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数字赏析

合集下载

数字唐诗

数字唐诗

数字唐诗一月一月:通常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正月:正阳之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赢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二月二月: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三月:通常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

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历三月。

四月四月:通常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余月。

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

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五月:通常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

五月:五月榴花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六月: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六月:六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七月:通常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七月:七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

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八月:通常称: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唐诗三百首中数字的古诗

唐诗三百首中数字的古诗

唐诗三百首中数字的古诗
哎呀呀,你知道吗?里可有不少带着数字的古诗呢,那可真是奇妙
无比呀!就比如说那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

”这里面的“千”和“万”,把那空旷寂寥的景象一下子就展现
在咱们眼前了。

这就好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白色画布上,只有那么一个
小小的孤独身影,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你再想想“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哇,这“两”个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一”行白鹭直
直地冲向蓝天,多生动呀!这就好像是大自然在给我们表演一场精彩
的舞台剧呢!
还有那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九”月九日,重阳节呀,诗人一个人在外地,得
多想念自己的亲人呐!这就好像我们有时候离开家久了,也会特别想
念爸爸妈妈一样。

还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
十枝花。

”这简简单单的数字,就把那乡村的美好景色描绘得活灵活现的。

你说,这些古诗里的数字,是不是特别神奇?它们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那些美丽的风景、感
受到了那些深深的情感。

它们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哦,它们是诗人情感
的寄托,是我们了解古代的窗口。

我们真应该好好地去欣赏、去品味
这些带着数字的古诗呀!我觉得这些古诗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
的魅力永远都不会消失,会一直流传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那份美好和感动!。

唐诗宋词中数字的使用与翻译

唐诗宋词中数字的使用与翻译

唐诗宋词中数字的使用与翻译
唐宋时期的诗词中使用数字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使用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律
特质,以及非常深厚的文学底蕴。

而在诗词交流当中,数字也必然要配合翻译而得以传播到外国,因此数字的翻译对于唐宋诗词文化的传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数字的翻译有着古今不同的特点。

那么在古时的翻译中数字的翻译大多
是神秘的,比如唐朝王维的《王维观群乐止老伯乐歌》中提到了“大野有四百八十人”,者一般把960用“八十”表示,毕竟当时社会还没有使用现在这么高科技的数字表达,表达式也比较多样,比如“八十九十”可以表示99。

其次,现代诗词中使用数字时变得越来越多,重要性也随着时间而改变。

尤其
是诗词写作当中,经常会使用形如上页所说的“八十九十一”等表达,更加能表达出所想的内容。

而翻译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原文中使用的是什么数字以及目前译文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是否需要做出改变了。

比如原文中使用“大野有四百八十人”时,翻译为“460 people”更能够表达原文的意思。

最后,在译文当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处理数字翻译。

比如在读者面前,把原文中的抽象的数字化为具体的实体,以表达出来较为有趣的内容,可以使读者更加容易接受到数字的内容,比如把“四百八十人”变成“4个十字路口,每个路
口有12个人”,这样看起来更趣味而具体。

总而言之,唐宋时期诗词中使用的数字翻译,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文化底蕴,
有自己独特韵律特质,能够使读者对诗词中包含的内容具有更多的联想,同时也能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不同语境做出适当的处理,从而有效地传播唐宋时期的诗词文化,让更多的读者接受到来自古代的佳作。

小学语文数学天地:唐诗中的“数字”

小学语文数学天地:唐诗中的“数字”

数学天地:唐诗中的“数字”欣赏唐诗,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表达出无穷的妙趣。

(一) 数字的连用“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是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得首句写“两人对酌”,对酌者是意气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了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了“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以至于诗人“我醉欲眠卿且去”,一个随心所欲,恣情纵饮,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挥之欲出。

(二)数字的搭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两个”写鸟儿在新绿的柳枝上成双成对歌唱,呈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色。

“一行”则写出白鹭在“青天”的映衬下,自然成行,无比优美的飞翔姿态。

“千秋”言雪景时间之长。

“万里”言船景空间之广,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

这首诗一句一景,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

诗人真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胸怀广阔,让读者叹为观止。

(三)数字的对比“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王之涣《凉州词》。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绘,反映了戍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战士的深切同情。

首联的两句诗写黄河向远处延伸直上云天,一座孤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极力渲染西北边地辽阔、萧疏的特点,借景物描写衬托征人戍守边塞凄凉忧怨的心情。

