投身深度学习领域,并将其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如医疗图像诊断,无人驾驶,语义识别,场景识别等等,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到目前为止,在深度学习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包括了鉴别模型,通常是那些将高维、丰富的特征输入映射到类属标签的模型。

这些显著的成功主要基于反向传播和Dropout算法,使用具有特别良好性能的梯度的分段线性单元。

由于难以去逼近极大似然估计和相关策略中出现的许多难以处理的概率计算问题,以及由于在生成上下文中难以利用分段线性单元的优点,深度生成模型的影响较小。

深度生成模型的成功为深度学习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之后有许多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轻工大学2013-2014学年第 2学期《大型数据库应用》期末考核报告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信管(2)班学号:*********姓名:***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大型数据库应用》期末考核任务1.任务内容1.1以自己的学号为用户名建立用户;1.2 完成以下数据库文件的创建工作:(1)创建一个永久性的表空间TEST,表空间采用自动分区管理方式,其对应的数据文件名称为USERTEST.DBF,大小为50M,并将该表空间设置为数据库默认的表空间。

CREATE TABLESPACE TEST DATAFILE'F:\app\wanglu\oradata\orcl\USERTEST.DBF' SIZE 50MEXTENT MANAGEMENT LOCAL AUTOALLOCATE;ALTER DATABASE DEFAULT TABLESPACE TEST;(2)为数据库添加一个重做日志文件组,组内包含三个成员文件,成员文件的大小为3M。

ALTER DATABASE ADD LOGFILE GROUP 5('F:\app\wanglu\oradata\orcl\redo05a.log','F:\app\wanglu\oradata\orcl\redo05b.log','F:\app\wanglu\oradata\orcl\redo05c.log')SIZE 5M;1.3使用SQL语言创建下列关系表:(1)CHOICE表(选课表)字段名字段说明字段类型是否允许为空S_NO 学号字符串否COURSE_NO 该学号学生选课课号字符串否SCORE 该课程该学生的成绩整数是主键:(S_No, Course_no)CONNECT S110502221/S110502221;CREATE TABLE CHOICE(S_NO V ARCHAR(10) NOT NULL ,COURSE_NO V ARCHAR(10) NOT NULL,SCORE NUMBER(2) ,PRIMARY KEY(S_NO,COURSE_NO));(2)CLASS表(班级表)字段名字段说明字段类型是否允许为空CLASS_NO 班级编号字符串否CLASS_NAME 班级名称字符串否DEPT_NO 班级所在系部编号字符串否CREATE TABLE CLASS(CLASS_NO V ARCHAR(10) PRIMARY KEY ,CLASS_NAME V ARCHAR(20) NOT NULL,DEPT_NO V ARCHAR(10) NOT NULL);(3)COURSE表(课程表)字段名字段说明字段类型是否允许为空COURSE_NO 课程编号字符串否COURSE_NAME 课程名称字符串否主键:COURSE_NOCREATE TABLE COURSE(COURSE_NO V ARCHAR(10) PRIMARY KEY ,COURSE_NAME V ARCHAR(20) NOT NULL);(4)DEPARTMENT表(系部表)字段名字段说明字段类型是否允许为空DEPT_NO 系部编号字符串否DEPT_NAME 系部名称字符串否主键:DEPT_NOCREATE TABLE DEPARTMENT(DEPT_NO V ARCHAR(10) PRIMARY KEY ,DEPT_NAME V ARCHAR(20) NOT NULL);(5)STUDENT表(学生表)字段说明:字段名字段说明字段类型是否允许为空S_NO 学号字符串否S_NAME 学生姓名字符串否S_SEX 性别字符串否S_BIRTHDAY 出生日期日期是S_SCORE 入学总分整数是S_ADDF 入学附加分整数是CLASS_NO 所在班级编号字符串否主键:S_NOCREATE TABLE STUDENT(S_NO V ARCHAR(10) PRIMARY KEY ,S_NAME V ARCHAR(20) NOT NULL ,S_SEX V ARCHAR (2) NOT NULL,S_BIRTHDAY DA TE,S_SCORE NUMBER(3),S_ADDF NUMBER(2),CLASS_NO V ARCHAR(10) NOT NULL);(6)TEACHER表(教师表)字段说明:字段名字段说明字段类型是否允许为空T_NO 教师编号字符串否T_NAME 教师姓名字符串否T_SEX 性别字符串否S_BIRTHDAY 出生日期日期是TECH_TITLE 职称字符串否AGE 年龄整数是SALARY 薪水小数是主键:T_NOCREATE TABLE TEACHER(T_NO V ARCHAR(10) PRIMARY KEY ,T_NAME V ARCHAR(20) NOT NULL ,T_SEX V ARCHAR (2) NOT NULL,T_BIRTHDAY DA TE,TECH_TITLE VARCHAR(5) NOT NULL ,AGE NUMBER(2),SALARY NUMBER);(7)TEACHING表(教师授课表)字段说明:字段名字段说明字段类型是否允许为空T_NO 教师编号字符串否COURSE_NO 所带课程编号字符串否主键:(T_NO,COURSE_NO)CREATE TABLE TEACHING(T_NO V ARCHAR(10) NOT NULL ,COURSE_NO V ARCHAR(10) NOT NULL ,PRIMARY KEY(T_NO, COURESE_NO));1.3建立约束:各关系表的约束要求如下外键约束:(1)CHOICE——COURSE关系ADD CONSTRAINT CS1 FOREIGN KEY(COURSE_NO)REFERENCES COURSE(COURSE_NO);(2ADD CONSTRAINT CS2 FOREIGN KEY(S_NO) REFERENCES STUDENT (S_NO);(3)CLASS——DEPARTMENT关系ADD CONSTRAINT CS3 FOREIGN KEY(DEPT_NO)REFERENCES DEPARTMENT (DEPT_NO);(4)STUDENT——CLASS关系ADD CONSTRAINT CS4 FOREIGN KEY(CLASS_NO)REFERENCES CLASS(CLASS_NO);(5)TEACHING——TEACHER关系ADD CONSTRAINT CS5 FOREIGN KEY(T_NO) REFERENCES TEACHER (T_NO);(6ADD CONSTRAINT CS6 FOREIGN KEY(COURSE_NO)REFERENCES COURSE (COURSE_NO);检查性约束:STUDENT表的S_SEX字段和TEACHER表的T_SEX字段取值均为’男’或’女’。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CHECK (S_SEX IN(‘男’,’女’));ALTER TABLE TEACHER ADD CHECK (T_SEX IN(’男’,’女’));STUDENT表的S_SEX字段和TEACHER表的T_SEX字段取值均为’男’或’女’。

