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

PKPM-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
PKPM-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

【PKPM】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

1.混凝土梁和型钢混凝土梁:

Asu1、Asu2、Asu3----为梁上部左端、跨中、右端配筋面积(cm2)

Asd1、Asd2、Asd3----为梁下部左端、跨中、右端配筋面积(cm2)

Asv----为梁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cm2)

Asv0----为梁非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cm2)

Ast、Ast1----为梁受扭纵筋面积和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的面积,若Ast和Ast1均为0则不输出这一行(cm2)

G、VT----为箍筋和剪扭配筋标志

梁配筋计算说明:

(1)若计算的ξ值小于ξb,软件按单筋方式计算受拉钢筋面积;若计算的ξ>ξb,程序自动按双筋方式计算配筋,即考虑压筋的作用;

(2)单排筋计算时,截面有效高度h0=h-保护层厚度-12.5mm(假定梁钢筋直径为25mm);对于配筋率大于1%的截面,程序自动按双排计算,此时,截面有效高度h0=h-保护层厚度-37.5mm;

(3)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箍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如果非加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则非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2.钢梁:

没根钢梁的下方都标有"steel"字样,表示该梁为钢梁。若该梁与刚性铺板相连,不需验算整体稳定,则R2处的数值以R2字符代替。输入格式如上图所示。

其中:

R1表示钢梁正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

R2表示钢梁整体稳定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2/f。

R3表示钢梁剪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3/f。

3.矩形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

Asc----为柱一根角筋的面积,采用双偏压计算时,角筋面积不应小于此值,采用单偏压计算时,角筋面积可不受此值控制(cm2);Asx、Asy----分别为该柱B边和H边的单边配筋,包括两根角筋(cm2);

Asvj、Asv、Asv0----分别为柱节点域抗剪箍筋面积、加密区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非加密区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箍筋间距均在Sc范围内。其中:Asvj取计算的Asvjx和Asvjy的大值,Asv取计算的Asvx和Asvy的大值,Asv0取计算的Asv0和Asvy0的大值(cm2)若该柱与剪力墙相连(边框柱),而且是构造配筋控制,则程序去Asc、Asx、Asy、

Asvx、Asvy均为零。

Uc----为柱的轴压比;

G---为箍筋标志。

柱配筋说明:

(1)柱全截面的配筋面积为:As=2*(Asx+Asy)-4*Asc;

(2)柱的箍筋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Sc计算的,并按加密区内最小体积配箍率的要求控制;

(3)柱的体积配箍率是按普通箍和复合箍的要求取值的。

4.圆形混凝土柱:

As---为圆柱全截面配筋面积(cm2);

Asvj、Asv、Asv0---按等面积的矩形截面计算箍筋。分别为柱节点域抗剪面积、加密区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非加密区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箍筋间距均在Sc范围内。其中:Asvj取计算的Asvjx和Asvjy的大值,Asv取计算的Asvx和Asvy的大值,Asv0取计算的Asv0x和Asv0y的大值(cm2);

若该柱与剪力墙相连(边框柱),而且是构造配筋控制,则程序取As、Asv均为零。

Uc---为柱的轴压比;

G---为箍筋标志。

异形柱按双向受力计算配筋,程序按整截面进行配筋计算,每根柱的配筋标注在一条引出线上,三个数分别为Asz、Asf、Asv。

其中:Asz---表示异形柱固定钢筋位置的配筋面积,即位于直线柱肢端部和相交处的配筋面积之和(cm2)

Asf---表示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即除Asz之外的钢筋面积(cm2),当柱肢外伸长度大于200mm时按间距200mm布置。

Asv---异形柱按双剪计算的箍筋(cm2)。

异形柱的斜截面受剪配筋按双剪计算,分别求出两个相互垂直的箍筋面积Asv1和Asv2,并取Asv1、Asv2中的较大值输出。

6.钢柱和方钢管混凝土柱:

其中:Uc---为柱的轴压比;

R1---表示钢柱正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

R2---表示钢柱X向稳定应力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

F2/f R3---表示钢柱Y向稳定应力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3/f。

在柱中心标注一个数:R1,表示圆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力设计值与其承载力的比值N/Nu。仅输出其强度验算结果R1,R1小于1.0代表满足规范要求。8.混凝土支撑:

其中:Asx,Asy---支撑X,Y边单边配筋面积(含两根角筋)(cm2)Asv---支撑箍筋面积(取Asvx,Asvy的大值)(cm2)

G---为箍筋标志。

支撑配筋的看法是:把支撑向Z方向投影,即可得到如柱图一样的截面形式。

9.钢支撑:

其中:R1---表示钢支撑正应力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 R2---表示钢支撑X向稳定应力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2/f。R3---表示钢支撑Y向稳定应力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3/f。

10.墙-柱:

其中:Asw---表示墙-柱一端的暗柱实际配筋总面积(cm2),如计算不需要配筋时取0且不考虑构造钢筋。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时,按柱配筋,Asw为按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Ashw---为在水平分布筋间距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

Asvw---对地下室外墙或人防临空墙,在水平分布筋间距Swh范围内的竖向分布筋面积(cm2);

H---为分布筋标志。

11.墙-梁:

