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霸的过程特点

合集下载

第16-17课美苏争霸

第16-17课美苏争霸

A.主张从实力出发,同苏联对话和谈判
B.试图通过军事、政治、经济等各种手段遏制苏联的力量
C.对苏联实行军事打击
D.提出一套“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
19.里根政府与尼克松政府对苏政策的最大不同是
A.局部进攻
B.全面收缩
C争夺重点转向欧洲 D.由战略收缩转为战略进攻
20.里根政府较之尼克松政府的对苏政策发生的新变化是
3、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苏联的霸权政策
4、影响:美国霸权动摇
(一)美苏争霸的形成和概况
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的上台)
2、概况
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
(三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至7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
3、美苏争霸形成的原因
(1)苏联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2、赫鲁晓夫调整对外政策 (二)第一阶段的较量(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 1、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 2、重大事件: “和解”——戴维营会谈(1959) 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和柏林墙修建(1961); 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最具代表性) 3、人物:赫鲁晓夫;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 4、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攻势;战争未发生
3、原因:世界经济多极化,而苏联解体进一步加快多极 化趋势
4、影响:政治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暂时有利于资本主 义,多极化趋势加强,加速经济多极化和全球化
问题一、国际关系的演变
1、1815年~1848年,近代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维也纳体系。
2、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美英争夺世 界霸权的国际关系结构。美国的综合实力仍在英国之下。 这个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工具。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的特征、形势及事件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的特征、形势及事件

考点: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的特征及成因1.特征:美苏争霸达到高潮。

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美国被迫进行战略收缩。

2.形势: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

美国因深陷越南战争之中,尼克松执政后,实行战略收缩。

而苏联在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军事实力增强,转而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

3.事件:1972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

例题11969年,尼克松将美国对外战略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收缩的主要原因是()A.尼克松放弃了与苏联争霸B.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C.美国经济被苏联超过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答案:D解析:1969年,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尼克松执政后,实行战略收缩。

答案D。

例题2反映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特点的事件是()A.古巴导弹危机B.苏军占领阿富汗C.苏联解体D.科索沃战争答案:B解析:1972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这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的事件,答案B。

1.美苏争霸达到高潮是在20世纪()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的态势是()A.势均力敌,处于僵持状态B.势均力敌,互取“守势”C.苏取攻势,美取“守势”D.美取攻势,苏取“守势”3.对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的形势,概括最全面的是()A.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B.美国态度强硬,苏联全面收缩C.美苏关系趋于缓和D.苏联转攻为守,美国转守为攻4.史料的解读是运用史料的重要基础。

下表为美国、苏联国防开支表(单位:10亿美元)。

对表格史料解读正确的是()A.美苏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B.苏联取得与美国平等地位C.美国军费开支总是多于苏联D.美苏争霸中美国始终处于攻势1.【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