千岩迭障中的孤城,用“一”来修饰,和后面的“万”形成强烈对比,愈显出城地的孤危,勾画出一幅荒寒萧索的景象。

(四)用数字点睛“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燕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齐己的五言律诗《早梅》。

9-16-1-有数字的唐诗

9-16-1-有数字的唐诗

有数字的唐诗
1. “两个黄鹂鸣翠柳”,你看那两只黄鹂鸟在柳树枝头欢快地歌唱,多像我们开心时的样子呀!
2. “一去二三里”,就这么短短一段路,却仿佛蕴含了无尽的故事,不是吗?
3. “飞流直下三千尺”,哇,那瀑布的气势该有多么震撼呀,简直像一条巨龙从天而降!
4. “竹外桃花三两枝”,这三两枝桃花在竹林外开得多么娇艳,就像少女害羞的脸庞。

5.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枫叶比二月的花还红呢,你能想象有多美吗?
6. “七八个星天外”,星星点点的天外,是不是让你感觉特别神秘呢?
7. “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不就像冬天给大地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吗?
8.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要不断努力向上,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呀,不是吗?
9. “白发三千丈”,这夸张的数字,把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真让人感叹!
10. “三月三日天气新”,在这样一个清新的日子里,我们是不是也
该出去走走呢?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有数字的唐诗真是太精彩了,它们用简单的数字描绘出了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让我们对唐诗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唐诗三百首中有数字的诗

唐诗三百首中有数字的诗

唐诗三百首中有数字的诗
哎呀,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唐诗三百首里那可是有不少带着数字的诗,有趣得很呐!
比如说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里面的“九月九日”“一人”,数字用得多妙啊!就像我们在漫长的旅途中,那一个个特别的日子和那些独特的身影,总会在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还有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四百八十”,这数字一出来,那江南辽阔又繁华的景象是不是一下子就展现在眼前啦?这就好比我们看到一幅巨大而绚丽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

再看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千里”“一日”“万重山”,我的天呐,那速度之快,路途之遥,不就跟我们急切盼望回家,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到亲人身边的心情一样嘛!
唐诗三百首里这些有数字的诗,不就是诗人给我们精心准备的一份份特别的礼物吗?它们用数字描绘出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传递着各种各样的情感。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反复品味吗?
我觉得啊,这些诗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让我们能在数字的巧妙运用中,感受到唐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诗词歌赋里的数字学问精选

诗词歌赋里的数字学问精选

数字是简单的词汇,数字入诗却能从简单中生出无限乐趣来。

这种创作技法在唐诗中经常运用,比方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但唐诗的格律限制,给数字发挥的空间不大,真正绝妙的数字诗,还要从唐朝之后的宋元明清中去找。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山村咏怀?是北宋邵雍的作品,在2001年更新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被放在一年级识字的第一篇。

对小学生而言,诗只是载体,中文数字才是学习的要点。

他们不需要去欣赏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更不可能去领悟作者“一心观万心,一物观万物〞的哲学思想。

邵雍不是诗人,而是象数易学的开拓者。

他用数字所搭建的不止是简单而直观的表象,应该还包含更为深邃的天道人和的理念。

只是学童数数、常人读诗、哲人悟道,各得其乐罢了。

数字诗中,我以这首最为经典。

其余还有几首,一并摘录出来与大家分享。

元代散曲家徐再思有一首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明代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是这样描写月夜景象的:“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清代画家郑板桥一边在画他心爱的竹子,一边吟咏着:“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

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

〞他们以诗悟道,以诗唱曲,以诗来铺垫小说,以诗来题跋画作,但他们都不是以诗著称的人。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数字以其简单的词意结构,组织成诗的形式,来为不同形态的艺术创作效劳,却偏偏没有在诗的流派中大放异彩。

或许越是简单的元素,越需要通过随性的组合,才能在不经意中产生独特的韵味。

刻意去推敲和雕琢,反而会受限于元素的简单;结果发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竟没有多大的可用空间。

李白的“一杯一杯复一杯〞,恰恰是随性地使用了生活口语,才让?山中与幽人对酌?成为唐诗中一朵过目难忘的奇葩。

乐古诗,乐数学古诗中蕴藏的数学美!(上篇)

乐古诗,乐数学古诗中蕴藏的数学美!(上篇)