墙-梁的配筋及输出格式与普通框架梁一致,见1.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墙-梁除混凝土强度与剪力墙一致外,其他参数如:主筋强度、箍筋强度、墙-梁的箍筋间距、抗震等级,均与框架梁一致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库及其参考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库及其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第1章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尺寸越大,强度越高。 2.混凝土在三向压力作用下的强度可以提高。 3.普通热轧钢筋受压时的屈服强度与受拉时基本相同。 4.钢筋经冷拉后,强度和塑性均可提高。 5.冷拉钢筋不宜用作受压钢筋。6.C20表示fcu=20N/mm。 7.混凝土受压破坏是于内部微裂缝扩展的结果。 8.混凝土抗拉强度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 9.混凝土在剪应力和法向应力双向作用下,抗剪强度随拉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10.混凝土受拉时的弹性模量与受压时相同。 11.线性徐变是指压应力较小时,徐变与应力成正比,而非线性徐变是指混凝土应力较大时,徐变增长与应力不成正比。 12.混凝土强度等级愈高,胶结力也愈大 13.混凝土收缩、徐变与时间有关,且互相影响。第3章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1.轴心受压构件纵向受压钢筋配置越多越好。 2.轴心受压构件中的箍筋应作成封闭式的。 3.实际工程中没有真正的轴心受压构件。 4.轴心受压构件的长细比越大,

稳定系数值越高。 5.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中,考虑受压时纵筋容易压曲,所以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最大取为400N/mm2。 6.螺旋箍筋柱既能提高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又能提高柱的稳定性。 第4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越大越好。 2.对于 xh'f的T形截面梁,因为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相当于宽度为b'f的矩形截面梁,所以其配筋率应按 Asb'来计算。 4.在截面的受压区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对于改善梁截面的延性是有作用的。 5.双筋截面比单筋截面更经济适用。 6.截面复核中,如果 b,说明梁发生破坏,承载力为0。 7.适筋破坏的特征是破坏始自于受拉钢筋的屈服,然后混凝土受压破坏。 8.正常使用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梁处于梁工作的第Ⅲ阶段。 9.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的确定依据是平截面假定。 第5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1.梁截面两侧边缘的纵向受拉钢筋是不可以弯起的。 2.梁剪弯段区段内,如果剪力的作用比较明显,将会

楼板结构计算及配筋

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 十三、执行PMCAD主菜单5,画结构平面图 首先确定要画的楼层号 1、选择“1修改楼板配筋参数”,对各项参数进行确认和修改。 支座受力钢筋最小直径:8 板分布钢筋的最大间距:250 双向板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边缘梁支座算法:梁截面刚度相对楼板较大时“按固端计算”,否则“按简支计算” 有错层楼板算法:错层较大时“按简支计算”,错层较小时“按固端计算” 是否根据裂缝宽度自动选筋:选择“打勾”,允许裂缝宽度取默认0.3mm 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矩算法:选择“打勾” 钢筋级别:全部选用一级钢 钢筋放大系数:取默认值 钢筋强度设计值:取默认值 钢筋级配表:根据工程情况增(删)级配表,给出合适的钢筋级配。 2、选择“2修改边界条件”,先显示边界条件,再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对楼板边界条件逐个进行调整。 主要是不符合在楼板配筋参数中定义的边缘梁支座算法的地方,要在此修改边界条件。 3、执行“4 画平面图参数修改”,确定合适的图纸号、比例尺。 “板钢筋要编号”:此项控制楼板钢筋标注方式。选择“打勾”,相同的钢筋编同一个号,只在其中的一根上标注钢筋级配及尺寸;选择“不打勾”,图上的每根钢筋均要标注钢筋的级配及尺寸。 本工程要求不画钢筋表,板钢筋均不编号,钢筋不用简化标注,柱“涂黑”,梁线选择“虚线”。 4、执行“0 继续”,查看楼板计算结果图形。 1)执行“2 现浇板计算配筋图”,生成板计算配筋图BAS*.T。 2)执行“6 现浇板裂缝宽度图”,查看有否裂缝宽度超限。满足,则进行下一步绘施工图;否则,应选择“返回PM主菜单”修改板厚,按上述步骤重新计算。 5、执行“0 进入绘图”,绘制楼板施工图PM*.T。 1)执行“画板钢筋”,选择“自动布筋”。此时可有2种选择:“按楼板归并结果配筋”,则只在样板间内布筋,其余与之编号一样的房间均采用相同配筋;若不归并,则每个房间的配筋均按实际配筋在图上表达。 选择“通长配筋”->“板底配筋”,对相邻几个配筋相同的连续房间实现板底贯通配筋,即钢筋不在中间支座断开并锚固。 选择“改板钢筋”->“移动钢筋”,对钢筋标注位置重叠的钢筋作适当调整,保证图面清晰。 2)执行“标注轴线”,选择“自动标注”,标注轴线并命名。 3)执行“存图退出”,“插入图框” 1、依次键入其他要画的楼层号,重复上述步骤。 十四、执行PMCAD主菜单9,图形编辑、打印及转换 1、执行“图形拼接”,将多个*.T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以方便对比查看,如可将输入的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梁间荷载、节点荷载等拼接形成一个荷载文件,各层结构构件几何平面图FP*.T拼接形成一个构件布置文件,各层柱、梁配筋验算图PJ*.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梁平面施工图PL*.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柱平面施工图Z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楼板施工图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等。 2、执行“T转DWG”,将T格式的文件转换为DWG格式的文件,以便在AutoCAD中对各文件作进一步地编辑、修改、打印。

最新钢结构设计原理题库及答案(2)

