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211161232_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2022年度)超大隔距智能化双针床经编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及其应用获奖等级:一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东华大学、常州市赛嘉机械有限公司、浙江明士达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思嘉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陈南梁、陈忠英、邵慧奇、江飞、朱静江、林生雄、陈逸、蒋金华、邵光伟、郝恩全、蒋石生、刘燕平、李宏杰、何超金、董胜利随着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深入发展,高性能柔性空间结构新材料由于其轻质高强、柔性可展开等优点,成为空间充气天线、充气可展开结构太空舱、外太空居住空间等国家重大需求不可或缺的关键战略材料之一。
体育休闲、医疗健康、场馆建筑、应急救援等民用领域也对大隔距、轻量化、高性能的三维间隔织物柔性复合材料提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目前,国内外都采用加大双针床经编机梳栉摆幅的方式来实现,但其产品极限隔距小于100mm,无法满足高端领域对其结构刚度、承压保温等性能的要求。
因此,研发具有原始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隔距高端经编装备及其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对我国实现高端纺织柔性复合材料领域的“弯道超车”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该项目围绕高性能装备“技术-装备-软件-应用”的产业关键技术环节展开,主要技术内容与创新点包括:(1)超大隔距经编机梳栉平移成圈核心技术。
(2)超大隔距经编机智能化送经和牵拉卷取关键技术。
(3)超大隔距经编装备精准协同与智能管控系统。
(4)超大隔距经编柔性复合材料成型与应用技术。
项目攻克了超大隔距智能化双针床经编成套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及产品应用关键技术,实现了300~500mm超大隔距织物及其柔性复合材料的高品质、高效率生产,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制定地方标准1项;建立了超大隔距经编成套装备生产线1条,超大隔距经编柔性复合材料生产线4条,并实现了产业化;项目产品已获体育、建筑、医疗、军工等领域典型应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2020年度)

科技精粹
项目已建成高品质喷墨印花生产线 5 条,成果在愉 悦、万事利、鲁丰等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产品得到 Armani、IKEA、罗莱等知名品牌广泛好评。近 3 年, 新增销售收入 9.86 亿元,新增利润 1.16 亿元,经济社会 效益显著。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印染面料品质和档次, 增强了印染行业核心竞争力,对促进纺织印染行业绿色 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和示范作用。
科技精粹
行业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该项目由中国纺织 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高品质熔体直纺 PBT 聚酯纤维成套技术开发
获奖等级: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东华大学、无锡市兴盛新材料科 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俞新乐、王华平、吉 鹏、俞 盛、王 朝生、李建民、薛月霞、乌 婧、吴固越、陈向玲、伊 贺阳、陈 烨、陆美娇、梅 勇、伍国庆 本项目属纤维科学技术领域。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酯 (PBT) 纤维是近年来开发出的新型聚酯纤维品种, 具有手感柔软、耐磨性和纤维卷曲性好,拉伸弹性和压 缩弹性优异等特点。近年来受到纺织行业的普遍关注, 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适用于制作游泳 衣、连袜裤、训练服、体操服等高弹性纺织品,市场需 求量逐渐增加。尽管 PBT 纤维拥有诸多优异性能,但是 目前只能采用切片纺工艺制备 PBT 纤维,无法经由 PBT 熔体直接纺丝,导致成形能耗、物耗较大,在很大 程度上限制了 PBT 在纤维领域的应用优势。本项目紧密 围绕以提升 PBT 纤维生产效率与品质目标,针对 PBT 温度敏感性强、熔体输送过程中黏度下降显著、加工窗 口窄、成形适应性弱等系列问题,构建了 PBT 熔体直纺 成套装置及工艺。 (1) 研制钛-锡复配型耐水解催化剂,开发高效均 质酯化、双圆盘增黏等技术与装备,PBT 酯化率由 98% 提升至 99.5% 以上,解决了不同负荷下酯化与聚合 的稳定性控制难题,实现了万吨级 PBT 连续稳定聚合。 (2) 通过试验与逆向拟合的方法获得 PBT 熔体物性参 数,建立了PBT 熔体输送模型,系统分析出熔体在输送 过程温度、压强、黏度等变化规律,开发了低黏度降熔 体输送创新工艺,满足连续稳定纺丝要求。熔体直纺工 序综合能耗 31.58 kgce/t,相对切片纺工艺综合能耗下降 了 45.2%。(3) 开发高压纺丝、低温冷却、超喂卷绕技 术,有效解决 PBT 长丝稳定加工与品质控制难题,相比 较切片纺丝工艺,POY 纤维条干不匀率由 1.2% 下降到 0.7%,纤维品质显著提升;研制了 PBT 熔体直纺在线添 加技术,开发了有色、消光、抗紫外等 PBT 改性纤维系 列产品。熔体直纺 POY 长丝、DTY 加弹丝性能指标分 别达到FZ/T 54057-2012、FZ/T 54040-2011优等品。 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5 项, 实用新型专利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4 篇。 项目通过工艺、装备集成创新,率先在国际上实现 PBT 纤维熔体直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形 成了年产万吨级 PBT 熔体直纺生产线,产品质量优良, 条干不匀率明显下降,节能降耗效果突出,经济和社会 效益显著。
“纺织之光”201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一等奖)

和产业化全面升级具有 十分重要 的引领作用 , 经济效
益和社 会效 益显 著 。
岐、 李国民、 高连勋、 张国慧、 刘斌、 卢晶、 孙锐锋 、 刘芳
芳、 杨军杰、 康传 清 、 林 书君
高性能真丝新材料及其制品 的产业化
主要 完成 单 位 : 苏州大学、 江 苏华 佳 丝 绸 有 限公
作 出新 的 更 大贡 献 。
“ 纺 织 之 光’ ' 2 0 1 3年度 科 学技 术 进 步 奖 获 奖 项 目
( 一等奖) 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
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 , 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该项 目 产品所开发的聚酰亚胺纤维 已经在 大型水 泥窑尾袋式除尘器实现 了工业 化应用 , 主要技术性能 指标及使用效果达到 国外同类 产品的先进水平 , 并通 过了环境技术协会的产品及应用鉴定 。同时该产品在
高温隔热辊等多种高附加值复合材料方面具有广泛 的
应用空间。同时 , 该产品还可以用于功能性服装领域 , 为纺织工业提供了新型纤维材料 , 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聚 酰 亚胺 纤 维 产 业 化 技术 的 突破 , 打破 了国外 的
技术垄断 , 打破了国际同类产品封锁 , 扭转 了我国大型
纤维成套技术和装备 , 工艺技术先进可靠 , 生产运行安 全稳定。该项 目申请发明专利 8 项, 其 中已授权 4 项,
具有高弹性 、 高回复性 的高性能真丝新 材料 , 开发并生 产 了具有高度抗皱性能的系列化全真丝面料 。其纤维
眭建华、 徐 海祥 该项 目实现 了真丝纤维的高弹性 , 解决 了真丝 面 料的易皱难题 。采用了超分子技术这一材料改性新技 术, 结合“ 异能态和异收缩” 原理 , 开发并产业化生产了
“两个百年”历史焦点,纺织行业荣耀加身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1多级结构纤维集合体柔性压力传感材料与器件制造关键技术武汉纺织大学、东华大学、武汉飞帛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安琪尔生活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小爱科技有限公司王栋、钟卫兵、成艳华、贾康昱、王兴彦、龙汝倩2新型低能耗环保砂型铸造技术东华大学、义乌云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渲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朱世根、胡菊芳、骆祎岚、董威威、白云峰、丁浩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1高活性PTA氧化催化剂绿色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浙江上虞利星化工有限公司、济南朝晖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金海湾化工有限公司曹善文、李德经、李朝晖、包苏春、包玉莲、曹晓晴2功能性纳米纤维纱的宏量制备关键技术及在智能服装中的应用苏州大学、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工业园区正大针织有限公司、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江苏鑫缘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潘志娟、闫涛、田龙、李杰、汪一奇、李惠3基于定向纳米纤维的生物医用材料结构设计及产业化研究西安工程大学、云帆