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揭晓
嘉麟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继续发挥行业担当

084 中国纺织 2020“光”耀纺织 传承炬火嘉麟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继续发挥行业担当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只用了六年时间就在深圳中小板成功上市的行业创新标杆。
公司始终专注于中高档针织纬编功能性面料及成衣的研发,为客户提供织造-染色-成衣全产业链服务,通过自主研发和产业链协同,差异化、高端化、优质化定位,成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9年,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东华大学、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泰慕士服装有限公司、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高耐摩色牢度热湿舒适针织产品开发关键技术”项目获得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弘扬“新时代纺织精神” 助力行业科教发展“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是致力于全国纺织行业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专注于进行公益活动的基金会,也是我国制造业中最早成立的行业性基金会。
基金会的设立与推广,无疑对纺织行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世滨表示,“纺织之光”让无数企业和院校师生受益,为纺织服装行业科教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世滨表示,从科技来看,基金会评选科技进步奖不仅充分肯定了有关单位和个人在纺织行业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隆重表彰了追求科学、追求进步的精神。
一方面激发行业企业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推动纺织行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基金会对获奖单位的宣传推广也能吸引行业资金,有利于企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从教育来看,基金会对行业内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奖励也充分调动和发挥了纺织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了行业内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不断提供人才保障。
产业协同创新 填补行业空白“当时,针织行业发展面临诸多关键性‘瓶颈’制约,如高品质针织面料的开发,必须将新型原料与先进的加工技术、染整技术相结合,开发热湿舒适、柔软合体、耐折皱等舒适性针织品,才能满足人“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高耐摩色牢度热湿舒适针织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科技篇们的要求;必须实施节水、节能、减排生态针织染整工艺,才能保持稳健发展。
不忘初心 继往开来——“纺织之光”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纺织之光”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作者:暂无来源:《中国纺织》 2019年第12期文|本刊记者易芳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12 月6 日上午在京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部主任、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彭燕丽在会上报告了2019 年度“纺织之光”科技奖励情况。
本年度科技奖励项目工作继续坚持稳中求进,从严从实的工作原则,完成了纺织科技奖的申报、评审工作和国家科技奖的提名工作。
为适应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国家科技奖改革新措施,使中纺联科技奖与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相匹配,鼓励纺织行业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发展,2019 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科技奖励工作做出了较大调整。
进一步完善奖种结构,一是增设了技术发明奖,二是奖励等级的调整,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分别设置一等奖和二等奖两个等级。
三是调整科技进步奖中软课题、标准类成果评奖周期,由两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
四是调整奖金数量及发放范围,授予发明奖和进步奖一等奖每个奖项5 万元的奖金,取消二等奖奖金。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报告设立“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纺织服装流通专项基金”议案、关于调整聘任兼职副秘书长议案,理事会进行了审议表决。
“纺织之光. 纺织服装产业流通专项基金”拟设立1000 万元,初始资金600万元。
首批捐赠单位有浙江中纺腾龙资产有限公司等8 家单位。
因工作原因,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不再担任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继续任理事,以等额选举方式,通过投票选举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叶志民为理事长。
叶志民在会上表示,感谢领导和理事代表的信任,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
今后将勤勉尽职、踏实工作、遵守制度、求真务实,令基金会工作有所作为,不辜负组织领导的信任。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杜钰洲在会上表示,“纺织之光”自设立以来至今,对行业的科技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反应了行业的一种心愿,那就是依靠大家的力量来推动行业的发展,这也正是对于纺织的初心。
规范运行,寻求突破——“纺织之光”第三届第五次理事会召开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046 中国纺织 2020TEXTILE VISION SCIENCE & EDUCATION FOUNDATION 规范运行,寻求突破——“纺织之光”第三届第五次理事会召开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三届第五次理事会于11月30日下午在山东召开。
中国纺联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夏令敏,中国纺联副秘书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叶志民,中国纺联科技发展部主任、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彭燕丽,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倪阳生,中国纺联纪委副书记、人力资源部主任、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监事孙晓音,中国纺联财务部主任、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监事朱超等相关领导、各专业协会代表、理事代表、主席、投资委员会委员参加本次会议。
叶志民主持会议。
彭燕丽做2020年“纺织之光”科技奖励项目工作报告。
彭燕丽对2020年科技奖励申报与评审工作流程进行了介绍,对获奖项目特点进行了总结,包括医卫纺织品技术成果成为关注热点、化纤高效差别化成套技术与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高品质纺织染加工技术进步明显、数字化智能化纺织机械装备和专用基础件制造技术取得明显成效。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白静做2020年“纺织之光”教育奖励项目工作报告。