1.下列情况中,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情况是 【 D 】 A 强度破坏 B 丧失稳定 C 连接破坏 D 动荷载作用下过大的振动 2.钢材作为设计依据的强度指标是 【 C 】 A 比例极限f p B 弹性极限f e C 屈服强度f y D 极限强度f u 3.需要进行疲劳计算条件是:直接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的应力循环次数 n 大于或等于 【 A 】 A 5×104 B 2×104 C 5×105 D 5×106 4.焊接部位的应力幅计算公式为 【 B 】 A max min 0.7σσσ?=- B max min σσσ?=- C max min 0.7σσσ?=- D max min σσσ?=+ 5.应力循环特征值(应力比)ρ=σmin /σmax 将影响钢材的疲劳强度。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 情况下,下列疲劳强度最低的是 【 A 】 A 对称循环ρ=-1 B 应力循环特征值ρ=+1 C 脉冲循环ρ=0 D 以压为主的应力循环 6.与侧焊缝相比,端焊缝的 【 B 】 A 疲劳强度更高 B 静力强度更高 C 塑性更好 D 韧性更好 7.钢材的屈强比是指 【 C 】 A 比例极限与极限强度的比值 B 弹性极限与极限强度的比值 C 屈服强度与极限强度的比值 D 极限强度与比例极限的比值. 8.钢材因反复荷载作用而发生的破坏称为 【 B 】 A 塑性破坏 B 疲劳破坏 C 脆性断裂 D 反复破坏. 9.规范规定:侧焊缝的计算长度不超过60 h f ,这是因为侧焊缝过长 【 C 】 A 不经济 B 弧坑处应力集中相互影响大 C 计算结果不可靠 D 不便于施工 10.下列施焊方位中,操作最困难、焊缝质量最不容易保证的施焊方位是 【 D 】 A 平焊 B 立焊 C 横焊 D 仰焊 11.有一由两不等肢角钢短肢连接组成的T 形截面轴心受力构件,与节点板焊接连接,则肢 背、肢尖内力分配系数1k 、2k 为 【 A 】 A 25.0,75.021==k k B 30.0,70.021==k k C 35.0,65.021==k k D 35.0,75.021==k k 12.轴心受力构件用侧焊缝连接,侧焊缝有效截面上的剪应力沿焊缝长度方向的分布是 【 A 】 A.两头大中间小 B. 两头小中间大 C.均匀分布 D.直线分布 . 13.焊接残余应力不影响钢构件的 【 B 】

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

1.混凝土梁和型钢混凝土梁: Asu1、Asu2、Asu3----为梁上部左端、跨中、右端配筋面积(cm2) Asd1、Asd2、Asd3----为梁下部左端、跨中、右端配筋面积(cm2) Asv----为梁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cm2) Asv0----为梁非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cm2) Ast、Ast1----为梁受扭纵筋面积和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的面积,若Ast 和Ast1均为0则不输出这一行(cm2) G、VT----为箍筋和剪扭配筋标志 梁配筋计算说明: (1)若计算的ξ值小于ξb,软件按单筋方式计算受拉钢筋面积;若计算的ξ>ξb,程序自动按双筋方式计算配筋,即考虑压筋的作用; (2)单排筋计算时,截面有效高度h0=h-保护层厚度-12.5mm(假定梁钢筋直径为25mm);对于配筋率大于1%的截面,程序自动按双排计算,此时,截面有效高度h0=h-保护层厚度-37.5mm; (3)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箍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如果非加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则非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2.钢梁:

没根钢梁的下方都标有"steel"字样,表示该梁为钢梁。若该梁与刚性铺板相连,不需验算整体稳定,则R2处的数值以R2字符代替。输入格式如上图所示。 其中: R1表示钢梁正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 R2表示钢梁整体稳定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2/f。 R3表示钢梁剪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3/f。 3.矩形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 Asc----为柱一根角筋的面积,采用双偏压计算时,角筋面积不应小于此值,采用单偏压计算时,角筋面积可不受此值控制(cm2);Asx、Asy----分别为该柱B 边和H边的单边配筋,包括两根角筋(cm2); Asvj、Asv、Asv0----分别为柱节点域抗剪箍筋面积、加密区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非加密区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箍筋间距均在Sc范围内。其中:Asvj取计算的Asvjx和Asvjy的大值,Asv取计算的Asvx和Asvy的大值,Asv0取计算的Asv0和Asvy0的大值(cm2) 若该柱与剪力墙相连(边框柱),而且是构造配筋控制,则程序去Asc、Asx、Asy、Asvx、Asvy均为零。 Uc----为柱的轴压比; G---为箍筋标志。 柱配筋说明:

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

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 钢结构失稳形式存在多样性外,还应了解下列四个方面的特点:(1)稳定问题要考虑构件及结构的整体作用;(2)稳定计算要按二阶分析进行;(3)考虑初始缺陷的极值稳定计算正在取代完善构件的分岔点稳定计算;(4)稳定性不仅通过计算来保证,还需要从结构方案布置和构造设计来配合。 关键字:钢结构稳定,轴心压杆,计算长度,受弯构件,框架稳定 一.钢结构稳定问题的待点 失稳形式存在多样性外,还应了解下列四个方面的特点:(1)稳定问题要考虑构件及结构的整体作用;(2)稳定计算要按二阶分析进行;(3)考虑初始缺陷的极值稳定计算正在取代完善构件的分岔点稳定计算;(4)稳定性不仅通过计算来保证,还需要从结构方案布置和构造设计来配合。 二.轴心压杆的稳定计算 (1)影响轴心压杆稳定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残余应力,它是把稳定系数分成a、b、c三类的依据,残余压应力越大,位置距形心轴越远,值越低。 (2)轴心压杆不仅会发生弯曲失稳,也可能发生扭转失稳。在采用单轴对称截面时.需要特别注意扭转的不利作用。 (3)设计格构柱时,需要了解几何缺陷的不利影响和柱肢压缩对缀条的影响。 三.轴心压杆的计算长度 关于压杆计算长度的确定,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确定杆系结构中的杆件计算长度时,应把它和对它起约束作用的构件一起作稳定分析。这是稳定性整体计算的一种简化方法。压杆一般不能依靠其他压杆对它的约束作用,除非两者的压力相差悬殊。 (2)节点连接的构造方式会影响杆件的稳定性能。因此,杆件计算长度和构造设计有密切联系。比如杆件在交叉点的拼接会影响它的出平面弯曲刚度并使计算长度增大。又如起减小计算长度作用的撑杆的连接有偏心,会降低它的有效性。 (3)塔架杆件的计算长度有不同于平面桁架(屋架)的特点.主杆和腹杆都各有其特殊之处。此外、塔架中单角钢杆件预期绕平行轴失稳时,需要考虑扭转的不利影响。 (4)桁架体系的支撑构件和塔架中的横隔构件都对杆件的计算长度有直接影响。确定桁架杆件出平面计算长度时,需要特别注意杆系的相互关系 四. 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SATWE配筋简图

