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新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边界组织: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新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到来,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在单一的区域内进行,而是以全球作为竞争的舞台;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找市场,提高产出和地区的税收差异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依据不同地区的技术发展特点来设置技术开发中心,依据不同地区的经营需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等。因此,企业内外部环境由稳定的变为极具变化性和不可预测性,实业界和理论界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形式来变革企业组织,它能快速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弹性化的工作,整合各种资源以及不断的创新,以提高组织的综合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一、无边界组织的形成及其内涵

传统组织设计理论正式产生并盛行一般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主要倡导者有泰勒(F.W.Taylor),法约尔(H.Fayol)和韦伯(Max.Weber)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中关于组织的内容有三个重要观点;设计计划部门;实行“职能制”和实行“例外管理”。法约尔则主张采取金字塔型的等级系列并且设置参谋机构。而韦伯的贡献主要在于倡导官僚行政组织。此后强调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管理问题的管理科学理论进一步强化了以上三位学者的理论在组织设计的运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形成了大批被理论分析和管理实践证实为最有效的组织结构----官僚体制。其共同的特点是:以专业化为基础进行劳动分工;采取严格的层级结构;规模庞大;高度集权化、正规化、复杂化;职责固定而清晰;与外部环境竞争大于合作等。它们共同的前提条件是假设外部环境是稳定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扁平化组织、多功能团队、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网络组织等概念纷至沓来,从不同角度阐述新环境下组织结构的变革,

新的组织结构共同的特点,就是组织边界的模糊化和可渗透性,理论界将其统称为无边界组织。

GE前任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先生这样描述无边界的理念:“预想中的无边界公司应该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全部消除,工程、生产、营销以及其他部门之间能够自由流通,完全透明”“一个无边界公司将把外部的围墙推倒,让供应商和用户成为一个单一过程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组织就像生物有机体一样,存在各种隔膜使之具有外形或界定。虽然这些隔膜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但是并不妨碍食物、血液、氧气、化学物质畅通无阻地穿过。得益于这一启发,无边界组织的理念认为信息、资源、构想及能量也应该能够快捷便利地穿越企业的“隔膜”,这样,虽然企业各部分的职能和界定仍旧存在,仍旧有权高位重的领导,有特殊智能技术的员工,有承上启下的中层管理者,但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却已能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它以计算机网络化为基础,强调速度、弹性、整合、创新为关键成功因素的一种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组织,完全不同于在传统的组织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官僚组织。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理解无边界组织。

1.无边界组织实际是以有边界为基础的,并非对所有边界的绝对否定

传统企业组织机构一般包括五种边界: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外部边界、地理边界、心理边界。垂直边界是指企业内部的层次和职业等级;水平边界是分割职能部门及规则的围墙;外部边界是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管制体制等外部环境之间的隔离;地理边界是区分文化、国家和市场的界限。心理边界是组织内部成员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价值观、观念、认知、感受和评价等认知的心理界限。无边界组织是打破组织的各种边界而形成的新的组织。它并不意味这企业原先各界限的完全消失,而是将传统企业中的边界模糊化,形成像“隔膜”一样的新边界,通过组织协调,提高整个组织信息的传递、扩散和渗透能力,实现信息、经验与技能的对称分布和共享,达到激励创新和提高工作效率,使各项工作顺利的开展和完成。

2.无边界组织的优点在于边界更易于信息、资源及能量的渗透扩散

就像在生物有机体中,存在各种隔膜使之具有外形或界定。虽然这些隔膜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但是并不妨碍食物、血液、氧气、化学物质畅通无阻地穿过。得益于这一生物现象的启发,无边界组织将传统组织中边界模糊化形成了“隔膜”,虽然“隔膜”能使组织具有外形和界定,但信息、资源、构想及能量能够快捷便利地穿越组织“隔膜”,促进各项工作在组织中顺利开展和完成,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已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可以看出,无边界原理其实际是以有边界为基础,并非对所有边界的否定,其目标在于让各种边界更易于渗透扩散,更利于各项工作在组织中顺利展开和完成。

3.无边界组织强调速度、弹性、整合和创新

许多学者认为官僚体制成功的关键是规模、职责清晰、专业化和控制。组织的规模越大,平均生产成本越低,和供应商和顾客谈判时越有讨价还价的能力;职责清晰有利于提高内部的生产效率;强调劳动分工产生高度专业化的部门和员工;这些都需要有强有力的控制。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无边界组织则强调速度、弹性、整合和创新。它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快速反应;员工做弹性制工作,经常变换工作岗位,持续地学习新技能;依据特定的需要,整合不同的员工和部门,更加强调流程,而不是单独的专业化;无边界组织还形成机制、培养氛围鼓励创新和变革。

4.无边界组织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网络化

使得组织边界模糊化并顺利运行的技术推动力是计算机网络化,这类工具使人们超越组织内外的界限进行交流。如Intranet使企业内部成千上万的员工可以同时分享信息;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使企业和顾客之间信息同步;Extranet使企业和供应商之间随时交流信息;而Internet使企业能在全球范围进行经营活动。

5无边界组织的形式多样,具有不固定性

根据边界模糊化过程中边界的种类不同,无边界组织有以下几种典型的组织形式。扁平化组织是组织垂直边界模糊化的结果;多功能团队、流程再造跨越了组织的水平边界;学习型组织加强了组织的水平边界的可渗透性;组织外部边界模糊化产生了网络组织、虚拟企业、战略联盟、供应链、企业集群等多种跨组织的组织形式;地理边界模糊化一般存在于跨国公司里,而组织心理边界的可渗透性存在于学习型组织之中。

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无边界组织

无边界组织是借助信息技术对传统组织结构的创新组织形式,信息技术已成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的有力工具。从经济学观点看,信息技术可以被看做生产要素,可以和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代替。随着劳动力生产的日益提高和信息技术成本的急剧下降,企业大规模地应用信息技术,减少劳动力的数量,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从而更加方便、全面地监控员工的行为,减少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经理人员)的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员工的道德风险,促进双方目标保持一致,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基于企业之间信息交流的畅通,一种相互关联的、柔性的、灵活的无边界组织将会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采用将信息技术和组织结构的创新目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新变革。

1.打破组织的垂直边界,实现组织的扁平化

垂直边界主要是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引起的内部等级制度,组织按各自的职权划分为层层的机构,各个机构都界定了不同的职位、职责和职权。无边界组织实质是组织扁平化的过程,它突破了这种僵化的定位,权力下放到基层,让对事实的结果负责的人做出决策;职位让位于能力,绩效突出都能获得较高的报酬。在无边界组织中各个层级之间是互相渗透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能力。(1)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