答案C。

2.【答案】C【解析】随着苏联实力的增强,在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此时美苏争霸中,苏取攻势,美取守势。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 了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苏联 美国
第四节 美苏争霸
美苏对外政策:
美国 苏联 对外 对内 巩固东欧阵地,抵制美国扩张 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氢弹爆炸成功 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斯大林 “冷战”时期 时期 霸 权 主 义 赫鲁晓夫 政 时期 策
一 九 六 一 年 修 筑 的 柏 林 墙
比较杜鲁门主义与尼克松对外政策的不同点。
美国凭借其在二战中急剧膨胀起来 1、杜鲁门主义 的经济、军事实力,取得了资本主义 世界的的 霸主地位,杜鲁门主义反映 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确定了战后 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进攻战略
70年代初,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 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已 经丧失了独霸的地位,它反映 了美 2、尼克松主义 国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 转为战略防御,处于守势。
既有缓和 又有紧张
60年代 中-70年 代末
苏联处于 攻势,美国 转攻为守
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 正常化 苏联进一步对中国进 行军事威胁,以致酿 成边境武装冲突 苏联改善与中国的关 系 美中关系时好时坏
80 年 代
美强苏弱
第一阶段 (50 年代中—60 年代初) 美国 苏联 双方首脑
艾森豪威尔 肯尼迪 赫鲁晓夫
最终退出阿富 汗等地区 同中国改善了 关系
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
其它 基本 态势
战略优势仍在美国一方
双方军备竞赛升级,开始进行 限制武器的谈判 苏攻美守
中导条约的签定 战略优势重回美国一方
美苏争霸的特点:
互有攻守、各有得失
美苏争霸的影响:
带来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 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 界大战爆发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
美国:战略收缩—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经济增长缓慢,侵越战争,军事力量相对下降);史实(尼克松主义;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
美国:对苏强硬—原因(经济军事力量上升);史实(里根主义;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立足于打小规模战争;推出“星球大战计划”)
苏联:全面收缩—原因(争霸和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激化)史实(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中苏关系正常化;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美苏对中国采取的政策
表现
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它敌视社会主义的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恶化,原因是双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
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是当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苏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中苏国家关系严重恶化。
特点
互有攻守,重点在欧洲
历史启示
1.经济实力决定一切。谁的经济实力强大,谁就在争霸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我们应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永立于世界不败之地。2.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倡导世界和平。3.美苏争霸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对抗,所以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对话,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共建和谐世界。4.我们必须认识并承认世界社会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里根(美);戈尔巴乔夫(苏)
史实
缓和—A1955年,签订对奥地利和约,结束四国对奥地利的占领;B1955年苏联承认联邦德国;C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A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B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说明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苏联开始全球争霸)
苏联:缓和”战略,在亚非积极侵略扩张,1979年出兵阿富汗)

课件3:第3课 美苏争霸

课件3:第3课 美苏争霸
3. 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 财富,给人类生存 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4.美苏关系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5.冷战思维继续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THANKS 谢谢聆听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3.重大事件:
(1)缓和的表现:
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
1959年9月,赫鲁晓夫应邀访美。与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了戴维营会谈, 会谈虽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但两国最高领 导人战后的首次会晤产生了“戴维营精神” 式的美苏缓和。
美国实际上承认了美苏同为超级大国的 事实。
赫鲁晓夫 (1953-1964在位)
2.美国防守的表现:
①调整外交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尼克松主义) ②美国从越南撤军
《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决议》 在巴黎正式签署(1973年)
③中美关系的改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72年毛泽东接见 尼克松总统
中美建交(1979.1.1.)
④苏联推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1979年对阿富汗实 行军事占领,标志 着苏联霸权主义政 策发展到顶点。
3.苏美争夺中的缓和: ⑴背景: ①美苏都推行“缓和”战略
②欧洲出现要求改善东西欧关系的庞大思潮
⑵表现:
①美苏限制裁减核武器的协议 ②互访会谈---将缓和推向高潮 ③中欧裁军会议、欧安会
更隐蔽的进攻方式: 和平演变
争霸的特点: 总体趋向缓和
美苏争霸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1.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 2.美苏对亚洲、非洲的争夺与控制,造成这些地区局势的动荡与紧张
第3课 美苏争霸
赫鲁晓夫
导入新课
肯尼迪

美苏冷战的特点

美苏冷战的特点

美苏冷战的特点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美苏之间的冷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自己的特点:第一阶段是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其特点是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第二阶段是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第三阶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特点是美国处于攻势,苏联转攻为守。

一、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苏联在对战败国的处理方式上产生了分歧,为了能够更好的遏制苏联的发展,来实现称霸全球的目标,美国开始采用各种的手段拉拢同盟国,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格局。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

