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某铁矿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污染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采矿业中的矿山水文地质问题与解决

采矿业中的矿山水文地质问题与解决

采矿业中的矿山水文地质问题与解决矿山水文地质问题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与水文地质有关的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水源开采、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矿山排水、地下水资源保护等方面。

矿山水文地质问题的解决对于保护环境、提高矿山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矿山水文地质问题的产生原因入手,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一、产生原因1.1 矿石中蕴藏的地下水矿石中蕴藏的地下水在采矿过程中往往会随着矿石的开采而遭到破坏,导致地下水的涌入矿井或者矿体中,从而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

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确保矿山的安全稳定。

1.2 矿山开采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位的降低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地下水位的下降可能导致周围农田的干旱,甚至引发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问题。

因此,在矿山开采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对周边环境及水资源的影响。

1.3 矿山排水问题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采掘和排水施工的不当,往往会导致矿山的排水问题。

这些排水问题包括水量大、水质差、排水方式不当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需要采取合理的排水设计和施工措施。

二、解决方法与措施2.1 合理规划与设计在矿山的规划与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一方面,要合理控制开采速度和开采规模,以减少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合理布置矿山排水系统,确保矿山排水的安全稳定。

2.2 明确责任与监管矿山水文地质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部门应明确职责,加强对矿山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的监管。

矿山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对排水施工和管理进行监督。

2.3 制定合理的水资源保护政策与措施为解决矿山水文地质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保护政策与措施。

这些政策与措施应包括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水资源进行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的要求。

同时,要加强对矿山周边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采矿业中的矿山水文地质问题与解决

采矿业中的矿山水文地质问题与解决

采矿业中的矿山水文地质问题与解决随着采矿业的不断发展,矿山水文地质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矿山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还对周边环境产生持续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矿山行业必须对矿山水文地质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

1. 矿山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可能会引发以下影响:1.1 水文地质灾害风险增加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爆破、挖掘和排水等作业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流方向改变,引发地下水倒灌或涌水事故。

这些灾害现象对矿山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矿山设施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1.2 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破坏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开挖和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和水资源受到污染。

矿石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影响。

1.3 水资源短缺和供水问题矿山对水资源的需求巨大,长期大量用水导致区域水资源短缺。

矿山在供水方面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可持续供水,同时减少对周边农田和居民用水的影响。

2. 矿山水文地质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了解决矿山水文地质问题,以下方法可能是有效的:2.1 水文地质调查与评估在矿山开采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水文地质调查与评估,了解矿山周边的地下水位、水流状况以及地质构造。

通过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调查,可以预测和评估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

2.2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对于矿山来说,合理的排水系统是防止水文地质问题的关键。

通过合理设置排水井、排水管网和泵站,及时将地下水排出,保持矿山的干燥。

此外,还可以采用拦水隔离的方法,避免地下水与矿石接触,降低对地下水的污染。

2.3 沉降控制和地表稳定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空洞的形成会引起地表沉降和塌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填充材料加固地表、设置支撑结构、进行地表监测等方法,确保地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4 推行矿山环境保护政策为了减少对水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矿山行业必须积极推行环境保护政策。

这包括加强矿石开采过程中的环境监测、治理矿山废水和废弃物,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矿山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和水文地质灾害防治

矿山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和水文地质灾害防治

112水文地质H ydrogeology矿山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和水文地质灾害防治蒙 江1,梁 爽2(1.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广西 南宁 530000)摘 要:受到过去开采条件、开采方式以及生产工艺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再加上多数矿山开采区域的水文地质环境所表现出的风险性、扰动性特征相对明显,很容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问题,不利于保障矿山区域地质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安全。

为消除水文地质环境带来的扰动影响,本文主要立足于矿山水文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背景,针对矿山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以及灾害防治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与分析,以确保矿山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安全。