今年教育奖申报项目创历年新高,成果申报整体较上届普遍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更加强调对接专业链建设专业群,更加强调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加强调标准体系建设,更加强化非遗技艺和中国文化的挖掘与教学融合,更加强化院校企协同。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红做2020年“纺织之光”针织奖励项目工作报告。
今年评选的获奖项目集中代表了针织内衣行业在功能性针织产品开发、全成形运动内衣产品开发、行业标准质量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中国纺联人力资源部经济师钱泓埔对2020年“纺织之光”技能人才项目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揭晓

为更 好 适 应国家科 技 体 制与科 技 奖 励 改 革 新 形 势,进 一 步 提 升 纺 织 科 技奖质量水平和打造纺织科技奖品牌, 2019年度纺织科技奖进行了较大调整, 进一步完善了奖项结构。一是增设了技 术发明奖(一、二等奖);二是将“桑麻 学者”纳入中纺联科技奖序列评选,更 名为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三是将 科技进步奖三个等级调整为一、二等奖 两个等级。至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颁奖大会现场
科学技术奖形成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 奖和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的奖励体 系。
2019年科技奖的授奖比例大幅下 调,仅为48%,大大低于往年的60%左 右,“含 金 量”得 到明 显 提 升。从 获 奖 项目特点来看:一是高性能、功能化纤 维 及 其 应 用 技 术实 现 突 破 。二是 行业 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迭代升级。三 是 绿 色节能 环保 成 为科 技创 新 不懈 追 求的目标。四是标准与协同创新成为科 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体现和创新形式。 2019年获奖的科技项目,2/3属于产学 研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成果,进一步 体 现了协同 创 新与交 叉 融 合对 科 技 进 步的重要意义。
中国纺织 工 业 联合 会 党委 书记 兼 秘书长高勇、会 长孙 瑞 哲,原会 长杜 钰洲、王天凯,中纺联副会长夏令敏, 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 副会长徐迎新、陈大鹏、李陵申、端小 平、杨兆华、孙淮滨,原副会长陈树津, 中纺 联 副 秘 书 长、纺 织 之 光 科 技 教 育 基金 会理事长叶志民,中纺联副秘书 长、科技发展部主任、纺织之光科技教 育基金 会副理事长彭燕丽,中纺联纪 委副书记、人力资源部主任孙晓音,中 国 纺 织 服 装 教 育学 会 常务 副 会 长、纺 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倪阳 生,香港查氏纺织集团董事、常州市桑 麻教 育基金 会副理事长 王羽盛 等 领导 以及中纺联各部门、各专业协会领导, 地 方 行业 协 会 领导,纺织 之 光 科 技教 育基金 会 理事以及 本 次会 席会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2019年度)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2019年度)湿抄/水刺联用关键技术研发及轻量超柔异组分复合材料的产业化获奖等级: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杭州诚品实业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合肥普尔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于斌、朱海霖、孙辉、刘国金、孙利忠、朱斐超、陈美玉、秦扶桑、李建强、周建我国高性能湿抄/水刺材料规模化生产设备,尤其是连续化生产设备缺乏,同时现有湿抄/水刺材料强力和耐磨性低、发尘量大和抗(抑)菌性差,严重制约了其推广应用。
该项目以产业重大需求为牵引,研发了湿抄/水刺高性能复合材料加工技术和关键装备,突破了均匀性、力学性能、吸湿、耐磨性和抗菌抑菌等关键技术,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推广其在医疗防护、擦拭、卫生保健等领域的应用。
该项目结合材料功能化改性技术,研发湿抄/水刺材料关键生产工艺和设备。
具体包括:(1)发明了轻量、超柔超韧异组分层合技术。
(2)发明了均质成型和迂回式水刺加固关键系列设备和技术。
(3)发明了高效广谱抗菌加工技术。
形成系列高效广谱缓释介孔载银抗菌材料制备和后整理技术。
解决产品抗菌性能广谱性和持久性差等难题。
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形成企业标准1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
建成生产线5条,产量15520t/年。
经检测:产品纵向(MD)/横向(CD)强力≤1.4;吸水能力≥375%;30次平磨质量损失≤0.3%;发尘量5~10μm≤470ft3;抗菌性能≥99.9%;拒酒精等级≥7;抗渗水性≥24cm;干微生物渗透≤40cfu/plate;湿微生物渗透IB≥2.86。
总体技术和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截至2018年12月,该项目产品已用于欧美和国内等卫材企业。
近3年累计销售170598.0万元,利润18993.9万元,税收2221.3万元,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风电叶片碳纤维复合材料大梁板材高效拉挤制备技术及产业化获奖等级: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华大学、上海华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余木火、许文前、严兵、张辉、张可可、孙泽玉、郎鸣华、唐许、施刘生、余许多《“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将加快发展大型风电等新能源。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2019年度)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2019年度)纺织品天然染料染色印花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奖等级: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苏州大学、武汉纺织大学、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盛虹集团有限公司、烟台明远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烟台业林纺织印染有限责任公司、苏州虹锦生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王祥荣、姜会钰、陈忠立、薛志勇、侯学妮、储呈平、段佳、李伟、卫金龙、姚金波该项目以实现天然染料染色印花产业化为目标,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性地解决了限制天然染料纺织品染色印花规模化生产的难点技术问题,是天然染料染色印花产业化关键技术的重大创新。
项目主要技术内容:(1)研发出提高天然染料溶解度和染液稳定的关键技术,突破了天然染料不溶性、难溶性引起的染色过程中匀染性差、重现性低等技术难点;研发出针对壳聚糖纤维的天然染料特殊染色技术,形成了稳定的天然染料对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壳聚糖纤维等纺织品的产业化染色加工技术。
(2)自主研发出印花织物白地上媒染剂去除色浆,创新设计了天然染料生态印花工艺,首创了天然染料红、黄、蓝、黑4色喷墨印花墨水体系,研发出植物色素直接转印加工技术,创新集成了纺织品丝网印花、喷墨印花、植物色素转印等天然染料印花产业化技术;(3)开发出系列生物安全抗氧化剂及加工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天然染料染色织物耐光色牢度差的技术难题;(4)研发出天然染料的鉴别技术,制定了天然染料纺织品鉴别的技术标准。
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外观专利2项,发表论文20多篇,制定企业标准8项。
成果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成果已在多家企业建立天然染料染色或印花生产线,实现产业化生产,相关企业近3年新增产值49505亿元、新增利润4865万元。