一、 SATWE 配筋简图有关数字说明 1.1 梁 1.1.1砼梁和劲性梁 1 3 21321Ast VTAst Asm Asm Asm As As As GAsv ----- 其中: As1、As2、As3为梁上部(负弯矩)左支座、跨中、右支座的配筋面积(cm2); Asm1、Asm2、Asm3表示梁下部(负弯矩)左支座、跨中、右支座的配筋面积(cm2); Asv 表示梁在Sb 范围内的箍筋面积(cm2), 取抗剪箍筋Asv 与剪扭箍筋Astv 的大值; Ast 表示梁受扭所需要的纵筋面积(cm2); Ast1表示梁受扭所需要周边箍筋的单根钢筋的面积(cm2)。 G ,VT 分别为箍筋和剪扭配筋标志。 梁配筋计算说明: (1)对于配筋率大于1%的截面,程序自动按双排筋计算,此时,保护层取60mm ; (2)当按双排筋计算还超限时,程序自动考虑压筋作用,按双筋方式配筋; (3)各截面的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 箍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 用,如果非加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 结果进行换算;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则非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 考使用,如果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 算结果进行换算。

1.1.2 钢梁 R1-R2-R3 其中: R1表示钢梁正应力与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 R2表示钢梁整体稳定应力与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2/f; R3表示钢梁剪应力与抗剪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3/fv。 其中F1,F2,F3,的具体含义: F1=M/(Gb Wnb) F2=M/(Fb Wb) F3(跨中)=V S/(I tw), F3(支座)=V/Awn 1.2. 柱 1.2.1 矩形混凝土柱和劲性柱 在左上角标注:(Uc)、在柱中心标柱:Asv、在下边标注:Asx、在右边标注: Asy、引出线标注:As_corner As_corner ( Asx 其中: As_corner为柱一根角筋的面积,采用双偏压计算时,角筋面积不应小于此值,采用单偏压计算时,角筋面积可不受此值限制(cm2); Asx,Asy分别为该柱B边和H边的单边配筋,包括角筋(cm2); Asv 表示柱在Sc范围内的箍筋; Uc 表示柱的轴压比。 柱配筋说明: (1)柱全截面的配筋面积为:As=2*(Asx+Asy) - 4*As_corner; (2)柱的箍筋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加密区内最小体积配箍率要求控制; (3)柱的体积配箍率是按双肢箍形式计算的,当柱为构造配筋时,按构造要求的体积配箍率计算的箍筋也是按双肢箍形式给出的。

(完整版)PKPM手工配筋(根据SATWE配筋简图).docx

根据 SATWE计算结果手工配筋 一、 SATWE梁的计算结果的含义: 1、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 筋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非加 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1)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信息在SATWE参数设置框中

2)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要求,见《混规》11. 3. 9 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应大于 50mm。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 间距的 2 倍。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ρsv 应符合下列规定: 3)如何进行换算? 保持总的配箍率不变,当加密区间距为 100,非加密区间距为 200,则应对非加密区箍筋面积进行换算,假设换算前后面积分别为 ASV1、ASV2,间距分别为 S1、S2,则有: ASV1/ S1= ASV2/ S2.[ 即 Asv/S 保持不变,原因见《混规》 -2010 中式( 4.3.2-2 )] 2、算例 下面的梁为百盛米厂第三层右边数过来第四根边梁。 该梁有关信息如下: 截面参数(m)B*H = 0.250*0.600 保护层厚度(mm)Cov = 30.0 箍筋间距(mm)SS= 100.0 混凝土强度等级RC= 30.0 主筋强度(N/mm2)FYI = 360.0 箍筋强度(N/mm2)FYJ = 21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 4 1、梁顶纵筋和梁底纵筋(bxh=250mmx600mm ) 1)配置原则:

框架梁、次梁单侧纵筋不得多于两层,底筋根数不少于 3 根;同侧纵 筋布置中,不同直径的钢筋,直径相差不大于 2 级; 框架梁、次梁通长纵筋直径可小于支座短筋直径。尽量使通长面筋(钢筋面积) 不大于支座纵筋面积的60%,但不宜小于30%。 2)手工配置: 梁面(右):AS=12cm2=1200 mm2 , 实配 4 根 HRB400级直径 20( 1257),保护层 C=20, 2x(20+8)+3x25+4x20=211<250, 放置一排 ,满足(见《混凝》 P102 和 P115) 梁底(左)(: AS=13cm2=1300 mm 2, 实配 5 根 HRB400 级直径 20(1571 ),保护 层 C=20, 2x(20+8)+4x25+5x20=256>250, 放置两排,上排 2 根,下排 3 根。 2、梁加密区、非加密区箍筋:G0.7—0.7 1)配置原则: 1.满足受力要求; 2.满足构造要求; 2)手工配置: G0.7— 0.7 G—箍筋标志 0.7—表示在箍筋间距100mm 范围内,箍筋总横截面(S 范围内水平剖切面)面积 为70 mm2, 至少配置 2 肢箍,2*ASV1≧70mm2, 即有单肢箍 Asv1≧ 35mm2,d=8mm(Asv1=50.3),满足要求。 3)非加密区换算 ASV1/ S1= ASV2/ S2,ASV1=0.(7 后),S1=100,非加密区 S2=150,则 ASV2=1.05=105 mm2,配置 2 肢箍, 2 根 d=8mm(Asv=50.3x2=100.6mm2) ,面积基本满足。 若非加密区间距为 200, ASV1/ S1= ASV2/ S2, ASV1=0.7,S1=100, S2=200,则 ASV2=1.4=140 mm 2,则若配置 2 肢箍,2 根 d=8mm(50.3) 则不安全 , 可配 2 根 d=10mm 钢筋, Asv2=157mm2>140mm2 3、梁受扭纵筋: VT1— 0.1 VT—受扭钢筋标志 1—表示受扭纵筋面积,单位为cm2,1 即为 100 mm 2,可在梁侧配置受扭纵筋N4 根12(As=452.2mm2, 混规 11.3.9) 4、梁抗扭箍筋 0.1—表示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面积(cm2),即 10 mm 2,此处可验算上述 配置箍筋是否满足 70+10=80 的要求,适配箍筋Asv=2x50.3mm2>80mm2 ,满足(即 实配箍筋面积≧抗扭箍筋面积+抗剪箍筋面积)。 5、 PKPM 的初始配筋钢筋与手算比较: 梁左: 1 )电算配筋为: 2 根20+2 根18HRB400, As=1137mm2,略小于配筋简图中1200mm2[(1200-137)/1200=5.2%]

