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伦堡元帅简介 纳粹德国唯一的战争部长
二战德军27元帅档案

布劳希奇,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年。最高任职:陆军总司令。
博克,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年。最高任职:B集团军群总司令、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凯特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年。最高任职: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
克卢格,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年。最高任职: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勒布,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年。最高任职: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利斯特,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年。最高任职:A集团军群总司令任职: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总司令。
魏克斯,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年。最高任职:F集团军群总司令。
莫德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4年。最高任职: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舍尔纳,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5年。最高任职: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雷德尔,海军元帅,授衔时间:1939年。最高任职:海军总司令。
邓尼茨,海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年。最高任职:海军总司令,Hitler自杀后曾任总统3个星期。
帝国元帅 赫尔曼·戈林
隆美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2年。最高任职:驻北非远征军司令、意大利北部集团军群总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总司令。
布施,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年。最高任职: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克莱斯特,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年。最高任职:A集团军群总司令。
保卢斯,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年。最高任职:第六集团军司令。
米尔希,空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年。最高任职:空军总监。
凯塞林,空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年。最高任职:空军南军区总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
德国元帅兴登堡,他是德国的战神,也是希特勒最畏惧的德国人

德国元帅兴登堡,他是德国的战神,也是希特勒最畏惧的德国人保罗·冯·兴登堡(1847年10月2日-1934年8月2日),出生于德意志帝国波森(今位于波兰),逝世于纳粹德国东普鲁士拉森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德国总参谋部总参谋长。
军衔为陆军元帅。
保罗·冯·兴登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魏玛共和国时期担任第二任联邦大总统(1925年-1934年),也是德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全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
军事生涯的开始兴登堡出生于普鲁士军官家庭,而他也从军开始军队生涯。
1859年到1866年,进入军事学校。
1866年,以中尉的军衔参加普奥战争。
1870年,以军官身份参加普法战争。
1903年,晋升为上将,1911年退休。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崛起三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兴登堡重新入役,被任命为东方战线第八军团的司令官。
1914年,击败俄罗斯军队,也就是著名的“坦能堡会战”。
此战之后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
这次胜利后来成为他的名声和传说的基础。
但与其共事的人都认为他只是一个傀儡而已(Wooden Titan, 意即巨大的木偶,曾担任一战德军东线参谋长的马克斯·霍夫曼将军曾经对到坦南堡战场参观的客人嘲讽兴登堡在战役当中的表现:“这里是战斗前陆军元帅睡觉的地方,这里是战斗后他睡觉的地方,事实上,这里也是战斗时他睡觉的地方。
”),真正运筹帷幄的是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为此兴登堡还获得“你说呢将军”的绰号(因为兴登堡遇事时总咨询鲁登道夫“你说呢”)。
1916年8月,继法金汉成为陆军最高指挥官。
1918年,试图为了营救德皇,劝威廉二世逃离德国。
并与新政府合作,试图平息德国内部的动乱。
1919年7月凡尔赛和约签署后辞职。
在国际联盟的调查委员会前,散布所谓的“匕首传说”(刀刺在背传说),称德国陆军在战场上并未战败,陆军是在停火后被十一月革命“从背后暗算”的。
诚然,做为他神话起源的坦能堡作战计划并不是他拟定的,但做为司令官他的职责和权力就是选定一个好的计划并贯彻下去,在这一点上他绝对比神经质的参谋长鲁登道夫强。
纳粹德国最后一任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

纳粹德国最后一任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本文导读:布劳希奇将军出身将门的布劳希奇,毕业于德国顶级军校格罗斯利希菲尔德,这里绝不比美国西点或英国桑科斯特逊色,能从这里毕业的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古德里安、龙德施泰特、布伦堡这些名字,能撑起了多半个国防军了吧。
进入军界的布劳希奇凭借天资聪慧,反应敏捷,与冷静的头脑。
逐步升迁,在决定性的1919年,战败的德国,只能保留10万人的袖珍陆军里,留下的军官很多都降级任用了,而布劳希奇反倒在这年晋级少校,成为德国参谋部的参谋军官,可谓翘楚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劳希奇逐步晋升到第四集团军司令官,1938年,戏剧性的一幕展开了,也是这位存在感并不高的元帅的高光时刻的开始,由于战争部长布伦堡元帅和陆军总司令弗利契将军的被清除,谁能继任德国陆军总司令,掌握这只300万大军的指挥权,就成了当年最热的热点了,当时热门的候选者有赖歇瑙将军,勃劳希契和贝克将军,在这三个人中,布劳希奇可说是最不显眼的一个了,即使到了今天,另外两位的知名度也要高过这位最后的胜利者,当然,赖歇瑙的知名是因为他对纳粹的痴迷,而贝克的知名度更多来自那次著名的刺杀希特勒的行动,而布劳希奇除了简历,什么都没有,这是因为这货把那些都给烧成灰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上将布劳希奇能够战胜另外两位坐上陆军总司令的宝座,一直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赖歇瑙在政治上绝对终于希特勒,但军队中反对他的人太多。
布劳希奇在在政治上并不完全忠实,但是在军事上绝对是专家。
至于贝克,他是德国参谋部的化身,代表了军队的精神。
布劳希奇可说毫无优势可言,那他到底是怎么胜出的呢?通常的说法是:希特勒借布劳希奇离婚的时候给了他25W马克,同时每个月还替布劳希奇付给前妻1500马克的赡养费来换取他接受陆军司令的任命并在肃清弗利契的问题上和自己站在一起。
这也造成了德军很多人认为总司令出卖了军队换取了总司令的职位和元帅军衔,也许,这就是他烧毁一切记载的原因吧。
纳粹德国全部27位元帅照片及介绍

