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六大板块构造图详解
高二地理知识点图表图片

高二地理知识点图表图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特征、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在高二地理学习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进行掌握和理解。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下面将通过图表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几个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1. 大气圈层结构图大气圈是地球大气的外部边界,也是大气的最顶部层。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性质,可以将大气圈分为多个圈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热层等。
下面是大气圈层结构图:[插入大气圈层结构图]2. 地球内部结构图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厚度相对较薄;地幔位于地壳下方,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体积;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下面是地球内部结构图:[插入地球内部结构图]3. 世界气候带分布图地球上的气候带分布与纬度、海陆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是世界上气候变化最显著的三个带区。
下面是世界气候带分布图:[插入世界气候带分布图]4. 人口分布图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条件等都会影响人口分布的密度和分布方式。
下面是中国的人口分布图:[插入中国人口分布图]5. 地层地图地层是地球内部岩石层序的总称,通过地层可以了解到地球演化的历史。
地层地图是地壳上不同年代岩层的垂直分布情况。
下面是某地的地层地图:[插入地层地图]通过图表和图片的形式,可以直观地展现地理知识点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可以结合这些图表和图片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希望这些图表和图片对你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必修一-板块构造-超详细!.PPT文档30页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Βιβλιοθήκη 想的劳动。——乌申斯基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高中地理——(世界六大板块、火山地震带、三大岩石)

高中地理——(世界六大板块、火山地震带、三大岩石)知识点1、六大板块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他五个板块既有大陆又有海洋。
六大板块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六大板块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断的移动(每年1cm~10cm),两个板块既可以相互挤压,也可以相互远离,因此相邻板块之间主要形成了两种边界:①生长边界:两个板块互相远离,距离越来越远,常常会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新的海洋;②消亡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距离越来越近,常常会形成山脉、海沟(海洋板块俯冲到陆地板块下方)。
2、火山、地震带世界上主要分布着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其中全球80%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所有的中源和深源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
火山地震带主要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既可以发生在板块的生长边界,也会发生在消亡边界。
其中,地震大多分布在靠海的一侧,而火山则分布在靠大陆的一侧。
例题图3 例题答案:A、A精讲精析:(1)分析火山的成因。
①火山可以形成于板块的生长和消亡边界,其中消亡边界主要分布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交界处;②南美大陆西部的圣何塞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为消亡边界;③大西洋中脊、太平洋中部和东非大裂谷都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因此于日本的樱岛活火山成因不同。
(2)分析岩石的性质。
①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喷出岩/侵入岩)、变质岩、沉积岩,其中火山喷出地表的岩石为喷出岩;②在四个选项中,玄武岩为喷出岩,石灰岩和砂岩为沉积岩,花岗岩为喷出岩,因此选项A正确。
总结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地球上的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三类: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沉积岩。
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分别为:①岩浆岩:地幔的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侵入地壳的上部,冷却凝结形成了侵入岩(例如花岗岩);如果岩浆继续向上前进,喷出地表,则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例如玄武岩)。
地理高考知识点板块图表

地理高考知识点板块图表地理是一门涉及地球和人类的学科,通过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揭示出地球上人类生活的各种规律和现象。
对于考生来说,地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掌握地理相关知识点对于高考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在备考过程中,利用图表整理和总结地理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清思路,还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出知识的内涵。
一、地球的结构图表地球的结构是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之一。
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包含软流层和固态下地幔;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核心,分为外核和内核。
通过表格或图表形式呈现,可以更加清楚地展示出地球结构的层次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自然灾害分布图表地理学中有很多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要点,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洪涝等。
通过制作分布图表,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自然灾害在全球各地的分布情况,有利于考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全球格局。
以地震为例,可以通过制作地震带分布图来展示地震活动的规律。
地震带是指地球上地震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区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地中海-那波利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
借助图表,考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震在地球上的广泛分布情况,进而探讨地震活动与地球板块运动的关系。
三、人口分布图表人口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迁移,人口分布也在不断变化。
制作人口分布图表,可以更加清楚地展示出全球各地的人口分布特点和差异。
例如,通过制作人口密度图,可以形象地显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差异。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以人/平方千米为单位。
相对较高的人口密度通常出现在城市、沿海地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地中海、印度次大陆等地;而较低的人口密度则出现在沙漠、高山等无人居住或人口稀少的地区。
通过图表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各地的人口密度分布,进一步掌握人口分布规律。
四、自然资源图表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自然资源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高中地理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

高中地理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高中地理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由于板块交界处位于海洋地带,无明确的地名作分界,再加上七大洲、四大洋轮廊的思维定式,此类试题做起来并非得心应手,容易把板块的位置、名称弄混。
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笔者介绍几种方法如下: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及其北部、西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东部印度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
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北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
南北方向长。
南极洲板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
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
②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
③印度洋板块,名不符实,不是海洋板块而是陆地板块,地跨亚洲、大洋洲的部分陆地,特殊。
二、用经纬网对六大板块进行空间定位出题时,如果沿某条经纬线在六大板块构造图上做剖面图,往往选择经过的板块名称多、复杂的经线或纬线,依照这个原则,可以选取0°、60°E、120°E、120°W经线;0°(赤道)、南北回归线、60°N纬线等。
0°经线自北向南大致穿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三章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课件(共26张PPT)