钢结构 复习题

钢结构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钢结构计算的两种极限状态是和。 2.提高钢梁整体稳定性的有效途径是和。 3.高强度螺栓预拉力设计值与和有关。 4.钢材的破坏形式有和。 5.焊接组合工字梁,翼缘的局部稳定常采用的方法来保证,而腹板的局部稳定则常采用的方法来解决。 6.高强度螺栓预拉力设计值与和有关。 7角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得小于,也不得小于;侧面角焊缝承受静载时,其计算长度不宜大于。 8.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与、和有关。 9.钢结构的连接方法有、和。 10.影响钢材疲劳的主要因素有、和。 11.从形状看,纯弯曲的弯矩图为,均布荷载的弯矩图为,跨中央一个集中荷载的弯矩图为。 12.轴心压杆可能的屈曲形式有、和。 13.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 14.按焊缝和截面形式不同,直角焊缝可分为、、和 等。 15.对于轴心受力构件,型钢截面可分为和;组合截面可分为和。 16.影响钢梁整体稳定的主要因素有、、、 和。 二、问答题: 1.高强度螺栓的8.8级和10.9级代表什么含义? 2.焊缝可能存在哪些缺陷? 3.简述钢梁在最大刚度平面内受荷载作用而丧失整体稳定的现象及影响钢梁整体稳定的主要因素。

4.建筑钢材有哪些主要机械性能指标?分别由什么试验确定? 5.什么是钢材的疲劳? 6.选用钢材通常应考虑哪些因素? 7.考虑实际轴心压杆的临界力时应考虑哪些初始缺陷的影响? 8.焊缝的质量级别有几级?各有哪些具体检验要求? 9.普通螺栓连接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在抗剪连接中,它们的传力方式和破坏形式有何不同? 10.在计算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时,对虚轴为什么要采用换算长细比? 11.轴心压杆有哪些屈曲形式? 12.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计算与轴心受压构件有何不同? 13.在抗剪连接中,普通螺栓连接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的传力方式和破坏形式有何不同? 14.钢结构有哪些连接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15.对接焊缝的构造有哪些要求? 16.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残余变形是如何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残余变形对结构性能有何影响?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残余变形的方法有哪些? 17.什么叫钢梁丧失整体稳定?影响钢梁整体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高钢梁整体稳定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三、计算题: 1.一简支梁跨长为5.5m,在梁上翼缘承受均布静力荷载作用,恒载标准值为10.2kN/m(不包括梁自重),活载标准值为25kN/m,假定梁的受压翼缘有可靠侧向支撑。梁的截面选用I36a 轧制型钢,其几何性质为:Wx=875cm3,tw=10mm,I / S=30.7cm,自重为59.9kg/m,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x=1.05。钢材为Q235,抗弯强度设计值为215N/mm2,抗剪强度设计值为125 N/mm2。试对此梁进行强度验算并指明计算位置。(恒载分项系数G=1.2,活载分项系数Q=1.4) 2.已知一两端铰支轴心受压缀板式格构柱,长10.0m,截面由2I32a组成,两肢件之间的距离300cm,如图所示,尺寸单位mm。试求该柱最大长细比。 注:一个I32a的截面面积A = 67cm2,惯性矩Iy =11080cm4,Ix1 = 460cm4

钢结构强度稳定性计算书

钢结构强度稳定性计算书 计算依据: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构件受力类别: 轴心受压构件。 二、强度验算: 1、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σ = N/A n≤ f 式中N──轴心压力,取N= 10 kN; A n──净截面面积,取A n= 298 mm2; 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σ= N / A n = 10×103 / 298 = 33.557 N/mm2;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取f= 205 N/mm2; 由于轴心受压构件强度σ= 33.557 N/mm2≤承载力设计值f=205 N/mm2,故满足要求! 2、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处的强度,按下面两式计算,取最大值: σ = (1-0.5n1/n)N/A n≤ f 式中N──轴心压力,取N= 10 kN; A n──净截面面积,取A n= 298 mm2;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取f= 205 N/mm2; n──在节点或拼接处,构件一端连接的高强螺栓数目,取n = 4; n1──所计算截面(最外列螺栓处)上高强螺栓数目;取n1 = 2; σ= (1-0.5×n1/n)×N/A n=(1-0.5×2/4)×10×103/298=25.168 N/mm2; σ = N/A ≤ f 式中N──轴心压力,取N= 10 kN; A──构件的毛截面面积,取A= 354 mm2; σ=N/A=10×103/354=28.249 N/mm2; 由于计算的最大强度σmax = 28.249 N/mm2≤承载力设计值=205 N/mm2,故满足要求! 3、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N/φA n≤ f