关键词:矿山地质勘查;水文地质问题;灾害预防;措施分析中图分类号:P6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7-0112-3Analysis of 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and Prevention of Hydrogeological Disastersin Mine Geological ExplorationMENG Jiang 1,LIANG Shuang 2(1.Guangxi Nonferrous Survey&Design Institute, Nanning 530031,China;2.Guangxi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 Nanning 530000, China)Abstract: It was affected by the past mining condition, mining method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suffered a great destruction. In addition, the hydro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most mining areas shows relatively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risk and disturbance, which is easy to cause a series of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debris flow and landslid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ensuring the safety of mine region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disturbance influence brought by the hydro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in min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mine hydrogeological environment,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min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Keyword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mines; 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 analysis收稿日期:2023-06作者简介:蒙江,男,生于1989年,壮族,广西河池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矿山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及主要防治措施

矿山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及主要防治措施

矿山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及主要防治措施摘要:在矿山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良水文地质问题,防治不当或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矿山工程施工之前,查明矿山地质地貌特征和地下水赋存条件,系统分析不良水文地质问题,提出合理化防治策略,从而有效地指导矿区的工程施工,进一步提升矿山地质工程勘查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矿山地质勘查引言矿山地质勘查同后期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存在密切联系,如果矿山地质勘查工作不到位、施工区域相关信息收集不全面,将会为后续工作埋下安全隐患,甚至诱发地质灾害,这不仅威胁到矿山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矿区之所以出现水文地质灾害,主要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改变了地下水赋存环境和补径排关系,导致地下水径流和水位发生突变等,进而使得作业区水文地质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因此,在矿山地质勘查中,应充分观测和预测作业区实际地质情况,摸清水文地质变化规律,查明潜在的水文地质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便创设安全的作业环境,保障作业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后续工程建设和矿产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1.水文地质相关概述水文地质是矿山地质勘查的重点内容,做好矿山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有助于实现对地下水环境问题的合理控制,减少后期作业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带来的影响,消除安全隐患。

矿山地质勘查属于地质工程,在后期矿山开采中不可避免地会改变矿区自然环境和地下水运动规律等,这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矿山开采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矿山地质勘查工作中,仅查明地下水资源赋存环境和分布情况,不针对潜在地质灾害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分析,缺少有效的防范措施,将会威胁到矿山开采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矿山开采具有资金投入大、劳动力密集等特点,在可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安全风险,如何保障矿山安全施工,做好、做足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尤为必要。

某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浅析

某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浅析

某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浅析水文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找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文地质勘查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矿山设计开采提供依据。

本文通过对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基本阐明了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预测了矿井涌水量。

标签: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浅析1矿区概况矿区面积43.92km2。

矿床类型为隐伏沉积变质型,矿体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变质地层中,矿体埋深一般为550~800m。

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总体走向300~310°,总体倾向NE,倾角80~89°。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Ⅱ-4型。

共查明铁矿石资源量62228.9万吨。

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范围内主要各含水岩组水文地质特征分别叙述如下:2.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含水岩组(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岩组矿区内大面积分布,厚度10~30m不等,厚度不均,其成因为冲洪积、坡积或残积物所形成,成份为砂质、云母和砂砾石粘土组成,基本无厚砂层含水层分布,水位变化受大气降水影响变化较大,地下水埋藏深度1~3m,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 Na型水,矿化度655.35 mg/L,总硬度376.85mg/L,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农田灌溉及雨季河流侧渗补给,径流趋势为北向南径流,以人工开采,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2)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含水岩组主要岩性为砂岩及泥灰岩、泥岩,位于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覆盖之下,风化层深度50~80m不等,与第四系水力联系密切,动态水位变化一致。

本含水岩组钻孔中进行抽水试验两次,渗透系数0.5208~0.6965m/d,水位年变幅一般1~2m,最大3~5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水,矿化度646.99 mg/L,总硬度293.76mg/L,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经第四系下渗补给,基岩裸露区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趋势为北向南径流,以人工开采,侧向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一、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矿区水文地质是指在矿区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特征。

矿区水文地质对矿区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合理的认识和分析,对科学合理地开展矿区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地质构造特征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对矿区的水文地质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构造活动频繁、断裂带、褶皱区等地质构造特征的矿区,其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下水位变化较大,水文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在这种地质构造特征的矿区,需要加强水文地质调查,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治水措施,以确保矿区的安全生产。