(天津)仪器有限公司刘呈坤、孙润军、郝鹏辉、李博昱、贺海军、毛雪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1数字化全成形经编装备及智能生产管理系统五洋纺机有限公司、东华大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陈革、王敏其、周其洪、孙志宏、王水、王云良、高燕、单鸿波、王菡珠、程凌2基于数据流的智能纺纱工厂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程隆棣、张红霞、张洁、魏家坤、和杉杉、王晓芸、汪俊亮、赵素华、吕佑龙、李杰、张玉清、马法红、王森栋、赵宏伟、张海忠3高端羊绒纱线制造智能工厂关键技术研发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薛惊理、钱淼、金光、薛正利、秦保新、陈文浩、沈春娅、韩庆锋、殷小锋、牟黄波、张武辉、汝欣、池祥、黄象杰、邱定坤4涡流纺经弹牛仔面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东华大学、浙江鑫兰纺织有限公司、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九舜纺织有限公司王荣武、权震震、黄景明、李向东、覃小红、杨卫国、季东晓、金友谊、黄敏、景慎全、刘力、杨燿斌、刘琳、黄友洪、朱晓英5数字化纺织品染色染料与助剂自动配送系统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开源科派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汪斌荣、徐海江、向忠、许光明、王际明、李诚恺、陈志华、郑志成、刘杨、汪浩洋、崔志军、胡志龙、王彦达、景印武、戴冰6功能性聚酯纤维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模式创新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浙江力太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嘉兴学院、浙江恒云智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许金祥、孙燕琳、王华平、徐伟强、郝矿荣、肖顺立、谢锐敏、吕汪洋、冯毅萍、许燕辉、骆淑云、江经国、林雪燕、周鑫波、季玉7高品质有色原位聚合聚酰胺6切片和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大学、福建省恒新纤维材料有限公司、江苏海阳锦纶新材料有限公司、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同欣化纤有限公司、海阳科技(江苏)研究院有限公司封其都、陈建新、陈国强、吉增明、陈鹏飞、陈亮、李若欣、丁锋、刘茂华、刘荣喜、梅震、陈立军、常广涛、陆灯红、王冬晟8对位芳纶规模化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东华大学、中芳特纤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邯郸宏大化纤机械有限公司余木火、孔海娟、范志平、李平威、张学永、滕翠青、韩克清、潘宏宇、于安军、张宏波、韩郡丰、武强强、孙泽玉、马臣习9共聚型阻燃聚酰胺66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东华大学、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兵器装备研究所冯新星、张华、李发学、梁高勇、施清岛、张华鹏、李向东、周岚、马天、王学利、吴德群、马训明、张长琦、刘雪强、安东10无锑环保型聚酯熔体直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浙江恒澜科技有限公司、海宁澜钛新材料有限公司王松林、王文、杜玮辰、李院院、胥荣威、朱莎莎、梁希慧、孙妍妍、饶雷、林耕宇、刘雨、张庆喜11高强粗旦双组份纺粘非织造布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及产业化大连华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大连华阳百科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盈福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天津市远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曾世军、王桦、王罗新、李昱昊、关跃跃、杨诗文、贾迎宾、叶锡平、倪岩、吕大鹏、智来宽、姚宁秋、刘鹏、史敬月、隋晓玲12纳米碳素复合纤维与功能产品产业化成套技术及应用愉悦家纺有限公司、青岛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北京研究院、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房宽峻、伍丽丽、房磊、宗宪波、赵秀婷、李涛、刘迪、申春苗、高洪国、刘成禄、任燕飞、赵珍、于志辉、李田田、张国清13微创介入用高强低蠕变线材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东华大学、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香海织带机械有限公司王璐、蒋冠森、王富军、李凌晨、林婧、杨勇、陈烨、汪剑平、毛吉富、李超婧、徐胜军、祖江平、胡程程、张倩、刘来俊“两个百年”历史焦点,纺织行业荣耀加身技术发明奖壹等奖壹等奖贰等奖科技进步奖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1智能化高产高质清梳联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王丽霞、倪敬达、李界宏、贾 