手工配筋根据配筋简图

根据SATWE计算结果手工配筋 一、SATWE梁的计算结果的含义: 1、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 筋的面积配筋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 如果非加 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1)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信息在SATWE参数设置框中 2)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要求,见《混规》11.3.9 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应大于50mm。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 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ρsv应符合下列规定: 3)如何进行换算? 保持总的配箍率不变,当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则应对非加密区箍筋面积进行换算,假设换算前后面积分别为ASV1、ASV2,间距分别为S1、S2,则有:ASV1/ S1= ASV2/ S2.[即Asv/S保持不变,原因见《混规》-2010中式(4.3.2-2)] 2、算例 下面的梁为百盛米厂第三层右边数过来第四根边梁。 该梁有关信息如下: 截面参数 (m) B*H = 0.250*0.600 保护层厚度 (mm) Cov = 30.0 箍筋间距 (mm) SS = 100.0 混凝土强度等级 RC = 30.0 主筋强度 (N/mm2) FYI = 360.0 箍筋强度 (N/mm2) FYJ = 21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NF = 4

1、梁顶纵筋和梁底纵筋(bxh=250mmx600mm) 1)配置原则: 框架梁、次梁单侧纵筋不得多于两层,底筋根数不少于3根; 同侧纵筋布置中,不同直径的钢筋,直径相差不大于2级; 框架梁、次梁通长纵筋直径可小于支座短筋直径。尽量使通长面筋(钢 筋面积)不大于支座纵筋面积的60%,但不宜小于30%。 2)手工配置: 梁面(右):AS=12cm2=1200 mm2, 实配4根HRB400级直径20(1257), 保护层C=20,2x(20+8)+3x25+4x20=211<250, 放置一排,满足(见《混 凝》P102和P115) 梁底(左)(:AS=13cm2=1300mm2, 实配5根HRB400级直径20(1571), 保护层C=20,2x(20+8)+4x25+5x20=256>250, 放置两排,上排2根, 下排3根。 2、梁加密区、非加密区箍筋:G0.7—0.7 1)配置原则:1.满足受力要求;2.满足构造要求; 2)手工配置:G0.7—0.7 G—箍筋标志 0.7—表示在箍筋间距100mm范围内,箍筋总横截面(S范围内水平剖切面)面积为70 mm2,至少配置2肢箍,2*ASV1≧70mm2, 即有单肢箍Asv1≧35mm2,d=8mm(Asv1=50.3),满足要求。 3) 非加密区换算 ASV1/ S1= ASV2/ S2,ASV1=0.7(后),S1=100,非加密区S2=150,则

钢筋混凝土结构

一、选择题(3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入括号内,并简述原因。每题5分,结果2分,原因分析3分) 1. 下列A,B,C,D 为结构或构件在使用中出现的几种情况,其中哪一种属于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A)梁挠度变形超过规范要求 (B) 梁因配筋不足造成断裂破坏 (C) 施工中过早拆模造成楼板坍塌 (D) 偏心受压柱失稳破坏 原因分析: 2.材料强度设计值是() (A)材料强度的平均值乘材料分项系数(B)材料强度的平均值除以材料分项系数 (C)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乘材料分项系数(D) 材料强度的标准值除以材料分项系数 原因分析: 3.当采用C30混凝土和HRB335级直径为20mm 钢筋时,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a l 应为()d. 提示:d f f l t y a α=,光圆钢筋16.0=α,带肋钢筋14.0=α (A) 24.56 (B) 25.67 (C) 29.4 (D) 32.3 原因分析: 4.关于两类混凝土偏拉构件的界限,下列何项判断正确?() (A) b ξξ≤为大偏拉构件,b ξξ>为下偏拉构件 (B) N 作用S A 与'S A 之间为小偏拉构件,N 作用S A 与'S A 之外为大偏拉构件 (C) 003.0h e >为大偏拉构件,003.0h e >为小偏拉构件, (D) 03.0h e i >η为大偏压,反之为小偏压。 原因分析: 5. 已知一构件受扭箍筋计算 20.01=s A st ,受剪箍筋计算40.0=s A sv ,以下何种配筋较为合适() (A) 120@8φ(B) 150@8φ(C) 120@10φ(D)100@10φ 原因分析: 6.一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压构件的三组荷载效应分别为 (1)kN N m kN M 9981.52=?= (2) kN N m kN M 9982.41=?=(3)kN N m kN M 7891.52=?= 在截面设计时,上述三组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的荷载效应是() (A ) (3) (B) (2) (C) (1) (D) (2) (3) 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华南理工大学东莞东阳教学中心 课程名称:钢筋混凝土结构(英文)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专升本 学时:72 学分:4.5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属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为以后在混凝土结构学科领域继续学习及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绪论 1.了解混凝土的一般概念 2、深刻理解和掌握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重点) 3、充分认识钢筋与混凝土的优缺点(重点) 4、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及发展前景 5、做好学习本课课程的准备。 (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 内容: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协同工作的特性直接影响结构和构件的受力性能,也是混凝土结构的计算理论、计算公式建立的基础。 要求: 1.熟悉建筑工程中所用钢筋的品种、级别及其性能 2、掌握钢筋的强度指标和变形,重点理解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 3、熟悉混凝土在各种受力状态下的强度与变形性能,掌握混凝土各项强度指 标、弹性模量以及变形模量等(重点)