陆军元帅沃尔特·冯·布劳希奇(1881-1948)1881年10月4日出生于柏林,军人世家。
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元帅。
1941年12月19日被免职,最后职位:陆军总司令。
转自铁血社区h p bb s e xue ne1900年从军,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
担任过东普鲁士军区司令、第四集团军司令、陆军总司令。
1939-1940年相继指挥进攻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诸战役,连连获胜。
1941年指挥入侵南斯拉夫、希腊和苏联。
由于对苏闪击战失败,于同年12月19日被希特勒强迫辞职,在同一天希特勒任命自己为陆军总司令。
布劳希奇转入预备役后隐名度日。
1945年被英军俘虏,1948年10月18日当他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被提作证人期间,因心脏病突发猝死于汉堡战俘营帝国元帅赫尔曼·威廉·戈林(1893年~1946年)1893年1月12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罗森海姆的马林巴德温泉别墅,官僚家庭,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帝国元帅(德国最高军衔)。
1945年4月23日被免职,最后职位:空军总司令。
转自铁血社区h p bb s e xue ne1912年从军。
毕业于卡尔斯鲁赫军官学校、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参加过一战、二战。
担任过国会议长、普鲁士总理兼内政部长、航空部长、空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主席。
1938.2.4授空军元帅;1940.7.19授帝国元帅。
1945年4月20日,在苏军兵临柏林之际,他出逃到巴伐利亚,因企图取代希特勒的地位未能成功而于23日被解除了一切职务。
1946年10月15日夜间,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即将执行对纳粹战犯死刑判决的前两小时,戈林突然服毒自杀。
次日凌晨,在被处死者的尸体从监狱运出后,关押戈林的蒙道尔夫集中营负责人安德鲁斯上校发布消息说:“戈林未受绞刑,他在昨晚10点45分服用氰化钾自杀。
陆军元帅京特·冯·克卢格(1882-1944)1882年10月3日出生于波森,军人世家。
纳粹德国沉寂的第一元帅——冯·勃洛姆堡

纳粹德国沉寂的第一元帅——冯·勃洛姆堡二战是世界最令人注目的战争,诞生了无数军事奇迹和卓越人物。
无疑,纳粹德国是参战国中的佼佼者,其手下的将领也堪称军界精英。
我们熟知的纳粹德国名将有纳粹三大战鹰——“闪击伯爵”曼施坦因元帅、“装甲先锋”古德里安大将、“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二号人物”戈林帝国元帅,“防御之狮”莫德尔元帅,“潜艇海狼”邓尼茨元帅……曼施坦因元帅古德里安大将隆美尔元帅戈林元帅邓尼茨元帅莫德尔元帅但重要的第一位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将军却籍籍无名,这位沉寂在二战中的纳粹第一元帅就是冯·勃洛姆堡(1878-1946)。
勃洛姆堡元帅标准的德意志军人出生于德意志贵族军人家庭,一路从初级军官学校到高级军官学校,成绩优异。
进入部队后,表现突出,进入德国将军摇篮——柏林军事学院进修。
毕业后,被征调进入“德军的大脑”、世界军事改革先锋——德国总参谋部工作,获得了极大的赞誉和知识。
一战开始后,进入前线部队任职,为国家四处征讨,1918年获得了德军最高荣誉勋章。
一战结束后,他凭借过去的卓越表现继续服役,并一路晋升。
1927年他担任了军队高级机构(总参谋部改编)——部队局局长。
1933年接任国防部长和国防军总司令。
德国的军界传奇——总参谋部凭借突出的军事能力、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他走在了很多德国将军前列。
军队的改革先锋在担任部队局局长期间,他大力推广三军联合作战理念和军事民主思想。
因为这样的改革,他被很多传统派军官排挤。
再次强大的德军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重整军备后,勃洛姆堡主导德军的改革和重建。
勃洛姆堡在陆军总司令部和总参谋部之外设置了独立的改革机构——国防军局,借此积极改进军官配置和军队作战理念革新。
纳粹的“半个合作者”1929年担任东普鲁士第一军区司令时,受到参谋长赖歇瑙(1940年元帅)和军区牧师莫勒(以后的纳粹高层)影响,逐步接受了纳粹思想。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兴登堡总统原计划利用勃洛姆堡的军队影响力制衡纳粹党扩张,但已经对纳粹党有所认同的勃洛姆堡在接受了1934年希特勒血洗冲锋队的政治献礼后倒向了希特勒,并且在1934年8月命令国防军向希特勒宣誓效忠。
军事安全部部长 纳粹德国国外情报头目瓦尔特·施伦堡简介