坤、姚霞、徐丰军、詹华春、宋钦文、何洪柱、梁 航2HCP2025智能组合式粗纱机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徐州天虹时代纺织有限公司、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震、崔桂华、曹友常、孙旭、孙杰、李建霞、王森栋、马 敏、赵天洁、王沛伟3三维多层立体智能织造装备及其应用技术吴江万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苏州大学张岩、谢 靖、王 萍、周玉峰、李媛媛、田秀峰4立体毛圈织造关键技术与数字化毛巾织机研发及产业化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何旭平、李子军、迟连迅、应志平、李雪清、程晓颖、吴震宇、刘伟、韩景荣、马素芬5纺纱生产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郑州轻工业大学、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天启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商丘市方舟棉业有限公司王永华、杨圣明、江豪、张保威、孙伟光、王士合、赵素娜、张伟伟、丁莉芬、宋凯迪贰等奖202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授奖名单2021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纺织行业在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教育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纺织科技大检阅——“纺织之光"2012年度纺织科技奖公示

的项 目评选 出来 ,今 年 申报项 目多 ,其 中有
交 叉学科 可能涉 及到 几个专 业组 ,但只 能 由 个专 业组 主审 ,在本组讨 论 以后要 主动征 求
。
工 作 人 员 也 要 签 署 保 密 承 诺 书 。 同 时 纺
科 技 奖 的评 审 实行 回避 制 度 ,与 被 评 审 项 的完 成 单位 和 完 成人 存 在 影 响评 审 公 正 性 系 的专 家 ,请 主 动 向奖励 办 公室 说 明 ,并
出 回 避 。 ”
此外 ,为了增 加 评 审 的透 明度 和公 信 力 , 本 次评 审活 动 特 意 邀请 中 国纺 织 工业 联 合 会 有 关 部 分领 导 ,纺织 之 光 科 技 教 育基 金 会 领 导 , 金会捐 赠人 代表 和纺织 行业 主要媒体 对 基 评 审过程 进行监 督。
重要环 节和 关键 环节 。各位评 审参 与者 ,同样
是在 用 自己 的智 慧、学识 、经历和 奉公 的精 神 来 为我 国纺 织 行业 的科 技 进 步做 出 自己 的贡 献。 为 了行业科 技进步 ,各 方面 都在 努力 ,中 国 纺织 工 业 联 合会 所 建 立 的纺 织 之 光科 技 教 育基 金会也 在其 中 ,这个 由纺织优 秀企业 捐助 支持 的基金 会 ,在资助 科技项 目评审 活动的 同 时也 从去年 开始 ,又 大力资 助行业科 学基础研 究 项 目,因此 预祝 这 次评 审会 取得 圆满 成 功。
i 2 ] 02
评 审 会 答 辩 现 场
李 金宝 重 点 指 出 ,“ 审 工加 了诚 信 审承 诺 , 专 家公 平 公 正 进行 评 审 , 请 自觉遵
相 关组 专 家的 意见 ,充 分体 现 了评 审 的客观 、
冲破桎梏的长丝胎基布

填补了我国高性能防水卷材领域的技术空白冲破桎梏的长丝胎基布文_摄 / 本刊记者 伍梦尧11月 25 日,“纺织之国内传统的建筑方式以混凝土结 构最为常见。
由于本身存在缝隙,水 会沿混凝土结构的空隙向下渗漏,不 仅会对混凝土结构本身及钢筋材料产 生侵蚀,在其结构内部的结晶性膨胀 也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损害。
因此, 为了保护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延长其 服役期限,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使用 便是必不可少。
虽然市场前景一片繁荣,我国防 水卷材的技术发展却稍显落后。
聚酯 长丝油毡基布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有 了近 20 年的生产历史,在我国却仍还 是一块空白,国内的相关企业只能生 产技术和设备相对简单、产品性能相 对较差的聚酯短纤胎基布 , 导致我国 防水卷材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 存在较大差距 , 进而影响我国混凝土 结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质量。