4、了解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第六章有展开) 5、了解混凝土的时随变形——收缩和徐变。 (三)梁的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 内容:通过对典型试验梁的挠度曲线、截面应变分布及破坏过程的分析,说明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对梁的受力阶段、应力状态、破坏特征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分析和极限弯矩的计算公式。 要求: 1、掌握试验梁、梁的挠度曲线、梁受力的三个阶段以及相应的截面应力分布 (重点) 2、掌握适筋梁及其破坏特征(重点) 3、熟悉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 4、熟悉配筋率对梁的破坏特征的影响 5、掌握梁截面应力分析的基本假定——平截面假定、材料的应力-应变物理 关系、基本方法(重点) 6、熟悉《规范》采用的极限弯矩计算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四)结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 内容:现行规范和法规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遵守的基本原则,本章结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介绍了结构设计原理——结构极限状态的基本概念、近似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及其极限状态使用设计表达式。 要求: 1、熟悉结构设计的要求 2、掌握工程结构极限状态的基本概念。包括结构的作用、对结构的功能要求、 两类极限状态等(重点) 3、了解结构可靠度的基本原理 4、熟悉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五)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内容:本章在第二章的试验分析和第三章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特性,推导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和适用条,并注意构造要求。 要求:

钢结构 答案

第四章 4.10验算图示焊接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钢材为Q235钢,翼缘为火焰切割边,沿两个主轴平面的支撑条件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已知构件承受的轴心压力为N=1500kN。 解:由支承条件可知 0x 12m l=, 0y 4m l= x 21.8cm i=== , y 5.6cm i=== 0x x x 1200 55 21.8 l i λ===,0y y y 400 71.4 5.6 l i λ===, 翼缘为火焰切割边的焊接工字钢对两个主轴均为b类截面,故按 y λ查表得=0.747 ? 整体稳定验算: 3 150010 200.8MPa215MPa 0.74710000 N f A ? ? ==<= ? ,稳定性满足要求。 4.13图示一轴心受压缀条柱,两端铰接,柱高为7m。承受轴心力设计荷载值N=1300kN,钢材为Q235。已知截面采用2[28a,单个槽钢的几何性质:A=40cm2,i y=10.9cm,i x1=2.33cm, x

I x1=218cm 4,y 0=2.1cm ,缀条采用∟45×5,每个角钢的截面积:A 1=4.29cm 2。试验算该柱的 整体稳定性是否满足? 解:柱为两端铰接,因此柱绕x 、y 轴的计算长度为:0x 0y 7m l l == 格构柱截面对两轴均为b 类截面,按长细比较大者验算整体稳定既可。 由0x 65.1λ=,b 类截面,查附表得0.779?=, 整体稳定验算: 3 2 130010208.6MPa 215MPa 0.77924010N f A ??==<=??? 所以该轴心受压的格构柱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 4.15某压弯格构式缀条柱如图所示,两端铰接,柱高为8m 。承受压力设计荷载值N =600kN ,弯矩100kN m M =?,缀条采用∟45×5,倾角为45°,钢材为Q235,试验算该柱的整体稳定性是否满足? 已知:I22a A=42cm 2,I x =3400cm 4,I y1=225cm 4; [22a A=31.8cm 2,I x =2394cm 4,I y2=158cm 4; ∟45×5 A 1=4.29cm 2。 解:①求截面特征参数 截面形心位置: 该压弯柱两端铰接因此柱绕x 、y 轴的计算长度为:0x 0y 8m l l == x x 57948.86cm 73.8I i A = ==,y y 12616.952 13.08cm 73.8 I i A === 0x x x 80090.38.86l i λ===,0y y y 800 61.213.08 l i λ=== ②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验算(弯矩绕虚轴作用) 由0y 63.1λ=,b 类截面,查附表得0.791?= 说明分肢1受压,分肢2受拉, 由图知,M 2=0,1100kN m M =?,等效弯矩系数my 210.650.350.65M M β=+= 因此柱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性满足要求。 ③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性验算 弯矩绕虚轴作用外平面的稳定性验算通过单肢稳定来保证,因此对单肢稳定性进行验算: y x y 1 260 x y 2 x 1 x 2 45°

盈建科配筋信息

三、配筋简图 配筋简图用图形方式显示构件的配筋结果,图形名称是WPJ*.DWY。如果是钢构件,则显示钢构件的应力验算结果。 右侧对话框功能说明: (1)构件信息 构件信息菜单是通用操作菜单,用来查看某个构件的详细信息,包括几何信息、材料信息、内力信息、设计结果等。该菜单在多种简图中都提供,方便设计人员查看。 构件信息文本文件的格式如下所示: 图3.2.12 构件信息文本中的几何信息 图3.2.13 构件信息文本中的标准内力信息

图3.2.14 构件信息文本中的设计信息 图3.2.15 构件信息文本中的荷载组合信息

图3.2.16 构件信息文本中的各组合内力信息 (2)配筋率查询 可以查询各类构件主筋、箍筋(分布筋)配筋率,软件自动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序,双击表格可定位该构件在平面图中的位置,按住shift键选择起止行可以高亮显示该范围的构件。 图3.2.17 配筋率查询对话框 (3)墙柱轮廓

该按钮用来查询墙柱配筋时的外轮廓,当配筋时选择考虑端柱或翼缘墙时,可通过该功能来查看实际配筋时的墙柱轮廓。 图3.2.18 组合墙轮廓查询 (4)墙稳定验算 用来查看墙稳定验算结果,分单墙肢和整体稳定验算两方面,并可查看整体稳定验算时的墙轮廓。整体稳定验算时,可考虑边框柱。 图3.2.19 墙稳定验算 (5)显示取大 用来查看多塔自动分塔计算时,哪些构件分塔设计结果较大,并以紫色显示。该按钮在选择了包络设计、多塔取大、少墙框架取大参数后可用。 显示无对应:用来显示未找到对应关系的构件。 (6)围区统计