植物染料工业化生产及其环保染色关键技术获奖等级: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常州大学、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常州美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上海之禾服饰有限公司、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广源纺织品有限公司、愉悦家纺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陈群、纪俊玲、冯德虎、马志辉、汪媛、陈海群、黄险峰、陈筱漪、孟丹蕊、程彦该项目围绕关乎人民健康生活和环境保护的植物染料及其染色应用,重点突破了传统植物染仅以靛蓝泥为主量产的技术局限,成功研发了绿色提取多色植物染料、生态印染加工的成套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如下:(1)发明了水/乙醇萃取-长间隔臂树脂分离-低温超声场强化的耦合技术,实现植物染料的工业化提取关键技术。
2019 年度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大事记

2019年度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1月25日,对北京服装学院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高产率对喷电纺丝技术制造纳米纤维的基础研究”进行结题验收3月8日,“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启动3月13日,对东华大学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新型聚酰胺酯合成及性能研究”和“基于纤维与气流耦合作用特性的高速喷气涡流纺纱机关键技术研究”进行结题验收3月24日,“纺织之光”网络公益展播官方微博正式上线3月28日,走访“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江南大学/江苏华宜针织有限公司/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的“经编全成形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4月2日,对东华大学、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活性染料无盐低碱高固色率染色关键技术研究”进行结题验收4月3~4日,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举办“纺织之光”循环再利用纺织加工关键技术推广活动5月16日,对浙江理工大学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自动缫丝高效集束技术及对生丝品质影响的研究”进行结题验收6月11日,走访“纺织之光”2018年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完成的“高精密钢丝圈钢领产品及产业化技术开发”6月17日,走访“纺织之光”2018年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中山益达服装有限公司完成的“牛仔服装洗水过程环境友好智能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6月17日,走访“纺织之光”2016/17/18年度科技奖获奖项目——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完成的“连续式新型免烫整理方法及设备的研发”、“具有立体效果的免烫女衬衫及其生产方法”、“泡沫整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研究”"6月19日,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共同举办“纺织之光”牛仔面料及服装环保加工技术推广活动7月6~7日,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共同举办“纺织之光”新溶剂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关键技术及应用推广活动7月9日,走访“纺织之光”2018年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天津滨海东方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生物酶连续式羊毛快速防缩关键技术及产业化”7月18日,走访“纺织之光”2018年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粗旦锦纶6单丝及分纤母丝纺牵一步法高速纺关键技术与装备”7月19日,走访“纺织之光”2018年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石狮市万峰盛漂染织造有限公司完成的“合成纤维织物一浴法印染废水循环染色技术及应用”7月19日,走访“纺织之光”2018年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福建福田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印花针织物低张力平幅连续水洗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1月5月大事记3月4月6月7月科技板块7月24日,对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高强度聚酰亚胺纤维结构性能与制备技术研究”进行结题验收8月7~8日,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共同举办“纺织之光”非织造布生产新技术与装备技术推广活动8月21日,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纺织之光”麻纤维脱胶与产品加工新技术推广活动8月21~22日,“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评审会在上海召开8月22~24日,“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在浙江理工大学召开9月17日,对江南大学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基于异步牵伸纺制多色数码纱的相关基础问题研究”和“具有负泊松比效应针织结构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进行结题验收9月18日,对苏州大学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天然纤维织物干法转移印花中转移底物的改性及其构效关系”和东华大学承担的“固定化多酶溶胞印染污泥减量技术及其污染物抑制作用研究”进行结题验收9月19~20日,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共同举办“纺织之光”针织袜业生产新技术与纺织新材料应用推广活动9月20日,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共同举办“纺织之光”高温过滤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推广活动9月26日,对杭州集美印染有限公司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连续式染整加工中织物的传导与介质摩擦规律研究”进行结题验收10月31日,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共同举行“纺织之光”棉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推广活动11月1日,对西安工程大学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还原染料电化学还原及其染色技术研究”、“低湿度低上浆率条件下织造技术的机理与应用”、“基于海量数据的纺织过程质量在线检测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面向服装智能设计的服装样板设计模型构建方法研究”进行结题验收11月6日,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长丝织造协会共同举办“纺织之光”长丝织造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活动11月9日,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共同举办“纺织之光”纺织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推广活动11月26日,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举办“纺织之光”碳纤维编织/成型加工技术及应用推广活动12月24日,对东华大学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全周期生产过程中参数频变高速卷绕机动态特性研究”和“主从式控制环锭细纱机电锭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进行结题验收10月12月8月9月11月28日,专访“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师将获得者,江南大学——蒋高明、徐阳4月1日,“