在 这种情势下,中建无纺布董事长王占 峰凭借自己在无纺布行业 10 多年摸爬 滚打的经验,凭借自己对于国内外市 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的了解,决心将企 业的研发重心转移到聚酯长丝胎基布 产品上。
高强聚酯长丝胎基布产品 及其装备开发项目,打破 了发达国家的垄断,弥补 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上的技 术空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 教育奖励大会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15 个项目荣获“纺织之 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本刊记者随同中国纺织工业 联合会科技部副主任张慧琴、纺织之 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中 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桂 梅,一同走访了一等奖获奖项目“高 强聚酯长丝胎基布产品及其装备开发” 的完成单位大连华阳化纤科技有限公 司和安国市中建无纺布有限公司。
在 2011 年以前,国内基础设施领 域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基本以短纤胎 基布为主,而国外发达国家的防水卷 材则多以长丝胎基布为主,尤其是在 欧洲,长丝胎基布的使用量占到了总 量的 80%。
西方发达国家的防水行业对 这一产品实施了垄断,并对其技术进 行封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2019年度)喷气涡流纺纯棉高支纱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奖等级: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南大学主要完成人:戴俊、高卫东、傅佳佳、刘必英、凡启光、马春琴、韩晨晨、范宗勤、陆荣生、王蕾该项目突破了超轻定量棉条纺纱和喷气涡流纺少纤维根数连续成纱技术瓶颈,成功实现了纯棉7.3tex (80S)喷气涡流纺高支纱的规模化生产。
项目属纺织技术(棉纺学)领域,主要研究:(1)喷气涡流纺高支纱用超轻定量棉条制备技术:针对棉纤维长度不一,纺制纯棉纱时牵伸倍数受到限制,常规定量棉条无法满足高支纱纺制的问题,创新前纺工艺和并条机导条装置,突破常规生产出7~8g/5m超轻定量棉条,且成形良好和重量均匀;(2)喷气涡流纺棉条微张力无伸长积极输送技术:针对超轻定量棉条纺高支纱时,棉条被动牵引喂入极易发生意外伸长的问题,发明棉条积极输送系统,实现棉条微张力无牵伸输送喂入,有效控制超轻定量棉条张力和防止意外伸长;(3)喷气涡流纺少纤维根数纺纱的稳定成纱技术:针对棉纤维较粗,纺制高支纱时截面内纤维根数偏少,引发气流成纱结构不稳定的问题,首先通过流场模拟,改进纺纱部件,提高喷嘴定位精准度,保证耦合流场稳定;再结合成纱条干图像细观分析,优化气流参数设置,实现全棉少纤维根数的连续稳定成纱。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4篇(SCI、EI各1篇)。
项目开发的7.3tex纯棉纱经机构检测,符合Q/ ZL0814-2017《喷气涡流纺棉本色纱》规定一等品要求。
项目执行期间,已生产喷气涡流纺纯棉高支纱1300t,实现销售6918万元,吨纱利润是常规喷气涡流纺本色化纤纱的3~4倍,推进了纺纱技术进步和纺织产品高档化,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9特克斯汉麻纺纱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奖等级: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亓焕军、赵兴波、赵焕臣、谢松才、冯茹、赵玉水、李成该项目首次成功研制出4.9tex汉麻混纺纱线及高端纺织面料服装制品,在棉型纺纱生产系统基础上,创新开发出系列汉麻纤维纺纱关键工程技术和相关设备装置,实现了汉麻纤维新型“潮态”纺纱的理念和技术方法。
纺织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纺织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纺织工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9.10.24•【文号】[89]纺科字第053号•【施行日期】1989.10.24•【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纺织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1989年10月24日[89]纺科字第053号)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第十条规定,为奖励在纺织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奖励的范围包括:应用于纺织工业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广、采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消化吸收引进国外新技术、新设备的成果;重大技术改造成果;新的工程设计成果,以及技术标准、计量、科技情报、科技档案、科技管理、环境、劳动保护和软科学方面的成果。