?
大陆漂移 学说
海底扩张 学说
板块构造 学说
板块的分布
C
2
A
D 1
洋脊
北 美 洲
南 美 洲
欧洲
亚洲
非 洲
大洋洲
南极洲
板块构造学说
总结成果、提升理论
摩根
勒皮雄
麦肯齐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软流层
岩石圈
大
大
陆
洋
板
板
块
块
软流层
板块的分布
洋脊
板块张裂
大陆板块 张裂
大洋板块 张裂
裂谷
海洋、 洋脊
板块碰撞
陆陆 碰撞
陆洋 碰撞
山脉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非洲之角——未来的“第八大洲”
大陆板块张裂 裂谷形成 海水侵入 海底扩张
还在“长高”的喜马拉雅山
请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地质地貌现象的成因: ①东非大裂谷 ②马里亚纳海沟 ③安第斯山脉 ④太平洋 ⑤日本群岛 ⑥大西洋
伦敦
纽约
地中海
红海
纽约与伦敦之间的距离在__增__加__。 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红海面积在不断的__扩__大___。 非洲与欧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将不断的__缩__小___。
南极洲
海底扩张学说
• 海底扩张的动力是__地__幔__物_质__的__热__对__流__,洋壳从_洋__脊__ 处不断生长并向两侧扩张,老的洋壳在__海__沟__处俯冲入 _地__幔__而消失,这样使整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海底扩张学说
科学探测、转变视角
专题 5 板块运动
—— 板块构造学说
提出假设 受到质疑 寻找证据 销声匿迹
高中地理——(六大板块、三大无风带、马六甲海峡)

高中地理——(六大板块、三大无风带、马六甲海峡)
知识点
1. 六大板块
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六大板块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断的移动(每年1cm~10cm),两个板块既可以相互挤压,也可以相互远离,因此板块之间形成了两种边界:
①生长边界:两个板块互相远离,距离越来越远,常常会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新的海洋。
如下图所示,红色表示生长边界,箭头方向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可以发现,大西洋中间是一条很长的生长边界,表明大西洋正在扩张。
②消亡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距离越来越近,常常会形成山脉、海沟(海洋板块俯冲到陆地板块下方)。
下图中,绿色表示消亡边界,可以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仍旧受到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不断隆升。
图1 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
2. 气压带与风带——无风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
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
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
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及其北部、西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东部印度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
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北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
南北方向长。
南极洲板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
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①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
②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
③印度洋板块,名不符实,不是海洋板块而是陆地板块,地跨亚洲、大洋洲的部分陆地,特殊。
二、用经纬网对六大板块进行空间定位
出题时,如果沿某条经纬线在六大板块构造图上做剖面图,往往选择经过的板块名称多、复杂的经线或纬线,依照这个原则,可以选取0°、60°E、120°E、120°W经线;0°(赤道)、南北回归线、60°N纬线等。
0°经线自北向南大致穿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60°E经线自北向南穿越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20°E经线自北向南依次穿过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120°W经线自北向南穿过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其中,60°E经线穿过的板块最多,最复杂。
0°纬线(赤道)横跨的板块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
板块五个。
23°26′N(北回归线)贯穿的板块多而复杂,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五个,其中所跨太平洋板块长,亚欧板块短,即除南极洲板块外均有。
23°26′S(南回归线)东西贯穿的板块有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五个,唯独没有亚欧板块。
60°N纬线横跨的有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通过分析可知:
南北纬50°与0°经线、120°E经线所围成的区域以及南北纬50°与120°W经线、60°W经线所围成的区域板块名称多、分布复杂,这些区域又是地球上人口、国家稠密的地区,考试命题的几率较大。
三、找出板块交界地带较著名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国家名称及板块边界类型
把有陆地分布的板块交界地带的较有名的地理事物名称(地名、国名)及边界类型找出来,以便清晰地分辨板块交界位置。
注意:①板块相撞形成的岛弧或山脉并不在交界线上,往往位于两个板块中位置较高、密度较大的那个板块上。
②边界类型分消亡和生长两类,海沟、造山带是消亡边界的标志;海岭、断层是生长边界的标志。
③边界类型与附近地带形成的地貌名称之间的关系是:碰撞消亡成山成岛,张裂生长变谷变洋。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日本群岛(日本)、台湾省(中国)、菲律宾群岛(菲律宾)等。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伊朗高原(伊朗、阿富汗)、印度河(巴基斯坦)、雅鲁藏布江(中国)、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湾(孟加拉国)、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印度尼西亚)。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阿尔及利亚、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等)。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死海、红海、亚丁湾等(埃及、苏丹、沙特、索马里、也门等)。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新几内亚岛(印尼)、所罗门群岛、新西兰。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美国)。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墨西哥、中美洲、安第斯山脉(秘鲁、智利)。
美洲板块与亚欧和非洲板块(生长边界)——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