军事安全部部长纳粹德国国外情报头目瓦尔特·施伦堡简介本文导读:人生历程1910-1934年成长期1910年1月16日,施伦堡出生于德国西南德法边境处的萨尔州首府萨尔布吕肯(Saarbrücken),是家中7个孩子中最小的,父亲古伊德弗兰兹伯恩哈德施伦堡(Guid Franz Bernhard Schellenberg)是一名钢琴制造商,母亲是卡特丽娜利迪娅舒伦堡,旧姓丽德尔(Katherina Rydia Schellenberg,旧姓Riedel)。
那时的小施伦堡还是个小少爷,作为最幼小的孩子深受宠爱,从小就喜爱音乐,学习各种乐器。
1916年起,小施伦堡在家乡的公立小学就读,上完了普通的四年小学。
好景不长,没几年一战开始了,7岁的小施伦堡受到空袭,饥饿和寒冷等种种磨难,留下终身难以磨灭的记忆。
1918年德国战败,根据凡尔赛条约,法军占领了萨尔布吕肯,施伦堡的家境随着占领区经济的衰落而日渐窘迫,由于经济原因,他中断了学业,学习大提琴,他最擅长的乐器是大提琴。
1920年,他重新到萨尔布吕肯的一所高等实科中学学习,并在9年后顺利毕业。
到了1923年,情形更坏,于是父亲举家迁往卢森堡,那里有他家的一个分店。
于是13岁的小施伦堡和国外接触,学习法语等西欧知识。
小施伦堡在特别预科学院补习时,受一位历史教授影响,喜欢研究人民国家关系及其产生的政治经济力量等问题。
1929年的夏天,贫穷的施伦堡在马尔堡(Marburg)大学求学,先读两年医科,为了将来能谋个赚钱的好职业,他在和父亲商量之后,改修了法律。
5个学期以后,他转学到波恩(Bonn)大学修同样的专业3个学期。
在大学中,施伦堡与其他许多学生一样参与了“荣誉与决斗规则”的学生队,在击剑时留下了面部伤疤。
1931年,施伦堡认识了一名叫卡特科尔特坎普(Kathe Kortekampf)的女裁缝,比他大三岁,留着贞德式的短发,长得很甜,新潮时尚。
布劳希奇简介

布劳希奇简介布劳希奇姓名:布劳希奇性别:男出生年月:1881年籍贯: 德国职务:纳粹德国陆军元帅布劳希奇,纳粹德国陆军元帅。
出生在柏林一个骑兵将军的家庭。
1900年毕业于军事学校。
两年后调入参谋本部任参谋军官。
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晋升为少校。
先后在作战部队和参谋部任职。
1932年 2月,出任炮兵监察长。
1933~1936年,历任师长、军长和东普鲁士军区司令。
他主张恢复德国的军事实力,建立法西斯专政,相继被晋为中将和炮兵上将。
1937年调任第4“集群”司令。
1938年晋升为大将,后又因头脑冷静,反应敏捷而被任命为德国陆军总司令。
布劳希奇担任总司令期间,主持制定一系列对外侵略扩张计划,负责指挥了德军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
1939年9月,他负责执行“闪击战”计划,征服了波兰。
次年5月,又参与发动“闪击”西欧和东南欧的作战行动。
同年7月晋升为元帅。
1941年春,布劳希奇曾反对多路进攻苏联、分散兵力的作战方案,主张以莫斯科为主要突击目标而直取之。
同年6月苏德爆发后,希特勒固执己见,分三路“闪击”苏联,结果格勒方向失败,基辅方向受阻,到了 9月 15日才决定攻取莫斯科。
同年 12月,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失败。
希特勒为了转嫁而要求陆军总司令辞职,布劳希奇被迫离开军队,随后回到施莱西亚,赋闲在家,过着与世隔绝的。
1945年德国投降后,他被英军拘捕。
1948年,布劳希奇曾在纽伦堡国际法庭作证。
同年 10月 18日,因心脏病复发而死于汉堡战俘营,时年 67岁。
布伦堡元帅简介:纳粹德国唯一的战争部长