第二条符合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件,按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技术难度和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大小,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
对特别重大的项目,经部长批准可授予特等奖。
获奖项目由纺织工业部发给证书、奖状及奖金。
一等奖:创国内最先进水平,同时达到或接近同类技术或产品的世界先进水平,经济、社会效益突出,技术难度大,对促进纺织科学技术进步有重大作用,并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
二等奖: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技术难度较大,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
三等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但技术内容有新的特点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一定范围内有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
四等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或者在某一方面有较突出的效果的科技成果。
特等奖: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和重大影响,经济、社会效益很大的科技成果。
第三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纺织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属于:①国内首创的;②技术先进的;③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前端治理的针织印染工艺再造和产业化应用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常熟新锦江印染有限公司
张庆、李国清、李慧霞、陈申、李颖君、王蓉、鲍恩泽、张乃舒、蔡秀平、周铁军
5
异型态大卷装同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王家宾、邢成利、李友祥、刘淑云、杨道喜、孙会丰、王新波、李克金、牟晓伟、国涛
6
节水型牛仔纱线清洁染色关键技术研发
段冀渊、孙美蓉、费静、周辉、刘敏华、魏孟媛、袁志磊、刘芳、隋阳华、谢璐蔓
11
应对欧盟REACH法规纺织品中高关注物质检测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立德产品技术有限公司
吴刚、赵珊红、陈海相、鲁丹、阮毅、吴俭俭、谢维斌、王力君、王琛、郭永华
12
GB/T 21655.1-2008和GB/T 21655.2-2009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系列国家标准
郝新敏、郭玉海、黄斌香、陈美玉、黄磊、徐志梁、冯新星、张华鹏、茅惠东、孙润军、陈观福寿、来侃、马天、朱海霖、陈晓
9
SYN 8高温气流染色机
立信染整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徐达明、林达明、陈和、王智山、欧阳威、张旺笋
10
基于高动态响应的经编集成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
江南大学
蒋高明、丛洪莲、夏风林、张琦、张爱军、缪旭红、吴志明、郑宝平、张燕婷、赵岩、万爱兰、马丕波、陈晴、徐存东
11
低旦醋酸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杨占平、覃小红、徐坦、黄建新、黄骅、王荣武、张丽、张弘楠、赵从涛、王跃飞、宋敏峰、吴德群、肖峰、李鹏翔、吴佳骏
12
中国化纤流行趋势战略研究
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东华大学
王伟、端小平、王华平、繆汉根、王玉萍、陈新伟、张叶兴、梅峰、赵向东、刘青、戎中钰、陈向玲、李东宁、靳高岭、李增俊
13
棉织物低温快速连续练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艺技术
山西彩佳印染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柴化珍、闫克路、马学亚、牛虹强、柴致东、赵增全、赵根生、柴沛东、刘云、冯森、李卫东、李戎、王建庆、侯爱芹、李杏玲、
14
细菌纤维素(BC)高效生产与制品开发
东华大学、上海奕方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学院
王华平、黄锦荣、洪枫、陈仕艳、顾益东、颜志勇、丁彬、张玉梅、杨敬轩、李喆、洪永修、雷学峰、李丽莎
4
高模量芳纶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成套装备研发