对于位移比、层刚度、各层抗剪承载力、各层框架柱承担的剪力、柱墙及短肢墙承担的倾覆力矩的比例等结构整体指标的计算,以前都是由软件自动统计输出,统计依据的模型只能是全楼模型。 配筋简图及各种三维图中增加围区统计菜单,用来人工选择全楼模型中的某一部分进行这些整体指标的统计,从而方便用户根据实际工程得到更合理的统计结果。 用来统计用户交互围区内的整体指标结果,如统计错层、开大洞等分块刚性板模型的位移比、剪切刚度、受剪承载力、倾覆弯矩等,在三维图下可统计多楼层指标。 在三维显示菜单(包括三维内力和三维配筋菜单)下可以进行全楼模型的显示,使用“选择显示”菜单,可人工用鼠标框选全楼模型的某一部分,当屏幕上只剩下用户选择的局部模型后,使用“统计当前”菜单,软件将按照当前的局部模型进行各层位移及位移比、各层剪切刚度、各层抗剪承载力、各层框架柱承担的剪力、柱墙及短肢墙承担的倾覆力矩的比例的统计计算及输出,输出的文本格式和Wmass.out相同。 图3.2.20 围区统计功能键 (7)显示控制 可通过该按钮按构件类型显示设计结果。 (8)进位显示 该参数用来控制配筋结果显示时如何进位显示,如填1,则表示显示位数最后一位的后一位大于1时,显示数值最后一位将进位显示。 (9)率显红 该参数用来控制率大于多少时显红,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经验填入最大配筋率,大于该输入值的率将显红。

钢筋混凝土结构1复习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1)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破坏发生在梁的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破坏发生在梁的 ,受弯构件内配置足够的受力纵筋是为了防止梁发生 破坏,配置足够的腹筋是为了防止梁发生 破坏。 2、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支座附近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 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开裂的。 3、随着纵向配筋率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 4、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V ≤ 时,可不必计算抗剪腹筋用量,直接按构造配置箍筋满足max min ,S S d d ≤≥;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V ≤ 时,仍可不必计算抗剪腹筋用量,除满足max min ,S S d d ≤≥以外,还应满足最小配箍率的要求;当梁上作用的剪力满足:V ≥ 时,则必须计算抗剪腹筋用量。 5、当梁的配箍率过小或箍筋间距过大并且剪跨比较大时,发生的破坏形式 为 ;当梁的配箍率过大或剪跨比较小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 6.由于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百分率的不同,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破坏形态 有 、 和 。 7.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破坏形态包括 、 和 二.选择题 1、超配筋受弯构件的破坏特征为( ) A 、受拉钢筋先屈服 B 、受压区混凝土先压碎 C 、受拉钢筋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压碎同时发生。 2、当适筋梁的受拉钢筋刚屈服时,梁正截面的承载能力( ) A 、达到最大值 B 、接近最大值; C 、离最大值还有较大一段距离 D 、开始下降。 3、超筋梁正截面极限承载力与什么有关( ) A 、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 B 、配筋强度y s f A 有关 C 、混凝土级别和配筋强度都有关 D 、混凝土级别和配筋强度都无关。 4、超筋梁正截面破坏时,受拉钢筋应变 s ε,受压区边缘混凝土应变c ε的大小为 ( ) A 、cu >,>s y c εεεε B 、cu <,>s y c εεεε; C 、cu <,=s y c εεεε D 、cu >,=s y c εεεε 5、与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时的相对受压区高度ξ有关的因素是( )

专业 建工(八)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1 构件详图的图示内容 下图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一般包括有模板图、配筋图、预埋件详图及钢筋表(或材料用量表)。而配筋图又分为立面图、断面图和钢筋详图。 3.2 构件详图的图示内容 一般情况主要绘制配筋图,对较复杂的构件才画出模板图和预埋件详图。 配 筋 图 中 的 立 面 图, 是 假 想 构 件 为 一 透 明 体 而 3.3 构件详图的图示实例 1.钢筋混凝土梁结构详图。读图时先看图名,再看立面图和断面图,后看钢筋详图和钢筋表。从图名L202(150×300)得知它是二层第二号梁,断面尺寸是宽150mm ,高300mm 。从立面图和断面图对照阅读,可知此梁为T 形断面的现浇梁,

画出的一个纵向正投影图。 它主要表明钢筋的立面形状及其上下排列的情况,而构件的轮廓线 梁两 端支承 在砖墙 上。梁 长为 3840mm ,梁下方 配置了 三条受 力筋,其 中的② 筋为弯 起筋。从 它的标 注ф14 可知,它 是一条 直径为 14mm的 Ⅰ级钢 筋。①筋 虽然与 ②筋直 径、类别 相同,但 因形状 不同,故 编号从1 —1断面 知梁上 方有两 条架立 筋③,直 径是 10mm的 Ⅰ级钢 筋。同 时,也可 知箍筋 从钢筋详图中可知每种钢筋的编号、根数、直径、各段设计长度和总尺寸(下料长度)以及弯起角度,以方便下料加工,规定梁高小于800mm时,弯起角度为5°, 大于800mm时用60°。图中①号筋下面的数字3790,表示该钢筋从一端弯钩外沿到另一端弯钩外沿的设计长度,它等于钢筋的设计长度加上两端弯钩扳直后 ×6.25ф)减去其延伸率号(2×1.5ф)所得的数值。 此外,为了便于编造施工预算,统计用料,还要列出钢筋表,表内说明构件的名称、数量、钢筋规格、钢筋简图、直径、长度、数量、总数量、总长和重量等如下表所示。 2.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结构详图。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结构详图的图示方法,基本 上和梁的相同,但对于工业厂房的钢筋混凝上柱等复杂的构件,除画出其配筋图外还要画出其模板图和预埋件详图。现以某地单层工业厂房单跨车间的B Z9-1预制钢筋混凝土边柱结构详图为例,说明其图示特点。 (1) 模板图。主要表示柱的外形、尺寸、标高,以及预埋件的位置等。作为制 作、安装模板和预埋件的依据。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柱分为上柱和下柱两部分,上柱支承屋架,上下柱之间突出的牛腿,用来支承吊车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