1.4使用SQL语言插入下列所示的数据TEARCHING表CHOICE表CLASS表COURSE表DEPARTMENT表STUDENT表deTEARCHER表表d epartmentINSERT INTO DEPARTMENT V ALUES('02','计算机'); INSERT INTO DEPARTMENT V ALUES('03','数学系'); INSERT INTO DEPARTMENT V ALUES('04','电气系');表classINSERT INTO CLASS V ALUES('0202','计算机2班','02'); INSERT INTO CLASS V ALUES('0302','数学3班','03'); INSERT INTO CLASS V ALUES('0303','数学3班','03'); INSERT INTO CLASS V ALUES('0401','电气1班','04');课程表INSERT INTO COURSE V ALUES('01','数学分析'); INSERT INTO COURSE V ALUES('02','模拟电路'); INSERT INTO COURSE V ALUES('03','数字电路'); INSERT INTO COURSE V ALUES('04','计算机文化'); INSERT INTO COURSE V ALUES('05','离散数学'); INSERT INTO COURSE V ALUES('13','线性代数'); INSERT INTO COURSE V ALUES('06','高等数学'); INSERT INTO COURSE V ALUES('07','邓小平理论'); INSERT INTO COURSE V ALUES('08','马克思哲学'); INSERT INTO COURSE V ALUES('09','大学物理'); INSERT INTO COURSE V ALUES('10','大学语文'); INSERT INTO COURSE V ALUES('11','数据结构'); INSERT INTO COURSE V ALUES('12','C语言');学生表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020201','张三','男','',560,0,'0202');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020202','李四','男','',578,0,'0202');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030201','王五','女','',545,10,'0302');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030202','丁一','女','',589,0,'0302');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030301','周一','女','',570,0,'0303');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030302','牛二','男','',609,0,'0303');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030303','阮七','女','',603,0,'0303'); INSERT INTO STUDENT V ALUES('040101','苏山','女','',548,0,'0401');老师表INSERT INTO TEACHER V ALUES('000001','教师一','男','','教授',56,4800); INSERT INTO TEACHER V ALUES('000002','教师二','女','','教授',55,4333); INSERT INTO TEACHER V ALUES('000003','教师三','男','','副教授',43,3342); INSERT INTO TEACHER V ALUES('000005','教师四','女','','讲师',29,2234); INSERT INTO TEACHER V ALUES('000006','教师五','男','','讲师',30,2312); INSERT INTO TEACHER V ALUES('000007','教师六','女','','讲师',45,2313);授课表INSERT INTO TEACHING V ALUES('000001','01'); INSERT INTO TEACHING V ALUES('000001','06'); INSERT INTO TEACHING V ALUES('000001','13'); INSERT INTO TEACHING V ALUES('000002','02'); INSERT INTO TEACHING V ALUES('000002','03'); INSERT INTO TEACHING V ALUES('000003','07'); INSERT INTO TEACHING V ALUES('000003','08'); INSERT INTO TEACHING V ALUES('000005','05'); INSERT INTO TEACHING V ALUES('000006','04'); INSERT INTO TEACHING V ALUES('000006','12'); INSERT INTO TEACHING V ALUES('000007','11');选课表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20201','07',83); 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20201','08',79); 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20201','09',78); 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20201','11',92); 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20201','12',95); 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20201','04',86);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20202','13',67);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20202','07',89);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20202','08',77);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20202','09',80);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20202','11',90);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20202','12',93);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20202','04',88);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30201','01',79);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30201','04',77);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30201','07',88);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30201','08',86);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30201','10',77);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30202','01',55);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30202','04',54);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30202','07',67);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30202','08',65);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30202','10',70);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40101','02',78);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40101','03',82);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40101','04',78);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40101','07',67);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40101','08',76);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40101','09',86);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30202','13',78);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30202','05',80);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30201','13',86);INSERT INTO CHOICE V ALUES('030201','05',79);1.5 完成以下查询要求,给出实现该要求的SQL语句(1)查询入学总分高于平均总分的学生的学号、姓名、总分、班级编号、班级名信息,并将显示结果按班级编号、学号排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