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东华大学、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余木火、宋福如、宋志强、叶盛、孔海娟、宋利强、宋聚强、游传榜、滕翠青、韩克清、鲍饴训、蔡俊娥、刘新亚、马禹、陈原
5
特高支精梳纯棉单纺紧密纺纱线研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
无锡长江精密纺织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2
K3501C系列高效节能直捻机
宜昌经纬纺机有限公司
杨华明、陆国兴、张明、潘松、杨华年、范红勇、汪斌、许金甲、别佑廷、吕昌法、张金鹏、吴磊
3
新型聚酯聚合及系列化复合功能纤维制备关键技术
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服装学院、江苏中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王锐、缪汉根、张叶兴、梅锋、朱志国、边树昌、张秀芹、周静宜、徐春建、王建明、王建华、董振峰、朱军营、王然、陈思
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壹等奖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
特宽幅织物高精度清洁印花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
张国清、胡立华、房宽峻、赵义斌、赵爱国、齐乐乐、王克峰、乔传亮、刘尊东、于秉清、石亮亮、常景新、吕强强、肖树会、范宜军
周晔珺、王鸿博、范琥跃、唐戚逸、毛鉴新、王晓敏、刘新金、张忠宝、季承、缪梅琴
6
基于蛋白酶集成催化体系的羊毛高品质化加工及其产业化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联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圣海纺织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
刘建勇、姚金波、万忠发、张伟民、刘洪斌、刘延波、杨丽、刘浩、杨万君、牛家嵘、李政、巩继贤
7
高强聚酯长丝胎基布产品及其装备开发
2
多花色新型纱线连续涂料染色技术和设备
张家港三得利染整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张家港市金陵纺织有限公司、南通东帝纺织品有限公司、南通隆迪纺织有限公司
马新华、徐卫林、宋心远、曹根阳、徐谷仓、王运利、李汝龙、葛荣德、张琴芬、蔡惠琴
3
高密化纤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唐俊松、钱琴芳、张建芳、段佳、张建国、周强、吴学芬、唐金奎、谢小云、朱冬兰
苏州大学、吴江飞翔印染有限公司
龙家杰、程安康、陆同庆、蒋耀兴、赵建平、潘永祥
9
防水透湿涂层面料格栅印花技术
丹东优耐特纺织品有限公司
张迎春、陈百顺、蔡智怡、李晓霞、李金华、李翠艳、刘凤兰、任亚坤、赵颖、常秀英
10
基于DNA技术的羊绒羊毛精确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
15
非织造布复合膜催化酯化制备生物柴油及甾醇提取集成技术
天津工业大学、中粮天科生物工程(天津)有限公司
李建新、何本桥、曹玉平、严峰、王虹、周学晋、崔振宇、梁小平
贰等奖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
JWG1009型自动络筒机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经纬纺机新技术有限公司
赵云波、朱起宏、车社海、贾坤、王海霞、王华、常红磊、刘晓良、倪成法、巩家伟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香港理工大学、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仓金辉化纤实业有限公司、锡莱亚太拉斯(深圳)有限公司
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大学
邓建军、纪俊玲、仇振华、王宗伟、贝嘉林、彭勇刚、熊国富
7
芳纶Nomex阻燃耐热混纺织物低温染色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西安工程大学、际华新三零印染有限公司、南通东盛之花印染有限公司、陕西华润印染有限公司
谭艳君、刘昌南、邢建伟、张瑾、王志刚
8
超临界CO2流体无水绳状染色关键技术及其装备系统
大连华阳化纤科技有限公司、安国市中建无纺布有限公司
曾世军、王占峰、叶锡平、李桂梅、王占立、金正日、关跃跃、智来宽、刘鹏、黄云龙、倪岩、史敬月、叶飞、张春苗、高娜
8
膜裂法聚四氟乙烯纤维制备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浙江理工大学、上海金由氟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格尔泰斯环保特材科技有限公司、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西安工程大学、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