乐古诗,乐数学古诗中蕴藏的数学美!(上篇)⽆论是唐诗,还是历代数字⼊诗随处可见。

例如,“⼀⽚冰在⽟壶”“⼆⼗四桥明⽉夜”“三千宠爱在⼀⾝”“四时可爱唯春⽇”“五岳寻仙不辞远”“六朝如梦鸟空啼”“七⽉七⽇长⽣殿”“⼋千⾥路云和⽉”,⼜如,唐代诗⼈张祜的“故国三千⾥,深宫⼆⼗年”,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万紫千红总是春”,杜甫的“⽵批双⽿峻,风⼊四蹄轻”,程颢的“隔断红尘三⼗⾥,⽩云红叶两悠悠”,杜牧的“南朝四百⼋⼗寺,多少楼台烟⾬中”,王之涣的“欲穷千⾥⽬,更上⼀层楼”,李⽩的“尔来四万⼋千岁不与秦塞通⼈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些脍炙⼈⼝的佳句⽣动深刻,诗意天成,经世相传,给后⼈留下了⽆穷的享受。

那么,让我们⼀起在感受美的同时,对把诗歌的学习兴趣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深刻的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吧!⼀、百⽺问题明代⼤数学家程⼤位著的《算法统宗》⼀书,有⼀道诗歌形式的数学应⽤题,叫“百⽺问题”。

甲赶⽺群逐草茂,⼄拽⼀⽺随其后。

戏问甲及⼀百否,甲云所说⽆差谬。

所得这般⼀群凑,再添半群⼩半群。

得你⼀只来⽅凑,⽞机奥妙谁猜透?意思是:⼀个牧⽺⼈赶着⼀群⽺去寻找青草茂盛的地⽅。

有⼀个牵着⼀只的⼈从后⾯跟来,并问牧⽺⼈:“你的这群⽺有100只吗?”牧⽺⼈说:“如果我再有这样⼀群⽺,加上这群⽺的⼀半⼜14群,连同你这⼀只⽺,就刚好满100只了。

”如何⽤巧妙的算术⽅法求出这群⽺有多少只呢?我们可以把这群⽺作为⼀个整体,⽤“1”代替,因此,此题的解为(100-1)÷(1+1+1/2+1/4)=36(只)注意:上式“(100-1)”中的“1”代表问话⼈⼿中的那只⽺,⽽“(1+1+1/2+1/4)”中的“1”则代表牧⽺⼈所赶的⼀群⽺。

⼆、宝塔装灯这是明代数学家吴敬偏著的《九章算法⽐类⼤全》中的⼀道题,题⽬是: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

共灯三百⼋⼗⼀,请问顶层⼏盏灯?同样地,我们可以把塔顶层的灯数看成“1”,则向下各层的灯数分别为顶层灯数的2倍、4倍、8倍,往下类推,可解出各层倍数和为:1+2+4+8+16+32+64=127所以顶层的盏数为381÷127=3(盏)三、李⽩打酒李⽩街上⾛,提壶去打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中的数字赏析
欣赏唐诗,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表达出无穷的妙趣。

1、数字的连用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是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得首句写“两人对酌”,对酌者是意气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了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了“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以至于诗人“我醉欲眠卿且去”,一个随心所欲,恣情纵饮,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挥之欲出。

2、数字的搭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两个”写鸟儿在新绿的柳枝上成双成对歌唱,呈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色。

“一行”则写出白鹭在“青天”的映衬下,自然成行,无比优美的飞翔姿态。

“千秋”言雪景时间之长。

“万里”言船景空间之广,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

这首诗一句一景,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

诗人真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胸怀广阔,让读者叹为观止。

3、数字的对比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王之涣《凉州词》。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绘,反映了戍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战士的深切同情。

首联的两句诗写黄河向远处延伸直上云天,一座孤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极力渲染西北边地辽阔、萧疏的特点,借景物描写衬托征人戍守边塞凄凉忧怨的心情。

千岩迭障中的孤城,用“一”来修饰,和后面的“万”形成强烈对比,愈显出城地的孤危,勾画出一幅荒寒萧索的景象。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4、用数字点睛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燕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齐己的五言律诗《早梅》。

齐己曾就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齐己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

这首诗的立意在于“早”:一场大雪过后,万物被积雪所盖,唯见一枝坚毅的梅花蓓蕾初放。

“一”在此表示少,但突出的却是"早",而“一枝开”使人联想到“昂首怒放花万朵”,其中蕴含的对梅花顽强生命力的赞颂又自在言
外。

“一”字妙用,切合了“早梅”的立意,在全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唐诗中运用数字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仅此文一斑,我们便可窥见数字在诗人笔下所产生的审美情趣是多么神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