2.水文特征矿区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降水量、地表径流、地下水位等方面的特征。

矿区的降水量通常较大,而且矿区地势复杂,地表径流较为集中,这就为矿区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地下水位的高低对矿区的开发和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过高的地下水位会对矿区的开采和生产造成影响,过低的地下水位则可能导致地层塌陷等问题。

3.水文地质条件二、防治水措施针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水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治水措施:1. 加强水文地质调查对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是防治水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水措施。

2. 合理进行地下水开发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矿区,可以采取合理的地下水开发措施,将地下水有效地利用起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建设排水系统对于地表径流较为集中的矿区,可以建设排水系统,将地表径流有效地排除矿区,减少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

4. 加强地质监测对于构造活动频繁、断裂带、褶皱区等地质构造特征的矿区,需要加强地质监测,及时监测矿区地质构造的变化,以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5. 加强安全管理矿区的安全管理是防治水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矿区的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水文地质问题,才能确保矿区的安全生产。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随着矿业开发的不断深入,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和防治水措施的研究和探讨越发重要。

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直接关系到矿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矿山安全稳定。

加强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认识,实施科学合理的防治水措施,对于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矿区水文地质特征1. 地质构造特征矿区地质构造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和多样性,地下构造裂缝发育,渗透性强。

这些特点导致矿山地下水体分布不均匀,地下水位较高,易引发地表塌陷和水患。

2. 地下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岩层和矿层中,地下水来源主要是降水和地表水渗漏。

地下水的运移速度较快,渗透性强,容易在地下形成漏斗状洞穴和沉积物,对矿山和周边地区构成威胁。

3. 地表水资源特征矿区地表水资源主要由降水、溪流和河流组成,水资源丰富但地表流动性大,易受降雨、地质灾害和开采活动的影响。

矿区水文地质环境主要受地质构造、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质易受污染,水文地质环境复杂多变。

二、矿区防治水措施1. 加强地质勘察和监测对矿区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环境进行全面勘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和水患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

2.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矿区地下水资源,调整开采方式和进度,避免对地下水体的过度开采和破坏,保护地下水资源系统的稳定和完整。

3. 应对地下水渗漏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地下水渗漏,包括加固矿山和水源的保护措施,减少渗漏水的产生和扩散。

4. 控制地表水流加强对矿区降雨和地表水流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防止地表水过度流失和污染,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

5. 加强污水处理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和系统,对矿区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排放,保障水资源的清洁和安全。

6. 生态保护和恢复加强对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恢复植被覆盖和水源地的生态功能,减少矿区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矿山地质构造、矿井水文地质和地表水文地质。

1. 矿山地质构造矿山地质构造是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地质构造差异导致地下水流动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矿业生产和环境质量。

例如,岩层倾斜会导致地下水流动加速,地下水位降低,同时导致地面水源枯竭。

断层和岩溶地貌的存在也会导致水流的不稳定和水质的恶化,给矿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安全隐患。

2. 矿井水文地质矿井水文地质主要指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内部水文地质环境。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是指与煤层底板和顶板相邻的岩石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影响瓦斯涌出、自燃和煤层开采的稳定性。

矿井内部水文地质环境则与矿井排水有关,主要包括地下水方式、位置和流量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矿井排水和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地表水文地质主要指矿区地表水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环境。

矿区地表水主要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类。

地表径流主要受当地气候和地势因素的影响,易造成山洪、汛期流量增大等灾害。

地下径流主要与矿山废弃物堆放和矿井排水系统有关,直接影响矿山生态环境和周边水源安全。

二、防治水措施根据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水措施。

一般来说,防治水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 科学合理的矿山规划设计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矿山的规划设计。

科学合理的矿山规划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从根本上防治水患。

2. 加强地质勘察和监测地质勘察和监测是防治矿山水文地质灾害的关键。

通过地质勘察和监测,能够了解矿山地质构造、矿井水文地质和地表水文地质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水患隐患。