而美国在1947、1948、1949三年之内相继推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政治、经济、军事上三管齐下,对苏联实行政治上的孤立打击、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其中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上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从这时期开始到60年代,是美苏冷战的发展时期,美苏两国在不断地试探对方,退与进相互融合,试图在推搡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这一时期的冷战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一)缓和1、苏联促使签订对奥和约二次大战结束后,内奥地利及其首都维也纳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对于奥地利的解决方式,苏联一贯主张根据保障奥地利民族独立的利益和保障欧洲安全的利益尽快缔结对奥和约,但是美、英、法三国不仅在草拟对奥和约的工作上一味拖延阻挠,而且力图把奥地利拉入西方军事集团,以堵塞解决奥地利问题的道路,致使奥地利问题拖延了十年之久而未获解决。

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改变了斯大林时期坚持的对奥和约应在德国问题解决以后才能签订的立场,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于1955年签订对奥和约,这不仅使奥地利恢复了自由和独立,而且为和平协商解决其他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导言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竞争和争霸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二战结束到冷战结束的四十多年间,美苏之间的斗争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第一阶段:战后重建与“亲密接触”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之间的合作仍然延续,尽管两国的意识形态存在严重的分歧。

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战后重建与亲密接触”。

在战后的国际重建过程中,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通过对欧洲国家的经济援助来帮助其重建,这也为两国关系的缓和奠定了基础。

此外,美国还通过援助法案,向苏联提供了大量援助,用于促进经济上的复苏,提高苏联的后方支持能力。

然而,在这一阶段中,美苏之间的矛盾和力量对抗逐渐浮出水面。

苏联试图利用援助获取更多的利益并扩大其影响力。

而美国则对苏联扩张采取警惕态度,试图限制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

尽管双方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总体上,两国在这个时期还是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合作和互动。

第二阶段:冷战升级与核子威慑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苏之间的合作逐渐瓦解,进入了冷战的阶段。

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冷战升级与核子威慑”。

在这个阶段中,美苏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不仅限于政治和经济领域,还扩展到了军事上。

核武器的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双方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地位,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武器生产。

这种核子威慑的竞争使世界进入了一个极度紧张的阶段,任何一方发起核攻击都可能引发毁灭性的战争。

除了核武器,双方还在军事技术的研发和军备竞赛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军事基地的建设、军队的规模扩张、间谍活动的增加等,无一不反映了美苏之间的对抗态势。

两国之间的摩擦和对抗不断升级,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

第三阶段:和平演变与结束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的开始。

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和平演变与结束”。

在这个阶段中,苏联内部的政治和经济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并导致了苏联的崩溃。

43 美苏争霸

43 美苏争霸
﹙3﹚中国在美苏两国推行霸全主义政策的过程中多次发挥过 作用,这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特别是重大的国际关系中具有明 显的战略平衡作用。
本课小结(图表式)
时间
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1、戴维营精神
1.美苏集结重兵于欧洲

2、U-2飞机事件
2苏美建交

4、古巴导弹事件
4.美军撤出越南
对外 苏联 平起平坐,苏美合作 政策
美国 和平政策
积极进攻战略 尼克松主义
政策 变化 原因
苏联 美国
争霸态势
苏联实力增强
美国实力相对消弱
紧张与缓和共存,以紧张为主 (美苏互有攻守),争霸优势 在美国方面
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 短,军事竞赛赶上了美国
第二阶段:由对峙走向缓和(20世纪60 、70年代)
争霸态势:苏攻美守。
第三阶段:美苏缓和(20世纪80年代)
争霸态势:美国强硬,苏联收缩。
第一阶段:美苏对峙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
•背景: • 美国: • 艾森豪威尔—对话、谈判、“软化
” • 肯尼迪---“和平战略” •结苏果联::美赫苏鲁争晓霸夫局-面--平逐起渐平形坐成。
积极进 攻政策
尼克松 主义
从对外扩张转 向全面收缩
里根主义,星 球大战计划
第二问答案要点:
﹙1﹚美苏两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不仅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 区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且本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任何国家制定政策和领导在决策时都应引以为戒。
﹙2﹚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好坏,并取决这个国 家的国际地位。因此,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工作的 中心。而遏制霸权主义的最有力的措施就是使更多的国家迅速发 展、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