[键入文字]布伦堡元帅简介:纳粹德国唯一的战争部长维尔纳.冯.布伦堡是德国在一战后的第一位元帅,也是第三帝国时期唯一一位战争部长,这两个“一”决定了他在魏玛国防军向第三帝国国防军转型和扩军的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
在他的领导之下,魏玛国防军由一支10 万人规模的小型职业军队转变成了在二战中横扫欧陆的百万精锐之师;他所提出三军统合指挥的军事理念虽然最终未能实现,但二战中的事实证明,这一点正是二战中德军高层指挥体系中的一大缺陷。
因此他所提出的这个前瞻性观点是正确的,仅从上述两点来看,布伦堡无愧是一名杰出的幕僚人才。
维尔纳.冯.布伦堡1878 年9 月2 日出生于波美拉尼亚的一个贵族军人家庭,他的叔叔赫尔曼.布伦堡将军(1836-1924)被誉为是普鲁士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的父亲艾米尔.冯.布伦堡也曾以上校军衔在第二帝国的军队中服役。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之下,小布伦堡自然走上了他父辈曾走过的从军之路。
当然,他的成就要比他们高得多。
1937 年初正在慕尼黑第7 军视察的布伦堡,从左至右分别是第7 军军长,布伦堡的老部下赖歇瑙将军;布伦堡;慕尼黑地区空军司令路德维希.沃尔夫上校。
1891 年,13 岁的布伦堡就进入了少年候补军官团学习,开始接触严格正规的普鲁士军事教育,其后他在本斯贝格的初级军官学校和格罗斯利希菲尔的高级军官学校里一直成绩优良,而且“他爱好体育,并在掌握科学知识方面表现出超群的才能”。
用现在的话说,这位未来的陆军元帅在学校里是一个标准的“三好学生”。
1897 年3 月,18 岁的布伦堡正式加人了威廉二世的陆军,成为一名步兵军官。
随后他被派往驻汉诺威的轻步兵第73 团先后出任见习军官和营副官。
在一线部队几年时间里他表现优异,这使他获得了去柏林战争学院深造的机会。
1907 年,毕业前夕的布伦堡被提升为中尉。
几个月后,由于他的杰出才智,他被上调到陆军总参谋部,在这里,他扎实的专业知识,待人接物的热诚与处世的干练以及求精求新的态度,使他发挥了良好的工作效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布伦堡元帅简介纳粹德国唯一的战争部长
导语:维尔纳冯布伦堡是德国在一战后的第一位元帅,也是第三帝国时期唯一一位战争部长,这两个“一”决定了他在魏玛国防军向第三帝国国防军转型
维尔纳.冯.布伦堡是德国在一战后的第一位元帅,也是第三帝国时期唯一一位战争部长,这两个“一”决定了他在魏玛国防军向第三帝国国防军转型和扩军的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
在他的领导之下,魏玛国防军由一支10万人规模的小型职业军队转变成了在二战中横扫欧陆的百万精锐之师;他所提出三军统合指挥的军事理念虽然最终未能实现,但二战中的事实证明,这一点正是二战中德军高层指挥体系中的一大缺陷。
因此他所提出的这个前瞻性观点是正确的,仅从上述两点来看,布伦堡无愧是一名杰出的幕僚人才。
维尔纳.冯.布伦堡1878年9月2日出生于波美拉尼亚的一个贵族军人家庭,他的叔叔赫尔曼.布伦堡将军(1836-1924)被誉为是普鲁士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的父亲艾米尔.冯.布伦堡也曾以上校军衔在第二帝国的军队中服役。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之下,小布伦堡自然走上了他父辈曾走过的从军之路。
当然,他的成就要比他们高得多。
1937年初正在慕尼黑第7军视察的布伦堡,从左至右分别是第7军军长,布伦堡的老部下赖歇瑙将军;布伦堡;慕尼黑地区空军司令路德维希.沃尔夫上校。
1891年,13岁的布伦堡就进入了少年候补军官团学习,开始接触严格正规的普鲁士军事教育,其后他在本斯贝格的初级军官学校和格罗斯利希菲尔的高级军官学校里一直成绩优良,而且“他爱好体育,并在掌握科学知识方面表现出超群的才能”。
用现在的话说,这位未来的陆军元帅在学校里是一个标准的“三好学生”。
1897年3月,18岁的布伦堡正式加人了威廉二世的陆军,成为一名步兵军官。
随后
生活常识分享。