3. 加强矿山排水管理矿山排水是防治水患的关键,需要加强矿山排水管理。

矿山排水主要通过井下排水和地面横向排水两种方式实现。

井下排水需要保证排水系统的设计合理,排水设施的运行正常和管理可靠;地面横向排水要保证排水沟涵、地下管道和暗渠等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6 –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5期
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一、水文地质的概念
所谓水文地质是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运动和变化现象。

换言之,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地下水对矿山开采和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

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水文地质的研究在采矿开发和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是矿区生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广西某铁矿区自然概况及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广西某铁矿矿区位于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其地形总趋势是东南低,西北高。

此矿区地理位置特殊,周边的水系环境也比较复杂。

因此,分析此矿区的水位特征不仅有利于提高矿区采矿的安全性,还可以为矿区供水提供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广西某铁矿区自然概况和水文特征
广西某铁铁矿区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平均海拔达到997m,区域内山地高原,以丘陵地形为主,多丰林、溶洞及伏流,并拥有世界上相同纬度保存最好的喀斯特地貌。

同时这个矿区区域内拥有发达的水系,江河交错。

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利资源已经成为矿区生产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矿区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同时与地下水类型以及地貌循环运移条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此区域内的地下水动态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水岭带。

广西某铁矿矿区位于分水岭地带,其地下河动态变化非常明显,岩溶泉流量的差异也比较大,尤其是在枯季,地下河衰退快比较容易干枯。

2、斜坡地段。

调查显示,矿区地下动态水多位于径流区,此地区岩溶具有向深发育的趋势。

同时地下水交替循环趋势非常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补给径流通道,其流量变化
广西某铁矿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污染防治措施
邱均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研究院,广西 北海 536000)
摘 要: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是矿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区生产要在充分了解当地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保护当地的环境。

广西某铁矿区是金属高度集中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污水渗出现象,这种现象对当地地下水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本文在对广西某铁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应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保护矿区水文环境。

关键词:矿区;水文地质特征;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5-0046-02
能够达到百倍以上。

3、河谷地带。

河谷地带近于排泄基准面地带,其流量变化不是很明显,这就意味着具有远程补给的特征和相对稳定的补给来源。

(二)广西某铁矿矿区地下水污染分析
我们调查的这个矿区是铁矿,铁矿在开采过程中会给当地地下水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

判断矿区附近地下水有没有受到污染,要把矿区上游地下水中各组成含量作为天然含量背景值与矿区附近的地下水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矿区地下水体中磷酸盐,硝酸盐,硫酸盐和总硬度含量已经超出标准范围,这就意味着当地水体存在严重污染情况。

1、该矿区地下水污染途径
该地区为丘陵地区,林区雨量非常丰富,其年降雨量能达到760mm。

同时,因为该区域地形坡度较大,山峰起伏,绝大多数雨水流入河谷导致河水位相抬高,只有很少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

近年来,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地下水位相降低。

在丰水期,河谷中水量十分丰富,河水补给地下水。

另外调查矿区区域裂隙水发育发现,山区裂隙沿着山坡倾斜方向补给孔隙潜水含水层,地下水就形成了。

因此,当矿区进行污水排放的时候,就会有一部分污水流入河水中,河水通过侧向补给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还有一部分会沿着孔隙倾斜方向形成地下水,地下水也因此受到污染。

2、调查矿区地下水污染的特点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调查矿区污水沿着排污管道流入河水。

其中一部分河水通过地表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另一部分河水则通过侧向补给进入地下,也必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该金属矿区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毒性大,浓度高。

同时,因为地下水体更新速度较
邱均南:广西某铁矿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污染防治措施
慢,持续周期也比较长,长此下去,地下水受到污染的程度也会日益严重,治理起来也会更加困难。

3、调查矿区地下水主要污染物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广西某铁矿区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总硬度。

在对该矿区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该地表水体中铵盐的含量达到14.41mg/L,硝酸盐的含量最高也达到了29.10mg/L。

