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1.1认识地球面貌

合集下载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的三种地图,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地理位置、地球的划分以及地球的经纬网等知识。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学科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图片和图表来获取信息。

但同时,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地球的形状、经纬网等概念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形象的图示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的基本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划分以及经纬网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地球的认识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地球的地理位置3.地球的划分和经纬网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地球的知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地球的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划分以及经纬网等基本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地球仪和地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自主探究地球的知识。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仪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的基本面貌,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简单的科学知识。

因此,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可能对于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地球仪等教学工具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了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地球奥秘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大小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回答相关问题。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介绍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的基本面貌,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5.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于地球的认识,分享学习心得。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Ⅰ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6、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7、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9、特殊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地理学科,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以及地球上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地理学科的了解还比较陌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同时,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各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引导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认识经纬网,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模型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经纬网的作用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

2.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和构造,经纬网的构成及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地球仪、模型、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以及经纬网的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自主探究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介绍经纬网的构成及其作用。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简单的文字描述,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他们对地球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简单的科普知识。

学生对于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的结构、纬线和经线等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过渡到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掌握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能够识别和运用经纬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重要纬线和经线的概念及运用。

2.难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理解,经纬网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地图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地球的形状、重要纬线和经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的图片、地图、模型等教学资源。

2.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3.学生练习册和相关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的图片、地图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地球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知识,同时讲解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1.1 认识地球面貌一、地球的形状1.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直觉(天圆地方)→推测(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证明(麦哲伦环球航行)→目睹(地球卫星照片)2.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年9月,葡萄牙人麦哲伦奉西班牙王室之命,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途径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重又回到了西班牙,首次完成环球航行,意义是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3.登上宇宙的世界第一人:苏联加加林;中国第一人:杨利伟。

4.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是球体的例子:①站在海边的人,总是先看到船桅,后看到船身;②地平线是弧形的③登高望远三、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四、地球的模型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轴是一个倾斜的假想轴,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是南极和北极。

(北极的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的四面八方都是北)2.纬线和纬度圆(所有纬线都平行)3.地球上有四条重要的纬线,一般用虚线表示,它们是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

4.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5. 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0°经线在东半球,180°经线在西半球6.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2 感受地球运动一、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北逆南顺)2.地球自转的中心是地轴,周期是一天。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课时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课时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课时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仪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他们对地球的认识有限,需要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也需要激发,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学会使用地球仪,并能解释地球仪上的各种符号和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地球仪的使用方法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准备一个地球仪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2.图片:收集与地球形状、结构相关的图片,如地球卫星照片、地球仪图片等。

3.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和地球仪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同时,介绍地球仪的各种符号和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地球仪,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观察和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地球形状、大小和结构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过程?如何证明地球是圆的?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以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1.1认识地球面貌(1)

1.1认识地球面貌(1)
是一个两极稍扁、赤 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美国“阿波罗”号拍摄的地球照片
活动
还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
一、地球的形状 知识点小结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形状
探索过程:直觉 推测
实践 证明
目睹
地 球 的 形 状
为什么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月全食和月偏食形成示意图。
地球(earth)的面貌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浩瀚 的海洋, 奔腾的河流,巍峨的群山,深 邃(sùi)的峡谷,广袤(mào)的平原,雄 浑的高原,苍凉的大漠……地球经历了 怎样的“沧海桑田”,才造就了如此绚 丽多姿、生机盎然的地理景观?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来 认识她的面貌,了解自己的家园。
二、地球的大小
拓拓 展展 探探 究究
从图中体会地球的大小:在太阳系中找到地球,并观察对比地球的大小。
最 大 1316

王王

星星

火 地 金水

星 球 星星
【读图提示】 (1)明确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各个行星名称。 (2)如果把地球的体积看作“1”,对比木星和水星的体积大小。 (3)从宏观的角度描述地球的大小。
1.1 认识地球的面貌 (1)
地球(earth)的形状
• 探究问题:
1. 人类是如何认识地球(earth)的呢? 2.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怎样的?
• 小组活动:读图1.1----1.5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天圆地方说
浑天说
球 体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 球体。经过科学家的精 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 是一个正圆的球体,而
二、地球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接南 北两级 的半圆 弧线, 又叫子 午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之间相互关系
半圆 弧线
长度 都相等
南 北
相交于南 北两极 本初来自午线0˚本初子午线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 台的旧址,有一条宽十几 厘米,长十多米的铜制子 午线。铜制子午线嵌在大
理石中间,它就是本初子
午线地地面标志。
180°

图1.10 经线和经度示意
七年级地理 第一章
1.1地球——我们的家园 (第二课时)
地球的模型
如果我从地球上的某一点出发,乘坐飞机一直向北飞 行,最终能回到原点吗?
P
学习目标
1.认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通过观察地球仪,总结经线、纬线的特点。
3.运用地球仪,掌握经度、纬度的分布规律。
地球仪的构成
地轴
球体
支架
合作
经线
概念
三、地球的模型
想想看,小丽对酒泉位置的表述正确吗? 为什么?
假如某人盖了一座四面窗户都朝 北的房屋,则该房屋的位置可能 会在哪里??
如果我从地球上的某一点出发,乘坐飞机一直向北飞 行,最终能回到原点吗?
N S
P
三、地球的模型 知识点小结
地球仪的构成 经 纬 线 经线:半圆弧 纬线:圆圈 长度相等 长度不等 指示南北 指示东西
三、地球的模型 合作学习二 学 教法 材处 指导 理

图1.9 纬线和纬度示意
3、赤道以北称 、用 、表示。赤道以南称 、 用 、表示。纬度分别向 、方向递增。 4、南北两极点的度数分别是北纬 、和南纬 、 5、除赤道外,地球上还有四条重要的纬线,一般用虚线表示,它 们分别是 、 、 、 、。
地 球 的 模 型
划分
纬度:赤道以北为北纬, 赤道以南为南纬,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以东为东经, 以西为西经,
经 纬 度
排 列 规 律
经度:分别向东西方向递增,直至 180°。 纬度:以赤道为0°,度数分别向两 极方向递增。
三、地球的模型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东经(E)和西经(W)的范围。 ⑵说出经度的排列规律。
合作
纬线
概念
与经线垂 直,环绕 地球一周 的圆圈。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之间相互关系

长度 不等
东西
相互平行
赤道纪念碑
厄瓜多尔*基多
赤道纪念碑建在厄瓜多尔首 四方塔体坐落在一个直径为100 米的大圆盘上。
都基多,高30米,用花岗岩砌成,
慕名而来的游客都喜欢两脚
踏在赤道线两侧,拍一张跨“世 界之半”的照片作纪念。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数分别向东西方向 递增,直至180°。
⑶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经纬度。 A. 40°N,60°W 、 0°,0° B. 、 C. 20°S,40°E 。
W
E
THANKS!
七年级地理 赵莹
局部经纬网图
地球上方向的辨别
局部经纬网图
如果我从地球上的某一点出发,乘坐飞机一直向北飞 行,最终能回到原点吗?
P
三、地球的模型
2.结合已学知识,制作简易地球仪。
①在球体(如乒乓球)上确定南北极点。 ②根据教材第5页图1.8绘制。
③绘制经线:0°、180°、
20°W、160°E。 ④绘制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