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师奖和学生奖申报工作启动5月14日,“纺织之光”助学金发放仪式在江西服装学院举行6月12日,专访“纺织之光”2017/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师奖获得者,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冒亚红、罗建红6月12日,专访“纺织之光”2017/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师奖获得者,四川大学——施亦东、陈胜6月14日,专访“纺织之光”2017/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师奖获得者,大连工业大学——于佐君、郭静、张鸿,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基于轻纺行业特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完成人王秀山3月教育板块5月12月4月6月8月16~17日,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会议在齐齐哈尔大学召开9月27日,“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师奖和学生奖评审会在浙江理工大学召开10月18日,专访“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师奖获得者,青岛大学——陈韶娟。
“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揭晓

15纺织导报China Textile Leader · 2018 No.98 月15 — 17日,“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叶志民出席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蒋士成、俞建勇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行业协会的48名专家参加了评审会。
本年度科技奖共受理申报项目184项。
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经网络初评、会议复评等环节,评审委员会建议授奖项目共116项,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52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于近日公布了本次评审结果,将全部建议授奖名单在行业主要媒体上进行公示(具体可参看本刊本期的“纺织科教”栏目)。
一直以来,“纺织之光”公益项目的评审过程都遵照民政部相关规定,保持着高度公平、公正、公开。
为践行“让基金会运行在阳光下”的庄严承诺,今年,基金会再次邀请主席团代表郭丹、廖斌对本次评审会的全过程进行了现场监督。
这也是自2013年以来,基金会主席团连续第 6 年对评审会进行现场监督。
评审会上,叶志民指出,科技创新是纺织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而科技奖励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可以提高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他强调,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就将支持行业的科技奖励评审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这项工作不仅符合基金会的宗旨,同时也为推动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未来,基金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纺联科技奖评审,不断推动行业的科技发展。
彭燕丽作总结发言彭燕丽表示,科技奖励和科技推广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她代表中纺联对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及各位行业专家在科技创新领域对行业发展做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并呼吁大家关注行业科技进步,希望专家学者们继续为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科教
Textile Science & Education 89纺织导报 China Textile Leader · 2019 No.9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初评、复评工作已经结束。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纺织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建议授奖的项目进行公示。
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20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布项目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方式向我办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
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
我办将按有关规定对其身份予以保护。
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告。
联系方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办公室,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18号803房间,邮编100020。
附件:(l )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建议授奖项目名单 —— 技术发明奖;(2)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建议授奖项目名单 —— 科技进步奖。
2019年 8 月28日
8 月22 — 24日,“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
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本次会议
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中国
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
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常务副
理事长叶志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蒋士成、俞建
勇,以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行业协
会等的专家和代表共70人参加了评审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公告
“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揭晓
为与国家科技奖提名工作对接,本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增设“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设置为一等奖、二等奖 2 个等级。
其中,“技术发明奖”授予在纺织相关科学技术和生产活动中,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发明创造,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做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而“科技进步奖”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
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
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
据介绍,本年度科学技术奖共收到申报项目172项,
其中技术发明奖22项、科技进步奖150项。
本着公平、公
正、客观科学的原则,经形式审查、网络评审、会议复
评等环节后,评审委员会建议授奖项目共86项,其中技
术发明奖 6 项(包括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4 项),科技进
步奖80项(包括一等奖15项,二等奖65项)。
具体名单请参考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