在铵盐的销化作用下,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含量也在不断升高。

上游地下水,河水和矿区附近地下水中磷酸盐的含量分别为0.200mg/L, 29.760mg/L以及1.540mg/L,因此,我们可以判断矿区地下水受河水影响比较大,其主要原因就是矿区在生产过程中往河水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水。

同时,该调查矿区的污水硫酸盐平均浓度达到了446.4mg/L,矿区向河流中排放污水,河水再通过岩层裂隙渗入地下,从而导致地下水体中硫酸盐的含量不断升高。

另外,我们还发现矿区地下水中总硬度值在不断上升,并且地下水的总硬度与污水的总硬度存在线性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地下水总硬度含量过高与污水排放有着必然的联系。

三、广西某铁矿区水污染防治措施
矿区的水文条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也是关系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矿区在生产过程中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水防治的宣传力度,还要加强对污水的处理,最重要的是要采用新型的地下水处理技术。

(一)国家要制订相关法律法规,矿区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排放污水
金属矿等企业往往是直接利用地下水作为生产水源,这必然会对矿区水资源造成污染。

同时,水资源的利用量也非常大,随意排放污水的现象在我国多数矿区也非常普遍,这就会严重污染矿区水体资源。

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在对矿区污水排放现象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矿区生产。

同时广西某铁矿区要从自身做起,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进行生产和污水排放,努力保护矿区水资源。

(二)通过加强污水处理防治水污染
广西某铁矿区污水的排放是矿区水质恶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矿区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污水进行处理,并且对地表污水进行定期检测,以查看矿区污水标准是否超过了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也就是说,矿区对污水进行排放的过程中,只有达到了国家标准值的污水,才可以进行排放。

(三)通过采用新型的地下水处理技术
矿区区域内有些地方的水资源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对于遭受污染的水资源可以采用新型地下水处理技术,例如,阻隔技术、原位化学反应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法以及生物修复技术。

阻隔技术有封闭式、阻挡式,封闭式主要通过采用加盖或者封底的方法把地下水与污染源隔离,而阻挡式则是指在污染区上游设置隔离墙,从而避免污染土的侧向补给,或者在污染区下游设置具有渗透性的障碍墙,对污物进行截留。

原位化学反应技术具体措施是指在被污染的水资源区域建立活性反应区,并注入适当的反应物质与迁移来的污染物质进行化学反应,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

物理化学处理法是指通过加药,土壤改良或者渗透性处理床等方法处理区域内的水资源。

调查区域属于林区,其有足够的渗透系数,有助于营养物质和氧通过含水层运移。

四、结语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广西某铁矿区的污染情况比较严重,水文地质现状有待改善,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污水处理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污水的处理,通过采用新型地下水处理技术等相关手段对矿区污水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 叶俊,王继尧.普兴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J].科技信
息,2010(17).
[2] 刑译心.矿区地下水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J].吉林水利,
2010(07).
[3] 韦上林.广西靖西县弄花矿区水文地质的分析研究[J].科
技风,2011(02).
[4] 黄希明.浅析广西合山矿区地下水中SO4污染情况及防治
措施[J].广西轻工业,2009(03).
煤矿领导不带班下井 终身不得再任一把手
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消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付建华强调,要全面推进煤矿水害专项治理,严格煤矿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和停产撤人制度。

5月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召开煤矿水害防治专题视频会议。

会议通报指出,全国煤矿近期发生了“4・6”吉林蛟河、“4・10”中煤大屯、“4・13”山西长治、“4・14”河南平顶山、“4・26”贵州铜仁、“5・2”黑龙江鹤岗6起较大以上透水事故,造成61人死亡或下落不明。

上述透水事故集中反映出非法违法开采、探放水措施不落实、水文地质资料不清、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不落实、迟报瞒报谎报事故、安全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要求对发生非法违法事故的煤矿,提请地方政府坚决依法实施关闭;对发生事故后蓄意迟报瞒报谎报的有关责任人员从严惩处,涉嫌犯罪的立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逮捕;对无矿领导带班下井的煤矿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吊销相关证照、从重处罚,终身不得再担任任何煤矿的矿长(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来源:中新网 编辑:益清
– 4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